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申论热点(文化与环境)

时间:2019-05-13 20:0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申论热点(文化与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申论热点(文化与环境)》。

第一篇:2013申论热点(文化与环境)

1、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出路

首先,提高文化软实力呼唤文化创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离开创新,文化就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要积极推动内容创新。

要积极推动形式创新。

要积极推动传播手段创新。

传播手段创新的重要问题: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2、网络文化

①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创作传播方式。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在互联网上的延伸,也包括依托互联网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如网络媒体、网络出版、网络游戏、动漫游戏等。

② 网络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成效:(1)网络文化的骨干力量初步形成。(2)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日益扩展。(3)网络文化品位有所提升。

问题:(1)境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干扰破坏。

(2)错误思想观念和腐朽文化传播。

(3)网上不良行为引发社会问题。

(4)侵犯知识产权严重。(5)管理对象的复杂化。(6)网络文化的多样性。

③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3、【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 垃圾处理

【热点材料】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刚刚闭幕,李克强副总理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关注2012年头等实事儿,“PM2.5”成为热搜词之一。它已由一个专业名词演变成治理环境污染的“代名词”。目前,中国各地开始陆续进入监测和治理“PM2.5”的行动期,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已经打响。

没错,上海、广东、天津、山东等地已陆续启动PM2.5的监测,江苏提出计划,实现PM2.5监测点的“全省覆盖”。而北京市政府在承诺市民落实35件重要实事发布一周后,也开始了督察行动。

但涉及PM2.5的减排任务将更加艰巨。PM2.5主要来源于扬尘、燃煤和机动车污染。环境保护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曾表示,在对北京的工业源污染排查之后发现,目前机动车排放已经占据污染总排放的将近2/3。

“市民很难想到自己每天开车就是污染最大贡献者。”一位环保民间组织的工作人员认为,必须调动大众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承担责任。

“好的空气质量是治理出来的,而不是监测出来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的这句话赢得不少认同。公众也在期待,各级政府早日拿出有效治理措施,让天更蓝,让蓝天更多。

材料二

研究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城镇人口预计达到7亿人,将首次超过乡村人口。而城市垃圾处理是现代城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全国1/4的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垃圾围城问题虽早就提出过,但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城市都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走了弯路,当时只是简单堆放、填埋,给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一颗巨型“炸弹”,潜伏在城市地下。因此,对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广大中小城市,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会使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变得步履维艰。

中国除县城之外的668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考点分析】

相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赤潮、沙尘暴、异常气候灾害而言,城市环保问题出现在申论试卷中的可能性较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快速化发展中面临较多的问题,将“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也应该引起考生的足够认识。

1、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大有作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亮点,成为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成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2、中国环保精神: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3、环保工作总结:“五个必须”,必须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必须坚持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统筹推进消费、投资、出口等方面环保工作;必须坚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必须坚持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

4、保护环境的基本对策:

第一,以修改《环境保护法》为龙头,全面建构环保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理论体系,理顺健全环境保护职能和组织系统。

第二,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改革创新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要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考核。

第三,落实贯彻“节能减排”工作部署,大力推广“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具体有:加强水泥、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治理,加强对燃煤设施、机动车尾气、工业企业、施工工地扬尘和渣土运输的环境监管,淘汰老旧车辆、垃圾分类、推广清洁能源、建设开放式街区公园、改善居民生活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缺失、公共场所转租、黄土露天、私搭乱建、经营扰民等五类突出问题等。、垃圾处理的措施:

第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与城市的发展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第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城市规模的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差距。合理确定生活垃圾处理 设施建设规模,避免过度超前。

第三,科技攻关,技术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与评估体系,指导并促进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健康发展。二是组织技术创新,解决关健技术问题。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技术创新、示范和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示范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第四,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深化环卫体制改革,促进生活垃圾产业化发展。二是完善收费制度,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工作。认真落实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抓紧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降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扶持企业发展,减轻公众负担。三是研究开发低成本、长期融资工具。通过财政直接投入、补贴及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系。

第五,权责统一,健全管理保障。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地方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争取搞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工作。二是规范项目管理,加快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基础设施建设程序,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完善法规,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物特别是垃圾填埋渗沥液和焚烧尾气排放的监督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防止二次污染。

第六,加强宣传教育,发动公众,营造垃圾分类环境。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生活垃圾资源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破解垃圾围城难题,要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更加注重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创新机制,加强监管,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实现垃圾综合处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到城市看海”

【背景链接】

今年夏季,北京、南京、成都、武汉等大城市屡陷“水城”窘境,“到城市看海”也一度成为风靡网络的热门流行语。排水管道是城市的生命线之一,法国文豪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最低排水标准来看,基本上是一年一遇。而所谓一年一遇,是指每个小时可以排36毫米的雨量。面对暴雨,这样的标准显然过低。而一些国外的大型城市,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比如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在东京,用于排水的地下河深达60米。那么中国的城市排水系统到底怎么了?

