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有感
读《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有感
读《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有感
一年一度的暑期培训开始了,和以前一样,学校为教师们选择了“有效教学”专题的读本,我分配的读本是东北师范大学周成海编著的《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阅读第一章节时,与平时的教科研工作密切相关,因此读的比较慢,也相对比较深一些,借此机会,结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理清脉络,寻根溯源
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1]。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一百三十余年。相继出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些理论,都在为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服务。如果要用好,必须理清他们的脉络,才能在教学中发现他们的影子。如我们在音乐课中,熟悉音阶,这就用到了行为主义理论中的“刺激——强化”;在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时,出示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完成一篇习作,这就运用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认知发现说”;在我们的数学单元总结时,每位学生认真梳理自己掌握的知识,找出不足,并进行评价,这就运用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以说,理清了四种理论,对于研究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提供的前提。
二、认真研课,找出依据
研课,不仅要完成各种“规定动作”,更重要的是完成心中的“自选动作”,那就是你设计教案时的理论依据。“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每一步的教学设计必须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虽然比较麻烦,但是研课就要弄到位,这样才有成效。如数学课堂在教学“平行线”时,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中的实物。就这个简单地情景设计,就运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唤醒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呈现学生已有的图式,在学习过程中,将相交和平行纳入学习过程中,从而完成知识的顺应。
三、理论支撑,开发课程
通过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研课,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根据这些理论,结合生活实际,自主开发课程。如很多学校根据学校的特色,依据这些理论,相继开发了“校本课程”;再如,北京的教科研所的刘德武老师在做课时,根据自然界中的鹦鹉螺纹规律,将斐波那契数列自主研发成一节课,从而揭示生活与数学是紧密联系的。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便会有长足的进步。
四、借助比赛,检验成果
有了课,必须进行检验。如今有很多的比赛,如信息整合比赛,新媒体技术应用比赛,课例比赛等,借助这些比赛机会,将成熟的课送交评审,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还能得到一张奖状。综上,是我在读书时,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所谈的几点想法,比较凌乱,欢迎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第二篇:读《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心得体会
读《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有感
自贡市解放路中学
李柱虹
纵观教育的历史和变革,无论教学怎么变化,“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2014年8月至9月,我认真阅读了余文森老师编著的《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一书,在书中我学习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布鲁纳等名家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也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种有效教学模式和近年来产生较大影响的有效教学案例,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国培第二阶段中读书之后的一些感悟和反思,现小结如下: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强烈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情景式学习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效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花费时间少而收获明显,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这种情绪体验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反,会使学生陷入厌学的困境中,导致非智力因素负向发展。古人说“志当存高远”,一般而言,成功经验能提高一个人的自我表现期望值,而失败经验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表现期望值。同时,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长期的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一定会严重影响一个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同时切忌片面强调意志力会引起逆反心理。
(三)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教学直接考查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的备课,有效的讲解,有效的辅导,有效的布置作业,有效的展开师生交往,一句话,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路途上,教师也会成就自己。
二、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谁都想把学生教好,而且把成绩提高,所以任何一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那么,有效教学如何进行设计与实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去做:
第一,不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我以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二,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以前我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真正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大家尽管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尤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命脉。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标意识同样是影响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索。首先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其次,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可行,且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体现出教师对于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准确把握;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第四,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者,我们在考虑好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情境创设的同时,更要考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不能随意否定过去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且也适应当前教学实际的观念、模式,应该对学生究竟是怎样认识教学内容的内在原理进行认真研究,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如采取比比赛赛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的形式,从而引导他们自觉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效果也很好,而且节省时间,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第三篇:读《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有感
