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化学教材分析学习总结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学习总结 09化11 蔡乐乐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教材分析的一般步骤内容和相关方法,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 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 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 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 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 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的编 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 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 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 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 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教材分析,进一步对不同类型教材进
行示范分析,使得教师明确教材分析的重要性和教材分析的依据、内容和方 法,逐步培养他们分析、研究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根据以上要求对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进行如下分析: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化学1》、《化学2》的充分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表现下列三大特点:
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学1》、《化学2》教材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教材通过对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教材不仅关注给学生提供多少知识,更重视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加深对科学探究意义的理解,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2.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化学1》、《化学2》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要求学生借用调查、咨询或小组讨论等手段,从多种媒体和其他场所获取知识,理解化学与科技、生活和环境的关系。在教材设置的栏目中,直接体现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调查研究”等。
3.体现融合的教材特色
以“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模式编写的高中理科教材都各有局限,新教材融合两者的优点,兼收并蓄,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又注意社会对人的培养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形成一个融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学生活动为一体的教材体系。
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社会需求,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例如,新教材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铁、锡、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年限(铝约200年前,铁约2500年前,锡约6000年前,铜约6000年前),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和化学知识,探讨金属活动性与人类开发、利用金属的时间的关系。此外,教材还新增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从过去“铝比黄金贵”到铝土矿电解铝工艺的发明直至今天新型铝合金研究和应用的线索,揭示了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篇:中学化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1、教材: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课程目标,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规律组织起来并发展着的理论和技术的知识系统。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学生同步学习配套用书、教师的教学方案等平面的和电子的媒体。
2、课本:学生的角度——指学生用的教科书。
3、教材的功能:是指在实际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所起的作用。
4、传统观念认为,教材结构应呈现为树状;现代:网状。
5、教材、教科书、课本之间的差异:教材的内涵要比教科书大,课本与教科书为统一内涵的不同称谓,教材涵盖教科书,教科书不等于教材,教科书是最主要的教材。再不做严密界定的的时候,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教材。
6、由于所持的观点和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对教材便有了如下几种看法:
材料说。教材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材料——知识技能体系说。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媒介说。教材即传授知识技能的事实,它是位于教育着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媒介。课程说。教材即为狭义的课程。工具说。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一样,都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工具。手段说。教材作为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形成学生深刻认识的手段。综合以上观点,本质上来看,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进行自我人格建构的一种案例或范例,它不要求学生必须完全掌握其内容;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通过“对话”交流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发展。
7、教材的特征:1.符合“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教育改革原则,即教材的设计要注意面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面。向当代的社会问题,面向当今社会技术化、信息化的发展实际,面向当今社会的现代化生产和经济实际。2.由于教材主要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因此学生可以摆脱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效果不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取决于学习主题对教材的独立钻研。3.由于教材为学生亲自钻研提供了条件,因此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是学生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而能独立获得新知识。4.由于教材设计的目的和方法是使编者和学生直接“沟通”,学生通过独立钻研即可实现编者的意图,这样可以节省教师大量进行口授的教学时间,从而有利于教师研究教学,改革教法,进行个别教学辅导。
8、教材的功能: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科研成果的功能;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具有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呼吸的功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功能;主题自学功能;主体自我检测功能;复习巩固功能。
9、教材的结构:教材是由术语、实施、概念、原理和步骤五要素所组成,它们共同担当起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职能。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教材的基本单元:教学单元。所谓教材的结构就是指这些功能性教学单元的组织形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字、图标的呈现形式。
10、教材的编制原则:该原则应由学生个人经验为起点,有旧经验到新经验,知识编排应由具体到抽象,由易而难,由简而繁,由主要及于次要;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结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相统一;学科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内容选取应是螺旋式上升;教材的内容组织要多安排刺激物,设难置疑,制造悬念,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11、教材评价的本质::就是评价主体对教材价值的判定。
12、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化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3、教学大纲:以学科中心课程观为指导,过于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性,过于注重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基础,与大学内容相衔接。
