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xiexiebang推荐)
浅谈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摘要: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的教育家,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总结自己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形成了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与“泛智”教育思想为基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体系,对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夸美纽斯
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
“泛智”教育
教学原则
一、夸美纽斯生平与世界观
夸美纽斯1592年生于尼夫尼茨城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2岁时,父母先后病故。夸美纽斯受兄弟会资助,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并在大学时代钻研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1614年,大学毕业,任普热罗夫拉丁文学校校长,开始教学改革。1628年,因避天主教的迫害,夸美纽斯与 3万兄弟会员一起离开祖国。在长期流亡国外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活动,主办各种类型的学校﹐为捷克的独立而积聚力量。起初,他侨居波兰的黎撒(现名莱什诺),主持兄弟会学校,研究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当时欧洲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的酝酿时期,各国思想界都在思索教育改革的道路,他受英国、瑞典、匈牙利、荷兰等国的邀请,为这些国家拟订教育改革方案,并发表了不少教育论著。
夸美纽斯一生有许多教育著作,如1631年撰写的《语言学入门》介绍了山川河流、鸟兽鱼虫、天文地理、经济政治、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宗教信仰等等,这些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为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更是被后人奉为教育学经典,在书中,夸美纽斯开宗明义地指出“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教育思想,论述了其教育思想的两个基础—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与“泛智”教育思想,并且具体阐述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形成的世界观是密不可分。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是在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时代—人文关怀为标志的文艺复兴时期,所以他的世界观中体现着浓厚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感觉论色彩。
自然的,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民主主义、人本主义和感觉论思想根深蒂固,并且以此为思想武器对当时学校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在当时的学校中,儿童身心饱受摧残,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残酷的,以至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正是基于这种对旧教育非人性特点的批判,他立志要研究“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作为一个经过宗教改革洗礼的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家来说,夸美纽斯对充满神学教条的繁琐哲学对青年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毒害深恶痛绝,立志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知识将人们从神学统治的黑暗中唤醒,培养能力、道德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完人。
而且,夸美纽斯深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对人性的认识上秉承了人文主义传统,世界观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思想。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虽然说,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但这种差别绝不像人们所形容的那样:“智性羼弱”的人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夸美纽斯认为 “教育确乎人人需要„„愚蠢的人需要接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其实聪明人更需要接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有害的事情„„富人没有智慧岂不等于吃饱了糠麸的猪仔?”总之,“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在他看来,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而且还具有通过对外物的感觉而获取无限知识的能力。因此,各种人,不论贫富智愚,都应当有享受教育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且“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既是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也构成了他的普及教育论的基础。
同时,夸美纽斯接受了英国经验哲学家培根的唯物主义感觉论思想,他崇拜自然,认为一切事物都受自然秩序的制约,因此鼓励人们了解和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并断定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求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这就是夸美纽斯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
显然,夸美纽斯民主主义、人文主义及感觉论世界观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思想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一改旧教育对儿童的偏狭、错误的理解,击中旧教育忽视现世生活和盲目信仰上帝的弊端,在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泛智教育的基础上,叙述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在学校制度、课程、教学原则等方面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是当之无愧的。
二、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
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它贯穿于他的教育巨著《大教学论》的始终。所谓“自然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夸美纽斯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有两点含义:一是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二是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
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一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世界之所以稳定与和谐正是有了秩序的缘故。“我们通过考察知道,真正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以至它的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因此,教育的基础也应当是这一自然界的“秩序”,因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教育艺术的主导原则”。夸美纽斯的这一见解是科学的,只有真正地把握住教育的“秩序”,进行教育才能做到“准确”“彻底”。
教育除了遵循自然界运转的“秩序”之外,还应当依据儿童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夸美纽斯认识到,儿童从出生到迈入成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又有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育工作必须遵循这些特点才有成效。夸美纽斯在论证教育应依据儿童的自然本性时提出:
