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合作学习的一点心得
对“合作学习”的一点心得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能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影响着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小学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得以发展。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扩大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角色也得到转变.以下是我对“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行科学进分组、建立激励评价,促进学习动力,调动积极性
评价是为了达到组内合作,组组竞争的目的。教师应努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及时评价小组学习,能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把全班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全班八组,每组八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言表现的机会。学生对分的认识非常敏感,我把八大组每位成员的名字分别写在一张红榜上,分别对上课时听、说、读、写表现好的,平时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的,每次默写单词都能全对的,背书能够及时完成的等为本组及个人分别加上100分,等到学期结束,分数最多的组会获得一定的奖励。分数最多的个人也有奖励。这个方法效果明显,能使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积极配合老师上课的活动。大多数上进心较强的学生,都不愿意拖自己组的后退,所以更加努力,认真。这也使多数积极的同学帮助本组暂时落后的同学。
二、角色扮演,推动学习的参与性。
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每单元的第一课都有一篇对话,很多老师为了赶上课进度,这一课总是轻描淡写。我喜欢在这里多花一些时间,每次上完第一课时,我都喜欢布置这样的一个任务,让学生听录音背诵课文,并和你的搭档合作,创造真实的情境,生动形象的表演,可以合理的增加自己的内容。小演员们会在课后精心的准备,我会专门为他们的表演提供一节课,让他们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能。有时学生在对话中说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句子,会让你又激动又惊喜。虽然英语课时比较紧,但是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形式,他们在流利地英语交流中,提高了自信,增长了兴趣,我又何乐而不为呢。长期这样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如果突然删去这个环节,学生反而不习惯。记得有一次为了赶上课进度,我把表演任务向后推迟一天,学生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有的还带了道具,突然没有如期进行,我看出了他们脸上失望的表情。看来我不应该改变他们的好习惯。
三、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实效性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是需要不断培养才会养成的。因此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来灵活设计,以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Listen and point、Listen and do 教师发指令,学生按照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操练,教师可先要求两人小组互相听音、纠音,再四人小组操练。教师抽组检查。这样,面向每一位学生,增强了组员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引导后,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细心的帮助,不至于被忽略,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把教师繁重的补差工作有效地落实到了课堂。
四、合作学习背诵单词是关键
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深刻的体会到,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关键就是如何更好的解决单词问题。但往往记单词又是学生的致命的弱点,不是记不住就是记不牢。现在小学不提倡教音标,每册书的第五课是语音部分,我喜欢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发音规则,并把曾经学过的同类单词一一列出,例如:meat eat tea teacher peaches beaf,bird shirt skirt thirty thirteen first third birthday等,让学生分组比赛记单词,看哪一组记的又快又准,学生很喜欢这种记单词的方法,长此以往他们慢慢的有了自信,对背诵单词不在那么惧怕,而且每个人都能给本组增添荣誉。
我也经常在复习单词的时候,把一些简单的字母组合写出来,让他们根据发音写出同类单词,看哪一组收集的单词最多,最多的为赢家,给词组加分,并且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各自没有想到的内容,合作学习,相互提高。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说讲英语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师要做到面对全体,尊重、爱护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们自由地运用英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英语知识,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二篇:合作学习心得
合作学习心得
艺术组——冯红霞
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我们也意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地实践与尝试。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脸红耳赤,真是集思广益,好处多多。或是你读你的,我想我的。为何同时合作学习,却有如此不同的景观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感想。
一、教师的观念有否真正更新?
教师有否真正地融入小组学习中,并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小组学习的快乐?当你真的能与他们一起开心一起悲伤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了自己的活力。就象对新生儿,没有真诚的关爱和小心的呵护,小宝宝会健康成长吗?对待小组学习,教师观就应象对待新生儿一样。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试想如果连教师自己都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或只认为它是学习的一种便利,缺少应有的期望和热情,那学生的新奇和热情还能持续多呢?因此,小组合作能否有效、持续地发挥其作用,教师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组搭配是精心安排还是放任自流?
