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绘本阅读与家庭成长
绘本阅读与家庭成长
我们家的正式的绘本阅读时间已经一年有余了,在这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孩子身上发生了很多变化,这种变化是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把这一年多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不了解、怀疑、曲折式信任、深爱。
首先,谈谈第一阶段:不了解。我本人是个热爱读书的人,要不也没有一口气读到了博士的毅力。孩子三岁以前,我很惭愧给孩子读的书不多,我简单的以为孩子懂什么呀,我自己都累得晕头转向了哪有精力读什么书呢?因为带孩子太累的缘故,我的脾气特别大,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用我公公的话说“一个孩子十亩地,牛牛相当于二十亩地”。我经常用非打即骂的方式来对付孩子的调皮不听话。我的好几个朋友提醒我说对孩子太严厉了,我回应他们说我这么严厉他还不听话呢,说着说着有时还忍不住流下辛酸的泪水。想起以前日子,真是苦不堪言。这么多年我一直视为座右铭的“宁静致远”从我的脑海中消失得一干二净。在孩子成长的最关键的婴幼儿时期,我是一个焦头烂额的妈妈,孩子是一个逆反暴躁的孩子。
第二阶段:怀疑。2010年7月我搬到了北村小区,看到了小区里的横幅广告:一天一元钱……。当时根本不懂什么是绘本,更不知道绘本阅读是怎么回事。以为绘本就是儿童画,心想小孩子画的画有什么可看的,还阅读呢,不用那么费劲吧。热情的曲老师领着我进入她的绘本馆,进门一看,熟悉而又陌生的书架、淡淡的书香、温馨活泼的彩画……我用几近干涸的精神意识去寻觅绘本中的童趣,寥寥数笔勾勒出夸张的表情,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可爱的鼠小弟,调皮的汤姆,能干的小海狸、总有无数幻想的小怪物……。印象不错,但想到要花560元借一年的书,这个有点不划算吧。过去三年买的书也不超过这个钱数呢。所以,这段犹豫期又过了一个多月。儿子刚上幼儿园,林梅园长做了一个绘本阅读的讲座。她引用了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里的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穷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她又用一个数据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每多给孩子多读一本书,以后的教育成本就要降低100元钱甚至更多。在讲座中。林园长还举出一本书作为例子讲解绘本阅读的方法,那本书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产生特别强烈的震撼,温馨的画面,简单暖心的对话,让我产生了一种空前的难以抑制的冲动,我要回家紧紧地抱住我的孩子,告诉他我有多么的爱他,像海阔像天空、无穷无尽……。听完讲座后,我当天下午就拿着钱去曲老师的绘本馆给孩子办理了借阅手续。
第三个阶段:曲折式信任。孩子到了绘本馆,非常的兴奋,曲老师非常热情的给孩子介绍适合孩子的书,我之前介绍过牛牛喜欢车,所以曲老师给找了《巴士到站了》、《脸》、《猜猜我有多爱你》、《忙忙碌碌镇》,共计四本书。我们借完书回到家在沙发上就一口气讲完了,我讲的很投入,孩子听得入迷。孩子不调皮了,我也不那么烦躁了,时间过得真快。开心的日子没过两天,又增加了新的烦恼。孩子的新鲜劲持续性怎么那么久,每天就惦记着让我给他讲故事。我讲第一遍时兴奋,第二遍时耐心,第三遍烦躁,第四遍……没能坚持下去。所以,之后的日子,我讲完两遍后就告诉孩子自己看啊妈妈讲完两遍就自己看,要看就自己看妈妈可没时间讲了。虽然我很不耐烦地告诉孩子要他自己看,孩子更是火上浇油,妈妈——你——必——须——给我——讲!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咬牙切齿的冲我怒吼。不讲就不讲,毕竟在孩子面前我是强者,孩子无奈的屈服了,去玩玩具了。写到这里,我有点想流泪的感觉,孩子那么渴望知识渴望美,作为妈妈的我在无情地扼杀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孩子的心灵是那么的单纯那么的美好,我心灵上浮躁的尘土无情的洒落在孩子天真的心灵上……不敢再写下去了,在天真的孩子面前,有时候我们真的是个坏人,不得不承认,我们把尘世间的浮躁蒙蔽住孩子透亮的心灵。