①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可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要“一切教学科目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过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
②教学要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不可使他们负担过重。夸美纽斯反对向学生灌输式的教育,认为教学的步骤应当尽量和自然的步骤一致。
③教学方法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使教学“容易”。夸美纽斯认为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源泉,教学应当“尽量通过感官去进行,使它能以较少的劳力去记忆”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他还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从浅入深,从易到难,因此学校的教育要按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
④教学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夸美纽斯认为,儿童是有天性差异的,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区别对待。
夸美纽斯的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规律,这与当时完全抹煞儿童身心特点的经院主义教育是进步的。但由于时代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夸美纽斯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然规律,把自然现象作为教育理论的依据牵强附会,是一种机械的类比。
三、“泛智”教育思想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谓“泛智”,是广泛的、全面的智慧,就是要求让一切人都受教育,学习一切知识,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这种种思想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提倡发展科学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广大人民要求实现教育民主平等的理想。
“泛智”教育思想包括两点含义:一是教育内容的泛智化,二是教育对象的普及化。夸美纽斯用“周全的教育”表现教育内容的泛智化,并对“周全的教育”做了进一步解释,那就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人人应当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未来所必需的事项”。但“周全的教育”并非“全智教育”,要求“人人懂的一切艺术和科学”。周全的教育旨在:在当前和将来生活上的所需基础上,通过科学和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学会语文;形成诚笃的德行;虔诚地崇拜上帝。
同时,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对象的普及化,认为学校应该向所有人不仅是富人、还有穷人敞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受教育。
从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到人文主义思想对他的影响,即对人自身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现世生活的重视。可以认为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理论折射出当时科学以及生产技术的繁荣与发达,同时,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求科学知识与技术的体现,对于教会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制人的理性是一种有力的反抗。
四、“泛智”教育的学校制度和课程
“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思想基础,他的一系列教育理论与“泛智”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学校制度方面,提出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单一的学校体系。他认为“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厂”,所有青年都应进学校受到共同的教育。
夸美纽斯设计的学校体系,从他的教育对象普及化思想出发,明显反应了儿童“天性”发展特点。夸美纽斯按年龄和学力区分四种学校设想。他认为,人的学习应当从婴儿期开始,一直继续到成年,一共24年。他把这24年分为4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在每个阶段设立一种学校,即母育学校的教育、国语学校的教育、拉丁语学校教育、大学教育,为婴儿、儿童、少年和青年提供相应的教育。
夸美纽斯基于“泛智”思想,第一次提出了统一的学校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是个重大的进步。
在课程中,一方面依据儿童年龄和学力的不同,另一方面依据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的泛智化,夸美纽斯将课程分为主要课程、次要课程和第三类课程三大类。主要课程包括语言、哲学和神学等课程。通过主要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感知、记忆、语言、精神等方面得到完善。次要课程主要是一种辅助性课程,如历史和练习等,各种练习课则更是直接为主要课程的学习服务的,譬如,感觉的练习、语言的练习、德性的练习、笃信宗教的练习等。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则构成了第三类课程,他们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培养和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儿童智慧的发展。
同时,夸美纽斯以树木为喻进一步说明了在学校体系中课程问题。每过一年,生出的枝丫就越多,树长得就越壮实,果实也就越丰盛。教学也是一样,在早期的学校教育中,“一切都是用一种一般的、不确定的方式授教的,而在后期的学校中,所授的知识是细致的、确切的”。母育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儿童的外感官,以辨别周围的事物;国语学校的主要任务则是训练儿童的内感官能力,诸如想象力、记忆力等。拉丁语学校是较高级的阶段,其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到了大学阶段,课程主要有四个门类,即神学、哲学、医学、法学,四分科均与意志有关,“神学教我们恢复灵魂的和谐;哲学教我们恢复心灵的和谐;医学教我们恢复身体上主要功能的和谐;法学教我们恢复外界事务的和谐”。
基于上述设置课程的目的,夸美纽斯还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具体如下:
首先是“认识事物”,学校教育应当采用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传授“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萃的总和”。他说,必须要使学生掌握“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不仅强调了知识的广博性,而且突出了知识的实效性; 不仅强调了“知其然”,同时也强调了“知其所以然”。
其次,“行动熟练”。中世纪的教育同哲学一样只是神学的附属,而在宗教和神学统治之下的学校教育只要求人们抄写和熟背经义教条,只能“求其正义”,而不可有自己的理解,更不能存有疑问,这样,且不说达到“行”,“学以致用”,即便是“知”的标准也难以达到。夸美纽斯基于这一弊端,鲜明地提出:“在认识事物时,还要有实际的行动。没有这种行动,甚至是一个认识事物的人,也将不善于处理事物。”这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可见,夸美纽斯的泛智不仅包括“知”,还包含“行”。
再次,“语言优美”。一个人能够认识事物,并且将认识同行动结合起来,这还不算达到“泛智”的要求,还要能够运用语言完美地表达自己的知和行。欧洲古代的教育一直有重视语言的传统,夸美纽斯也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在《大教学论》中,他敏锐地提出:“不必学习一切语文,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必学习许多种语文,因为这没有用处。”应该学习哪些语文呢?他说:“必需的语文是:国语,为在本国之用; 邻近诸国的语文,为的是和邻国人相交往„„为了阅读正经的书籍,拉丁文也是应学的,因为这是学者通用的语文。对于哲学家和医生,希腊文和阿拉伯文是应学的;对于神学家,希腊文和希伯莱文是应学的。”在诸种语言中,“首先必须学国语,然后再学可能代替国语的另一种语言„„再后来才可以学拉丁语,拉丁语以后才可以学希腊语、希伯莱语等”。他还具体提出了学习语言的八条规则,并将人的语言学习分为“牙牙学语的婴儿期”、“日趋成熟的儿童期”、“比较成熟的青年期”和“精力强壮的成人期”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语言教学的目标及要求各不相同。
五、教与学必须遵守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为了实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理想,在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基础上具体提出了七条教学原则。