【原因分析】

原因一:排水设计标准低]城区主干道基本是按“一年一遇”的雨量标准,有些地方还不到“一年”。这是由最初的设计理念决定的,新中国建设初期,经济上一穷二白,“想尽办法省钱,越省越好,只求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就行了”。我国当时建的是小排水管道,最早是按0.5年一遇的雨量标准设计的,设计规划就允许产生积水。而欧美、日本等国的最低限,通常为5年或10年。

原因二:排水设计方法落后]设计人员的知识亟须更新。在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地,设计方法在十多年前就已更新了。而我国对于雨水流量的计算方法,依然采用19世纪的推理公式法。流量推理公式法虽简单但不准确,国外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改用模型测算流量了。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环境治理,众多人才也投身该领域中。而排水管网这一块因不受重视、资金缺乏,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只留下坚守阵地的少数人。

在城市内涝防治方面,我国一直无法可依,只有1997年颁布的《防洪法》与2008年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沾点边。各个部门常出现扯皮、推诿的情形,导致城市内涝每年都受到关注,却没能得到解决。

原因三:排水系统缺乏整体协调]城市雨水系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现在都是一块一块,一段一段的,整体性很差,没有人管整体,缺乏长远规划。”排水管道应该是越往下游越大,但是目前甚至出现“上游是大管子,往下游却是小管子”的怪事,比如沈阳,“一根小管子不够用了,只好接上两根小管子”。

在排水设施的养护、管理方面同样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现在没有一个城市不欠它(排水系统)钱的。”按照国家规定,每一公里管道每年都有相应的养护资金,但是目前这些钱都没足额到位。排水管道的养护部门,并不是一个能自负盈亏的企业,不具备经营能力,只能“给多少钱做多少事”。

此外,我国排水系统没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管理,系统的协调能力很差。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台北市,城市排水系统的数据是共享的,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能迅速形成联动机制。“台北市的城市排水计算机管理系统非常详细,连哪个门洞里头哪家没交钱都能知道。数据不公开是制约相关研究和工程推进的重要因素,我们现在不从全局谋划,就难以解决问题,现在这个系统是不健康的。”

【对策措施】

目前,国外已有很多关于城市排涝系统的先例可供参考。美国芝加哥有一条与其摩天大楼一样富有魅力的下水道系统,花了30年时间才完成第一期工程:在排水系统下面,建成了一条长175公里,深30米,最大直径10多米的隧洞。英国伦敦则是在供水管道下50多米深处修建了一圈大水库;新加坡的排水管道在地铁下三四十米,日本也修建了地下蓄水设施。各个发达国家都在“深挖洞”,开发深层空间,确保基础设施足够结实,这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风行世界的今天,“可持续的城市排水系统”应运而生,它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恢复或模拟自然渗透系统,尽量少用沥青等不利渗水的材料。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伦敦下水道的管理也上了一个台阶。现在,泰晤士河水管局的网站上实时发布下水道维修、渗透报告和计划中的下水道工程。市民只要输入所在社区或卫星城的邮政编码,就可查出所在区域下水道的各种信息。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小说《悲惨世界》里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没有城市基础设施,就没有城市的健康发展,排水管道是城市的生命线之一。如今,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我们的城市才能摆脱内涝的阴影?我国城市形成内涝的关键因素,是缺乏一个城市排涝标准。城市内涝要从根本上解决,首先要制定一个内涝灾害的标准,然后再用相关的工程措施,去实现排涝目标。

【关键词】

北京;暴雨;自救意识;政府投入;排污系统。

【热点背景】

近两年,每到夏日,北京都会迎来大范围强降雨,路面积水严重,一片汪洋。

网友调侃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下班和你一起去看海。我爱你,更爱北京的海,北京的大海!择偶新标准:有车、有房、有船„„

【考点分析】

一、北京“看海”的成因分析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一个城市的下水道,是这个城市的良心。北京作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2012年一场暴雨的洗刷下,进入了瘫痪状态。在此灾难发生的过程中,经济无法发展,交通无法连通,甚至还有人淹死在暴雨中。种种的不良现象体现除了发展中的明显短板。