教学艺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呼唤
——读《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有感
唐马路小学刘琪
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施行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正体现着高超的教学艺术。孟子与孔子的教学思想一脉相承,主张“教亦多术矣”,意即教学要多运用方法,这个“术”中也有着教学艺术的内涵。教育名著《学记》则处处闪耀着教学艺术的光辉思想,而这一重要思想给后人以承继的重要启迪。以后在我国近代教育及现代教育家的重要教育教学论著中都可以找到有关教学艺术的思想观点。这方面尤以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等大家研究的成果显著。建国以来,教学艺术的研究也一直不断,而且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实从世界范围看,外国教育家的著作很多方面也闪烁着教学艺术的思想。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教学艺术理论实践的集中表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提出了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著名论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还揭示了教学艺术的功能在于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唤醒、鼓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长期研究中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后来还有很多教育专家在提高教学艺术的方法上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教学艺术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他们有的直接提出教学需要艺术的论断,有的间接论述教学艺术的实践表现;有的从理论层面对教学艺术作了高度概括,有的从教学实践层面多方探索。从目前有关教学艺术的研究来看,尽管不少问题还在争论,但是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有了艺术性的教学,才可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已经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尤其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当前推进的新课程是中国教育的一次革命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教育民主、追求回归生活、追求关爱自然、追求个性发展,在这一新的理念下,教师的角
色定位和教学方式都有了新的理解,这自然会带来课堂教学新的变化。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变为师生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教师的提问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拷问”,而是一种启发性地点拨,唤起学生自己的理解;课堂的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平等的讨论、平等的交流,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成长。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过去教师要分析课文,现在则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感受、体验、理解;过去教师的教学重在讲解知识,而现在教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切变化都在昭示着课堂教学教法必须改变,而教法改变的突出之处在呼唤教学的艺术性。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理应顺应这一理念进行较大的变革,审视一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艺术及其价值地位,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当前课堂教学艺术的发展极有必要。
课堂教学艺术能促进师生共同构建生成。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的获取外在信息,建构事物的意义。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拥有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个体,他们会在沟通与合作中进行知识共享、心灵碰撞,形成知识的建构。毋庸置疑,这要比过去传授知识更需要教学的艺术性,艺术地沟通,艺术地合作,才能艺术地建构。更值得指出的是,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知识建构的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的最大的魅力是让课堂在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充满创新活力,教学艺术则是彰显这一魅力的“发酵剂”、“推动力”,在教师艺术的引导下,学生放飞思维与想象,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达到知识、能力和创新的水乳交融;在教师艺术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实践与探索,在新奇合作的学习中达
到过程、情感和创新的水乳交融。新课程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课堂教学中充满艺术性,就会更多的激发起学生去深入思考、去感悟、去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得,就会促进课堂的生成,使课堂彰显魅力,使学生获得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艺术能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新课程主张“教是为了学”,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救世主”,也不是主宰课堂的“超人”,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这就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直接关系。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教师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既要让学生自主探究,也要注意点拨解惑,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师生正是在这种交流互动的生态环境中共同成长。有人说教学艺术与舞台表演艺术之间有相通之处,但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舞台表演是艺术家充分显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绝不仅是优秀教师个人展示教学艺术的时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可离开学生主体的参与。教师单方面的表演,即使教学“艺术性”很强,没有学生的参与,也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这种艺术就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人际交往,包括师生、生生交往的过程;从教育学角度看,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时空。交流互动已经要求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理应有更多的教学艺术的含量,离开艺术的教学这种交流互动是难以实现的。
教学艺术的研究涉及的面很广,需要广大教师不懈的追求,无疑新课程为我们的追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期待着课堂教学艺术异彩纷呈,期待着新课程取得更大的成功。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唐马路小学张志红