我把我的苦恼诉说给曲老师听,曲老师是个好脾气的老师,她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妈妈工作到很晚很累,当孩子要求讲故事的时候她坚持着讲,她的内心是不情愿的,但为了孩子她咬牙坚持下去了。突然有一天她发现有可以讲故事的VCD,妈妈为有了这个发现异常的兴奋。VCD里有音乐背景,有美妙的画面,有动人的悦耳的声音在惟妙惟肖的讲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孩子不再缠着妈妈了,妈妈终于有时间做家务和做其他的事情了,妈妈为自己的聪明发现暗自高兴。没过了两天,孩子不再那么入神听故事了,开始边玩玩具边听故事了。又过了两天,妈妈又给她打开VCD播放故事了,孩子制止了她,妈妈我不想听了。为什么?妈妈不解的问她。因为那里面没有妈妈……听完这个故事,我沉默了,甚至又想流泪了,孩子需要听故事更需要妈妈需要爱呀……从此以后,只要孩子要求讲故事,无论多么晚多么累我一定要坚持给孩子讲故事看绘本书。
慢慢地,绘本阅读不再是我的负担,而是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第四个阶段:深爱。在这个过程中,我尽情的享受着孩子依偎在我的怀里带给我的温暖,我尽情的享受着绘本中美好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和哲理性的语言。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的心灵不再烦躁,而是随着绘本中各种各样的故事与画面而跌宕起伏。
下面我针对性的谈谈绘本阅读的方法和孩子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问题。
首先,在绘本阅读中,可以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飞快的火车》为例,文字中写到好像有一只狼,我只是给孩子读到了,我没发现在哪里,我就耐心的问狼在哪里呢,孩子一眼就看到了,我说妈妈怎么没看到呢,孩子就兴奋的大叫,在这里在这里,说实话我读第一遍时真没看出来,读第二遍时才看出来。这本书中,谈到有蓝天、白云还有一道彩虹,当我读到彩虹时,孩子兴奋的大叫,妈妈妈妈彩虹彩虹在这里在这里。书里面只有一页出现了另一列小火车,孩子大喊,妈妈妈妈这列小火车为什么不高兴呢,什么叫做不高兴呢我不解地问孩子。你看,他们都是不高兴的脸。果其不然,火车上的每个人都是一副不高兴的脸。这里到底在透露什么信息呢?我告诉孩子这是这辆小火车旅游回来了,每个人都很累,所以不高兴呢。儿子却说,不对,这辆小火车上的人少,朋友少所以才会难过,我们有很多朋友才会高兴呀。是呀,孩子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之处,世上万物才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书中,有火车上桥的细节,孩子突然说,妈妈千万别这么拿着,太危险了,我纳闷呢,拿着书有什么危险的呢,孩子指着书说,这么拿就是下去开火车,太吓人了,我换个角度拿着书,可不是呢,真的是往下开火车,真的感觉挺危险的呢。孩子的发散思维,特别有创造力,我们成人的思维被格式化了,孩子处于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时期,绘本真的给孩子的想象力的培养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
其次,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孩子以后上学要记很多的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定理之类的东西,孩子的记忆力与理解力是智商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孩子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好,每个孩子属于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的记忆力逐年下降,我们应该抓住孩子记忆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来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以《巴巴爸爸马戏团》为例,里面有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布拉伯、巴巴布莱特、巴巴贝尔、巴巴伯、巴巴利波、巴巴……等,在书本的第一页介绍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擅长的技能。这几个名字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记住,孩子不到三次就全部记住了。所以说孩子的记忆力比我们大人强得多了。在这本书里,有精彩的表演,夸张的表情,极具搞笑的搭配……这是一本集娱乐、美、团结友爱、想象力等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书籍,个人认为这是巴巴爸爸系列书里最值得推荐的一本。
