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花坊文化陶瓷——进诗城大型推介
青花坊文化陶瓷——进诗城大型推介会活动
7月4日上午,在马鞍山市海外海皇冠大酒店及太古广场隆重举行青花坊之文化陶瓷——进诗城大型推介会活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协负责人和含山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领导出席了推介会,市、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马鞍山市部分企业负责同志及青花坊公司部分客户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推介会,并参观了青花坊产品展示厅。目前,青花坊陶瓷已在市里设立了销售网点和办事处,为青花坊文化陶瓷进诗城打下良好基础。
安徽青花坊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经营日用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位于含山县经济开发区,占地50000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建成一条高档骨质瓷生产线,现拥有2条52米全自动天燃气隧道窑,1条38米全自动辊道烤花窑,年产骨质瓷700万件,销售收入8000万元。二期工程投入5000万元,建成年产500万件全自动高档白酒瓶生产线,销售收入7000万元。项目完全建成,可提供1200个劳动就业岗位,年上缴税收1500万元,是全国较大的骨质瓷生产厂家。
公司生产的骨质瓷采用高温素烧和中温釉烧两次烧制,选用国际公认的绿色生态釉料——“无铅釉熔块”作为原料,产品白度高、透明度好、瓷质细腻、美观典雅,其特点是“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罄、白如玉”。“吴楚青花”牌产品有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奶杯和礼品艺术瓷等五大系列近千个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第二篇:打造陶瓷文化品牌 建设现代魅力瓷城
打造陶瓷文化品牌 建设现代魅力瓷城
醴陵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鲜明而富有个性、浓厚而富有活力、历史传承与时代特色相互交融的陶瓷文化。为了彰显独特的文化形象,醴陵大力实施陶瓷文化建设工程,多措并举,倾力打造“陶瓷文化”品牌。下面,我就这一块内容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醴陵陶瓷生产的基本情况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从醴陵新阳乡楠竹山一带发现的大规模东汉时期陶器作坊可以得到证实;2010年的时候,又在黄达嘴发现了宋元窑址,出土了2000多件宋元时期的瓷器,可见那时醴陵祖先已经开始制作精美的瓷器了;到了清代,醴陵沩山首开瓷厂,瓷器生产由作坊式进入了近代工业化。
公元1905年,当时的清政府官员熊希龄(后任民国总理),胸怀实业救国之志,上奏慈禧太后御批10万两库银,会同醴籍举人文俊铎,广纳中外陶瓷英才,在醴陵立学堂、设公司、建官窑,使醴陵瓷业渐成规模,声誉鹊起。并于1908年创造发明了釉下五彩瓷工艺,开启了陶瓷界的新纪元。1909年,醴陵瓷参加“武汉劝业促进会”获一等金牌奖;1910年出赛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奖;1911年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最优奖;1915 年在世博会的前身“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瓷又一举夺得金奖。从此,醴陵瓷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成为世界陶瓷的一朵奇葩。
釉下五彩瓷一诞生就被选为清廷的皇宫御用瓷,建国以后又专为毛泽东特制生活用瓷,形成了瓷中极品“毛瓷”。醴陵瓷还屡屡成为国家陈设瓷、国家宴会瓷、国宾礼品瓷和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因而,被誉为“国瓷”,醴陵窑则被称为“红色官窑”。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醴陵瓷器”上榜中国五星级地理标志,在全国300个最具价值的地理标志产品排名中高居第二。
建国几十年来,醴陵陶瓷产业已发展为日用瓷、艺术瓷、建筑瓷、工业瓷4大系列,品种达4800多种,出口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醴陵的瓷器产量占湖南省陶瓷总量的94.7%,占全国的14%,占世界日用瓷产量的9.6%。
二、醴陵打造“陶瓷文化”品牌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与保护、利用陶瓷文化资源
醴陵有汉代窑、宋元窑、明代窑等17处古窑址。政府加强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实行保护性开发,以帮助人们解读醴陵的陶瓷文化历史,领略醴陵瓷从古至今的风采。2011年,醴陵沩山窑址群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加大陶瓷文化传播力度
首先是加大媒体传播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外地媒体传播。尤其是瞄准中央级强势媒体,如在CCTV-1的“中国醴陵·瓷彩天下”广告、CCTV-3的“端午乐三天·精彩看醴陵”、湖南卫视的大型醴陵瓷纪录片《湘风楚韵,釉下舞彩》、湖南卫视和文化部报道的非遗传承人邓文科等。二是充分发挥本地媒体的作用。《今日醴陵》报有一个版块,专门传播醴陵陶瓷文化;醴陵有线电视台、广播台开设《说陶论瓷》栏目;醴陵政府建设的《醴陵陶瓷网》,开设了网上陶瓷博物馆、网上陶瓷一条街、网上陶瓷信息交流与学术交流中心等。
其次是利用文艺作品传播。投入资金邀请名家创作一批反映醴陵陶瓷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影视剧本、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2007年,耗资近2000万元,以醴陵陶瓷产业为背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为主线,摄制了23集电视剧《红官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大提高了醴陵和醴陵瓷的知名度。
