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心得体会
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班级规模大、教师教学负担重等实际问题。虽然很多中学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新型教学设施并没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更多的只是成为板书的替代品。由此形成了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教学效率低,语言交流少,学生听说能力普遍较差等问题。本文就目前人教版教材背景下省内中学普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教学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基本意识形态
多媒体辅助教学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多种视听手段(图片、幻灯、电影、录音、文字、动画),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受,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性学习,是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弥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弊端,积极鼓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一味依赖教师学习的习惯,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下,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可能导致词汇和阅读量的减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阅读任务给学生,如每周至少阅读两到三篇带有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文章,并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50道左右的词汇题。所有这些练习必须课后完成,学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协作学习,教师定期公布答案,在答疑中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构成整个课堂教学系统,只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有机、和谐的统一整体。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越来越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只有合作,才能生存。课堂教学必须充分注意利用多种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材与社会之间、课堂与课外之间的多元互动。如,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电视、录像、图片、课件、网络等等多种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形象感和动感,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培养面对众多信息,准确判定、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是自我指导、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学习者,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至关重要。学生由于其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其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懈的指导、监督,促使学生自我对照检查、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是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养成的: 1.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记忆,把所学内容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是搞好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3.独立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
4.课外自学的习惯。特别是英语这种课程,课堂上的知识容量、练习机会毕竟有限,更需要从课后自己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创设相关的语言环境和实践练习机会。
虽然目前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在技术和实践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值得去尝试。我们可以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现代中学生服务。
第二篇:多媒体英语教学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merican Inaugural Address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注定的女性悲剧命运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 《呼啸山庄》的悲剧分析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主义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借代和提喻的对比研究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论《茶花女》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女性魅力在男权主义下的体现 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艺术观在《论自然》中的体现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从跨文化角度论谚语中的比喻与翻译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寓言意义 《动物庄园》中的黑色幽默分析 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论“绿山墙的安妮”中女主角的成长经历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论《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 论《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艺术创作特征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及其翻译
从主位述位的角度阐述英语口语的连贯性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红字》中对自由的求索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初中生单词记忆的可行性研究
论索尔•北娄《赫索格》中现代人的焦虑
从文化的角度看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差异
《名利场》利蓓加•夏泼和《简•爱》简•爱的对比研究 46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 48 论中英商业广告及其翻译
论叶芝政治诗歌中对爱尔兰民族主义的矛盾性态度 50 论《女巫》中的成人形象
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52 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 53 《圣经<箴言>》的修辞分析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 55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的黑人文化 56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58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从美国电影中透视个人主义: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 60 文化语境下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透视《野草在歌唱》的人物及意象 62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 63 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 64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 66 中西公益广告隐喻对比研究
英雄的成长-对《指环王》主人公弗罗多的分析
追求自然和谐的童真理想—解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69 An Analysis of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Theory 70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71 公共标识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73 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 74 浅议英语诗歌中的书写变异 75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忠诚:困境与重塑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79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80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
“金玉良缘” 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 83 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84 浅析不同文化中的身势语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对比研究 87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论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语域翻译 88 从跨文化视角看文化定势及偏见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影响 89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90 从文化角度看商标翻译的失误 91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94 《夜莺与玫瑰》两中译本之比较:德国功能主义视角 95 从文体风格谈培根散文《论美》的翻译 96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浅析中西饮食隐含的文化差异及其中式菜肴名称翻译策略 98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
Pronunciation Problem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00 高中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 101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 103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Pragmatic Empath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105 两性英语会话话语分析研究—— 以小说《简•爱》为例 106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 107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珍妮特•温特森《给樱桃以性别》中的英雄主义 109 麦克•莫波格《柑橘与柠檬啊》的叙事艺术 110 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112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 113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114 广告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响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诗词翻译对比赏析 116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