当前推进的新课程是中国教育的一次革命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教育民主、追求回归生活、追求关爱自然、追求个性发展,在这一新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都有了新的理解,这自然会带来课堂教学新的变化。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变为师生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教师的提问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拷问”,而是一种启发性地点拨,唤起学生自己的理解;课堂的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平等的讨论、平等的交流,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成长。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过去教师要分析课文,现在则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感受、体验、理解;过去教师的教学重在讲解知识,而现在教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切变化都在昭示着课堂教学教法必须改变,而教法改变的突出之处在呼唤教学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艺术能促进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课堂教学艺术有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长期以来学生当做了填放知识的容器,教师繁琐的分析、机械无效的训练又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新课程要求我们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还学生以自信,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学生渴望从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享受,这是走向全人的教育,这种教育只能借助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的教育。只有充满艺术性的课堂才会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要十分关注师生生命提升发展的价值。课堂是动态存在的,教师和学生的心态在变化,师生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化,课堂的物理时空也在变化,这一切都在挑战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艺术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课堂各种信息综合把握,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应生成而动,教学艺术的关键是灵活地变动,这样师生才能在课堂这个特殊的时空里共同成长。这样看,课堂教学艺术与师生的生命同在,与师生共同相伴,共同成长。
要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等综合素养。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在肩负这一重任的情况下,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科专业修养、心理品质修养、教育专业修养以及课程改革的理论修养等,都需要切实提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育教学的修养要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不仅需要有新课程理论的修养,而且需要有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实践表明,教师教育教学等综合素养的高下决定着课堂教学艺术的高低。另外,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琴棋书画都要懂一点。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高一方面要依赖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类培训,一方面更要靠自己平时的进修提高,坚持读书是个人综合素养提高的一个好办法。
要进行教学艺术理论的探究。需要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化力气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艺术的理论。要研究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及功能,要研究教学艺术形成的生理、心理、美学、教育学的基础,要研究教学艺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还要研究教学艺术形成的个性和风格。对于教师教学实践来说,对教学的准备、教学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堂的组织调控、课堂的语言、教学的评价等都要进行研究、探索,以理论指导实践可以减少盲目性。
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交流。学校要多组织课堂教学艺术的交流活动,可以组织研究课,由一人执教,大家观摩。现在不少教师听课,事前不去钻研教材,这种听课多流于看热闹,纵然学到一些东西,也只是皮毛而已。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交流,所有听课教师都要各自先备课,有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思考,然后听课,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达到研课的目的。多上课更要多研课,要广开思路,特别要允许有不同的意见,要通过研讨起促进作用,以求共同提高。
教师要自觉地加强课堂教学的个体实践。勤操作,勤思考,要注意融入别人的经验,探索出自己的特色。课堂教学的艺术更多的是个性的,每个教师都
是一个特定的人,是一个有特定个性的主体,而这一个特定的个性正是教学艺术个性的内在的根源,作为教学艺术在运用中会打上这些个性的印记。因此,研究教学艺术不能依赖别人,完全要靠自己。运用自己独特的智慧,探索教学的艺术,并不妨碍与同行的交流,相反要以交流促进自己的研究的提高。
教学艺术的研究涉及的面很广,需要广大教师不懈的追求,无疑新课程为我们的追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期待着课堂教学艺术异彩纷呈,期待着新课程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四篇: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心得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感想(一)
图们市长安中心小学 王胜波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近期,我读了《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一书,在书中我学习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布鲁纳等名家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也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种有效教学模式和近年来产生较大影响的有效教学案例,受益匪浅。下面就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强烈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情景式学习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效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花费时间少而收获明显,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这种情绪体验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反,会使学生陷入厌学的困境中,导致非智力因素负向发展。古人说“志当存高远”,一般而言,成功经验能提高一个人的自我表现期望值,而失败经验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表现期望值。同时,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长期的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一定会严重影响一个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同时切忌片面强调意志力会引起逆反心理。
(三)、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教学直接考查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的备课,有效的讲解,有效的辅导,有效的布置作业,有效的展开师生交往,一句话,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路途上,教师也会成就自己。
二、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谁都想把学生教好,而且把成绩提高,所以任何一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那么,有效教学如何进行设计与实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去做:
第一:不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我以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二: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以前我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真正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大家尽管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尤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命脉。第三: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标意识同样是影响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索。首先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其次,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可行,且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体现出教师对于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准确把握;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 的目标行进。
第四: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者,我们在考虑好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情境创设的同时,更要考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不能随意否定过去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且也适应当前教学实际的观念、模式,应该对学生究竟是怎样认识教学内容的内在原理进行认真研究,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如采取比比赛赛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的形式,从而引导他们自觉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效果也很好,而且节省时间,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感想(二)
图们市长安中心小学 王胜波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新课程改革走进我们的课堂已经数年。在这些年中,我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探究摸索,勇于尝试,已逐步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和“民主、开放、创新”的教学追求付诸新的课堂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伴随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也逐步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不断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发现者”,悉心教会学生建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较之传统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思想,在我国和国外早已有之。《学记》主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并明确指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教”即教学要有效,这可能就是最早的有效教学思想。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牡丹,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在自我发展的主阵地中有所得,有所获,我们必须做到: 1、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训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
5、能够使学生对每一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地于事物的概念框架;
6、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面对当前教育教学的严峻形式,我们应该把课堂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在教学中要做到:语言清晰精练、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授课;课前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要会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能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并讨论交流;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并且,要会运用学生的回答来促成课时目标,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思想、经验和思维模式详细阐述和扩展所学内容;能在一堂课的起始部分提供先行组织者和心理策略,用多种要求创设活动结构;运用内容问题和过程问题传达事实,并鼓励学生探询和解决问题;在课堂讲授中通过语言的抑扬、手势、目光接触以及活力等展示生气、投入、兴奋和兴趣。
有了有效的教学,还要有有效教师。我们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课堂教学的实验者,更要成为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教师能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师”走向“反思教师”后“”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只有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开发和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对教学追求有效,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升华,才能使这一目标全面达成。让我们携手前进,让我们一路耕耘一路欢歌,共谱游仙教育的新篇章!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感想(三)
图们市长安中心小学 王胜波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或一种教学思想。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怎样成为成功的教师,怎样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何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等等问题,一直成为学校教育和相关研究的焦点,这些问题在《有效教学论》一书中都给出了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有效教学论》首先从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不同教学模式入手,详细阐述了“教学规模”进而形成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原始的“个别化教学”发展到“班级教学”,再由“班级教学”不断向“个别化教学”的回归,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依照“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轨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被更新和完善。其次,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提问与倾听”,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和期望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和要求。如对教师的“有效讲授”,认为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和引领学生,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对于“有效教师”的含义,《有效教学论》作了详细地描述:“热情的教师用丰富生动的手势强调重点,缺乏热情的教师经常只是一节课中站或坐;热情的教师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缺乏热情的教师避免与学生对视;热情的教师运用不同的音高、音量、变调、停顿等来控制教学的节奏,缺乏热情的教师讲课音调单一”等等。这些对我们每个人成为“有效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类似以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论》一书都给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解释,对当代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具有非常切实的指导意义。《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感想(四)