14、教材评价的作用:a工具价值:甄别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分析判断教材文本的设计和编制方面的价值,为国家或教材选用者服务b目标价值:总结经验成果,指出不足和问题,促进教材改革和发展c特殊价值:探索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内容整合方式与学生素质提升的关系,使教材的属性与学生的需要的价值关系以概念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d教育目标:引导和调控着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促使教材编写人员不断改进教材,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15、《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块组成。
16、课程标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他规定了课程的本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的建议。化学课程标准则是以融合论为指导,考虑了制约课程发展的知识、社会、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
17、教材的评价从内容到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注重单一的语言文字评价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再到关注教材中所隐含的教学法观点,最后到关注教材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
18、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学大纲不同点:a.课程观:从“以科学为中心”的课程观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转变;b.课程目标:从过分强调“双基”的化学课程想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虎穴课程转变;c.目标取向:从面相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d.课程内容:从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西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教育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e.课程实施: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转变;f.课程评价:从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的化学课程想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关注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关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的化学课程转变。
19、化学教材和化学教科书、化学课程标准的关系: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教材。化学教材包括化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化学实验手册、练习册。试听教材。基于电脑的多媒体教材等。化学教科书又称为化学课本。化学教科书是教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经历过程与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工具,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20、义务教育阶段5个不同版本:人教(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沪教(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来选取教材内容)、鲁教、科粤、湘教。
高中阶段3个不同版本:人教、鲁教、苏教。
21、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教育段化学课程标准的区别:a.地位与作用:化学课程作为九年级开设的13门科目之一,所占的课时数为9.4%,而作为高中开设的15门科目之一,占5.2%。b.课程标准的结构:义务阶段分四部分:
一、前言,由化学学科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四部分组成;
二、化学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组成,通常又把这三部分称为“三维”目标,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化学学科内容标准,分为五个一级主体: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四、实施建议,分为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理由与开发建议。高中教育阶段也分为四部分:
一、前言,同上一。
二、同上二。
三、化学学科内容标准,与义务段所不同的是,这部分有必修和选修两块所组成。
四、同上四。
1.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就是国家教育的基本方针、化学课程目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分析理论来展开。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问题在于人的问题。3.该学段的的化学课程理念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差异,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4.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某一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同时,化学课程标准还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及其评价、化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5.如能恰当地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三序原则),该教材的生命价值便会得到肯定
6.课程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因素、学生因素和知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教材属于课程范畴,课程理论也可视作教材编写理论。
7.学科结构中心课程是以认知结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以学科的基本概念为中心,是学科的教学内容结构化。
8.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追求卓越,是结构主义课程的目标。
9.学科中心教材观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教材的基本依据,有组织的学科及其知识体系反映的是人类的集体智慧,是高度浓缩的人类文化遗产。
10.学科中心教材分为三种类型:学术理论浓缩型,知识结构型,知识综合性 11.教材就应该是汇集了人类知识精华的著作,具有学术性、权威性和本源性
12..教材的概念应该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教材是一种媒介。学生能够通过教材认识化学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通过教材来理解认识国家化学课程的标准和内容,通过教材展开与同学及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第二,教材是一种工具。学生利用教材的学习安排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积累学习的经验,获取必要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构架,学会探究并形成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观念,促进职能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利用教材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第三,教材是一种资源。教材通过陈述性的课文具体的展示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栏目向学生介绍人类的化学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向学生介绍程序式知识。13.化学教材研究的层次指的是研究的步骤:通常的层次为:了解化学教材,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建立教材分析模型,收集反映化学教材质量的静态资料与动态资料,并且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根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以及在上述基础上对化学教材做出一个综合的价值判断。
14.横向比较:就是对同一课程标准下的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进行考查,寻找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
15纵向比较:就是对同是人教版的化学教材,将他们不同时代的版本如大纲本和课标本进行知识点的分布比较,或者初中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做衔接性比较。
16.义务教育段人教版大纲本与课标本化学教材的比较:两版教材的差异:①内容主题数量上不同,课标本较大的纲本有所增加,其中把燃料及其利用、盐和化肥及化学与生活单列出来自成一单元。②理论知识编排的先后顺序不同③实验编排上不同,课标本中,实验直接穿插在具体的知识内容当中,没有像大纲本那样将其单列出来,没有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可以区分。
17.五套教材共同点:①充分体现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观念,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②教科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③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④重视学科间的联系,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⑤教科书的版面设计新颖,可读性强 18.人教版和科奥版两个版本的教科书栏目的设计各有特色:人教版的栏目设计特点是清晰、简洁、概括性强;科奥版栏目的设计特点是样式多、新颖,具有现代性。
