第一篇: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特困地区农村儿童健康和教育全程将受保障和干预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特困地区农村儿童健康和教育全程将受保障和干预
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4年我国将出台《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的农村儿童的健康和教育实施全过程保障和干预。
教育部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到,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办好必要的农村教学点。印发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同时,继续实施和改革完善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增加体音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招聘补充数量。继续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
此外,为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国家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巩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成果,帮助边远、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部提出要完善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政策。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好中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落实研究生国家奖助政策。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各地扩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覆盖范围。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第二篇:“关注儿童安全保障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关注儿童安全保障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儿童安全保护知识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咸妇发„2014‟7号)文件要求,为切实保护青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我校开展了“儿童安全保护知识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知识工作方案。现总结如下:
(一)广泛宣传,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学校通过班级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提高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行动中去,进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学校结合安全教育周活动,要求各班班主任在各班组织一次“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通过此次安全教育,学生们安全意识牢记心中。
(二)面向师生,开展儿童保护知识讲座。面向学生、教师及家长开展儿童保护知识讲座,传授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知识,传播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理念,提高小学生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法制宣传、播放儿童安全课件。开展青少年儿童保护方面的法制宣传、播放儿童安全保护知识课件(PPT),给学生发放《学生自我保护手册》等宣传材料。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深入人心。
(四)学校利用晨会、班队会、告家长书,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自我保护手册》和儿童安全保护知识课件(PPT)等宣传材料,开展了一次专门的“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害”为主题
1的安全教育,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五)学校还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为学生和家长做了一次“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害”学生自护自救专题报告。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长和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安全的重要意义,增强了自我防范意识。
(六)通过印发《致全体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书》、发布了校信通、召开了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害”工作。
(七)学校全面开展了安全大排查一是排查校园隐患和完善安全设施。学校组织总务处、德育处、教导处有关人员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确保不留空白和死角。重点对学校围墙、教学设备、体育设施、供电设施、实验室、等人员聚集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立即整改,排除一切安全隐患,记录存档。
(八)门禁安全管理方面。我校对门禁管理制度做了专门规定,落实外来人员进出校园询问、准许、登记制度;校园内安保力量充足,监控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警务室内警用器械齐全;学生上下学段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九)校园食品安全方面。学校学生蛋奶工程营养餐计划管理规范,检查食品准入制度,严禁学生带食品进校,认真落实蛋奶工作相关规定。
(十)交通安全方面。经排查我校门口上下学期间存在安全隐
2患,在领导和厂物业办协商后,专门成立了治安小组,定时定点来疏通道路,确保学生上下学期间道路无车辆通过。
总之,这次安全工作,在上级领导精心布置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好,同时希望上级及有关部门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确保我校万无一失。
第三篇:粤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粤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中国有上亿的农民工离乡别井到城市打工,其子女由于户籍的原因不能随父母在城市,只能留在本乡,独自或和祖父母辈生活,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实现粤西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均等化刻不容缓,本文将分析粤西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结合当前的大背景,提出实现粤西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均等化的相关策略。
一、粤西地区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方面造成的问题
1、学习成绩滑坡。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缺乏约束力;二是监护人对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是隔代教育,对孙子辈表现出明显的溺爱,严格要求的少,缺乏硬性约束。
2、缺乏父母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感情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焦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要,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奔波在外,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空闲时间少,回家机会少,对于子女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不管或不敢管,无形中主张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4、违法行为趋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很多儿童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容易出现行为的偏差,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譬如在校品德差、不遵守规章制度、打架、逃课、迷恋网吧、参与赌博等。
5、价值扭曲。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不能亲身照顾自己的子女,对此抱有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孩子认为理所当然,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他们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多少学历也能天南地北地赚钱,自己也可以,于是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缺乏进取心和刻苦专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办学条件差,经费不足。农村学校的条件很差,很多基本设施都无法满足。教室和宿舍都十分残旧,甚至都没有宿舍,教师冬天冷,夏天热。很多学校都没有足球场、排球场,没有完备的体育设施和场所。图书馆形同虚设,书籍存量很少,仅供教师们阅览,也更没有像经济发达地区的同龄孩子们拥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等高科技教学设备,出来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对其他的一概不知,办学条件的不足使得孩子们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其主要缘由还是经费不足,财政拨款有限。
2、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工作,在校教师有的教学观念陈旧,无法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有的教师流动意愿强烈,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老龄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或者骨干教师流向县级学校,以期望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很多年轻教师选择外出打工,寻找更好的机会。唯有年纪大的教师流动性最差,占到教师总数的很大比例。师资力量的劣质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
