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02: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一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成功之处: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行表述。例如:向前走 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行表述,由此引入负数。然后通过不同城市的气温对比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和°F,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确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3.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拓展为正数、0和负数。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行归类、构建。不足之处: 由于课件内容量大,导致习题的处理不及时,没有完成当堂的任务。再教设计: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5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相反的意思。)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让学生通过温度计体会到0也有实际意义。)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

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

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板书设计:

负数的认识

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

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如何记录、区分两种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记录及交流记录方式的过程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

用到生活中去,用正、负数解释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数学问题,如:先提出如何能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引发学生思考,寻求区分两种量的方法。并在交流记录方式的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启动问题:哪种记录方式更加简练呢?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在课堂上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层层推进,突破了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因此在对0的归属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很自然地借助温度计、海平面、地上地下等具体情境来说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如:可能是给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还不够多,学生对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还不够深刻,以致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质疑时,有一个学生学生问:负数是怎么产生的?说明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这一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到位,要进一步研究。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2

本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课时,主要是教学负数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课前,让学生去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然后在课上讨论汇报。学生介绍储蓄卡、收支记帐本等正负数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认识负数归根到底就是用正负数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教材出现负数的知识更多地是从生活应用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学生理解的。从例题提供的表格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进而探索能清晰地表示出相反意义的量的表达方法。

教学例3后让学生理解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我又适时把P5练一练数据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负数、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比较盈利、亏损是一对反义词,再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理解了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上学生能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应该说,孩子对于这些知识还有一个接受过程,虽然大部分孩子作业都完成得不错,但是,其实掌握得还不是很牢固的,作业中能很好的反应出来一些小问题,补充习题中有一题关于潜水艇和鲨鱼的问题,孩子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最主要学生对于题目的不理解和脱离生活实际,以至于出现鲨鱼在天上飞等问题。还有思考题中的净含量问题,学生是根本没有接触过,我让孩子前一天回家问了爸爸,所以情况还稍微好些。但是,少数学生根本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个从后来的练习中再次出现的个别错误中可以看出。

总体来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的,特别是一些生活实际中接触不到或接触比较少的问题,有些解决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或不熟练的。还有一些习惯问题依旧存在,如题意不看清、单位名称老是要漏、字迹潦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改进这些问题。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3

《负数的认识》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数学新课程标准》这方面的教学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这一目标和个人对此教材的理解设计了本课,通过实践有以下体会:

一、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降低学习难度。

课的到入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说反义词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如: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等等。这些相反意义现象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为学生认识负数构建了平台。。接着采用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有关气温方面的信息,在天气预报中也经常看到负数,他们已经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数是用来表示零下温度的。这一生活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已相当熟悉,以这些生活经验为学习切入点,展开负数的教学,此“时”此“境”引入负数,更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具体含义,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学习起点把握不准,预设不够贴切。

以前的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已有较多内容,学生已能熟练地利用正数来表达、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由于当前大量媒体的介入,在生活中,对与负数学生也偶尔接触过,并几乎每天都接触到有关气温方面的信息,在天气预报中也经常看到负数,其实他们已经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数是用来表示零下温度的。对于这些本人预设教案时有所考虑,但课堂上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比想象的知道的要多得多。特别是展开环节用温度切入教学时还安排详细的认识温度计环节,课中才发现学生其实在科学课早已会熟练的应用温度计了,完全没有必要安排这样的学习环节。再如我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在那里还见过象这样负几的数时,学生竟然举到电池的正、负,尽管这一现象也很好解释,并不产生对本课学习的困扰,但也实实在在是我课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可见,课前的预设还要多方面了解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自身的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如在教学中,发现了预设的过于详细,学生的学习起点定位过低,还有上面所提的认识温度计内容学生已经掌握等,显然应该要调整一下教学的进度内容。可是在课中并没有进行调整,显得课堂学习安排过于简单,时间也比较松散。课后反思,在课中加入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互化比较合适。首先,西方国家当前就使用华氏度,对面向世界当代孩子来说,这也将成为必备知识。其次,温度计上就有摄氏度和华氏度两种刻度,课堂上又有时间,方便穿插这一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增强了课外知识,也能拓宽孩子的视野。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4

《认识负数》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关于本内容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以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负数。

天气预报是学生熟悉的东西,记录城市的天气情况,学生感到新鲜,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让学生体会+ 4和- 4是两个不同的数,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4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把各个正数、负数都回归到原来的情境中去,体会正数是零上的温度或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是以前已经认识的比0大的数。负数是零下的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比0小的数。这样的回归,能清楚地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二、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去体验。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与创造性。对于负数的认识,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比较认识的方法,组织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领悟出零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范围,并为学生将正数、负数、零整合到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有理数)之中打好了基础。对于练习题的运用,我力求创设一个开放的合作研究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同桌交流,除了得出正数都大于0 大,负数都小于0,在反馈的信息中获知,学生收获多多,探究热情高涨。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5

本堂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教时,主要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负数的意义。本堂课我在几个环节的处理上感觉挺不错:

1.如何让学生理解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

教学例3后学生已经理解了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我又适时把P5练一练数据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负数、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比较盈利、亏损是一对反义词,收入支出是一对反义词,正负数也是一对反义词。“那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同学们受到鼓舞,说到例如“上升、下降”,“存入、支出”,“上涨、下跌”等常见的生活现象,体验了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了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上升,盈利等可用正数,也就是+〈 〉,下降、亏损用—〈 〉表示,一种是用文字表示,一种是用符号表示,你认为那种方法更简单明了。突出符号简化的思想。

2.—5cm是下降—5cm吗?

