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中学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推荐)

时间:2019-05-13 02:1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第十三中学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第十三中学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推荐)》。

第一篇:在第十三中学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推荐)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第十三中学“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焦作市第十三中学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方法改革实验研究的动员大会,这是我们十三中学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也是焦作市开展诱思探究教学实验研究的真正开端。本来市教育局乔局长也要参加这个动员大会,但是由于和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发生了冲突,他专门属咐我们先开,并且要求,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慎重初战,务求必胜。然后,他在一定时候专程到我们这里做调研。

为了开好这个会议,我们做了大量了前期工作。上个学期,我就在写给我们校领导班子和教导处的文章中谈及了开展“诱思探究”实验研究的话题,并且领着我们的中层领导学习了衡水中学开展“诱思探究”实验教学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个学期一开学,我就带着梁校长和教务处的同志就到济源一中学习他们“诱思探究”实验研究的经验。紧接着冒着大雪到陕西师大直接找到“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创始人张熊飞教授,不仅亲自聆听了张教授的教诲,还申请加入了张教授领军的全国性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实验研究的重点基地。回来以后,我们先在学校领导层统一思想认识,然后又在中层包括各科教研组长中统一思想认识。就在本周三,我们又带着教研组长、行政中层专程到河南省“诱思探究”教学做得最好的郑州四中学习考察、听课座谈。可以说,我们前期所做的工作,都是为我们这个会议做的铺垫。我们之所以花这么大的力气做这样的铺垫,可见这项工作的推开对我们这样一个学校是多么慎重。为将我们十三中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实验研究做实做细做深做好,也为了给我们十三中在现有基础上的腾飞插上双翼。

下面我着重讲两点。

一、十三中学实施“诱思探究”学科教学实验研究的背景

也许大家并不十分清楚,尽管目前教学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五彩缤纷,各种名目的新理论新方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像“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理论这样既有科学的理论又有大面积成功实践的在全国的实在不多。在统一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我们实施“诱思探究”学科教学实验研究的主要背景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历史的选择。2004年秋,乔局长带领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督导室、教研室、教科所分别到河北衡水、山东高密、江苏泰州、南通、徐州进行学习考察,深深地为河北衡水中学开展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的成功实践所感动。回来之后我认真研究,起草了综合考察报告,在全市教育系统的会议上做了传达。按照张局长的指示,又专门下发 了这个考察报告,并下文要求我市凡是成规模的学校,都要学习推广衡水中学的经验,在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重锤并没有把焦作教育的鼓给敲响。或许是大家不乐意搞,或许是认识还不到位,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尽管如此,利用科学的理论改进我们教学工作的想法一直萦绕我心。2005年的校长竞聘我之所以奋勇报名,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再浮在上边,要扑下身子做些实事。

来到我们学校之后,我认真研究我们面临的形势。在欣喜于我们培优取得的成绩、感动于我们绝大部分老师的无私奉献之余,也看到了我们的一些隐忧。在与其他几个领导交换思想的过程中,他们也都感到,十三中学培优教育结出的硕果,并不能代表十三中学教育质量就已经达到了人民满意的程度,这一点有平均分与及格率、优秀率三项指标为证。而且如果只是照此发展,用不了太久,十三中学就会显出强弩之末的颓势。其中原因有三。一是原本部分兄弟学校没有认真抓升学,尽管喊了,却没喊响,尽管抓了,但没抓住,条件虽好,合力不足;我们却憋足了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自古以来哀兵厉,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有了今天的成功。但目前的形势是大家都要抓升学,兄弟学校原有的生源优势装备优势师资优势经济优势都能够转化成能量,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用同样的劲头赛跑结局可想而知,实验中学一年能够从办学水平的市直倒数第一扭为正数第三,可以看出他们的实力。二是十三中生源先天不足。十三中学的服务范围内有着大量的败落企业,工人家庭特别是下岗职工家庭很多,学生成长的经济环境与智力环境都受局限;同时,十三中服务区域地处焦作市的老城区,居民成份复杂,许多个体商贩子女也都在此就学,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学生成绩难以掌控;而不少兄弟学校比十三中学的生源强,特别是以实验中学为代表的中心区,家长素质与经济支付能力都比较强,如理工大学的子弟小学学生从小就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长大,这些生源任何学校无法比拟。三是十三中学在培优教育方面的突出成绩在于集中优势力量,精力集中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缩小了金字塔的塔基,从2005年中招533分以下降13分仍然降不到十三中学的考生和十三中学考生及格率、平均分位次来看,这个趋势已十分明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市场竞争必须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法则,只有总结昨天,努力今天,计划明天,思考后天才会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所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学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需要出奇制胜。在这样的形势下,我想到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法。

其次,是榜样的光辉照耀。2004年我们到河北衡水中学参观的时候,衡水中学已在 2 全国产生了十分耀眼的影响。他们以“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为口号,通过“诱思探究”学科教学实验,大面积提高了他们的升学率。一个普通高中,生源只是在38万人的桃城区进行选择,结果2003年学校1300多名考生参加高考,只有26名学生没有达到本科线!2004年我们在衡水中学看到的高考光荣榜上,清华北大的录取学生达到19人,是我们焦作全市350万人的9倍还多。如此耀眼的辉煌,也掩盖不了他们过去也曾辛酸的历史。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衡水中学学在衡水地区还是中等偏下状态,尽管李金池校长上台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年扭转了局势,但看着以累死校长、累死老师也累死学生为代价取得的成绩,李金池校长喜在脸上,忧在心头。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衡水中学强力推进“诱思探究”教学实验,两年就把衡水地区的第二名的学校远远地甩在了后边,三年驰名河北,之后名扬全国,而且直到目前,仍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强劲态势。说到衡水中学腾飞的原因,李金池校长谈了两条,一是“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指引,二是建立激情燃烧的校园,但归根结蒂,还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理论的作用。

无独有偶,当我们到郑州四中看的时候,也了解到了类似的信息。郑州四中也曾是老牌名校,但由于种种原因,五六年前,郑州四中在郑州已经滑到中等甚至偏下,直到2002年,郑州市省市重点中学招生录取,最高的学校录取线为525分,郑州四中为471分,相差51分,基本上相当于焦作三中、十二中与一中的差距。2003年,他们在实施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改革之后,课堂教学逐步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正确轨道上来,学生学习主动了,乐于学习了,不再捣乱了,成绩也上来了。从他们的材料上我们看出,2004年,这样的学校居然还有4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比焦作全市还高出两倍!。

第三,是基于我们对这一理论科学性的认识与把握。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能真正被认为是正确的。张熊飞教授有着27年中学物理教学的经验,1981年就在省教育厅的安排部署下开始探索物理教学改革,1987年被调回陕西师大专门进行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工作。他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研究从“六五”“七五”就着手研究实验,并且列入陕西省的重点科研项目,“八五”“九五”就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课题,曾先后两次经过国家级鉴定,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操作性强,易学、实用、有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丰富的发展内涵和很强的生命力的学科教学理论。