3、学校以升学率为目标,政策制定不合理。农村的学校重视应试教育而轻视素质教育,制定了非常不合理的政策,取消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只剩下文化课,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为了提高升学率,有的学校在中考报名之前,对初三学生进行一次毕业考试,制定一个分数线,过线的学生继续留在学校,没有过线的学生则勒令退学或分到差班去,到学期末随便发一本颁发毕业证书。许多学生不仅丧失学习兴趣,还感觉自己没有了尊严。
(三)政府方面的问题
1、县乡财力有限,致使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之间的矛盾就突显出来。地方政府收入来源有限,却承担着很多职责。义务教育投资成本大、见效慢,无法得到以追求政绩为目标的地方政府的青睐。
2.政府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不够。学校周边有不少网吧、游戏机厅。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管教,加上生活费由自己支配,频繁光顾甚至痴迷于这些场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地方政府对此治理不严,因为他们更偏好其中的经济利益(开网吧需要向有关部门疏通关系)。有的地方政府为自己争取了短期利益,却年轻一代的成长。
二、实现粤西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均等化的对策与建议
1、各地构建留守儿童扶持委员会。当前对于留守儿童的帮助没有一个权责明确的机构,所以使得留守儿童群体处于各个机构的链接空隙上,构建留守儿童委员会,对这一群体的问题进行专项管理,管理人员实行企业雇佣制,薪金由省人民政府直接下发,这将会使留守儿童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
2、破除城乡户籍制度。之所以产生留守儿童,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在打工地就学,造成父母与子女被迫分开,破处户籍管理制度能保障儿童在城市受教育的机会,也许有的人会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各方面的问题,但是这可以通过出台其他的管理流动人口的条例进行管理,而不是牺牲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3、加大教育投入。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差的一个原因就是教育经费太少,一般都是由当地政府负责,国家或省应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为这些地区配置良好的教育设施,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消费,定期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这些地区的薪金待遇,不断吸引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这些地区就业,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
4、加强学校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父母不能在孩子的身边,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爱,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的辅导,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方法,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尤其在寄宿制学校,学校更应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充满自信。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防止其沉溺于网吧、打游戏、赌博等。
5、政府应确实做到根据当地的环境,发展相应的产业,搞活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出打工人员,尽最大力量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治理,进化儿童成长的环境,例如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KTV、赌博等娱乐场所。
6、外出打工父母应将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对孩子的成长能做到一个及时的教育,情况实在迫不得已的应尽量留一个和孩子在一起,保障孩子得到较为完整的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第四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关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随着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心与呵护,这些孩子在多个方面走向了极端,甚至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留守孩子需要社会的关注,有效疏导才是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培养健全人格的一剂良方。
以刘寨中学七年级二班为例。全班共有学生53人,男生24人,女生29人。据学校数据显示,全班共有留守儿童16人,包括单亲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在外地打工,一年中只回一到两次家。对于孩子的关心,最多的只是电话上面的寥寥数语。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在新疆打工,从小到大只见过父母四次,父爱母爱的缺失可见一斑。七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心智也不成熟,父母爱的缺失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与学习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方面影响尤甚。
缺失父母管教,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为了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在生活补助方面给予孩子最大的补偿。据我了解,一个学生一周四五十块钱的生活费用非常普遍,一百块钱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多余的生活费用,这些留守孩子并不把它花在学习方面,而是用之培养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麻辣垃圾食品的消费成为多余生活费的主要花销之一,一些孩子甚至学着去抽烟。这些不仅给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也为孩子种下了一些难以改变的恶习。
缺少父母监督与辅导,留守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以七年级二班为例,全班成绩靠前的学生悉数是父母在家或父母一方在家的孩子,父母的监督与辅导成为这些孩子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留守孩子往往成绩靠后甚至集体垫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父母因素的缺失。这些孩子学校学习之外无人督促,再加上学习问题长期无人辅导,久而久之,往往放任自流,将学习抛在脑后。
长期缺失父母呵护,性格偏于内向,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是留守孩子最严重的问题。一次语文作文要求以父母的爱为主题,孩子们都以自己的表达方式书写了对父母的爱。留守孩子的作文尤其引人注意,思念至深,令人怜悯。一些孩子对父母的思念甚至已经转变成失望与“恨”。有一部分留守孩子性格偏于内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将自己的心事深深埋在自己心里。久之,性格更加孤僻内向,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学校的帮助,老师的疏导。可是,学校的关注远远不够。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学校工作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虽然问题由来已久,却没有得到基层教育部门的重视。我实习所在刘寨中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①一位老师联系3至5位留守儿童,一个学期和留守儿童谈心1至3次。②正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这些举措对解决学校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作用,但远远不够。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在社会,关键在家长,疏导的主体是学校。因此,只有社会、家长、学校等各方面都行动起来,留守孩子才会走向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留守儿童的成长关乎祖国、社会未来,关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成长,全社会应该树立起关注农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每一个人都为农村留守儿童献出一份爱,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表达关爱的方式有多重,不一定用金钱去衡量。只需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一句亲切的问候,就可能点燃留守孩子的希望。
学校应该制定详细的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把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学校、班主任要定期联系这些孩子的监护人,及时了解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对于这些孩子的一些不良生活学习习惯要及时予以纠正;任课老师要给予留守孩子一些额外的关注,例如找这些孩子谈心,为他们进行功课辅导等;引导留守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文化艺术活动,培养他们阳光的心理。总之,学校、老师都要有明确分工。
为切实有效对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每个农村中学应该至少配备一位专业的心理老师,开设一定的心理课程。课程编排可以采取集中授课与单独谈心相结合的方式。即集中授课面向全体学生,单独谈心主要针对留守孩子。这样,这些孩子遇到问题才会有人可谈,甚至可以学着自己疏导。如此,心理问题或可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