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外中学的课堂原来是这样的!看他们如何为学生打造一片“世外”桃源
世外中学的课堂原来是这样的!看他们如何为学生打造一片
“世外”桃源
o 如何订阅我们?-------------?-----------世外桃源,令人心向往之。巧的是,简称“世外”的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世外知名而神秘,它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好学校 ”,但除了“外语特色“”学业质量 ”,围观者很难具体言说好在何处。
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一探世外中学的课堂,看世外中学二十年办学路上,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片教育的“世外桃源”。时光倒流到 20 年前,徐汇区想在上海的西南角开办一所公立转制的外国语学校,与地处东北角的上外附中遥相呼应。有着北大求学经历、上外附中办学经验、赴德深造与教学经历的罗佩明出任世外中学的创始人和首任校长,也拉开了世外“五年立校、十年立名、十五年立志、二十年立言”的发展序幕。
在课程方面,二十年来,世外有太多索引和故事,理念深化,教学变迁,让名为“桃源”的课程在多元发展的更迭中愈加厚重。
小课堂到大社会
提及世外课程,就不得不提与办学理念深度契合的英语。说到英语,就不能忘了“P&P”,即 Participation & Practice(积极参与、努力实践)。本着“P&P”理念在英语教学中效果最大化为目的,世外英语教学走的是“活动—交往”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都围绕“参与和实践”来开展。
英语基础型课程为 5 课时的以美国学者莫林斯基主编的原版教材《Side By Side》课和《上海版牛津英语》小班课。课堂内实行“走班制”形式的英语分层教学,分层课整合中外教材、英语报刊和网上视听材料。拓展型课程为 2 课时分享展示课和 1 课时的由办校初期开设的外 教口语课发展而来的外教阅读写作课,以及英语活动竞赛培训。单从课程描述来看,世外的英语教学安排并不复杂,甚至简短。对世外来说,将英语教学和活动从“小课堂” 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强调参与、实践才是教与学的重心。
进入 21 世纪,世外英语教学从“P&P”发展到合作、创新的“C&C”(即 Cooperation & Creativity,主动合作、勇于创新),在“参与中学会合作,在实践中学会创新”。
按照“P&P,C&C”理念,需要为学生创设全方位英语学习和实践的大环境。世外开展了种类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每周用中英双语主持的升旗仪式,每周一次有主题的英语广场活动、班级英语壁报、出版《未来之星》英语刊物,各项分年级英语比赛和展示,每年一次“英语节”游园,每年一次“世外杯”主题英语技能竞赛等。这些活动营造浓郁的英语教学氛围,浸润式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强调学生在生活中活用英语,强调英语教学的生活化,世外的英语活动从课堂内走到校园,又走到了社会。
在作业上,世外力求体现“活动”与“交往”。学校提出了实用 性作业、创造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和分层性作业,扩大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时空。
率先在六年级推出的 Free Reading 作业就是其中一 项。FR 里有童话、有插图、有幽默、有手工、有运动、有电影、有悬疑……尽量寻找学生兴趣点。除了传统的强化词汇练习题,FR 要求在理解文章后完成配插图、写台词、编故事、查资料、手工制作、猜谜破案、做实验等任务。不仅提高英语能力,还强化信息处理能力、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到现实生活中锤炼语言是世外坚持的原则,在社区教市民学习“市民英语一百句”,定期参与社区英语角,辅导小学生学英语,加入烈士陵园英语讲解团,给参观的中外游客当中英文的义务讲解员。英语对世外的学生,已不单是一门学科或交流工具,更是一种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用 20 年时间,世外拓展“活动—交往”模式研究的范围,它的英语教学变迁,既总结教改中具有的共性教学规律,又为英语教学走向国际化化探索了一条可借鉴之路。加法与减法的学问 你能在世外找到几乎一切应有的教育特质,唯独没有冠以学校自身名号的课程谱。与很多名校严谨系统自成方圆可媲美学术研究对象的课程机制相比,在命名带有专属气息的课程群上,世外似乎并不上心。
世外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要在知识类、技能类、艺术类、语言类四大类课程中走一遍,这就等于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自己所教的一门课程外,每个人都要开设一门拓展型课程。到了 2000 年左右,世外教师已开设出了 100 多门各种各类的拓展型课程。统计和归纳这些课程,世外表现出任其诞生、自然发展的豁达。
2002 年,内含神话与传说、中外诗歌艺术、人类古代科技、中外书画名家等走向截然不同的 16 个单元教学内容的语阅课登场,涵盖六七两年级。这种类似百家讲坛式的古往今来、天南海北知识大串烧,受到了全体师生欢迎。
十多年过去,经历初始讲座、课堂讲授、课程化探索等阶段,从教师主讲,到引导学生阅读反思,主题演讲,完成课题报告,语阅课在不断发展内涵与形式。
语阅课在世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代表了世外的人文建树创新与包容的一面,展现了自由灵动的校园氛围,才华横溢的教师功底,还有世外对课程的独特理解与统筹。教师凭个人魅力执掌特色课,特长明显的还能拥有专属个人工作室,引领校园 STEM、美艺课程。有加法也会有减法,世外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做文章辟出空间。已颇具规模的公民课程由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世外校本课程思维整合而来,针对 6 ~ 7 年级学生,以 15 个主题单元,对应三条育人脉络,配套多本学习手册。
公民课的主线为生涯发展,重点是公民素养,在生涯单元,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质和技能特长,在两年的课程实施中,把“未来所需要的技能”融入课程设计。公民素养聚焦公民意识、公民道德和公民能力,主要通过新闻演讲单元,学生根据教师印发的“新闻演讲提示单”,向台下听众推送评论时事。15 个单元衔接渗透,对世外来说,减少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内涵容量提升。最熟悉的新课程