我们之所以认同并对之接受,并不是因为这套理论头上有多少炫目的光环,而是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它是不断完善着的教学方法论。一种理论能够经受数十 3 年的实践考验是正确的,是有生命力的,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特别是在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多数理论都昙花一现。而且一些被称为大师如凯洛夫的,他们的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但是,“诱思探究”教学方法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科范围从物理学科到中小学各个学科,研究级别从省级到国家级,应用范围从陕西到全国,理论成长从思想框架到理论体系,一步步走向成熟,一步步趋于完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那么多的教学理论,还没有哪一种敢说急用现学就见成效的,但“诱思探究”的学科教学论就敢说。

二是它有极强的前瞻性。国家新课程推开才不过四五年的时间,但“诱思探究”理论早就体现了目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在全国推开之后,全国有那么多的学校闻风而动学习实施“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就是这个原因。目前,“诱思探究”理论在全国的实验基地已经有了156所学校,我们就是第157所学校。

三是它是古今中外优秀而科学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读张熊飞先生的这本书,虽然理论体系是张先生富有特色的构架,但是,他所引用的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几乎覆盖了整个教育理论领域。从老子、孔子、荀子到朱熹、王阳明,从叶圣陶、陶行知到毛泽东,乃至于杜威、布鲁纳、皮亚杰,甚至近十年《教育研究》上发表的核心文章,都有广泛的涉猎。可以说,他对于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做到了兼收并蓄。所以,乍一看你会感觉到它并不像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理论专著,但却是十分实用的方针性文献。

四是它真正在引导人们认识并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健康地发展,教学的本质问题在于通过老师教促进学生学,如此明晰的本质属性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有的时候甚至一忽视就是几十年。在行政领域被忽视是正常现象,我们可以说他们外行领导内行,他们不懂。但在教育领域也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大惑不解了。过去有人讲,人们的愚蠢在于常常注意了手段而忘记了目的,其实就是这样的问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理论通过让老师由教变诱,学生由学变思,以诱达思,育才育人,既落实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突出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引导作用;既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唯物论的认识论;尽管没有明确提建构主义四个字,但一切的教育过程都是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展开的。突出了教育的本质,也便落实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总而言之,与其说这套理论是一套新的教育理论,不如说是一切优秀教育理论的集大成;与其说它是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不如说它是教育发展真正意义的回归。

上边讲的这些,是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诱思探究”教育实验,也意在说明我们下 4 这么大决心的理由,如果这里我还没有讲透,会后我把这个报告放在我的共享文档中,大家可以找出来,仔细琢磨,或许会对我们的学习起到一点启发作用。

二、十三中学实施“诱思探究”学科教学实验研究的步骤、方法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认准的东西,就要不折不扣地推行下去。正如张教授在序言中说的,“在大范围开展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者型教师为具体任务,并以此评价和检验实验研究基地的成果”。我们的目的也很单纯,一是为了提高我们第十三中学的教育质量,让十三中这个相对薄弱的学校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健康发展,在不长的时间内发展成为“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水平、文化高品位、办学高效益”的富于特色的“精品学校”。二是为了打造十三中学者专家型的教师团队,让我们十三中的老师们通过学习理论、积极实践、认真探索、不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在探索中发展,在不断思考与总结中形成研究的习惯,提高研究的能力,逐步把“教书匠”和“经师”的帽子甩掉,真正成为教育家,成为“人师”。

我们开展“诱思探究”实验的步骤是:学习研究――实践应用――探索提高。学习的内容就是张熊飞教授的这本《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研究的内容也是这本书。为将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给我们的老师每人买了一本书。所以说学习研究,就不是让大家随意浏览一下就算了,而是以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以研究的方法开展学习。因为梁校长还要专门讲学习的步骤,我不再重复。我所说的研究式学习,就是不拿笔不看书。看书时要边看边划边思考,看看书中所写的是如何切中教育时弊,如何指引教学方向的。要动笔不仅是划,而且对自己触动很大的地方还要进行眉批与边注,要在心领神会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与评论。为了落实学习效果,我们一个月后还要进行闭卷考试,内容就是这本书中的核心理论。虽然我们不提倡死记硬背,但对于核心理论的内容,还是要记死、背硬。举一反三,没有一你怎么反三?焦永战老师曾跟我讲,想化用古人的句子,不背熟是做不到也做不好的,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背会了你可以随时意会,随意用这样的标准来评判衡量自己与别人的教学实践。否则,让你评一下别人的课,你一张口就是外行话,你好意思?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学习与理论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一线的教师就可以边学习边感悟边实践。学习与测试过后,学校还要请张熊飞教授专程到我们学校开展辅导与点评,辅导我们的学习情况,点评我们的授课情况。同时,学校还要制定具体的应用方法。原则上我们也要实现两个80%的目标,即80%的老师参与“诱思探究”教学 5 实验研究,80%的课要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方法上。在应用的问题上,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备课组要把好第一关,每周向教研组推荐你的“诱思探究”示范课,教研组再向学校推荐,层层推荐,层层提高。所以这样做,说穿了,就是要让我们的老师学会并掌握且灵活运用这种方法。为了引导和鼓励大家,学校还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制度措施,以保证工作的落实。这种方法学会并用好了,你就真正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年轻教师可以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老教师学会之后退下来,你也是私立学校热聘的香饽饽。

任何技能都是在螺旋式的上升中提高起来的。我们的“诱思探究”教学实验也是这样,个人如何总结提高,学科如何总结提高,全校如何总结提高,是我们每一个教职员工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层面考虑问题的范围大小不同罢了。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反思、工作小结的作用。如同书法中的临帖,每一遍都要认真对照看是否真正切入了,是不是走样了。如果走样了,下一次将如何避免。要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最终要把应用成功与否的标准定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落实、教师的诱导功能是否发挥、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提高上。学生的提高就是教师的成功,就是你学好了,用好了。如果你再勤奋一些,把你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所悟所探整理出来,你就离学者、专家不远了。

当然,在全校开展“诱思探究”教学实验,这在我们学校还是第一次,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教育科研,是一次全员全科全方位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保证这场改革的健康有序进行,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防止浅尝辄止倾向。这项实验研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改革,说是改革不如说是建设。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者型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还要让它内化为我们焦作市第十三中学的文化。因此,大家都不要有浅尝辄止的想法,我们干的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领导班子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的,我们的老师们,大家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已经定下来的事情,我们不可能轻易放弃。我们要吸取兄弟学校学习外地经验浅尝辄止的教训,绝不能引入东西不少,结果一个也没有生根,弄得学校邯郸学步,最后走都不会走了。荀子讲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上下通达,左右逢源,是因为它用心专一。鼯鼠有五种本事,但五技而穷――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本事虽多有什么用?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反面榜样。