再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要是你给小老鼠吃饼干》为例,小老鼠饿了,你给她吃饼干,她继而问你要牛奶喝完牛奶要擦嘴……等等一系列好玩的超乎想象的故事发生了,这个故事看起来那么真实那么有趣,虽然主人公是小老鼠,但它多像我们的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啊,好奇心促使着小老鼠不断地做出各种行为,虽然我们大人不胜其烦,但孩子的内心却是快乐的,这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啊。
最后,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绘本阅读是家庭和谐的纽带、亲子教育的帮手、亲情培养的基石……事实还远不止于此,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亲子教育方式的大改革。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初期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简单的打骂,在这个过程中的体会是大人烦躁孩子逆反。大约经历了不到一个月的绘本阅读后,我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所改变了。有一段时期,孩子去了别人家就不愿意回家,要在以前我肯定硬拖着就回家了。看了《小黄和小兰》这本书以后,孩子就明白了在一起玩是很快乐,但该分开的时候就要分开,否则会带来麻烦的。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孩子去了别人家不愿回家而大哭大闹的事情发生了。另外,有一段时间,孩子特别愿意缠着我,做饭不让做洗衣服不让洗,时间很晚了还不让做饭,烦不胜烦。有幸读了《红豆与菲比》,书本的安排是一页是红豆一页是菲比,红豆在外面和朋友在海边撒欢,菲比在家里自得其乐,红豆回来了,一起吃完饭,各自回到各自的地方睡觉。我个人认为,这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亲人,平时在一起生说,但有时也要分开,每个人要享受不同的快乐,不要相互干涉,最后红豆回来了,两个人又回到了亲密的状态,睡觉呢又要各自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去睡觉了。读完后,孩子就明白了,不能事事都要妈妈陪着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的。可能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懂什么,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懂事多了。孩子的内心是无穷的宝藏,绘本阅读是无穷的宝藏,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去挖掘去读懂孩子的内心。
第二,家庭和谐的纽带。以前带孩子自己累,心情自然不好,对孩子口气不好,对老公牢骚满腹,生活中少不了的磕磕碰碰。因为有了晚上固定的亲子阅读时光,老公也慢慢地改变了。老公读过《勇敢的克兰西》以后,我适时地引导他,克兰西虽然和其他牛不一样,我们家的这个牛(牛牛)也是个有特点的牛,他调皮捣蛋但是活泼可爱啊,虽然他能吵能闹但他热情大方啊……随着阅读时间的增加,老公也“自学成才”,学会了和孩子斗智斗勇而不是简单粗暴,学会了赏识教育不再觉得孩子一无是处……老公对孩子的用心慢慢地无形地开始应用在处理我们夫妻感情上,对我的关心和呵护似乎回到了婚前的温柔体贴的状态,我也慢慢地转变态度,从“累死了烦死了脏死了……”等“死了的”状态慢慢的回复到生孩子前的浪漫、享受美好生活的乐观幸福“活着的”状态中了。
第三,孩子成长的基石。如果把孩子比作庄稼的话,我们想要庄稼有好的收成的话,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懂庄稼的生长规律,在适合的季节播种、施肥、灌溉等必要的程序,另外还要注意适合的营养、温度、土壤条件等,只有这些条件具备了,还愁好的收成么?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不但要爱孩子更要懂孩子。绘本阅读的很多素材是有关爱的,有对生命的爱,有友爱、母爱、父爱、对世界万物的爱,一个内心充满无限爱的孩子,她爱生活、爱父母、爱学习、爱朋友、爱世上所有的一切,她是那么地爱,怎么可能做不好事情怎么可能不成功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你懂得给孩子成长的小树适时地施肥浇水抓虫子,就不要担心孩子长不成一棵参天大树!
如果家长能经常为孩子朗读,或者做到亲子共读,不仅仅能使孩子在语言、智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能使孩子在情感和心理上得到健全发展。由于朗读可以使孩子们增强自信心,促进他们在表达、交际以及对环境的适用能力。
热爱读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儿童成长的基石,谢谢大家!