第一条是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宣布运用直观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他要求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则利用图片或模型;他还指出,教室应布满图画,教科书要配有生动的图画等。
第二条是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基于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他还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
第三条是彻底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彻底的教育”即教学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并通过实践加以巩固知识的记忆。这使学生能够明白所学过的东西,能够容易会议一切从教师或从书上所学过的,能够对于他的知识所涉及的客观事物作出健全的判断。
第四条是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按照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教学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发展,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教育的秩序和阶段的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的知识,并要求一切后教的以先教的为基础。
第五条是量力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他要求 “一切教学科目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过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
第六条是便易性原则。夸美纽斯根据儿童身心的发展特点,提出教学应该尽早开始;应该使学生的心灵做好接受教学的适当准备;教学应当由一般到特殊,由易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应过重;教学应当循序渐进,这使学生学得容易而且快,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第七条是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当时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适当等原因,学校教育效率不高。基于这样的情况,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简明性原则和迅速性原则,要求每门学科只应该用一种教科书;教学要简明扼要,能开启学生的悟性;教学要抛弃无用的事物。
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性原则,详细地叙述了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矩,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虽然存在一些把直观的意义夸大,把上帝的启事市委人类无性等缺陷,但还是为近代教育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在人类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他系统地制定学校体系和课程;他第一次系统阐述教学的基本原则;他努力将他那个时代学校教学的重心从语言文字转移到“实际事物”上来;他最早对教学工作的规律进行不懈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同时,夸美纽斯十分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生来只是具有学习知识的可能性,知识和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因此,如果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而掌握知识,懂得科学,那么社会就可以发展,而且使国家变得更加强盛和安全。
自然,夸美纽斯也难脱他所处时代环境的限制,他的思想总是充满着对上帝的虔信,他用自然的秩序类比教育未必贴切,他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解还比较粗浅,他的种种学说或多或少带上神秘主义色彩,等等。
但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在近代教育史上依然光彩夺目,正如教育家皮亚杰所强调的,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对创立一种独立学科的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外教育史纲/胡金平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外国教育史纲/张季娟、袁锐锷编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3、外国教育经典解读/单中惠、朱镜人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
4、重评夸美纽斯的教学量力性原则—读《大教学论》札记/方克明,http://jpkc.snnu.edu.cn
第二篇:夸美纽斯及其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及其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The Great Didactic)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
在谈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历史地位时,斯佩曼曾在该书的扉页中写道:
“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部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个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
一、教育活动与《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是捷克民族遭受政治和宗教压迫的时代。1614年,他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开始研究教育改革的问题。
1628年,夸美纽斯随“捷克兄弟会”成员被迫迁往波兰,从此终身流亡国外。在波兰时,夸美纽斯开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中,《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该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学得多的方法”。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其论述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具有普通教育学的性质。
以后,夸美纽斯主要从事泛智教育的研究。夸美纽斯的思想:
在教育观上,夸美纽斯吸收了前人如昆体良、塞涅卡等人的思想,也吸收了同时代的德国拉特克的教育思想,如教学要有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认识,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次序等等。但其教育思想上也有同一性和机械性的特点。在研究方法论上。
二、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泛智”的思想
(一)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它的的提出,主要受到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这个思想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思想在教育中的全面运用,力求探索自然法则对教育影响的结果。在他看来,自然不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发展规律就是宇宙万物的发展的根本规律。
其次,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也是他对教育进行思考,分析旧教育的问题,试图全面改革教育得出的合乎逻辑的认识。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表示了对旧教育的强烈不满。
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他认为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的正确法则,教育的法则应依自然的法则得来。
在论证教育原则时,夸美纽斯一般是把教育现象与其他自然现象放在一切论述的。这种论证是用一种类推法来说明教育法则的。正是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基础上,夸美纽斯阐述了教学的直观性,教学的巩固性,教学的循序性和连贯性等原则,初步建立起近代教学论的体系。
其次,教育适应自然所包含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总之,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他对自然、社会和教育进行一定认识的结果。在他看来,世界万事万物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安排,教育和个人要服从自然总体的秩序。当然,也应看到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法则并不是对自然规律的科学认识。而更多的是对自然