(二)克服妄自尊大思想。教学方面有专家,教学方面人人可以成为专家,包括我 6 们在座的老师,许多人都能对教学说个子午卯酉来。但是,应当承认,我们与真正意义的大师是有距离的,如果我们不学习,常常看不清人家高明的所在,也看不到我们与人家的真正距离。不要认为他们能上的课我们也能上,甚至我们的课比他们上得还好呢!我们在克服了满堂灌之后的满堂问真的是启发式教学吗?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感觉不像,似乎我们的老师还在以自己为中心,我们的一问一答似乎是学生在给老师出的题填空白,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收获。过去我在教育局也遇到过这样的团队,出去参观学习,净拿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与人家不如咱的地方比,越比越高兴,越比越自信,结果越比越没有动力。只要你戴着挑刺儿的眼光,就连美国也会给整得体无完肤,但你真得承认我们真的跟人家有距离。其实,对于理论的应用一个自觉一个冒碰,一个模糊一个清晰,一个系统一个想起一招是一招,这中间的距离大着呢。鹰有时候会比鸡飞得还低,但鸡却永远飞不了鹰那样的高度。这话似乎有点对我们在座老师大不敬,但我相信我们中间一定有一批跃跃欲试,正待翱翔蓝天的雏鹰。

(三)在持之以恒上下功夫。这项研究开展起来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要想让学生走出题海,老师必须先进题海,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是变革我们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方法,容易吗?使惯了刀的改使用枪,顺手吗?从老师那学来的就是这一套,让你换另外一套,有那胆识吗?把学生的学习劲头引诱出来坚持下去,且长期得变着花样儿创设情境,坚持得下来吗?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一个都得回答。回答这些问题,要紧的是一个“恒”字。只要持之以恒,这项工作不难做,如果没有恒心,什么工作都做不好。张教授也讲,在全国的156所基地学校,也不是做得都好,特别是一些大的学校往往好的不多,但一些小一些弱一些的学校常常做得很好。为什么,大学校有大干扰,树大招风;而小学校往往薄弱,穷则思变的决心更大。我们正是这样的学校,且经过大家一致的努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我们把“诱思探究”的教学实验坚持做好,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十三中将以小而精为特色奠定在全市中小学之中的地位。到时候,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四)于同心同德处做文章。在我们十三中全力爬坡的今天实施“诱思探究”教学,会不会冲击正常的教学?会不会影响升学率?我们的生源环境和基础是不是能够胜任并承担起这项重任?这些我们都在想。衡水中学“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了,只要学生主动学习,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考察学习的路上卢亚珍主任也有同感,看看中学课本,到底有多少东西,只要学生学,哪有学不会的?关键是他不学。他为什么不学?因为你不让他学,你按你的思路讲,不管他懂不懂,他 7 难受还来不及呢,能完全配合你才出鬼呢!但是,你如果让他学,诱导他学,激发他学,他总是要学些东西的吧?他总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些的吧?至于我们的生源基础,不如许多学校是现实,但我们反过来想想,什么样的家庭子女才会真正有动力改变现状?是干部家庭,?还是下岗工人家庭?是小商贩家庭?还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为什么农村的孩子肯吃苦?这个动力不可小视啊。

想想我们十三中从2001年走过来的艰难历程,成功的关键就是同心同德,在我们实施这项实验的过程中,更需要同心同德。这个同心同德既包括我们干群同心同德,也包括我们师生同心同德,既包括我们领导层的同心同德,更包括我们老师间的同心同德。“同德”的问题我们有好的传统做基础,有美好的前景在召唤,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同心”的问题就是全校上下要把“诱思探究”这四个字记准记牢,用过去的话说就是“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落实了它,就是落实了教学为中心;落实了它,就是抓住了教育规律;落实了它,就等于为我们十三中穿上了钉鞋!这里边有个小故事,说是两个人在山里遇到了老虎,一个人撒腿就跑,另一个人蹲在地上穿钉鞋。前边的那个喊,赶快跑吧,穿上钉鞋你也跑不过老虎;后边那个说,只要我跑过你就行。我们可以跑不过老虎,但我们一定得跑过哪些不穿钉鞋的人!

今天我就讲这些,我相信我们十三中学的前景。

第二篇:诱思探究教学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让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我校开花结果

张士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熊飞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概括总结的。他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为一体,是启发教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如今,这一教学理论已应用到中小学各个学科,先后两次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操作性强、易学、实用、有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丰富的发展内涵和很强的生命力,为在课堂学科教学领域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去冬今春以来,我们焦作市几所市直初中也引进了这一教学理论并大力推广。经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专家报告、统一组织知识测试,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教师的脑海中,激发出了他们极大的热情。现在,我校参与这一实践的学科教师,也在组织“一课二上三讨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这一理论,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大家有了不少的心得体会。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还表现出对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懵懂。我们在进行实践研究,但它的思想内涵、具体的教学思想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明白,在实践中表现得手足无措。这期教研诱思探究专刊,我们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好文章,以供大家切搓交流,借鉴提高。我们相信:全校各科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征途上,一定会身体力行、勇于学习、勇于实践、勇于改革、勇于总结。大家一定能让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我校开出朵朵鲜花,结下累累硕果。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诱思探究教学发展历程

“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其雏形可以上溯至上个世纪60年代张熊飞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的探索性学生实验,旨在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20多年来,张熊飞和他的研究伙伴始终紧紧抓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开一展研究,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概括、边推广”的研究方针,沿着“实践丰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途径,进行了不懈努力。

实验经历了18年共四个阶段的探索:

第一阶段(1981年9月至1987年8月),调查体验阶段,主要特征是调查,目的在于掌握教学的现状。

从这个阶段调查研究的切身体验中,张熊飞认识到,许多改革成果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和生硬的技术化色彩;运用时则表现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特征,违背了教学论应该是科学性、伦理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基本观点。同时,绝大部分教改实验仅探索了教学全过程的某一方面,而以点概面,难以反映教学过程的全貌。学科教学论应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此,诱思探究教学产生了“萌芽”: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后来发表的《谈谈探索性学生实验的实施》一文成为了“探究教学过程”的雏形。学习老一辈的教学 2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经验“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从而体验到知识、能力、品行间的和谐关系,是对“三维教学目标论”的初步认识。

第二阶段(1987年9月至1990年8月),实验摸索阶段,主要特征是实验,目的在于摸索教学的规律性。

张熊飞把前阶段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实践,在4个学校的10个自然班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有计划的实验,使教学的规律性逐渐明朗化,开始认识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关系及其实现途径。同时,他还总结了前30年进行的物理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归纳出了某些教学规律,这成为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雏形。

为了改变当时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造成的恶果,张熊飞将实验标准确定为:第一,质量标准,即向课堂要教学质量;第二,效率标准,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把后者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同时,明确了实验研究的具体任务是:其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二,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既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进行教学研究的学者型教师。

此阶段所形成的初步理论虽然反映了教学系统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但还是片断式的、互不联系的,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结构。

第三阶段(1990年9月至1996年8月),筛选深化阶段。主要特征是筛选,目的在于构建学科教学论的演绎结构。

在此阶段,原国家教委将诱思探究教学向其他学科推广作为一项任务来抓,开阔了改革的思路。张熊飞一方面深入到教学第一线,运用已有的理论认识,促进了一批实验基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同时,也提高了一批教师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科学的教学理论演绎结构,于1993年出版了《诱思探究教学导论》。

其中,在阐述“三维教学目标论”时,明确提出了“学科教学要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并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予了理论界定:

