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和文化初探

时间:2019-05-13 02:0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和文化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和文化初探》。

第一篇: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和文化初探

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和文化初探

摘要: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艺术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思维能力。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促进艺术文化与音乐教学之间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音乐;艺术思维;艺术文化;渗透

音乐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学科,逐步走上了正规的教学轨道。但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音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融入艺术元素,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音乐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的重要性

1、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是学科本身特点的要求。就音乐这门学科来说。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在向学生展示音乐这门学科的艺术魅力。比如说,音乐中的五线谱,从表面看错落有致,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跳跃感,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与多个领域,作为艺术造型的创作原型。如果,我们在音乐课堂上,不从艺术的角度组织课堂,传授有关知识,就会失去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让人感觉音乐枯燥、干扁。

2、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是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艺术修养也是体现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和美术等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方面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如何将音乐和艺术结合,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已经成为目前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音乐能够培莽学生的艺术思维

音乐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的方法很多,但是,尤为重要的是要抓好学生艺术思维训练这一环节。只有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了,他们才能够从艺术的角度认识音乐,学习音乐,演绎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非一日之功,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途径,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科学引导。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思维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科学创设课堂环境。好的课堂环境是诱导学生进行艺术思维的环境基础,教师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在课堂上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有关内容,从探究教学的角度设置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艺术的思维进行深入思考。这个环境包括多个方面,包括教师本身的着装、板书、教学器材等,除此以外,还有课堂氛围这样的软环境。在课堂软环境创设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我们引入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以后,就能够为学生提供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手段,为学生创造视觉、听觉等综合感官参与的环境,刺激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和引导进行艺术思维。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的课程理念下,强调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已经不能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让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要让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需求欲望。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就会主动地思考问题,不再被动地等待老师告知思考的结果,在思考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美,享受独立思考后得到答案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一旦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后,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就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然,音乐课堂上更多的问题是艺术的,因此,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音乐教学要与艺术文化渗透

在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方面,仅仅提高他们的艺术思维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艺术文化基础。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音乐本身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不可忽视音乐本身的艺术特性。因此,音乐教学离不开艺术文化,艺术文化是促进音乐教学的重要文化基础。我们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促进音乐教学中艺术文化的渗透:

1、找准教材内容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点。我们说要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艺术文化元素,也不是不分轻重、主次的盲目引入,要在充分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与教材内容体现相对集中的术文化元素。这就要求我们广大音乐教师要在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找准教材内容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点,有计划、有侧重地引入艺术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同时,不断丰富艺术文化底蕴。

2、多策并举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艺术文化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艺术文化元素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也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后思考题,这些问题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学生对艺术文化的学习和思考。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一些体现不同艺术文化主题的文体活动。总之,要多策并举,加强音乐教育和艺术文化的融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音乐这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加强音乐与艺术的融合,提高学生艺术思维能力,不断丰沛学生艺术文化的基础,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篇: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浪潮的狂热发展指引着音乐教学的改革,改革活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虽然在初中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并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进行音乐教学却可以极大程度的对初中生产生影响。进行音乐学习,在提高音乐素养与欣赏能力的同时,也能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了解音乐的魅力所在,是一种利用耳朵了解世界的极佳方式。本文将针对现今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探讨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艺术

一、中国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现今中国初中音乐教学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多数教育机构并不注重初中生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教育机构看来,家长让若是希望学生在音乐方面有所发展必然会选择专门有利于学生音乐能力增长的课外课程,在学校教师仅仅需要进行学业教学。同时,多数学校的音乐老师可能也是业余的老师,学校没有专业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教师将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课余课程,在课堂上甚至没有完整的评价标准。音乐课受重视程度低,使得音乐教学形同虚设,教学内容多枯燥乏味,学生不能体会到音乐真正的魅力所在,没有达到音乐课程开设的目的。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2.1 音乐本身的艺术性

由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审美教学称之为美感教学,借由音乐教学传递美感,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感知情趣。音乐极具韵律感,其中充斥着丰富的文化艺术气息,饱含作曲者的思想感情。中国最早先有歌,再有诗,衍生出的音乐形式是诗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利用劳动中产生的声音形成了诗歌。《诗经》最早也是作为歌传唱的,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曲谱的遗失,慢慢变化为一种仅表现为诗无歌的艺术形式。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抓住音乐中的韵律、节奏,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音乐独具的美感。音乐对于学生情操、性格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利用音乐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是要通过耳朵认真聆听的,从中感悟音乐创作者的思想,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

