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2:1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04月30日 14:06 浏览次数:次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

十年前的今天,在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大潮中,卫生部所属湖南医科大学、铁道部所属长沙铁道学院与教育部所属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为中南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鲜明的学科特色以及良好的互补优势,使中南大学从诞生起就成为中南地区办学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师资力量最雄厚、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等学府之一。

合并组建十年来,在国家和湖南省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南大学的各项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校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汇聚,学科布局进一步科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年,继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后,中南大学又进入了中管高校行列。2005年以来,包括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吴官正等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内的1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改革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过去的十年,是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十年。十年来,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数从7个上升至17个,再到目前的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4。学校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从51个增加到1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8个增加到24个。2009年,在全国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2个一级学科入围前十名,其中,基础医学排名全国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排名全国第二。

过去的十年,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十年。十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继率先在全国试点综合评价录取本科新生后,又率先在全国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水平评估,并获优秀。学校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7项,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平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本科生录取线平均高出各省一本线50分以上。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研究生规模从3200余名发展到17500余名,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培养“指技合一”现役军官硕士研究生的普通高校,研究生院顺利通过试办评估,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5篇。总计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在全国的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育竞技中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学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居全国高校先进行列。

过去的十年,是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的十年。十年来,学校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 2人、“长江学者”28人,“国家杰青”10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7个,形成了以“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以15位两院院士为核心,以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知名教授等为骨干的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学术梯队。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明显改善,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博士比从10.2%提高到47.2%;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比为75.9%,其中正高职务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47.3%;具有校外学历背景的教师比达到60.1%。

过去的十年,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形成了“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科技创新模式,为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建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9个;国拨经费2亿多元的“高性能铝材工程化研究与创新能力平台”正在新校区建设之中。我们承担了“大飞机”、“现代先进飞行器”、“青藏铁路建设”、“创新医药”和“重大疾病诊治”等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项目,获得了8项“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900多项国家“863计划”和“支撑计划”项目,学校科技活动经费从合校时不到1亿元,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10.8亿元;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在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名列前茅;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成效,被誉为“中南模式”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标杆”,在全国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山河智能”和“博云新材”2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成功上市。

过去的十年,是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先后与云南、山东、江西、贵州、青海、广西、陕西等省区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遵义、常州、新余等20余个地级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国铝业、中铁集团、五矿集团等国内数十家大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吸纳合作经费5亿多元。学校大力实施科教兴湘行动,与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等省内的大部分市州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省内14个市州在学校新校区建立了市校合作生态园。我们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参与湖南区域发展和决策咨询工作,在推动湖南新型工业化和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和贡献。我们的3所附属医院积极发挥湘雅品牌优势,年门诊总量均在300万人次以上,为湖南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抗击非典、防治甲型H1N1流感、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救援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十年,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先后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100余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德国国家科学院等一流研究机构签订了双边合作交流协议,与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集团公司、霍尼维尔公司等20余家国际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境外合作的科研项目近100项,引进国外资金1400余万美元;我们先后开辟了30多个与世界知名大学交流交换本科学生的项目,已派出近千名优秀研究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深造。在校留学生招生规模不断增大,留学国别和地区从30多个增加到80多个。

过去的十年,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完成基本建设投资约30亿元,新增各类用房60余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科研用房约40余万平方米。2002年,占地1.3万、建筑面积4.7万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000多名学生上课的湘雅新校区教学中心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解决了医学教学用房紧张问题;以后勤社会化方式开发建设28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由学校后勤负责开发、建设、管理学生公寓一条龙的运作模式,受到上级肯定,在各高校中得到推广。特别引以为豪的是,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完成了新校区近200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先后建成了体育场、综合教学楼群、外语网络楼、机电楼、艺术楼和图书馆等,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我校新校区将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一张靓丽名片。3所附属医院的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其中,建筑面积9.6万多平方米的湘雅二医院外科楼、建筑面积6.8万多平方米的湘雅三医院新住院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就在今天,建筑面积28万多平方米、被誉为亚洲地区单体面积最大、功能设施最全的湘雅医院新医疗大楼也正式启用了。

过去的十年,是师生员工待遇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切实关注民生、关注基层,坚持开源节流,积极开展增收节支,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待遇。通过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套改、岗位津贴标准调整和发放节日补贴等举措,使教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由校财发放的教职工总收入由合并时的2.35亿元增长到5.22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推动住房货币化改革,截至2009年,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住房补贴1亿多元,是最早启动住房货币补贴发放工作的教育部京外直属高校之一;关注教职工健康,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逾千万元,使教职工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为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现行制度与救济渠道难以覆盖和解决的校内特殊群体,特别筹措资金设立了“和谐中南基金”。