第二篇:绘本,陪伴与成长
绘本, 陪伴与成长
2015-04-13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一个寒冷的冬夜,怕黑的小熊怎么也睡不着,大熊给他带来了一盏比一盏更亮的提灯,可是小熊还是害怕。他指着洞外的黑夜,说:“那里黑。”于是,大熊牵着小熊的手走出洞外,把他紧紧抱在怀里,说:“看,小熊,我把月亮给你带过来了。”
在这本名为《睡不着吗?小熊》的绘本中,最后一幅画面定格在一片茫茫雪地上,深蓝色的夜空里星光点点,一轮明黄的圆月下,几棵静静的青松边,小熊已经在大熊的臂弯里睡着了。
月亮是绘本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月色时而柔和,如《睡不着吗?小熊》;时而质感奇特,如《月亮的味道》,一群小动物爬到天上吃月亮,那里的月亮像一块脆脆的薄饼;时而浓烈,如《月下看猫头鹰》,爸爸带着小女孩看猫头鹰,月光的炙热程度已经接近烈焰了。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玛利亚·塔塔尔说,如果将儿童睡前故事的渊源往前推,推到远古时代,一天的劳作之后,无论男女老少,一起坐在火堆边聊天闲谈——关于林中潜藏的怪物,如何躲避他们,关于天真与诱惑,关于邪恶与同情„„火光那么明亮、美丽,四周却是闪动的阴影。这种“黑暗中的光”的强烈对比,美与恐惧的碰撞,以及由此所造成的读者情绪与认知上的强烈震动,正是对童话之魔力的最好诠释。
美国作家理查德·莱特在自传《黑男孩》中回忆童年时代听过的童话《蓝胡子和七个妻子》如何给他造成一种“全面情感反应”:“我的想象力好像着了火。那个故事在我心里激发的感官反应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身体里„„我渴望着故事带给我的那种尖锐的、恐惧的、令人窒息的,几乎是痛苦的兴奋感。”
玛利亚·塔塔尔用“着魔的猎人”来形容一个孩子听一个故事时的精神状态——好奇、精力充沛、着迷。他/她被“黑暗中那道火光”点燃,踏上了奇妙的冒险之旅。她认为,当儿童穿越到第二空间时,其实并不是以一个代入者的姿态,而是以旁观者、旅行者的姿态,进入文字和图片构成的那个象征性的世界。
18世纪以前,这也许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因为那时候的孩子只是被视为“小大人”,一种“不完美的成人形态”而已。他们平常和大人一样干活,闲时混在大人堆里一起围着火堆听故事。18世纪以前的童话根本就是成年人的娱乐,充斥着大量的暴力、恐怖和色情内容。用托尔金的话说:“它们就像旧家具一样被从客厅搬到了婴儿室。因为成年人不想要它了,也不在乎它被误用。”
到了19世纪,工业化浪潮带来社会环境的巨变,也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消失的过去的强烈怀旧。在这种怀旧的感伤中,“童年”得以被发现——童年开始被视作人生一个特殊阶段,有自己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对童心的赞美,对儿童般天马行空的想象的崇尚,激发了诸多成就斐然的作家开始为孩子撰写故事,或以儿童为作品的主人公,比如狄更斯、刘易斯·卡罗尔、詹姆斯·巴利等,他们共同揭开了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
绘本作为一种全新的故事形式,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出现的。当时很多流行的童话、童谣都由一流的艺术家来画插图,比如沃尔特·克雷恩、凯特·格林纳威、鲁道夫·凯迪克。很多人将鲁道夫·凯迪克视为“现代绘本之父”。他是19世纪中期英国最著名的儿童插画家(如今国际上图画书的最高奖项凯迪克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从凡高到莫里斯·桑达克,无不为他倾倒,正是他首先突破沿袭的装饰性插画的传统,让插图也开口说话,开创了一种宛如复调音乐的对位法的插画风格——当语言淡出的时候,让图画来诉说;当图画淡出的时候,让语言来诉说。真正意义的现代绘本由此诞生(其历史不过130多年)。
绘本还有一个特点,通常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日本绘本阅读最重要的推广者松居直曾说:“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再讲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父母或者朗读者将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停在听者的一生当中。”
《月亮,晚安》是一本简单到至极的绘本——全书只有一个场景,就是一个绿色的大房间,穿着条纹睡衣的小兔躺在床上,对房间里的每一样东西说晚安。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相信6岁以下的孩子对与生活经验相契合的故事最感兴趣,所以绿房间里的一切——电话、红气球、墙上的画、梳子、小声说安静的老太太,都是小兔子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这首先就让孩子有了一种安定感。只有当孩子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亲切的环境之中时,才会产生一种催眠的效果。自从1947年《月亮,晚安》问世以来,超过半个世纪,有上千万的孩子都是在玛格丽特那温柔的“晚安”中睡着的。
如果说,父母给孩子读的第一本图画书就是为了驱逐他们对黑暗的焦虑,瓦解对睡眠的抵抗,将睡前时间变成亲子纽带,那么,下一个阶段,即4岁以上的孩子对睡前时光的要求就不止于此了,他们渴望的,不再是宁静,而是冲突、戏剧性、幽默和恐惧,总之是一场荡气回肠的冒险,以释放他们过度充沛的能量。如果运气好,他们还能缠着父母再多讲一个故事,或把那个故事再讲一次。
比如桑达克的《野兽出没的地方》——在对妈妈的愤怒中,麦克斯的房间里长出一片树林,藤蔓爬满天花板,四壁变成旷野,汪洋大海上漂来一只“麦克斯号”小船。他扬帆起航,过了一夜又一天,过了好多个星期,过了几乎一整年,一直去到野兽出没的地方„„在那里,他成了一个发号施令的野兽之王,他命令野兽对月狂舞,还以牙还牙,不许野兽们吃晚饭就去睡觉„„
