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考、写”三效合一的语文教学——以《海豚救难记》为例
◆台南大学附小 温美玉
【教学理念】
古时阅读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然而现代阅读依靠的是背景知识,是线索与策略的应用,而不是记忆、背诵了。然而,阅读的基础训练不够,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策略,学会了读书方法,他们不仅能够在考试中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还能够借助阅读中的深度思考,让“阅读”与“写作”产生联结。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教学中同时得以体现与落实,成为老师教学的关键能力之一。1.渎、考合一,尝试自主出考题。
阅读教学能帮助孩子理解文章内容,学会阅读方法。如果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阅读测验的出题方式,那么学生不仅能独立阅读,还能自己根据阅读内容出试题。这样的能力一旦形成,学生的阅读策略将更完备二首先,教师通过解读阅读题,让学生发现只要学会阅读方法,就能轻松解题;其次,帮助学生分析出题手法并练习出题;最后,让学生试着说出“阅读理解一解题策略一出题策略”学习方法的意义一 2.读、写合一,从阅读到创意写作二
本课确立的写作题目是“山姆给海豚波波的一封感恩信”、在阅读中可以理解文章,为何还需透过写作去进一步理解?因为写作不仅可以训练技巧,而且可以帮助作者深度理解文章二写作是整理数据也是延伸数据的一种方式,延伸写作方能看出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程度。读文章终归还是得回到读者自己的内在思维,延伸写作虽然看起来好像在帮作者写信,其实,最终学生所写的就是自己的判断与想法一如果阅读后没有写作,我们很难说阅读给了孩子价值澄清或心灵洗涤的机会。
学生在创意写作前,教师要明确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思考、讨论分析以及数据归纳,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教师要给予全班同学讨论、共同创作的机会、【教学目标】
学生能自行阅读文章,回答关于故事内容的提问;能够总结故事梗概;能在阅读教学结束之后,试着提出测试问题;能在阅读教学完成后,尝试延伸写作;能掌握人物情绪并使用恰当的语词来描述。
【教学年级】
三年级。
【教学活动】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与友爱,表达自然,令人动容。
主角山姆的工作是从海底沉船挖掘宝藏,他无意间救了小海豚波波,接下来彼此发展出一段纯真的友谊。后来山姆误判恶劣天气,执意下海打捞金链,就在巨大灾难发生时,让他脱离死亡威胁的竟是小海豚。山姆为自己的愚蠢懊悔,也感恩海豚波波的救命之恩文章的主旨是探讨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与关怀之情,探讨应该怎样看待金钱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共需四节课。1.第一课——预习并答题。
课前预习。老师不进行教学,只提供文章及学习单让学生预习。
理解并答题。学生读文章后,依据自身理解回答学习单所列问题。2.第二课——教学演示。
(1)教师引导学生谈读故事后的感受。
“大家已经读过‘海豚救难记’这篇文章,读完这篇故事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这么多的话想说,表示你们已经读得很深入也很有心得,为什么这篇文章可以引起这么多的想法呢?”
(2)发展性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利用阅读策略去理解文章,使学生建立自行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师首先呈现文章内容与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其次,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主题是“山姆左右为难抉择记”;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情绪推理活动,分析山姆情绪的变化。
(3)综合性活动。
学生阅读文章后的感想,通过写“山姆给海豚的一封感恩信”.来表达。教师通过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山姆从这件事得到哪些教训?山姆为什么要感谢海豚?是什么事情让他想这么做呢?山姆会跟海豚说什么?为什么?这样,学生就抓住了写作的主旨。
【教学附件】
海豚救难记
“山姆!今天我们确定要去潜水寻宝吗?”虽然太阳破云而出,但是天气看来要变坏了。尼莫比任何人都清楚海岸的天气,开船出海时,他很不喜欢所看到的景象。
我扫描四面八方的水面,找我的海豚朋友。我曾经在他还是小宝宝时,从他的尾巴切掉一个大鱼钩,救了他一命。从那时候起,他就成为我的水底伙伴,我叫他波波。我第一次发现古西班牙沉船的时候,波波就在我身边游着。那儿大概离岸三英里远,约七十英尺深。我找到第一枚金币时,波波也注意到我的一举一动。我含着气泡叫出“耶!找到了!”波波补上他海豚的咔嗒咔嗒声。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找到几枚金币,但这真的是个大探险!