十年来,学校直接用于学生事务经费支出由合并时的每年0.25亿元提高到每年2亿元,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奖助学力度,不断改善学生的住宿、伙食等生活学习条件,不断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过去的十年,是党建和思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十年来,学校按照上级的部署,先后组织全校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2007年,在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研究生导师制、资助贫困学生就业、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引导、创业教育等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李岚清、李长春、刘延东、陈至立等批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老师们、同学们,中南大学合并组建以来的十年,是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十年里,我们紧紧抓住了各种发展机遇,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实现了1+1+1〉3的聚合效应。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变革成就了中南大学的今天。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中南大学今天的成就与飞速发展并不是仅仅靠这十年的努力取得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它根源于我们百年办学的深厚历史积淀,是数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尽管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只有短短十年,但我们的工科可以追溯到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医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4年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百年的学科传承、百年的风雨兼程、百年的春华秋实,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与辉煌!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庆祝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的先辈们。我们不会忘记,曾经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历届学校领导;我们不会忘记,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奉献毕生精力的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们;我们不会忘记,给学校的发展予以巨大支持和无私帮助的社会各界朋友和众多校友们。我们更要感谢所有曾经和正在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全校师生!中南大学的辉煌将永远属于你们!

回顾中南大学合并组建的十年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凝心聚力,抢抓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抓住大机遇、迎接大挑战、取得大成绩。发展是学校的第一要务、第一责任、第一目标。只有团结起来,凝聚心智,聚集力量,善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能取得发展的先机,才能抢占制高点,才能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必须弘扬特色,服务重大需求。特色是兴校之本、强校之基。坚持特色办学是学校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十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有色金属、轨道交通、医学等学科优势,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行业特色、产学研合作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特色,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要继续把特色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弘扬自身特色,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坚持服务行业、服务地方,实现快速发展。

必须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形成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办学思路、战略规划以及推进举措;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动摇,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管理队伍和高水平职工队伍。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用优良的环境来凝聚人才,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必须争创一流,做出更大贡献。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管理。我们要以一流的工作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用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我们要举全校之力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征程漫漫,奋斗无限。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一是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拔尖领军人才相对不足;二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办学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四是办学经费相对紧张,资金筹措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老师们、同学们,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站在两个十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十年,我们要把中南大学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到本世纪中叶,要把中南大学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高水平大学发展模式。高水平大学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树立担大任意识,要站在国家使命、国家任务的高度勇挑重担、敢担重任;要树立创新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统领高水平大学建设全过程;要树立竞争意识,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目光,不断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科学制定中南大学章程,探索建立中南大学发展基金。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步伐,成立中南大学本科生院、科学研究院,成立中南大学大医药集团,培育完善具有中南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文化。

第二,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建设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如果我们没有一定数量的学科能进入全球的前列,那么,学校的水平就上不去。因此,我们要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科整体布局,积极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在强化学校办学特色与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龙头引领和核心支撑作用。要实施“重点学科高原造峰计划”,力争把我校若干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实施“国家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培育计划”,做大做强重点学科支撑体系。设立专项基金,建设一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基地。加强工科理科结合的高水平平台建设,带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发展,以高水平的理科支撑工科、医科持续发展。加强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努力走出一条“基础为重、交叉为主、应用见长”的特色文科发展之路。当前,我们要举全校之力,做好新一轮“985工程”发展规划和改革方案的编制工作。

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继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建立专业设置准入、退出机制,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大平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采取吸引“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优秀生源、扩大导师招生自主权等措施,大力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和整体素质,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难得,高水平的人才尤其难得。我们要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抓住国家大力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大机遇,结合我校学科、基地、团队建设需求,实施“升华领军人才计划”,建立和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区”制度。实施“升华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和“升华猎英计划”,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经费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倾斜。将二级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与院长聘期考核挂钩。建立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逐步建立校-院-系(所)三级教师培养体系。转变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业务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探索团队培育、运行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组建适应学科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科梯队和团队(群体)。

第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要继续坚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集成优势,积极培育标志性科技成果。坚持国家目标,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完善科技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努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不断创造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一流科技成果。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依托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立技术转移商业运行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中南大学科技园,构建科技型企业孵化大平台。

第六,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提高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办学的国际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要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为龙头、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为重点,以高水平教育合作、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为支撑,积极与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团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学校外籍教师的比例,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来校服务。要加快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完善留学生选拔机制,扩大学位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规模,形成多部门联动、二级学院主动参与的对外合作交流格局。