《野兽出没的地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开启了一个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异度空间,语言、画面,甚至画面的每一处结构、排列与留白方式都富含深意,在那里,孩子以狂野的想象力对抗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累积的恐惧、愤怒、恨以及挫折感。很长一段时间里,成年人都拒绝承认孩子也有这些欲望和情绪。
当回到真实世界的时候,小家伙又饿又困,对母亲的怒气已消,与自己也达成了和解,但作者还是留下了一个危险的尾巴——他发现妈妈已经为他准备好晚餐,而且还是热的。据说,就最后一个词应该是“热”(hot),还是“暖”(warm),桑达克与一向关系极好的编辑之间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最后他赢了。“‘热’可能让你烫到舌头,或者陷入麻烦。于是故事又有了开放的空间。童年不会在一个故事里结束,而是不断发生。焦虑和愤怒还会继续。”
在现代绘本开启的独特的“接触空间”中,父母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海姆(Bruno Bettelheim)认为,这不应该是一个对话的空间,父母的任何解释和阐释都会破坏童话的魅力机制,因为它剥夺了孩子成功应对一个困境的良好感觉。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父母与孩子可以“合作想象”的空间。事实上,故事最大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不断变形的能力——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总是有不断的打扰、鼓掌或起哄,故事因为听者的参与而变得更加厚重。在我们对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应该将这个创造性的纬度带进来,创造一种“对话性”的阅读,而不是让故事结束在“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纽约客》的专栏作家亚当·戈普尼克在一篇关于童话的文章中写道,所谓“接触空间”很多时候是“冲突地带”——“在儿童文学中,成年人想要一个关于童年的抚慰图像,或者一个熟悉的名字或者故事;孩子则想要一艘船,一个出口,一种彼岸生活的案例。孩子想出去,他们的父母则想回归。成年人渴望通过奇境、纳尼亚、乌有乡回到童年的愉快光景,而孩子们想把这些地方当作超越孩子气的跳板。成年人被乡愁驱动,孩子们则想把它们作为漫游真实世界的地图。”
第三篇:绘本阅读与儿童成长
绘本阅读与儿童成长
说到绘本阅读,许多人表示没听过,也有些人仅仅是听过“绘本”这个词,具体是什么?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上海三天绘本学习回来后,我特意问了问周围的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绘本吗?”他们一致睁着好奇的眼睛问我:“什么是绘本?”为了能够解释地浅显易懂,我说:“就是几米画的那种有图画配有文字的书,他的代表作是《向左走向右走》。”“哦~你说的是图画书啊!”对于绘本的理解,可能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就是图画书,这不能说人们的知识面狭隘,而是绘本的阅读与推广在很多地区没有普及到。
今天我想来谈谈绘本的阅读,那么什么是绘本呢?绘本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呢?关于绘本的定义有很多,其中最能为大众所接受的是: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最先起源于西方,诞生于欧美,当时欧美国家对绘本阅读抱有很大的热情。七十年代绘本传入台湾,在1999年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几米出版绘本《向左走向右走》,开创出成人绘本的新型式,掀起了一股绘本风潮。我第一次接触绘本是在大学期间,虽然之前有过接触,但那仅仅是粗略地翻阅,看到的只是粗浅的文字,单纯的图画。当大学老师拿着精美的绘本走进教室时,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眼里都放着光。那精美的封面瞬间把我们吸引住了,带给我们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色彩饱满、线条柔美,光是看封面就给人一种美感。随着页面被一页页翻开,我们似乎走进了绘本里,与书中人物一同欢乐一同忧伤。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爱尔兰作家麦克·山姆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讲的是大兔子和小兔子的故事,他们把爱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用双手,用双脚,甚至把爱伸到月亮上。故事很感人,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充满趣味的对话,加之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将“爱”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
绘本是文字和图画的完美结合体,一本绘本往往是先有文字再有图画,当然除了图文作者为一人的以外。这样就要求文字作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写出富有情感、哲理、想象的文字,然后将文字交给画家,画家再进行构图创造。如果文字作者的文字能够打动画家,且画家能够领悟到作家的写作意图及写作情感,那么这本绘本不仅完成的很顺利,而且很容易打动和感染读者。如果画家体会不到作家的用意或者是画家达不到文字作者所要求的效果,那么完成这本绘画书的时间就要非常久。台湾资深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老师(大小读者昵称她为“播撒阅读种子的花婆婆”)在绘本创作过程中就要求尽善尽美。她是知名的绘本文学作者,为了能让画家更好地明白自己的用意,她特地去学习了绘画知识,这样与画家交流起来才能没什么障碍,在绘本的创作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作品也会更加感人,值得回味。
如此耗时耗力的绘本,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呢?