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和人为的解释,从而在论证中带有拟人化和简单化的现象。
从另一角度来看,夸美纽斯提出的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又并非仅仅是从模仿自然法则得来的,而主要来自他对古代教育思想和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教育取得的先进成果。他用宗教观保护了他的自然观,又用自然观保护了他的教育观,这是他教育思想中自然主义特色的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正因为夸美纽斯论述教育问题是以大自然作为参照系的,因此,他在论述儿童个体教育时常具有机械的特点。
在他看来,所有的人都“具有同样的人性,具有同样的感觉与理智的器官”,所有的人都要发展相同的自然能力。这是进行统一教育的基础。
(二)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泛智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
“泛智”思想实际上是使所有的人都竭尽个人的能力学习和积累所有的知识,其中有两点宝贵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类以广泛的知识教育,就会在人心中培育和发展美德和虔诚的种子。其次,所有的人都是可以教育的。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客观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广泛发展教育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思想与教育活动的核心。
三、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目的的学说,首先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中的宗教观和世俗观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
总之,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形成人的作用,说:“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从上述思想出发,认为教育对教会、国家也起着重大作用,断定它是整个国家的基础。他说:“整个国家的基础是什么呢?当然是青年的发展”,又说:“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
(二)论普及教育和学校教育体系
从教育适应自然和“泛智教育”的思想出发,夸美纽斯论述了学校教育的体系和普及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成年(0-24岁)这一阶段,以后就主要是发展力量了。他把这一时期按照人的发展顺序划分为4段,每段6年,分别设立相应的学校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第一阶段:0~6岁 —— 婴儿期—— 母育学校 第二阶段:6~12岁 —— 儿童期—— 国语学校 第三阶段:12~18岁 —— 少年期—— 拉丁语学校 第四阶段:18~24岁 —— 青年期 —— 大学与旅行
学校各阶段的特点和内容: 1.母育学校的教育:夸美纽斯重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1)要让儿童去活动,不应阻止他们的爱好和兴趣。(2)父母要亲自抚育子女,使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3)不仅注重感官的教育,还要求给予儿童以多方面的知识教育。2.关于国语学校的教育:
(1)应对所有的适龄儿童进行教育,反对过早的教育分化。(2)所有的儿童都要先学习国语,为以后学习拉丁语打下基础。
3.拉丁语学校的教育:这是为12-18岁的青年设立的中学。在拉丁语学校教育内容更为丰富。
4.大学的教育:夸美纽斯认为大学应该是研究的人类知识专门学科场所。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周全的。
总之,夸美纽斯所设想的四级教育体系,注意到了各级学校的前后衔接和层次的递进,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反映了民主教育和普及教育的思想。此外,夸美纽斯十分重视通过设置学校开展普及教育工作。
(三)学校教育组织和管理
在夸美纽斯以前,还没有人从理论上论述过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
针对中世纪学校教学效果低的个别施教的传统做法,夸美纽斯要求实行班级制。
针对中世纪学校组织十分松散,学生入学或离校停学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的普遍现象,夸美纽斯提出学校工作应实行学年制的要求。
夸美纽斯了阐述班级教学的益处。
夸美纽斯在总结实际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教学工作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对后来整个世界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直观性原则。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直观性原则居于首要的地位。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
3.量力性原则
4.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
小结
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批判旧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他抨击中世纪的等级教育,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相信人人都可以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并为此设计了一种崭新、统一的学校体系,为后来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所创立的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是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后人广泛采用,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
他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要求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客观规律,提出了教学应奉行的几大原则,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然,夸美纽斯的思想受其时代和自身认识的局限,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例如,他过分夸大了直观教学的作用。他一方面主张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神学的教学,宗教色彩十分浓厚。尽管如此,夸美纽斯仍称得上是教育上的“哥白尼”,他是古代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新时代杰出的教育家。
第三篇:杜威、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简介: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思想内容: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 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 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五)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六)儿童中心论: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的。„„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由于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师和教科书上面,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于是,儿童只能受到“训练”、“指导和控制”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去除这种弊病的出路是使教育实现重心的转移。“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5]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世界观: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著作:《母育学校》、《语学入门》、《大教学论》、《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以及著名的教科书《世界图解》等。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数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直到17世纪,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个别施教制。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人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5.论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2)循序渐进原则。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4)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主张“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5)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6.论道德教育: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夸美纽斯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他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他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