(一)城市建设国语片面化,没有统筹兼顾发展。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城市,在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后,更是带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更加吸引外来游客的中国标志之一。然后就只这样的一个城市,在大雨的洗刷下,居然一度陷入瘫痪。网友也在网上有许多调侃表述,但是究其根源来看,都是源于政府规划的不合理上。一方面,注重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应的产业链条,使GDP一直是一个发展的代名词,并且一直给他国以好的印象;另一方面,由于仅仅注重了城市经济发展建设,而对相应的其他设施,如下水管道系统的维修和建设没有投入该有的经历,以至在大于冲刷下,陷入了瘫痪状态。对比而言,日本东京,暴雨台风的次数不少世界其他各地方,然而当地政府投入巨资进行下水管道的维护,以保证“在下雨天,上班族的皮鞋可以是干净的进入办公地点,”这是我们应当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如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而不是一个经济大国。

(二)公民自救应急能力不足。

灾难是不可避免的,而在灾难中如何应用自己的能力来进行自我救助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北京暴雨下经济瘫痪了,这让人不得不反思,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部分市民因为暴雨原因,导致生命的丢失,这更是让我们感到疼痛。北京暴雨问题下集中体现了公民自救能力的不足。

(三)政府在维修下水管道上保养力度不足。下水管道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构建好的,正如城市的运营一样,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对下水管道进行维护,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北京暴雨问题是个教训,需要我们从中反省。

二、北京“看海”的对策

(一)政府在城市下水道建设上加大投入。

政府加大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扩大公益性资金来源渠道,建立专项基金使用制度,专款专用,保证民生公益救助基金充裕,加快地下水道设施建设。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挪用城市公益设施建设公款,加强对政府资金的监管和相关资金使用情况的公示机制,保证资金的透明度和落实到位。

(二)对市民的抗灾救灾意识,进行大力宣传。

政府加大对逃生自救方法的宣传。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主流媒体进行自救逃生方法的宣传,提高广大市民自救和安全防范意识。气象部门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通过短信、电视等手段,及时发布相关天气信息,建立天气预警机制。

(三)城市建设统筹规划,防止片面发展。

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制定的新制度体制机制进行座谈。共同探讨该制度体制机制的缺点和不足,并充分地听取各个专家学者从专业方面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和要求,随后,对这些建议、意见和要求加以整理、分析和归纳,对该制度体制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切实可行的将问题解决好,防止片面发展,导致最后悲剧的形成。

5、雾霾

【背景链接】

1月28日,中国中东部地区继续被大范围雾霾笼罩。中央气象台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霾发布了预警。此次的雾霾预计要持续三天,波及的范围超过100万平方公里。雾霾的造访对于中国一些城市,已是常客。雾霾频频造访北京,引起北京民众的“空气焦虑”。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增多,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也变得极为不便。对雾霾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很少见过如此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热点评述】

面对雾霾公众自律价值远超禁令

我国不少城市都曾有过严格的烟花禁令,后来逐渐放开,或至少“禁改限”。这毫无疑问代表着我们行政乃至政治文明的进步,既是尊重公民权利,又对传统社会风俗保持了敬意。春节燃放烟花问题上,如果重回禁令管制的老路,将是一种退步。

然而在治理污染这个大命题下,燃放烟花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有违公众的根本利益。城市中雾霾不散,还有“人工霾”在后面等着--是件多么恐怖的事情。所有人都恨这霾,但难道不该所有人都扪心自问一下,我和这霾有什么关系?我参与制造了一丝一毫没有?尤其是在燃放烟花问题上,外在禁令可以没有,内心的考量则不应该没有--咱自己的手能不能忍忍,别放了行吗?哪怕少放点儿呢?

我们同在一片天空下呼吸,我们当然有资格抱怨,也有资格问责:这里不对,制造了霾;那里不负责任,纵容了污染。但实际上,我们最应该也最有资格问责的是自己。反躬自问、反求诸己,这些不是迂远的传统道德教条,而是可以构成现代文明社会的个体根基。烟花鞭炮不能少放,因为那是文化传统。好吧,没错。内心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呢?更是弥足珍贵的传统吧!

春节的烟花毕竟还只是短期问题,长期看,汽车尾气污染与城市PM2.5值有着更密切的关联。骂公车?好,可以。但还有呢?是不是还该反躬自问、反求诸己?我能为日常减少PM2.5做点什么,少开一天车行不行?多坐几次公共交通,甚至骑几趟自行车,行不行?

