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进中央心得体会
民进中央“同心·彩虹行动” 2012年骨干教师暑期培训体会
金沙县平坝小学 周妍
2012年8月21-25日,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在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参加了由民进中央举办的“同心·彩虹行动”2012年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此次培训学习受益匪浅,培训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专家们精彩的讲解,使我难忘。经过为期五天的学习,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使我开阔了视野,似乎换了一次新鲜血液,而且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民进中央发挥自身优势与特点,使我感受到了“同心”活动的真正含义,民进中央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的“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这次培训主要内容有:王佐书副主席主讲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日志祥主讲课程改革及全国知名学者教授学术讲座、名师名校长的示范指导、交流研讨等不同板块。学习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教育新课程改革政策的解读、教师专业的发展、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讲座,共六场,场场精彩,让我们深受启发、大有收获。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理解,而且对突破教育教学中一些“疑难”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部分主要是实地参观学习。民进中央安排我们游览了颐和园、参观了天安门、国家博物管等地方。让我们亲身领略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民进中央还安排我们参观了北大附中,感受了名校的风采。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是每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的讲座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真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学习氛围浓
我们这次培训全部学员虚心、诚恳地接受着培训,态度之端正、学习之专注,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校园。培训期间,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适时地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的气氛十分浓厚。
二、呈现精彩,学无止境。著名教育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教育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及管理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
听著名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心中十分佩服。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的渊博。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教师都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岁岁,日复一日,永不停息,永无止境。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也许我这一生也未必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我们来说,每位专家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面对不同的学生,专家们的新潮观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通过零距离接受专家指导、启发、对话和交流,使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再一次发生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受益非浅。
三、感受压力,增强信心
总之,五天的研修培训,感到时间过的太快,民进中央为我们提供这样好的学习机会,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精彩的报告,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第二篇:关于民进中央举办学习《六个“为什么”》
民进重庆市委会关于转发《民进中央关于举办学习〈六个“为什么”〉
有奖征答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民进各区县委员会、工委会、总支、直属支部:
现将《民进中央关于举办学习〈六个“为什么”〉有奖征答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广泛发动会员参与此项活动。
民进重庆市委会 二○一○年四月二日
关于民进中央举办学习《六个“为什么”》
有奖征答活动的通知
民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下简称《六个“为什么”》,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读物。为促进我会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更好地学习《六个“为什么”》,扎实推动全会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广大会员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会中央2010年在全会组织开展学习《六个“为什么”》有奖征答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1.活动时间:从2010年3月至8月,每月在会中央《民主》杂志和民进网站(www.xiexiebang.com
民进中央办公厅 2010年2月20日
第三篇:XX年民进中央议政务虚会发言稿
XX年民进中央议政务虚会发言稿
因为我来自农村,所以从基层的角度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1、关于“供给侧改”。
谢谢刚才清华蔡院长介绍的“供给侧”的出处。确实很多人把这个“供给侧改”和过去的供给学派联系起来了,所以就与需求理论对立起来了。
个人以为,尚没有定论的学术观点,中央不可能将其作为纲领写进文件。所以,我们不能只从经济的角度去解释,要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
