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读后感(一)
读《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后有感《一》
昨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做《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读完后我有深刻的感想。自从魏格纳发现了地图上的秘密,他就一仔细分析研究。魏格纳还拜访过著名科学家——科彭教授,教授叫魏格纳不要枉费心机,课时,魏格纳没有那么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他还是在不断地钻研。
我很佩服魏格纳的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精神,虽然他病了,而且还在住院,但他还是坚持学习。如果换做是我,绝对会悠闲地躺在病床上休息,不回去研究地图。可谓跟啊不是像我们平凡人一样,得了病就躺在舒适的床上让人服侍,而是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地图。
魏格纳还善于观察,世界地图在他以前,就有无数人看过,谁都没发现什么,而他却能从中发现地球的大陆,在很早以前应该是连在一起的,这与他平常养成的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我要向魏格纳学习,从小养成随时观察身边的事物的好习惯。
我一定要向魏格纳学习,一定要用他的勤学好问,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一定要拿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无论怎样辛苦也要坚持。
第二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主备人:孙秀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4、对比阅读主题丛书中P192《琴纳与牛痘》
教学重难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二、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四、整理总结
魏格纳能够成功靠的是什么?
五、评价体验
谈谈你从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六、拓展延伸
魏格纳,我想对你说:
七、对比阅读
1、请认真阅读主题从书中P192《琴纳与牛痘》这篇文章。
2、琴纳是18世纪(英)国的医生。
3、琴纳通过对天花受害者的观察分析,首先发现了什么问题:(挤奶得过牛痘的女工不会得天花)
4、针对发现问题,琴纳提出了什么猜想?(得牛痘之后对天花就会免疫)
5、最后,琴纳通过(种牛痘待小孩感染之后再接种天花病毒)的方法证明了上述猜想,人类由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方法——(种牛痘)
6、这两篇课文有哪些异同?
第三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第四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一、引言激发学习兴趣
1.上课前播放动画:冰河世纪:大陆漂移
2.动画片很精彩,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里面有一个科学知识却是真实的,它就隐藏在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当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生自由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认读生字,概括大意
四、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1.大陆漂移是一个崭新的想法,课文哪个自然段说了这个奇想呢?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2.魏格纳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1-5自然段,想一想,开始朗读。找生说
3.文中提到偶然的发现,魏格纳到底发现了什么?找生说(板书发现-仔细观察)
4.我们一起从画面中感受一下,请看大屏幕:这是非洲凹进去的几内亚湾,再看南美洲凸起的部分巴西,它们的形状是不是惊人的吻合啊?课文中说这两个地方是不可思议的吻合,谁能说说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惊讶)你们看,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这两个地方的形状却惊人的吻合,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所以课文中说是不可思议的吻合。
5.有了这个偶然的发现,魏格纳又是怎样观察和推测的呢?(第2/4自然段)(板书 推测-认真思考)
6.是的,魏格纳就是这样反复的比较,仔细观察之后,才产生了大陆漂移的假想,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感受魏格纳的奇想。
7.魏格纳的观察发现,以及他大胆的推测都是让人敬佩的,然而,更让人敬佩的是他有了观察发现和推测之后,仍然坚持不懈地去求证,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后半部分,把描写魏格纳是怎么样求证的句子画出来。
8.魏格纳是怎样求证的?说出你画的句子,也可说出体会
9.课文中哪个词是教授告诉魏格纳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枉费心机)10.那魏格纳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了吗?他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是怎么做的呢?找生说(板书 论证)
10.大家注意了没有,这有一个词语叫“浩如烟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资料非常多)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像大海捞针那样困难,不轻言放弃)
11.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知难而进,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去学习,那他找到了有说服力的证据了吗?谁来说
1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解读推理过程)(板书 反复论证)
13.病房中一次偶然的观察,竟然让魏格纳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学说,有人说,魏格纳真是太幸运了!同学们,果真如此吗? 生(齐答):不是的!师:对!老师也不同意这种说法,现在我们来作一些假设,假如他对第一次的发现不以为然,那么他就不会去继续细心观察,他就不会有惊人的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地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当然就不会有后面的奇思妙想了。
同学们,你们能学着像老师这样来思考问题吗?出示句子: 假如他……,他就不会……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几分钟后,学生发言踊跃。)生1:假如魏格纳没有大胆的想象,他就不可能提出“大陆漂移”的学说。
师:看来有了仔细的观察,还得有认真的思考,大胆的想象,这正是科学家思维敏锐的体现!生2:假如魏格纳听了教授的劝告,知难而退,他就不可能去找证据证明他的假假想。