雾霾既然躲不过,那就把如何处置应对当做一堂公民课吧。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该是公众内心和外在行为上有自我节制的社会。这种节制比政府禁令的管制更重要,也更具有持续的韧性和建设性。

【应对措施】

部分公务车带头停驶

为保障《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的有效实施,北京市成立市级重污染日应急工作协调机构。按照应急方案,污染最严重的区县积极配合公务用车带头停驶这一措施,30%停驶的车辆车牌号已进入交管局监测系统。

北京市环保局则表示,昨日,环保部门在日常执法监管的同时,加大了对排放单位、机动车路检路查等的执法巡查力度。

全市停止拆除工程

27日,市城管执法局要求各城管单位加强对建设施工单位的检查,各施工工地须加大洒水降尘频次,减少土方开挖规模,停止建筑拆除工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其中海淀城管已规范检查施工工地102家,严格控制工地扬尘、道路遗撒和乱倒乱卸等违法行为。

增加道路清扫频次

市市政市容委昨天表示,各个保洁部门昨日增加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频次2次,各环卫专业作业单位对各自责任路段,进行了城市道路喷雾降尘和道路清洗、城市道路吸尘式机械清扫保洁作业,并增加作业频次,减少城市道路路面交通扰动扬尘污染。同时在夜间进行城市道路冲刷、道路清洗等保洁作业。

【背景链接】

2013年以来,从1月7日起,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对大气环境、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北京市气象台上更是发布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

【标准表述】

[原因]

第一,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这些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此次空气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

第二,扩散条件不利。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PM2.5是比PM10更小的细颗粒物,它的一次生成,基本来源于工业排放和面源污染。建设项目增多,也是造成PM2.5浓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另外,PM2.5污染区域性以及相关联区域污染传输,也是形成本次重污染的重要因素。

[影响及危害]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日重,加上城市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出现霾天气的几率呈上升趋势。出现霾天气时,微粒直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因为特小的微粒可直接侵入人体呼吸系统、肺部和血液,引发哮喘、肺癌、心脑血管病和其他疾病。此外,霾天气还会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将直接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并使得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易活性增强。

对此,我们建议:

一方面,我们需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从大的方面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PM2.5等污染物的治理,难就难在需要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污染治理是一个多环节密切咬合的链条,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链子,PM2.5减排就会受影响。同时,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特征,必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来应对。

另一方面,要及时发布预警做好防御措施,保障人民正常生活。我们可以发布防御指南,提醒公众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影响身体健康,居民需适当防护;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应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6、你幸福吗

【背景链接】

当前,“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2011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不过,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幸福被指标化、数量化的现象。

在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发布中国幸福城市排名,央视发布省会城市幸福感排名,二线城市多列榜首。而在“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在100个城市中分别位居第96位和99位。

在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中“你幸福吗?我姓曾”的“神回复”,引起舆论调侃,不少人吐槽,自己总是“被幸福”,日子其实过得很累。

这些有关幸福的消息挤在一起,充塞了社会的公共舆论空间,使幸福不仅成为社会热词,更凸显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精神与文化需求,实际上也就是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同时,唯有让群众生活得越来越幸福,才会真正有利于维护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所以,诸多地方明确提出“幸福”概念,将“幸福”作为施政目标,体现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从片面追求GDP,到提出“幸福”的概念,应当算是政府施政理念的一大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GDP数据的本意也是通过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间接地反映全体国民的发展水平。然而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单纯考核GDP让一些地方陷入了“唯GDP”的发展怪圈,导致报表上的数据与民众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带血的GDP”等情况。现在,100多个城市争相提出建设“幸福城市”,正是对过去“唯GDP”发展理念的校正和补充,也是现代政府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个体来说,幸福与否永远都是相对概念,所谓“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幸福”不应该是个体的体验,不能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而应该是可衡量的,应该包含一些社会各阶层共同坚守和普遍需要的东西。

对政府来说,这些共同的东西至少包括,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事业,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来提高公众感受到幸福的可能性。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干点让所有人都受益的实事:把城市规划得更科学一些,车不堵了,司机就幸福了;把频出虐童事件的幼儿园管得严一点,孩子和家长就幸福了;让食品更安全些,百姓吃得就幸福了。

[措施] “幸福”要能从施政目标变成现实,广大民众要能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国家与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政府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民众的收入普遍得到较大的提高。较高的收入水平是保障幸福的基础,没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作为基础,幸福显然无从谈起。需要看到的是,尽管我国不少地区民众平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社会收入差距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所以,政府应该通过“限高、保中、提低”等多项举措并举,使民众收入水平普遍得到较大的提高,将社会收入差距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如此,才会有利于让更多的民众感觉到幸福。中.公教育版权