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小组搭配不妨分这样几步走:
1、可以先是自然搭配,让小组自发地推举一位小组长。
2、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小组搭配的许多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老师,他都不说”,“老师,他一直在玩”,“老师,他们在讲话”……等等。老师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应简单处理,最好是耐心询问产生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可以温和劝说,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让优弱势趋向合理。
3、让弱势转化为优势。小组重组中更重要的是要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让弱势也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不断地转化弱势,那么最后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机勃勃。当然这需要老师付出多么辛勤的努力。
三、小组团体意识有多强?
组合成有生气的小组后,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激
发小组的团体意识。一个有凝聚力的小组,它的意义是更大的。其中培养的不仅有合作精神,更有责任感和荣誉感。有了团体意识,反过来可以团结小组成员,小组每个成员能自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小组的团体意识是需要老师激发的。可以引入适当竞争。如建立评比制度,哪个小组发言的很精彩,就加星或加小花给予鼓励。当然这种奖励应是公平、民主的,不是泛滥的,应是对使大家都心悦诚服的发言的肯定。使孩子们体会到奖励的珍贵,激励他们积极去争取。
四、忽视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一个人能否良
好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否良好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试想一味地依赖、模仿,没有自己的主见、创新,社会的发展能将希望寄托在这样的人身上吗?因此,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独立学习有机地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独立思考。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脸红耳赤,集思广益。
《摇篮曲》教案
艺术组——冯红霞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通过学生的欣赏与感受,体验、参与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通过学生的演唱与表演,感受母爱的真挚,进行亲情教育。教材分析:
《摇篮曲》,也叫^***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其特点是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和伴奏常带有摇篮的动荡感,具有安静、温暖、亲切的特点。这首摇篮曲是作曲家舒伯特十九岁时的作品。歌曲旋律委婉动听,像是一首音诗。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全曲只有四句,第二、第四句完全相同,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二、对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
三、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表现歌曲,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填补上空缺的音符,对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播放音乐 《月亮月光光》。
这音乐那么宁静,那么温柔,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妙的夏夜中了。可是,你听,小宝宝哭了,(播放课件)这哭声吵到了左邻右舍,你能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小宝宝迅速安静下来,并安然入睡吗?
生:(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反馈)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师:想想能用音乐课相关的方式)
2、嗯,同学们列举的方式都非常好。老师这里有两首音乐,我们来比较一下哪首比较好。
A、先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片断。
师:这首行吗?我们还有一首。
B、播放《舒伯特摇篮曲》,那么这首呢?
(引导学生从强弱,情绪上分析。)
二、学习新歌
1、随音乐轻声哼唱,分析有什么特点。旋律重复、装饰音前倚音、空缺音符填补。
2、你能用最亲柔的声音来随琴来哼唱吗?用“LU”母音哼唱全曲,要求轻柔、连贯。
3、师弹琴生唱歌曲《摇篮曲》。
4、引导学生练习装饰音的演唱法及附点节奏唱法:
装饰音: 5 65 4.3 2 5 ||?
附点节奏:2 ? 2 3 ? 2 1 ||
师:让我们随琴准确的把歌曲唱一遍吧!
5、师:歌曲那么温馨、静谧而甜蜜,从歌曲的演唱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什么?(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所以我们在演唱时自认而然的就吧速度?演唱力度?为的就是要体现歌曲怎样的情绪?
师生交流:歌曲速度缓慢、旋律平稳,力度轻柔等。
6、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世界各国都有很多摇篮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各国的摇篮曲吧!
三、创作拓展
从你们的演唱中,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让我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你把自己对妈妈的爱写下来吧!
