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学专业研究生“中国道教史研讨课”教学计划(共5篇)

时间:2019-05-13 02:3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教学专业研究生“中国道教史研讨课”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教学专业研究生“中国道教史研讨课”教学计划》。

第一篇:道教学专业研究生“中国道教史研讨课”教学计划

道教学专业研究生“中国道教史研讨课”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下学期安排

第七单元

道教在南宋与金的发展、改革及道派分化

一、阅读书目

1、《中国道教史》第三卷第八章。

2、《续·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一、二章。

3、陈垣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中华书局1962年版。陈垣编纂《道家金石略》所收南宋金元的碑帖,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342-1228页。

4、《甘水仙源录》卷1、2,《道藏》第19册第722-741页。

5、《金莲正宗记》卷1-5,《道藏》第3册第343-365页。

6、《龙虎山志》卷6,《藏外道书》第19册第419-636页。

7、《道法会元》卷198、227、253,《道藏》第30册第250-259、412-

422、555-558页。

8、《净明忠孝全书》,《道藏》第24册第620-653页。

9、《重阳全真集》,《道藏》第25册第689-768页。

10、《重阳立教十五论》,《道藏》第32册第153-154页。

11、《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25册第798-806页。

12、《重阳教化集》,《道藏》第25册第768-790页。

13、《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至卷四,《道藏》第33册第111-139页。

14、《海琼问道集》,《道藏》第24册第202-211页。

15、《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第1-

8、《修真十书玉隆集》卷31-36,《道 藏》第4册第605-633页、750-771页。

二、学习时间:三周(2月23日-3月16日)

三、思考题:

1、南宋以后道教为什么发生分化?怎样分化?从整个道教发展史的状况看,它与北宋以前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为什么南北宋分别属于道教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2、北方兴起的新道派(全真、真大、太乙)有些什么基本特征?它与过去的道教相比,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

3、全真道对过去的道教作了哪些改革?为什么说全真道是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革新派?

4、金丹派南宗与北宗有什么相同之点和不同之点?后来又是怎么合二为一的?

5、净明道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产生或形成的?

6、在南宋统治地区的符箓派道教的基本状况如何(包括原有的道派或新产生的道派)?和南宋以前的状况相比较,有无新的变化?

7、南宋与金这段时间的道教改革主要表现在哪里?

8、简要说明一下这段时间的三教关系和北宋去以前的情况相比较,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

第八单元

道教在元至明中叶以前的发展和贵盛

一、阅读书目:

1、《中国道教史》第三卷第九至十章。

2、《续·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三、四章。

3、《元史》卷202《释老志》,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5册第4517-4533页。

4、《明史》卷1-3,《太祖本纪》,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册第1-57页。卷17-18,《世宗本纪》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册第215-251页。

卷50《礼志》四,中华书局标点本第5册第1291-1312页。

卷193《顾鼎臣传》、《严讷传》附袁炜传、《李春芳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7册第5115-5120页。

卷196《夏言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7册第5191-5199页。

卷226《海瑞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9册第5927-5933页。

卷299《方伎传》,周颠、张中、张三丰、袁珙、张正常、刘源然等,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5册第7633-7658页。

卷307《佞倖传》李孜省、邵元节、陶仲文、段朝用、龚可佩、胡大顺、田玉、王金、顾可学、盛瑞明等,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6册第7875-7904页。

5、《长春真人西游记》,《道藏》第34册第480-501页。

6、《玄风庆会录》,《道藏》第3册第387-390页。

7、《磻溪集》,《道藏》第25册第808-844页。

8、《大丹直指》,卷上、下,《道藏》第4册第391-404页。

9、《甘水仙源录》卷3-8,《道藏》第19册第741-794页。

10、《道德玄经原旨》卷1-4,《道藏》第12册第725-758页。

11、《岘泉集》卷1-12,《道藏》第33册第179-281页。

12、《道门十规》,《道藏》第32册第146-152页。

13、《张三丰先生全集》,《藏外道书》第5册第378-638页。

14、《明太祖文集》卷10。

15、《道园学古录》,《藏外道书》第35册第1-432页。

16、柳存仁《明儒与道教》,载《和风堂文集》中册第809-8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7、柳存仁《王阳明与道教》,载《和风堂文集》中册第847-87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二、学习时间:四周(3月16日-4月13日)

三、思考题:

1、道教在元代为什么会全面发展?与元代统治者的宗教政策是否有关系?