学生在学习正负数后,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的方法已掌握,这种概念性的理解产生了负迁移,有一部分的同学认为—5cm就是下降—5cm。于是我还得从负数的意义跟学生进行纠正,—5cm表示什么意思?下降5cm,那么下降—5cm便成了下降下降5cm,这种说法正确吗?大家都笑了,有同学说:不正确,犯了重复的毛病。在后来的练一练中很少有同学再犯这样的错误。

用正负数表示方向问题是我这堂课的败笔,需要好好再思考一下。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6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抽象出数学概念。“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方向。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每一种教学方式有利有弊,任何教学方式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关键是看教师如何灵活地运用。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探究学习”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探究可以得到,不是任何数学规律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都能探究得到。我们知道,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两者各有自己的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两者应既有互相区别又密切相联。我们主张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本课力求较好的处理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通过练习来自主归纳得出“0不能写到正数也不能写到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于是,我们尝试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个教学方法。这样做既避免了形式主义的“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上还有一些“规定”。知道规定一种量为“正”,那么与它相反的量就为“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正负数的意义。接受式学习有着其他学习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优越性。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迁移的认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学生的记忆具有丰富的再生力。

三、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设计要注重情景,讲究实效。本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内化对负数的认识。与最初呈现方式单一、只是少部分人参与的练习设计相比,前者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7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到了高一年级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一是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三是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细。在有就是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练。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8

负数的认识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

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开始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电梯按钮,微信账单,存折存取款,食品净含量。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洁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9

我在教学负数时,紧紧联系实际生活。因为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负数的必要性。整堂课以“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比如:课始我让学生先通过自学, 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不仅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体会到了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初步认识负数后,通过创设情境来认识数轴,利用数轴小组讨论如何比较负数的大小,在汇报时,孟慧敏同学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让我很欣慰。让我 感到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达到了课堂效果。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0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在教学中,我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1、联系生活,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通过向学生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和PPT课件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负数既感到熟悉,又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直观理解。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对于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记录,让学生体会16和-16是两个不同的数,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16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负数和正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认识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借助数轴,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时,学生出现了一种错误现象:把负数像正数排列规律那样进行排列,即:从左至右排为-1,-2,-3,……。这时,我抛出问题“为什么表示正数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却要从右往左看?”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进行理解。让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为后面学习“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时,能够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突破“负数和负数比较大小”这一难点奠定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1

今天上开学的第一节课,内容是“正数和负数一”,主要目标是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学生对于负数这个概念是陌生的,但是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些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要学习的负数就是与我们以前学的数是相反的,这样搭建了一个桥梁,从而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负数这一概念。然后又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去体会,加深了对负数这一概念的掌握。

1、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 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课堂让学生通过对话、倾听、欣赏、互动和共享,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所以这节课采取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的途径,以谈话法为主.

2、教师语言的精练性和指向性

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的精练性和指向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本节课我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指向性不强,造成学生不知所问;在课后听课教师的反馈中知道,多数老师也都十分关注教师语言的表达。在课堂上,不论是从思维的实际价值上,还是从所提问题的指向性上都显示出了教师语言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使教师的提问更具有启发性,如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有充分的体验,能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应该是每位教师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堂课中,我充分挖掘了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每个情境的设计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为教学目标服务。再加上多个实际参与的环节设计和教师平实、细致的组织、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断的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生伴随着学习过程,亲身体悟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学习的魅力。

4、 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每一个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思维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课前预期的设计有既定的目标,这是必要的,也是要充分考虑的。但怎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顺应学生的思维,把握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有赖于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机智的驾驭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随时提醒自己,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敢于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矛盾冲突的碰撞点和学生认知的困惑点,及时的加以放大,努力使问题公开化、明确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好主导作用,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使得课堂气氛有新鲜感.所以这节课采取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好主导作用,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使得课堂气氛有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2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1、 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分析质量问题,温度问题。“调查体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这节课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一个相对完整的事把温度、收入支出和海拔三个关键词串在一起。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更有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理解相对意义的量。例如:,出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照片,与海平面比,一高一低。这些都是相对意义的量。有了这些形象的照片,就更有利于学生相对意义的量的理解。

4、 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5、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将知识落到实处?”“交流时,如何选择个别交流与集体交流?老师的评价怎么才能更到位。”我想这些都是今后我要努力的方向。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3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感知到正数与负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数量。教学时有几处是学生容易出错的:

1、对温度计上零度以下温度“读”与“画”容易出错。

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温度计有一定的认识,课前也知道温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华氏度、摄氏度,但学生在读温度计上刻度时(尤其是读零度以下的温度)学生习惯性从下往上读,如:

此题学生容易读成“零下十一摄氏度”,因此在例题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明确读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方法——都是从零开始往上或往下读。在初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并指边读。

2、对于楼层用正负数表示后,计算正负楼层之间的差距容易出错。

在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负数表示,楼层表示方法也不例外。地面以上记作“正”,地面以下记作“负”,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0层”这一说法,因此学生在计算如:“温度从-3℃上升到3℃,上升了多少度?”学生基本都会将其看做-3到0,0到3,都能解答。而“从-3层走到3层,需要走几层?”学生容易回答“6层”这里学生容易忽略从-1层到1层之间是由一层。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建议学生画图标上数据,帮助理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4

