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精美教学论文 “生 米”也 会 煮 成“熟饭”----丰富的作文来源于真实生活体验
“生 米”也 会 煮 成“熟饭”
----丰富的作文来源于真实生活体验
[内容摘要]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叶老这句哲语,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作文的真谛----生活的就是精彩的。
[关键词] 学生 观察 生活情感 技巧 作文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生活中的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小学生生活在今天信息发达的“肥沃”的环境中,所见所闻所感都是丰富的。要想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寻找下锅之米,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下锅之好“米”;更要引导学生“煮”好下锅之米。
一、帮助学生寻找下锅之“米”
小学生习作显著的特点是主题先行,有时布置一篇习作给学生写,学生总是在那儿抓耳挠腮,左思右想都不知道写什么好。因此我想教师要尽可能多组织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并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教师在学生快乐之中引导他们观察、积累,为学生提供下锅之“米”。记得有一次习作,写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我在指导学生习作前我就想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又能愉快地写出来呢?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在我班开展一次“零食大会”,很多孩子还是喜欢吃零食的呀。我想让同学们把自己平时最喜欢吃的零食带来学校,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同学同分享,并从中体会快乐,就这样为学生找好了下锅之米。接着我让学生先体验,然后再动笔。哇!到了那一天,学生们带来的零食可多了,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中有出钱购买的:“可比克”、“奥利奥”“无穷鸡翅”等,还有孩子的妈妈在家亲手给孩子们准备的孩子最喜欢吃的,如饺子、锅巴、卤鸡翅等等,还未进教室我就已经闻到了香味。零食大会一开始,学生们吃得不亦乐乎,在学生吃中,在玩中,我又一一下位去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同学的动作、表情、语言。真是好不热闹!接下来第二节课动笔习作了,让学生收拾完毕,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带什么来吃,以及与谁一同分享,分享时你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分享时的心情一一说出来。交流了半节课后,就开始动笔习作了。那天下午,收上来的习作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有内容可写了,而且个个都写得不但内容详细,而且非常生动。有一生这样写到:“瞧,我们班那个馋猫,这边还啃着鸡翅,嘴角边还流出口水,吃得吱吱响,而那边两只眼睛却睁得大大的,还直直地盯着同桌的可比克暑条。”----结果平时不怎么会写文章的同学也能写出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来,如:《我们班的馋猫》《分享比独占更快乐》《我学会了分享》《妈妈的爱藏在饺子里》等。看着他们一篇篇精彩纷呈的习作,我打心里高兴,仿佛我又回到了他们当天零食大会的现场,与他们一同分享这次老师给他们寻找的“下锅之米”所带给他们生活的快乐和习作的快乐。
二、引导学生把握好下锅之“米” 俗话说“看起来容易,写起来难”。几次习作后,我发现学生还是难以把握下锅之米,常常觉得不好写什么,为此,我想在活动或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每一次下锅之“米”。如,在学校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时,我在活动后,让学生把握好这次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你在这次演练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因为是来源于学生的亲身实践、体会,所以学生写起来也感觉比较轻松。再如在我们学校组织的一次“钓鱼是我们中国的”中队主题会,我又引导学生把握好这次下锅之“米”,因为在这次活动中,形式多样,有观看视频、又有爱国诗歌朗诵,又有学生激情洋溢的爱国演讲,所以学生在活动中心灵受到了震撼,自然印象特别深,所以动起笔来自然也很有内容可写。再如又在一次带领学生进行“水果拼盘”时,我又提了一个要求:仔细观察,拼出创意。我让他们仔细观察每个小组里进行“水果拼盘”的材料、方法、以及拼出后的形状,并就形状展开丰富的想象。活动结束后,我又让学生抓住这次“机会”,把这次活动写一写,就这样让学生在动态的生活中不失时机地把握好每一次下锅之“米”。只要一有特色的活动,我都会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觉得会写,还乐写,有时甚至觉得错失良机反倒是一种遗憾。就这样,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我善于引导学生留心生活,选择材料,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多练笔。让习作成为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记下自己的快乐、烦恼、感动„„
三、引导学生煮好下锅之“米” 大家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我发现孩子们并不缺“米”,而是煮好每锅之“米”的技巧。习作中的生动语言,大多是自己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说的那些词句,究其原因,是我怕学生这儿想不到,那儿也说不好,讲解面面俱到,束缚了学生思维,所以学生习作风格类似,缺乏灵气,没有个性。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感写好呢?怎样才能“煮好”这下锅之“米”呢?教师的引导我想也是很重要的。在一次带领他们吹泡泡时,我只提了一个要求:仔细观察,放飞思维。我让他们仔细观察每个孩子吹泡泡时的动作、神态等。当我吹出了一个大泡泡时,我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开心地叫起来:“快看,像小皮球!”孩子们仰望着满天的泡泡,激动地叫着:像汽球,像葫芦,像笑脸„„当调皮的孩子追打泡泡时,我说:“别拍,它怕疼的呀!” 无意中的这句话也点燃了孩子们创新思维的火花。一个大泡泡在空中飘飘悠悠的,我让孩子们静静地许下自己的心愿„„上课铃响了,有的孩子还不时地回过头来看那些泡泡。当泡泡会疼时,当泡泡成了孩子朋友时,写作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了!这次学生把泡泡写活了,连那些平时为写作文发愁的孩子都很有灵感。孩子们有的抓住泡泡的形状颜色写;有的抓吹泡泡时的动作以及丰富的想象;有的抓自己看到的景象和感受;还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愿望„„。再有一次我校组织的“五年级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前,我就布置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习作,在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同学和家长的动作,表情,语言。活动结束后,我班学生一回到教室,我让他们先说说在这个活动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和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比如说:我与家长一齐参与了什么节目,或参加时的心情怎样,参与后的感受怎样等等,结果学生们的习作也各有特色,描绘生活让学生习作流露真情。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应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培养学生们如何“找米”“下米”“煮米”,就一定有散发着犹如浓浓米饭香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