2、丘处机对于全真道在元代的发展有何贡献?

3、元代道教为什么会产生逐步走向融合的趋势?什么时候形成全真与正一两大教派的格局?原因是什么?

4、试述太一道和真大道在元代是怎样发展和怎样归流的?

5、张留孙是怎样创立玄教这一龙虎宗的支派的?玄教的发展情况如何?其结果如何?

6、明代的正一道为什么会走向兴盛?全真道为什么会走向沉寂?

7、刘玉对净明道作了哪些革新,这对净明道在元代的发展有何意义?

8、明世宗是如何崇奉道教的?明代道教的兴盛有哪些表现?

9、张宇初有些什么振兴宗教的构想?他对教规教义有些什么贡献?

10、元代的《玄都宝藏》的编纂情况如何?明代的《正统道藏》是如何编纂和刊行的?这对道教的发展有何意义?

11、元代的佛道斗争情况如何?道教在明代对儒释有何影响?“三教融合”思想在明代的深入发展有些什么具体的表现?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九单元

道教在明后期至鸦片战争前的逐步衰落

一、阅读书目:

1、《中国道教史》第四卷第11章。

2、《清朝续文献通考》。

3、《龙虎山志》,《藏外道书》第19册第419-636页。

4、《逍遥山万寿宫志》,《藏外道书》第20册第653-977页。

5、《白云观志》,《藏外道书》第20册第539-650页。

6、陈教友《长春道教源流》,《藏外道书》第31册第1-157页。

7、刘一明《道书十二种》,《藏外道书》第8册第1-705页。

8、《金盖心灯》,《藏外道书》第31册第158-372页。

9、陆西星《方壶外史》,《藏外道书》第5册第208-377页。

10、《张三丰先生全集》,《藏外道书》第5册第378-638页。

11、伍守阳著《仙佛合宗语录》,《藏外道书》第5册第639-776页。

12、伍守阳著《天仙正理直论》,《藏外道书》第5册第777-832页。

13、伍守阳著《天仙正理浅说》,《藏外道书》第5册第833-855页。

14、柳华阳《慧命经》,《藏外道书》第5册第875-918页。

15、《碧苑坛经》,《藏外道书》第12册第158-271页。

16、王常月著《初真戒说》,《藏外道书》第12册第14-29页。

17、《新校张清夜“阴符发秘”》,《蒙文通文集》第六卷第1176-1199页,巴蜀书社2001年版。

18、《玄门戒白》,《蒙文通文集》第六卷第1200-1201页,巴蜀书社2001年版。

19、傅金铨《济一子道书十七种》,《藏外道书》第11册第1-897页。20、刘宁著《刘一明修道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版。

二、学习时间:四周(4月13日-5月11日)

三、思考题:

1、道教在明后期至鸦片战争前为什么开始走向衰落?怎样衰落?

2、全真道为什么在这段时间出现复苏的现象?这种复苏有何表现?它和元代的兴盛局面有何区别?

3、明代后期至清代嘉庆、道光间统治者对道教的政策有无变化?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4、读陆西星《方壶外史》有什么体会?东派丹法有什么特点?

5、读伍守阳《天仙正理直论》有什么体会?伍守阳的内丹学理论有什么特点?

6、近垣的修道思想其具体内容和特点是什么?他所创建的正一道的一个支派——正乙派,有什么特点?

7、王常月对全真道的复苏有何贡献?他在全真道的戒律方面有些什么建树?

