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2:1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与实践》。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与实践

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展数学实验。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如教具演示、构造模型、特殊值验证等。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进行数学实验教学的更有利的条件和时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实验模式的束缚,为学生进行建构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模拟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之中。

1. 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

在小学数学中,诸如图形,位置与方向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内容重放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

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利用“几何画板”中的测量功能,构造动态数学模型和数据图表,可以动态的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便于学生自行动手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3、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真切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问题解决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多元联系表示”得到充分发挥,它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许多计算机软件不仅是一种多媒体的演示工具,而且也是一种帮助学生探索和理解的工具,它丰富和扩展了数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测量和计算,提出假设并予以证明或否定,从数学模型的建立到演示、从性能预测到规律的探求,从而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

二、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实例分析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与传统教学相比,他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而“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正是其于交互型整合方式所产生的,目的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变被动的听和练为主动的探索和运用。

1、课件制作设想

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数量化和抽象化,就是说数学知识是从实践中起源的,同时,数学必须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所以,在本堂课的引入和高潮部分都以实际问题的数学化为基础,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巨大魅力。课件以网页形式发布在互联网上,分为五个页面,学生可以自由切换。但是,在页面的排列上按照知识的科学性为序,从产生到运用,从易到难,方便学生自学。同时,例题以中考题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改编,增强了开放性,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最后,本课件强调了师生的互动性。

2、教学过程举例

(1)知识探索 请学生例举一个能用三角形特性解决的生活问题的实例。此过程安排学生提前完成。学生可以去上网查找有关例题,然后整理下来,交给老师,老师再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几题,拿到课上供大家交流。

学生在上网查找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许多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并自由建构的过程,体现知识产生于实践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理念

(2)应用举例

比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生活中,很多东西就是根据这一特性设计成的。

三、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1、教师始终要起到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发生、发展的播种者及浇灌者,更应是学生处事的模范。灵活的应变能力,严谨的求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些都要靠师生之间的心灵感应,靠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互融,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们不应让 “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键盘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个性。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不求时髦,但求实用。

课件的运用应整合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针对以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为培养目的的数学教学,课件中存储内容要精练,画面要简洁,讲解和推导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完成。为帮助解决数学中数形结合的难点,理解抽象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数学思想,我们认为,应根据数学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将课件设计成一些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让老师能按自己组织教材需要,针对各自不同教学思路,灵活调用各模块里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3、微机教室应成为数学教育的理想场所。

在人手一机的微机教室,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研究问题,在网络中查找数学资料,形成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把学习数学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直接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更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四、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因此,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而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作为教育工作者,身处教育教学法改革的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接受挑战,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实施有机整合,以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又激发思维、体现自主建构的课堂氛围,使信息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三角板、模型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美,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做好新课程改革。这样数学乃至整个教育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初探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同时又指出“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鉴于此,数学教师要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同时要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使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为我们成功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几个方面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巧创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崎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教学实践也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以及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起决定作用。而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各种学生喜欢的情景,从而更好的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来,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翁。

“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就可以事半功倍,而创设良好的课堂导入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要的一环。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对每节课都充满着期待,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向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我们要清楚的一点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作为“课程实施的最终决策者”,要努力使学生从具有开放性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成功,增进自信,“获得必须的数学”。

三、多用变式及开放性习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在条件、结论不变的前提下改变题目图形的变式题;或者利用电脑的作图功能让学生在具有开放性结论的问题中进行自主探索的开放性习题,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把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能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在他们进行的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数学活动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且要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让学生看、听、说、操作,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叶澜教授说得好:“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

多媒体的介入,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一次革命。计算机多媒体很容易满足数学教学中的种种需要,它不仅能播放音像、动画,而且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些都说明整合是社会推进的必然结果。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理论学习,谈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景,改变教学方式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传递方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学生进入角色快,积极性高。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样式。