第七,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的新机制,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作用,关心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创业教育力度,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途径,实现学业、就业、创业的良性互动。健全辅导员培养选拔和职务晋升机制、教师师德考评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各位领导、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十周年庆典,既是辉煌历史的检阅,也是新的跨越的开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坚信,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校友们的合力支持,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南大学一定会更加意气风发、阔步前行!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周祖德校长在合并组建一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伴随着新世纪第一个春夏之交和煦的阳光,满怀着激动和期待,我们迎来了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一周年的日子。今天有这么多的领导、嘉宾、校友、学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共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的喜悦和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请允许我代表武汉理工大学4万多名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海内外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世纪之交,“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年前的今天,我们及时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使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师生们走到了一起,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开创新的武汉理工大学的历史和未来。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造就了我国高等教育空前繁荣的时代,武汉理工大学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期盼中诞生,在奋斗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不懈地努力和追求,新的武汉理工大学在广大师生员工的精心呵护下,伴随着21世纪的朝阳,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呈现出光辉灿烂的发展前景。

一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以高校“三讲”教育为契机,高举“三个代表”、“团结”和“发展”的旗帜,以发展促融合、以融合求发展,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推进了学校实质性融合,激发了学校内在活力,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在学科的规划和建设、一流人才的引进、产学研协调发展和学校整体实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正在形成,团结求实、锐意进取、奋发创新的“理工人”精神正激励着4万多名武汉理工人以崭新的姿态和争创一流的精神面貌,满怀信心地迎接辉煌的未来。

作为人类精神的神圣殿堂,大学一开始就是以其智慧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大学这种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强大职能使其发展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武汉理工大学正是遵循了大学办学的普遍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宗旨,以人才培养、学术进步和服务社会为出发点,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办学道路,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们强调一种新的办学理念,以对社会的服务和贡献促进社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加强了学校与行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建,并以自己的人才、知识、技术、信息等进入了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入了祖国西部大开发的行列;同时充分发挥校友和校友会的作用,构成与社会连接的网点渠道,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全面互动。

我们强调一种大学的育人氛围,以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内在品质,提高学校的学术创新能力。为此,我们以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引导办学观念和教育观念的变革;通过机关机构干部调整和学科院系调整二大战役,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实现办学资源的重新整合;通过推进后勤集团和产业集团的建设,实现后勤社会化和产、学、研协调发展;通过“211工程”建设和一流人才的引进,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发展的后劲;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稳定教学、科研秩序,加强教学的基础地位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立章建制、规范学校的运作程序,实现依法治校和民主办学;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增凝聚力,外拓影响力,增加学校的品牌效应;此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酝造自由学术风气、通过保持和加强与国外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等活动,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具有武汉理工大学特色的育人环境和大学氛围正在形成,这对武汉理工大学的未来将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强调未来大校园的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大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我们以实现办公自动化、校园网络化和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克服校区分散的障碍;推进后勤社会化,扩展大学校园的范围;借助社会力量推进学生公寓和教职工住宅小区建设,拓展大学校园的空间;建设大学科技园,延伸大学校园的领域;建立不同层次的产学研系统,扩充大学校园的内涵。办学理念的确立,育人氛围的逐渐形成,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使我们能够以崭新的视角审视我们的办学模式,从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学校精神和牢固的办学基础,为实现武汉理工大学未来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武汉理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教育部、交通部、中国建材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以及湖北省、武汉市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得到了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凝聚着广大师生员工的汗水和智慧。此时此刻,我们深深缅怀为原三校各个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的先辈们;衷心感谢对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和一年来的工作给予关怀和支持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国内外朋友以及广大的校友;并向武汉理工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离退休教职工表示深深的敬意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以人才为依托、以信息为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已经把现代大学置于基础性地位。正如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时所指出的那样:“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我们清醒地看到,与时代的要求相比,与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相比,武汉理工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百折不挠,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为此,我们将继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211工程”建设为龙头,调整和完善学科总体布局,建成具有自身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并逐步向综合化发展。国家计委已正式批复我校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当前我们正全力以赴准备即将到来的“211工程”建设项目验收,我们还将努力争取国家更多的投资,增加“211工程”建设的学科覆盖面。在学科点建设方面,要在新增2个一级学科、16个博士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的基础上争取有更大的增加和突破。此外,学校要增加研究生的规模,保证每年30%的增长比例,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

第二,坚持育人为本,加强教学的基础地位。在成功实施多校区弹性教学计划、基础课统考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以及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的基础上,要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推进教学改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加强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推行完全学分制。努力争取通过本科教学质量优秀评估。