8、闵一得在道教理论方面有何建树?其主要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9、全真道的龙门碧洞宗是怎样建立的?其代表人物有哪些?试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10、张清夜的《阴符发秘》和《玄白戒白》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1、试述刘一明的基本思想,并对其作一简要评价。

12、试对傅金铨的基本思想作一简要的评述。

13、试对明后期至嘉、道间的道书编纂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14、试对明后期至嘉、道间的三教关系作一简要的介绍。

第十单元

道教在鸦片战争以后至民国时期的进一步衰落

一、阅读书目:

1、《中国道教史》第四卷第二章。

2、《白云观志》,《藏外道书》第20册第539-650页。

3、李涵虚《三车密旨》,《藏外道书》第26册第626-636页。

4、李涵虚《道窍谈》,《藏外道书》第26册第606-625页。

5、黄元吉《乐育堂语录》,《藏外道书》第25册第688-752页。

6、黄元吉《道门要语》,《藏外道书》第26册第561-576页。

7、易心莹《道教三字经》,《藏外道书》第24册第462-471页,四川大学出版社有单行本。

8、《道教会第一次布告》,《藏外道书》第24册第472-479页。

9、《金元全真教的民族思想与救世思想》,有单行本。

10、陈撄宁《道教与养生》,北京华文出版社1989年版。

11、《中华仙学》,《藏外道书》第26册第159-336页。

12、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李世瑜《现在华北秘密宗教》。

14、陈教友《长春道教源流》,《藏外道书》第31册第1-157页。

15、王光德、杨立志《武当道教史略》,华文出版社1993年版。

16、王纯五《青城山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7、《巍宝山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8、刘名瑞《敲硚洞章》,《藏外道书》第23册第239-312页。

19、刘名瑞《道源精微歌》,《藏外道书》第23册第388-472页。20、刘咸炘《道教征略》3卷。

二、学习时间:二周(5月11日-5月25日)

三、思考题:

1、道教在鸦片战争以后至民国间为什么进一步衰落?怎样衰落?

2、道教对民间秘密宗教和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有什么影响和意义?

3、道教在近现代的状况和特点是什么?

4、试对刘名瑞的道教的简要思想作一简要的评述。

5、试对李西月的道教思想作一简要的评述。

6、试对黄裳的道教思想作一简要的评述。

7、试对陈撄宁的仙道思想作一简要的评述。

8、试对易心莹的道教思想作一简要的评述。

9、试对民国时期道教徒参与民主革命和支持抗日救亡的斗争作一简略的评述。

10、清代至民国期间的道书的编纂情况如何?

11、试述晚清至民国时期学术界的一些名流对道教研究有些什么具体 的贡献?这对道教文化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十一单元

道教在新中国建立后的 新生及其在港、澳、台和世界 各地的传播、发展与影响

一、阅读书目:

1、《中国道教史》第四卷第13-14章及附录《海外对道教的研究》。

2、《简明中国道教通史》第六章。

3、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下卷第五编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及《结束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75-938页。

4、李养正《当代道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5、李养正《当代道教》,东方出版社2000年8月版。

6、李养正编著《新编北京白云观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7、朱越利《今日中国宗教》。

8、黄兆汉、郑炜民《香港与澳门之道教》。

9、李桂玲编《台港澳宗教概况》。

10、陈耀庭《道教在海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11、赖宗贤《台湾道教源流》,台湾中华道教出版社出版。

二、学习时间:二周(5月25日-6月8日)

三、思考题:

1、道教在新中国建国后有些什么变化和特点?

2、台、港、澳地区道教的特点。

3、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4、对整个道教发展史的发展规律有什么心得体会和存在什么问题(对整个课程学习作一小结)。

考试

1、考试时间:四周(6月25日-7月8日)

2、考试方法:开卷(到时候具体布置)

注意:每个单元在读书自学的基础上,应写篇3000-40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或学习心得,于上课时交卷,以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之一。

2010年9月20日

第二篇:中国政治制度史课学习心得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

一、学习心得:

学生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那就是坚信中华民族实现复兴时,中国将恢复世界第一的地位。也许存有这种信念的中国人正在逐渐增多,“人多力量大”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从更本质上说,学生认为是因为中国有历史。很多学者在描述历史老人,描绘中华民族这样一个长寿民族时,总离不开“睿智”二字。的确,历史是人生智慧的总结,能够在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很多东西也都是经受了时间考验的东西,有句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那么这些优秀的遗产就是“真金”,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

学生在中学时代,对历史课很不感兴趣;也许是不太认同当时的教学理念。当时学生很难感受到历史的应用价值。感觉当时的历史课如同小学生常识课,总是为了应试而记忆一些断断续续的历史常识,而没有与我们当前的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历史常识是基础,了解历史是必须对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的,但是,常识学习不应该是目的,而应该是基础。学生认为常识就像建筑材料,没有他建不起高楼大厦,但是如果反复咀嚼他,会让人感到乏味,必须要让历史知识派上用场,例如拿来建筑楼房或投入其它工程建设,才会真正产生味道,让人百品不厌。

中国政治制度史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了!让我们真正瞻仰到了历史的魅力,最重要的学生认为是这堂课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历史,如何去应用历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品尝到了历史的滋味,仔细去体会,会感觉越咀嚼越有味道。历史不是简单的历史,历史就是当代史,不仅中国如此,世界也是如此;前些天学生读了一些国外的写实小说,他们中的人情世故与中国有那么多的相像。即使东西方风俗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但在那些主要的人类心理、感情与行为中,存在有非常多的共通点。甚至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面的人情世故有太多的相似点。尤其在政治生活中,历史上几乎没有社会性质的差异,人们运用的政治手腕很多都如出一辙。学生看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深深的历史烙印,例如一种风俗,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都是历史的遗留;这些遗留的角落,我们如果不去细心体会,不去进一步思考,来问个为什么,往往就会被人们习惯性的遗忘。例如很多说法,我们只是口头上去说,但是没有仔细去体会他的意义所在;当我们去挖掘他们的历史内涵时,我们发现老百姓很多说法都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些东西能够留传下来,确实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历史是充满智慧的!对领导人来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以史为镜可以知人生!所以,学生认为怎样应用历史智慧,怎样做到古为今用是非常重要的。

这门课教给了学生很多的人生经验,每堂课犹如生活的再现,你能感受到里面强烈的现代气息,这样穿梭于历史与现实。学生懂得了合理运用历史知识的重要性!明白了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去处理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即使,学生还没有做到举一反三,但最起码学生有了举一反三的这种强烈意识,也许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他会引领学生走好人生路。

二、学习建议:

历史短剧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可以说是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历史知识;但是,学生感觉还应该再增加一些课堂互动活动。例如,老师给出一个历史背景,说明一个历史案例,提出一个历史问题。让学生们发散思维,自己融入案例中主要的历史角色,来提出解决历史问题的具体方案,这样不仅能锻炼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在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多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地理 翻转课堂的实践研讨课 法国 教学反思

地理 翻转课堂的实践研讨课 法国 教学反思

2015年5月19日在上了一堂以法国为主题的翻转课堂实践课,课后对本堂课及本课模式有着诸多反思。

在准备过程中对“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进行归纳: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在课堂的准备后,认为这种课堂模式要很好的应用就必须第一,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第二,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虽然视频平台可以聘请人来进行制作,但如果教师不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话,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第三,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在本堂课中体现的问题。

1、我们应该看清目前国内学生的情况: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本堂翻转课堂的效果。

2、大量视频制作考验老师能力,翻转课堂的一步就是要求老师创建教学视频,这对老师借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大考验。我做一个视频至少要花2个小时,做视频是对老师来说十分耗费精力的一件事。由于技术能力,视频效果影响了课堂的精彩度。

3、课堂中的问题探究及学生展示分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性的语言应该有针对性,引导性和积极的反馈性,这一点有待加强。

4、课堂的组织能力以及掌控能力应该做到收放自如。既要放开学生的思维又要能拉回来。

总体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常识、一次自我的实践。通过这堂课的打磨,对翻转课堂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课堂中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更熟练的操作,对视频的制作技术有了初步学习。对于课标、考纲、教材内容,学生、教师、多媒体等之间的融合和整合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个人来说:收获颇大,意义非凡。

第四篇:小学数学第二次研讨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及评析(精)

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文档来自网络 本人仅收藏整理 如有错误 还请自己查证!