所谓“供给”,就是供应;所谓“侧”,就是方面、方向的意思。因此“供给侧改”应该是指“方向或者方面的改革”。
那这里的“侧”到底指的是哪个“方向”哪个“方面”呢?我认为,中央在这里指的是经济体制甚至是政治制度。所以,“供给侧改”说得俗一点就是要改经济制度,说得危言耸听一点就是要改政治体制,用“学术”一点的语言描述就是“要改革生产关系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要素,以使上层建筑适应已经改变的经济基础”。因为我们现在的上层建筑基本还是60年前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的那一套,搞这个“部”那个“委”管生产,早已经不适应越来越市场化的经济基础。僵化的公有制生产关系与农村的半私有制生产关系的矛盾也越来越难以调和,阻碍了经济发展,这才是今天经济下滑的根本原因。
所以,不改革生产关系,不改革上层建筑,经济不可能摆脱下行局面。但是,这个改革是出于经济目的而不是为了改变意识形态。这就与“三个代表”的以“生产力”为抓手的观点相一致了。
现在的问题是,今天你只要敢说要改革生产关系改革上层建筑,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你这是要“变天”。所以,过去三个代表以“代表最广大的劳动人民”为口号,悄然声息的把工人党转变成了民族党(叫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再以“代表先进生产力”为口号堂而皇之的发展了市场经济,避免了“资”、“社”的意识形态纠缠。
同样的,以“供给侧改”为口号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意识形态纠缠。事实上,中央也是这么做的。
这次,中央六十多年来第一次打着“供给侧改”的旗帜提出了“农民市民化”的口号,就是一次重大的生产关系改革的举措。既然社会的进步是工业化为标志的,不允许农民市民化国家怎么进步?过去,农民因为有几分土地就被毛主席叫做小资产阶级。毛通过人民公社改变生产关系,剥夺了农民的土地,但是农民并没有因此成为无产阶级,我们的解释是他们还拥有生产工具。其实根子还在农民没有市民化。三个代表要代表“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就是要为小资产阶级(农民)服务。今天,商品房要去库存,没有人住怎么去库存?去库存要靠增加需求,降价是没用的。不许农民成为市民,就是拒绝最大的需求。当然,很多人说,农民买不起房,何来需求。问题是城里人有几家的住房全是买的?我家就不是,是房改时免费分配的。很多人家都不是,是商业动迁给的。凭什么就一定要让进城农民只能自己买房不能福利分房?我们只要落实建设农民保障房的资金就是了。现在大城市市民住房70%以上就不是自己买的,是商业动迁改善的。现在中央允许农民市民化以后,农民必然向一线城市流动,任何人无权阻止(这次上海提出要限制在2500万的说法,显然是与中央的决定相悖的)。结果土地出让金一定大幅度上涨,农民保障房的资金也就有了。
农民大量市民化会导致制造业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增强我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现在人工成本和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几乎已经摧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外向型经济。
农民大量市民化还会使得农业人口密度下降,导致农业有利可图,进而得到发展。
农民大量市民化最重要的是能够极大的拉动内需。不仅仅是刺激房地产,农民从自给自足的群体转变为消费群体,对消费的拉动是直接的海量的。
所以,中央在提出供给侧改以后跟着出台了这些农民市民化,居住证制度,人民币贬值,取消限购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的改革。是为了使我们的上层建筑适应已经越来越市场化了的经济基础。只是,这些改革决不涉及意识形态。所以不能叫政治改革,还是经济改革,是“供给侧”方面的改革。
2、关于土地增量的问题。
非常赞同同济大学吴校长的观点:过去30年的发展是建立在土地大量消耗的基础上的,是不可持续的。
我补充一个观点:
今天,土地增量即使为0也是可以发展的。很多人反对农民进城的观点,理由就是会消耗土地。这是错的。给农民免费保障房的前提是他们必须交出宅基地,只有宅基地还田了才能给他们保障房。
另一方面,城市的土地面积增量必须严格限制在0以下。这样,就逼城市发展必须接纳农民。因为城市拿不到农民的宅基地还田面积的指标就不能增加建设面积。也就是,农村拆一平方米城市才能建一平方米。土地增量就可以是0了。比如上海,拿到农民一亩地的宅基地,在市区拍卖起码可得2个亿,拿出十分之一收购周边(比如南通盐城)库存商品房给农民做保障房就足够了。
一定要发展大城市,大城市的土地出让金高,农民也愿意去,因为大城市的就业、工资、教育、医疗、商业、市政、服务、娱乐、通讯、公共交通等各项条件都比小城镇好得多。最重要的是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率高,节约土地资源。所以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过去的“新农村”纯属倒行逆施,所以这次中央农村经济会议也放弃了。这都是制度改革,是供给侧方面的改革。
3、关于“互联网”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是计划经济体制,就是政府在管,另一方面是管的领导还不懂。比如,花那么多钱补贴“互联网”项目,结果补贴的往往根本不是“互联网”项目,甚至都不是互联网项目。
比如农口,我们上海市农委的副主任带队来我们镇考察“互联网”项目,结果去看的都是物联网项目。说明他们到现在连互联网物联网都没分清,到现在还不知道:物联网只是过去的自动化系统改了个名称而已,目的是为了减少人;而“互联网”是人的联网,是为了将消费者引入生产过程,是增加人。可是,“互联网”项目的补贴却在他们手里,于是就悲剧了!我们这些搞“互联网”的拿不到补贴,那些物联网项目却拿了本该给互联网项目的补贴。
农业部也是这样。农业部刚刚出台所谓的鼓励“互联网”的补贴政策,就是要农民都建网站在网上卖自己的产品,还要发展农产品电商。说明农业部以为这就是“互联网”。这个真的好搞笑:中国10农民,即使百分之一的人能建自己的网站,也会有一千万个网站,谁去看呢?即使前几个农民能够赚钱,不等于后来搞网站的都能赚钱。谁都懂,今天一个人养野猪赚了钱,不等于明天大家都养野猪还会赚钱。农业部就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所以整天号召农民学这个学那个,用了国家那么多钱结果一事无成。
所谓的农产品电商就更没谱了,电商根本不是什么“互联网农业”而是商业。全国已经有几千家农产品电商,统计数据说亏损的超过96%!为什么,因为所有中间商与生产者的利益都是对立的。电商靠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赚取批零差价生存。它和农民订收购西瓜的合同,交货时市场价高农民就骗你说减产了自己卖,市场价低了就逼你全买进不算还低价买邻居的冒充自己的卖给你,农民也会赚差价。消费者一样,今年吃到好的,明年就跳过你直接去农民那里买。大多数电商不可能有前途,这也是淘宝为什么只有一家的道理。
所以,农民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网站、电商的问题而是盲目种植又不能直销的问题。互联网“”恰恰可以解决这二个问题。农业部完全可以建一个全国性的零售农产品“期货”平台。让全国农民都可以像淘宝那样把自己的农产品挂在平台上直销,直接预售给消费者。同时,农民以后种什么品种,可以事先去期货平台上看价格谁更高再决定种什么,盲目种植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直销的难题也解决了。
