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教材不同文体阅读课的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奇台六小王志梅doc
让语文还原本色
复归原位
返璞归真
--------三年级下册教材不同文体阅读课的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奇台六小王志梅
一、什么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独担的,而是由各学科共同承担。语文课应该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等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围绕这些本体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去认知、实践、迁移,而情感、文化、思维、审美和价值观等应该是渗透在本体性教学内容之中的。
二、重视语文知识规律的教学, 把重点转移到语文本体性的运用上来
重视语文知识规律的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和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大区别。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必过于注重理性的认识,而是应该强调在语言实践中模仿运用。比如总分、转折等各种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静态、动态、语言、动作等有关人物或环境的各种描写方法,比喻、夸张、排比等各种修辞方法,等等,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课程改革必须遵循这门学科的规律,把重点转移到语文本体性的运用上来,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知识,也不能为应付考试而教知识,要为用而教,教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语言的运用。
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老师往往零打碎敲,知识点一个接着一个,看起来教了不少知识,但是大部分都没有“教会”,这其实是语文课致命的缺点。一堂课是否有效,评价标准不是老师讲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要让学生学会,必须有实践的机会。新版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了如下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不仅仅是综合性课程,更是实践性课程。新版课标对语文性质和任务的表述作如此重大的改进,目的是进一步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这就是我国语文课程与世界各**语课程的重点取向更趋一致,有利于扭转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重理解分析、轻表达运用的不正常现象。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一是说明语文课不是一门“知识性”课程,不能把语文知识教学当做主要目标:二是强调语文能力的“习得性”,阐明学生语文能力不能通过教师讲解获得,必须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得。因此
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知识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章分析解读课。语文课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方法,为学生读书服务,阅读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15岁之前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是关键阶段。语文老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做哪些工作呢?一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比如建立读书角、班级书架等;二是为学生的读书提供交流的平台,比如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有交流才能形成读书的氛围;三是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保护孩子的阅读观和阅读兴趣;四是适当地指导读书方法,在语文课的文本解读中渗透指导有用的读书方法。四、三年级下册教材不同文体阅读课的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语文课本做为语文学习的范例,不同体裁的文章安排在语文课本里有不同价值和意义,其本体性教学内容应该不同。
(一)童话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引发想象、理解寓意、学习语言、个性感受、多项训练等。
(二)神话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浸润神话人物、点燃独特情感、发挥神奇想象、积累语言表达、适当拓展延伸等。
(三)儿童诗歌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诗歌的欣赏、诗歌的吟唱与朗读、诗歌的阅读链接和拓展、诗歌的读写结合、与其他活动(音乐、舞蹈、戏剧等)结合诗歌作家与写作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等。
(四)寓言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感受形象、培养思维、揭示寓意、实践活动等。寓言故事教学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1、创设情境,感受寓体形象和揭示寓意,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
寓言的价值在于寓意,正如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所说的那样:“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学生只有具体而全面地感受寓体形象和理解故事内容后,才能真正领悟它的寓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图画再现和绘声绘色的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或者播放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寓言故事情境,让小学生表演寓言故事,然后学生互评复述、表演情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听说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
2、利用寓意的哲理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几百个字,但是几乎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情节富于变化的故事,同时语言精练简洁易于朗读,这样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学的环节中,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标新立异,拓宽了小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
3、利用寓意的教训性,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角色少,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说明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联系生活谈感想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古诗词类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 除了识字、朗读、理解诗词意思的常规本体性教学内容外,还应该引领学生通过想像展示古诗词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学会含英咀华,对用得精妙的字词加以咀嚼,体会文字下面悠长的诗意,使学生在品尝美味之后喜爱上古典诗词。培养欣赏韵文的能力是古典诗词的很重要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六)说明性文章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
