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时间:2019-05-13 02:0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第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河北省肃宁县南于庄中学

王素婷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还要转变教师角色,变教为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储备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思想品德

学生

主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要发展离不开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是抓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初中品德教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积极探索其新的教学方法是面临的形势,更是我们的职责。新课程改革为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下面浅谈一下我本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看教师,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不断提高素养,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在实施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各种挑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就要求教师:

(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

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有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我在参加继续教育的同时,还经常在上网充实各种知识,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空间,和许多同行交流教学经验。

(二)、勇于反思。将每一节课的心得体会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包括经验、教训和不足,甚至每节课的精彩之处也都记录在案,不断的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课程。

(三)、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尤其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我们要仔细分析,适当的予以鼓励表扬,品德的某些观点应该是开放性的,所以在某些答案方面允许各抒己见,不能硬性统一。

例如在讲到八年级《财产留给谁》一节时,假如你中彩票三十万元,你如何分配呢?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异常热烈,有的同学说用这些钱中的一部分捐给希望工程,然后开一个服装厂;还有的说买一辆车,剩下的存进银行;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雅安地震后,灾民生活很困难,我会把所有的钱捐给雅安灾民。”这位同学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二、要转变教师角色,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授--受”关系,学生成了消极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融

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要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我们的作用更重要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对视来实现交流。教师不是简单观看,而是参与者,引导者。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少年能自强》一节时,我让几名学生组织了主题班会。组织者积极设计班会内容,搜集自强的名人故事、名言、歌曲,并布置教室,我肯定了他们的方案,并添加了几条建议,然后放手让他们去组织。学生表现很积极,全体学生勇于参与,非常热烈。学生们宣誓今后要做生活的强者。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而我却做了一名观众。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成了主体,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差。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创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扩展课堂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这一章节时,因为初中生基本处在只花钱、不挣钱的阶段,开始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先组织学生调查家庭的消费结构,让学生了解到父母辛苦挣钱的不易,逐渐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合理消费。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不差钱》、《钟点工》等与消费相关的小品,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在恰当的时候引出相关的学习内容,明确细分问题,让好、中、差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使全体学生在与同学和教师的愉快、融洽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掌握了基本的课堂知识,更学会了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当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之后,定会因此而产生成就感,那么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便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打破传统的教师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毫无顾虑地提出问题,打破教师一言堂。

(二)、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对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毫无价值,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而应给予必要的引导,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提倡先思后问.鼓励学生不耻下问,一题多问等,教师作恰当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切记一棒子打死。

(三)、引导学生自己解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独立回答的,教师决不能代替,回答不出的可给予必要的启发,可以采用同学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同学之间更易引起共鸣。解疑使学生有了合作探究、相互学习的机会,合作探究教会了学生的协调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培养了团队精神。相互学习使其进取精神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在必要时,作以点评,归纳或总结。做到引导答案,一树多果,画龙点睛。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刻苦钻研,积极探索,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开放思维,不断创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现代化服务。参考文献:

(1)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教育发展研究。(2)丁志旺.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J].考试周

刊,2010(33).(3)赵彦笋.试谈对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认识[J].学周刊B版,2010

第二篇: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必须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核心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逐步从传统和封闭走向现代和开放。那么,政治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笔者认为,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对应的开放式教学,是我们突破传统束缚,打开教学门扉,使教学融入生活,实现课程改革新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如何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在讲“合作精神”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游戏----撑杆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排抬起双手与胸齐平,手心相对,五指并拢,大拇指下放,把一根长杆放在所有人食指处撑好,要求大家把杆子下移至地面处,然后上移至原处。在这个过程中,若谁的食指离开杆子,便被罚下,若每组罚下三人,就是失败。其间同学们可以商议,看哪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游戏特别强调所有人的一致性,结果虽然每组学生都很用心,但大多数组在开始不久就把杆子举过了头顶,然后就相互埋怨。每组做完后老师借此告诉大家,合作要求有一个领导,步调要一致,不能只考虑自己;出现问题就相互埋怨,只会把问题越搞越乱,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在相互理解,共同探讨失败原因的前提下才能找到成功的出路。最后老师挑选几个同学做示范,告诉大家这个游戏是可以成功的,打消同学们认为老师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的疑虑。这个游戏很有教育意义,学生乐于参与,认识很明确,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精神,加深了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2、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功能。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让你感动的生命展示会”的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听闻等,每人介绍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并说明令人感动的原因。同学们找了很多,如深海动物要承受巨大的海压和漆黑的世界,南北极动物要经受极度的寒冷和刺眼的阳光,迎客松能在石缝间求得生存,小草能在柏油路的间隙求得生存,仙人掌能在极度缺水的沙漠求得生存,残疾人能参加各种运动会等等。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种生命,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从而鼓舞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生命的强者。