第三,坚持学术至上,加强科学研究,形成浓厚的学术风气。一年来,以新材料、光纤传感技术和生物材料等为代表的科研项目,已相继进入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国家“863”高技术项目、“973”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产学研示范工程项目。学校要充分发挥在材料、交通、汽车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在基地、项目、经费、成果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此外,继续建立和完善科技政策,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开创学校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继续推进后勤、产业两大集团的建设工作。建设两大集团,推进产学研工作是我校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也是我校理顺关系、分流人员的重要措施。我们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功建设社会化学生公寓25万平方米,教师公寓800多套。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我们要继续以组建光纤传感技术股份公司和高速船舶技术股份公司为契机,以公司上市为牵引,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强金融资本与高校技术的结合,加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从而加快推进学校的产业工作。我们要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真正形成教学、科研、产业协调互动、并行发展的局面。

第五,增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改善育人环境。过去的一年,学校已经完成3.5亿的基建投资规模,计划内在建和竣工面积29万平方米。今后几年我们要完成投资7个亿的基建规模,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基本满足5万学生规模的教学、科研、辅助用房。我们要坚持实施大校园建设,实现校园功能分区,美化、净化校园。此外,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使校内高速计算机网络通达教学、科研、教工家庭和学生宿舍,完成马房山校区与余家头校区的光纤连接,实现办公自动化、校园网络化和教育信息化,真正建成数字化校园。

第六,继续推进学校与社会的联合共建,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学校要继续保持与地方政府、行业和有关企业的共建势头,充分发挥学校董事会和校友会的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和落实已经形成的各项共建的协议,并使我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步伐逐步延伸和拓展,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信息等潜在的价值,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求得自身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推进国际化战略,使我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步入国际竞争的舞台。

武汉理工大学一年的办学实践证明,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永远是激发我们的斗志、开拓我们的视野、凝聚我们的合力,团结拼搏,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为此,我们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奋斗目标,办好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

我们相信,在教育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交通部、中国建材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继续关心下,在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广大师生员工不懈的努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第二篇: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04月30日 14:06 浏览次数:3116次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

十年前的今天,在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大潮中,卫生部所属湖南医科大学、铁道部所属长沙铁道学院与教育部所属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为中南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鲜明的学科特色以及良好的互补优势,使中南大学从诞生起就成为中南地区办学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师资力量最雄厚、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等学府之一。

合并组建十年来,在国家和湖南省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南大学的各项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校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汇聚,学科布局进一步科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年,继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后,中南大学又进入了中管高校行列。2005年以来,包括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吴官正等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内的1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改革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过去的十年,是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十年。十年来,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数从7个上升至17个,再到目前的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4。学校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从51个增加到1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8个增加到24个。2009年,在全国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2个一级学科入围前十名,其中,基础医学排名全国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排名全国第二。

过去的十年,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十年。十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继率先在全国试点综合评价录取本科新生后,又率先在全国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水平评估,并获优秀。学校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7项,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平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本科生录取线平均高出各省一本线50分以上。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研究生规模从3200余名发展到17500余名,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培养“指技合一”现役军官硕士研究生的普通高校,研究生院顺利通过试办评估,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5篇。总计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在全国的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育竞技中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学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居全国高校先进行列。

过去的十年,是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的十年。十年来,学校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 2人、“长江学者”28人,“国家杰青”10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7个,形成了以“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以15位两院院士为核心,以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知名教授等为骨干的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学术梯队。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明显改善,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博士比从10.2%提高到47.2%;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比为75.9%,其中正高职务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47.3%;具有校外学历背景的教师比达到60.1%。

过去的十年,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形成了“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科技创新模式,为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建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9个;国拨经费2亿多元的“高性能铝材工程化研究与创新能力平台”正在新校区建设之中。我们承担了“大飞机”、“现代先进飞行器”、“青藏铁路建设”、“创新医药”和“重大疾病诊治”等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项目,获得了8项“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900多项国家“863计划”和“支撑计划”项目,学校科技活动经费从合校时不到1亿元,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10.8亿元;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在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名列前茅;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成效,被誉为“中南模式”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标杆”,在全国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山河智能”和“博云新材”2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成功上市。

过去的十年,是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先后与云南、山东、江西、贵州、青海、广西、陕西等省区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遵义、常州、新余等20余个地级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国铝业、中铁集团、五矿集团等国内数十家大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吸纳合作经费5亿多元。学校大力实施科教兴湘行动,与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等省内的大部分市州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省内14个市州在学校新校区建立了市校合作生态园。我们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参与湖南区域发展和决策咨询工作,在推动湖南新型工业化和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和贡献。我们的3所附属医院积极发挥湘雅品牌优势,年门诊总量均在300万人次以上,为湖南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抗击非典、防治甲型H1N1流感、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救援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十年,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先后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100余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德国国家科学院等一流研究机构签订了双边合作交流协议,与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集团公司、霍尼维尔公司等20余家国际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境外合作的科研项目近100项,引进国外资金1400余万美元;我们先后开辟了30多个与世界知名大学交流交换本科学生的项目,已派出近千名优秀研究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深造。在校留学生招生规模不断增大,留学国别和地区从30多个增加到80多个。