《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沈龙明)中国出版社 《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詹明道)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精选)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摘要:
在记录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育学生的精神品质、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孕育科学人文精神,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关键词:
习作
情感体验
动态评定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写出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写作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我自由之笔,叙我自在之事,抒我自然之情”。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小学语文论文。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在“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庆“六一”这样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是同样的。
2、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以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1、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2、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
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3、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等艺术处理能力尚不具备,故而他们的习作主要要求对生活的如实记录,在记录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育学生的精神品质、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孕育科学人文精神,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生活与写作同在,处处留心,写出真情,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篇:2018年小学语文论文体验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论文-体验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人教版新课标
体验是指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教育思想的生成,帮助学生摆脱了“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给学生作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入了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
一、开辟写作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积淀生活叠加成文的手段。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写作的源泉。
1.家庭生活中体验。
可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对此,要进行体验方法的指导,不放过细微之处,不放过情感变化之处。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写好体验笔记,以求生活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社会生活中体验。
社会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可组织学生开展“当一天小交警”、“清洁队跟班一日”、“我是小记者”等活动,引领他们走进社会,接触三百六十行的劳动者,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各种社会职业的作用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体验中还可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增强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可让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大自然中体验。
可通过开展远足活动,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可组织学生开展对学校周围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了解环境恶化对人类生活的破坏性影响,做“环保小卫士”,自觉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还可通过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让他们体验美感,协调发展.在体验中形成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情操。这些主体性、多维性的活动,能引导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像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积累写作素材。
二、丰富作品内涵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仅仅局限于“小我”,以自己为中心,或以自己周围的几个人或物为中心。也有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反映上,或喜或优,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他们拓宽眼界,逐步摆脱“小我”的局限,把笔触伸向更广泛的层面,去体验大环境、反映大题材、写出大气势,如反映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等。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将表面的情绪体验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过程,形成精神动力,从而将自己与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倾吐铿锵的语言,也才能提升作品的品位。