过去没办法这样做是因为无法解决仓储和发货问题,现在我们逸耘农业利用“互联网”把这个难题解决了,可是农业部却不给支持不给资金,延缓了项目推广的步伐。因为农业部没人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的概念,钱都去了那些“网站”,“电商”或者物联网项目的口袋。这就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不改革这个“侧”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关于自贸区。
感觉概念上有问题。很多领导把保税区和自贸区混为一谈了。保税区是为了促进外贸出口,所以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做生意;自贸区不是,自贸区只是外国人和外国人做生意,没中国人什么事。为了吸引外国人来中国做买卖,自贸区才免关税,免营业税,减所得税。现在这些自贸区,包括上海,都把眼睛盯在国内企业上。如果国内企业都搬进自贸区享受免税减税,国家岂不是要喝西北风!
在我看来,自贸区不是什么改革的问题,而是要在意识形态不变,政治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像香港新加坡那样彻底放开贸易管制,放开金融管制。所以,不封关这么能行?!
所谓中国上海自贸区,既然是国家级自贸区,就应该以黄浦江为界封关,直接由国家管理,直辖。原来的上海可以向北自然延伸,允许她向南通,盐城这样的三四线城市扩展。这样,一方面自贸区有强大的地域后盾,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拉动的经济肯定能够超过现在的上海;另一方面,南通盐城这些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商品房就去掉了,能够彻底带动它们的发展。
不好意思,我不是体制內人,才敢斗胆在这里胡说八道。不过我相信,肯定不止我一人有此想法,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
就罗嗦这些。谢谢严委员长,谢谢朱秘书长。
第四篇:民进中央中心学习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民进中央中心学习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0-03-02 11:41: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共十六大以来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又一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趋势,是与时俱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各民主党派的发展都具有非常紧迫而现实的意义。
为了更深入地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0年2月4日下午,民进中央中心学习组在民进中央十二届十次主席会期间,举行2010年第一次学习会,专题学习交流民进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副主席潘贵玉、王佐书、贺旻、刘新成、蔡达峰、朱永新参加了集体学习。大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严隽琪主席首先从人生的“欲求、求知、道德、审美”四种境界谈起,认为核心价值包括了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形态层面,表现为党派政治的思想基础;二是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取向;三是在物质、福利层面的诉求,与实用主义相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指导性(美好)、渗透性(普适)、实践性(可及)”,能发挥“指引导向、求同存异、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疏解矛盾”的作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它转化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离低级趣味远一些,离高尚的人格近一些。
严隽琪主席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中国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宏扬,并要建设和繁荣适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政治、新经济的新文化。二是我国正处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全面小康的历史阶段。核心价值观取决于时代主旋律,离不开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处于不同时代、不同经济社会结构中的社会成员,其对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要求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由此使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和特点,乃至酿成不同的社会思潮。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在社会长期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当今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使来自各国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的社会成员经受着形形色色思想观念的侵蚀,呈现出多样性、趋利性、选择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领进步与健康,抵制错误与腐朽。
严隽琪主席指出,作为民主党派成员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发挥“坚定立场、释疑解惑、理顺情绪、怃慰心灵、平衡心态”的作用。当前的焦点之一是对深化改革的认识,要正视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历史地、唯物地、辨证地认清矛盾和问题的深层原因,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二是对社会公平和民主的期待,要从社会主义初 1 级阶段基本国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用历史的、现实的、发展的、开放的眼光以及从文化的视角,看到进步、增强信心。
罗富和常务副主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践行。民进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形成凝聚力、形成方向。内部出现问题时,要敞开来谈,用核心价值体系来化解矛盾、引导会员、解决问题。他说,民进老一辈领导人身上有一种内在的东西,那就是民进的优良传统,民进共同的价值理念。1985年他入会的时候,当时的老主委在文革中曾经受到冲击迫害,但从来没有抱怨过,还总是鼓励大家多提建议,多为国家做贡献。他们的实际行动就是民进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好践行。后来,民进广东省委会把“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参政为民、服务为本”作为民进广东会员的核心价值。这是一面旗帜,是凝聚全会的共同理念。我们要把民进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让民进的好传统、好作风代代相传。