过去的十年,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完成基本建设投资约30亿元,新增各类用房60余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科研用房约40余万平方米。2002年,占地1.3万、建筑面积4.7万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000多名学生上课的湘雅新校区教学中心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解决了医学教学用房紧张问题;以后勤社会化方式开发建设28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由学校后勤负责开发、建设、管理学生公寓一条龙的运作模式,受到上级肯定,在各高校中得到推广。特别引以为豪的是,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完成了新校区近200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先后建成了体育场、综合教学楼群、外语网络楼、机电楼、艺术楼和图书馆等,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我校新校区将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一张靓丽名片。3所附属医院的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其中,建筑面积9.6万多平方米的湘雅二医院外科楼、建筑面积6.8万多平方米的湘雅三医院新住院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就在今天,建筑面积28万多平方米、被誉为亚洲地区单体面积最大、功能设施最全的湘雅医院新医疗大楼也正式启用了。

过去的十年,是师生员工待遇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切实关注民生、关注基层,坚持开源节流,积极开展增收节支,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待遇。通过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套改、岗位津贴标准调整和发放节日补贴等举措,使教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由校财发放的教职工总收入由合并时的2.35亿元增长到5.22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推动住房货币化改革,截至2009年,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住房补贴1亿多元,是最早启动住房货币补贴发放工作的教育部京外直属高校之一;关注教职工健康,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逾千万元,使教职工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为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现行制度与救济渠道难以覆盖和解决的校内特殊群体,特别筹措资金设立了“和谐中南基金”。

十年来,学校直接用于学生事务经费支出由合并时的每年0.25亿元提高到每年2亿元,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奖助学力度,不断改善学生的住宿、伙食等生活学习条件,不断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过去的十年,是党建和思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十年来,学校按照上级的部署,先后组织全校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2007年,在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研究生导师制、资助贫困学生就业、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引导、创业教育等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李岚清、李长春、刘延东、陈至立等批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老师们、同学们,中南大学合并组建以来的十年,是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十年里,我们紧紧抓住了各种发展机遇,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实现了1+1+1〉3的聚合效应。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变革成就了中南大学的今天。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中南大学今天的成就与飞速发展并不是仅仅靠这十年的努力取得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它根源于我们百年办学的深厚历史积淀,是数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尽管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只有短短十年,但我们的工科可以追溯到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医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4年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百年的学科传承、百年的风雨兼程、百年的春华秋实,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与辉煌!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庆祝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的先辈们。我们不会忘记,曾经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历届学校领导;我们不会忘记,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奉献毕生精力的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们;我们不会忘记,给学校的发展予以巨大支持和无私帮助的社会各界朋友和众多校友们。我们更要感谢所有曾经和正在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全校师生!中南大学的辉煌将永远属于你们!

回顾中南大学合并组建的十年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凝心聚力,抢抓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抓住大机遇、迎接大挑战、取得大成绩。发展是学校的第一要务、第一责任、第一目标。只有团结起来,凝聚心智,聚集力量,善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能取得发展的先机,才能抢占制高点,才能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必须弘扬特色,服务重大需求。特色是兴校之本、强校之基。坚持特色办学是学校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十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有色金属、轨道交通、医学等学科优势,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行业特色、产学研合作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特色,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要继续把特色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弘扬自身特色,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坚持服务行业、服务地方,实现快速发展。

必须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形成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办学思路、战略规划以及推进举措;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动摇,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管理队伍和高水平职工队伍。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用优良的环境来凝聚人才,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必须争创一流,做出更大贡献。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管理。我们要以一流的工作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用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我们要举全校之力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征程漫漫,奋斗无限。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一是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拔尖领军人才相对不足;二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办学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四是办学经费相对紧张,资金筹措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老师们、同学们,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站在两个十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十年,我们要把中南大学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到本世纪中叶,要把中南大学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高水平大学发展模式。高水平大学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树立担大任意识,要站在国家使命、国家任务的高度勇挑重担、敢担重任;要树立创新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统领高水平大学建设全过程;要树立竞争意识,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目光,不断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科学制定中南大学章程,探索建立中南大学发展基金。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步伐,成立中南大学本科生院、科学研究院,成立中南大学大医药集团,培育完善具有中南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文化。