二是政府有必要进一步促进民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显而易见的是,一个人即便拥有较为体面的收入,但是如果缺乏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一旦遭遇自己或家人罹患大病等变故,经济上就很容易被拖垮,也就无法感觉到幸福。即便目前自己与家人都身体健康,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依然无法摆脱后顾之忧,所能感受到的幸福感也就难免要打折扣。唯有政府大力促进民生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让民众免于“因病致贫”的命运,才能切实感受到幸福。

三是要大力健全民主法制建设,通过有效制约权力来促进公平正义。一个社会如果缺失公平正义,民众必会没有幸福感可言。而要维护与促进公平正义,就要通过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防范权力作恶或与资本联姻来损害公民权利、践踏公平正义。唯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有效推进,权力受到法律与制度的有效约束,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出现,社会公平正义才可能得到切实维护,民众才可能真正体味到幸福感。

7、“中国梦”

这个3月,随着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的脚步,从俄罗斯大地到非洲大陆,几次精彩演讲中,“中国梦”的声音牵动着世界的关注。在国际舞台上,围绕“中国梦”话题,中国领导人坦诚讲述,世界各国用心倾听,使得这次出访活动成为一次满怀希望的“梦想之旅”。

聚焦习主席出访,是“中国关注”的一次集中体现。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牵引许多国家的火车头”,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局部地区安全形势堪忧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一举一动举足轻重,“中国梦”的前景如何,更是关系世界的发展预期。可以说,国际社会打量中国的目光背后,其实是在寻找机遇和信心。

“中国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习近平主席回应了世界的关注。“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说明中国的发展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和平发展方向,这将充分壮大和平正义力量。“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说明“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小梦”,而是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大梦”。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在与各国合作共赢中实现自身发展,这是中国的民族复兴与以往大国崛起争霸的最大区别所在。

这方面,中非患难与共、平等互利的交往史是一个很好的诠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多次向西方国家提出援建坦赞铁路却屡遭拒绝时,是处在经济困难中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施以援手。1971年,26界联大上“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日益繁荣,发展红利也日益惠及非洲大陆。

2012年,中非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截至去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50亿美元。50年来中国累计派出1.8万人次的医疗人员,诊治了2.5亿人次的非洲患者。日前习主席又宣布: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非洲人民同样很够朋友,力挺北京奥运、支援抗震救灾,都不遗余力。事实反复证明,中国发展好了,非洲发展会更顺;非洲发展顺了,中国发展会更好。中非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也是中国与世界相互关系的缩影。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梦想的丰富多彩。当13亿中国人为民族复兴梦想而不懈努力的时候,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1亿多俄罗斯人也在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而努力,广大的国际社会正在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梦想各有精彩,但也存在交集,甚至相互交融。尤其在今天这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地球村里,人类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难题和挑战,还是开创和平发展的新境界,都需要同舟共济、携手努力。“中国梦”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把13亿人的奋斗融入浩荡的时代潮流,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带来更多新希望、新机遇,我们就能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2018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文化+”

给定材料:

以“文化+”的理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着力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今时代,传统产业经济都在向创意产业、创意经济转变,“文化+”已渗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文化经济成为发展大势。2014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把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提升到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宣布每年6月18日为国家创客日。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文化+城市、文化+产业、文化+物流也已经风起云涌,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说,“文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战略选择。从三次产业到社会治理、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等各个领域,都需要“文化+”理念的支撑。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应成为国家意识和全民意识,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审视“文化+”的意义,强化“文化+”的自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以“全链接”“零距离”的理念看待“文化+”,实施“文化+”战略,把文化产业上升到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文化经济的时代潮流中加以认知和把握。在经济社会发展顶层设计中,要以“文化+”为指导和前瞻,高度重视提升社会发展中文化的重量、经济结构中文化的体量、各产业产值中文化的分量、商品价值中文化的含量,真正使“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全领域的治理、经营和发展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不是牵强附会,它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与市场各要素实现无缝对接。要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把握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不同走势和需求,准确选择“文化+”的切入点、结合点、增效点及其内容,创新适应市场,富有吸引力、竞争力、生命力的新业态和新产品,赋予劳动力更高文化素养,赋予生产资料更多文化元素,赋予生产工具更强文化塑造功能,赋予产品更多文化内涵。“文化+”孕育的文化产业,生命力在于文化创意,要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立足市场高

端前端,推陈出新,使最新的文化创意从工厂走向市场,保持“文化+”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衍生力。