“大雨快要来了,还会有一阵大风。”尼莫一边细看着船头的起伏,一边说着。我在想,像这样的暴风雨天,不晓得波波会不会来,不过在波浪汹涌的海上,看不到任何鱼鳍,我开始有点不安。
“好了,抛下锚吧。”尼莫喊。我穿上潜水衣和存有四十五分钟氧气的氧气筒,下海去了。我一直潜,一直潜下去,直到看到海底。过了快三十分钟,所看到的尽是石头和更多的石头。我想念波波看着我的好奇眼光。然后,正当空气存量表显示该上去之时,我看见金属的闪光。是一条金链子的几节链环!我轻轻地拉,链子缓缓一寸一寸的从沙堆里出来,只拉出两英尺就卡住了。
筒子里的氧气快用光了,我必须浮出水面„„马上!我再试了一次把链子扯松,但是它卡得死死的。
当我冒出水面,尼莫疯狂地挥着手臂。我还来不及告诉他我的发现,他就说:“山姆,我们必须起锚了,有强烈暴风雨的警报来了,走吧!”
“尼莫,等一下。我发现了黄金!有一条镶了珠宝的金链子,最少有五磅重,但是卡住了。我想再下去拿,它很值钱呢!”
“慢点,山姆!暴风雨中的海浪会有十五英尺高。不管有没有金子,我们必须起锚撤退了。”看来,情况真的很严重,闪电和雷声在海浪上轰隆作响。
“尼莫,你说得对,但是我们的宝藏怎么办?”我跟他辩:“我换一筒新的氧气下去把链子拉出来。”
船紧紧地拉着锚绳,风在怒吼,强劲的雨刺痛我们的脸。“好吧。”尼莫说:“绳子或许可以把船撑住个五分钟,再多就没了。”
我跳下水,直直潜到水底。就在那儿,链子像一条金蛇盘卷在海床上。我越挖越深,越挖越深,好像怎么挖也挖不完。我跟时间比赛,必须挖出链子回到船上。我看看手表,已经过了四分钟。巨浪可能已经把船扯走了。
就在那时,我的手指摸到不一样的东西,是链子末端镶了红宝石的勋章。链子全长约四英尺,每五环镶着钻石,美得惊人。我将它缠绕在左臂上,兴奋得心脏怦怦跳。附近大概有更多宝物。但时间到了,我必须浮上水面。
到了水面,我的身体立刻被海浪前后冲撞。船不见了!我一个人在暴风雨翻腾的大海中迷失了。暴风雨中的乌云黑得像夜晚。雨又大又密,我看不到海岸在哪里。
我在海中挣扎了几个小时,尽力浮着,当每一次海浪打到我的脸,我都为呼吸奋战。我一个人,又累又冷,领悟到这可能是在人世的最后一天。这是为了什么呢?一条会拉我沉到水底的金锚。
我累得无法动弹,心中极度悲伤。我用右手摸到还绕在左臂的金链子,把它解开后,松开手指,让它慢慢往下滑,回到它躺了快三百年的海床上。
“救命呀!”我对着黑暗大叫:“谁来救我呀!”我大声哭喊,知道没有人会听到我的声音。
砰!砰!突然,我旁边的水轰隆一声喷了起来。然后我听到这辈子最甜美的声音,是海豚的咔嗒声。“波波,是你吗?”我轻声说。我累得几乎无法移动手臂,但是双手勉强捉住他的背鳍。波波唧唧叫,开始慢慢游,在水中拖着我,一小时又一小时。
我一直在想:谁会相信我?连我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可是确实发生了。我们越来越靠近海岸,我可以听到海浪拍打陆地的声音。波波把我带到海滩上,我的双脚着地了。我安全了。波波浮在我身边,喳喳地唱他的海豚歌。我愚蠢的为了一条金链子危害了自己的生命,而他救了我,这是我欠他的。他转身向大海游去,潜入水中,不见了。“谢谢,波波,谢谢你救了我的命!”我大声喊道。
(本文选自2006年PIRLS的国际阅读评量范文。
第二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99-01
一、读与写结合的整体结构
读与写组成了一个整体,研究读与写的内涵要素,为此应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分析读写结合。
1、学习一篇文章中的读写结合
朱作仁教授在《读写结合的理论和实践》一文中指出: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着两个“回合”,一是由语言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是侧重理解的阶段;二是从探索到中心思想出发,研究怎样布局谋篇,由内容到形式,由内部到外表,是侧重学习写作角度的阅读阶段。的确如此,阅读大抵经历这两种心理进程,这是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其中第二个“回合”,恰好与写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即阅读教学中包含了作文教学的指导,形成了学习文章时的读写结合。
2、运用语言过程中的读写结合
如果平时的阅读是在积蓄写作营养,那么写作时就是在运用这些积蓄,一个是“蓄”,一个是“放”,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将读与写联系起来。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范畴里的“读”是指积累知识,“写”是指进行习作。
3、言语交流中的读写结合
“作文时要想到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作文时应想到读者,作文中应该有读者,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引起共鸣。这里的“读”即读者,“写”即作者,这是最高层次的读写结合。
二、以读促写的对应训练
1、课内精读的训练
(1)抓描写生动的词句进行训练。描写生动的词不仅仅让我们能感受到文章的优美,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教师可以采取先指导情感朗读,继而将生动词句换成平实词句,然后比较朗读,体会描写生动句子的好处来进行训练。
(2)抓寓意深刻的词句进行训练。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已出现了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如富有哲理的、寓意深刻的、托物言志的,重在教师引导学生去感悟领会,而不是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词句必须放到课文中去,找出与之相关联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才能深刻领悟。
(3)抓简略或空白处进行训练。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写得简略或省略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或拓展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后的想象,给文章简略或空白处加以补充,既使学生领悟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他们意识到自己能改课文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从而唤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激情。
2、课外自由读的训练