如在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我校以此为契机,以“我们的祖国多美好──我心目中的改革开放”为主题,组织了一次大型图片展。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成果是什么?变化在哪里?学生们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动手搜集票证、图片,并在大量的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寻找到了20年来中国变化的足迹:从吃的饭菜、住的房屋、用的电器看到了改革前后的鲜明对比,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写出的文章有理有据,层次清楚,让人拍手叫好,突出了对党、对祖国无比热爱的中心,抒发了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建设祖国的热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关注人类命运的宽广胸怀,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总之,体验教育是联结生活与作文的一条大动脉,走通、走畅这一动脉,将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输入新的血液,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将会迎来新的生命。
第四篇:中小学语文 教学论文 作文论文掘生活之源,点习作明灯──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作文论文:掘生活之源,点习作明灯──小学中年级习作教
学策略
作文论文:掘生活之源,点习作明灯──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习作教学存在重作文、轻做人;重结果、轻过程;重方法、轻情感;重尖子、轻整体等现象,因而学生一提起作文,便犯难,大量的无病呻吟或套话、空话、假话、大话充斥着学生的习作,众口一词、千人一面。这样既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又扼杀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压抑甚至泯灭了学生的灵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怎么利用好习作教材,极力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构建的由低年段的“乐于写”到中年段的“自由写”再到高年段的“学会写”的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易于动手、乐于表达”的训练过程中学会习作呢?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中年段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激发习作的动力,有兴趣才能发掘习作的潜能。学生一旦对习作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时就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习作教学中,有很多激发兴趣的方法。
情境激趣。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强调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如教学《不良的习惯》时,可这么设计:
第一步:(出示四幅图)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上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都有哪些不良的习惯?(学生观察、交流。)
第二步:学生还可以结合平时观察到的想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惯?(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的一个“不良习惯”,想想这么做会有哪些影响?选择好描述的对象,自己拟定题目进行写作。
描述诱趣。教师运用形象、具有童真味的言语描述特定的氛围,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教学《美丽的家乡》时,可这么设计: 第一步:播放《家在东北》。
第二步:交流从这首歌中听出了什么?
第三步:说说自己的家乡有这么的美景和淳朴的乡俗吗?
这么设计,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强趣。中年级的起步习作,多数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错别字连篇,乱用或错用标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高标准、严要求,更不可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而是要注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肯定加以赞扬,并用一定的标识标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悄无声息地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了习作的信心。
二、重视活动,积累素材
习作起步阶段,最大的问题是素材的缺乏,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研究表明,蜜蜂每酿造一公斤蜜,需飞行45万公里,需要在100万朵鲜花上采蜜。同样的道理,要写出好文章,也如采蜜,应掌握丰富的素材。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思考、积累素材。有哪些途径呢?
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会、编辑作文集、设计班级读书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总之,只要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社会实践感悟。如学雷锋做好事、植树、走进敬老院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见闻,体验校外生活的情趣和事理。
走进生活积累。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尤其是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可成为农村学生习作的源泉。如农村劳动的场景──采茶、割稻谷等,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如数家珍,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
三、拓宽渠道,学习语言
中年段的习作起步教学,有一个难点就是语言的表达问题。学生常常出现词不达意、啰唆重复、语序颠倒等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有关,另一方面是受学生语言积累、发展的影响,加之我们方言与书面语言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实际,时时处处、点点滴滴地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发展语言。
课内积累语言。现行教材选编的文章都是运用祖国语言的典范,祖国文化的精髓。在课堂上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和感悟。这样学生从课本中收集的语言文字信息,在大脑中储存起来,长期积淀就为写作奠定了基础。从其他学科中积累。现行小学课程注意了学科的整合,如音乐学科里的歌词精炼准确、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想象空间,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里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一句,意境优美、色彩绚丽、动静结合,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体育学科也一样,学生要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写一个场面,体育课内容就是最好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这些科目中从语文知识积累的角度学习,这该是一个多么全面的学习网络!有了这些语文积累,学生作文就有话可说了。
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多读能保证孩子们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视野。读课外书有利于积累好词、名句、佳段,也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证明了读书和发展语言的关系。