Feasibility of Popularizing Bilingual Teaching 118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成因分析
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 120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 121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 123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The Great Gatsby 124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25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
《白雪公主》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 127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
英语委婉语成因及其在政治方面的应用 129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性主义观点看《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形象塑造 131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自然主义特色
在孤独中寻找自我——析《没有指针的钟》J.T.马龙的救赎 133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
On the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between Westerners and Chinese 135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
海明威的生态意识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扬•马特尔《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空间叙事与空间形式 138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
库切《等待野蛮人》中的不可靠叙述 140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婚姻观的剖析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 142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143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144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 146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 148 交际教学法在当前高中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 149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150 论《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讽刺
151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52 三种人物塑造方式:莎士比亚《李尔王》受欢迎的原因 153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154 《夜色温柔》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变化研究 155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义
156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157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 158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 159 中式菜肴名称英译的功能观
160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Western Boxing 161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内涵
162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 163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164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165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166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167 遗忘曲线在记忆英语词汇中的运用
168 极致现实主义与现代自然主义──分析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 169 悲剧的幕后黑手——《美国的悲剧》浅析
170 论爱丽丝·沃克《紫色》中西丽女性自我的缺失与重塑 171 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172 探究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173 论《教父》主人公迈克尔•考里昂的悲剧性 174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探索 175 浅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认知隐喻 176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177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178 科技英语长句的结构分析与翻译 179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80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181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82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
183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deas in Walden 184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 185 海明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186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 187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草根营销以及策略 188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人物性格 189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190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
191 A Brief Study of Chinglish in C-E Translation 192 An analysis of the “never lost” qualities on Hemingway and his Sun Also Rises 193 关于中国文化教学的文献综述
194 从USP理论角度论苹果公司的广告策略
195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
196 An American Nightmare: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97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198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199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Memory Efficienc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200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三篇:网络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网络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以其信息的海量性、即时性、交互性、多媒体性、超链接性等特点成为新兴的互动交流媒体。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呢?我校作为首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近两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了教学应用服务探索与研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积极投身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教学应用服务探索与研究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把平时教学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利用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由于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唱一唱、跳一跳,拍一拍,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学生进入初中特别是初二开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学习英语年数的增长,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急剧变化,这种教学方式已渐渐对他们已失去了“魅力”。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还是沿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事先把歌曲做在课件中,利用网络,让学生通过自己点击鼠标,自己欣赏,自己演唱,自娱自乐,自己去体验,去接触,学生就更能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二、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搜素资源,培养学生主动获起信息能力
每学期开学前,我都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工具如MP3、MP4、点读机、学习机、平板电脑或便携式电脑,从相关网址中下载好听力资源,如英语课文朗读,少儿英语、动画英语、、英语空中课堂等。这样的听力资源就可随时随地发挥作用,英语学习者也不再受时间和条件限制,任何时间和情况下都可利用合适的资源通过有效的方法练习英语听力,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在教学新的单元前,我都要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百度和谷歌等搜索引擎,进入相关的网站,查找单元教学背景以及与本单元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例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单元前,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机器人的形状和用途。在教学时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展示各式各样机器人的照片,演示机器人在不同场合工作的视频,整堂课学生沉浸在惊奇之中,学生仿佛参加了一场机器人展销盛会。