这里倡导的自由阅读并不是无选择性和导向性的阅读,而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进行的既开放又有倾向的阅读。
(1)好词佳句的摘录。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不做具体规定,但我订了一个最低限度“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必须作读书笔记。在练习本上摘录好词佳句一页,下一周利用早上几分钟,读上一周摘录的内容,这样反复吟读,不断积累。
(2)阅读评赏活动的进行。教师或学生看到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进行讨论,交流阅读心得。最后就文章的某一点或几点,学生进行片断练习。
(3)与班队活动相结合。班队活动往往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主阵地,教师可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各类竞赛。如诗歌朗诵比赛、故事大王比赛、小小话剧表演等。
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途径
由于读写结合的整体结构紧密相连,而以读促写的训练又可时时在课内、课外进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解决学生的“开源”问题。“开源”解决了,学生作文之流水会源源不断。我在教学中尝试以下教学方法,进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1、读中探写。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吸收写作营养。这种探写不是局限于语言技巧上的运用,而是多层次的立体的探写。它包括:(1)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2)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感情;(3)作者选择了哪些事例,选择这些事例对表现文章有什么好处;(4)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进行描写等。
2、读中插写。为了学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依据文中的某些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插入一些片断练习。可以是扩写、续写、改写等,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如学了《滥竽充数》,让学生写写南郭先生逃走后的故事等,尤其是童话故事的续写往往最能吸引学生。
3、为读作文。这里的“读”是指读者,为“读”作文不妨称为“需要作文”。学生在作文时犹如与读者在正面交流一样,正是我们成人作文“一腔心思诉于君”的境界。这样的作文克服了为作文而作文的“遵命作文”,学生的作文往往真情流露,表达清楚。
4、读后仿写。模仿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仿写也是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仿写可以借鉴一篇文章也可以借鉴多篇文章,可以仿写内容也可以仿写结构及语言,还可以仿写作者的风格。引而不发”、“令人深思”。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比如插入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数字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等等,举不胜举。不管是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用于教学中。总之,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学好这门学科,要使数学的魅力在基础教育中呈现,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做起。
让我们在以后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各种新奇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多种手段并举,来践行素质教育新课标理论的宗旨。积极开发新课标教育教学的新的理念,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并爱上数学,给新课标理念下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第三篇:以写作为例,谈谈语文教学活动设计“要有阶段性”
以写作为例,谈谈语文教学活动设计“要有阶段性”
邢台市第二十四中学 刘俊刚
与小学相比,初中的升学压力大增。新初一的学生需要快速适应新生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防止学习成绩滑坡;新初二的学生容易疲沓,盲从,波动;而新初三学生,则需要面临中、高考。初中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更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悉心研究的课题与责无旁贷的义务。《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处理与与设计》的专题解析中,在第一个题“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活动设计”中提出了“教学设计活动要有阶段性”这个观点。我认为,正如孩子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一样,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应该具备阶段性特征,每个学期要有阶段性的目标。三年一周期,要有总目标,每个学期要有阶段性目标,无论是哪一个版本,每册书大约有三十篇课文,这三十篇的编排大有讲究,古今并存,中外混杂,各类文体也都粉墨登场。因此,就王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活动具有阶段性”的观点,我持赞同的观点。
现在,以写作为例来阐述本观点。