社会生活积累语言。群众语言是最丰富、最洗练、最生动、最形象的。很多群众语言鲜、活、新、准,简单易记,朗朗上口,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恰当地运用,能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因此可鼓励、引导学生留心邻里乡亲们的语言,及时收集具有浓烈乡土气息的俗语、谚语、民谣等。
四、读写结合,学习写法
叶圣陶说:“阅读和写作是相对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这并不是说阅读和写作之间隔了一座山,是井水不犯河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正是说明了它们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方面。那么如何在这座山中打开一条通道,有效发挥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呢?关键要把握读写结合的契机,即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可以有以下途径。
从优美词句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对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如《燕子》一文中这样写道:“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可设计这样的话:这段话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特征?能换成别的方面吗?让学生充分了解写事物要抓住典型特征这一写作方法后,再提出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你家的小动物吗?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从典型的段落入手。课文中有很多段落是非常富有特点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充分体会,为我所用。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写山水的两段,描写很有特点,这样的写法对学习习作的中年级学生来讲,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学中,在反复诵读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写法写写自己家乡的山水。在学生的表述中,这种构段方式已根植学生心中。
从读后感慨入手。课文学完后,教师可随机提问: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抓住感悟点,写写读后感。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贵的沉默》等课文后都可以提供写读后感的机会。
总之,小学中年段的习作教学尤其重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在教学中解决学生乐于写、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那么习作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主题生活是生态作文的本色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主题生活是生态作文的本色人教版新课标
“主题生活”,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围绕一个与其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连续进行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或参与主题系列活动,获取一定的生活体验,激发表达的热情和欲望,并能借助作文展示主题生活的成果,从而在实际的运用中提高作文能力和激发作文兴趣,使作文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倾吐情感的过程。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生态作文”,就是记叙真实的生活经历,描述真实生活的某种状态,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做真人,叙真事,抒真情,让作文成为学生自然生活的一种状态。要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必须遵循“生命与价值”的生态理念,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作文过程生命价值,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大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品质、判断能力、价值取向,自己选题,自由发挥。
“本色”,就是本色人生,生活之本。这是“生态作文”的灵魂。文字与写作是生命的表达,要将自己的思想触觉探到心灵深处,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率真本性,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和良知写作,用自己的人格和意志写作,用自己的心血和心力写作。让作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之本,抒写“人文”之真,这是人生的至真、至善、至美、至爱、至乐的境界,这个境界才显现出它的纯真与朴实、高贵与优雅、精彩与美丽。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主题生活作文,近两年来,我们承担了国家级课题研究——“小学生主题生活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生态作文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
校园主题生活是生态作文之真
对学生而言,校园是他们占据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获取信息最多的生活。按理说,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作文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每当提笔作文,学生就紧锁眉头,绞尽脑汁,仍然觉得“没东西写”,结果往往是随意编造,敷衍了事。究其原因,学生没有留心观察,没有细心体验,没有用心表达。《语
第 1 页第 1 页 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对此,我们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有意识地或根据学生意愿组织开展主题生活活动,解决学生的“无米之炊”,让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例如,我们开展的《秋之歌》主题生活:(1)学秋之诗,(2)画秋之景,(3)唱秋之歌,(4)赞秋之果,(5)抒秋之情。学生亲身经历的,又是他们感兴趣的,写作时轻松愉悦,兴趣盎然,作文充满童真童趣,清风徐来,色彩斑斓,异彩纷争。
校园生活主题的来源有学习生活、班队活动、文体活动、公益活动、综合实践、“做中学”等等。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心中产生的感受如实地纪录下来。如,同样写一个实验,因为在实验中的角色不同,经历不同,观察点不一样,可以就过程写过程,可以就体会写体会。允许学生对同一题材,有不同的立意;同一中心,有不同的选材;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谈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家庭主题生活是生态作文之善
