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课题】科学之旅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2)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实验二:教师演示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学生实验: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镜看物体;C、纸板托水;D、小试管爬山;E、吹纸。
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多媒体补充实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
以上这些实验有趣吗?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三、物理不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科学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正是有了电的发明,才使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光明,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
正是有了声、光的发现,才使我们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
有了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才能使生产飞快发展,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广阔,同学们一定都想学好物理,怎样学习物理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三站。(多媒体展示学习方法)
(一)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问大家几个问题,看看我们的同学是不是个有心人。
问题:1.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竖排的还是横排的?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上面(左边),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车后轴有很多的齿轮,上坡时要想省力应该用大齿轮还是用小齿轮?
3.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你观察到什么?(冒白气)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不是我们没看见,而是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得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经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们同学们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同时还要多动手多实践。
学生实验:要求做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能叙述实验及现象。
1.鸡蛋的沉浮(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什么现象?继续加盐,鸡蛋;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惯性实验
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不仅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而且要开动脑筋、多问自己为什么,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发生的现象,只有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
(二)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物理中有很多著名的理论都是科学家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得出来的。
(多媒体展示)牛顿的伟大发现地球引力及白光的分解。
物理是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和其它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没有我们现代方便快捷的生活(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由于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同学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小范围内讨论,发表你了解的情况、并能给出建议。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特种减少等
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四站。
四、课本STS
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8页的STS,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多媒体展示画面)结束语 作业: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科学之旅》“新学习”课堂教学设计
“新学习”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
执教老师: 开县河堰初级中学 肖鹏
教材:八年级物理(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知道观察和实验的基本要求,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学习重点】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难点】
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教具】
教师演示实验:酒精灯、烧瓶、烧杯、水槽、夹子、火柴、纸片、硬币、鸡蛋、水、盐、蜡烛等。
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漏斗、乒乓球、纸张、纸条、笔等。【教学过程】
新教师自我介绍!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的自然科学课里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现在就请大家观看漂亮的章首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之旅的学习,就能知道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多媒体播放与物理有关的科学发现或发明等。)
二、新课教学
1、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实验前可以经历提出问题、简单的假设和猜想。然后再经过实验,观察现象并检验先前的猜想和假设。)
我们先来看几个小实验(师生互动做实验,可找同学帮助一起完成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
低压沸腾实验
过程:如图所示,将装适量水到烧瓶中,加热至水沸腾后,移开酒精灯并盖灭,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可以先叫学生猜想一下结果。)。
现象:停止沸腾的热水再次沸腾。
我选择,我喜欢,我努力!
“新学习”教学设计
大气体压强
过程:如图所示,在杯子中装满水,用一纸片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猜想杯中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呢?做一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可以先叫学生猜想一下结果。)
现象:水不会流出来。
不弄湿手捡硬币
过程:如图所示,在一水槽的水中有一枚硬币,怎样才能不弄湿手捡起硬币呢?我们这里有烧杯、蜡烛各一件,你有办法吗?(可以先叫学生想办法。)
现象:水进入烧瓶了,水槽里面没有睡了,硬币露出水面了。
【学生分组实验】
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和窗外的物体。(可以先叫学生猜想一下结果。)现象:自己的指纹是放大的,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移开手指,乒乓球会不会下落呢?(可以先叫学生猜想一下结果。)现象:乒乓球不会下落。
两张普通的纸,用两个手竖直平行拿起,从上往下吹气,两张纸会这样呢?(可以先叫学生猜想一下结果。)
现象:两张纸会靠近,而不是远离。
做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后学生在观察和动手中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说明物理是有趣有用的。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可选择性演示)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二:隔掌吸钉 实验三:摩擦起电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看。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有些同学会问“这些实验不都是我们小学自然课上做过的吗?我们现在是在学习物理第一课课,老师又重复原来学过的知识有啥用?”
“这些实验和所提问题,确实都是小学我们已学过或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这些知识也都是初中物理乃至高中物理要研究的内容。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2
我选择,我喜欢,我努力!
“新学习”教学设计
律,并利用掌握的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一门自然科学。”
2、物理学研究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及其规律。
3、怎样学习物理?
学生自己自学课文最后内容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在物理课的学习中,还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要学好物理知识必做到:(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及其规律。怎样学习物理: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重在理解;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
2、想一想、写一写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越多越好,最好是书上没有的)。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科学之旅
一、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二、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及其规律。
三、怎样学习物理:
①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②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③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我选择,我喜欢,我努力!
第三篇:《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作者:杜玉霞
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3年第03期
摘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在开学第一课即《科学之旅》课上受益匪浅巧妙的把音乐的魅力融入课堂可以震撼人的,心灵;游戏是中学生的最爱,是学生进行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有机的把游戏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平淡变为突出,寓教于乐,寓教于练;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将物理学以实验为载体,以想象为翅膀,以团结合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理念交给学生,本文即是在整合以上理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份教学设计。
关键词:游戏:实验;想象;团结合作:激发兴趣
第四篇:《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课题: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现象:试管自动上升。(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现象:灯变亮。
2.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尊称:近代科学之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八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
三、作业:
阅读“科学之旅”,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
第五篇:八年物理《科学之旅》教学反思
初二物理《科学之旅》课堂教学反思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的第一节课就是《科学之旅》,怎样上好第一课,让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为此,我精心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实验器材,预设好上课的每一个环节。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良好。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科学之旅》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学生对知识只有好奇感,对如何做不知道.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布置实施很重要。所以本节课我以观看《太空课堂》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对科学的向往。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太空课堂》引入新课,学生会被太空飞船上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不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得出物理科学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的认识。
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第一个实验:“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了吗?”,学生看手指,是放大了,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了,学生感到很奇怪,打破了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思维定势,课堂气氛热烈。第二个实验:“乒乓球会下落吗?”让学生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学生感到乒乓球会掉落更快,但实验后乒乓球居然不会下落,等等多个实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接着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学生积极发言,各种各样的事例都有,让我欣喜。有的说彩虹的形成;有的说摩擦起电的现象,有的说回声定位,还有的说杆杠原理.......在事例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物理。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了解了物理,知道了物理的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总之,学生是主体,老师为主导,根据八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来做相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进一步。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使教育教学的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叶成波 2018.7.10
构建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学生的自学和探究为前提,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1、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小实验“制作针孔照相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验证了小孔成像的性质,通过鲜明的感官认识,印象深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重视生活体验,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物理新课标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好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识,意识到物理并不难学,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动力。
2、充分运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学生在课余自学时,经常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我要求他们自己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肯定他们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电流的磁场》一节课后,很多学生想知道磁带式录音机是怎么工作的,教材和大纲没做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建议他们上网去搜索相关知识,结果很多学生都去尝试,获得不错的效果。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目前,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效率很低。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当前,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高效课堂的背景下,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式学习制度,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带动小组成员整体前进,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四、及时反馈矫正,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依据;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应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上课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去,努力引领学生全员参与、并能做到及时反馈和个别有效辅导,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在这样的课堂下,相信我们的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