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需务实 教应求真---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做法与体会

时间:2019-05-13 02:5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需务实 教应求真---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做法与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需务实 教应求真---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做法与体会》。

第一篇:课需务实 教应求真---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做法与体会

课需务实

教应求真

——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做法与体会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应运而生,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的深入发展,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它具有现代社会的两个首要特点:一是变革性加剧;二是整体化趋势增强。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课改需务实,教学应求真。

关键词:务实求真 深入课改 运用理念 开拓创新

说起课堂教学改革,人们不禁会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操作上也是八仙过海各施所长,“三尺讲台”上常伴有“电子战”。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每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不断立足课改探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合格的优秀社会人才而努力执教。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应运而生,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的深入发展,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它具有现代社会的两个首要特点:一是变革性加剧;二是整体化趋势增强。前者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不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是不可思议的;后者要求新世纪的人们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才能适应在信息时代和多元化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作为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既必须彻底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又不必追求过分的现代化“时髦”;既要更新教育观念,又应具有创新意识;既不让人有“作秀”感,又要形式多样,即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课改需务实,教学应求真。

笔者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多年。为使自己能跟上形势,不落伍。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改进教法的同时,参加过不少的教研活动(市、区、校级)(直接组织领导了国家级课题——区域性研究,且已结题,获二等奖),听过大量的教研课、汇报课、观摩课(并被聘任过区级评委)。细致回味起来,个人认为这样的几种课型应被摒弃:

1、“任务型”——为完成某一级领导分配而承担的“任务”,马虎应付,走过场。

2、“作秀型”——搭花架子,为表演而表演。(课前教者反复预演,分配好任务,让学生作好充分准备,最典型的是一节课要讲那么多的知识点还要复习巩固操练,仅给学生三四分钟时间后就能一字不漏的复述一篇长长的课文,令人难以置信)。

3、“时髦型”——不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而一味套用多媒体,整节课教者就围绕电脑转,一节课后使听者不知所言,嘴上说的重点难点,实际操作中让人无法感觉。

事后议课评教时,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一条声的好,提出商洽的问题寥寥无几。评课标准走向极端,甚至有人在评课时提出一票否决制——这节课没有用多媒体,再好也跟不上“潮流”,结论往往是两个字:“不行”。而无法让人模仿且不具备可操作性的“作秀课”却成了“典型”、“好课”。笔者则认为上两种人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缺乏一种合理的公平性和实事求是性。课改应是指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去掉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尤其是英语课上的“聋子式”、“哑巴式”的“填鸭式”教学法,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意让学生多体验、多实践、主动参与并有所创造;师生适时而又到位的置换,体现人文品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成功而获取知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教法固然不行,恐怕围着电脑整堂转,一字不写,半点不检查教学效果的课也不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深入改革,教学模式的走向有一定的正迁移作用。否则它会形成误区让人走入歧途。也就是说不让人有所反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达到既向学生传授了正确的知识目的,又不让人感到烦躁的课就是一节好课。它应是传统课模式的精华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揉合体。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它同样适用于当今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因此每一节课,它都应是货真价实、原原本本反映出真实的面貌。同时它的好坏应着力于它是否有趣、新鲜、奇特。教师的传输与学生的吸入量是否成正比,是否引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的实际目标。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应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可操作的模仿性,耐人回味,是精品。充分运用新的理念,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新旧过渡、知识点的呈现、课堂上的主客体置换等方面有创意。在增大课堂密度的同时,使师生交融,教学相长,各有所获。“搭台唱戏”,暗示或明示学生做准备,反应不出真实的课堂面目,不但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做了坏样子——弄虚作假,不诚实,使学生消极对待学习。也有悖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当然,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模式形成的快慢受学校电教设备、教师的综合素质而约束。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只要教法得当,指导有方,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就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正如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笔者在2003~2004第一学年度第一学期区文教局来我校督导检查听课活动中所讲的一课,题为:The uiverse and Man—made Satellites时所运用的一种形式,而获得的成功就是例证。我用问答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接触课文。边讲解边伴随简笔画出现在黑板上。充分利用手中粉笔,画出太阳、地球、月亮、卫星在空中运行的轨道,并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图象,幻灯片呈现生词,播放录音磁带揭示语言点,一切顺理成章。由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尤其是以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伟大创举所发问的“你长大了想干什么?”(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一题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它不但化解了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发展了学生们的扩散思维。用留有的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师生讨论解疑来检查该节课的教学效果,体现了任务型、质疑型课堂教学模式,整个课堂活动真实有序,层次清楚,一环紧扣一环,师生活动感性投入,无“作秀感”。受到听课专家的认同和好评。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几十年以来笔者所参与的课堂改革的学习和探索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切不可变为“叫改”,不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蛮干是不会提高英语课程观和价值观的。改革的过程应与英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过程、英语教学与评价,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新理念相结合。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因课施教,因人施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实际交际应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者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教者应发挥民主进行教学,找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位置,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故而,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课上为“演示”而“教得好”,不一定真正是一堂好课,也不代表说是“课改”了。只有学生“学得好”,才是真正的好课。“以学论教”才是货真价实的课堂教学的正确评价观。所以课堂教学改革不应看它的形式,而应看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率,学生们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等方面。甚至于课堂上秩序看上去并不是很好(学生坐得毕恭毕敬),但只要教者能放得开收得起,能“煽情”,激活学生的学习灵感,同时又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那么就是一节好课,也才算是在向课改的目标迈步了,也才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