在坚持国家、上海市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世外对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整合、选择、补充和拓展,转变为适合“世外”的目标和内容。
综合文科教研室把政治、历史、地理和心理组整合,以 “人”为核心,研究的是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应的,综合理科教研室整合物理、化学和科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体育和音乐、美术、劳技四大学科整合为艺体教研组同样是世外在探索多元课程过程中所跨出的重要一步。没有给自己的课程加上模式术语,世外的课不言不语又鲜明地存在着。
语文组修订校本语文课程框架,把各年级的教学目标、课前预习、课后练习、作文训练等,形成单元模块。对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知识点做序列化探索与研究,打破课本单元设计,依据知识点,由浅入深安排课文的学习顺序。艺术课程实行“3 1”普及 提高制。前三年让学生接触不同艺术门类,积累艺术知识。第四年让学生合作与表现艺术作品,体现世外“参与、实践、合作、创新”的办学理念。六、七年级的表演艺术课,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重视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八年级偏重于文化、艺术、人文的鉴赏,着重艺术的多样性,定位是 “世外中学表演艺术通识系列课程”。九年级转变为“世外中学表演艺术实践系列课程”,偏重于学生技能提高的项目研究,或是审美创造。“新”与“旧”在这里交汇,它们依旧是熟悉的课程,只是从表现形式到立足意义,都发生了改变。世外要求学生多维度发展,课程本身也在横跨多领域。课堂里听到的是文科大杂烩,实验室遇到的是理工科拼盘。世外对课程的改造,以及其间所持“坚持”与“放任”兼具的智慧,更大限度地将学科优势发挥与整合,提升课程品质,做到了多元发展下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校长说 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校长
厉笑影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创建于1996年。学校成立之初即以“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并以外语教学为突破口,确立“活动-交往”外语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外语办学特色。2004 年,学校引进国际文凭组织 MYP 课程,2007 年,引进国际文凭组织 DP 课程。在 IB 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学校积极探索国际课程在本土的实践,在办出一所“一流的具有外语特色的国际化学校”之路上不断前行。
世外中学在建校初期以“积极参与,努力实践”(简称 “P&P”,Participation & Practice)作为办学理念,并逐步发展 为“在参与中学会合作,在实践中学会创新”(简称“C&C”,Cooperation & Creativity)。全体师生参与到规范办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参与到课程融合、国际交流等项目中,参与到课堂教学、自主管理的活动中,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创新、成长。
“P&P” 和“C&C”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学校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丰富活动载体,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践、体验、发现、感悟,用“经历” 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第二,全体教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团结协作,扎实进取,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第三,全体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活动、校园内外的实践,并在此过程提升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形成独立自主、自信乐观的人格特质,具备较强的人文情怀,成为一个有“中国心、现代脑、世界眼”的世外人。参与,不止于课堂
“P&P,C&C”理念的雏形是英语学科的“活动-交往”模式。这种模式强调通过课内师生之间的“活动”,把文字活化为话语,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把教学过程活化为交际。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定教学内容,转化为课堂上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还要设计并组织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使之人本化,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英语,使外语教学生活化。
紧跟英语学科的步伐,其他学科相继在课外开展各类学科活动。有数学组的“数学小论文撰写”“数独比赛”“24 点大赛”,语文组的“汉字大赛”“诵诗会”“红色经典阅读”,历史组的“历史成语大赛”“历史辩论赛”,美术组的“达人秀门票设计”“小小毕加 索画展”等。MYP 的学科活动更是拓展到校外,如现场观看大师杯网球赛、现场聆听交响音乐会等。
学科之间的融合活动也相继展开,如:地理、科学组联合开展的六年级的“植物园寻找春天”活动; 科学、地理、语文组联合开展的 MYP 七年级的“杭州人文考察”;历史、语文、科学组联合开展的八年级 “钱学森博物馆探索”活动,语文、历史组联合开展的 MYP 九年级的北京“人文积淀深入研究”之旅。
实践,不止于学科
积极参与,努力实践的理念不仅仅深入学科教学、学科活动、跨学科活动,而且深入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因为学校坚信,德育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融入活动,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自觉追求德性的进步,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校级层面的“英语节”“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之外,每个年级都有一个教育主题,围绕主题,各年级开展不同的德育活动项目,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是按照课程框架,从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并将校内外各类资源纳入课程框架下进行设计、整合。
