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名师成长之路》心得体会
《小学名师成长之路》心得体会
吴莹莹 13年秋
开学前,学校组织进行学习,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成长之路》,让我印象深刻,我想对我以后的教师之路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奉献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名师们的事迹,让我感受到师爱有时比母爱更伟大,一切都是以学生的需要以及他们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的,而且是默默地、无私的、全身心的投入,在短短相处的一年半载中做的事情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是伟大。每一届学生,他们都这么做,这就是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培育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每位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他们都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有的名师在教学成绩已经不错的情况下还不断学习,用自己的工资买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逐渐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并应用到教学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唯有通过自身学习与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在教学中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充分利用节假日阅读名家大作,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同时阅读一些刊物比如《新发现》,拓展自己的视野,作为生物老师更需要了解一些现代的生物技术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
2、阅读专业书籍和教育理论书籍,在工作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
3、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师修养;
4、多想出智慧,勤奋产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勤于动脑,记录自己的教学成长过程;
5、“一个人的智慧,就像禁锢在黑暗的盒子中一般无法发光,如果把大家的智慧都集中起来,或许会有另一片天空。”我相信沟通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内敛的特点。多与同事研讨、探究,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也认真吸取别人的精华,多与学生沟通,对象了解的越多对我们教育工作的开展越是有利。
我相信凡事态度和方法都有了,就一定能做好!
第二篇:名师成长之路
而名师的成长、成才、成名,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和教师锐意进取的精神。培养名师、成就名师,敢问路在何方?
一、机制——搭建名师成长平台
名师的成长、培养和管理,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有好的机制。在我们龙南县,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这样一个文件,文件以决定的方式规划了龙南县今后五至十年学科名师的培养和管理办法,构建了名师的评价考核机制。我坚信,县里这么好的机制一定可以使名师的培养力度不断加强,名师队伍不断壮大;也可以促进名师群体的自我专业发展;还可以使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要想出名师,我觉得还必须要有一个能促进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培训基地,因为它是名师成长的摇篮。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名师培养基地”场所、设施、设备和资源等各方面的建设,打造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名师培养队伍,让“名师培养基地”真正成为名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同时,以基地为平台,定期组织名师沙龙,开展名师交流活动,引导他们就某既定专题互通有无,开拓视野,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要建立 “名师工作站”,以名师为龙头,以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参与教科研活动。而作为学校层面,则要在机制上从三个方面去做工作:一是多形式树名师。名师的出名不仅需要老师本身的努力,还需要崭露头角的机会。学校要提供多种形式的舞台,让名师上台唱戏。可以举办“某老师教学艺术展示周”、“教学经验报告会”、“课堂教学观摩课”、“教师素质风采展”、“送教下乡”等活动,介绍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学术成果,展示教学风格。每学年要让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研究课和专题讲座课,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一大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全方位推名师。名师不仅要树,还要靠推。学校要让有一定水平的教师走出去,在与外地教师竞争、学习、交流中得到锻炼,提高水平。同时,要落实名师承担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让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科研水平,推广研究成果,提高学术研究的知名度。三是多层次育名师。比如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推荐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骨干教师研修班和业务培训活动,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学成归来后,再通过汇报会、摩仿课、嫁接课等形式介绍外地经验,展示学习成果;邀请名师来校开展讲座交流活动;举办教学大比武活动,选拔好苗子等等。
二、学习——夯实名师成长基础
名师的成长,还跟教师自身的努力学习密不可分。没有政治修养和理论素养、没有强烈的责任使命、没有扎实的学科智慧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师不能成为名师。而成为了名师,不加强学习,也会被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所淘汰。
勤奋钻研,虚心好学,才能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要成长为一个名师,首先必须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特别是近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加深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充实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次必须学习新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知识,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加强对教材结构和教材横向纵向知识的运用。第三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树立生本教育的思想。第四必须学习教学论文和科研文章,研读教育科研杂志,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别人的科研成果中获取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教学学习是教师生存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学习的方式有阅读书籍、参加培训、网上学习和同伴互学等。在多样化的教师学习方式中,我们认为任务导向型的学习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它融学习于任务之中、融理念于实践之中、融反思于活动之中,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互动、交流、合作、体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能让教师体会到学习的幸福与愉悦。
三、坚守——激发名师成长动力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兆正坚守的人生信念:“我是一只蜗牛,虽生于田野,却志向远大!我是一只蜗牛,虽行动缓慢,却始终保持爬行的姿态!”是啊,要成为名师,只有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为学生播撒爱的种子,保持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态,你才能拥有成就名师的动力。
课文《百合花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百合花永不放弃、坚守目标的精神不正值得我们欣赏和赞美吗?