2.2 音乐的艺术教学

2.2.1 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音乐自身的艺术性,音乐本身体现出的是生活中的画卷艺术。音乐教学中的音乐不是对简单音乐的教学,而是要通过教师的言语,对学生进行引导,解答学生的问题贯穿课堂的整体思想。因此,要求音乐教学时教师言语要富有趣味性,同时语气应该轻松自然,使得学生通过言语的艺术性来体会音乐深层次的情感艺术。

2.2.2 音乐课堂中的发声训练艺术培养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声训练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一月教育不是简单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学习,还应该包括发声训练。进行发声训练可以让学生领略不同人的嗓音与优美音乐的不同之处。学生在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自己与其他人嗓音的不同,体会到音乐的发声艺术,对发声节奏以及发声部位有自己的感受。在初中时期,初中生的声带正处于变化状态,进行发声训练时,教师要教导学生保护好自己的声带,正确的发声,了解音乐与身体的共鸣,这样在保护学生声带健康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堂比对、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到音乐不同的美感。音乐教学既是对学生乐曲的教育,也是让学生体会声音艺术的教育。好的歌曲都是结合了生活、艺术,发声、乐器的最终作品。

2.2.3 音乐课堂中多媒体教学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也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增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其中更是不乏音乐教学设备。由于音乐是一种声音教学,锻炼的是初中生的耳朵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多媒体设备多加利用,通过不同的音乐设备使得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魅力所在。同时,多媒体设备可以巧妙的将图像与音乐完美结合,视觉与听觉互相融合更有利于音乐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我心永恒》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泰坦尼克号》,通过电影展现出的情感,体会歌曲中真正蕴含的音乐之美,对爱的诠释。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听觉、视觉感知歌曲包含作曲者的丰富情感,深入了解歌曲的意义,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

2.2.4 音乐课堂中的文化背景

情感是音乐产生的一大重要因素,同时音乐也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音乐表现,但是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却是无国界的,其中包含着不同地区的文化底蕴,历史艺术特点。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该把握音乐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使得学生学习时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的多元性。在《七子之歌》中,饱含着闻一多先生对国家深厚的热爱之情。世界有许多国家,国家的不同决定了文化的迥异,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迥异的民族乐器与民乐,虽然存在差异,但是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却是共通的,通过学习不同特色的音乐乐器及创作风格对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以及音乐历史的了解是极为必要的。

结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遵循音乐本身艺术性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音乐艺术性教学的多元性。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发声训练以及多媒体音乐教学的运用,音乐课堂将更加富有艺术性与趣味性,不仅学生可以体会到音乐真正的魅力,也会使得音乐课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吴淑丽.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心理素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7期

[2] 李方琴.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J].山东教育 2002年Z2期

[3] 郝永琴.我的音乐课堂“观”[J].校长阅刊 2007年09期

第三篇: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结课艺术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结课艺术

【摘 要】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材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灵活性特点,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课堂巧妙的课堂结尾能使音乐教学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笔者欲从音乐教学结课的功能、方法及结课时的注意点来谈谈音乐教学的结课艺术。

【关键词】新课程结课 功能 方法注意点

【正 文】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堂课的总设计师,我们没有理由忽视结课这一环节的客观存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结课这一环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之效果。同样,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晴、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梁祝》因为深情柔美的引子,至今令人依然神往,从而成就了爱的音乐经典,意犹未尽的结课和引人入胜的导入同等重要,是一堂成功音乐课的闪光点,它应成为每堂音乐课的追求。

一、音乐课堂教学结课的方法

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情感和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一)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一般我们教师总习惯于在结课时,自己洋洋洒洒地高谈阔论,学生却听得满头雾水。其实,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角色,由学生替代老师来完成。例如: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总结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总结学习心得;师生评价与反思等活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

(二)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应该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是一种新的审美联想。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可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言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律动等方法,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再次获得情感体验,充满新的审美渴望。

1、语言,升华音乐主题

教师优美鲜活的、富有感情的语言,尤如一根彩色的丝线把课堂上的环节串成一条美丽的七彩项链。尤其是结课语言,一定要生动、情绪化,有启发性,它应该

是整堂课的教师语言中的经典。能激起每位学生回味和体验音乐,使学生情感体验达到高潮,从而升华音乐的主题。

如在结束《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后,课堂小结可以深情地说:“同学们,《让世界充满爱》这节课结束了,但“爱”却是永无止境的,请你记住:“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心”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们手拉手恋恋不舍地离开音乐教室。显然,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爱心”主题此时已得到了升华。当学生们走出音乐教室的瞬间,仍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余韵。当他们以美好的的心情回味着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新的期待,对音乐审美的新的渴望。