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运用。因此在课始又强调了“零度”、“海拔”等。还有特别重要的0。不论是数轴上的0还是温度计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让学生充分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犯错。 在教学中有这个一节细节,练习一第10题,表示上下车人数时,有学生回答,上车+8人,下车-3人,是否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呢?+8的正实际上就表示了上车的意思,他们理解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首先让他们观察哪些数据表示上车人数,哪些表示下车人数,再让他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结果细心的学生发现起点站+21人肯定是上车的,终点站-21人肯定是下车的,得出了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这样再做下面的题目就会好一点。从后面的效果来看还可以。另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是否也与数学课堂中其他的知识太多有关?例如这部分内容刚开始就出示温度计(只有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表示的意义,学生是否会学得轻松一点。在练习中所接触的那些具体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师能记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摄氏度,又何况学生呢?现在的数学课对数学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原本的设想是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但是从问了几个学生后发现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在温度计上看数据的认识与读出正确的数据,出现了问题,我想首先在教学课件与教材的不统一,特别是不同学生书本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2摄氏度,半格与一格的区分比较模糊。

我发现需要自己对将开始的教学进行调整,同时带来了影响整个过程中的连贯性的。首先来源于自己对教材认识的不同见解。第一的不同:教学引入的不同,一开始是应在学生回家认识温度计的前提下进行,(出示:温度计)让学生介绍一番对温度计,以此引出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引导设疑:那你知道在我国是用什么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摄氏度表示的温度。并与学生一起来认识一大格表示10℃,每一小格表示2℃,举例巩固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例一的过

程。这样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用的,分散了教学实际的难点,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安排,学生反应的效果比较好,学生的表现是乐于于此,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重点。于是教学引入,想以北师大(四年级下)中的“生活中的负数”为开头,首先从词语入手,理解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的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引出教学例1的过程,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体数量的意义是相反的,体会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通过引进负数来进行简洁的表示。但学生的反应没有自己预设的出彩,自己的教学语言还需加强以及学生的常规练习。

自己的教学想法在于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例1三个城市的温度,引出用数学的符号来表示更加简洁,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内需。自己设计了但从效果来看,学生并没有如此的需求,如果把练习一第三题提前到教学例2的教学内容中,可能效果更好:先写正数与负数——分类——引出概念——0的新认识。课堂上采取的方式多样,有回顾新知,有用手势表示是否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还平面。反正新的教材还有许多值得自己去深入研究学习的地方。

第三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在教学中,我从游戏“说反话”引入,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如何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的处理应该引起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我想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2

负数的相关知识,是过去小学数学老教材里没有的内容。新教材增选负数的知识有两个目的: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多,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负数,甚至使用负数。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为进入初中的学习作了基本的铺垫。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意义的运算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会描述、辨认正负数,不出现负数数学定义。有关数轴的认识,只是让学生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负数、正数、零的意义及三者间的大小关系,并会正确的认、读、写。

2、借助熟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初步认识数轴,在数轴上感受数序,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本来认为这节课不难,教后才发现有以下两个容易出错:

1、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

2、认识数轴也是易错点。

改进措施: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精柱的变化过程,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柱所处的高低位置,引发了学生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温度反而越低。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3

“负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学生经常会从收看到天

气预报、温度的信息中看到负数,所以上课时注意了几个方面:

1、将“生活化”和“数学化”融合在一起。从学生熟知运进、运出的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感受正负数的意义,理解了抽象的负数。

2、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了寻找生活中意义相反的量、天气预报、温度等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从生活的情境中展开对问题的探究,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形象的依据。让学生体会正负数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然后认识到温度、海拔也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后。正负数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通过大量实例去体会:从学校向东走20米,可以表示为+20米,那么从学校向西走20米,可以表示为-20米,足球赛:进球3个,丢球2个怎样表示?转来12人,转走8人;车到站点,9人上车,5人下车。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深刻体会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联系生活,举出了很多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寻找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这个环节表现很好。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明确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希望自己的课堂能让学生越来越投入,开开心心地完成学习任务。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4

负数这个内容在新课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比如人教版《生活中的负数》就出现在六年级下册,并且和冀教版不同的是,它的编排把温度和负数结合在了一起上。

由于考虑到这一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容易接受,并且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所以我参考了人教版的教材,并把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体数量的意义是相反的,体会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通过引进负数来进行简捷的表示。

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

1、首先我通过一个记录的形式,以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体会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为实施有效教学做好准备。

2、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本节课我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拨出指定温度;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4、在引出数轴这一概念时,我运用温度计,把温度计横过来,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0为分界点,并且0的右边是正数,0的左边是负数。同时,在数轴上理解了正数和负数都有无数个。

但是,由于我所设计的内容比较多,课堂密度比较高,在时间上比较紧,所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有限,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5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设计预案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成为此次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最大收获。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方向。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本课力求较好的处理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温度计入手,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负数后,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人们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做+3℃,零下3摄氏度记做—3℃”,用讲授法教学正负数的读写。在试教时,我们也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和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但效果不理想。于是,我们尝试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个教学方法。这样做既避免了形式主义的“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上还有一些“规定”。知道规定一种量为“正”,那么与它相反的量就为“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我们知道,接受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演绎的过程,也就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有的时候,这个过程是不完整的,这就要求人为补充,教师要为这个过程做好各种必要的准备。这个准备越充分,学生接受知识地就越容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包括正确的学习方式等。因此,判断此时的接受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将这个内容具体化,运用于实践,最终构成知识网络。当然,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与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一方面自主探究学习要以接受式学习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探究式学习也成为促进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迁移的认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学生的记忆具有丰富的再生力。