“大面积”指全体学生,“提高”不是绝对的优秀标准,而是培优促差、在原有基础上的相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指考试成绩。

经过了这一阶段,实验探索仍需要进一步定量化、规范化,其理论成果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具体化。

第四阶段(1996年9月至2001年1月),验证升华阶段。主要特征是验证,目的在于完善和升华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深化研究从实验探索和理论升华两方面展开,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一定实验根据的系统理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内涵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模式论和三维教学目标论。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张熊飞分析了教与学的各自职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归纳为“循循善诱”;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归纳为“独立思考”。其后,他分析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职能,认识了四条教学规律: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和易以思,就是为师之道的根本。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就是教学辩证法真谛。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就是启发教学的精髓。

简言之,就是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自然有一定的运行机制。张熊飞分析了学生学习全过程所内涵的过程与要素后,构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的和谐统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论中的僵化模式和以偏概全的弊端。这就是探究教学模式论。

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具体到教学领域则要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目标。这就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维教学目标论。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精华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同时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科学的精神,以求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诱导、思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学生创新的目的。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发挥教学职能→启动教学机制→实现教学价值。这一内在逻辑联系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态教学系统:思想上是启发式,过程上是探究式,目标上是发展式。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诱思探究教学立足于更新教学思想来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因此,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基于这种认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主思考,大胆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诱思探究教学”着意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

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更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学生不是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并逐渐形成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诱思探究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思”,还注重学生的“练”,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听、读、议、写。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诱思探究教学把“练”的规律和方法作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大大提高了“练”的效能。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诚如张熊飞所言,诱思探究教学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处于不断检验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尽管它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要充分发挥诱思探究思想,还需要不断努力深化。真正落实诱思探究教学,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

在教学管理中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建议

所谓诱思探究教学法,是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具体化,其内涵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最终的结论是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主体作用的本质是发展,以和谐的教学职能,保证教学价值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1.采取理论探究法。这是由教材本身特点决定的。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理论知识,遵循“由所谓的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认识途径,通过理论探索和演绎研究,或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来诱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采取形象探究法。这种方法侧重于以形象材料进行形象思维活动,处理形象信息,来完成教学的探索层次。这种形象探究,既让学生感到有味,印象深刻,又能有效地开发右脑功能,成倍地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实验探究法。这种方法一般是由诱导准备、实验探索、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归纳形容,迁移深化的四个步骤来完成。贯穿这四个步骤的一根红线应该是使学生始终是知识的探索者,研究者,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采取体验探究法。这种方法更多地应用于社会科学的教学,是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实施探索层次的。这就得让学生投入一定的实践活动,通过自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研究归纳,掌握其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完成教学任务。5.采取经验探究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对周围一切事物接触之后所积累的经验,通过设疑激情,诱发再现,发掘事物的深层底蕴启发学生推进认识升华,探究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理性知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事物的能力。

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再好的教学方法执行起来也会走样。尤其作为教学校长,更应有超前意识,才能在教学管理中,引导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吸取教改新信息,迅速走出教学的误区,而跨进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的教学芳草地。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化 学 刘 芳 2008年4月

课程分析

《奇妙的二氧化碳》是沪教版新课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内容浅显,语言平实。从结构体系上讲,本节安排在氧气之后,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物质打下基础;从内容安排上讲,本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习研究的学习情景,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再到现实生活的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学,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总结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并将重点实验进行了再开发,试图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地学会如何学习化学。

学习此课时,学生在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时,要用到前面实验操作基本要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等基础知识,从而使旧知识得到巩固。

学情分析

刚刚开始学习化学一个月,还未进入到难点,且此前内容一直围绕身边的事物进行,实验既多又有趣,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很高。

此课又是以学生们爱喝的碳酸饮料为实验用品,激发他们的热情应该不难,前一单元刚刚学习了用途,性质,实验等的关系,也到实验室进行过几次操作训练,动手能力是较强的,且上一节学习了氧气,对于认识物质的基本过程,还是了解的,估计自学整理,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是可以实现的。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运用“诱思探究”思想的教学规律: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设计时,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包办的作法,重视实验教学,以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实验探究为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总结知识,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并动手实践,验证推理,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能力。

课前分好探究小组,并将课中会用到的实验仪器及药品准备好。课中以电影情景引入,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用学生熟悉的饮料为切入点、串联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五官并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实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适时发出导向性信息,使教学过程自然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整节课在师生互动,教与学的和谐探究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加强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此外,适时插入与本课有关的影片、动画、图片以激发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主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通过实验验证科学的求真态度。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意

【引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那么,你能想像出海平面迅速上升的景象吗?让我们看看美国科幻电影《明日之后》是怎样表现的吧!【播放】视频《明日之后》

【讲述】在这部电影中,二氧化碳是致命的敌人,但同时它也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请大家把书翻到39页。

(设计意图:令人震撼的灾难场面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起来,此时指出二氧化碳的双面性,引出课题——奇妙的二氧化碳。)

(简要实录: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目不转睛的望向背投,渴望认识奇妙的二氧化碳。)

二、汇报归纳 理论应用 1.二氧化碳的循环 【提问】首先,谁能说说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并保持一定的含量的?

(设计意图:诱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中归纳总结有关知识,并体会到“循环——一定含量”)

(简要实录:学生进行汇报,基本完整答出了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和消耗途径。教师用多媒体将其展示出来。)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引入】接着,看看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谁来向大家说说?

(设计意图:书上有相关介绍,根据物理学知识,是能够叙述完整二氧化碳的三态转变并总结出“干冰易升华”这一性质的。)

(简要实录:积极抢答,综合叙述出了二氧化碳的三态转化及升华,甚至有同学说到了干冰的用途。整理不够理想的同学趁势将提纲补充完整,在交流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中完善了知识。)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

【引入】除了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外,你在哪里还能找到它的踪影?。【再问】怎样证明你所带来的饮料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呢? 【三问】怎样把气体引入石灰水中呢?大家快想想办法呀!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将课堂引入到二氧化碳检验。)学生活动

探究一:证明饮料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投影】温馨提示:摇一摇可使气泡冒出的更多,但不要过于剧烈,以免饮料溢出。

(设计意图:该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小学自然课上已经介绍过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但大多数学生都无实际经验,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动手的兴趣,又顺便复习了实验基本操作。但求成心切的他们会因动作剧烈引起实验失败,因此需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提醒并在巡视辅导中不断强调。)

(简要实录:爱喝的饮料可在课堂上光明正大的“玩一玩”,使得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实验,都观察到了浑浊现象,活跃一些的还与其他组比起了浑浊程度。)

【讲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碳酸钙的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同时生成水。【板书】CO2 + Ca(OH)2 = H2O + CaCO3↓

(设计意图:从感性到理性,深化课堂内容,学会以化学语言记录实验。)4.二氧化碳与水 【引入】我们从饮料中可以获得二氧化碳,还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奇妙之处? 【提问】既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什么打开饮料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设计意图:从打开饮料瓶时的现象,顺势进入第4个知识点,顺理成章又不露痕迹。自相矛盾的问题,使学生既迷惑又不甘心,迫使他们在书上给出的信息中寻找解答的方法,且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能”溶于水的含义。)