二、贴近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课标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为了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我们在选取数学学习材料时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但教材和现有的资料很难满足学生这种对知识的渴求,而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使数学知识更贴近于生活,传达给学生“学有所用”的信息,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毕竟“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三、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1世纪的教师角色已经发生改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知识创建的协作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很好的学习伙伴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制造出的课件,具有图、文、声、貌交互式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弥补了传统数学的不足,使数学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抽象化,而这也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长方形的面积》一节的练习环节中涉及到这样一个提高题,一所学校要在颁奖典礼当天,在主席台的楼梯上铺上红地毯,已知楼梯的级数、每一级的宽和高,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红地毯?这道题如果不借助课件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楼梯画下来,再把楼梯上的地毯利用动态手段展平,这样学生就十分容易理解,而且通过这道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把问题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以扩大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可探索性的、能从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以激活课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录制生活中一些场景或将平时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以多媒体形式存入电脑。教学时,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片段,设置为问题情境在课堂上播放,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及问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在有趣的扭转中学习数学。现代教育技术具备大容量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界限,为学生提出大量的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资源探究、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这种探究的过程中,不公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的意义,提高认识水平,更能发掘其创造潜能。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仅靠教师的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传授的知识极其有限,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在将来工作中直接应用的微乎其微,起作用的只是教师传授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的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门主要学科,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其他学科形象、生动、具体。这样就要求我们除了自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也要让学生自己利用现代化手段学习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五、自主合作,促进数学交流

在实践中起到交流工具的作用在通过合理使用计算机,学生的收获比只由老师讲解所得到的知识要多得多,而且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离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明、推广,甚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新境界,从而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提升的过程。

目前,多媒体教学尚处在尝试阶段,教学软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还不能做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此外,我们对这些软件的了解还很不深透,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去琢磨,去研究,去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

毋庸置疑他们的整合必将成为21世纪学科教学的主要形式。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们不仅要充分运用在学生时代学习的各种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真正发挥新技术的特点,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精选)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内容简介: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把握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开放性原则。在新课改中可以收到以下效果: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原则作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在生活中的普遍扩大,这种影响也逐步渗透厔教育教学中,它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已逐步认识到: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如果将信息技术变成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不仅会实现教学改革上的进步,而且可以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成为教师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动态画面而获得知识,而且还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习热情的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在与数学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任务。

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教学设计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设计,区别就在于你的教学设计是开放的还是程序化的,是如何摆正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

1、目的性原则。信息技术的选择与运用,其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失去教学的方向。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2、主体性原则。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教育思想下师生关系的重要转变,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认知工具,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发展,而这种活动是出于学生自身的需要,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无耐的。

3、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4、开放性原则。这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合”应该很好遵循的一个原则。开放有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也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这种开放是相对于传统、封闭而言的开放,不是无限制的开放。这种开放可以表现为教师不一定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一定是权威,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与学生可以是合作伙伴式的关系。教学内容来源不局限于教材,更不局限于教师,渠道可以更多,范围可以更广。题目本身将趋向于开放题,条件不确定、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更新与能力的形成。

三、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作用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已不会也不可能单一的是学校课堂这一渠道。而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从广义是来说,都是数学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我们认为,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在这些观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

2、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可以利用大屏幕上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

难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与数学中的逻辑关系。如:教学六年级《圆》第一课时,一开始,就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几个同学玩滚铁环游戏的画面:几个同学分别滚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的铁环,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滚圆形铁环的跑得快?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节课的学习。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使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数学课堂后,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这样的数学教学才使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和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标。研究性学习,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3、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中的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既可以是数学问题,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可用电脑中的几何画板制作以四分之一圆形的圆心为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的动画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以及这样旋转而形成的图形,从中理解图形的旋转过程。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半径、圆心和直径,利用大屏幕将一个单独圆形平移和旋转而得到一个美丽图案的过程,从而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感。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顺次连结给出的四个点,问能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课件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并引导学生探究四边形的形状、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

2.刘晓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005.4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电化教育研究》2005.1

第五篇: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我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文作初步的探究。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迅猛地发展,它已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面临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所谓“课程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等多种信息,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进行更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我从学生最关注的每日学习、生活作息时间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概念。在处理“时”与“分”的关系时,我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转动的分针与时针,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时=60分;在感受1分钟时间多长时,我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h动画,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

再如:在五年级的《相遇问题》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动画片段:

动画

1: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

2: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

3: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

4: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准备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卡车先行一段后,小轿车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车相遇。

在教学中,利用动画演示,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

我正是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让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有的是洛阳火车站春运时间的客流量,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三角形和四边形》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活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下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 协作 [摘 要] 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的教学模式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多的学校参加到运用新教学模式的实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也深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黄元丽 (会宁县镇泰小学,会宁,730713 电话号码 ***)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反思 杨德金 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第四中心小学 电话:***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甘肃省宁县秦村九年制学校 李涛 郑宁丽 745200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本......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