3、利用现代媒体、影视作品进行教学。如在讲“成功者的品质”时,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如《阿甘正传》展现执著有助于成功。在讲“生命的脆弱”时播放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的影片,这都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在讲“关爱身边的环境”时,放《后天》的一些片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不关爱身边的环境,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还有一些歌曲也可拿来一用,如迈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等。

4、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

5、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动听,要注意模仿影视演员、相声演员的语言技巧,音调和节奏也不能太单一,要抑扬顿挫。老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和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围绕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而因材施教,总可以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达到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如何在备课中充分体现其开放性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的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顺利有效地进行学习做好准备。新课程要求注意备课的开放性和科学性。

首先,要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教学的指南,教材是教学传递过程的主要载体,我们必须重视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要明确《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的要求,要从教材要求的具体内容出发,把握这些知识在整个节、章或网络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认识其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其次,调查和了解学生,即备学生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情况,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过去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兴趣更广泛,接触面也更广。他们总是站在时代最前列,他们始终关注社会,他们敏感敏锐。所以不要只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

再次,备结合点

其一,教材和学生的结合点

因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不是单独由教材和《课程标准》内容决定的,而应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和接受能力来决定。所以在备课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接受的最佳结合点;

其二,思想品德与历史与社会、科学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结合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逐步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本科的做法,而趋于综合,不仅学科内综合,而且要求加强科际综合,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只有教师在备课时挖掘得深,才能为更好的指导学生做好准备;

其三,教学和社会的结合点

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我们必须以教材为依托,联系社会实际,拓展教材的内容。在结合中,要特别注意做到:观点材料化、材料学生化。要善于用现实社会中的材料来证明观点,并且将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最后,备教学法

即寻找突破重点、突破难点的教法和学法。由于教学中非预期因素很多,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留有余地。另外,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学习,应力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应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在教案的撰写上,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必过于细致、完整和严密,而应突出其灵活性、变通性,给老师上课以充分发挥的余地。

三、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其互动性。

授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是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的过程。传统教学理论把课堂教学分为几个相关联的教学环节,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传统的上课方法也就是按照事先预期的计划进行“表演”,往往忽视学生主体的存在。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新颖性

在教学诸环节上,要新颖别致,要做到教师处理教材的方式新、教学过程新、教学角度新、教学中引用的材料新,以致教师的教态要新、板书要新、语言要新和教学手段要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师生平等性

民主平等是创新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宰,而应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应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有疑难问题的积极倡导者。只有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氛围里,才能给学生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中有所收获。

(三)灵活可变性

传统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可控制性的特征。教师在讲课时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计划进行,忽视了教学中的许多非预期因素,以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离联系。所以新的教学方式是在事前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新的问题的出现而不断调整和改变。同时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艺术。

(四)层次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生理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个性倾向、意志品质、气质类型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在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即可造就一大批不同类型、各种规格、充分发展的人才。教学对象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教学中授课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既指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具有层次性,而且指教学时间、空间、方式方法的层次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差异潜力。

(五)师生互动性

师生互动性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功能是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的互动性包括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活动与交流,导致双方观念和行为的适应和调整,相互沟通与促进。师生互动与教学密切相关,教学如果没有本质性的交往,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有效的教育取决于有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它既是教学的核心、教学的条件,也是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所以在课堂上,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和“死记硬背”的窠臼,采取“师生互动,人人来讲”灵活多样的方式,这样教师通过教可以重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学,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六)开放性

我们必须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向开放式的教学转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表现在教育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上的拓展表现为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学习政治;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的广泛结合,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只有把整个政治教学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系统之中,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总之,新的教学方式应是一种互动的、开放的教学形式,能给学生以自由成长和发展空间。

第三篇:浅析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反思

浅析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反思

摘要:反思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内省活动,是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关键词:反思;教学;教师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内省活动,是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课堂有汩汩而来的“源头活水”,就应该成为自觉的反思者,对教学持开放和批评的态度,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激活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拓出一片新天地。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课堂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思想品德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几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

3.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呼唤无痕教育

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呼唤无痕教育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正从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学生。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思想品德课如何来体现无痕迹教育?记得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当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又一位中国教育家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教育?对此,我们重温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也许会受到新的启示。