反思
艺术组——冯红霞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效果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下面我结合实践谈一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
步发掘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时,经常遇到合作时间超出预设时间的情况,此时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强行停止全班交流环节…… 要真正实现小组有效合作,确实使学生人人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得,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思维发散训练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否则这样的合作也只是空白,作为教师不必担心由于过多的讨论时间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积极性更高,能让学生实在地多获得一些
知识,这点“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
当布置好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我有时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时在学生之间茫无目的的巡视……小组活动表面热闹,气氛高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并参与,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有时对学生,来自同学的鼓励,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果,一方面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如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有条理,是否表达简练等等,另一方面把学生个人的竞争引向小组团体的竞争,我们不仅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团体,而且要表扬分工合理,协作成功的小组团体,要多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教师还要调
整好教学过程,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把自己进化成新理念的倡导者,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合作学习心得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运用的成效
八里营中心小学 焦利杰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最锻炼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到广大领导及师生的认可,各个学校争相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班也紧跟时代潮流,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研读小组合作有关方面的书籍,几个老师共同商议出切实可行的小组学习方法,首先是分组,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然后根据组中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经过近一年的运用,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课前备好课,把任务分配下去,把讲台留给学生,老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就行了,比以前的满堂灌轻松多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较以前认真多了,小组间的竞争不但提高了学生竞争意识,还促进了学生的团结意识。从长远的利益考虑,它的优点也是有目共睹的!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一个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与测评,学生成绩稳步上升,班风比较好!多次获得成为“红旗班”,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比赛中也名列前茅。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八里营中心小学 焦利杰
经过将近两个月数学课堂的观察,我发现小组合作存在一些问题,组长的能 力及成绩有明显的提高,组员的变化不大,特别是每组内的后进生,成绩不但没有提高,还有所下降。为此,我们又坐在一起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总结出不足之处,并找到了改进方法。
一、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段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养成了一些学生的依靠组长,不愿主动解决问题的懒惰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二、评价体系的改进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作业能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月考成绩每组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大家都来帮助学习有困难学生,使他们感受的集体的温暖,建立认真学习,提高成绩的信。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这样,小组合作由组长带动变成了生生互动,后进生没有了偷懒的机会,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环节中。
在合作学习课堂的管理方面,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建立一种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奖励制度。如小组附加分(作业、纪律、卫生)。对最期望的行为给予关注。很快,其他小组就会模仿受到教师积极关注的小组。
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进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小组合作运用好!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四篇:合作学习心得
合学感悟
赵翠
合作学习不是“合桌学习”,更不是作秀的一个手段,有人来听课就秀一把,人走了就又“涛声依旧”了,这种花拳绣腿根本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合作学习需要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要扎实的迈出每一步。
第一步正确认识,更新观念
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首先是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从书包减负到作业减负,再后来的倡导只讲十分钟,从形式上真的要课改了,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感受的不多。如今又一个声音轰轰烈烈随之而来—“合学”,张老师以学定教的教学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能力是练会的,不是讲会的。应该重教更重学。以学为圆心设计教,实现教与学和谐。合学中尊重孩子们的认知规律:懂-会-对-熟,总结出合作学习的捷径观:“捷径,教学中,对准目标走直线并不是捷径。知识的灌输不是捷径,思维引导是捷径; 外力推动不是捷径,促其自动是捷径;交流,是个性学习的捷径;讲解,是认识提高的捷径;步步为营是慢中求快的捷径;提高诚信是降低成本的捷径; 借梯上楼是节约时间的捷径;借题发挥是思维拓展的捷径;关注整体是驾驭局部的捷径。” 提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这些想法有助于教学相长,这些想法把教师解脱出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此以后我们不用再怨天尤人,这些想法让我们从此以后快乐的做教师,我们接受他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第一步从转变观念做起。第二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研究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材
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教学的每一细节以及处理方法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备课是提高40分钟效率关键所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妥善处理教学细节。但我一直认为教材充其量也就是教学的览本,并不是全部。