7.教育管理思想: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具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不应该将教育事业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主张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和学年制度,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和意义;对学校各类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性规定;非常重视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夸美纽斯要求父母应该加倍的热爱儿童,要求国家更多的关心儿童的成长。
8、评价: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并且主张在家庭普遍实施的思想,引起了后来教育家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总的说来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够充分,同时在他思想中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剔除的。
第四篇: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本站推荐)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1632)《世界图解》(1658)、《母育学校》(1628)等。
(一)论泛智教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夸美纽斯从17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泛智“(pamsophia)问题。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而泛智教育则是实现泛智理想的工具。泛智教育强调2点,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人人均应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对此,夸美纽斯作了明确的说明:”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在那里,人人许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名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他有时又把泛智教育称作”周全的教育“,并通过对”周全 的教育。的解释进一步阐明其泛智教育主张。他强调,周全的教育并非要求“人人懂得
(确切地或深刻地懂得)一切艺术与科学”。实际上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每种科学都是极广泛极复杂的,而人生又是短促的。周全的教育旨在借助学校做到,“(1)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夸美纽斯还具体地谈了泛智教育的3个特点,一是“认识事物”。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学生,“使他们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二是“行动熟练”。泛智教育强调知行结合,要求它所培养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精练而又勤奋的人,同时还要求青年在行动中表现出诚实的德性和对上帝的热爱。三是,语言优美“。泛智教育要求它所培养的学生在语言方面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地步。
夸美纽斯倡导的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是对旧的教育和旧的学校的一种否定和改革。夸美纽斯强调说:”改良学校是可能的。“但这种可能性是建立在新的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基础之上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强调2点: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
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世界之所以稳定正是由于有了秩序的缘故。他说:”我们通过考察知道,真正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以致它的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因此,教育改革的基础也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在夸美纽斯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只要把握住秩序的原则,泛智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夸美纽斯解释道:所谓“秩序”就是,按照地点、时间、数目十大小和重量把先来的和后来的,高级的和低级的十天的和小的、相同的和相异的种种事物加以合适的区分,使每件事物都能好好地实践它的功用。”夸美纽斯通过大炮、马车、钟等例子,说明一切事物
只要按照秩序和谐组合就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同样地,学校教学也需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
夸美纽斯还认为,教育应当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他发现,“有些人是伶俐、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此外,他还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二)论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对教学问题研究。他在《大教学论》的第1上就明确地提出,《大教学论》所阐明的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目的在于“使男女青年,毫无例外地、全都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为此,夸美纽斯提出了3条教学原则:
1、便易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便易性原则旨在使教学的过程来得容易而且快意。为此,教学应该尽早开始;应该使学生的心灵有接受教学的适当准备;教学应该由一般到特殊;教学应该是由易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应该过重;教学的进展应该是缓慢的;教学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天性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学应该通过感官去进行;教学应该教那些有用的知识;一切科学、艺术和语言都应该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2、彻底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彻底性原则旨在“使每个人的心理不仅能够明白他所学过的东西,而且更多都可以;因为他容易回忆一切从教师或从书本所学过的,同时,他又能对于他知识所涉必到的客观事实作出健全的判断。”为此,教学应该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教学应该考虑整体性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教学应该注意彻底打好基础;教学的基础应该扎实;教学应该从基础开始;教学应该尽可能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一切后教的都以先教的为依据;教学应该极力注意相似学科之间的相似之点;一切学科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应该有适当的实践。
3、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旨在消除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和延误,直接奔向预定的目标。为此,教学应该采用班级授课制;每门学科只应该使用一种教科书;在教学中全班学生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练习;一切学科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开启学生的悟性;一切相关的事物都应该联合起来教;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教学应该抛弃一切无用的事物。