第二,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建设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如果我们没有一定数量的学科能进入全球的前列,那么,学校的水平就上不去。因此,我们要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科整体布局,积极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在强化学校办学特色与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龙头引领和核心支撑作用。要实施“重点学科高原造峰计划”,力争把我校若干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实施“国家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培育计划”,做大做强重点学科支撑体系。设立专项基金,建设一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基地。加强工科理科结合的高水平平台建设,带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发展,以高水平的理科支撑工科、医科持续发展。加强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努力走出一条“基础为重、交叉为主、应用见长”的特色文科发展之路。当前,我们要举全校之力,做好新一轮“985工程”发展规划和改革方案的编制工作。

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继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建立专业设置准入、退出机制,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大平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采取吸引“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优秀生源、扩大导师招生自主权等措施,大力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和整体素质,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难得,高水平的人才尤其难得。我们要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抓住国家大力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大机遇,结合我校学科、基地、团队建设需求,实施“升华领军人才计划”,建立和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区”制度。实施“升华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和“升华猎英计划”,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经费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倾斜。将二级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与院长聘期考核挂钩。建立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逐步建立校-院-系(所)三级教师培养体系。转变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业务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探索团队培育、运行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组建适应学科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科梯队和团队(群体)。

第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要继续坚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集成优势,积极培育标志性科技成果。坚持国家目标,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完善科技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努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不断创造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一流科技成果。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依托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立技术转移商业运行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中南大学科技园,构建科技型企业孵化大平台。第六,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提高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办学的国际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要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为龙头、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为重点,以高水平教育合作、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为支撑,积极与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团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学校外籍教师的比例,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来校服务。要加快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完善留学生选拔机制,扩大学位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规模,形成多部门联动、二级学院主动参与的对外合作交流格局。

第七,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的新机制,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作用,关心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创业教育力度,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途径,实现学业、就业、创业的良性互动。健全辅导员培养选拔和职务晋升机制、教师师德考评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各位领导、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十周年庆典,既是辉煌历史的检阅,也是新的跨越的开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坚信,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校友们的合力支持,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南大学一定会更加意气风发、阔步前行!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第三篇:校长在十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十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

尊敬的兄弟学校和兄弟单位的各位领导与老师:

亲爱的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怀着崇敬与感恩,带着渴盼与欣喜,在举国上下喜迎第27个教师节的日子里,三中迎来八方嘉宾,共贺十年校庆。在此,我谨代表三中两百余名师生员工向出席庆典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于都三中发展的各级领导、兄弟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曾经为三中贡献心智、播洒汗水与辛劳的决策者、开拓者、建设者以及正在耕耘不辍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母校争光、关心母校发展的校友们、同学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借此机会,我把三中十年创业历程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简要汇报如下:

三中创建之初,面临着人力、物力资源匮乏、社会信任度不高、管理经验不足等诸多困难,面临着董事会的高企盼、县委县政府“四个一流”的高标准、全国素质教育的高要求、新建学校发展需要的高速度等诸多挑战,为战胜困难,创造发展平台,我们选择了“自强、厚德、善学、笃行”之路。

三中的十年,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十年。

面对新建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从董事们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中寻求力量,从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中激发热情,从各地名校的发展历程中借鉴经验,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一种团队精神,带好德育与教学两支队伍,建好领导、班级、备课组三个集体,突出抓好目标、过程、结果、发展四个管理环节,着力营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媒体教学、网络化管理、和谐校园、立体式发展的五个特色,整合董事会、领导、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六方资源;实现了办学的理念、条件、规模、机制、层次、质量和速度等七个方面的初步突破,形成了近三百个教学班、五千余名师生员工的办学规模。05年以来高考一、二本上线率跃居县普通高中榜首,历年中考重点上线率或高分段上线率居全县第一。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获奖达300多人次,其中在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中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在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获国家一、二、三等奖,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夺取全省第一名,在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少儿书画作品电视大赛中荣获少儿组银奖。培养了1名全省文科状元、3名中考状元、300多统招本科生。我们用实践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立大志,吃大苦,耐大挫,悟大道,担大任,创大业”的自强之歌。

三中的十年,是沐浴爱心、以德治校的十年。

面对新建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又面对全县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面临的最急迫的任务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而队伍建设的关键又在于团队精神的打造。为此,我们每年组织诚恒博学求实创新的主题校本培训,引导师生员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学生观、成绩观”;县委县政府每一任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一级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三中的建设与发展,都给予学校正确的指导与极大的关爱,学校董事会给予学校无微不至的呵护;各兄弟学校、各兄弟单位、各界人士及广大家长,给予学校极大的厚爱与关心,我们全体师生员工用心感受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情与爱,用实际行动去感恩董事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自然、感恩社会,形成坚定的厚德基础,使“厚德”成为我们的治校之道。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市“德育文明示范校园”,县“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和“校园环境达标建设先进单位”。