民进中央副主席潘贵玉、王佐书、贺旻、刘新成、蔡达峰、朱永新也交流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大家认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大的软实力。对国家而言,有利于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弘扬民族精神、营造社会和谐的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对个人而言,有助于形成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明确、规范和激励个人行为,提高个人的思想水平和素质,是一个人学习与工作的总指挥、总开关、总调度,有利于将继承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落在实处。对民主党派来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关于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性,大家认为,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化,需要共同的思想观念协调处理矛盾。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时代的需要,既有信仰重建的重要意义,又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思想激荡的现代社会,每个国家都面临着维护社会意识形态的问题。民进走过65年,前辈为民进形成了很好的传统和道德风范。当前,我会会员思想多元,诉求多样,入会动机不同,要保证传承优良传统,需要共同价值理念。有必要把民进的各种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分清层次,同时也是民进对优良传统传承的保证。
关于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自动形成,它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经过正确的、有效的宣传、引导,影响、教育和民族成员在社会实践的体验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关系选择和平衡。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五个方面的关系,包括和未来的关系、和工作的关系、和学习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作为党派成员还要处理好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大家都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践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外化为行为规范。
第五篇:民进中央赴安徽省调研义务教育均衡发
为了孩子人生起点的公平
—— 民进中央赴安徽省调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 人民日报 》 2013 年 6 月 19 日 20 版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如何?还需要破解哪些难题?日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的带领下,民进中央专题调研组赴安徽省展开调研。省级统筹统什么——
重点是制定规划、配置资源、健全制度
义务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县为主”,但是,有些问题是县一级政府难以解决的,因此,要注重发挥省级政府的统筹职责。目前,教育部已经与2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省级政府普遍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承诺按逐步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省级统筹作用如何发挥?这是调研组关注的问题。安徽省是中部省级政府统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2008以来,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工作重点,出台有关政策,注重顶层设计、规划标准先行。省委书记张宝顺说,安徽近年来教育投入有较大增长,现在主要考虑钱怎么花才能更有效益。
按照安徽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全省105个县(市、区),去年底有50个县(市、区)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5年将累计有80个县(市、区)实现这一目标,保证到2020年全省所有县份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其中40%实现优质均衡。
经省政府同意,去年5月出台的《安徽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均衡发展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化、资源配置均等化、办学行为规范化、教育教学优质化来推进,实现 “四无”目标,即:城乡学校班额无超标,同城区公办学校无择校,县域内学校办学条件无差距,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无障碍。
据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介绍,省级层面还制订了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等指导性意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超出教育本身,关乎孩子们人生起点的机会公平。资源配置尤其是经费保障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去年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5.06%。“十一五”以来,先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6项教育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占到全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的1/3。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省级资金占全部投入的68%,有力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建设。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