(简要实录:经过学生们兴奋投入地交流后,略有明白其理的学生站起来提到压强,但未说明确。其他同学在“压强”的启发下,迅速组织好语言,解决了这个问题:通常状态下,1升水中约能溶解1升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制饮料是在增大压强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气体压入饮料中,打开瓶子,压强减小,溶解在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逸出,所以会看到许多气泡从饮料中冒出。)

三、积极探索 活跃思维

【再问】什么样的饮料打开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三问】碳酸从哪来?请大家查一下标签上的配料表。【投影】碳酸饮料的配料表 【四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层层设问,引人入彀,学生们虽然知道只有碳酸饮料打开时冒出大量气泡,但从未想过碳酸从哪里来,更别说关注饮料标签上的配料表了。一句从何而来,虽隐约感到与二氧化碳有关,答案呼之欲出,却又不知如何表达,适时地打出投影,使得学生豁然开朗。)

(简要实录:迷惘——有些明白——恍然大悟,纷纷抢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引入】二氧化碳溶在水中,会不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学生活动

探究二:1.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设计意图:从上一章的知识知道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要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因此,用加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进行对比,以确定二氧化碳确实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简要实录:兴冲冲去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却没有看到任何现象,而另一支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溶液变红了,懊恼又迷茫。)

【提问】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呢?

【分析】紫色石蕊都遇到了哪些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水③二氧化碳与水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得学生产生悱愤情绪,适时的引导,寻找出路。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碳酸,而非二氧化碳。但因通入的是二氧化碳,使得学生在这里经常迷惑又易出错,这是本节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因此设计了猜想,让学生在争论中得到发展,获得知识。)

(简要实录:各持己见,各有各的道理,都想说服对方,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对的。【猜想】⑴ 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⑵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提问】如何证明呢?

(设计意图:学会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简要实录:讨论后一致认定,不能再用紫色石蕊试液,需要把试液中的水蒸干,当老师拿出用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花后,立即反应,设计好了实验过程。

【过程】1.将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花放入干燥的CO2气体中——不变色 2.向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花喷水后,再放入CO2气体中——变红 在老师随后的演示实验中,猜想对的学生脸上露着略带得意的笑——体验到了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成功的喜悦。)

【投影】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讲解】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H2CO3),所以加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板书】CO2 + H2O = H2CO3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并非二氧化碳,巩固新知。)【引入】再来看刚才的红色小花,咦!小花怎么变成紫色的了?这是怎么回事?大家快来探究一下。

(设计意图:刻意在上一次实验后将变红的小花放于集气瓶外,让其变紫,然后惊奇的发现它的变化,用诧异的语调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在课堂的中间时段再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将学生引入到下一个知识点中。)

(简要实录:学生一下子振奋起来,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起来。)学生活动

探究二:2.变红的石蕊试液为什么又变为紫色? 【投影】温馨提示:注意观察刚开始加热时的现象及加热到沸腾时的现象。(设计意图:此处虽非二氧化碳的性质,但可顺着上一实验进行,同时提醒实验的观察点,为下一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简要实录:迅速动手,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红色石蕊试液是否也会变紫。)【讲解】碳酸(H2CO3)不稳定,加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板书】H2CO3 = CO2↑+ H2O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碳酸易分解,明确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碳酸。)5.二氧化碳与灭火

【引入】人们常用二氧化碳来灭火,你知道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灭火吗? 【再问】为什么还与密度有关?

【三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推论吗?

(设计意图: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可灭火,很多学生都不曾深究过,教师在这里一语中的地问出,而设计实验又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倒灭蜡烛的实验很容易想到,但如何证明密度,设计对比实验就需要动一番脑筋了。)

(简要实录:七嘴八舌地回答了前两个问题,在第三个问题中停了下来,小组间开始讨论起来,有的同学开始审视自己的设计是否能够起到证明作用,经过几次反复后,想法成熟的学生设计出了倒灭高低不同蜡烛的实验,并高兴地上台向同学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学生演示的实验非常成功。)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视频】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设计意图:学生演示时可能因动作较快,实验装置又比较小,有些学生难以看清实验现象,且二氧化碳具有不可见性,因此放上一段夹带雾气的二氧化碳倒灭一串高低不同的蜡烛的视频,既大大提高了实验现象的可视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实录:兴高采烈地看自己设计的实验在视频中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的这一结论也水到渠成。)6.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引入】下面给大家讲个故事,看看谁能解开这个谜!【播放】flash死狗洞

【提问】你能解开这个谜吗?

(设计意图]成功完成灭火实验的设计后,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此时提出问题,用生动有趣的动画表现出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解题时用到了第5个知识点,巩固了对密度的认识。)

(简要实录:小狗的遭遇使学生格外关心,注意力再一次高度集中,因为刚刚讲了密度,生物课上也早已知道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学生轻易解决了这个问题,争先恐后地发言: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山洞底部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高,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呼吸,而二氧化碳又不供给呼吸。)【投影】表2-5《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讲述】CO2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比如我们的教室,要注意通风换气。【提问】在一些地方,比如菜窖中,CO2的含量可能比较高,进入之前必须检验其中的CO2含量以保证人体健康。如何检验呢?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

(简要实录:稍一思考,就开始举手发言,轻松过关:将点燃的蜡烛用绳子坠到底部。如果蜡烛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CO2含量较高,人不能进去。)

四、及时反馈 促进同化

【提问】现在,谁可以总结一下你对CO2的认识? 【再问】我们学习、研究物质是为了更好利用它,谁能说说CO2都有哪些用途? 【投影】有关二氧化碳用途的图片

(设计意图:整理归纳好二氧化碳的性质,从容由性质过渡到用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给出图片可以较快的早到思路,并与性质联系起来)

(简要实录:短暂思考后,有学生起立回答,在随后用途的提问中,各个积极要求发言,争取表现的机会,课堂气氛格外活跃。

杜欣儡:可以灭火。牛亚林:二氧化碳可以充入食品包装中做食品保护气,因为它不供给呼吸。高彬栋:干冰升华时要吸热,因此可以做致冷剂。还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气冷凝,形成云雾,甚至人工降雨。

王更炎: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入塑料大棚可做气体肥料。王炫:做碳酸饮料喝。„„)

五、学以致用 迁移深化

【提问】看来大家对CO2有了一定的认识了,那你能解释这个问题吗?