19.人教版教材实验数目多,形式多样:a淡化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除了比较危险性的实验或现象非常直观的实验,教材中注明有教师演示外,其他一律不分界限,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b人教版中大部分实验内容都以实验项目呈现,与大纲本教材相差不大,而沪教版的大部分实验内容都以活动与探究栏目呈现,对话功能更好,对学生的指导性更强。沪教版教材中呈现的探究活动数量要多于人教版教材。
20.人教版教材采用传统的章一节式结构,每章开头是对本章内容的一个引言;鲁科版教材采用章一节式结构,每一章的开头也是以标志画开始;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单元式结构
21探究:a.事实性知识探究b理论性知识探究cSTS知识探究
22.人教版教材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验,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实实践活动,习题等栏目。鲁科版教材每节内容的编排基本上都是从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开始;
苏教版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首先设置“你知道吗”这样的一个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采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23.人教版一从实验化学开篇,其线索与大纲本人教版教材基本一致;鲁科版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的编写核心;苏教版以物质世界为核心。人教版注重循序渐进,实验编排多样化;鲁科版材料新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苏教版专题性强,学生活动较多。
24.教材结构可划分为有深层到表层的三个层次,即教材内容、教材程序、教材形态。这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25教材的内容分成四部分:知识体系、技能技巧体系、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对待世界和客体的情感评价态度的经验。
26教材程序是指教材内容纵向编排的体系,它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实质是作为客体的教材内容与作为主体的学生相互作用的关系。17.教材的三个层级关系:教材的内容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最深层,它指导程序结构,并与程序结构一起共同决定形态结构;教材的形态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最表层,他表现内容结构和程序结构;教材的程序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联络层,是内容结构和形态结构的中介,他调控内容结构和形态结构。
27.对教材进行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内容的呈现三部分。
28.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育情境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29.高中化学教材结构:高中化学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其中各要素包括化学学科知识要素(包括化学知识和技能)、能力要素、思想要素(包括思想教育要素、审美要素和心理要素等);各成分包括高中化学教材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具体的呈现方式。
30.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必修课程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与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的基础,而选修课程则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必修模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有有利于保证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而选修模块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科的专业技术联系密切,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31.化学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包括物质的量、化学反应类型、动力学和热力学基础)、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基础。
32.STS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材中的STS内容一般是制理论联系实际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素材。人教版教材的STS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物质生活,技术原理,社会环境,化学家与化学史等四个方面。
33.人教版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习题,教材中的习题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正文的各栏目中穿插或者渗透了一些兼具习题性质的内容,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二是在每一节后面设置了习题;三是在每一章的后面设置了归纳整章内容的栏目归纳与整理和整章的习题。
34.教材中习题设置的特点:①主观题所占比例较大②习题设置体现多样化、综合性和灵活性③习题设置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35.衔接: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连接,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36化学教材的衔接:主要表现为不同层次的化学教材结构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即纵向衔接性。
37..①处理好统一性与选择性的关系②处理好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③整合好必修与选修相衔接的知识
1、化学课程内容:指的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它是国家依据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化学课程目标确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化学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相关的经验。
3化学教材内容:化学学科中所呈现的化学现象与假设、观点与本质、描述、现象与法则等
4、迁移价值:是指先前获得的知识能够促进后继知识的学习,它有助于更好的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5、认知价值:是指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过程,这个过程本身能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6、情谊价值:是指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7、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学生发展现状、教学条件等因素中和考虑之后所确定的,是动态的。
8、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化学教学内容是经验,这个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指化学科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所获得和感受的认知方面的结果性经验,也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过程性体验性经验。
10、化学教材内容中的知识价值包括迁移价值、认知价值和情谊价值。
11、化学教材内容的结构依据课程理论,其常见的形式有:实验探究、制作模型、联想质疑、交流讨论、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角色扮演、辩论等。
12、化学概念的学习分五个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
13、化学基本技能包括:化学计算、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化学用语运用技能等。化学基本技能学与教的一般过程为:感知预备阶段,加工形成阶段,联系巩固阶段,应用发展阶段。常见的教育学的方法有:机械记忆;接受 内省
复现;探究
发现;归纳;演绎;分布方法。
14、高中化学教材:必修模块化学
一、化学二,选修模块: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与原理、物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
15、化学选修课程模块分为了三类:、假设实验 分析 结论(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与原理);
二、假设 模型 分析 结论(物物质结构与性质);
三、事实 解释 活动 结论(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从教学方式分)
16、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单元课题形式编排,由四个单元九个课题组成,并设置有八个栏目:实验、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其中三个栏目与实验有关:实验、科学研究、实践活动