再次是出版陶瓷文化书籍。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专家学者、陶瓷文化研究者出版专著,鼓励醴陵的工艺美术大师研究总结创作经验、艺术特色,至今为止,已出版了书籍上百本;组织编写了《醴陵陶瓷艺术史》和陶瓷系列丛书;组织编写了图文并茂的《醴陵瓷》《典藏中国 从醴陵开始》等书籍,并组织编写了一本宣传画册《中国醴陵》,作为全市各单位接待外地客人必送“礼品”。
(三)活跃陶瓷文化交流
一方面是走出去参展。积极组织醴陵瓷器走出去,参加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还有山东、深圳、成都、唐山、景德镇、德化、淄博、佛山等地的陶瓷博览会,参加长沙国际收藏会等等,还在泰国、北京等地举行醴陵瓷展,让世人更多地了解醴陵的陶瓷工艺和文化。二是承办全国性陶艺展览、评比、学术交流。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湖南(醴陵)陶瓷博览会,以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产业,打造绿色瓷城、文化瓷城、商贸瓷城。
(四)普及陶瓷文化教育
瓷城百姓是瓷城的主体,是陶瓷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陶瓷文化的载体,因此,醴陵大力进行了陶瓷文化教育普及。
一是依托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和湖南陶瓷技师学院(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培养陶瓷人才。着力培养陶瓷文化研究、艺术设计、生产管理、商业贸易、旅游管理等人才。靠人才出艺术精品,靠人才出研究成果,靠人才发展陶瓷文化产业。
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陶瓷文化教育。把陶瓷文化教育列入小学、初中课程;醴陵组织编写了《醴陵陶瓷艺术》小学版、初中版,手工劳技课都有陶艺制作课程,每个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陶瓷工厂和展览馆进行参观,让每个学生都熟悉醴陵陶瓷艺术史,都亲手做过至少一件陶艺作品,都能背诵一首陶瓷诗歌。
三是重视市民陶瓷文化普及教育。公务员、教师都要对醴陵陶瓷艺术史耳熟能详,大多数市民都了解醴陵陶瓷历史与陶瓷生产过程。
(五)建设陶瓷文化设施
醴陵现有的陶瓷展览馆数量众多、星罗棋布。陶瓷博物馆、红官窑、国瓷馆、新世纪艺术馆、华联瓷业展馆、陶润实业展馆等等,共有200多家。里面陈列的产品琳琅满目,有精致细腻的日用瓷、极致稀缺的大师瓷、尊贵典雅的陈设瓷等等,让市民和游客全方位体验醴陵陶瓷技艺和历史文化。
自2014年起,醴陵政府又规划投资120亿元,总用地面积4000亩,建设中国(醴陵)陶瓷博览园。现在已建成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瓷谷),接下来将以瓷谷为核心,加快建设陶瓷会展馆、1915陶瓷文化特色街区、陶瓷商贸城、陶瓷电商产业园、陶子湖、陶瓷生态花卉主题公园等项目。这个百亿工程将于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
(六)培育陶瓷文化旅游产业
醴陵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红官窑(原群力瓷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百年红官窑,传奇五彩瓷”,醴陵以此为依托,把陶瓷文化旅游作为发展醴陵旅游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快陶瓷博览园、沩山古窑等旅游景点的建设,推出陶瓷游精品线路,形成以陶瓷艺术城为龙头、沩山古窑及各陶瓷展览馆为基础、红官窑陶瓷工业游为重点的陶瓷文化游体系。加强营销宣传,实现整体推出,市场共享。
(七)实施“陶瓷文化”工程
自2015年起,醴陵开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一区一品”的原则,着力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风貌、文化魅力、民族特点的特色城市。醴陵将陶瓷文化作为最闪亮的一个特色,实施“陶瓷文化”工程,进一步加大对陶瓷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挖掘,打造响亮的“陶瓷文化”品牌。
第三篇:宜昌市公交集团“文化进车厢”在湖北省公交系统推介
宜昌市公交集团“文化进车厢” 在湖北省公交系统推介
编者按:“文化进车箱是湖北省“精神文明创建十大创新品牌”之一。日前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发文,《关于在公交系统推广宜昌文明创建品牌“文化进车箱”的意见》。意见指出:宜昌公交集团通过在全市600多辆公交车内制作挂旗、展板等形式,将礼仪文化、国学文化、民俗文化、低碳文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道德模范事迹等引入车厢,打造市民流动学校,成为了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文化进车厢”作为宜昌公交行业文明创建的品牌,既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内涵深刻,彰显了精神价值、社会价值、时代价值,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现将宜昌公交集团“文化进车箱”经验材料予以摘要转发。
宜昌市公交集团总公司:文化进车厢
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没有文化的创建是没有灵魂的创建。宜昌公交集团结合实际,围绕“车车有文化、辆辆皆不同”的思路,通过车厢挂旗形式,将礼仪文化、国学文化、民俗文化、低碳文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道德模范等引入车厢,在全市600多台公交巴士上进行展示,使乘客在享受优质服务和舒适环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把公交车建成了一所所流动的市民文明学校,探索出了“文化进车厢”的特色品牌。