2、歌乐曲,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结课时,师生一同热情歌唱或聆听本课的歌曲、乐曲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乐曲,再次体验音乐给人的情感愉悦,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例如:学习了第15册第3单元的《梨元金曲》后,结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百年的文化积淀在新时期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传承和欣赏,最后,还是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演唱《唱脸谱》,同时也为京剧的美好明天而歌唱!”此时,课堂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充满音乐表现与创造,学生产生对音乐的新的审美渴望。

3、律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相融相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来表现音乐的情绪、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结课时,采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进行律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情绪更加高涨,使整堂课在高潮中结束,使学生对音乐充满新的向往。例如:第13册第六单元《荧屏乐声》的结课可以这样设计:教师用动听的语言说:“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如今的高科技立体声环绕,电影的表现手法不断在完善和丰富,音乐与电影的结合也越发紧密了。我们需要激动人心的画面,同样需要感人肺腑的音乐,电影音乐的很多功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最后,让我们在电影《浪漫樱花》的主题歌中期待以后的交流。”然后,要求学生起立,伴着电影画面,和着节奏击掌或自由舞动,让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由始自终地感染学生。

(三)展现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课堂教学结束时,根据课前或课堂上所进行的训练,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所学歌曲,或边唱歌边配合上学生的舞蹈律动,或合上乐器伴奏。让课堂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留书面作业确有好处。

其一,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况且有不少学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很容易遗忘。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特别是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重新思考勤学习,弥补没有认真听课的缺陷。

其二,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一环,作业 一遍等于复习一遍,同时也可以使本来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使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值得注意的是布置音乐作业也应讲究“少、精、活”,切不可像语文抄写词语一样把一个名称写几遍,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布置一些需动脑思考勤的作业,如音符的名称时值,可通过练习音符的组合,简短的旋律抄写等来进一步巩固。

(四)延伸开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音乐课堂中,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拓,这样才能缩短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结课时,有目的地把所学内容

延伸到课外,沟通课内课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为课外音乐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创造等综合能力。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课堂”教学观。一堂课结束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或者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去寻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

例如: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结束时,可这样结课:“世界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交响音画正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夺目的璀璨明珠。这节课通过你们的聆听、感受、体验、比较、讨论,从而对交响音画获得初步认识。同学们课后可以再搜集一些关于交响音画的资料,使你深入地了解这种音乐的风格,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走出教室。”又如:“你们还知道哪位音乐家的故事?”“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遗产名录?”“少数民族乐器除了书上的几种,还有哪些常见的?”等等。

2、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是音乐教育体现其艺术性,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与方法。将绘画、文学等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在结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一些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学唱了歌曲《大海啊,故乡》后结课时可对学生说:“课后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海,看谁画得最漂亮。”把课堂内容延伸拓展,并与美术学科相结合。

3、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新教材突出音乐实践活动与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每一单元中都有安排了“实践与创造”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适时地使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探究、创作。例如:欣赏了约翰.施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后,结合乐曲思考并讨论:依据“实践与创造”中的两幅图及要求,如何去创作音乐?结课时布置学生课外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这些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真正把课堂内所学的知识技能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后有所启发,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有所行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二、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课堂教学的尾声,是新授结束时,以优美、精炼的语言,通过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体验、展现成果等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教学主体部分进行思考、领悟、升华和延伸。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课外得到提升。

(一)丰富情感,升华音乐主题。

结课可以将本课的主体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梳理或浓缩,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出现波澜,使音乐主题得到升华。

(二)承前启后,系统单元内容。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以课时结构、知识结构为编写框架的陈旧模式,以单元结构编排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同一单元的每一课时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总结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又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同一单元的每节课内容衔接自然、过渡完美;使同一单元的内容系统化,有同一主题。

(三)指导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结束后,以本课学习为基础,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介绍相关的音像资料及音乐电视节目给学生,或布置点课外创作。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智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五)反馈信息,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在结课时设计学生互评、成果展现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另外,新颖的结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沟通师生感情,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音乐教学结课的注意点

音乐教学追求的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结课这一环节也应注意体现它的审美理念。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认为结课时应注意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美。

1.科学美。

音乐结课要体现科学美,要以科学为指导。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审美知识和技能。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情感渗透,不可信口开河。