初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走出小学的大门,面对新环境多数表现为激动兴奋,求知欲强,愿意听从老师教导、听父母的话,然而自制力较弱,一旦新鲜感消失则会出现部分学生适应不了新环境,产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初一年级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将以前零碎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的突出能力,这就需要初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基础打扎实,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因此,我们在初一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上面,使孩子明确初中的语文学习和小学是不一样的,并逐渐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这一阶段,在写作教学上不能着急,应该领着孩子们多读、多看、多背诵、多积累。使孩子明白,语文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生字、一篇篇课文,在课本以外语文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这个阶段的学生就像是呀呀学语的孩子,为了能够通顺地说出一句话,他(她)必须用几个月的时间去听别人说,去积累和实践开口说话的方法。
初二下半学期,学生们已经充分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并为此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思想比较敏感,家庭与集体舆论的导向,对初二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量的作用。这个学期,就可以试着让孩子们摘抄、背诵名家语段,可以给孩子布置常规的写作作业,例如:生活日记、仿写片段等。这时我们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克服写作的厌烦情绪甚至是恐惧心理,我们要引导孩子体会语文写作就是把心里想说的话用另外一种形式表达出来,那就是文字的形式。为了使孩子们品尝到写作的乐趣,我往往会为孩子们提供交流日记的机会。这时候的孩子们在心理上仍然保留小学生的好奇,同时也渴望别人能够关注自己。通过这种交流形式,孩子们慢慢喜欢上写日记、说日记,为了在课上说得更好,课下他们会想办法写得更好。初二学生已经摆脱小学生的稚嫩,他们已经为中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时候,有的孩子已经拥有了明确的人 生目标和人生规划。我们需要做的是引领他们站到更高的平台上感受语文的魅力不仅仅是在内容上、人物上,还在于文章的语言上、结构上。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带着学生读一些名著经典,品味语言,分析结构。之后,学生可以写读书笔记和感悟。在写作上,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写命题日记和仿写文章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初一初二阶段是学生充分积累的阶段,在信息上属于高速输入阶段,这一阶段为初三的快速输出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也会有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初三学生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对学生起着稳定心理的作用。作文主要是多思考,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一个事物。要清醒、冷静的对自己的以往作品进行整理、分类准备。根据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写作技巧,对自己以往的作文进行阅读、修改和补充等再次加工,从而使自己的作文由原来的比较随意的作文升格到符合评分标准的考场作文,从原来的二类文、三类文升格到一类文,能够对自己积累的各种素材进行升格和再加工,使它为自己所用,在考场上为自己增加分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不同学段内容的学习,会有不同的要求,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要求,在延续基础上有所突破。
第四篇:“以读促写”习得表达“窍门”——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片段教学为例
◎蓝翠英
阅读——写作迁移策略是一种重要的作文策略,仿写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课文中有模仿价值的段落,进行细致的讲解,然后要求学生仿写,能使“阅读--模仿--写作”过程根植学生内心。学生在不断的仿写过程中,能将大量的写作知识化为己有,能够习得许多语言表达的“窍门”,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聪明的学生还能够有所创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尤其是描写百草园自然景色的那一段,多角度写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好素材。作为语文教师,教学时应把目光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向“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以读促写,提升学生写作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寻课文写景之奥秘,梳理写景之技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好玩、好看、有生机、还有好吃的、有趣、是乐园„„
师问:是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这些情趣的?为什么它能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对话交流后明确: ①抓住事物特点。