以上是个人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请专家们斧正。

第二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做法与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做法与体会

五通镇中心校:李清海

文化,是一个使用十分普遍而又没有公认定义的概念。我们在此把“文化”界定为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历史沉淀,其中的核心是观念、信仰、价值和思维方式等隐性的成份。以此为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构建的新课程充满着清新扑面的文化气息。例如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部分提出,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经历多样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统计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等等。如此种种无不洋溢着文化的魅力。既然我们在新课程的设计中形成了这样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课程实施的层面上对数学教育作文化学的实践与思索,以增加数学教育的文化内涵,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无疑也是必要的。

我们首先在“认识乘法”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之所以选取这个知识点进行实践,是因为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认识乘法”的教学设计中,教者都在一定的教学铺垫后,无一例外地直接告诉学生“相同加数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整个过程毫无文化性可言,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提出的,知识教育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理念格格不入。为此,我们作了如下的探索: 1.课前谈话

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给你一个普通的圆,你能产 生哪些新想法?

学生发挥想象,交流想到的各种物体或想法。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词或符号表示大家还有很多想法。生:用“等等”表示。生:用点点点(„„)表示。

生:直接说“还有许多”。

师:由一个普通的圆产生这么多全新的想法,大家真会创造。老师估计小朋友们也会自己创造数学知识。从哪里开始创造呢?随之出示课题“由相同加数的加法想到„„”。

2.交流对“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理解。

由于学生们对“相同”、“加数”、“加法”这几个概念已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我们估计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对“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理解。事实也如此,学生们自己举出了“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算式。当屏幕上出现了相当多的算式时,再次引导学生用符号或词语表示“我们小朋友还发现了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为促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比较顺利地提升自己的认识,在学生举出“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算式后,还要求学生用“()个()相加得()”的句式说说他举出的算式。并有目的地提问,引起学生对“相同加数的个数”的注意。

生:5+5+5=15,也就是3个5相加得15。

师:咦,5+5+5=15算式中没有“3”呀,你这里的“3”是从哪里来的?

生:一个、两个、三个,是3个5相加(学生把“3”读出了重音)。

师:噢,是你数出来的。

3.在生活中寻找用“相同加数的加法”解决的问题。

师:老师变个戏法,把屏幕上的加法算式都藏到生活中去了。你们还能从中发现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吗?

屏幕上出现“一双手”的图片。

生:5+5=10。

师: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左边5个手指,右边5个手指,合起来是10个手指。

生:这里面还有“1+1=2”。

生:对,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一共有两只手。

屏幕上再出现一组口算题(排成3列,每列两题)。

师:我们小朋友做的口算题排得整整齐齐的,那一共计算了几道题呀?你能从中发现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组织学生比一比:“3个2相加”和“2个3”相加都等于6。

师:大家的小眼睛真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用相同加数的加法解决的问题吗?要求和你的同座先说说发现的问题,再写一写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在交流活动后安排学生休息五分钟,接着继续下面的学习。)4.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用图片的形式出现“电脑教室里,一张电脑桌放2台电脑,9张电脑桌一共有多少台电脑?”的问题。在学生写算式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写算式时的辅助动作。

师:××,老师刚才注意到,你在写9个2相加的算式时,怎么一边写算式一边在数数?