一、欣赏文本好的绘本从来都不是一次性的读物,虽然价格不菲,可还是值得拥有。当我们拿到一本绘本时,可能最先吸引我们的是画家的画风。但我认为,绘本阅读应该从欣赏文字开始。优秀的绘本都配有寓意深刻的文字,作家赋予文字独特的生命力,前面我们也提到过,绘本往往是先有文字再有图画,图画根据文字需要产生。绘本文字一般非常简练富有趣味性、哲理性,激荡人们的心灵。汤汤老师说过读绘本是一种享受,享受着心灵被润泽、被拥抱、被温暖、被涤荡、被感动、被慰藉和震撼。我认为绘本文字确实拥有妙不可言的滋味,文字简单,却简单的让人怦然心动,读完后让人回味悠久。
很喜欢汤汤老师的作品《红点点绿点点》,读起来暖暖的。红点点是条毛毛虫,绿点点也是,他们总是在一起,一起一扭一扭地爬,一起哼哧哼哧啃树叶,一起喝露水,一起荡秋千。他们总在担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变成蝴蝶后他们会把对方忘记。于是他们想了好多办法,每天在心里念五百遍对方的名字,在对方的额头咬上一口留下深深的牙齿印„„可当他们化蝶后,他们还是把彼此忘得一干二净,但即使这样,他们依旧成为了好朋友。正是这样一个小故事带给我们很大的心灵触动,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还是心灵的洗礼。
二、留心观察图画
绘本里不是文字的附属,而是图书的生命。有时不需要文字就可以讲故事(无字书),优秀绘本中的图画细腻、含蓄、优美地表现着文字所无法表现的意蕴,绘本图画还能给予孩子充分想象的空间,能够激发孩子与生俱来的诗意与浪漫。
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的绘本中,画家将小动物画得栩栩如生。整本书的画面色彩鲜艳,茂密的树林,成群的小动物,以及藏在树后的小动物,他们的神情各异,最引人注意的是那只一直跟随大猩猩的小老鼠。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只有留心观察才能领悟到画家的用意。
三、“画外之音”无限
画家在作画时可能会藏有小心机,通过画面我们能够洞察人物的心理。在花婆婆的《天天星期三》绘本中,当小恐龙噜噜被守护天使用错咒语时,天天过着星期三的生活。当画家画到噜噜重复星期三生活的画面时,画面中只有噜噜一个人是有色彩的,周围的人物都是黑白色调。画家用这样的手法进行绘画是有目的的,以此渲染噜噜当时沉闷、焦虑的心情。所以,我们在阅读绘本是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看到作者的“画外之音”,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下面我们来谈谈绘本阅读对儿童成长的价值。
一、绘本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绘本一般短小精薄,画面精美,其中的小故事读起来浅显易懂,孩子在读绘本时是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完成。孩子会因为自己读懂这个小故事而欢喜雀跃,从而爱上阅读。曹文轩说过:“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有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真正的读书兴趣。”所以,给学生选好人生的第一本书显得尤为重要,一本好的绘本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还为其以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石。
二、绘本阅读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对于绘本的阅读孩子似乎是“百读不厌”,孩子在静静地欣赏过程中便展开了联想。例如,在读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艾瑞克·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时,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卵壳里爬出来找吃的,接着画面中出现了一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而且每个水果都被啃上了一个小圆洞。这样的画面有太多的秘密,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展开想象。
三、绘本阅读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
绘本本身就包含着美好情感,能够使儿童心灵得到安宁。在读《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时,孩子会把小兔子当成自己,将大兔子当成父母。当小兔子知道大兔子爱他,比他爱大兔子多得多的时候,孩子的心里会有一种安全感。《逃家小兔》中兔妈妈和小兔子关于逃跑的对话,也会让儿童的内心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安宁。
绘本阅读还能帮助儿童道德情感成长,大多数绘本在其思想内容上传递的都是人类的美德,如善良、宽容、诚信、勇气等。读《我很善良》,孩子感受到善良和爱心,读《木偶奇遇记》孩子知道了不诚实的后果很严重,读《天天星期三》知道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通过绘本的阅读儿童在无形中形成了做人的准则。
有播种才有收获,绘本阅读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的快乐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就让我们带着心灵的愉悦,视觉的享受,一起完成绘本阅读之旅吧!