请根据给定资料,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句子。【参考答案】

1.牢固树立“文化+”的理念。2.牢固树立“文化+”的战略思维。2.牢固树立“文化+”的市场意识。

第三篇:2015申论热点文化下乡

【背景链接】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大大丰富了广大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可是,随着节庆日的过去,文化下乡所激起的热潮很快烟消云散,城乡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有了文化下乡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抱怨,因此,文化在“下乡”之后真正在“乡下”扎根尤为重要。【深度解析】 [现状阐述] 文化的存在,或以物质的形式保存下来,或沉积到精神深处制约人的思想和情感。文化生活乃是以各种文化形式来促使人们接受新的文化信息以及得到文化心理和素质的培养,其形式应该为人们所喜爱和乐于接受,最终目的必须是潜移默化地让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观念和价值标准。农村文化生活相对滞后,一来由于农民自身沿袭的思想感情方式在固有的风俗和仪式中倾诉和重复,二来由于没有足够的渠道来接受新的文化陶冶。一些地方把文艺演出变成了“文化盆景”。浪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也容易让群众产生“完成任务走过场”的误解。[对策阐述]

一、下乡节目的创新

尽管把节目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但如果节目内容并无针对性,和观众的日常生活毫无联系,而只是让看节目的人图个新鲜或者是“看看明星”,那么“送文化下乡”的亲民性肯定会大打折扣。实际上,在我国的很多社区和农村地区,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请戏”一类的文化消费传统,这些因素实际上反映了社区和农村地区的文化消费习惯,反映了他们最为本土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果能够好好考察这些文化消费习惯,那么“送文化下乡”就会更有针对性,也会更有利于这些地区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乃至于文化传统的承继。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很多鲜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如果能够以这些现实的题材作为创作的主题,这样的“送文化下乡”才有可能成为老百姓真正的“心头好”,成为他们在田间地头的谈资。

二、下乡形式的创新

尽管每年都有很多场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但是比起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以及远离城市的居民数量,这些活动对于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肯定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这一点,在近些年的“送文化下乡”中,有很多地方已经凭借着文化自觉,力图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通过培养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准,使得他们在扎根社区和农村的同时,可以将“送文化”活动常态化,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文化欣赏水平和消费习惯。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为“种文化”构建体系化的支撑,有可能成为这一创新的最新发展趋势。而如何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某些文化基础设施与此配合,形成合力,将会是今后对“下乡”形式和能力的一种考验。

三、下乡平台的创新

作为一种公益性文化项目,“下乡”固然是文化部门和文艺院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如果想将“下乡”常态化,只靠有繁重的演出和创收任务的城市文艺院团显然并不现实,而且也会成为其沉重的经济负担。于是,如何为“下乡”搭建一个平台,为其解决资金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可喜的是,近年来,在不少地方,将演出送“下乡”与吸纳社会资本联系了起来,将企业的营销、推广需求与演出“下乡”结合起来,甚至初步形成了“政府买单+企业搭台+院团唱戏”的“文化产品购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下乡”有可能进入一个政府投入种子资金进行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社会资源广泛调动,院团和观众双赢的良性循环中。

公务员考试是一个选拔性考试,不是过关考试,建议各位考生,若想让申论成绩有新的提高,需时刻关注申论热点。更多内容阅读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第四篇:2012申论热点——孝文化

2012联考申论热点——孝文化

【关键词】

孝文化 传统文化 道德建设

【热点材料】

材料一:

2011年12月27日下午,“机场刺母案”二审在上海市一中院开庭审理。在二审过程中,涉案行凶人汪某强调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应该接受治疗,不应受到刑事处罚。汪的代理律师则认为当初的司法鉴定意见书中存有瑕疵,并继续为其作无罪辩护。9个月前,汪某“机场刺母”一度引发了社会从“孝道”、“责任”层面对其一致谴责,不过,时至今日,这位涉案当事者本人并没有就自己的行为从道德角度主动回应大众,他依然在苦苦辩护,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刑事惩罚。

“机场刺母”发生在2011年3月31日。当晚旅日留学生汪某回上海后,因学费问题与母亲产生争议,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内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了数刀,这一幕令周围人都震惊不已,汪某随即被警方带走。

刺母案发生七个月后,2011年10月下旬,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据司法鉴定出具的报告显示,汪某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检方认为其作案时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汪某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而汪某的辩护人则认为事发时汪某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为其做无罪辩护。最终法院做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汪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材料二

2011年10月24日早晨,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的公务员廖某,与59岁的父亲发生冲突,其父的衣服被廖某撕破,身体多处受伤,左肩膀上更是被廖某咬得鲜血直流。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