【投影】人们常用石灰浆(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钙)抹刷墙壁。石灰浆在墙壁上一段时间后变成又白又硬的物质,该物质是什么?为使其快干通常打开窗户,并且生炭火盆,你知道原因吗?为什么刚生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设计意图:CO2 + Ca(OH)2 = H2O + CaCO3↓ 的应用,学生一般想不到,通过此题点出应用。)

(简要实录:在老师对化学方程式的指点下,迅速找到了解题的路子。)【讲述】CO2还能加速墙壁的干燥,它的用途还真不少!除此以外,CO2在其它一些领域中也大显身手。

环境保护上,将二氧化碳聚合成可降解的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在石油工业上,二氧化碳已被用于提高石油的采油率,而利用海藻和二氧化碳生产石油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国科技大学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低温条件下成功合成了250微米的大尺寸金刚石,就是以CO2为碳源的;在医疗卫生方面,二氧化碳虽不能供给呼吸,但却是一种良好的呼吸刺激剂。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CO2的用途会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能在其中贡献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拓展视野,体现化学与STS的联系)(简要实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作业】

1.按所示表格形式对CO2的性质用途进行归纳整理

2.以“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为题目写一篇小论文,并想一下如何解决课前提出的温室效应问题。

(设计意图:1.教学生一种整理新知识的方法; 2.学会多角度认识物质; 3.与引入情景呼应)

课后反思

为让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依据新课程标准及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精心策划了教学过程,撰写好教学设计,考虑了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做了针对性的处理。

1.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中,对二氧化碳已有了一些了解,只是未曾从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因此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从化学角度来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见解,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二氧化碳是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认识的第3种气体,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故安排了3个学生探究实验,2个实验设计,1个学生演示实验。事实证明,学生的能力不容低估,学生大都能很好地完成这几个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本节课隐藏的“探究点”,在这里,我没有直接传达知识要点,而是通过导向性信息及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在争论中、在实验的设计验证中获得知识,巩固认知。

不足之处:

1.受条件限制,干燥小花的实验不能由学生分组完成。

2.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有些短,理解较慢的学生未能充分进入角色,对时间的把握还有待提高。

3.在老师的循循诱导下,整堂课都在教师的导向性信息下进行,实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但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维护其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感受到了诱思探究教学论的巨大魅力。运用张熊飞教授的“实验探究教学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观察(探索)——思维(研究)——迁移(运用)”来设计教学过程,始终饱含情意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动脑思、动笔写、动口议、动耳听、动眼看,充分实现了五官并用,全面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掌握知识。做到了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更知其如何然,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 且教师的适时点拨使各知识点自然的串在了一起,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在原来基础上有了明显提高。

今后,我将继续认真学习《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并勇于实践,开拓进取,相信我会尝到“诱思探究”的甜果的。

第三篇:诱思探究教学案例

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改革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背 景】

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多年来高考连续取得较好成绩。但在不断总结分析中我们发现,学校教学质量的保持和提高,靠得是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苦教,学生的勤奋刻苦——苦学,也就是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模式。学生成绩虽有较大提高,但与各地市名校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加之初中生源减少,高中生质量下降,导致教师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乐于一味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闻地听;课下,搞题海战术。造成了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难的难堪局面。

没有自怨自艾,我们坦然接受自己所不能改变的,积极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

为实现学校教学质量新突破,打破常规,深化教学改革,我校一直在寻找、学习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从洋思、杜郎口到鹿泉一中等,我们不断尝试、探索、借鉴、整合,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从2011年10月开始,以新课改为契机,在广泛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全面实行了诱思探究教学改革。

【主 题】

诱思探究释义:“诱”,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很好发挥其主导作用;“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探究”是教学过程、模式和方法:“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诱思探究教学就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真正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旨在把“满堂教”变成“满堂学”。

【细 节】

以我校杨雪老师的诱思探究课《苏幕遮》为例。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传统教学方式与诱思探究教学做个对比,传统教学对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家作品

三、朗读课文

四、课文赏析

(一)词的上片写景

(二)词的下片抒情

五、语言品味

六、诵读提示

七、赏析总结

八、课堂拓展

九、课后任务

以上教学过程共九个环节,基本上包含了传统诗词教学的各个方面。因为内容多、要素全,一节课下来,主要是老师在前面领着跑,学生在后面跟,紧紧张张,甚至可以说是“疲于奔命”。虽然也安排了学生活动,但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收获只停留在知识方面。老师“全包式”教学的弊端一览无余。

诱思探究教学则不然:《苏幕遮》教学流程设计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一)请自由朗读整个诗篇,初步体味情感。

(二)请听老师范读,然后依照老师的范读,自己带着情感反复大声诵读,注意抑扬顿挫,体会老师范读所反映的情感,你能从老师的范读中得到什么启示,从而体会自己应该怎么朗读。

(三)同桌相互诵读,尝试背诵。二分钟后自主展示

二、鉴赏全诗,掌握主旨

(一)请进一步研读全诗,分析该词在表达方式上,上阕写什么,下阕写什么?

这首词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用词中的语言回答上面问题。

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相互交流,并选出代表准备发言,展示自己本组的学习成果。后发言的小组不要重复前面的内容,可以补充,也可以谈不同的意见。

(二)上下阕的写景和抒情是通过什么意象联系起来的,这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请独立思考,可以相互交换意见,然后自由举手发言。

(三)请品味语言。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评价?

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进行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

三、迁移拓展

(一)练习写作,提高能力

请观看下列一组图片,完成写作任务

秋天来了……,借助刻画某种或某些意象,写一段想家的文字(文体自选)。

时间八分钟 写好后,向大家诵读自己的作品。

这节诱思探究课设臵了三个板块,共七个活动,其中包括三个问题和一个写作训练。教材注明的知识、常识,课堂上就不再重复,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来掌握。

导向性信息架构课堂,它是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程时的一个航标。学生们以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向性信息”为“桥梁”,完成了一系列的独立思考。

学生们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自己反复朗读、熟读、背诵全词,体味意象,感悟意境,体验词的主旨,并自由展示、相互评点。

期间,杨老师只是在诱导、鼓励、表扬。最后,安排了一个学习活动:读图,写一段思乡的文字。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写作,展示阶段,踊跃发言。学生作品文采之斐然、思想之深刻、情感之真挚,赢得其他同学及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课后杨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一堂课下来,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愧疚:兴奋的是学生的潜力无穷,诱思探究教学实践起来,课堂教学竟然是这般轻松愉快;愧疚的是自己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挥。

【评 析】

自从开展诱思探究教学后,学生们普遍反映“上课不打盹儿”“学习成为了一件有趣的事”“觉得一节课时间过得特别快”…… 诱思探究教学中的导向性信息,既包括“学什么?”,就是指学习传承性课程的什么内容;又有“怎么动?”就是通过什么活动完成体验性课程的内容。

诱思探究教学就是把教师主宰的“满堂灌”,“满堂教”,转化为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满堂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老师们的感受是课下忙起来(备课),“课上闲下来”——“保护嗓子闭上嘴,锻炼身体迈开腿。三言两语,走来转去。”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不讽刺不挖苦不批评。拿捏时间,掌握火候。自己守拙示弱,让学生展示逞强。

诱思探究教学的课堂话语权,不再属于老师,而是交给了学生。导向性信息的设臵,让老师不再担任教学的“组织者”,不必高声宣读连接教学环节的“串台词”,需要老师说的,只是精短的、恰到好处的鼓励和表扬。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亲和融洽的,老师们甚至不必再担心患上咽炎这种职业病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如音频、视频,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

总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兴味盎然的探索者、研究者: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独立地、全身心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望中不断取得成功。