三、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设计要注重情景,讲究实效。本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内化对负数的认识。与最初呈现方式单一、只是少部分人参与的练习设计相比,前者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1、 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分析质量问题,温度问题。“调查体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这节课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一个相对完整的事把温度、收入支出和海拔三个关键词串在一起。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更有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理解相对意义的量。例如:,出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照片,与海平面比,一高一低。这些都是相对意义的量。有了这些形象的照片,就更有利于学生相对意义的量的理解。

4、 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5、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将知识落到实处?”“交流时,如何选择个别交流与集体交流?老师的评价怎么才能更到位。”我想这些都是今后我要努力的方向。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7

教学了《认识负数》,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课堂总体来说很顺。但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不熟悉温度计?

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这样处理这方面的教材,我想应该好一些: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

(1)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

(2)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这为突出零上与零下起关键作用。让学生初步感受在0的两侧,相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例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三个地方气温在温度计上的表示,知道表示零上和零下这样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用以前的数无法表示,使新知的教学呼之欲出,感受“+4”和“-4”两种表示数的方法的需要与重要。在此基础上掌握读写方法,知道“+4”可以写成“4”,正号可以省略。

3、例2通过生活中另一种相反意义的量——海拔高度,进一步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此时并未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仅仅是学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与读法。这令我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因为常常会在此时冲口说出“正数”与“负数”两个名称。

“以海平面为分界线”这是本题的关键,它既沟通与上题“以0为分界线”的联系,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两地海拔高度为何要用正负数来表示的重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图,然后提问: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量起的?学生有多种答案:山脚、平地……然后通过读题了解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从而引出“以海平面为分界线”,高于海平面的记为正,低于海平面的记为负。

4、利用对课上所接触到的数分类,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量抽象出来,完成两个概念的学习。

在分类过程中进行两个概念的对比,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各自特征,强调正、负数与0的关系。完成练一练,巩固这一知识点。

5、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新知。

6、堂上检测。

五年级的教学与中低年级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练习量,将练习课融入到新课中。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8

《认识负数》以往安排在中学阶段进行教学,新课程改编后,作为了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感受新知。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置于真实的活动背景之中,在活动中得到知识,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从“说反话”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两种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自然而然引入新知。

2、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认识新知。

在数学资源的选择上,做到了将学生熟知、常见的经验和物品引入课堂,让学生以这些经验、物品为载体,形象直观地进行学习。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为了表示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到原有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已经不够了。这样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并利用学生这些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新知识的学习伴随学生活动而逐步深化,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3、交流信息,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银行利息上调下调如何表示?向南、向北反方向行走又怎样?海平面是怎么回事?包装袋上的正负0.5g是什么意思?这部分内容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借助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4、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在学生认识负数后,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查阅有关负数的资料,从中让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史,丰富知识,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9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抽象出数学概念。“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方向。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每一种教学方式有利有弊,任何教学方式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关键是看教师如何灵活地运用。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探究学习”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探究可以得到,不是任何数学规律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都能探究得到。我们知道,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两者各有自己的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两者应既有互相区别又密切相联。我们主张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本课力求较好的处理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通过练习来自主归纳得出“0不能写到正数也不能写到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于是,我们尝试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个教学方法。这样做既避免了形式主义的“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上还有一些“规定”。知道规定一种量为“正”,那么与它相反的量就为“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正负数的意义。接受式学习有着其他学习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优越性。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迁移的认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学生的记忆具有丰富的再生力。

三、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设计要注重情景,讲究实效。本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内化对负数的认识。与最初呈现方式单一、只是少部分人参与的练习设计相比,前者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0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在教学中,我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1、联系生活,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通过向学生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和PPT课件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负数既感到熟悉,又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直观理解。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对于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记录,让学生体会16和-16是两个不同的数,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16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负数和正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认识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借助数轴,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时,学生出现了一种错误现象:把负数像正数排列规律那样进行排列,即:从左至右排为-1,-2,-3,……。这时,我抛出问题“为什么表示正数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却要从右往左看?”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进行理解。让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为后面学习“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时,能够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突破“负数和负数比较大小”这一难点奠定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1

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运用。因此在课始又强调了“零度”、“海拔”等。还有特别重要的0。不论是数轴上的0还是温度计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让学生充分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犯错。

在教学中有这个一节细节,练习一第10题,表示上下车人数时,有学生回答,上车+8人,下车—3人,是否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呢?+8的正实际上就表示了上车的意思,他们理解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首先让他们观察哪些数据表示上车人数,哪些表示下车人数,再让他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结果细心的学生发现起点站+21人肯定是上车的,终点站—21人肯定是下车的,得出了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这样再做下面的题目就会好一点。从后面的效果来看还可以。

另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是否也与数学课堂中其他的知识太多有关?例如这部分内容刚开始就出示温度计(只有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表示的意义,学生是否会学得轻松一点。在练习中所接触的那些具体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师能记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摄氏度,又何况学生呢?现在的数学课对数学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2

《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从教材出发,联系生活,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熟悉而又觉得有趣味的教学过程。