如: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伏”字形象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特点,“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②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碧绿的菜畦,肥胖的黄蜂,油蛉的低唱,覆盆子的又酸又甜等等,作者巧妙运用表示色彩、声音、味道的修饰语,使描写生动形象。再如: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③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句式的运用。这样既全面写出了想要描写的景物,又用“单是就”突出重点描写的内容。使得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有层次感。
④景中有事,符合儿童心理。例:翻断砖,按斑蝥,吃覆盆子等活动都符合儿童喜欢玩、喜欢探索的心理。
⑤景中有人,融情入景。童年鲁迅在园子里的活动,充分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可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自然景色的这一段,作者抓住园中景物的特点,灵活地从多角度写景,并巧妙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使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动静结合,活泼多姿。一个简单的园子被描绘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乐园。读者在阅读时自然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传递出来的情趣。
二、进行景物仿写训练,体会表达之窍门。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教师准确抓住文本中的“写点”,充分发挥文本”以读促写“的教学价值,强调对课文写法的习得和模仿,体会语言表达的窍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按以下要求进行了景物仿写训练。
试着模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描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景色。具体写作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灵活巧妙地多角度写景,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之所以提这样的要求是希望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能强化对本课阅读过程中梳理出的写景之技巧的理解,学会运用它们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学生习作,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学生的层次有差异,但因为有阅读指导的基础,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畏难情绪,很快便完成了习作训练。学生在小组交流后选出优秀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并品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讨论得认真而热烈。从他们选出的佳作就可以看出习得的效果明显。学生优秀习作展示:
生1:不必说那道路两旁珍贵的银杏树,宽敞的教学楼,碧绿草地间的羊肠小道;也不必说在树上长吟却不见踪影的蝉,在花丛中忽上忽下飞舞的蝴蝶,在操场上打闹发出银铃般笑声的学生。单说那一片小小雪松林,就有着无限的刺激和乐趣。那松林高处是那么的稀疏,接地面的部分又是那么的茂盛。让人不禁幻想在那里面是不是住着一个会魔法的巫婆,不让人看见自己。在松林下的那一片草地上,那才是真正的俱全。一只只小蚂蚱,在草叶上蹦来蹦去,欢快极了;而且不时还会传来演奏家——蟋蟀那优美动人的歌声。一阵小雨刚刚下过,瞧,那一只只小蜗牛,也背着它们那沉重的“家”,缓缓地拖着一条半透明状的细丝带出来透气啦!一颗晶莹的露珠落在它身上,给它洗了个痛快的澡。来到一片嫩叶旁,开始吃它的大餐了,一丝丝的嫩叶伴着刚刚的露水美味极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也爬出了洞,出来享受这一切的一切。
生2:不必说高大的松树,安静的教学楼,活力的操场,欢乐的宿舍,也不必说灵巧的麻雀,轻捷的猫儿,渺小的瓢虫和那活力的鸟儿,单是教学楼后面的草地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春天来了,蚯蚓从土中探出头来,观察这奇妙的世界。春风一吹,小草也苏醒了,在春天的热情和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花儿也在太阳照射下开着花,舒展着身体,一会儿,蜜蜂飞来了,在一朵花上停了下来,一会儿又到另一朵花上,始终围绕在这一小块“小自然”中。蝴蝶也盘旋在草地上,各色各样的蝴蝶都来了。翻开一块泥块,偶尔会看见一两只蚯蚓或蜈蚣,扭着腰,缓缓前进。如果运气好,你还可以看到珍稀的刺猬呢!这儿始终充满活力。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在阅读教学时抓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一独特的句式比较品味,依赖语境分析作者运用这一语言现象的好处,引领学生品出这个句式带来的独特意境后,再让学生试着模仿运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景色。这样的以读促写,学生的思维能很快被激活,习得的表达窍门也能得到有效训练。学生的习作能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已经学会巧妙运用这一独特句式,使描写点面结合,使文章富有层次感,使景物描写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之变化明显,展现出学生的生活情趣。4 教学反思:阅读教学中的仿写训练能有效习得语言表达之“窍门”。从仿写训练所涉及到的心理要素看,它实际上包括“情感—形象”和“理智—逻辑”两个方面。同样是写校园环境,同样的表达方式,从学生的内容选择和语言组织可以看出其不同的思维角度和情感表达需要。习作片段交流时,学生之间的思维及表达又能引起他们的碰撞。可见,本课的仿写训练是真正实现了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向“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表达的“窍门”带来的成功感受,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把模仿的功能概括为三点:使原有行为得到巩固和改变;使原来潜在而未表现的行为得到表现;学到新的原来不会的行为。