2.情感美。

音乐是情感艺术,结课阶段应该是学生情感的升华阶段,教师应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结课中得到升华。3.语言美。

结课时,教师要用美的语言,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精炼干净利落地引导学生,教师语言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隽永。

4.情趣美。

设计结课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让学生每次都带着浓浓的兴趣走出音乐课堂。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5.形式美。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因此,在设计结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形式要新颖,要有感染力,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结课时,各种方法可以综合利用。

总之,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它表达人间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理解美,向往美,拥抱美。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运用,机智应变,更应根据实际需要探索求新,创造出各种有效的结课方法。只有这样,结课阶段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真正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版社

1、《中小音乐教育》2002年第7期 2005年第11期

2、《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田慧生主编 远方出版社

3、《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教学最优化艺术》阎美利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审美素质教育》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编 时事出

第四篇: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艺术挖掘

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艺术挖掘

摘要:音乐教材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而教材的内容又是教材的依据,是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编写思想和意图,学会分析和利用教材,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文化、知识等艺术特点,学会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表现能力、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对音乐文化的理解,积极地融入到音乐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挖掘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艺术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音乐教材;初中;音乐艺术;特点

一、挖掘音乐的感受性和直观性

音乐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抽象性,我们不能用一句话把它描述清楚。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对音乐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听、唱、看、动、划等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的意境当中,体验音乐所表达和描绘的各种情感。

如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欣赏《长江之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那雄壮的旋律、感受长江那宏伟的气势,我找来歌唱家万山红演唱的《长江之歌》MTV放给他们欣赏,然后再让学生把这首歌的旋律线划出来。

1=F4/4 4| 5315|6― ―23| 45 54 ? 3|3 ― ― ― ||

通过旋律线的走向,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歌曲《长江之歌》高亢雄壮的旋律,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法能奇妙的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的审美体验。

二、挖掘音乐的人文因素和审美因素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和界定。这首先表现为:它比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教育都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它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明确的提出,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这种可能),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揭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同时也间接地阐明了基础音乐教育与其他形式音乐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所以我们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挖掘音乐的表现性和活动性

一首好的作品能打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是因为它优美的旋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去强调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训练,要提供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提高他们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兴趣。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教材中着眼点,让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激发他们音乐表现的欲望和兴趣。

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情趣性

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情趣性,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简谱教学是每一个音乐教师最头疼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学习简谱很乏味,不积极参与。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简谱学习变得生动有情趣。

首先,我采用“轮唱”的形式,把学生分成两组,我教第一组唱第二组在轻声的学,唱一句学一句然后再交换,这样学生就学了四遍,然后一组唱曲谱一组加歌词,再互相交换。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导地位,学习热情很高,学习起来也不感觉乏味,简谱也容易掌握了。最后,为了巩固歌曲还可以一组创编节奏为另一组伴奏,这样学习起来就很轻松了。

以上是本人的几点感受,我想,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如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多思考、多动脑、多挖掘,挖掘音乐教材中的音乐艺术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作者单位:贵州省都匀市第十中学558000)

第五篇:初中音乐《傣族的音乐文化》教学实录(模版)

人教版初中音乐《傣族的音乐文化》教学实录

一、上课班级:

二、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傣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热爱祖国、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目的。

2、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傣族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了解傣族的乐器葫芦丝,掌握音乐知识五声调式和傣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创作表演能力。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葫芦丝

四、板书设计:

1、《月光下的凤尾竹》曲谱片段

2、音乐知识:五声调式: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的调式就是五声调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老师带大家进行一次短暂的旅行,大家仔细观察我们旅行的地方是我国那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从哪看出来的(电脑演示播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观看)。生1:傣族,从歌曲中听出来的。生2:傣族,从画面上的风景看出来的。

师:很好,回答的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傣族来了解这

个地区及它的音乐文化。(出示课题《傣族情韵》)

师:上节课我布置了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傣族的资料,下面就有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向大家介绍。

生1:大家好,我是第一组成员齐振宇,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概况……谢谢大家!

生2:大家好,我是第二组成员徐若峰,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重大的节日泼水节……谢谢大家!

生3:大家好,我是第三组成员康迪,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的服饰……谢谢大家!

生4:大家好,我是第四组成员张驰,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人居住的房子竹楼……谢谢大家!

生5:大家好,我是第五组成员李阳,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的佛教……谢谢大家!