三、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黑板十粉笔+书本”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被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所遏制。而网络教学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所创设的学习环境,由学生自主选择所学内容,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使学生了解更多与课本有关的知识,扩大信息量。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搜集与整理信息,通过网络检索获取信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网络学习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摆脱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自教自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四、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网络是课堂学习的催化剂,而在课堂之外,它又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资源的拓展、知识的巩固、异步交流、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学生的学习进行得更为完整、全面。这种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个体封闭学习和认知中走出来,学会合作分享,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网络软件。在教学中我有效运用这些软件提供的平台,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潜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合理利用Internet网络,积极开展教学应用服务探索与研究,对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其独特优势,同时也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所致力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不否认有些教师对网络的实际操作不规范、不熟悉、认识不全面以及个别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低和自律能力差等原因,使得目前网络技术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把网络多媒体技术尽快完善,扬长补短,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第四篇:如何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出过去的传统的课堂。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究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方式
改变
加工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庞大的知识量和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使终身学习成为必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机会。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出过去的传统的课堂。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究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激发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了教学活动中的许多环节。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知识容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他们虽然机械地接受了知识,但缺乏的却是亲身的体验、美好的情感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学生,在当今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再用过时的填鸭式方法教学已为时代所淘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平时应注意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的快捷、方便、神奇、美妙。也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网上的一些相关信息。
二、激励提高,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因而,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以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为了学课文而学课文,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从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环境,更应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性。通过网络教学,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指正,同时可以展示学生各自不同的解题思路,扩大思维的视野,对比各种思路的视角过程,交流评价不同的策略,激发起学生创造性的想法。
以《因式分解》一课为例。教师使用“课件大师”制作软件制作了交互式课件。课件中包含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设置的帮助系统,让学生能及时得到各种途径的帮助。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室交互平台,创设一个由学生自主复习、建构知识体系的环境——人机交互、电脑及时统计、网络实时反馈、评价。此时,教师则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调阅学生的学习作业组织交流、评价。就这样,同学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通过探究学习解决了课本上的问题,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充分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和价值,这样他们会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网络世界更加感兴趣。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是数学素养建立的重要标志。形成数学素养起始于 “问题意识”的树立。虽然数学来源于具体的生活,但又是经过抽象的。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镶嵌在生活当中,利用计算机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放的交互功能创设问题情境,形象生动地将抽象的数学内容附着于现实背景中,可以有效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计算机网络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其功能与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
三、拓展思维,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落实三维目标,更要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教材上的内容容量较有限,所以在学完课文内容以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 课本的内容总是有限的,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功能,则能充分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的广阔背景,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比课本内容多得多的知识,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因式分解》一课为例,在“休闲一刻”这个环节,课件中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有关因式分解的小知识,学生可以随意点击甚至上网浏览,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反馈交流中,学生们畅所欲言,谈感受,说体会,有的甚至提出更多更新的问题。这样的设计,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空时界限,使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完成了课内的学习任务,还进行了课内知识的延伸,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适时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育教学形式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为学生设立一个起点,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然后告诉他们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或方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将知识学会,慢慢地转变为如何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怎样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也就是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学习条件不可否认,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传统的东西不乏有落后的成分,但更不乏经典性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
另外,我们在培养学生对网络产生兴趣的同时,要适时引导,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我们要担当起管理者、监督者、组织者与咨询者的角色。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也才能充分体现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通过调查表明,98%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上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数学课,认为学习过程生动有趣,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最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例如:网络课《旋转和平移》,教师将各种与旋转平移现象相关的素材串联成数学故事“风车娃寻宝记”,使各自独立的材料和练习巧妙的融入生动的故事情节当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对旋转平移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中,计算机又成为学习工具,学生通过操作键盘、移动鼠标实现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完成多层次的机上练习:分卡片(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闯迷宫(平移图形)→ 智开锁(旋转图形)→ 巧拼图(平移旋转的综合练习)→ 显身手(创意设计平移旋转图形)。新颖的设计,全方位的参与,使学生完全融入教学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快速收集、快速处理和运用的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五、有效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影响,起始阶段,学生会不习惯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人机面时,学生有的只看教师,不看计算机;有的则一味操作电脑,而不再按教师教师指导学习。为此,教师要对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对教学资源、课题组织进行精心设计、策划,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新授教学——将学件和课件独立设置,引导学生的注意;基本练习——课件中的各部分设置密码或闯关积分,教师实时调控;开放题——提供资源,自主探索,确保网络安全。另外,为缩短学生对全新教学模式的“适应期”,可以采用一些自适应题库、网上游戏等方式,经常让学生去试试,逐步适应人机交互的方式。