他所概括的后两点正体现了模仿的源体所引发的连锁性思考和延伸作用。本课的教学实践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两点,使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可见,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依据文本内容,准确抓住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来领悟其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传神之处,依托阅读教材为拐棍,仿造词语的构词方式、构句方式、构段方式进行仿写仿练。能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语言的组合形式,在模仿中内化语言的表达形式,在模仿中整合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这样,不但阅读课堂教学显得灵动,以读促写也落到了实处。这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其语言表达的“窍门”,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时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创新 -以人教版(2016版)七年级语文为例22
对“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创新
-以人教版(2016版)七年级语文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简介,阅读教学在语文整体教学的重要性,自读精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等方面的叙述,提出自读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对“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打好基础。
一、关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
“部编本”即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自2016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学生开始使用,主要应用在文科领域有语文、德育和历史。由于目前的语文教材版本很多并且这些教材编制水平和内容参差不齐,为使语文教材达到示范教学作用,特编写“部编本”教材取代之前使用的人教版,其他版本现也根据“部编本”做出调整修订后与“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由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语言素养性,公众对语文教材的选取喧嚣尘上,不可置否一本好的教材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而“部编本” 七年级语文课本与之前人教版本相比,从整体讲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教材本身来看,“部编本”的确有其特点和优秀的部分,“部编本”教材更好地体现出接地气和时代性等特点。首先,阅读和写作相互融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学习性,让学生学了就能用,读了就能写。其次,经典文章回归教材,优秀文章经过岁月的细磨过历史沉淀的在当代更有魅力其中学校应当多组织学习座谈会,将“部编本”的要求和教学细节教学方法进行传达和教育,使老师们精准把握全面学习。再次,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的实践性,不仅让学生在试卷中流畅表达更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这需要教师更加注重课堂阅读的剖析和讲授与学生课下自由阅读的支持与引导。最后,教材更加精简,教学中更注重阅读的感受,更能领会经典文章的魅力
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科目是大课,占有分值高,是初中生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而阅读考验的是整体语文思维和语文水平,是语文教学中的中点和难点之一。阅读题型丰富,包含内容很多: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阅读等等, 而且阅读题在语文考试中所占分值也比较多,这也是学生最难把握的部分。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得到分数。阅读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丰沛思想,增进思辨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提升思想境界。阅读思想是贯穿整个语文的中心思想,阅读教学便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近些年教育部门更是明确提出增加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将考察学生阅读能力列为重要内容。
三、自读与精读、课外阅读的关系
“精读”主要指课内阅读,即由老师带领精准分析教学。“自读”主要指课文中化星号允许学生自行学习的阅读,即教师带领导读甚至直接忽略教学。课外阅读指学生在课本以外教学材料的阅读,主要分为教师安排的阅读作业和自由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是课内“精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的,自读、精读、课外读循环交替,才能做好语文阅读训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对语文阅读有这样的言论:就阅读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自读与课外读是补充;但是就阅读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自读与课外读是应用,学生在校学习时,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别的书籍……但如果只注重精读,而忽略了自读与课外读,功夫便只做了一半。因此如果只重课内阅读教学,只把课本阅读即精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部分,另一部分便是自读与课外读。魏书生、徐振维等教育行家的教改实践即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并重,取得良好效果。