师:同学们都准备的很充分,提出表扬,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傣族,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傣族的音乐文化。傣族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师:,我们先来了解傣族的民族乐器(拿出葫芦丝)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生(齐):葫芦丝 师:谁吹过 生(齐):赵本山

师:葫芦丝傣语叫“荜郎叨”,当地汉语也叫“葫芦萧”。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这种乐器以葫芦做音斗,葫芦咀做吹口,一根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主管上有七个音孔,前六后一。音域在9度,最多不超过11度。音乐柔美迷人。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由葫芦丝演奏,施光南作曲的在傣族很著名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我们先来了解作曲家施光南,找个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生:(出示大屏幕)学生朗读

师:大家拿出歌篇,看一看这首乐曲没有哪两个音。生:4和7 师: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音乐知识五声调式,大家看黑板…… 师: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由葫芦丝独奏,主要描写了月光皎洁,竹影婆娑,傣族青年诉说自己内心的情感的情景。乐曲3/4拍,乐曲的节奏带有很强的傣族舞蹈性质。乐曲分为三段,近似于三部曲式,主题A段为羽调式,第一遍由葫芦丝演奏,第二遍与伴奏乐器形成二重唱,旋律宁静、悠扬,加入了人声的伴奏,显得更加柔和。主题B段旋律舒展、轻柔,用宫调式与A段形成节奏调式对比。第三段音乐根据主题A段改编,音乐在渐慢、渐弱中结束。欣赏时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带给你怎样的美感?

师:通过大屏幕演示播放《月光下凤尾竹》。

生1:通过欣赏这首乐曲能够感觉到旋律非常优美、宁静,使我们联

想到了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生2: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我联想到了古代故事……

生3: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我感觉到傣族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首乐曲的旋律非常优美,我们视唱一下这首乐曲的主题片段。(教师范唱)提问:3/4拍的强弱规律? 生:强弱弱。学生一起视唱,加入3/4拍的指挥图式,后随琴视唱。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傣族的乐曲,已经感觉到了傣族音乐的美,但值得一提的是傣族的舞蹈更美。傣族的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具有造型美,舞蹈动作多模仿孔雀。有一位舞蹈家就是靠跳傣族的孔雀舞一举成名,大家知道是她的名字吗? 生(齐):杨丽萍。

师:我们就欣赏一段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

师:看了舞蹈家的表演,老师也教大家一点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下面老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能根据老师教给的动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即兴创编一段舞蹈。谁愿意为大家表演一下。生:学生表演自编的舞蹈。

师:大家表演的非常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给他们以鼓励!师:我们以前也接触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学习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初二上学期学习的是哪

个民族的音乐? 生:新疆、藏族。

师:好,我们就通过一个练习来复习巩固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第一题为看图分辨是哪个民族的特征?第二题为听音乐分辨是哪个民族的乐曲?(学生分组讨论)生:回答问题。

六、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傣族和它的音乐文化,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这节课的感受。

生1:通过这节课我的收获挺大的,我了解了傣族的乐器葫芦丝,感受到了傣族的音乐和舞蹈的美。

生2:通过这节课我了解了傣族和它的音乐、舞蹈,我们应该增进友谊,热爱我们自己的祖国。

师: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就有55个,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它的地方特点,我们应该多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开阔我们的视野,热爱我们的祖国。最后,用一首《爱我中华》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七、课后反思:本课我通过教学讲述、课件演示、分组讨论及课前收集等教学手段,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的智慧,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但在教学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如:准备不是十分充分,各环节之间连接还不是很完整,教学手段还不是很丰富。

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含量,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争取更大的进步。

下载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和文化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和文化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 小沙江镇中学-- 邹丹 音乐课堂应该是体现在以学生为本,音乐教学活动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溶为一个学习过程的整体,在音乐中追求一种和谐轻松、......

    音乐教学与音乐相关文化

    音乐教学与音乐相关文化 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者,不能把音乐教学单单的看成是教书,不仅要去研究这个知识的领域,还要挖掘其他领域中可以相溶的元素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使其更加丰富多......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音乐教学反思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我校的学生由于......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定稿)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要勤奋刻苦,尽职尽责,为人师表。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进行改革,全身......

    浅谈乡村初中音乐教学

    浅谈乡村初中音乐教学四川省长宁县梅硐中学 王江梅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然而要上好每一堂音乐课,让学生......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一堂音乐课生动与否,是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如果只有教或者只有学就没有默契可言,没有生动可言,更没有没有效率可言,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怎......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 我在教学中的感受如下:一、教材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而对音乐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