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以“课例”为载体_推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时间:2019-05-13 02:3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以“课例”为载体_推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以“课例”为载体_推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第一篇: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以“课例”为载体_推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由此而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教师培训、学习及专业发展问题。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是新课程教师培训一项十分紧迫的要求。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无疑成为教师培训最为有效的途径。现将我校的校本教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校校本教研的定位:

上宜完小有近50名教师,教师年龄结构有点偏老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和市区相比较落后。如何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是我校课题组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学校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研总体思路——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学习,促进教师业务理论水平提高。

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来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首先,我们语数教研组每学期推行“六个一”活动。“六个一”即是:

1、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杂志;

2、每课时写一篇教学后记;

3、记一本听课评课记录本;

4、新教师与老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师徒结对;

5、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

6、每学期上一节教学公开课。把教师的学、教、研结合起来,确立学、教、研相长的学习工作观。其次是定时间、定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校本教研培训学习。一是定时间,为了保证教师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我们语数组规定每周星期二、三下午第三节自习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为统一语、数业务学习时间,同时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二是定内容,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落实数学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研讨,组织教研组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等等。由于学校规定了每周固定的学习时间,因此老师们都能按时乐意参加。通过学习,教师的收获都很大,新理念,新方法在教师身上得到了升华和内化。

(二)、弘扬团队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开展“互帮互学”结对子活动,引导教师间的业务交流。

随着课改的全面实施,大家都变成了新教师,要做好新教材的教学工作,仅靠集体性的培训、学习、总结交流等途径是不够的。帮助教师建立一种合作互助的团队合作的研讨途径尤为重要。为了尽快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语数组积级开展“结对子”活动。“结对子”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年青教师与学校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教师的“师徒结对”,以迅速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材把握能力,确保其教育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第二种是同年级同科目的“共同体”。这种自主结成的学习对子易于相互间的交流,对校内集体教研活动的遗缺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同伴互助中,教师们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个人与同伴融为一体。在“传”“帮”“带”的作用下,学

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明显,老教师的观念与教学手段有了极大地提高。例如:黄丽慧等新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仅半年,她们与老教师结为师徒后,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理论知识得到了提升,已能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在校际教学过关课中获得好评。

2、进行课例实践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语数学科组确立“以“课例”为载体,推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的校本教研基本活动形式。课例研究主要做法是:教研组内定内容,由第一位上课教师自己备课,上课,教研组全体教师听课,然后进行集体评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由第二位教师再进行教学,接着进行第二轮的评课,找出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进行第三次的教学,最后对本次的课例研究活动写出反思。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诊断与分析,我们学校的教师们都感到获益非浅。例如五年级组的蒋琼老师在微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欧阳红梅老师在美术微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3、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在整个校本教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存在很多困惑。因此,如何让教学从“他人的有效经验”中获得专业支持和成长的养分是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保证。我们采用“走出去,学进来”的方法,将本校的一些年轻教师派去资源丰富、教学先进的名校听名师讲座、名师课堂,回来再在本校中开设讲座,上展示课,引进他们学的新理念和新教学思想,充实与更新教师的理念,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课改的真正内涵与实质。例如去江西师大附小、赣州文清路小学、南康实验小学、南康二小等学校听课;我们还邀请市教研室郭奕宏主任来校作《如何有效地进行听课、评课》

等讲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们都得到最新的教育教学资讯,使老师们少走弯路,收益匪浅,在学校举行的教学课例评比中,人人撰写课例参加评比。

(三)、加强检查,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为引导教师真正进入教研的状态,而不流于形式,保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语数组采取了一系列检查考核制度。如“月考”,每月对学生进行一次教学抽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同时结合“校长谈心”活动,及时探讨和调整下阶段教研活动的重点;对教学“五常规”不定期检查,将优秀的教案和课后小结进行展示,促进教师的精细化教学;对教师每月的教学反思进行总结,并进行集体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分享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教学经验和对策。

三、研究进程及成果

1、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树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意味着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型学习”过渡到了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整合,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好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究、去发展、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不同

程度的发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敢于向现有的知识和结论提出疑问,用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形成了体现21世纪学校教育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完成了“知识的传播者、垄断者”到“求知的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学生也从“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被动者”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的主动者”的转变。