生:算式太长了,不数就不知道写了几个2。

师:这个经验很好,哪个同学还有写9个2相加的成功经验? 生:先写几个2相加,停下来数一数还缺几个2,再写。

师:写9个2相加的算式,都这样麻烦,那如果电脑教室里有20张、30张电脑桌,写20个、30个2相加的算式,那不更麻烦吗?看来我们有必要创造一种新写法,把9个2相加写简便些。5.学生再创造。

由于前面的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有关经验,因此,稍一会儿,就有学生写出了新写法。

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些新写法数学书上都找不到。但就像科学家们的创造一样,刚创造出来的新东西,往往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小朋友们的创造也不例外。下面,把我们的新写法和原来的9个2相加的算式比一比,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逐渐体会到,新写法虽然简便了,但没有把有9个2相加表示出来。师:好,那我们在第一阶段创造的基础上再来创造既简便,又表示9个2相加的写法。在大力鼓励学生们创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既然新写法中出现了9,就表示“9个2相加”,那是不是还有必要在新写法中写两个

2、三个2?学生们进一步创造为:师:太了不起了。但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这三种写

法中都写了“2”和“9”,能不能把2和9改成8、10或其它数?为什么?能不能把9写在其它位置?

通过上面的提问,引导学生反思,更加清晰地把握住新写法的关键。并着重让生2和生3讲讲为什么这样写,促使学生认识到:为保证新写法不至于像生1 的写法那样引起混淆,应该在“2”和“9”之间加个符号。

师:除了像生2那样在2和9之间加个“点”,或者像生3那样把“2”和“9”隔开些写以外,你们还想加个什么符号把“2”和“9”联系起来?

生:我喜欢★,我想加个★。(请学生上台在“2 9”、“9 2”中间加★。)生:我想加个△。(请学生上台在“2 9”、“9 2”中间加△)„„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有意思的符号。那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想到了什么符号吗?

用多媒体出示:“你知道吗?”(由于相同加数的加法是特殊的加法,所以,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想到把“+”转过来写成“×”,用“×”把“2”和“9”联系了起来。)

随后引入乘法算式的读法以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交流学习体会。

思考:是什么让同一知识点的教学呈现出了天壤之别的差异?答案是肯定的。当我们从文化的视角探究数学的内涵时,我们不仅看到了数学的知识、技能,更看到了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价值观„„因此,数学教育的过程完全可以成为学习者文化素养的养成过程。反思上面的教学实践,从文化视角构建小学数学的教育活动,要注意:

1.把数学教育看作一种文化活动,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思考体验相协调。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其借以表现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背景。因此,当我们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来组织时,就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中,朴素地开展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会。这些是学生内心世界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不断拓展的文化基础,是学生学习学校数学的必要背景。如果脱离了学生已有的数学文化活动的经验和体验来组织数学教育,就很难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而事实上,数学学科中的许多概念、运算、规则都是由于现实生活中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是典型的文化创造活动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数学

知识的更新结果。因此,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了解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文化活动经验(要注意,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经验),把它们作为课堂上学习数学文化的出发点和必要背景。在“认识乘法”的教学探索中,我们有过失败的经历。问题就出在没有激活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已积累起的“用‘点点点’和‘等等’表示还有很多”的经验,直接要求学生探索“9个2相加”的简便写法,结果学生普遍感到无从下手。而像上面组织的教学中,效果就大不一样,学生们个个有简便的写法。虽然有雷同,但思路一下子跳出了以往写算式的框框,再创造出“既简便又表示9个2相加的写法”就有了可能。与此同时,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也要关注孩子们即时的思考认识、情感体验,以保证数学教育和学生们当时的心理活动相协调,并捕捉其间的课程生成契机,提升数学教育的文化内涵。例如上面的实践中,学生写“9个2 相加”算式时出现的“小动作”,虽然细微,但却是学生原有数学文化为适应当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的需要,而自觉采取的心理调适行为。因此,让学生介绍这些“成功经验”,能促使学生感受到原有数学文化的局限,而产生再创造新文化的情感动力。2.把数学教育看作一种文化活动,要着力构建与文化沉淀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无论何时,文化总带有历史性的成分。数学作为一门理性的、系统的学科,从文化的角度看,同样也离不开历史的沉淀过程。这一完整的过程至少包括着感知、交流、反思、沉淀等阶段,数学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充实,不断提升,其精神与思想方法逐渐成为人们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的指南。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同时成为数学精神与思想方法的文化积累过程,抛弃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探索与数学文化沉淀过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是前提。与数学文化的历史沉淀过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包括着:在观察、实验、体验感知,在同伴合作学习中交流碰撞,在与教师、教材、同伴互动中推敲、反思、完善,等等。在上面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实践着这样的方式,即引导学生在多样的交流中,不断反思,逐步提升个体数学文化的创造层次。这种方式的构建来自于上面谈到的那次失败的实践。