在“P&P,C&C”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的又一特色 “学生自主管理”开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大队部、学生会、行政助理团,三足鼎立的学生团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启了学生自主管理、民主管理的新模式。合作,不止于师生
在世外,合作无处不在。整个学校的良性运行、优秀的课程体系、一次次活动和演出的成功、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国际化交流,这一切都是合作的成果。世外最有特色的合作是家校合作,家校双方以培养一个健全的孩子为共同的目标,形成一种高度信任的战略伙伴式的家校合作模式。一方面通过增强家校沟通与反馈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另一方面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用课程推动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个性与人格的培养;同时,通过家长传递学校的教育理念,使家校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共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梦田职业体验活动”就是在家长积极参与下开发的课程项目。家长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落实能让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参观实践的企事业单位。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希望参加的体验实践小组。
在指导教师(家长)的帮助下,设计参观任务单,并交各接待点进行准备。活动中,学生们走出校门,在教师和家长们带领下参观不同的职业场所。
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用头脑去思考不同行业的困惑和精彩;用心灵去体验不同行业的艰辛和坚持。活动后,家长与孩子一起总结、分享收获和体会,鼓励孩子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通过家长参与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家长能更进一 步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促进了家校合作、增强亲子沟通。创新,不止于课程
在任何时候,学校课程都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命脉。在“P&P,C&C”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按照不同的社会需求,学校为境内外学生开设了三类课程以供选择。国家课程是主体,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需要;双语课程满 足有出国愿望、外语基础较好但是可能还会参加中考的学生需要;国际融合课程满足出国求学的学生需要。
三大系列,形成了中西教育融合的特点。围绕着三大课程体系的学科创新也持续不断。
音乐课为学生开设了“中国音乐、外国音乐、声乐艺术、戏剧艺术”四大专业,设置了“3 1”(普及 提高)的培养模式; 在此创新实践基础上,体育学科的“2 1 2”的模式也得以生根发芽;
六七年级的语阅课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 六到八年级的思品、心理、思维整合课以公民素养为核心,关注品德品格发展、关注心灵成长、关注学习方法。
创新的步伐并不止于课程。在师资发展上,学校构建了 “课程支持系统”作为教师发展的核心系统遵循“模块化”“学分制”“菜单式”“课程化”原则,将所有课程分为“培训”和 “实践”两大类共六大模块。
整个课程体系将使得各级各类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通道,从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夯实教师学科功力,促进教师对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等各方面的更新与提高,创建一种教师 “主动、自主、积极”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发展,不止于当下
目前学校国际化发展已进入深水区,世外虽然取得了一 些成绩,但学校发展仍然存在瓶颈。今后,学校将继续秉承 “P&P,C&C”理念,在“开放、公正、包容、感恩、坚毅、担当” 的学校价值观引领下,在继续推进外语教学特色建设的同时,探索中外课程的融合。
探索双语课程与国家课程的融合,使双语课程既能保持中国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又能较好地提供学生今后走向世界的多方位需要,使之成为初中义务制教育国家课程在世外中学校本实施的形式。探索 MYP 融合课程的建设,使之成为 IB 课程 理念的引导下满足中国学生义务教育要求的中西方融合课程。
根据市教委高中国际课程的实施意见,探索 DP 融合课程,使之成为上海市高中阶段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与领先者。带着建成“中国人自己办国际化学校”的梦想,乘着教育发展中长期纲要的翅膀,世外中学一定会利用好教育国际化的机遇、利用好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机遇、利用好徐汇教育持续高位领先发展的机遇,秉承教育理想,遵守教育规律,坚持教育本质,以“P&P,C&C”理念为指导,不断拓展其内涵,把世外中学建设成中外融合,特色鲜明,具有时代性的、一流的国际化外语特色学校。(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16年10B刊,有所删节,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
* 小编个人微信号:2432274540,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