17、化学课程内容与化学教学内容的区别?a化学课程内容:指的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它是国家依据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化学课程目标确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化学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相关的经验。b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化学课程标准,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具有指令性。化学教材内容是教材编者学习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依据化学教材编写规律和便利教学等原则来确定的。一旦确定,便保持相对稳定性,具有静态性质。c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学生发展现状、教学条件等因素中和考虑之后所确定的,是动态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18、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教材内容、化学课程内容的关系。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内容
化学教材 化学教材内容
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内容
19、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用于处理外部事物的程序性知识、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20、人教版化学教材内容。元素化学教学内容(元素化学知识包括空气、氧气和水、二氧化碳,常见的酸、碱、盐,铁,简单的有机物等);化学概念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段化学教材中的化学概念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抽象性较强,二、涉及范围广,三、关系复杂)化学计算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段化学教材中的化学计算属化学技能基本范畴)
21、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知识结构特点。必修模块将元素化学知识主要集中在化学1,突出典型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将元素周期律的只是安排在化学2,突出元素观这条线索,并在两个必修模块中分三个阶段呈现。化学1体现以实验为基础来认识化学科学这样的思想,对元素知识采用分类的方式;,22、一本多标: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化学课程标准,使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具有指令性。化学教材内容是教材编者学习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一句化学教材编写规律和便教利学等原则来确定的。一旦确定便保持相对稳定,具有静态性质。化学课程是化学教材的上位,化学课程内容也是化学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全部,基于此就有了化学课程标准,多个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的现状,此即“一本多标”的含义。
23、高中选修课程功能:a、课程侧重于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STS理念。《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b、侧重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c、课程《实验化学》,侧重“通过实验的线索”学习化学。
24、教学《化学反应原理》选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a、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过程;b、重视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良好学习情境;c、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学习兴趣;d、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1,陈述性知识教学设计:a教材的组织与呈现;b促进知识的理解;c指导复习促进知识巩固;
2,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保证学生习得所教的概念和规则;设计变式练习习得规则转化为智慧技能。
3,策略性知识教学设计:同2,策略性知识的特殊性。
5,学生中心说:主张以儿童中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占支配地位的不再是教师的经验,而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要素结构中,学生是中心;在教育内容的范围上,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
4,STS教育课程: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STS教育思想:aSTS精神在原有理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和延伸,让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实际,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做科学,学到做科学所需要的各种本领;b通过本校课程开设STS教育选修课和专题讲座,把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及时告诉学生,让学生呼吸到时代气息;c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STS教育课题,基于小组活动,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已达到课程的圆满解决;d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与分科课程并行的综合理科课程,以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STS教学过程:通过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点的呈现、课堂小结、利用习题复习巩固等不同环节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进行课内渗透,除了讲授法外还可采用角色扮演;在校内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突出实用性。
6,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a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b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引入问题;分析问题、收集信息;寻找方法、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得出结论;应用新知、产生迁移)。
7,讲授法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适用于高年级)。优点:教师同时向多人传授知识;缺点: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下降(穿插提问和对话)、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学习。8,讲授式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以良好组织和复习开始,简短讲述目的,提醒学生注意重要概念;提供新信息时,考虑学生对这方面已知的知识;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进行下一步之前已掌握所学知识;结束时复习重点,强调普遍完整的概念;讲解后提出问题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话解释材料,并利用或延伸到新的情境中。
9,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把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基础目标,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化学学习之中。
10,科学探究过程:呈现各要素的顺序是不固定的;科学探究教学活动过程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科学探究既可作为学习的方式,又可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于其他各主体的学习中,不以孤立进行。
11,几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利用实验法进行探究;利用化学史料进行探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进行探究;利用调查访问进行探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a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并提出一定的信息资源来源,提高查阅资料的效率b教师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课题,提出选择有用信息、加工整理信息整理的活动要求,还可引导学生对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c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是收集验证假设证据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12,如何对自己设计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由此提出相应的评价理论模式以其应用?