三中的十年,是兼收并蓄、虚心向学的十年。

面对新建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特别是全县第一所民办学校,我们不能套用一般学校的发展模式,既无先例可依循,也无经验可借鉴,一切只能靠学习与探索。如果说“厚德”规范的是做人之道,那么做事之能就要靠“善学”才能提升。

我们承继“活到老、学到老”、精益求精的“善学”精神,将“善学”作为我们的兴校之源。我们利用可利用的各种机会与平台:向古人学,向社会贤达学,向兄弟学校学,向同事、朋友学,向实践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靠上去”、“沉下去”等形式,通过实施“筑基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为创建“学习型学校”搭建平台;立足“四基”、过好“八关”—学习策略关、阅读质量关、课堂关、用脑关、记忆关、表达关、练习关、条理关,养成终身生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每个成员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中的十年,是谋定即行、只争朝夕的十年。

面对新建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时间短、起步晚、生源差、队伍散,没有可骄傲的辉煌历史,没有成熟而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没有现成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新生学校所面临实际困难我们也都无法避免,要想改变状况、做出成绩,创出品牌、赢得信任,走上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必须学习谋定即行的“笃行”习惯, 对各自工作做到“六包”和“五个在一线”,人人均能顶起一片艰苦创业、勇于创新、锐意创优之天。

随着第27个教师节的到来,三中将迎来了办学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将继往开来,把过去的十年当作一个平台、一种精神,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超越,向三中第二个十年的发展目标迈进:由规范化办学转向特色化办学,把学校办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学习型、服务型、绩效型”的家长信赖、学生喜欢、教师自豪、董事会高兴、人民满意的学校。

有董事会的激励,有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爱,有兄弟学校、兄弟单位及各界人士的支持,有我们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拼搏,我们坚信,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提前实现!

谢谢大家!

第四篇:校长在总结大会上讲话

郴州市十二完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讲话稿

尊敬的督导组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苏仙区教育局指导组精心指导下,我校上下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作风建设,力求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我校党员干部普遍接受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洗礼,一批违反党纪政纪和制度规定的突出问题得到有力纠正,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现就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汇报如下:

一.及时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

按照《苏仙区教育局党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积极部署,精心组织,第一时间制订了《郴州市十二完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制订了“十二完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安排表”。4月21日下午及时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支部书记姚赛君同志对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教育局局党委指导组成员亲临大会指导,并详细为大家解读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活动节点、活动要求、活动安排、方法步骤,使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准确把握了目标任务,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学习交流,提升个人素养

为真正贯彻党的群众教育活动精神,4月下旬、5月份分别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全体党员学习交流会、“走访问情”调研活动等,认真组织学校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廉政准则、党的十八大报告,研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汇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重要论述摘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有关专题学习材料,组织观看群众路线教育片《焦裕禄》、《四风之害》等,统一思想,指导行动。

三.认真开门问情,深入进行整改

学校支部领导多次深入到所联系的年级组、教研组,通过组织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对校级领导班子及个人、学校发展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截止到目前,共下发征求意见表60份,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3次,全校共征求意见建议60余条,经梳理汇总,形成整治“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19条,其他方面的意见建议6条。

四.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诚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为了搞好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进一步征求师生对领导班子及成员“四风”问题的意见工作,根据教育局党委指导组安排,校党支部对活动征求到的领导“四风”方面的突出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对照材料的撰写;同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整改方向和措施,并已逐步落实到实处。

五.对照标准,主动整改

1、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校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党员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集中学习教育情况、贯彻落实反对“四风”具体要求、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工作作风是否进一步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督查和随机调研,贯彻落实要求不力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着重进行指导。坚持“不掩饰、不回避”的原则,对检查中出现的干部工作作风、工作实效、工作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找准原因,及时督促整改。

2、积极主动为师生做好各类服务工作,为师生教学和学习方面提供帮助,逐步解决教师教学所需的设备和资料,为教师们更好进行教学提供坚强后盾。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经常到深入教室班级,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经常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尽量去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3、班子成员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不良现象作斗争,带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在公务接待过程中,严格按标准执行,不突破。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

六.建章立制

活动进入第三阶段后,班子结合学校现有规章制度,开始有针对性修订和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去管事管人,从而实现科学管理,保障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具体制度建设情况:主要从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和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上建立完善11个方面制度。

(一)在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上,建立完善2个方面制度:

1、修订关于《教职工大会制度》。着重解决学校会议过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问题。