所谓“课堂一分钟,课前十年功。”教师在课前要下大功夫备好课,上课时才能诱导若定,行为上却表现出“潇洒自如”。

教师的“备课”再也不是仅仅考虑“怎样教学生”,而是重点研究“怎样教学生学”。备课时的课程分析再也不是仅仅分析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等传统意义上的某些内容,而是要落实到课程开发、课程整合上来,在挖掘、研究体验性课程,寻找、利用课程资源上狠下功夫,并最终完成 预设的教学设计。

在实施诱思探究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搞好“研究课”为主要形式,认真撰写“典型教学设计研究”。研究采用:“一课两上三讨论,教学设计四完善”。即:一节课上两次讨论三次,完善教学设计四次。杨老师《苏幕遮》的教学设计就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四易其稿:

首先,杨老师认真研究《苏幕遮》一课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课程资源,分析课程、学情,提出设计理念,确定好学习目标,并根据以往积累,安排好教学流程等,并写出预设的教学设计,再由语文组全体老师进行第一次讨论,主要研究如何实现“满堂学”,进而第一次完善教学设计,并将教学流程中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的导向性信息制成课件。该课件内容经研讨充实、修改后,就成了撰写“教学流程”的骨架。

然后,杨老师第一次上课(谓之探索课),备课组集体听课。听课老师坐在旁边靠后的位臵,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只是把镜头瞄准执教者,仅仅看教师的表演,给教师“打分”,而是依据“思是诱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归宿”,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各种表现,“以学论教”来给杨老师的引导作用打分,并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课后,针对上课情况,及时进行第二次讨论。针对性的评价“满堂学”实现的如何,对课程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流程进行修改和充实,对于每项学习活动的“设计意图”进行矫正,初步记录各学习活动的“简要实录”,以及自己的初步感悟,开始为撰写“课后反思”做准备。这是对教学设计的第二次完善。在此基础上修改、充实原来设计的课件,补充必要的课程资源。

接着,杨老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在另一个班进行第二次上课(谓之对照课),着重在实现“满堂学”上下功夫。课后,进行第三次讨论,对照两次上课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并对预设教学设计再次进行回顾、修改、充实,及时把那些瞬间易忘的“灵感”进行实录,象留影一样,让瞬间转化为永久。这是对教学设计的第三次完善。其他同头课的教师也将以上经验、教训,充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最后,根据整个研究所吸收营养的过程,真情实感地写出“课后反思”,并反复对整体教学设计进行加工,特别把每项学习活动与《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及“课程标准”对本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等理论紧密联系起来,使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对教学设计的第四次完善,也就是完成了《苏幕遮》 的“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做 法】

为推进诱思探究教学,2011年秋天、2012年春季,我们两次聘请张熊飞教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

(一)发动阶段:

1、每位老师发《诱思探究教学论》一书,印发《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学习提纲》老师自学。

2、从2011年10月16日开始由张熊飞教授亲自来校作理论指导和授课指导,全体老师停课听报告;20日给全体学生和教师做报告。

3、在听报告学习半月后搞一次理论考试。

4、派出优秀教师到诱思探究教学成效显著的包头北重三中、石市精英中学和十五中参观学习,改进课堂教学。

(二)实施阶段:

1、在张教授亲自培训指导下,学校教学领导多次研究讨论实施办法,10月25日下午全体教师会,组织老师代表、领导讨论《诱思探究教学》学习体会,每人都要交学习心得体会。

2、全员发动,全部铺开,全力推进。

3、学校成立了校长负责的“诱思探究教学”领导小组;每年级每学科选三名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与教导处主管校长、主任组成年级诱思探究研究小组。

4、每科每周一确定课题,按照一课两上三讨论模式,个人初步确定教学设计思路,导向性信息,教学流程。在组内教研时间先第一次讨论修改,然后上第一节课,到周三周四教研时集体讨论第一课,接着上第二节课,再研讨,每次课后教研,每位教师必提出两条改进意见。

5、明确了年级主任、各科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引路课;各年级、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教研组内同课异构,教师之间相互切磋,推选出本教研组最符合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课堂全校展示,全体教师观摩,当场点评、讨论;每周安排固定时间、指定教师开展诱思探究课堂展示。

【成 效】

学校涌现出杨雪、刘瀑、齐超坡、魏建威、冯翠兰、王星星、刘朝锋、王凯静、付敬娟、陈湘、齐聚超、孙翠淼、周相林、李从绵等一大批新课改和诱思探究教学的典型代表。2012年6月数学齐朝波在全国诱思探究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语文教师刘瀑荣获全国诱思探究课比赛特等奖;同年9月21日,刘瀑老师在内蒙古奋斗中学建校七十周年之际,应邀做诱思探究公开课。

几年来,我校教学质量连年提高,高考成绩持续强势攀升: 2011年一举实现了上线总数、应届生成绩、在同类学校中排名三大历史性突破,荣获石家庄市教育局颁发的“高中教学进步奖”;2012年高考本科二批上线再超600人;在生源质量下降、报考人数减少的情况下,2013年高考本二上线587人,语文组高考成绩优异,继2007、2010年后,今年第三次被石家庄市教育局授予“先进备课组”的光荣称号。

我校抓教学、上质量的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教学质量连年提高,学校连年被评为“石家庄市高中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石家庄市教学工作示范校”、“石家庄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使晋州一中教育品牌日益彰显。

第四篇: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模版]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由陕西师范大学的张熊飞教授首先提出,并在多所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学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充实、完善,最终由陕西省推广到全国的一项大面积提高教育素质的科研成果。张熊飞教授解释“诱思探究”时说:“诱,是指教师的循循善诱;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诱思探究教学的思想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它强调教师“教”的教过程,应该是“诱导”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思考、探索”的过程。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大胆突破“以讲为主”或“精讲多练”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的时间、空间、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

面对新课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诱思探究的精神,大力挖掘探究问题,提供探究素材,给出探究的时间,整理探究的结论,让诱思探究精神在地理教学中闪光!下面谈谈我在地理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挖掘探究问题

有了问题就有了方向。课前准备好了问题就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所以在备课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挖掘适合探究的问题。这是以前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以前备课往往想的是这一节怎么讲,讲什么,讲多深,在什么地方穿插练习等。就是安排自学问题也多是把内容疏理一下,给学生一个阅读提示。现在要让探究精神活跃起来,就一定要精心准备探究问题了。一个好的探究问题,往往能够贯通思维,划难为易,对整节、整章的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日本时,我选择了“日本经济发达原因”这个重要问题,对其进行了四个层面的探究:

一探日本自的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二探日本然资源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探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

四探日本为什么大量在其它国家建立生产与销售基地。

通过这四个问题层层推进,有利于学生理解“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

二、提供探究材料

学生占有的材料有限,为了提高效率,顺利完成探究,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包括实物教具、文字材料、图片和影视材料等。如在“日本经济发达原因”的探究中,提供每人一个地球仪,大量日本图片和影视材料。从市场里购买一个日本产的照相机等。