3.把数学教育看作一种文化活动,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

从文化视角构建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可以使我们的数学教育获得许多全新 的启迪,但其重点可以放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上。这样做,不仅与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一致,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实际上,如果仅仅就知识的教学而言,富有文化内涵的教学可能不是种好方法,不仅费时,而且还没有多少收获。像上面谈到的“认识乘法”的新教法中,不管怎样引导,没有接触过乘法的学生们还是不可能再创造出乘法和乘号。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致使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由相同加数的加法到乘法的过程,不如把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直接告诉学生。也曾深深地思考着这个问题:这样教价值在哪里?在思索中,我们渐渐地认识到,学生掌握了相同加数的加法也就具备了学习乘法知识的基础,但“相同加数的加法”这个知识本身并不具备再生新知识的能力,推动着相同加数的加法向乘法迈进的是符号化的数学思想。因此,组织学生经历乘法知识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索,意识到新写法的关键要写个“9”和“2”,把握住数学的本质,并用自己的符号把它们联系起来,学生们实实在在地做了回数学文化的创造者。创造的成果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没有在现行的数学文化体系中留下痕迹。这样的课程设计唤醒了孩子们研究者、创造者的角色意识,感悟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其课程价值已远远超越了知识范畴。新的教学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有些学生对乘法的读法等知识掌握得不很牢固,但这不妨碍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把暂时缺失的知识补上。但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是引导学生掌握了知识,那孩子们的一生都不会再经历乘法认识逐渐符号化的过程!这是因为当孩子们认识了乘法后,往往觉得相同加数的加法用乘法计算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不会再去思索怎样将相同加数的加法逐渐地符号化。因此,对于现行数学体系中已约定俗成的数学文化的表现形式,即使最终还是由教师把结果告诉学生,还是应该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而且数学文化活动的要义是符号化而不是符号本身,是算法化而不是算法本身,是语言描述而不是语言本身,„„只有这样,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才能获得创造新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获得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

第三篇:微 课 程 在初中 物 理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俞庆珍

(义乌市第三中学,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 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 有差异,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3堂'-课的知识。而微 课程在传统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 课余时间.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关键词:微课程 高中物理教学 一

教学研究

、引子

开学初。信息技术老师曾和我提起微课程.认为将来的教 学中会有很大的作用。这让我想起半年前参加的一次小学的 教研活动,就是针对微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情况。记得当 时的课堂氛围很好,我心想,什么时候高中课堂也能这么活 跃,不再死气沉沉。于是,找来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我从微课 程是什么、微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区别、微课程的特点、物理 学科特点、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辅助这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

看法。

二、何为微课程

“ 微课程 ”(Microlecture)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

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 “ 知识脉 冲”(Knowledge Burst)。

“ 微课程 ” 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 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学上来说,就是将重点、难点、考 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给教师,整合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个部 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国 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改造与完善。率先提出微 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 学两个方面的革新提出建设性观点。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 学校的李玉平老师带领其他教师成立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 系列微课 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讲述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非 常有意义的变化,受欢迎的程度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

“ 微” 关键就是短而精.内容小而作用大

三、微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区别 传统课堂,一节课为40分钟或者45分钟。目前学校教育实 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 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 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 课” 的定义是: “ 课时有 时间限制、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完整、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微课程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 生。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点,可以是某个重点、难点。一道题目 或者一个实验。学生借助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下载后。可以 随时拿出来学习。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势

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它还有以下特点。1.解决物理问题必须用到数学工具。很多物理规律,必须 借助公式表达出来,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2.概念性强。物理课要教给我们很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这些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3.特定的物理学的“ 语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物理 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了将物理规律简单、明了、准确地表 达出来.常常需要借助很多特定的表达方式。4.习题类型多、变化大。中学物理课涉及的习题各种各 样。依据不同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千差万别.变化多端,难 度也是比较大的。根据物理这门课的特殊性.我们要在课堂上都解决是比 较困难的,一节课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问题。一节课如 何高效完成,怎样应用好微课这么好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思 考的。

五、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辅助 在物理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微课程可以起到辅助作用。1.课前预习。课本中有很多知识,凭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 以自学,或者只需要老师稍