小学数学第二次研讨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及评析

长葛市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页、81页上方和83页的内容 三角形的认识和三边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明了三角形的组成及定义(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 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体验学数学的乐趣(3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情感与态度:(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组成和定义;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较长的木条9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发笑脸 师:今天很高兴能认识各位在座的小朋友 我呀 是来自长兴办事处二郎庙小学的张老师 来之前 我就听说长葛市一小的小朋友 聪明伶俐 爱动脑筋 是不是这样啊?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的表现 老师还特地带来了一些小奖品 瞧 都贴黑板上了(三张不同颜色的小笑脸)你们喜欢吗? 师:如果你能答出老师的问题 老师就让你上来任意选一个小奖品 你们想选哪一个?有几种选法?(三种)师:如果某个小朋友回答问题特别棒 老师就让你任意选两个 有几种选法?(三种)

2、比长短 师:随意找一名小朋友上台 让其他小朋友比较 谁高? 生:张老师高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脚都挨着地 可以看出来 那你想到你到几岁就会和比老师还高......师:再比较两根小棒 让学生上台来比较......知道用比较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长短 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更突出

(交流:交流的目的一是为了增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理解“任意”的含义 课前交流不但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而且融洽了师生关系 效果很好)教学过程:

一、感性上认识三角形 1.找出图中的三角形

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

师:从图上 你能看到最多的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1:三角形

生2:正方形

师:你能指出来吗?

学生上前指出了吊机上面的三角形 正方形 2.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 生1:红领巾

生2:警示牌 3.找出图中的三角形 师:老师也带来了生活中的三角形 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说师指 师: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交流:在从数学--生活--数学这一过程中 激活了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思维 为研究新课做好了铺垫 但在指出生活中的三角形时 “生说师指”这一做法欠妥 同时 课题板书为三角形的特性 也引起了观课老师们的争议 因为三角形的特性包括的不仅仅是本节课要研究的“三边关系”)

二、探究三角形的意义 1.画三角形(1)生画 师:一年级我们就认识三角形 你会画一个三角形吗? 生画(2)师画 师:看老师教你一个简便画法:先点上三个点 再顺次连接起来 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交流:该做法既交给了学生简便画法 又突出了首尾相连 但是 能不能让学生在独立画出三角形的基础上 自己发现这一简便画法呢?)2.从理性上认识三角形(1小组讨论: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组成?(2)全班汇报: 生1:三个边、三个顶点、三个角(课件出示三角形及各部分的名称)师:同意他说的吗?谁再来说? 生2:它还有面积 师:你还知道它的面积?咱以后再研究它 3.探究三角形的意义 师:你能给三角形下个定义吗?(1)课件演示:(三条线段逐渐围在一起 围成三角形)(2)讨论交流: 生1:三条边组成的图形 师举出反例 证明不是“组成” 生2: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就是三角形 生3:不是 由三条边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师:三条边这里叫什么? 生1:直线 生2:线段 师:是组成或是围成呢?(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师:对 这三条线段是怎么在一起的?(师做动作 表示“围”)生:围在一起(师未表扬)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总结三角形的意义

课件出示三角形的意义并让学生齐读: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师:课件中的定义为什么多了几个字?(强调“端点相连”)

(交流:从画到说 学生充分经历了三角形意义的数学化过程 亲历了三角形概念的形成过程 其间教师反例的运用、肢体语言的运用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受到了观课教师的好评)

三、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

师:同学们真聪明 马上就得出了三角形的定义 小明有一个问题不能解答 我们能不能帮帮他呢?