2、注重学科的联系和渗透,“融合”学科隔阂,渗透相关知识,注重学科的融合与延伸,创造性地开发和补充了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语数学习材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了新的生长点。

3、学生的素养和学习意识有了大幅提高。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努力创设了与主体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感悟、体会、积累,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学科中落到实处。

4、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以往的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多的着眼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也就是说不太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伴生于综合性学习开展而变化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将“知识的习得”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注重学生的“习”,也就是“实践活动”。“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为了使该课题能按照预定的方案、计划顺利实施,我们将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优化自主探究学习实验过程,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理论支撑,用正确的理论支撑教育教学行为。在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研讨进一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并邀请有关专家参加课题开题论证会。

2、对本课题实施及时作好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3、在实施过程中,切实树立自主探究教育观,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内容,鼓励教师以研究的方式,自主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用研究的方法,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及社4会现实中多渠道搜集信息,确立研究专题,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第二篇:桥山小学校本教研总结(10—11学年第一学期)

桥山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全面贯彻2010年县教育局工作要点和我校总体工作规划,以“质量立校 科研兴校”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校发展内涵,立足校本搞教研、扎实推进显成效。各项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就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采取个人自学,小组互学、骨干辅导、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典型案例,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现代化教学技能应用,校内外名师专家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据统计,一学期来各教师参加校内学习10场次,外出学习16人次,人均学习笔记32页1.2万余字,学习体会、反思、论文各1篇。通过学习,教师师德修养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普遍提高,形成浓厚的学习型校园文化氛围。

二、立足校本,扎实研究求创新。

学期初我们就把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目标定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重教法轻学法重结论轻方式的问题,解决部分教师面对教育科研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的问题,解决部分教师的教育基本理论准备不足,解决学科课程面大虚设等问题。坚持以“ 问题教研”为突破口,把握教研过程的细节问题,促进教师交流沟通。从集体备课、课后反思、专题研讨、课外探究等方面入手,每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产生新问题又再解决,从而建立良性循环的教研机制。

在搞好平时校本教研常规工作的同时,本学期我们又创新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一是课题研究方面,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省级结题鉴定为“良”,市级课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县级课题《大班额条件下的作文教学》正在研究中,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于开学初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阳光桥小》校报编辑部,在广大师生家长的热心参与和大力支持下,本学期收到投稿600多份,经过精挑细选顺利出刊两期,发放给全县相关单位、学校及我校师生家长学习交流,发出阅报回执200多份,收回各类赞誉和建议60多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效应。三是建立教师与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按照评价办法给教师建立了业务档案、教研考核表,给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并重新设计下发了《学生成长记录卡》。这样把平时考核与中期、期末考核相结合,给予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成长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师生不断调整目标,取得新的进步。

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大力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关键点,是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集中展现的地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为此,我校极为重视课堂教学,本学期实行同课科目集体备案后个性手写教案制度。并坚持课堂研讨,即做好课前组内磨课,课间合理调整,课后写好教学反思、互学互研、教学随笔等方式来达到课后教研目的。

本学期安排各类示范课9节,按市上安排赴外县支教送教1人,同课科目听评课组均10节,赛教先在教研组内人人参与,再报参加校级赛教16人次,县级赛教12人次,市级赛教2人次,并分获一至三等奖。另外新调入教师上汇报课16节,并与学校骨干教师师徒结对互帮互学,有6人还写出了调入我校后的成长报告。

四、以教研组为单元,强化教研管理工作。

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单元和有效形式,稳定良好的教研组既要锐意进取又要合作竞争。

本学期我们建立重心下移的教研管理机制,各年级和教研组长负责,全力搞好日常教研工作,通过每学月校本教研安排与总结会来明确工作目的、梳理工作出路,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来落实工作任务、研讨教学实际问题;每天一次教学研修来提高自身素质、交流心得体会。

五、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虽然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未与高等院校或专业教育研究机构建立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机制,这样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部分年级组计划不具体或落实不到位、开展不深入,教师中还存在完成任务应付工作的意识;由于班额大而教师负担较重,影响了教师投入教研的精力;学校没有建立校园网站,难以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教研平台,这也是我们与省市名牌学校的差距;需要组织精干力量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当前工作的阻力,也是今后校本教研工作努力的方向。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拼搏进取,为今后校本教研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而努力。