微点拨就可以明白。学生在预习的 时候老师加以指导,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配上醒目的提醒 语,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成五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传到校园 网.供学生点击或下载观看。通过这类微课的学习,学生逐渐 学会如何预习,自学一堂课。当掌握预习方法,习惯自学时,可 以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2.课堂当中。比如演示实验。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必 须做给学生看。但有些实验因为场地、环境、器材等因素的影 响,现场演示可能会效果不明显或者不成功。比如 “ 影响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 这个实验,平行金属板上的电 荷很容易跑走。必须在干燥的环境中完成。要在课堂上做成 功,成功率是比较低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实验室中完 成整个实验。录制下来做成微课程。将视频用于课堂中播放,效果显著。3.课堂之后。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中总有不能接受的知 识点,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反复详细地讲解。这时可以将重点 概念、难点的讲解录制下来或用PPT做成微课程。视频里面呈 现出来的是完整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诠释。课后学生自行下载 观看,课堂上无法理解的,就可以及时得到补充。4.专题复习。针对高三学生,专题训练很重要。可以把一 个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做成卡片.用PPT工具把 这些导图做成微课。这种微课结构性强.有系统性。适合章节 复习,专题复习。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制作的图搜集起来做成 册,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六、实例的应用 物理必修一的第二章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 间关系 ”。这一节内容要用到 “ 微积分 ” 的方法,公式法推导涉及大 学内容,所以课本用图像的方式来阐述。若把一个细化过程在 黑板上完成,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匀变速直线运动为 什么可以由足够多的匀速直线运动合成?这是学生对这个问 题的认识中最关键之处。因此,我做了一个微课程,学生课后 可以自己观看消化。步骤

如下: 第一步:做好教学设计。本微课程知识来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下转第28页)

139

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的知识。而微课程在传统 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 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四、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以实验为基础。物理现象的各种规 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

语重心长地说: “ 学了这么多关于鲁迅的东西,对于鲁迅的深 沉冷峻这一学术界的普遍评价是应该了解的。” 当时,出于对 无知的羞愧,我牢牢地记住这句话。所以,尽管已经过去很长 时间,当接受研讨课任务的时候,这句话成为我这篇教学设计

的灵感来源。本次我参与研讨课第一个感受就是:创新的灵 感.来自于平时点滴的积累。

(三)关于经典课文的创新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以独特的魅力、感人 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性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种艺术性正 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然而,因为考试形式和内容 的原因,经典往往被一个个 “ 经典 ” 的知识点所取代。用两三个 课时学完一篇课文,学生掌握更多的是能够应付考试的内容,对于这篇课文真正的艺术价值却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我认 为,这样的教学,即使考取再高的分数,也是与素质教育的要 求相悖的。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白话小说的奠基人,是彰显新文化运动实绩的代表作家;是现代文学史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物。既然学生学了很多鲁迅的文章,就应 该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基于这样一 种思考,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深刻理解鲁迅的深沉和冷 峻,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

清晰明确的认识。

起来很困难。我对我的几个解决方案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 是还是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巾。结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学生只是给出了一个 “ 冷峻的语青 ” 这样一个

相似的生成 其实,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是这个预设是错误的。冷峻就应该 指的是冷峻的语言,是鲁迅用冷峻的语言批判和讽刺。我认 为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一个失误。如果我当时能够清醒地 认识到这个预设是错误的,而不是有难度,从而做出调整.

对于那个答出正确答案的同学就会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 励,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在老师 的明确下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探求而得的,对鲁迅的冷峻 的理解也应该更加深刻。“ 精心的预设会带来精彩的生成” . 这句话值得我们铭记。

(五)关于课外材料的处理

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课外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课外材料是为课文服务的。对于研读课外材料的方法和深度. 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定,而不能盲目地大加解读。否则 就会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者从课外材料获得认识而不 是从课文中获得认识。我的设计中关于《自题小像》的处理,目 的是让在学生完成对鲁迅深沉的爱国情感的把握后.通过读 懂鲁迅自我评价的诗.加深学生对鲁迅爱国情感的理解.并引 出这一环节的小结。所以我通过幻灯片给 译文,然后让学生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已经存在于中学课本中几十年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程度. 其中很多见解已经被广泛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已经很 难再有所创新和突破,能做的只是在具体授课时的精彩生动。但这次我以“ 深沉和冷峻” 作为切入点和授课目标。还是让所 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说明.对于文学 作品的再创造,对于教材的钻研是永无止境的。关键是要有创 新的意识和信心,有研读教材的钻劲。我认为,这也许是教师 专业发展和教育革新的根本途径和源泉。

(四)关于预设和生成齐读原诗,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如果再利用一些时间 研读这首诗,则是没必要的,是违背 “ 课外材料是从侧面服务