一、从游戏出发,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从“反着说”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接下来,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信息记录相反意思的量,从而引出了负数的意义,并要求学生读、写负数,让学生感受到正数、负数都有无数个,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

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说说负数在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学生将负数置于具体的生活经验之中。这一过程分两个阶段完成:首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其次结合你自己的理解,举一些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活动,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如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测量,又如何表示?东、西方向的数轴是怎么回事?这部分内容的安排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巧妙利用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这节课上,在对学生进行负数产生史介绍时,让学生感受到 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引导反思错误原因,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应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通过这样的处理我想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教学中,有需改进的是:本自认为学生对“温度计”比较熟悉,而经过教学,发现学生不能很快地判断出气温。我想应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将其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初步借助生活经验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在数轴上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想,如果这样处理会更易于分散难点,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3

本堂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教时,主要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负数的意义。本堂课我在几个环节的处理上感觉挺不错:

1.如何让学生理解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

教学例3后学生已经理解了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我又适时把P5练一练数据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负数、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比较盈利、亏损是一对反义词,收入支出是一对反义词,正负数也是一对反义词。“那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同学们受到鼓舞,说到例如“上升、下降”,“存入、支出”,“上涨、下跌”等常见的生活现象,体验了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了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上升,盈利等可用正数,也就是+〈 〉,下降、亏损用—〈 〉表示,一种是用文字表示,一种是用符号表示,你认为那种方法更简单明了。突出符号简化的思想。

2.—5cm是下降—5cm吗?

学生在学习正负数后,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的方法已掌握,这种概念性的理解产生了负迁移,有一部分的同学认为—5cm就是下降—5cm。于是我还得从负数的意义跟学生进行纠正,—5cm表示什么意思?下降5cm,那么下降—5cm便成了下降下降5cm,这种说法正确吗?大家都笑了,有同学说:不正确,犯了重复的毛病。在后来的练一练中很少有同学再犯这样的错误。

用正负数表示方向问题是我这堂课的败笔,需要好好再思考一下。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4

这是开学的第一课,一来就学习负数,很担心孩子们会接受不了。因此我认真地看了教师用书,学习了钱教导是怎么上这课的。之前听过钱教导两个版本的《认识负数》,受益匪浅。

个人觉得教材上出现的温度计与实际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的温度计不符,温度计都是只有摄氏度,而没有其他的东西在上面,而且作为教材上首次出现这类知识,个人觉得教材内容上对学生学习新知干扰太大,这些知识太专业了,不利于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刚刚学生把课堂作业送来了,大概看了一下,学生对正、负数的书写都没有问题,对数进行分类都能完成的很好。有三个学生把“+、-”号写成正、负这样的语文表达方式而没有用数学符号。课堂上首次出现“+、-”号的时候,只是让学生互相读了一下,没有让学生说说它表示的意义,以为书写的时候都能注意到,不过还是有几个学生出现问题了。

不过回顾整节课,学生表现还是比较积极,除了刚上课的那几分钟里,学生有点不太适应以外,随着我不断的鼓励、调动,在其它时间里,大部分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课堂倒也不显得沉闷。

困惑:

1、教材是直接从“几个城市的不同气温中”让学生知道负数的应用,并认识负数的。这样做,学生对为什么要产生负数的源由不太清楚,至少认识不深刻。我从“要表示出比0还要低的温度”引入是不是更好?

2、教材在编写负数的例子时单一地用负整数,这样做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个错觉,认为负数就是一些与非0自然数相反的数,即负整数。虽然有练习中出现了一个“-88.3”,但这显然不够。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5

本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课时,主要是教学负数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课前,让学生去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然后在课上讨论汇报。学生介绍储蓄卡、收支记帐本等正负数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认识负数归根到底就是用正负数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教材出现负数的知识更多地是从生活应用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学生理解的。从例题提供的表格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进而探索能清晰地表示出相反意义的量的表达方法。

教学例3后让学生理解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我又适时把P5练一练数据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负数、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比较盈利、亏损是一对反义词,再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理解了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上学生能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应该说,孩子对于这些知识还有一个接受过程,虽然大部分孩子作业都完成得不错,但是,其实掌握得还不是很牢固的,作业中能很好的反应出来一些小问题,补充习题中有一题关于潜水艇和鲨鱼的问题,孩子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最主要学生对于题目的不理解和脱离生活实际,以至于出现鲨鱼在天上飞等问题。还有思考题中的净含量问题,学生是根本没有接触过,我让孩子前一天回家问了爸爸,所以情况还稍微好些。但是,少数学生根本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个从后来的练习中再次出现的个别错误中可以看出。

总体来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的,特别是一些生活实际中接触不到或接触比较少的问题,有些解决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或不熟练的。还有一些习惯问题依旧存在,如题意不看清、单位名称老是要漏、字迹潦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改进这些问题。

第四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在这里举一些典型例子:

1、有部分学生经常把—40C读画成—60C。

2、 一号冷库的温度是—12摄氏度,二号冷库的温度是—11摄氏度,两库相比,( )号库的温度低一些。有不少学生理解为—11摄氏度温度低一些。

3、 同学聚会,约定下午1时开会,早到30分钟记作+30,迟到10分钟,记作( ),甲同学是+15,乙同学是—5,这两位同学前后相隔( )分钟。典型错误为相隔10分钟。