随后的调查更是显示,在4个多月时间里,廖某曾7次暴殴亲娘,骂母亲是猪,“咋不撞车死掉”?不过,与机场刺母中的汪某面对社会指责却“默不作声”不同的是,咬父事件发生两天后,在媒体、舆论的压力下,一直逃避的廖某幡然醒悟并最终站出来承认了错误,事情以一家人和解收场。为此,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还专程给当地报社写信说,这件事引起了他个人的一些深层次思考。“从小处讲是一起家庭纠纷,当事者缺乏道德修养,违背伦理,行为失范。而从大处讲,可看作是当前转型期社会道德水准、伦理规范方面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材料三

北大公布的《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规定“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荐”,该规定引发了很大争议。昨日,北大招办负责人回应称,“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是一条禁止性的规定,但不能被反过来解读。

该负责人称,此次校长实名推荐制首次提出了学生不得被推荐的标准,北大在此过程中不比较谁更孝敬父母,但孝不孝敬父母却是能否获得推荐资格的一条底线。一个对父母感恩的人,相对而言对他人、对单位、对社会,也会比较容易培养出责任感,“这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我认为对此不应当存在分歧。如果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也可以被中学校长推荐到北大来就读,我们就没有尽到教育者应尽的责任。”

该负责人承认,为孝敬父母制定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很困难,不是天下所有的事物都可用数字去量化和标准化。事实上,是否孝敬父母并不需要做特别复杂的考核,有时候只要看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情况就一目了然,哪怕只是简单的面试考察,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就足够了,“之所以要明确这一规定,是因为现在很多学生智商可能很高,成绩可能非常优秀,但对父母和他人充满了冷漠,认为所有人都该为他服务,北大不欢迎这样的学生。”

材料四

近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

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针对孩子的孝心培养问题总结出了“孝心培养适龄化,孝行养成生活化,过程家庭参与化”的孝心培养工作思路和“百日培养,三年跟踪,长期帮助”的培养模式,吸收了孔子、孟子、曾子等圣贤有关孝行教育的思想精华,结合了国内外青少年专家和成功培养孩子成才的优秀家长的先进理念和经验。

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针对4岁至6岁孩子的特点,从养礼仪、育孝行、养感恩、拓智慧入手,把孝心培养教育融入到生活中,使孩子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考点分析】

一、孝观念淡化的原因分析

孝观念日趋淡化并非仅仅是从道德层面谴责就能解决问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如今,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年轻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少而年长者越来越多,“4-2-1”家庭结构日趋普遍,同时,社会的养老保障体制的远未健全,年轻人养老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逃避责任,在山东曲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的人认为孝与不孝与经济有关。

另一方面,具体的阶层也存在具体的困难。在城市中拼搏的年轻人正面临越来越多生存压力,在生存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的情况下,孝心等道德层面的问题自然被排在了后面。在农村,城乡二元分化对立的社会体制,也增加了农村人养老困难。农村家庭的割裂,一家人分处几地的现象非常普遍,一家人都难以团聚、朝夕相处,“孝文化”和“孝心”培养自然无从谈起。

二、弘扬孝文化的意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孝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包含了许多宝贵的精华内容,对于和睦乡里,促进家庭的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孝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文化纽带,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伦理道德正处于重构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规范,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并身体力行,站在已有的文化高度上继续向前行走,才更能感悟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的地位和使命。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理想,而社会的和谐首先就在于家庭的和谐。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是民族精神重要的方面。挖掘孝传统,弘扬孝文化,以孝作为构建和谐家庭的突破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三、弘扬孝文化的对策

1、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要。由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与教育水准的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价值观也有很大变化;由于资产积累的加速与经济保障制度的充实,老年人的经济能力也已有较大改善。这些因素都使得现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要充分了解老人的真实需要,满足其多方面的需要。

2、倡导最为基本的孝行准则。父母对子女所希望的,除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外,更有精神层面的高层次需求。虽然孝的定义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亦倡导践行现代最为基本的孝的行为准则。

3、利用节庆效应弘扬和传播孝文化。自古以来,中华传统节日中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如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等,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华民族的诸多节庆都强调亲情,以家庭的归属和对祖先的缅怀为主,强调家族的重要性与家庭的温馨。因此,应借节庆之际,不断宣传和强化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家庭亲情纽带,同时,还可大力推广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将敬老、爱老的思想与节日活动紧密结合。

4、在道德层面不断强调孝文化的教化作用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用法律的手段加强对老年人权益的维护。我国《宪法》和《婚姻法》等法律对此都有明文规定。比如,“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等等。对于不尊、不敬、不孝之徒应予以严惩,以儆效尤。