文本” 的原则的。

(六)关于取舍问题

像《藤野先生》这样的课文,值得讲和要讲的东西太多太

多。如果教师把所谓的知识点全部讲到,那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和提高自主研读的能力。所以.我们 要观其大略,把握主旨,大胆地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只

课前的预设是授课成功的关键。当我们设置好某个环 节,并预料到在授课时学生解决有困难时.就会精心准备各 种解决方案。但是,如果你认为解决方案不一定有效时,则 千万不要因为对这个设计的喜爱而把希望寄托在学生的精 彩发挥上,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预设是有问题的,或 是不恰当的。例如环节二 “ 鲁迅的冷峻是指什么而言 ” 这个 预设,在授课前我和另外两个老师都预想到这个问题解决(上接第139页)章第三节。重点讲清楚用图像求匀变速直线 运动位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何用图像求解学生已经掌 握。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情况看,主要是“ 微元化、微积分 ” 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即把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无限分割. 当时间足够小,每一小段就可以近似成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每 小段的位移,把每一小段的位移累积相加就求出了整个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总位移。高一学生还不能用微积分公式推导,而利用图像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视频将把一个匀变速 直线运动一步一步地细化成无数个匀速直线运动讲解得非常 详细。它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学生可以自己控制整个画 图,分割的细微过程,更有助于理解掌握。第二步:做教学课件.我用的是最普通的PPT

要我们精心设计和授课,让学生真正以语文、文学的规律解读 课文,那么那些没有讲到的问题,他们是能够自主解决的,我 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当前的语文教学正处在一个再认识的关键时期,现在 的情况是老师累,学生更累。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是专家要 思考的问题,是一线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研讨

课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衷心地希望这样的研讨活动

越来越多。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一个微课程已经完成。在自己的班级 试验了一遍,学生反应良好,纷纷表示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微 课视频。为了了解学生应用次微课的效果,相应准备了一份配 套练习题。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比以往有明显改善。

七、结语

共用了八张幻灯片,重点讲清楚把匀变速运动分解成 匀速运动的整个过程 第三步:用录屏软件录下整个PPr的放映,生成视频。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这个软件比较简单,般教师自学都可以学会。在录屏过程中,如果怕学生观看画 面还不能够理解,则可以适当地配以讲解。第四步:上传。把做好的微课程上传至自己学校的校园网,或者学生QQ 群,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下载观看

一一

从上面例子当中,可以看到微课的一些优势。把高中物理 所涉及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地方,合理地整合。将重点、难 点、实验、专题、典型题做成微课程。按照力学、电学、光学等模 块分类整理。一整套的物理微课程做好,就是很好的一门校本 课程。这需要学校整个物理团队中每个物理教师的努力。课堂不能被微课代替,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程补充实际 教学中的缺陷。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如今的大会上,几 乎每人一台ipad,用于开会时查看相关资料等。如果有一天,课堂上也实现了每人面前一台电脑,微课程的作用就更重

要了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胡铁生. “ 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O).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第四篇:PBL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与体会

PBL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与体会

摘要:目的:PBL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2014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学生8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P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结果: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PBL 手术室 实习带教 应用

PBL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巩固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其中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能够重点培养实习生提出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科室将PBL教学方法引入手术室临床实习过程中,并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以探讨适合手术室带教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2013~2014手术室护理实习生40名,实习期均大于两个月,全部采用PBL教学方法,并与之前只进行传统教学法的40名学生进行对比。两组学生在性别、平均年龄、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育背景、基础知识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

由科室护士长担任教学组长职务,大班课教师由讲授《外科护理学》理论课教师担任,带教教师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有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职称为护师及以上职称。实习生进入手术室实习后,明确每位实习生的带教教师,集中向实习生讲解手术室的环境、布置、工作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由带教教师示范无菌操作原则,向实习生讲解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等不同岗位护士的职责,与教师一起配台及巡回。

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PBL教学课程强调问题的先导性,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主导讨论的教学模式。大班课教师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布置问题,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主动思考,通过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并与带教教师一起配合医生的手术,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自我完善,加深理论与操作知识的掌握,同时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最后由大班课教师总结,概括主题。