三、给出探究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探究活动主要还是利用课堂时间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敢于放手,善于组织,不惜花费课堂时间来进行探究活动。当然,有些探究活动也需要放到课外进行,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或需要野外观察试验的探究最好放到课外或兴趣小组中去做,以免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如对“日本为什么大量在其它国家建立生产与销售基地”的探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看看我们梧州市区,有没有日本投资或合资建立的工厂或企业,并通过调查,写出一篇关于“日本在梧州投资或合资建厂对本市的影响”的小论文。这对学生深入理解“日本经济发达”十分有利。

四、整理探究结论

探究的成果当然要总结出来,这是探究活动最后的环节,也是对学生思考成果的尊重。可以是课堂上的口头总结,学生的课外写的小论文,科代表记录同学们发言的总结陈词。最后教师做综合性的总结。比如对于“日本经济发达原因”的探究,我分别让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然后由地理科代表把各小组代表发言做一次归纳,最后由我作出综合性的总结。

通过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为探究性学习积累成果。并且,整理成果的收获感会促进学生对地理学和探究活动的兴趣。

五、“探究”的实践与思考

(一)给“探究”做个探究 1.探究和研究性学习的比较:

我觉得探究活动作为一种经常性的课堂行为,如果和研究性学习进行比较的话,实际上是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化”和“微型化”。

所谓课堂化,我是指探究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对旧有知识获取过程的再现,是对原有知识的一种习得方式,强调学生的发现过程,不一定总象研究性学习那样有一个独立而新颖的课题。

所谓微型化,是指探究活动对于未知领域的探讨可以不求完整,可以点到即止,可以较为灵活而轻巧的进行,穿插于课上课下,达到锻炼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鼓舞学习情绪的效果,不像研究性学习那样有一整套的程序,立课题,做实验,调查研究,总结论文等。

2.探究带来了什么

1)推动教学,使教学中重难点得到突破。2)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3)培养学习兴趣。4)改善师生关系。

5)培养教师的创造性工作的意识和习惯,促进教师论文的写作和教研水平的提高,培养研究型和学习型教师。

3.如何评价探究的价值?

我觉得对于探究价值的评价应从结果和过程两方面来看:

1)结果评价:看探究活动对于解决教学问题的贡献,看探究成果的总结,看考试成绩。2)过程评价:看师生关系,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精神面貌,看学生思维素质和学习兴趣。

也许在一两次考试中,探究活动开展较多的老师体现不出多少优势,但随着时间推移,探究活动对于思维的训练,对于兴趣的提高,都会对考试成绩,尤其是优秀率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而探究所带来的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价值更是“精讲多练”等传统模式所难以比拟的。

(二)探究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觉得要想开展好探究活动,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以平等、积极的心态对待新的课堂模式。

1)做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做教材的处理者,问题的开发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整合者,给探究活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做活动的评价者,激励者:在探究活动中,要积极倾听学生的表述,中肯评价学生的意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富有创意的见解要大力表扬,即使是明显错误的说法也要给予鼓励。尤其对于班级中的弱势群体的发言要给予积极响应。充满爱心开展探究活动,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大有裨益。例如在进行“日本经济发达原因”探究时,班里一位令人“头痛”的男生说:“日本侵略我国时,从我国抢走了大量的黄金财富,所在才发达”。这个见解是富有一定创意的,我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后来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我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再次告诉他这个见解很有创意,他非常高兴。

3)做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放下权威的架子,换上平等的心态,把自己当成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合理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要高高再上。例如,在进行“日本经济发达原因”探究时,我也参与进来,提出“日本经济发达与日本教育有没有关系呢?,有一位学生提出“我从报纸上看过,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日本教育程序很高啊”,我马上对这名学生的表述进行肯定。这样师生共同探究,学生热情更加高了。

4)做探究结果的总结者、提升者:及时整理探究结果,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结论,一个收获的感觉,也可以让自己多写一些论文,多出一些教学成果。

第五篇: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一、“诱思探究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这是辩证法的真谛。即谓之“诱思教学思想”。诱思探究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攻、思维为主线的教学特点,重在让学生参与,积极的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的接受知识。

“诱思探究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素质、开拓新领域,形成新观念。

(2)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突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有利于学校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它的应用效能。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向着逻辑思辨和创造性思维方向发展。

(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者”主体地位。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7)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改变为共同讨论、探究,保证了学生愉快、活泼地学习,有效地带动课堂教学改革。

二、对“诱思探究教学”的认识及实验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后来是讲、读、练、大容量、密台阶的教学模式以及依标导学、达成演练的目标教学,启导式教学等。它们只注重了课本知识的传授、记忆和练习题类型的强化训练,忽视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本就没有自由想象的空间,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培养出来的往往是些“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诱思探究教学”可以说从根本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去探究,在迁移中学会运用。不是死记硬背的教给学生些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记得一位教育学家说过“优秀的教师不是教学生什么是真理,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诱思探究教学”还提出了学科教学要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有才无德,同样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因此“诱思探究教学”提出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注重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及世界观。

进行“诱思探究教学”应坚持如下的原则:

(1)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诱思探究教学”突出要把握的就是知识、能力和品德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2)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原则。在“诱思探究教学”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创造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但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正确的加以诱导,学生就很难正确的去探究问题,甚至盲目的去做些劳而无功的探究,事倍而功半或半途而废。

(3)教学相长的原则。“诱思探究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探究、讨论,查阅资料,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将问题解决。这样,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教师也不要因为自己知识一时的匮乏而愧疚,但需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

(4)质疑—探究性原则。敢于质疑,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只有你找出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好的去探究。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从而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5)情景教学原则。以“诱”促“思”、以“情”激“趣”,是进行“诱思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只有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来。

(6)因材施教原则。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我虽然相信“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但学生的智力水平毕竟有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人人参与,以求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都发展到最佳高度。

(7)发展创新能力原则。“诱思探究教学”要突出学生能力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诱导、思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下载在第十三中学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第十三中学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诱思探究法教学初探5篇

    诱思探究法教学初探 新课程强调改变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 特征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DOC)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考核题目5】 研究探究学习方式,应关注学习策略和施教策略的研究。为此,应突出具体落实:实践探究和理论探究各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每种形式的适用范围和实......

    诱思探究教学论精要

    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精要 张熊飞教授主持的诱思探究课题研究,在国内名气和影响很大,其基本理论和经验,在近30万字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中有详细的论述。 一、学生......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1、为了改变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教学低质量、低效率的现状,需要加强有效教学的基础研究,探讨各学科如何通过实施探究学习方式,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应撰写有效教学的......

    推广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推广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是张熊飞教授经过十八年潜心研究,并组织实验,在与实验学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充实、完善,由省教科所倡导,并向省教委推荐,省教委......

    关于诱思探究教学的学习体会

    诱思探究教学是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以学生的学习为逻辑起点,以教学心理发展为基本教学范畴,以教学的职能观、机制观、价值观为基石,形成了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过程论......

    先学后教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英语学科阅读教学 一、 新课导入: 展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引出阅读话题。 二、 学生自学: 1、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主要采取扫读方法。 2、......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运用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对探究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改善,对探究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实用的学习策略和施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