我们经常说:“行动能改变现状。”是啊,只要我们确定目标,建立自己心中的灯塔,努力增加自己的强度和高度,让自己不平庸,从平凡走向优秀直至卓越。当然,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抱怨环境,不抱怨社会,更不抱怨他人,不停留自己成长的脚步,不满足于一时的荣耀,用一种进取的精神,成就自己名师的梦想。
四、反思——加快名师成长步伐
近年来,反思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要成长为名师更离不开反思。可以说,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新起点。教师的反思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把自我和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等方面。我们认为,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能力。它可以分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德育反思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反思能力和生活反思能力等等。拥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可以加快教师成为名师的步伐。具备了对教育教学中多个领域的反思能力,教师就会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不断地进行矫正,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
教师要熟悉反思过程,掌握反思方法,并形成职业活动中的反思习惯,在反思中探索教育规律,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效率,在反思中完善自我,培养教育科研能力。我们认为,反思要有深度追问,反思要有个性张扬。在教学反思中,可以有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我以前„„,我现在„„”;“我过去„„,但是我意识到„„,所以现在我„„,因为„„”;“我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最喜欢的方法是„„,我想作出的改变是„„”梳理自己的思维脉络,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
名师的培养不仅有机制的打造,而且更多地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坚守自己的信念、养成自我反思习惯。成为省级教育名师,我愿为此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名师之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6年5月6日至8日,我有幸赴西安石油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主要以故事教学和绘本教学为主,我们分别观摩了:主维山(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英语教学主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特聘培训专家)、张鲁静北京市小学英语特级教师、王超(全国第四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宝杰,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首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黄耀华清华附小英语教研组长(北京英语学科骨干教师)鲍当洪,小学特级教师、崔旸,小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骨干教师)戈向红全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田湘军,全国优秀教师、裴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英语教研组长)、郭晓茜(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英语教师)会上,专家们用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在整个故事和绘本教学中让学生不亦乐乎,使所有在场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
名师们分别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新的思考》、《把真实的阅读母的还给孩子:小学英语阅读的课内与课外》、《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课程建构》、《故事教学与对话教学》、《浅谈故事教学的设计》、《做有厚度、有温度的英语教学》、《上课那些事儿》等专题报告中阐述了故事教学故事、阅读教学及绘本教学的方法等和我们应该如何在平时教学中有效的应用新课标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会读书、爱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小学故事教学时要学会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
二、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40分钟,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
三、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四、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再就是学生阅读的兴趣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感兴趣的绘本故事、小组表演话剧、音乐剧让学生爱上阅读。田湘军老师的可是最让我震撼的,纯正的口语、标准的语音、歌曲的穿插,个人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讲座更是使用至极,语音教学中的节奏感的训练让我们在场的老师也是叹为观止,享受其中。
三天的“名师之路”小学英语故事研讨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的思索却很深很长。特别是名师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使我深感自己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名师之路”小学英语故事
教学研讨会
刘心
得
体
会
亚 梅
第四篇:名师之路_心得体会
“名师之路”教学观摩会心得体会
在此次的名师之路小学语文研讨会上,我们一行8人,在三天时间内共听课14节,报告会8场。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使所有在场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三天的“名师之路”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观摩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长。本次教研活动主要由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知名教师群体,他们作为展示教师,负责展示课,以供听课教师观摩学习。而我们也从这些大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身。
根据此次的西安观摩之行所取得的收获,用来改进自身教学现状是非常及时可行得,对于培训的步骤和内容也正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所或缺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于本次观摩后的感受体会:
1.朗读教学:
(1)在我们一行的小组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和品读课文”这一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读特别是在小学低段,要用语文教人,要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和进步感。(2)细节的把握方面,一节课里的每一分钟对于孩子是多么的宝贵,而对于教师更是如此,围绕一个问题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明白理解,我们要教育孩子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文本有限,课外的延伸却是无垠,我们要教会学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2.有效朗读:自然、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 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可是在当今教学中,我看到部分语文课上关于课文内容的讲解要大大多于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课文教师讲过了,学生听过了,书上的内容弄懂了,生字、生词解决了,课也就算上完了。这样一课课地讲下去,学生获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说的某一方面内容的“知识”,语言文字的训练被放到次要位置。叶圣陶先生对朗读这样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
可是怎样的朗读才最有效?那就是自然的渗透文本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以对内容的理解把握为基础,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口头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 ”“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听了他们的示范课让我感觉最深的地方就是: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
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和“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应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 2 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然后让孩子去“自然、个性地朗读”。
3.语文课堂:简单、平实、扎实
环节设计虽简约但扎实,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他们的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正如薛法根老师他 “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相匹配。
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中间着”,教师只需要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专家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总之,这次的观摩会深深的触动了我,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名师们魅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这是我要毕生的精力去追随的„„
这次西安观摩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陈斌 2015-4-29
第五篇: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 名师之路 ”学习体会
南街小学 杨媛媛
2016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县教研室的组织带领下,我们南街小学一行四人有幸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语文“学段融通”-----“打通儿童成长通道”教学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使所有在场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三天的“名师之路”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观摩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长。本次教研活动主要由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知名教师群体,他们作为展示教师,负责展示课,以供听课教师观摩学习。而我们也从这些大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身,看到了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
根据此次的西安观摩之行所取得的收获,用来改进自身教学现状是非常及时可行得,让我如何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增强个人执教能力这个方向去实践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经”,收获是丰硕的,对于培训的步骤和内容也正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所缺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于本次观摩后的感受体会:
1.成长方向:爱学生和爱读书一样重要。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该如何成长?这个疑惑,听了将军晶老师的讲座,给了我拨云见日的感觉,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学生为荣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视频中他们班的那帮可爱的孩子给了他多大的享受啊,教师是教学中的客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将老师在讲座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对学生慧根、德性的双重戕害,他的慷慨言辞告诉我们要在浩瀚无垠的书海中,在良莠不齐的书城里,去选择那些适合儿童,为儿童所需要、所喜爱的书籍。
2.识字教学:追溯字源 冯雪玲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去年的树》让我在这位知性的女教师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在驾驭课堂的那份运用自如。比如:(1)在我们一行的小组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把握识字教学中对字源的追溯”这一问题。整堂课贾老师对于所展示的生字“伐”“融”的字源讲解更是惟妙惟肖,相信在某种适当的情况下去鼓励孩子了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介绍字理更多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2)细节的把握方面,这节课主要让孩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在理解这些文本表面的含义之后,最主要的还是如何揣摩文本中的人物“小鸟”“大树”“小女孩”和“灯”的思想,性格。一节课里的每一分钟对于孩子是多么的宝贵,而对于教师更是如此,围绕一个问题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明白理解,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讨论“既然大树已经不在,为什么鸟儿还要一次次的寻找,还要对着灯歌唱?”该环节的设计给了孩子一个个性解读的空间。她的课告诉我们教一篇课文让孩子只是理解这篇课文,那么我们的教学也未免太失精华,我们要教于孩子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文本有限,课外的延伸却是无垠,我们要教会学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3.语文课堂: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尤其是陈延军老师的课,环节设计非常简单,就如同陈老师这样说道:课堂教学的境界在于教师能自觉地用慧识思维的方式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个学生变得聪慧、丰盈;我把明明白白的问题交给课堂,我把搞不明白的问题交给学习和研究。总之,这次的观摩会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既是时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名师们魅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这是我要毕生的精力去追随的。
这次西安观摩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