2.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其结果甚至会削弱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网络型课件设计时,首先必须依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制作课件,课件的导航系统要指示明确。其次,要考虑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打字速度、电脑操作、上网操作等)。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教学有其独有的优势。但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即便在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一些课例中,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也可采用演示教学型和网络教学型。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授课的类型和内容确定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形式,切忌随意使用多媒体。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化师院分院海龙分校 卢正江
网络环境下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的是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发挥网络优势,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它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及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体系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多种问题情境,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个体——合作”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有效地发现、收集、获取、处理和创造信息,使自己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统一起来,使自己的才华社会化。面对网络环境中海量的信息,学生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收集和整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可以是教师先将所需信息提前用局域网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以减少他们盲目的、繁琐的搜索。例如,我在教学《Photoshop的色彩调整》一课,教师提前将有关色彩的知识制成网页,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准确的获得与本课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然后教师可以明确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搜索。每个周末学生都可以上网搜集和本周学习内容有关的练习题,全班互相交流。这其中培养了学生选择、分析、整理、加工信息等多种信息能力。学生在这种现代化的开放式教学环境中,自主意识得到了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认真、主动地学习,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也将更加和谐、高效。
二、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校园信息环境的改变,教学的方式也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依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使教育更具现代性。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可以改变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自己查找有关资料,与计算机进行即问即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因人施教,实行个别化差异化教学。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学生的学习也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借助互联网、校园网扩展到各个方面,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其所需的各种资料,可以借助网络完成其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别人求助,使时空限制得以突破,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有针对性。
因此,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改变教学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一改过去由教师唱主角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作了很好的结合
三、激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剥夺了许多学生的真正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知识容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他们虽然机械地接受了知识,但缺乏的却是亲身的体验、美好的情感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学生,在当今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再用过时的填鸭式方法教学已为时代所淘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平时应注意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的快捷、方便、神奇、美妙。也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网上的一些相关信息。这样,引起了同学们对网络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想上网”的念头,从而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相机引导,变“学会”为“会学”。
有专家说得好:我们要给学生猎枪,而不是给他们干粮。教育教学形式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为学生设立一个起点,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然后告诉他们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或方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将知识学会,慢慢地转变为如何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怎样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也就是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如学习《网页制作网站开发步骤》这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同学们进行预习,怎么预习我没作统一要求,只是说:“你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结果没想到上新课时,好几位同学都带来了从网上下载的网站图片资料,我好惊喜——同学们真的会学习了!结果,这节课同学们借助这些资料轻松愉快、饶有兴趣地学完了这一课,并且还了解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课后我把这些资料放在微机室,同学们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还可以再学习、再探究。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学习条件不可否认,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传统的东西不乏有落后的成分,但更不乏经典性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另外,我们在培养学生对网络产生兴趣的同时,要适时引导,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我们要担当起管理者、监督者、组织者与咨询者的角色。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也才能充分体现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五、“个体——合作”相结合,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会合作”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进入网络时代,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合作能力的有无和强弱是衡量学生自主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是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迈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交流场所,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解除疑惑,提高认知,同时学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采取发帖子或通过讨论区进行研讨或求助;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去粗成精,选择重点加以归纳、整理。利用计算机将有关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也可以表格、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课间让学生自主上机操作,浏览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或输入自己的研究资料,供他人阅读,与他人讨论。课外,充分发挥学校、班级主页及因特网的作用,在“聊天室”或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网上交流,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探讨”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时机和方式。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能让学生操作的、总结的、发现的,决不由教师代办。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看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于是他就有话可说,并且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提高讨论的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对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只有我提及的这些方法,方法还有很多;另外,学生的素质不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但是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以学生的成长的着想,我们就一定能想到很多的培养良方,并且长期坚持下去,使我校的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面前有所准备,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以新的状态接受信息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