当年,陶老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有一天,他偶尔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老回到办公室,见那男生已在等他,陶老便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说:“这块是奖给你的,因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接着,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那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说着,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这位男生哭了,哽咽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用砖砸他。”陶先生笑着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好,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虽然这已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但在新世纪的教育中,却有常青、常新的意义。由此,再来回顾、反思当今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机械的灌输,空洞的讲解,以至有人讽刺本学科的教育是“叫育”,而“叫育”的结果不说言多必失,至少也是“苦口婆心,收效甚微”。其实,真正的教育不是反复“叫育”,而是点到为止,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那么,如何体现,本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转换教师角色,淡化教育痕迹

从《课标》提出的基本理论来看,现代教师角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与学生彼此平等的沟通对象。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不是单纯的教师,也不是单纯的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的中心人物。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统治者、长官、警察或裁判员。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要淡化教育痕迹,首先要从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做起。

1、扮演启发者的角色

说到启发,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只有教师提问才是启发,其实不然。启发者的形象并不是只靠提问事实现。应该说,诸如生动形象地讲故事,用情感打动学生是一种启发;用实物演示,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这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悟出道理,还是一种启发;即兴小品演示,根据自己的认识程度,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达真情实感,这仍是一种启发;即使是教师的说理,只要说得深动、亲切、通俗易懂,而且针对学生的困惑,说到点子上,能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同样还是一种启发。总之,启发于否,不在形式,而在实质。

2、扮演好主持者的角色

在我们的电视栏目中,据知,诸如《谈话》、《沟通》、《人生AB剧》、《实话实说》、《有话大家说》等之类的节目收视率相对很高。尤其是《实话实说》这个节目,深受老百姓喜爱,因为这种形式更能表达百姓的一种心声、渴望、需求。由此我想,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是不是也可以引进这样的创意,来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其间,老师的角色只是一个主持者----课堂教学的主持者,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点体验。我想,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师,不可能不让学生动心、动情。

3、扮演好学习者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展,显然,学校和教师已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因为,各种超文本的知识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场所,新的交往形式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展了一代人学习和交往的空间。所以,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观念、知识不与时俱进,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教授”、“解惑”的资本。说实在的,现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老师敏感得多,知道得多,看问题也现实得多。比如,有时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尖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作出令学生满意的回答。还记得在我县一次“优质课”教学教研展示中,一位教师执教“信科学,不迷信”。在讨论中,一位女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要破除迷信,那么 为什么还要在农村修建庙宇,大搞一些祭祀活动。而我们很多学校校舍改建缓慢,到现在还没有„„,没有„„,这难道不是政府不重视教育而助长搞迷信吗?”对这个问题,也许是课前教师始料不及或对宗教政策了解不全面,所以当时没能给此学生心服口服的答案。在此,我们暂不究问题的结果,但可以试想,这位学生在大庭广众敢对老师将这一军,在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中肯定被视为大逆不道,而在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更多地从主观上找原因。

4、给学生的评价要留有空间和期望

从某种意义上讲,评价是强化学生正确动机,看到自己成功的手段之一。为了消除学生的思想障碍,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使用有针对性的,有个体性的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案例分析、事非辨析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作为教师,其间我们每倾听学生的发言,都不要忙着作结论性评价,应耐心启发、等待更多的同学发表不同的见解。因为教师一旦过早地断言,诸如:“你说得真好”、“说得太好了”、“你考虑很全面”„„之类的话,那么有可能,其他有不同观念的学生就不敢或不愿再发表意见了,教师也就不可能真实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认识水平了。其实,我们教师要想听到更多同学的心理话,其间,不妨装得傻一点,多问几个“是嘛?”、“还有不同看法吗?”、“还有补充嘛?”、“你是这么认为的吗?”、“你的观点真的是与众不同!”、“请同学们再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我很想听到更多同学的高见”„„诸如这样激励性的表态、启发,课堂上不但多了师生间即时的互相反馈,而且多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5、提供合作契机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一大主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的为学生提供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机会。如,可以就某一观点,让持相同观点的学生自由组合,开展辩论。或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解惑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四人或六人小组交换意见。这种“茶馆式”、“对垒式”的合作若处理得当,能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互补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这样的组合交流,也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辩,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对他人负责,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总之,有利于学生综合的能力的提高。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处理问题