家庭生活是孩子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大量而鲜活的素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品尝了成长过程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可是,他们觉得每天和家人接触,没有什么新鲜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写。以家庭生活为内容的主题生活,帮助学生消除熟视无睹的思维“疲劳”,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爱,成长的烦恼。
例如,家庭主题生活“今天我当家”作文教学五步曲:(1)成员分工,(2)菜市场买菜,(3)做饭炒菜,(4)清洁卫生,(5)家庭联欢。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感悟生活的咸甜,大有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小鬼当家》、《今天真好玩》、《酸甜苦辣的一天》、《我是小厨师》、《菜市场见闻》、《我家的“星光大道”》等生态作文。
家庭主题生活除了日常生活、文化娱乐、家庭**等写作素材外,还有反映
第 2 页第 2 页 家庭成员勤劳、善良、好客、无私等主题。如,《奶奶的皱纹》、《爸爸的眼睛》、《妈妈的念叨》,一旦确定了主题生活,只要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细细地观察,静静地倾听,就会发现许多感人的细节,家人的音容笑貌、慈祥善良、亲切可爱、传统美德……就会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节日主题生活是生态作文之美
节日主题生活作文没有内容上的限制,没有形式上的约束,只为学生激活图像,产生表达欲望,生成语言,提供一个自然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美和自然表达美。
我国有为数众多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习俗、诗文、传说、节令食品等。在不同的地域,节日的内涵也不一样。这些富有浓厚传统色彩的乡风民俗一旦与写作课程相互碰撞,形成美丽的交汇点,成为写作课程的资源,就为儿童搭建了广阔的写作平台。
例一:世界因你而美丽(“三八”妇女节),“五一”赞歌谱新曲,最是师恩难忘时(教师节),人生几度夕阳红(重阳节)。
例二:装点绿色美家园(植树节),清明时节雨纷纷,龙舟竞渡粽子香,快乐“六一”我作主。
例三:中秋佳节月儿圆,欢乐国庆欢乐颂,欢天喜地庆元旦,欢歌笑语闹新春。
光有节日,只有躯干,丰富内涵,才会有血有肉。怎样写好节日主题作文,这就需要我们巧妙的预设,精心的指导,自然的生成。如围绕“三八”妇女节这个主题进行系列活动,可以生成:感受亲情——纪录母亲为自己做的一系列小事;学会感恩——我为妈妈做早餐;懂得报答——我为妈妈做贺卡。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写出如下作文:《母爱》、《我发现了……》、《我成功了》、《第一次_______》、《我长大了》等。孩子们的作文真挚地赞美了朴实而伟大的母爱,作文成了他们客观世界的反映,顺应了儿童的作文心里,培育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到了作文教学做人与作文的双赢。
第 3 页第 3 页 社会主题生活是生态作文之爱
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可以拓展视野,可以活跃思维,可以扩大信息储备库,可以积累丰富习作题材,一句话,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而增强他们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关心他人、担当责任的使命感。
欣赏自然风光,引发欣赏的奇思妙想;考察家乡名优特产,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艰难;参观市容市貌,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访问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凡此种种,通过主题生活的作文教学,既充实了学生作文语言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同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例如,家乡的茅麓茶叶闻名遐迩,我们开展了以“茶”为主题的活动:(1)走进茶园——采茶;(2)参观茶场——焙茶;(3)合作交流——品茶;(4)包装宣传——推销茶叶。这样的主题生活,既可以融为一体,通篇布局,也可以分成若干环节,进行片断训练。再如,家乡的水资源十分丰富,长荡湖的大闸蟹远销香港、日本等地,我们以长荡湖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活动:(1)长荡湖的传说,(2)长荡湖的物产,(3)长荡湖的餐饮,(4)长荡湖的环保,(5)长荡湖的未来。
像这样的主题生活,学生亲眼可见,亲耳可闻,亲手可摸,不亦乐乎。透过作文,蕴藏了生活现实的大主题,不仅要看,要听,还要思考,倾注一片爱心,用心灵去智性地写作。
读书主题生活是生态作文之乐
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素材、思维方式和写作技能的积累程度与学生的阅读宽度、深度、高度有直接的联系。从李白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郭沫若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再到万斯同的“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都阐述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要让孩子们喜欢读书,只有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充分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所谓主题读书,就是立足课文,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立一个读书主题,读写结合,双管齐下,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一篇
第 4 页第 4 页 富有情感色彩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就推荐了几本赞颂“母爱”的书给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如高尔基的《母亲》,黄蓓佳的《亲亲我的妈妈》,顾艳的《孩子,你如此美丽》等,沉浸在浓浓的“母爱”氛围中,孩子们赞美自己的母亲时,生动细腻,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此外,还可以根据季节、时令、历史、文物等开展读书主题活动。这样侧重一个主题,集中阅读,加深印象,便于积累,既丰富了知识,又学到了表达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为确保主题阅读持久、有效,除了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外,还定期举行“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三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赛、写作大赛),“两报”(黑板报、手抄报)等活动,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从阅读中享受写作的成功喜悦,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读写兴趣,真正做到乐此不疲。
一次主题生活作文教学一般要连续三四天,甚至更长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完成1——2篇习作,基础好的学生也许能写出3——4篇作文,甚至出现系列日记,自由而真实地表达。一个主题生活写作结束后,对此进行评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哪些作文可以换题目,哪些材料可以换主题,促进学生多元评价,共同进步,让他们从中获得表达的喜悦和快乐。如此循环,持之以恒,主题生活作文一定能大放异彩,熠熠生辉,生态作文的本色一定会百花齐放,鲜艳夺目。
第 5 页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