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学生笔试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及学生整体素质评分的差异。笔试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及案例分析等,总分100分。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无菌操作,留置套管针及配合医生手术等。整体素质评价包括学生互评、带教教师测评及相关护士评价等。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笔试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及学生整体素质评分进行比较。实习生的笔试成绩实验组为(92.4±2.1)分,对照组为(77.6±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操作成绩实验组为(91.2±2.4)分,对照组为(79.6±2.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整体素质评分实验组为(95.4±2.2)分,对照组为(82.6±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1.PBL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学生带着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丰富知识面,又可以回顾以前学习的内容,巩固知识,从而提高成绩。以腰椎减压手术为例,传统的教学法是带教教师操作,学生边看边学。而PBL教学法是由教师设计问题:①果作为巡回护士,应该做哪些术前准备;②人进入术间后,静脉留置针应该怎么操作,怎么选择血管;③么配合麻醉师麻醉;④么与医生配合给患者摆一个正确的手术体位;⑤位垫怎么放置既能防止压疮,又能使患者最大限制的舒适,不影响医生的操作等与手术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查找资料,集体讨论及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最后通过参与手术操作,在操作中不断完善,最后由教师提出关键点,总结问题。在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PBL教学法有助于教学相长

对于教师而言,PBL教学法的实施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熟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组织能力,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启发、引导和反馈,这就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PBL教学法的中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重点培养实习生提出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3.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更有兴趣的完成问题,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的考虑我这样操作患者会舒服吗?方便医生的手术吗?怎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与患者、与医生的沟通技巧,同时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使自己尽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PBL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生拥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以便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在医患关系不是很和谐的今天,作为护士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减少医患纠纷、护患纠纷。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航燕.PBL与CM联合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实习生带教的体会

[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09):902-904.[2]孙鹏,韩继媛,唐泽海.PBL教学法在临床急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03):254-256.[3]李青,王艳娜,秦殿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01):28-31.

第五篇:“中国K-12英语教育创新研究——电子辞典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效果研究”课题研讨与中期汇报展示课

高中英语公开课教案:“中国K-12英语教育创新研究——电子辞典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效果研究”课题研讨与中期汇报展示课

时间:

Time: 14:30 PM Friday, 27th of May, 2011.地点:

Place: Terraced Classroom, Qingdao No.58 Senior High School

授课人:

Lecturer: Shao Jie

内容:“中国K-12英语教育创新研究——电子辞典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效果研究”课题研讨与中期汇报展示课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Ability: To be able to work out the exact meanings of new words with the help of dictionaries.To be able to develop useful learning strategies to be used in future academic study.能力目标:使用电子词典找到生词的准确意义;培养对未来学业成长有用的学习策略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ly acquired knowledge.知识目标: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Moral: To build up students’ confidence and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信心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要点: 电子词典使用策略

Key points:E-Dictionary use strategies.难点:何时使用电子词典;如何使用电子词典

Difficult points:When and How to use the E-dictionary

教学用具: 教学案;电脑;卡西欧E-99电子词典

Teaching Aids: Worksheet(Learning Guide);Computer;Casio E-99 Electronic Dictionary教学方法:结对练习,小组练习,任务教学

Teaching methods: pair works, group works, Task-based Approach.教学时数:一课时

Total time: one period

教学步骤

Teaching Procedures

第一步:组织教学并导入(10分钟)

通过问题设立问题情境:如果在阅读中碰见生词你会怎么办?收集学生答案并板书,以备后来使用。通过三个例子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遇到生词时经常会采用的策略。Step 1: Organize the class and leading in(10 minutes)

Set a problem situation: What will you do to work out the meaning of a new word in reading? Elicit answers from students.Brainstorm strategies that students might use.List their ideas on the whiteboard.(This is to be used later in class)Demonstrate three examples with the whole class.1.The tiger’scould be heard in the village far away.2.The old man’s legs have lost their

3.Time flies like an arrow.Fruitlike a banana.Discuss after each task what method students used in solving their problems.Get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 strategies(or methods)they used in each task.第二步:何时使用电子词典

学生分组练习翻译6个句子,同时他们需要思考他们在做题过程中运用了何种策略。请各组同学说出答案,同时对学生的猜词策略作出评价。

Step II:When to use the e-dictionary

Students work in groups.They are expected to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6 sentences, and they need also to think of what methods were used during this process.Collect answers from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comment on their ways of dealing with words.1.Each country has itsculture,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countries’.“unique”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ast night I drank so much and this morning my head was still.“swimming”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3.Jeremy felt lonely for he had no“company”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4.Buy up all the pineapples!We canthem.“can”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That kid on the other team just fell down;it looks like he might be hurt!”