通过学习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内容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进一步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方法进行学习,并知道了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方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过程,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具体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提出科学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全部或有重点地选择其中几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教育评价的操作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一是要进行价值标准研究,为评价对象提出一个合适的价值标准。二是要进行信息收集研究,提出一种既符合评价对象实际,又是评价者可以操作实施的办法。三是进行价值判断方法研究,提出一种符合评价目的,能作出有意义的评价结果的价值判断办法。评价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3,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说明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间的区别和联系?传统备课:(1)稳定性过强,强调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知识体系本身往往带有封闭性和滞后性,缺乏随着时代、理论、技术发展的变动性,稳定时间过长,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知识社会;(2)统一性过强,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3)应试性过强,不利于学生自学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要求。教学设计不是对备课的全面否定,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对于传统备课的继承、发展、深化和提高。经验型的,业余的,无论什么水平的老师,上课之前准备一下,都可以叫备课。如果只知道备课,那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是初步的要求。要是按照专业化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就高得多。备课可以是经验型的,而教学设计则要有理论上的依据,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含量比较高,是一件专业化的工作。区别,并不难理解。教学设计比备课要求高,科技的含量多,要求的理论、技术各方面的门道比较多。在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教学设计更侧重于指导思想和整体的设计方案、方法、模式、框架等方面的考虑。或者说,对于那些具体的物质准备。教学设计不包括这些太具体的事情。1,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2、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
3、内容标准:(1)科学探究(2)身边的化学物质(3)物质构成奥秘(4)物质的化学变化(5)化学与社会发展;
4、实施建议:(1)教学评价(2)评价建议(3)教材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建议
2,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称为“三维目标”。而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提出的,依据三维目标编写,是教师的不同强度的行为动词与学习对象相结合来表述的。
3,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对于化学知识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既可以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也可以按照基本问题或者科学探究过程来进行,两种教学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化学教师要学会选择。在目前,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获得成长,更多的还是选择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将人类认知进行解构与不断按照学生个性建构的过程。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应侧重于考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投入的程度大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以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评价要多元性。
4,化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标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科学探究的课程目标:一句“科学探究”项下三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及其进一步说明,编制“三维”目标。
6、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7、学情分析的一般原则就是该年龄段的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知识和一般学习心理状况;所任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心理的发展现状。
8、化学教学设计包括的要素有哪些?就目前学生应具备较高科学素养条件下,如何对教学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顺序排列说明理由?化学教学设计是化学老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胜利和心理发展特征等)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导言设计,结尾设计,板书设计,实验设计,习题设计。设计整体和局部。要素:
1、具有现代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同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以科学研究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要有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现代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
3、具有动态,可调控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顺序理由:要符合“三序”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顺序、心理发展顺序; 1.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是化学史上的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独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2.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作本质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而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希望点举例”就是通过对课题的希望和理想使问题的本来目的聚焦,再加以考虑的技法。4.单元教学评价与课时教学评价关系;在编制单元教学目标是考虑的问题有?单元教学评价是对课时教学评价的整体一制性内容的大略概括,单元教学评价是具有一系列相似内容和结构的课时教学评价的整合。编制单元目标考虑的问题:考虑单元教学内容在整个学期内容中的作用和地位,既要与旧的化学知识做衔接,又要为学习新的化学知识穿针引线,更好地做到知识的深化外延,给学生在认知水平上有一个提高。
教学设计:步骤:1.教材分析2.学生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教学重点与难点 5.教学过程设计 6教学反思。
1.高中化学六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2.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学生活动表现、建立学习档案三类。教师可以通过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水平,选择、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以保证评价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3.在化学教学中,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获取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三篇:中学化学教师总结
中学化学教师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三1--4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及时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都很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发现学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繁杂,尤其学到化学用语、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认为化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化学逐渐失去兴趣。为此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一些化学家不畏困难危险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讲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和近代的落后,讲中国的崛起也需要化学,多数学生都能感到学好化学知识重要。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固固加热的装置,集气首选排水法,向上排空也可以,操作步骤7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
“过氧化氢制氧气,固液不加热的装置。常温可行节能源,操作安全又简单:“查装定收”只4字。”