4、一艘潜水艇所处的位置是海拔—10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40米,鲨鱼所处的位置是海拔( )米。典型错误为海拔—140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呢?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对认识负数教学要求的定位是:初步了解。了解的意思是: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证书表示相反的意义。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

其次,如何在教学的后期,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尝试着将数轴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步:心中有一把“尺”,这把尺就是一个数轴。

第二步:确定基准点。根据实际的情境确定每个数在这把“尺”上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也就是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试图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借助图形有效的解决问题。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种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反思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如何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是新教材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2

本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课时,主要是教学负数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课前,让学生去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然后在课上讨论汇报。学生介绍储蓄卡、收支记帐本等正负数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认识负数归根到底就是用正负数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教材出现负数的知识更多地是从生活应用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学生理解的。从例题提供的表格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进而探索能清晰地表示出相反意义的量的表达方法。

教学例3后让学生理解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我又适时把P5练一练数据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负数、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比较盈利、亏损是一对反义词,再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理解了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上学生能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应该说,孩子对于这些知识还有一个接受过程,虽然大部分孩子作业都完成得不错,但是,其实掌握得还不是很牢固的,作业中能很好的反应出来一些小问题,补充习题中有一题关于潜水艇和鲨鱼的问题,孩子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最主要学生对于题目的.不理解和脱离生活实际,以至于出现鲨鱼在天上飞等问题。还有思考题中的净含量问题,学生是根本没有接触过,我让孩子前一天回家问了爸爸,所以情况还稍微好些。但是,少数学生根本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个从后来的练习中再次出现的个别错误中可以看出。

总体来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的,特别是一些生活实际中接触不到或接触比较少的问题,有些解决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或不熟练的。还有一些习惯问题依旧存在,如题意不看清、单位名称老是要漏、字迹潦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改进这些问题。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3

负数这个内容在新课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比如人教版《生活中的负数》就出现在六年级下册,并且和冀教版不同的是,它的编排把温度和负数结合在了一起上。

由于考虑到这一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容易接受,并且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所以我参考了人教版的教材,并把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体数量的意义是相反的.,体会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通过引进负数来进行简捷的表示。

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

1、首先我通过一个记录的形式,以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体会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为实施有效教学做好准备。

2、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本节课我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拨出指定温度;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4、在引出数轴这一概念时,我运用温度计,把温度计横过来,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0为分界点,并且0的右边是正数,0的左边是负数。同时,在数轴上理解了正数和负数都有无数个。

但是,由于我所设计的内容比较多,课堂密度比较高,在时间上比较紧,所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有限,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4

教学片断:

(1)师出示:四个城市气温图: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师:有负数吗?读出来。北京-5℃和5℃一样吗?

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0呢?

师: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温度计。(教具:表示水银的位置可挪动)

师:每格代表1℃,请生拔出5℃。

拔-5℃。为什么拔不出来?

要先找到什么温度?

生:先找到0℃,这是分界点。

师:将温度计上的数揭开,越往上温度就越……

生:高。

师:再拿一个温度计请该生再拔-5℃。

拔-15℃。

比较两个温度(-5℃和-15℃)哪个更冷?怎么能说明-15℃比-5℃更冷了?

生:温度计上有表示。

生:-15℃在-5℃下面。

师: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的感觉。

我国新疆地区最冷时温度达到-40℃,大概在温度计的哪儿?

生:比划。

师:你能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生:-10、-11。

师:一对一对说。

生1:+10、-20。

师:说得完吗?用省略号表示。

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板书:负数正数)

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

学生圈出了板书的正数和负数。

生:不同意,因为还有很多正、负数。要把省略号圈进去。

师:0,正数不要,负数不要。怎么办?

生:0是分界点。

六人小组讨论:0算正数吗?算负数吗?

学生汇报

生1:0算是自然数。

生2:0是正负数。

生3:它一个不是,是特殊的数。

师: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0比0小吗?(0不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

教后反思:

本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体现数学是生活所需,实际所需,从而产生要学数学,要学有用的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反映数学的价值观而设计的,我觉得数学教学要超越生活,数学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与现实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毕竟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高度严密的学科。当数学教学找到了与生活的连接点,把数学现象规律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时,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变的“通俗易懂”了。如本案例教学中从温度计认识与动手操作展开教学,教师先出示了各地的温度情况,接着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上的0刻度,然后进行0上和0下的温度读数教学。充分体现由整体认识到局部探索的教学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学生认识与探索的难点。总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负数,进一步体验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原本的设想是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但是从问了几个学生后发现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在温度计上看数据的认识与读出正确的数据,出现了问题,我想首先在教学课件与教材的不统一,特别是不同学生书本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2摄氏度,半格与一格的区分比较模糊。

我发现需要自己对将开始的教学进行调整,同时带来了影响整个过程中的连贯性的。首先来源于自己对教材认识的不同见解。第一的不同:教学引入的不同,一开始是应在学生回家认识温度计的前提下进行,(出示:温度计)让学生介绍一番对温度计,以此引出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引导设疑:那你知道在我国是用什么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摄氏度表示的温度。并与学生一起来认识一大格表示10℃,每一小格表示2℃,举例巩固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例一的过

程。这样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用的,分散了教学实际的难点,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安排,学生反应的效果比较好,学生的表现是乐于于此,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重点。于是教学引入,想以北师大(四年级下)中的“生活中的负数”为开头,首先从词语入手,理解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的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引出教学例1的过程,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体数量的意义是相反的,体会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通过引进负数来进行简洁的表示。但学生的反应没有自己预设的出彩,自己的教学语言还需加强以及学生的常规练习。