一是道德模范进车厢。为了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宜昌市文明办、宜昌公交集团把流动的车厢作为道德教育的课堂,将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北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宜昌市道德模范特别奖获得者郑琦;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北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宜昌市道德模范特别奖获得者薛家清;湖北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李元成及杨自会、孙万清及一批宜昌市道德模范的人物画像及先进事迹引入9路公交线车厢内,运用市民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和引导市民,真正让道德模范走进了市民的心坎里,扩大了道德模范的影响力。
二是未成年人教育进车厢。2009年,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市文明办、宜昌市教育局、宜昌公交总公司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安全文明一起走,共建流动市民学校”主题实践活动,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有关“文明出行”的手写画报20000多份,将其中遴选出的12000张,请学生亲自动手张贴在公交车玻璃窗上进行集中展示,让全市中小学生切身感受到“文明伴我成长”的重要意义和文明就在我身边的现实意义。2010年7月,我们又将小学生画报采用挂旗的形式在103路公交车厢内进行展示,2万多个学生的参与,带动了全市10多万个家庭的积极响应,真正起到了“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的作用,也激发了全体市民向往文明、倡导文明、遵守文明的内在热情,推动了文明出行工作的深入开展,推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是礼仪文化进车厢。宜昌市公交集团组织老年书画研究会的30余名书法家书写了近千幅关于文明出行的书法作品,并精选出300余幅在4路车厢内进行展示,当老年书法家在车厢内看到自己的作品时,内心无比自豪;当市民乘坐公交车时看到这些书法作品,不仅得到了艺术的享受,而且也使自己的思想得
到了升华,自觉不自觉地遵守文明规范。
四是国学文化进车厢。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国学文化思想,市公交集团在横穿三峡大学校园的省级工人先锋号示范线23路上将论语文化引进车厢,借助经典言语、借助校园文化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明理念传递到学子心中,引起了广大师生强烈的共鸣,激发3万多名师生牢固树立“我在宜昌、我爱宜昌”的理念,使广大师生成为了倡导文明和推动宜昌文明的主力军,三峡大学开展的“文明排队”等志愿服务成为人市文明创建的一大亮点。
五是地域文化进车厢。为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宜昌,热爱宜昌,建设自己美好家园,我们在贯穿宜昌主城区、客流量最大的2路公交线上将宜昌方志文化、历史文化、昭君文化、屈原文化、旅游景观等地域文化搬进车厢内,让市民充分感受文化古城的艺术魅力以及城市变迁的悠久历史,也让外地来宜游客了解宜昌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旅游景点,感受到宜昌作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内在魅力。
六是低碳文化进车厢。我们大力倡导和推行“低
碳型”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近4年来,宜昌公交集团以每年200辆公交车的速度,大力发展CNG新能源汽车,促进“绿色公交”向纵深发展,共投入6000多万元资金,发展更新能源车辆228辆,投入资金730万元,进行油改气技术改造,新改装新能源公交车355辆,新能源车辆占全部营运车辆的比例高达91.8%,车辆尾气排放均达到欧Ⅱ标准,为城市宜居环境、引领城市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宜昌公交集团为积极成为低碳生活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倡导者、推动者、实践者,2010年7月,将低碳生活理念引入公交车厢内,向广大市民广泛宣传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的意义,享受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告诉市民低碳应从小事做起,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保护地球母亲。
特色文化进车厢赢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纷纷赞誉,市民多次来电称宜昌市文明办、宜昌公交集团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2009年5月,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分别在显著位置登载了文化进车厢的花絮,即少年儿童亲手绘制的文化画报进车厢活动;2010年9月,中共宜昌市委主办的《三峡瞭望》以“做
好城市第一张名片”为题刊载了“文化进车厢”的具体做法;2009年12月,“文化进车厢”之“公交车上的流动学校”获得了宜昌市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2010年8月21日,湖北电视台来宜对宜昌公交集团“文化进车厢”进行了专题采访,并制作成了宣传片;2010年6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北文明创建品牌案例(2010)即《文明荆楚》收录了“文化进车厢”品牌案例;2010年11月15日,“文化进车厢”品牌形象在全省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了现场展示,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林、省文明办主任蒋南平等领导的一致好评;2010年11月18日,中国文明网登载了“文化进车厢”活动创建情况;2010年11月,湖北省优秀期刊《学习月刊》杂志登载了“文化进车厢”品牌案例;11月24日,三峡日报再次在显著位置登载了道德模范进车厢的大幅照片;12月20日,湖北卫视在六点黄金档先后3次播出了“文化进车厢”的采访情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2月27日,文明行业创建品牌行湖北日报、荆楚网专题报道了“文化进车厢”的作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1年1月,“文化进车厢”被评为湖北省“精神文明创建十大创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