半程中心小学
吴雪艳
第四篇:诗文与绘本
1.江畔独步寻花 2.独坐敬亭山 3.早发白帝城 4.《赋得古原草送别》 5.寻隐者不遇 6.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
第五篇:关于绘本与绘本阅读
关于绘本与绘本阅读
————财东社区幼儿园袁铭霞
一、什么是绘本
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继的视觉影像。绘本的作者和画者,相当于电影导演,他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此外,绘本都比较唯美,版式精到独特,以及封面、扉页、下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
绘本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不仅在幼儿园作为一门课程使用,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所接受。绘本也很适合亲子之间进行阅读。
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二、绘本阅读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一)绘本符合孩子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的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从人类的发展史上看,图画语言要早于文字语言,它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表达的系统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而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更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图画书的阅读,让识字不多的儿童,通过读图获得更多的感知。感知认识聚多以后,成为儿童的成长经验,经验构成儿童智力发展的原材料,儿童的阅读学习,需要家长和教师有意识并认真组织,因为阅读氛围和心境将会在儿童心理过程中留下记忆和烙印。
家长们通常认为阅读可以让孩子多认一些字,多增加一些知识,这样就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文字阅读,更有利于孩子在学校里取得好的成绩。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是怎样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爱读书,快乐地读书。在绘本中,儿童文学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故事。借助丰富的图画使孩子们在阅读文字时觉得更为简单,通过直观化的绘本内容,孩子吸收、转化着各种观点,无形中便培养出精湛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向纯文字阅读过渡。
(二)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
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手法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时既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单单凭借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
(三)绘本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化的呈现”,是儿童自身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借由绘本可以进入自身的内心世界。绘本作为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它的生动趣味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天性,为幼儿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同时也是幼儿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幼儿寄托情感的精神之所。借助绘本,幼儿可以释放自己的情感,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
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产生移情现象,会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或喜或悲,这样就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而且阅读本身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快乐,看看沉浸在故事中的幼儿兴奋的表情,以及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故事的状态就可以知道,他们在享受故事。另外,通过绘本可以轻松地把很多深奥的道理传达给幼儿,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理解真善美。同时,透过故事中的榜样,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等一系列品质,使其更好地与同伴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四)绘本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天生就是幻想家,喜欢想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想象是不能缺席的也是无法缺席的。与其他儿童文学形式相比,集图像和颜色于一身的绘本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发展幼儿想象力不可缺少的书籍形式。孩子还可以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使想像力无限扩大。正像松居直所言:“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此外,绘本中多样的形象,丰富的情节、有趣的故事可以增加幼儿的体验,而体验是想象力产生的基础。
(五)绘本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绘本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体验的机会。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家长或老师还可以利用绘本的优势,让孩子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六)可以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绘本阅读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普遍认同的绘本阅读的最大价值。绘本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词汇量,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通过对绘本的阅读,从中体会语言之美,并丰富语汇。孩子一旦享受绘本的乐趣,必会不断问问题,不断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老师父母也会以丰富的语言响应,无形中能促进孩子语言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绘本对幼儿阅读兴趣、情感、审美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启迪与培养,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不读绘本的孩子不会怎么样,但读了绘本的孩子一定会不一样:他们的心灵会充盈起来,他们的眼睛里会多一些亮晶晶的东西,他们的脑子里会多几个问号,他们的脸上会多几丝笑容,他们的举手投足会多几分自信„
2011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