5、文化研究机构、公共教育部门对孩子、公众持之以恒开展好经常性教育。

6、健全孝道公共评价与激励机制,厘清新社会条件下孝道的内涵与标准,让孝道更具操作性。

7、在社会福利、公共设施等方面更关爱老人,发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宣传那些真心尽孝的道德楷模,长期保持宣传普及与舆论引导的作用。

重视与弘扬传统孝文化,应是全民道德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有法律的保护,道德的提升,社会的保障,孝道的倡行,舆论的监督,可以相信,新时期的老人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幸福。

四、对孝子工程的看法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顺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当下“不孝”之举却屡见报端,在这种情况下,“小孝子培养工程”的启动,可以说是应时而生。

小孝子培养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其出发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实际效果恐怕未必尽如人意。

一方面,小孝子培养工程的确有着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第一,百善孝为先,孝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一条纽带,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否认,当下确实存在一些子女不孝的现象。从这个角度说,培养儿童孝顺、感恩的孝德工程很有必要,其最大的现实意义不是培养出多少名“标准孝子”,而是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向广大青少年灌输孝的意识,培养他们孝亲敬老的思想美德,带动更多人的有孝心、有孝行,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孝为美的社会氛围。

第二,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素养,必将影响将来的人生轨迹。“孝为德之本”,教孩子孝敬父母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该工程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道德精华的熏染,用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培养他们的传统心性,对德育发展是一个积极推进。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提倡对孩子进行孝心培养的初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涉及到“孝心能否量化培养”、“应在什么阶段培养”以及“如何衡量孝心”等具体问题,却又需要更深层、更系统的的考量。

第一,孝道没有统一的可量化的评定标准。用统一标准要求孝子,既不合实际,也背离科学,“孝”有许多统一的标志与行为指征,以一个“中华小孝子”的名号来涵盖孝道显然过于武断。

第二,孝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孝”乃发自内心,表于言行的一种品德,其多半得自于儿童对社会的认知,以及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如果说存在“培养”这种“方法”的话,也是一个漫长的示范与模拟的互动过程,是长期教化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批量生产”。因此,仅靠办学习班进行短期培养,是完全不够的。

第三,孝道的保持和增强需要长期的努力。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些实际问题更是“孝子培养工程”所解决不了的。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孝道”呢?

首先,孝道的培养针对的是人们灵魂的锻造和升华,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才能让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得到升华、得到引领。

其次,在孩子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要想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身教重于言教”。要把孝心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只有在孩子有了切身体验时,才能体会父母付出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能力帮父母,为父母分忧解愁。

总之,道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孝子更不可能批量生产。只有通过社会方方面面一起行动,才能真正构建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培养出父母膝下知冷知热的儿女,才能真正找回“孝”文化。

第五篇:申论热点:文化和旅游

申论热点:文化和旅游

给定材料:

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按照中共中央近日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进行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组建后,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参考答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手段。旅游对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文旅融合发展,将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当今大众旅游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更加密不可分,旅游不再是简单地看山看水,而是赏山赏水品文化,同时走出门旅游更是人们拓宽视野、学习知识、提升文化的重要渠道。从经济和产业角度讲,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两大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有利于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提升。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注入旅

中公教育

游,可以使旅游发展方向对头,品位提升,内容丰富,亮点更多,商机更旺;大众旅游、优质旅游承载文化,可以使文化的载体更多,市场更大,传播更广,传承更久。(计空格258字)

中公教育

下载2013申论热点(文化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申论热点(文化与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热点:新时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申论热点:新时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热点背景】 案例一:抵制“天价片酬”。 从 “小崔说事”开始,《手机》再度热议、“小刚”与“震云”,“冰冰”与“片酬”,“阴阳合......

    申论热点:环境事件参考答案[五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热点范文:环境事件参考答案 文章来源:http://hn.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土豪文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山东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

    申论最新热点

    西南旱情 一、 事件背景阐述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西南5省区市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

    2012申论热点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最新热点汇总 2012年公考申论热点:寻求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食品安全令人心焦!为了对付这一顽疾,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多个政府部门连续多年英勇战斗,立......

    申论热点整理

    温家宝: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中新网9月13日电 世界经济论坛第四届新领军者年会(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13日下午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

    申论热点(本站推荐)

    “为什么当村官?”魏华伟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框说,“这个话题,年年都有人问。选择文楼是因为这里充满挑战和考验。” 他在2008年9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去到了河南省上蔡县文楼......

    申论热点

    一篇曾经在国考中获得88分的高分申论范文 【华图 - 公务员考试试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