所以教师特别需要根据课标及学科需要灵活使用教材,以使知识与能力训练系统化、持续化。这就更需要教师备课时全盘把握教材、灵活使用,使基本知识与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循环反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样长此以往,学生通过课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2.转变教学方法,认真做好学案
对于刚起步的我们来说,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很重要。学案导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传统“教案”教学具有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现如今要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不用外力推动而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事半而功倍。制作学案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认真研读教材、考纲、课标、高考试题,把其中的东西整合成自己的想法,落于纸上,这个过程需要的是一种态度和用心。能把学案做好不容易,坚持下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制作学案的过程中,我们思考着摸索着,经历了“填空式”—“表格式”—“问题式”的递进,现在在问题设置中我们在不断琢磨提高问题的质量和深度,尽量做到一个学案能帮助学生思考、落实及复习,有了精致的学案真正帮助学生把书变薄,把知识学精。
3.慢慢把课堂还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
十年前,我就有一困惑:自己讲过多遍的内容,考试出现时,得分率也很难超过一半。张老师以学定教的教学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能力是练会的,不是讲会的。应该重教更重学。以学为圆心设计教,实现教与学和谐。张老师指出:“合作不是一帮一,合作学习互为资源,以教学相长的方式培优。无论哪个基础的学生,都要明确掌握知识的四个层次:懂、会、对、熟。”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的学生
第三步结合学情,教无定法
总结合作学习不是个人行为,他需要同学之间精诚协作,“群体如水,个体如船,水涨船高”,合作学习是在创造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建立起来,这个班级就像铁板一块坚不可摧。合作学习也需要老师之间的精诚合作,彼此交流。比如在学案的编写方面教师之间一定要互通有无,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贯穿到学案中,所以说老师就像拔河赛中喊口号的,口号喊得齐、有节奏,才有气势。这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那么这方拔河赛一定会取胜。
一、观念决定高度:
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在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正象张老师所警示的一样“不要拿学生当工具”,而我们很多人恰恰就是这个理念在支配行动。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张老师以学定教的教学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能力是练会的,不是讲会的。应该重教更重学。以学为圆心设计教,实现教与学和谐。”
二、思考决定深度:
传统做法的“一帮一”,我们就认为是合作学习的最好形式,张老师的“教学相长”的深度思考,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张老师指出:“合作不是一帮一,合作学习互为资源,以教学相长的方式培优。无论哪个基础的学生,都要明确掌握知识的四个层次:懂、会、对、熟。”
是啊,即使是考试得了满分的学生,他也能在合作中增强理解,可谓“温故知新”,同时他还能以同伴的错误为戒,提醒自己永不犯这样的错误,从而少走弯路。合作学习,对学困生是雪中送炭,对学优生是锦上添花。学生优质轻负:学困生“求助有门”,学优生“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培优的 “减法 ”渠道。减负的根本渠道是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在于对疑难问题的透彻领悟。
张老师在十几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合作学习的捷径观:“捷径,教学中,对准目标走直线并不是捷径。知识的灌输不是捷径,思维引导是捷径; 外力推动不是捷径,促其自动是捷径;交流,是个性学习的捷径;讲解,是认识提高的捷径;步步为营是慢中求快的捷径;提高诚信是降低成本的捷径; 借梯上楼是节约时间的捷径;借题发挥是思维拓展的捷径;关注整体是驾驭局部的捷径。”张老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治学法宝奉献给我们,能使我们直通教学的捷径。
我们应该向张老师借鉴什么呢?我想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态度的培养,更要注重学习技能的培养。比如,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勤于思考,不依赖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乐于助人,优势互补,强弱相助;虚心学习,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人人机会均等;敢于发言和质疑,不同的意见一定要讲出来,而且要说明理由;服从安排,讨论时要轮流发言,说话的声音要轻,不要大声喧哗;相互信任,尊重别人,赞美别人,微笑地面对别人的讲话;倾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等等。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应该说,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
张老师的讲座,为我们做了理论上的指导。
三、细节决定精度:
对于课堂上学生不合作、不会合作、不能深入合作,教师不会引导学生合作的现象,张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症结在于问题设计质量差”。的确,我们平时问题设计出现的问题正是“假(没有思维含量)、大(笼统、泛泛,无从下手)、空(脱离实际)、多(题海战术)”,此时,张老师告诉我们如何设置有效的问题——通过读书、做题的方式,使备课时能做到:教材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少而精的问题设置既节省师生的时间,又提高课堂的实效。
四、坚持决定长度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曾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和张老师的大相径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的不够
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如要背诵的诗文、文学常识、生词听写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参与,人人有任务,形成小组积分比赛竞争,优生带动中下生共同进步。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层层管理:老师——科代表——大组长——小组长——组员。利用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促进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逐渐形成合作互助的学习风尚,并一定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做下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人自身的成功,就是人自身潜力的挖掘与释放。
课堂的时空是有限的,课堂的潜力是无限的。课堂的长度是有限的,课堂的宽度却是可以拓宽的。教师管理组长,组长管理组员,人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合作中,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学会欣赏。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创造天堂。
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研究教材,积极教研,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整合,做到得心应手;从简单处、细节处入手,积极实践偿试,不断学习其他老师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第五篇: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开展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私渡镇九年制学校:
汪武勇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为了合作学习我们还要预先的教给学生合作的意识,合作的技能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然这些都是合作学习本身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其中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二0一一年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