自己的教学想法在于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例1三个城市的温度,引出用数学的符号来表示更加简洁,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内需。自己设计了但从效果来看,学生并没有如此的需求,如果把练习一第三题提前到教学例2的教学内容中,可能效果更好:先写正数与负数——分类——引出概念——0的新认识。课堂上采取的方式多样,有回顾新知,有用手势表示是否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还平面。反正新的教材还有许多值得自己去深入研究学习的地方。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6

负数的相关知识,是过去小学数学老教材里没有的内容。新教材增选负数的知识有两个目的: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多,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负数,甚至使用负数。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为进入初中的学习作了基本的铺垫。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意义的运算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会描述、辨认正负数,不出现负数数学定义。有关数轴的认识,只是让学生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负数、正数、零的意义及三者间的大小关系,并会正确的认、读、写。

2、借助熟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初步认识数轴,在数轴上感受数序,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本来认为这节课不难,教后才发现有以下两个容易出错:

1、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

2、认识数轴也是易错点。

改进措施: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精柱的变化过程,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柱所处的高低位置,引发了学生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温度反而越低。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7

上完本节课,感受很多: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充分观察、比较和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解决问题。较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能够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来学习新课,并且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2、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中用两个班的比赛作为例子,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我创设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情境,让学生用正负数计分,根据生活经验得出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这样的安排,更自然,更真实,更开放。

4、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学生举例”、“抽查味精的质量问题”、“太空游戏”、“温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当然,还有许多不成功的地方:对学生“放手”不够,应该多留给学生自己和小组研讨的时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今后,我将大胆尝试,更加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获取知识,让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8

《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通过游戏和天气预报温度的表示等等,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

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说说负数在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学生将负数置于具体的生活经验之中。在一过程分两个阶段完成:

一、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

二、结合你自己的理解,举一些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活动,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三、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初步认识负数后,我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在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的时候我觉得下面两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一是,表示正数时为什么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时为什么要从右往左看。(这一问题可以联系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来理解),二是,“+2和—2哪个数大?”这一问题不应仅停留在对数轴的直接观察之上,最好还应该联系生活的实际来进行理解。这样学生才会对这一客观的数学问题获得主观的认识,从而提高知识的活力。

四、借助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获得一些生活的常识和社会的知识

教材中安排的许多习题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水的凝固点、沸点、动物生活的一般温度等;有的是一些社会的知识,如我国的最低点、南极的温度等。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会读数,还应该让学生对于这一些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实现数学的综合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的处理应该引起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我想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9

《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从教材出发,联系生活,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熟悉而又觉得有趣味的教学过程。

一、从游戏出发,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从“反着说”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接下来,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信息记录相反意思的量,从而引出了负数的意义,并要求学生读、写负数,让学生感受到正数、负数都有无数个,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

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说说负数在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学生将负数置于具体的生活经验之中。这一过程分两个阶段完成:首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其次结合你自己的理解,举一些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活动,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如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测量,又如何表示?东、西方向的数轴是怎么回事?这部分内容的安排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巧妙利用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这节课上,在对学生进行负数产生史介绍时,让学生感受到 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引导反思错误原因,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应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通过这样的处理我想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教学中,有需改进的是:本自认为学生对“温度计”比较熟悉,而经过教学,发现学生不能很快地判断出气温。我想应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将其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初步借助生活经验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在数轴上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想,如果这样处理会更易于分散难点,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0

负数的认识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

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开始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电梯按钮,微信账单,存折存取款,食品净含量。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洁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成功之处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行表述。例如:向前走 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行表述,由此引入负数。然后通过不同城市的气温对比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和°F,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确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

3.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拓展为正数、0和负数。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行归类、构建。

二、不足之处

1.由于课件内容量大,导致习题的处理不及时,没有完成当堂的任务。

2.没有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进措施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2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设计预案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成为此次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最大收获。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方向。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本课力求较好的处理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温度计入手,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负数后,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人们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做+3℃,零下3摄氏度记做—3℃”,用讲授法教学正负数的读写。在试教时,我们也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和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但效果不理想。于是,我们尝试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个教学方法。这样做既避免了形式主义的“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上还有一些“规定”。知道规定一种量为“正”,那么与它相反的量就为“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我们知道,接受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演绎的过程,也就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有的时候,这个过程是不完整的,这就要求人为补充,教师要为这个过程做好各种必要的准备。这个准备越充分,学生接受知识地就越容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包括正确的.学习方式等。因此,判断此时的接受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将这个内容具体化,运用于实践,最终构成知识网络。当然,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与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一方面自主探究学习要以接受式学习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探究式学习也成为促进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迁移的认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学生的记忆具有丰富的再生力。

三、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设计要注重情景,讲究实效。本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内化对负数的认识。与最初呈现方式单一、只是少部分人参与的练习设计相比,前者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3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这节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这两点:

一、游戏导入,深深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过程中,我特别设计了学生比较熟知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方位上和下,前和后,电梯的上升和下降,存钱和取钱,得分和扣分,盈利和亏损等。特别是温度计中零上和零下的引用既让学生很好的感知相反意义的量,又为下一环节利用温度计探索正、负数的有关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情景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考质量。面对熟知的教学情境,学生是充满自信的,始终以一种积极地心态面对问题,从而思考问题的质量也是相当高的。创设学生的熟知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在举完例子以后,体现相反意义时,引导性不够好,应多举几组例子后,在进行板书(板书太早),目标达成度不够高。