1、感受严谨的结构
一般来说,说明性文章更讲究结构的瞻前顾后,前呼后应,语段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难以分割。这是说明性文章的一大特点。在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结构梳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进行移易或置换,如此可让学生直观地领略到说明性文章细致周密的表达特色。
2、体味迥异的基调
说明性文章一般有两种基本的情感基调。一种是作为冷静的叙述者,克制感情,保持一以贯之的智者面孔,如三年级《太阳》要领悟并把握它的语言表达,尤其是科学小品文,要体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渗透在字里行间却又使表达能够准确简练的。
3、学习语言的运用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朴素平实,娓娓道来。不同于散文,叙事性文章在表达时随意地抒发性灵,说明性文章往往要求语言的准确,因此大都朴素平实。比如三年级《月球之谜》:“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引导学生感受这样的语言现象,学习并运用这种读者意识强烈的表达方式。讲究对仗,用词准确。说明性语言在用词上力求准确。所以,说明性文章有其独特的趣味。爱因斯坦曾经强调科学的美学就是“真简美”,它凸显出与含蓄缠绵截然相反的练达与洒脱。其实,大到宇宙、星系、生物的进化,小到身体的器官,乃至细菌的产生,说明性文章为我们洞开了大千世界另一方美丽的天空。而说明文的大量读写,也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求生活和自然奥秘的兴趣;更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复杂的事理通过怎样的叙述会变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七)记叙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把握记叙的不同着眼点、理解文中语言的含义、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揭示文章的主题、学习文章的的表达方式。(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经典课文就是我们指导学生掌握学法与写法的最好范例。
下面以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为例谈谈本体性教学
一、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教:很多老师在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中会用到记叙文要素内容串联法。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前三要素不用教,也不是重点,重难点是后三个要素。只有抓准了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才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对于《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如果作为例子来教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尝试这样做:
师: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可以运用要素串联法来概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课件呈现:起因
经过
结果)
小组讨论一下:这篇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小组汇报,梳理,课件呈现:
起因:很多燕子在瑞士遭遇气温骤降,面临生命危险。
经过:瑞士政府决定用火车送燕子到温暖的地方,呼吁人们寻找燕子,居民们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小贝蒂也不顾寒冷来寻找冻僵的燕子。
结果:人们到站台欢送燕子,燕子们乘坐空调列车安全离开。
请运用“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的句式说说主要内容。请去掉“起因、经过、结果”,运用“这篇课文讲的是……”的句式说说主要内容。
课件空白,请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主要内容。小结:遇到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都可以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圈画四字词语,运用词语积累表达燕子面临的困难。
边读边圈画出燕子遇到麻烦的词句,交流梳理: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非常疲劳、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透过这些词语,你发现燕子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冷 累 饿 生命危险 请用上这些四字词语,来说说燕子面临的这些困难。
三、理解“呼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师: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什么是呼吁?
某项主张,公开要求大众的支持为呼吁。文中指的是瑞士政府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请居民们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这一主张,通过电视和广播媒体要求人民支持。
师:现在你就是其中一名小主播,你会呼吁什么,怎样呼吁,才能打动广大居民呢?小组交流当小主播。
小组汇报,师生评价。
四、体会动词的准确性。师:人们为了响应瑞士政府这一了不起的决定,怎么做的呢?边读边标画出关键词。
交流:纷纷走出、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 师: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特点?表示动作的词 小组讨论:一连用了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有什么好处?请抓住一两个词谈谈这个词语好在哪儿?【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圈点勾画重点词语,静心思考,朗读感悟,这样就能体会到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正是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重要意图。】
小结:一句话连用五个表示动作的词,准确地写出了许许多多的人们不怕寒冷,克服重重困难去寻找燕子,表达出人们对燕子的关心爱护。准确用好动作的词,在写作文时非常有用。(可以拓展运用:请看这是一个小朋友在家煎鸡蛋的片段,你能帮他填上准确的动词吗?)
五、小练笔表达对贝蒂的称赞。
师:读读小贝蒂寻找燕子的句段,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贝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这里安排写的训练,为学生抒发情感搭建了平台,情动辞发,感情自然流露,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有机融合。】 对照以上内容,老师们请分析一下,教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必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必要的语文能力,就是本体性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但必须意识到语文课不是“教课文”,是教师引导学生练“语”习“文”,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我们手中的课本不再是教学的主要的内容,而是教学的例子,以例子为本进行延伸和落实学生在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学生经过“认识—实践—迁移”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的学会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原位,返璞归真,与时俱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