(三)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人类有了道德,也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因此,他强调指出,道德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在夸美纽斯看来,学校应当着重培养的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他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学会对事物作健全的判断,使正确的判断成为学生的“第二天性”;要求学生了解“一切不可过度”的道理,学会节制;要求学生正直待人,不损害他人利益,乐于助人,避免虚伪与欺骗;要求学生学会坦率大方地与人交往并养成忍劳耐苦的品格。
至于如何进行德育,夸美纽斯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德行应当通过练习养成,“可以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道德教育需要用纪律制止邪恶的倾向。
第五篇: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摘要: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关键词:教育 思想 泛智论 理念 价值
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人是上帝完善创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认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限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著名的种子论。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者树木的种子,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识;“德行”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周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人生。这三个方面还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种事物的普遍认识,接近“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二、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如我们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模仿自然来建立。他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秩序去组织。在其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都有领悟万物的能力,“我们不必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察,夸美纽斯根据每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差异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应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提出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员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授课制要求把每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都有讲台和一定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现在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一定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个班级的教学必须拟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管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这个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作用和教学效率。夸美纽斯还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制定了学年制,把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从出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母育学校。他把孩子比作一个树苗,认为父母应该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使孩子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孩子长到六岁时,父母则将他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该设置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招收儿童进行教育。以把对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儿童为目标,更加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
少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彻底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四种语言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认为每个王国都应该设置大学,招收部分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者学科的全面训练。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开考试选拔。在大学必须有精通一切学科、艺术、语言且能力要强的教授和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部知识,具备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认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日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妊娠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效果,夸美纽斯提出了几条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4.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认为人渴望获得知识,强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教学,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批判强迫性学习。反思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然以素质为前提,否定考试制度,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寻找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思想告诉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广泛的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应当尽量贯彻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愉快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给学生提供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夸美纽斯强调知识、德行、虔信协调发展,并且认为德育应先于智育。他认为,如果不先进行道德教育,那就是一种非常缺乏判断的表现。他甚至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夸美纽斯认为不教导德行和虔信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确实如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避开道德来搞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部分环节还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和创造,至今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运用,他的教育理论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辉。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发展,夸美纽斯有它的不足,但他仍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