图们市长安中心小学 王胜波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一书层层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的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呢?我认为 “学习最重要的是思考”。这里的思考不仅是要求学生会思考,教师也要会思考,思考所有我们应该思考的。当然思考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比、质疑、构建等。通过一些深刻的思考,使理论成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理论。
二、做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开展有效教学的意义,是不需要用过多的笔墨描述的。我想说的是如何进行反思,就是说,我们要反思那些东西,怎样反思,什么样的反思才是正确的反思?我认为,能否正确的反思,关键还是看教师个体思维认识程度。也就是说,反思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他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随着新一轮反思的展开,我们要提炼出新的理念,这样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反思,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三、多读书。新课改提倡教师多读书、勤反思,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广大农村教师书读得极其有限。可以说,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制约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又不乏这样的例子:一旦某个“有思想、好读书、肯钻研、善反思”的教师崭露头角,并多少得到一些“实惠”,就会出现“树大招风”和“泼冷水”的现象。这股“冷风”和这盆“冷水”,冷却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读书热情,更严重的后果是,冷了所有积极上进的教师的心。以上是这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有很多地方写的还不是很周全,但是这次学习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第五篇:读《有效教学》有感
读《有效教学艺术》有感
暑假里读了《有效教学艺术》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而这本书尤如在我从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让我受益多多。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有准备的课堂。
从教十多年了,每次上课前我都仔仔细细地阅读教材,严格按照教材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教案设计。但是还是看到学生的作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说,备课备课,原来并不容易。
1.理解用好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编写者是从一个普遍适用的角度去规划编排体系和呈现形式的,对于不同的地区资源、不同的学生状况、不同的教学个性,肯定不是最适合的。因此,首先要有这样一种态度:尊重、理解并用好教材,这是备好课的前提,在尊重基础上发挥与创造,在理解基础上补充与改变,这是备好课的需要。确定重点,找准难点并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是备课的重心所在,稍有偏离就可能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
2.了解学生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们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准确定格自我。备课必须以自己能依此上好课为前提。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思维品质以及经历、经验都自有特点,生搬硬套或盲目仿效必将事与愿违,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自我认识,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进而发挥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作用。比如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讲起来就会有不同的风格。每个老师对教材不同的解读,加上独特的个人风格,会让一节课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4.重视课后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批判性的眼光和建设性的思维重新审视教学流程,从理论的高度重新认识一些教学现象,明优缺知得失,谋求改进提高。
5.不忘育人关怀。课堂是学生成就道德的一块园地,让学生在学好知识、增进能力的同时,收获理想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备课的重要方面。备课中,我们要根据知识点和课堂情境特点有意设计,有机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讲台哲思——“头”与“尾”
“万事开头难”。说书有开讲,小说有开篇,相声有引子,戏剧影视有序幕。那些巧妙合理、引人入胜的开讲、开篇、引子、序幕,一出现就能抓住听众和读者的心,激起人的情趣,很快使人集中了注意力。开讲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有情境法、诱导法、悬念法、激疑法、连锁法、倒装法、朗诵法、解题法、展示法等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开头”的方法尽管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民谚有云:“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恰到好处的收尾,才是完整的一堂课。精彩的结尾会对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结尾的方式诸如归纳式、回应式、发散式、迁移式、推测式、假想式、扩展式、提炼式、启发式、提醒式、总结式等等。
以前我在上课的时候也不十分注重课的“开头”和“结尾”,现在才知道那是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养成有“头”有“尾”的上课习惯,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语言魅力——逆话顺说
多少年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为互勉自励的箴言,一直被人们所称道。老师批评学生的用意都是好的。学生一旦有了毛病、犯了错误,老师从对事业、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坦诚告诫,单刀直入,备陈厉害,使被批评者脸红心跳,热汗淋漓,心悦诚服,这当然不错。然而在有些时候,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入木三分,可听者不仅无动于衷,甚至还产生对立情绪,毫无效果可言。从上述“药”的实际事例当中我们不难想到,批评学生也要讲求方法。不仅是老师教育学生,包括同志间的帮助、朋友间的劝勉,只凭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恰当的形式、温和的态度、得体的言词,才能使对方易于理解和愿意接受。当然,耳提面命、大声疾呼有时是必要的,而更多的时候则应是和风细雨,婉言相劝,疏导启发,恰如良药未必都“苦口”一样,忠言也不必皆“逆耳”。
四、育人妙谛——课堂教学“管”什么?
教师在课堂中要:管方向、管目标、管容量、管难度、管程序、管结构、管时间、管教法、管气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正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管理者;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中努力做到——有疑问: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有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的任务是积极引导、热情鼓励、及时点拨。有惊讶:释疑学生的迷惘,轻轻点拨后茅塞顿开,惊讶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之情。有笑声: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教态亲切,学态自如,在幽默与笑声中完成教学任务。有沉思:在关键问题上教师要留出“空白”,让学生去探索。有联想:教师不要把课讲绝了,要留有余地,让学生联想,透过有限去展现无限。
教师的人生可谓艺术人生,教学是让学生高尚和聪明的艺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教学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展示艺术才华,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提高修养、探求知识、陶冶情操的艺术殿堂。读书,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的伟大,明白了教书育人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教学,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