(一)、初步感知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本82页主题图 师:图中小明到学校一共有几条路?(生回答)那么哪一条路到学校最近呢?(生回答)师: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1:两点之间垂线最短 师(反问):这个线和谁垂直了呢? 生2:上面的路拐了一个弯 下面的路是直的 所以下面的路近师:对 所以我们都说 做什么事情都尽量不要走弯路 师:(指图)那么这两条的和比这条呢? 生:长 师:(指图)这两条的和比这条呢? 生:长 师:看来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

(交流:利用主题图 让学生在根据生活经验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直观感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设计很好 但学生交流不充分 同时 教师没有把问题回归到数学上来 如果能从该图中抽象出三角形 并给三边标上序号 这样“数形结合”会方便学生快速、直观、充分的表述三边关系 加深他们对三边关系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活动一:探究能否围成三角形

1、猜想、验证(历时5分)

师:同学们 既然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那么任意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下面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同时师口头说明要求:

各组组长打开学具袋 将红、黄、蓝颜色的小棒分发给组内的三个同学 分别将同种颜色的小棒围一围 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组长把围的结果填在记录纸上

学生动手操作......2.汇报: 师:请各组小组长汇报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情况 生:红色小棒能围 黄色小棒不能围 师:任意三根小棒 有的能围成三角形 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看来三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下面就来深入研究(交流:该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看到有时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有时围不成三角形 观课老师们建议:能否把刚才的主题图和下面的活动合二为一?这样省时省力 效果更佳)活动二:继续操作 深入探究三边关系(历时7分)1.师课件出示并口头说明小组合作要求:组长将红色的三根小棒任意发给组内 同学每人一根 分别记做红色小棒1、2、3号 简称红

1、红

2、红3 然后三个同学合作 将红1和红2拼在一起和红3相比较;然后将红1和红3拼在一起和红2相比较;然后将红2和红3拼在一起和红1相比较 组长依次将比较结果用(大于、小于、等于)记在记录纸上 按此顺序依次比较黄色和蓝色小棒 将比较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2.生分工合作 操作中......(交流:本环节是承接上次操作的深入探究 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老师对操作学

具进行了认真准备 操作要求在课件中进行了详细的大篇说明 操作步骤和结果每组都有记录单 根据记录单的要求 观察并写出其中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与第三根小棒的大小关系 通过比较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本环节教师分工合理 目的明确 但是老师们认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分组操作效果不佳 原因是虽然老师有意课件出示让分组操作目的要求明确 但是 课件内容多 老师又没有带领学生共同读一读 学生就急匆匆地开始操作了 实质上学生并未完全理解教师的意思和意图 二是本环节的操作老师要求过细 一切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操作 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究 为操作而操作)

3、分组交流: 师:什么情况下 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呢?各组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进行讨论 看看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课堂热闹 学生没听懂老师的要求 目的不明确 一直进入不了讨论主题 有效性稍差 “亲历过程”不仅仅要体现在可视的操作上 还要体现在不可视的数学思维上)4.集体交流总结三边关系(历时5分 找小组长汇报: 组1: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师板书)组2: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组3: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两条线段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就围不成三角形 师小结并课件出示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课件演示验证不能围的情况)

(交流:三边关系的探究老师把难点分散 逐层深入 适时引导 但张老师把问题细化、小化 尽可能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区 每组学生都比较容易的得出了结论 但是学生对于为什么三角形的两边和要大于第三边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教师的设计只是为了得出结论 缺少了真实探究)

四、练习巩固 学以致用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2)2、5、6(3)5、6、10(4)3、5、8

(交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新知完成该练习但是 却并未提炼出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最简方法:只要最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如果教师将其中任意一组的顺序打乱 如2、5、6写成2、6、5 将会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拓展)2.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交流:数学回归生活无疑是新课标所提倡的 本节课练习的设置可以说匠心独具 观课老师普遍反映练习设置好:有层次 又趣味 但出示第2、3题时 下课铃声已响 时间仓促 处理稍快 部分学生并未完全读懂题意)

下载道教学专业研究生“中国道教史研讨课”教学计划(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教学专业研究生“中国道教史研讨课”教学计划(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