四、自读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中存在一个极端现象,即讲读与自读,泾渭分明而非水乳交融。有些教师将这些自读课文完全忽略不讲,有些教师把它们当作精读课仔细剖析,对于哪些课文是讲读篇目,哪些是自读篇目不加以区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没有认清两种课型的不同分工,没有明确自读课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课改虽不断进行但是教师教学水平跟不上,一些教师依然存在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教育内容缺乏研究 的问题。一些教师存在工作不积极的现象,教学水平不高理念落后,只重视教书本内容,没有对其进行继续学习和研究没有与时俱进。教师对学生的自读课文阅读不够重视并且没有必要的规划和指导。这些问题也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得整体水平,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对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都造成不良影响。
3、只注重对课文的讲授,忽视了语文整体训练体系。很多教师兢兢业业扎进课文中去,但没有能跳出课本提炼出系统的体系,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能接触到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我们初中重点学习的课文只是沧海一粟,单纯记住几个知识点死记硬背一些知识没有什么益处,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为以后学生自身的读书能力做铺垫。
4、偏重了结果,而非过程与方法。一篇课文学完了,书上没有任何笔记和思考痕迹,只把课后习题的标准答案抄在书上记住就好,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里屡见不鲜。我们的自学课文教学更注重结果,轻视过程,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把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庸俗化到简单的背记,这也是对学生部分责任的表现。
五、如何做好自读课文的教学
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仔细区分自读课文教学与精读课文教学的差别,从而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笔者结合人教版(2016版)七年级语文课本内容进行总结。
1、加强引导学生对自读文章的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带来自读课文不重要,可以不学习的印象。教师可以掌握课前时间,对自读文章进行兴趣导学,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对于课文《带上她的眼睛》,可以从作家刘慈欣著名小说《三体》开始导学,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科幻文的认识,又能激发学生对自读文章的学习热情。
2、运用对照思维。一般教师的教学安排会将自读课文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后,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述精读文中穿插对自读文的对比,从而引发学生对照思维,增加学习能力。两者可以在主题思想、叙述方式和感悟体会等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初中一年级课文中《春》、《秋天》、《济南的冬天》都是描写季节的散文,因此可以在四季的不同、作者的不同感悟和独特视角等等方面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对照思维,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增强对照思维能力。
3、进行速读教学,培养阅读速读能力。一般教学安排的自读课文的课时较少,因此要想在短时间使学生掌握必要内容,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进行学习。速读顾名思义即要求学生提升阅读速度,在阅读中只需要抓住能揭示主题的词语、段落的关键,从而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阅读关键可以包括人物、地点、时间、观点等词句,学生抓住这些关键快准稳地完成学习任务。好的学习方式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当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按照科学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速读能力。
4、注重练习。由于自读课文与精读在教学目标上的根本区别,因此对于每一篇自读课文,教师都可以都会精心设计一些类似阅读题的问答,主要可以围绕文章的中心设计一些问答题,按照阅读题的考试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做题迅速把握文章内容,达到以练代讲而且在课堂上强化训练学生的答题思维和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可以掌握时间对自读课文设置简单提问或者布置简单作业,引起学生发散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20-121 [2]贾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鲁娅.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范艳娟.基于问题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