桥山小学教科室

2011年1月7日

第三篇:2011--2012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组校本教研总结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南华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总结

校本教研犹如一个充满魅力地磁场,将老师们吸引到一起,一同经历着、感悟着、成长着、快乐着„„。在学习与反思中,在探索和交流中,智慧的心灵常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中,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合同管理教师的培养相结合,学期初就订好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并要求参与培训的老师写好培训学习心得。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教材分析”光盘的学习、教学案例的观看、网上自学等。

3、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1、教研行为自主化

学习上到位:本学期,我们首先在九月、十月、十一月份分层次安排了S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九月份主要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对S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运用,进一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理念,提高实施教材的能力。十一月份开展S版语文课程标准练习题解答活动,让教师在解读过程中精读课程标准,在解答中学习沟通。其次,我们通过推门课及其它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指导工作,把学习与运用,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习的实效性。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3个学科教研组,其中语文、数学教研组再加技能科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

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

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研形式多样化

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里,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教研已脱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不知不觉中,教研已成为了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除了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外,即时教研司空见惯:办公室里,同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某一教材或教学内容展开研讨交流,以求化解教学疑难、探讨教法学法;同班级任课教师或原任教师经常针对某一班级现象或某一学生的某一方面表现进行现象透析、探讨教育之方;很多教师下课回来后放下书本,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和过程,就是被我们称为校本教研“小插曲”的群众性即时教研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很具生命力。它有以下优势:

(1)具有自发性。这种群众性教研活动事先没有统一的布置,往往由教师身边的某一现实问题切入,较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热心观众”就会不自觉地“卷”进来,因而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现场研讨效果。

(2)主题性突出。这种研讨活动往往以工作中遇到的鲜活的实际问题为话题而展开。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话题内容宽泛,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老师们对某些教学事件有亲身经历、对某些学生比较了解,“聊”起来感觉“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所以乐于参与。

(3)实效性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宽松的空间里,老师们感觉“放得开”,可以不拘形式地去研讨教学疑难、交流育人经验,因而研讨气氛也尤为热烈。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去交换不同观点,碰撞中生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因而思维也极其活跃,由此会达成许多共识。由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凝结了集体智慧,往往可操作程度较高,实施起来会就具实效性。

(4)与集体性教研活动互补。虽然这种零散型的群众性教研活动的研讨内容往往都是存在于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但它以时间、空间以及内容的自由、开放等方面优势,突破了集体性教研活动的某些局限,可以与各类集体性教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

三、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1、校内:师徒结对。让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教学状态,是我们本学期教研工作的一大亮点。本学年学校共分配了三个新

教师和两个合同管理教师,因此指导这些新老师赶快站稳讲台尤为重要。指导老师不仅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课堂永远为新教师开放着,并经常进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实质性的指导教学,手把手的教给他们一些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三个新教师在5月份的汇报课中得到了学区教研组成员的肯定与好评。

在校级教研课的研讨中,我们敢于创新。本学期还为学区提供了研讨课。本学期开课的课题是选择自己比较没把握的,对自己有挑战性的课型来开课。上完后,再集中研讨,从中受益,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如某老师准备上的一堂公开课,先和几位老师共同备课,再借班上课,再研讨、修改,再借另一班上课,再研讨、修改,再另一个班上课,再研讨„„这样的备课、上课不管对于本人还是别的老师都是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在教研中,每个老师都敢于发表意见,有时争论很激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普通教师还是骨干教师,校长还是老师,大家都是平等的。老师们不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常常说得有深度,有价值,给人以思考和启发。现在老师们已经习惯于把教研当作大家的事,形成了教学共同体。

2、校外:走出去。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培训,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并要求他们外出学习归来,要及时总结别人的优秀经验在教研时或工作例会上进行传达,做好二次培训工作。

3、校本教研带来了教师之间的和谐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获得成长。今后,我们学校将乘着校本教研的东风,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拼搏,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

下载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以“课例”为载体_推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以“课例”为载体_推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