再比如: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较难理解,我将之归纳为“构成物质有三子,分子、原子、和离子,其中原子是根本,3条路径构物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这3类,都由原子直接构。”“非金属原子先组合,构成分子种类多,多数物质分子构:双原子分子单质,非、非组成的化合物…”等等。
二、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例如,本学期我开的组内公开课“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生动脑、动手,气氛严肃活泼,取得较好的效果;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三、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炼铁的原理是还原时,我让学生书写出换一种还原剂氢气或炭粉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进而明确异同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每一章都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过关复习作业,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获;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五、不足与反思。
今年由于春节时间较早,学生接受能力出乎意料,使得后期教学出现赶进度的情况。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学习站在他们的水平思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第四篇:中学化学教学总结(推荐)
中学化学教学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环节,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及完成质量与化学实验员的工作密切相关。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材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实验形式也由验证式向探究式转化。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学生走进实验室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并动手作已势在必行。这就为初中化学实验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接收挑战,从容不迫地完成辅助化学教学的任务,是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又一课题。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实践与思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想。以下我着重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一学期实验工作的思考与总结: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入的实验不仅在数量上比传统教材有了大篇幅增加,而且试验的内容取材新颍、贴近生活、趣味性强、材料易找、操作简便,适合于广大学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对课本上规定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全做并做好。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发展新知。这样,观察和试验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环节。了解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前提,但要具体落实课标,还必须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实验的特点和要求。
在实验内容上的特点是:①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②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③特别注重所选择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今后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强调这三方面的效果,都应注重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要求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及其技能分不同层次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大体可分类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小实验,新课标对这三类试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只要求教师有根据实验原理熟练的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有关的规律。而对探究实验来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试验的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的掌握基本仪器使用,能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试验操作和记录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至于小实验,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进行简单的现象验证,是属于课外活动的内容。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从现象获取各种各样、鲜明生动、印象原始“信息”,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供了事实根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诱导学生思考现象的本质属性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士只要了解试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纪录必要的数据、会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试验素质、掌握实验操做技能。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主要是指通过实验室学生逐步地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实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养成严格、认真、细心、有条理、有层次的进行试验操作的习惯;养成乐于
动手、善于观察的手、眼、脑并用的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班组长教材学习总结
班组长教材的反思
班组长教材不管是从前期的策划还是组织,都可谓是滴水不漏,尤其是班组长教材启动仪式堪称一绝,各部提交的不管是学习方案还是学习计划,基本都是完美的,时间衔接很紧凑,将所有部门的时间进行了一个汇总,结果发现每天都有培训,也就意味着未来的日子是忙碌的。
今天是9月6日,按照计划,再过一段时间,几乎所有部门的教材培训应该已经临近结束。所以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很对的。
教材发放:这方面所有部门做的都很好:组立、涂装多余的教材原装送回;组立、机电对于离职人员课本回收很及时,都有相应的记录;搭载的教材发放是分批分次的,目前已经分3批次发放,每批次都会有相应的记录,对于离职人员教材回收也很及时。
课程组织:搭载、组立、机电、物流、工务都能够按照计划及时推进,涂装因为培训教室受限,他们的培训处于被动状态,简单的讲:2#技术楼如果空闲,涂装的班组长教材培训可以顺利推进,如果别人在用培训教室,他们此次培训就将临时取消,这一点可以谅解。我就想不通为啥不可以提前预约呢,提前预约了,相应的程序也走了,班组长教材培训何至于处于被动呢?值得思考,这其实跟我们日常工作一样,明知以后会因为培训教室导致培训受阻,为啥做工作不能有提前预见性呢?为啥不能主动去找问题,而是等问题出现了来找您呢??
开展实施:到目前为止,除搭载以外的其他部门都已经顺利开展实施了,就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各有千秋,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点:每个部门都针对班组长教材制作了相应的PPT,图文并茂,便于现场一线班组长理解吸收。简单的说明一下:
1、搭载:分批次学习,每节课完成之后都有相应的培训心得填写:(1)虽不能保证班组长们百分百的吸收当日所学,但可以保证大部分班组长通过当日教材学习有所收获!(2)这样可以保证上一批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下一批中继续得到有效的学习。
2、组立:组立的学习模式是班级化管理,将班组长集中并分班进行管控,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班组长课程结束之后还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及时上交,有的人不明白此举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理解是这样的:(1)通过做作业,一方面可以趁热打铁,巩固当日所学,另一方面也是为最后考前复习储备相应的知识题库。(2)此举表明组立在此次班组长培训教材项目是上花费心血、动了脑筋的,广而言之,他们这里的工作态度就是有的部门所不能比拟的!
3、物流:最先开始的是物流,虽然物流人少,但是每次组织起来绝对不含糊,第一课,天降大雨,允许好几个班组长回到作业现场抢险,结果,出去了几个,回来了几个,其中一个浑身湿透,他们完全有理由直接一去不回,但是没有。我看到的不仅是员工个人的素质,看到的更是部门的执行力!
4、机电:机电一直以来不是我跟踪的,但是自从上次突击检查机电的班组长教材台账时,很震撼,本来以为会一塌糊涂,尽管负责人不在,但是她的小徒弟却很从容的从柜子里取出,其他的不多说,就从这点看出他们很好的运用了“应力转换”这种模式,部门其实有很多的事情,怎么样才可以将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呢?一块石头一个人搬起来很重,但是同样的石头十个人搬起来就会轻而易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