很多时候,因为教师的急于求成导致整个课程的教学不够完美。这是年轻教师教学的弊端,对一些关键性的'东西往往“火候“不够。所以,要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把一节课上好。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本节课有单位“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几个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熟知。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其中,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本节最难突破的一个难点。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单位“1”是一个物体,这节课的单位“1”指的是一个活若干个物体。学生在单位“1”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渗透单位“1”的具体含义。从第一组例题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分析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第二足例题也是特别注意这个整体指什么?怎样得到分数的?学生只有在找到单位“1”的前提下,才能知道把谁平均分,才能知道分数是怎样来的。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我能够根据知识的产生过程逐步的展现在学生的思维中,这对孩子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非常有益的。

(二)注重在练习题的挑选上侧重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选择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有精彩的现实情景,有利于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理解。在做每一道题以前,先让学生自己说单位“1”在题中指的是什么?在让学生充分的分析分数的意义。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结论。这节课,我设计了很多“抛砖引玉”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说,教师适时总结引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当然,课程在设计上还有很多不足。就目前来说,我在研究怎样设计能使我的教学设计更合理,让孩子在接受新知识与技能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4

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运用。因此在课始又强调了“零度”、“海拔”等。还有特别重要的0。不论是数轴上的0还是温度计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让学生充分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犯错。

在教学中有这个一节细节,练习一第10题,表示上下车人数时,有学生回答,上车+8人,下车—3人,是否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呢?+8的正实际上就表示了上车的意思,他们理解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首先让他们观察哪些数据表示上车人数,哪些表示下车人数,再让他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结果细心的学生发现起点站+21人肯定是上车的,终点站—21人肯定是下车的,得出了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这样再做下面的题目就会好一点。从后面的`效果来看还可以。

另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是否也与数学课堂中其他的知识太多有关?例如这部分内容刚开始就出示温度计(只有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表示的意义,学生是否会学得轻松一点。在练习中所接触的那些具体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师能记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摄氏度,又何况学生呢?现在的数学课对数学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5

“负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学生经常会从收看到天

气预报、温度的信息中看到负数,所以上课时注意了几个方面:

1、将“生活化”和“数学化”融合在一起。从学生熟知运进、运出的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感受正负数的意义,理解了抽象的负数。

2、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了寻找生活中意义相反的量、天气预报、温度等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从生活的情境中展开对问题的探究,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形象的依据。让学生体会正负数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然后认识到温度、海拔也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后。正负数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通过大量实例去体会:从学校向东走20米,可以表示为+20米,那么从学校向西走20米,可以表示为-20米,足球赛:进球3个,丢球2个怎样表示?转来12人,转走8人;车到站点,9人上车,5人下车。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深刻体会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联系生活,举出了很多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寻找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这个环节表现很好。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明确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希望自己的课堂能让学生越来越投入,开开心心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作者:曲溪中心小学 吴德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原本的设想是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但是从问了几个学生后发现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在温度计上看数据的认识与读出正确的数据,出现了问题,我想首先在教学课件与教材的不统一,特别是不同学生书本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2摄氏度,半格与一格的区分比较模糊。

我发现需要自己对将开始的教学进行调整,同时带来了影响整个过程中的连贯性的。首先来源于自己对教材认识的不同见解。第一的不同:教学引入的不同,一开始是应在学生回家认识温度计的前提下进行,(出示:温度计)让学生介绍一番对温度计,以此引出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引导设疑:那你知道在我国是用什么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摄氏度表示的温度。并与学生一起来认识一大格表示10℃,每一小格表示2℃,举例巩固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例一的过程。这样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用的,分散了教学实际的难点,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安排,学生反应的效果比较好,学生的表现是乐于于此,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重点。于是教学引入,想以北师大(四年级下)中的“生活中的负数”为开头,首先从词语入手,理解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的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引出教学例1的过程,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体数量的意义是相反的,体会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通过引进负数来进行简洁的表示。但学生的反应没有自己预设的出彩,自己的教学语言还需加强以及学生的常规练习。

自己的教学想法在于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例1三个城市的温度,引出用数学的符号来表示更加简洁,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内需。自己设计了但从效果来看,学生并没有如此的需求,如果把练习一第三题提前到教学例2的教学内容中,可能效果更好:先写正数与负数——分类——引出概念——0的新认识。课堂上采取的方式多样,有回顾新知,有用手势表示是否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还平面。反正新的教材还有许多值得自己去深入研究学习的地方。

下载《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 这是开学的第一课,一来就学习负数,很担心孩子们会接受不了。因此我认真地看了教师用书,学习了钱教导是怎么上这课的。之前听过钱教导两个......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中我能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就《认识负数1》,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又不是一无所知,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见过或听过。因此在备课时从教材出发,又和生活......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认识负数》教学反思。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 本堂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教时,主要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负数的意义......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5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 负数这个内容在新课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比如人教版《生活中的负数》就出现在六年级下册,并且和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已经接触过负数,但什么是负数不一定真正理解,教材将认识负数作为五年级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可见负数的重要性。首先取材更合理。在旧教材中例1的设计是上......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06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06 ——贴近生活,认识数学(郴州市六完小 张文生 收集整理)本课教学中,我是以“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