初中学生阅历浅,分辩是非的能力弱,世界观尚未形成,所以,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又往往是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循环、反复过程中成长、成熟起来的。为什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处理问题?很简单,因为有些错误在大人们、老师们眼里是错误,而放到孩子们的年龄阶段来看,也许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因人而宜地疏导,用开放的、民主的教育理念,为孩子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对此,我们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师爱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先进的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老就是以他这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颗爱心。然而,不能否认,这样的爱心,并非每一位教师都具备。对此,陶老曾这 2 样深情的告诫青年教师:“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孩子加入到孩子们的队伍中去吧!----你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们能做许多你们不能做的事,也能做以前你们认为不能做的事。”先生还针对那些无视学生创造力,甚至用粗暴的手段压制学生创造性的老师,愤慨的抨击:“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贝多芬;你的偏见中有达尔文、爱因斯坦、安吉尔、托尔斯泰、罗丹„„。

陶老的呐喊、呼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现实中的悲剧也历历在目。有报道说:“当今的教育似乎特别善于制造自弃者。”这话并不过份,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处理问题,也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当然,要由内而外的做到这一点,需要素质,需要境界。

三、强化尊重意识,渗透母爱、父爱般的师爱

不作调查便可知晓,所有的学生都渴望母爱、父爱般的师爱。而这种师爱的前提是尊重。尊重能给学生带来自信,自信恰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信,那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曾看到一则研究资料:某学校把几个孩子分成三组,一组经常给予表扬和鼓励,另一组则经常指责和挑剔,最后一组则听之任之,不管不问。结果,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孩子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而且性格活泼、开朗;经常受到批评、挑剔、指责的孩子成绩大幅度下降,有的甚至心理扭曲,敌视周围的一切;而不管不问的孩子只在原地徘徊。由此,作为旁观者的我,深为第二、第三组实验的孩子感到内疚和遗憾,他们是异味、异化教育的牺牲品。我们当前很多学校采取分好、中、差班,实质也一样。但又听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南京有一位姓周的父亲,二十多年来,他把一个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一个知识出众的高材生。其实这位父亲并不不是什么教育专家,只是一个工厂的普通技术员。他说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10道题只对了一道。一般家长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责备,但这位父亲却在做对的那道上打了一个红色的勾,然后在白纸上写了一行字:“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做对了一题,爸爸像你点样年纪的时候,碰也不敢碰。”八岁的女儿看了十分高兴,从此,她对数学学习兴趣很高。升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得了99分。14岁时,她还写了六万字的科幻童话作品。后来,媒体报道了这位可敬的父亲。采访中,这位父亲说:“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应该饱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和赞美她。”这位父亲的成功教育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孩子而言,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教师,有时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会从正面和反面影响孩子的一生,改变孩子的一生。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改革者的行列,中学政治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嫫林斯基所言:“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要求的时候才能实现”。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强化师德,从观念上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杜绝使用愚蠢的教育方式,提倡润物细无声。尤其作为教孩子“学做人”的入门学科----思想品德课呼唤无痕教育。

第五篇:新课程农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今年,我县正式实行新课程改革,随着课放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深感其所教学科难上,内容多,时间紧,教学任务都是在紧张中完成。上快了不利于学生消化知识,上慢了任务又完成不了,总体反映出现在的学生难教,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工作、学会学习,而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达到教学目的,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针对新课改下思想政治下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情况,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浅读点滴体会。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到生动活泼,学生好学乐学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向导。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各创造。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教学,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好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也会提高了。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什么课堂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前苏联教育家卡特金曾说过: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慧之母”。从实践上看也是如此,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也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一名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然学生的求知烈火,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到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腻,学生听得也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我们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了。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所以,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能够巧设问题,给学生充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能被点燃。就能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

四、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在教学中要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地不断汲取,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课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作为一名教师,即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既要朕系实际:又要重视实践,既要结合实际,又要因材施教,既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又要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

五、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

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期中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在晚自习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在后半期学生的进步很大。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生活学习有关的,作业是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例如,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很多不适应,自从上“学习新天地后”我时常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下载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范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摘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

    浅析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共五则)

    浅析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反思 讲解 袁正根摘要:反思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内省活动,是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关键词:反思;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基于新课程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扁都九年制学校曹登玉教学反思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它对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和升华教学经验,增强自己的理性......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浅析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为此浅谈教学反思点滴体会。 1、 坚持......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理论水平,不断改进教法,勇于......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活动课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几点反思 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开展,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拓宽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成效,从而帮助学生感悟人......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随笔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随笔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就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