师: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魏格纳知难而进的勇气帮助了他。生3:假如魏格纳查资料累了,不想查了,他就不可能找到重要的证据。师:是呀!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是他成功的法宝。
生4:假如他去考证的途中,怕苦怕累,他就找不到其它证据。师:你能产生这样的联想,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同学们说得真好。魏格纳的成功绝非偶然,名教授的劝告没有打消他的念头,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他没有放弃,艰难的考证中,他没有停下疲惫的脚步。那么读了魏格纳的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想到了哪些成语来夸夸他呢? 生:坚持不懈、永不言败、持之以恒、知难而进、通往直前、百折不挠、大海捞针、永不退缩、创根问底……
六、继续引导谈谈从魏格纳的成功上所受到的启发,进行情感大迁移 师述:同学们,魏格纳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这正如同大海捞针,证据在何方?真理在哪里呢?苦苦寻找中,有一次,他终于看到了那份介绍中龙的资料,这种情景不像诗人所说的那样──(师故作停顿)生(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对呀!这正如:当我们在绞尽脑汁思考一道难题,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脑中灵光一闪,答案有了,问题迎刃而解,这真是── 生(响亮地齐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师:是呀,大科学家如此,我们在学习上又何尝不是呢? 师:魏格纳抓住一次偶然的发现,不断的探索、研究,最后终于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著名学说,震惊世界,从我们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书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故事吗? 生(不少大声喊到):《奇怪的大石头》中的李四光。
师指名一生:李四光发现草地上的一块大石头很奇怪,就老想搞清楚这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后来他终于发现这是第四世纪冰川时从遥远的秦岭推来的。
师(兴奋地):你讲得真好!他也和魏格纳一样,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地执着啊!生2:我还知道牛顿和《一个苹果的故事》…… 总结课文写作顺序,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如有时间,可以解读下三个过渡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假如哪一天,你在生活中有一个偶然的发现,你也不轻易放过它,而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你也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如果能坚持这样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还会觉得没内容可写吗?说不定。你们中间的哪一位,也会因此而迈进科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大科学家呢!
五、布置作业
趁热打铁布置作业:就课文《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写一篇读后感,学生的感想颇多,且言之有物。
第五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09021422 孙敏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32~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要求会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用于探索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天空中看到过哪些美丽的,奇异的景象,谁来说一说?
生:朝霞、晚霞、彩虹、、、2.出示火烧云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
3.揭题,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火烧云》板书:30 我是什么
学生齐读课题。
火烧云是什么?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红色云霞。傍晚,部分阳光透过云层,射出彩色的光芒形成霞光。而没有穿透云层的阳光使得云层的颜色呈现不同的色彩,形成了火烧云。”
4.师:火烧云有哪些奇异的景象呢?我们一起坐端正,大声朗读课文,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火烧云的。
师:读课文有哪些要求,谁来说? 预设:
(1)读准生字字音,不认识的多读几遍。(2)句子读通顺(3)带有感情的
好,就这么读,开始读,可以将你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生字。
1.PPT出示生字,学生齐读。让学生说说在学习这些生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檀
盈
凶
庙
惚 把你觉得难的字在书本上写两遍。再齐读。
2.新词
PPT出示新词: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中的词语
紫檀色
笑盈盈
乘凉
模糊
凶猛
庙门
一模一样
一转眼
镇静
恍恍惚惚
沉静 开小火车读。叫两列。纠正字音。“模”多音字。学生单独读。再纠正读音。再齐读。
三、课文 解读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把火烧云写美的,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划一划。
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火烧云的特点:
一、颜色多,变化快;
二、形状多,变化快。
以及课文的特点:运用丰富、有趣的想象,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1)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师: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五颜六色、变幻莫测。
师: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教学思路显得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2)仿“红通通”“葡萄灰”的形式讲颜色
师: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这些颜色?
生: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梨黄。
学生都能说,而且争着说。当然,也有说错的,如:白茫茫、灰蒙蒙等,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景色不符。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方式新颖,要求具体。设计意图: 这个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竟至欲罢不能。
板书: 火烧云
变化: 各种颜色
马
大狗
大狮子 特点: 颜色多,变化快
形状多,变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