---"He's not hurt;he's just

“crying wolf”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cross our fingers” means 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如何使用电子词典

通过第二步的相关练习告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词典都是必不可少的帮手。学生再次阅读三篇短文,注意力分别放在单词发音、成语和一词多义方面。

Step III: How to use the e-dictionary

Tell student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tep II, that a dictionary is a useful helper if students meet with difficulty in reading.Students then work on three short passages, focusing on word pronunciation, idioms and multiple meanings of words.任务A将学生注意力引到单词重读可能导致的交际失误上来。在学生读完短文之后,询问学生对短文的看法。告诉学生在查字典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单词用法或词义,如果发音(尤其是单词重读)出错也可能导致交际失误。

Task A is used to call attention to the misunderstandings that might arise from different stress patterns of certain words.After students finish their reading, ask them how they feel.Tell them that when looking up a word in the dictionary, not only does word meaning or word use count, but pronunciation also makes a difference.Task A

I was once talking with a university student and he was talking about himself, his hobbies, his personality and so on.At one point, he was trying to tell me that he was quite “unique”, but unfortunately he had poor pronunciation and put the stress on the first syllable, so that it sounded

like another word “eunuch”.Thus, his sentence “I must tell you, I’m must tell you, I am a

1)What seemed to be the proble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Unique” is pronounced _______________;“Eunuch” is pronounced ______________.3)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read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 method I used to work out the meaning:

Guessing□Dictionary□Discussion□

任务B让学生关注怎样查找习语。学生独自阅读,借助字典找到划线词的含义。任务结束后核对答案,并请个别学生对自己的查词方法进行展示。

Task B is designed to practice how to use the dictionary to work out the meaning of idioms.Students work alone.First they read, then they decide which word to look up, and what meaning is appropriate in the context.After that, ask individuals to demonstrate to the whole class how they used the dictionary to complete the task.Task B

It was Zhang Jike’s first appearance at the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But it didn’t stop himZhang, 23, beat the top Hao 4 – 2.He celebrated his victory in an astonishing way---he lay down on the floor, then.“The quieter the audience is, the more excited I am,” he explained.“steal the show”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ed”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re his jersey”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method I used to work out the meaning:

Guessing□Dictionary□Discussion□

任务C是综合性练习,重点关注一词多义现象。学生分四人小组练习,每位组员负责阅读一段短文,同时负责解释短文中划线词的含义。学生可猜词,也借助词典自主完成练习。任务结束后展示数位同学的作品,并讨论如何确认文章的题目。

Task C tes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on multiple meanings of words.Students work in groups of four, with each member taking turns to read a paragraph.They are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their paragraph.Different word-attack methods are encouraged.Students are also expected to think of a title for this passage.This is a time when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might be used.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task, demonstrate individual students’ works.Task C

Before reading, think of your word attack strategy:

◆Which words can you guess?

◆Which words need to be looked up?

◆Which words need to be discussed?

It was Saturday morning and Jake, a hunter, woke up ready to gothe first deer of the season.He walks down to the kitchen to get a cup of coffee, and to his surprise he finds his wife, Alice, sitting there, fully dressed in her hunting clothes.Jake asks her, “What are you ?”

Alice smiles, “I'm going hunting with you!”Jake, though he didn’t like it, finally agrees to take her along.They arrive at the hunting site.Jake sets his wife safely up in the tree and tells her: “If you see a deer, take careful aim on it and I'll come running back as soon as I hear the shot.” Jake walks away with a smile knowing that Alice couldn't bag an elephant--a deer.But soon after Jake isas he hears gunshots.Quickly, Jake starts running back.As Jake gets closer to her stand, he hears Alice screaming, “Get away from my deer!”Puzzled, Jake races faster towards his screaming wife.And again he hears her sharp voice, “Get away from my deer!” followed by another volley of gunfire.Now within sight of where he had left his wife, Jake is surprised to see a cowboy, with his hands high in the air.The cowboy, obviously angry, says, “Okay, lady, okay!You can have your deer!Just let me get my off it!”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 with a word of similar meaning.1.bag ______________2.reservations ______________

4.much less________________ 5.startled __________________3.stand _________ 6.saddle ________ Please think of a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method I used to work out the meanings of the underlined words:

◆I guessed the following wor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looked up the following wor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got answers by discuss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简短回顾,指出在单词学习的过程中,字典的作用无可替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词典的使用策略,以期对自己的学习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Step IV:Summary

Briefly look back on the contents of this lesson.Tell students that during the course of English learning, a dictionary is a like a bridge, connecting the known with the unknown.In future study, students need to develop proper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ir study, so that they can make even greater progress.板书设计

Blackboard desighn

1.Guess it

2.Ask for help

3.Use a dictionary

下载课需务实 教应求真---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做法与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需务实 教应求真---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做法与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