安徽省制定制度、健全机制来支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比如,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监督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公布对各地的评估考核结果;在此基础上认定一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实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依据监督检查情况实施奖惩。在全国较早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评估结果直接反馈给决策者并向社会公开。
安徽的探索和亮点——
择校生控制在5%、示范高中70%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保障流动人员子女就学、留守儿童之家建在学校
来安徽省之前,民进中央曾先后到一些省份进行相关调研,通过比较,调研组发现安徽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许多有效探索和工作亮点。在调研即将结束时,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说,安徽省近年来在解决择校、大班额问题,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全国性的教育难题上,做了有益探索,取得突出成效。
为解决择校难题,安徽各地严格学区划分,规范招生程序和收费管理,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控制在5%以内。把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目前指标分配的比例已达70%,今年计划提高到80%。全省各地采取合理划定学校招生服务区、公布招生名单接受社会监督、严禁收取与入学相关的费用等措施,规范学校招生,使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去年全省小学、初中平均班额分别为33.5人、48.6人,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参加调研的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随着城镇化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徽省坚持与城市学生“三个一样”应对该问题,即一样就读、一样入学、一样免费,使随迁子女能够在流入地全部就近入学。2008年,安徽率先打破户籍限制,规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及其他流动人员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并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结合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探索实施“教育券”制度,使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随学生流动拨付。记者随调研组在合肥市看到一些新做法,城区的屯溪路小学携手郊区学校共同发展,阳光中学、华府骏苑小学都是新建的小区配套学校。合肥市教育局局长方东玲说,在加快新区学校建设、扩大城镇学校规模的同时,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
在霍山县三星店东州春蕾小学,一年级学生朱伟告诉记者:“我不用交钱,可以经常与在广东打工的父母通电话。”安徽2009年开始实施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民生工程,按照“有场所设施、有图书器材、有亲情电话、有管理制度、有档案资料、有结对帮扶、有固定标牌”的“七有”要求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9万个,留守儿童之家全部建在学校,共安装亲情电话2.2万余部,供留守儿童免费与家长通话,日均通话呼叫转接次数近20万次。
思考与建议——
应对城镇化挑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建立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在调研中,调研组成员之间不断探讨、交流,并与安徽省各级干部、校长、教师面对面交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考全国性的、前瞻性的问题。
应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对于义务教育的影响,地方政府对于学校布局、资源配置等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是全国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也为调研组所关注。在某市调研时发现,该市城区小学生非城市户籍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初中生达到40%。学校扩建、新建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生源增加的速度。调研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说,城镇化对于学校布局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未雨绸缪,超前思考。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回应说:“近年来安徽农村人口年均减少2%,农村5%的房子常年没人住,16%的房子只有春节时才有人回来住。预计到2030年,全省地级市、县城、乡村的人口比为4.5∶
4.5∶1,义务教育要考虑这种城镇化的趋势。”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及配置已经与城市学校差别不大,但是,师资
队伍差别明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农村教师老化问题比较突出。中部某省全省56岁以上的农村教师占21%,如果不采取非常措施,4年以后会出现农村小学教师的严重断档。这个问题在全国比较普遍。农村学校如何吸引青年教师?调研组成员、全国人大常委庞丽娟认为,应该从保障编制、提高工资及补贴、住房等方面入手。安徽省霍山县与儿街镇镇长胡敏说,农村教师平均月收入提高到2000元会有吸引力。为增强吸引力,池州市石台县对山区教学点教师每人每月财政补贴300元。
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教师属于公务员或者准公务员,他们定期在不同学校之间交流。我们如何建立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池州市委书记陈强说,近3年全市公开招考的985名教师全部补充到农村学校,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3年来城乡间交流教师2362人,占全市专任教师的20%。
调研组认为,均衡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政府结合职能转变,应该缩小义务教育的各种差距,从而尽量避免因为这种差距带来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