2、修订《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着重解决学习的数量、质量、形式问题,确实提高学习效果。

(二)在解决官僚主义问题上,建立完善3个方面制度:

1、制定《领导带班制度》。着重解决领导脱离教学一线、脱离群众问题。

2、制度《工作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着重解决不了解群众实际问题,群众利益维护不好,工作中缺少“公仆”意识问题。

3、修订《教师申诉制度》。让教工反映自己的心声,使领导了解教工的疾苦。

(三)在解决享乐主义问题上,建立和完善2个方面制度:

1、修订《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着重解决贪图享受,意志消沉问题。

2、制定《优秀教师评比制度》、《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着重解决精神懈怠,不思进取问题。

(四)在解决奢靡之风问题上,建立完善2个方面制度:

1、制定大型活动坚决制止豪华铺张的制度规定。严格控制大型活动数量和规模,着重解决活动过多、铺张浪费的问题。

2、制定规范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明确接待范围、严格接待程序、规范接待场所、严控接待标准。

(五)在加强支委班子自身建设上,建立完善2个方面制度:

1、完善支委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制度。

2、完善支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挥民主生活会在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使常委一班人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切实提高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我们用法治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建章立制,使学校支委班子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与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成果,为实现十二完小跨越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老师们、同志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开展阶段就要结束了,而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校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10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更加高昂的政治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举措,积极迎接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创建市级一流的特色名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在纪念地税组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纪念地税组建十周年庆祝大会,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总结了地税组建十年来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安排部署了今后的工作,表彰了全市地税系统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地税部门在过去的十年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受表彰的先进

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地税系统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鼓足干劲,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过去的十年,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与时俱进,扎实苦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特别是财税收入的大幅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包含着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努力。地税机构组建十年来,市地税局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广大地税干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政策,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征管改革,大力组织收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人心思上、精神变样、争创一流、事业兴旺”的良好局面。地税部门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紧紧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组织收入取得突出成效。地税机构组建以来,始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使地税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连续十年超额完成各项地税收入任务。税收、社保费两项收入齐头并进,累计组织税费收入15.7亿元,地税收入平均增速达到了19.7,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4年的44.9提高到了2003年的66.2,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

二是落实征管措施,强化科技兴税,依法治税水平显著提高。

依法治税最关键的一条是做到应征尽征,严格执法。多年来,地税部门认真贯彻科技加管理工作思路,不断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堵塞了税收征管漏洞,抓征管改革,抓税源监控、抓欠税管理、抓以票控税、抓纳税评估,提高了征管水平;以科技兴税为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办公自动化、银税一体化、管理网络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立起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征管模式,各项征管指标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三是坚持从严要求,狠抓干部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地税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兴税”之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改革用人制度、建立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地税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干部队伍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为地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地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多年来,地税部门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项成果一起要”的方针,建立了“两个文明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办公生活条件;推行了文明办税“公开”制度、“一站式”服务等制度,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系统被命名为市级文明行业。今年又被确定为省级文明行业重点培育单位。

过去十年,地税系统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不仅自身得到了全面发展,而且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功不可没。实践证明,地税机关的领导班子是一支开拓创新、坚强有力、团结务实的班子,干部队伍是一支有朝气蓬勃、有战斗力,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的队伍。市委、市政府对你们的工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当前,我市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协调进步、财政实力迅速壮大的重要时期。7月底召开的市委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市上下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市委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的部署,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不断研究和解决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下载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长在十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2012.11.25(拟草稿

    校长在十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拟草稿)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张占元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 尊敬的兄弟学校和兄弟单位的各位领导与老师: 亲爱的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校长在大学-合作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大学-合作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县长,各位来宾、校友,企业家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临碣石以观沧海,会贤达创新未来。我代表**大学,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县委县政......

    校长在期末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金猴辞岁奏凯歌雄鸡迎新唱未来 ——在期末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教工、各位老师: 回顾16年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16年是我们学校发展不平凡的一年;是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

    校长在四月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四月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伴随着XX年“五一”小长假的结束,四月的工作顺利结束。现对四月份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和反思。对成绩突出的、表现优秀的员工提出表扬,对存在的问题......

    校长在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孙校长在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期中考试总结表彰会,目的是总结半个学期以来,同学们在学校的表现,并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

    校长在新生军训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新生军训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教官、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现在我的耳旁还回响着同学们铿锵有力的口号,我的眼前还闪现着同学们矫健的身影。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四天......

    政教校长在期中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政教校长在期中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期中总结表彰大会。 首先,请允许我向半个学期以来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表示衷......

    校长在开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2008年,是我校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工作业绩卓有成效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校全体师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