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有助于自己有效的达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有助于自己有效的达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等,正确选择与合理应用体育教学方法,能够更有效的完成体育课程目标。例如,我在担任初三年级的体育课时,首先分析初三年级的体育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与初三学生的体质状况。根据初三学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又面临体育中考,如何在这较短的时间里能把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提高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上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体质和中考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和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我常常采用示范法、讲解法、分解练习法和完整练习法、运动竞赛法、重复练习法以及保护与帮助法等,对学生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进行教学效果较好,比如在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时,我首先采用完整示范法示范动作,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在让学生模仿练习体会动作路线。然后在讲解动作要点,让学生正确的掌握用力顺序,通过重复练习,学生基本就掌握了动作基本要领。在重复练习时,如何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是关键。我常常采用比赛法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提高练习强度和运动量的目的。对体质较差的、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我常常采用单独教学或降低动作难度,或降低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信,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体育教育领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要求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进而真正符合科教兴国的国家要求,本文将从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间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情况出发,对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思路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自从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上便开始兴起了一股转型的热潮,为了适应整体的国际形势,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开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开始较为看重在实践中教学、培养应用型栋梁方面的成绩,以便我国的本科院校能够在以后更为残酷的全球竞争中占据最为有利的位置,提升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竞争力。
一、国内外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情况
(一)关于如何构建体育课程模式的分析。体育课程的构建分为六个板块,包括主线思想、课程目标、内容、组织方式、进行方法以及最终评价。这些个课程模块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缺一不可,而且以最初的思想和目标为课程构建的地基,必须经过详细的思考后才可以确立。
(二)各个地区转型期间的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情况。追求真理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国内外大多数地区在转型期间进行的改革并不是很顺利,普遍存在着转型力量薄弱的现象,根本无法适应转型所需,而且很多地区只是着重于形式应付公事,而且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体系也并不完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的改革前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三)关于院校学分制度与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关联的探究。其实追本溯源,如果想要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适当的借鉴我国本专科院校内普遍存在的学分制度,根据其他学科学分制的运行方式,打造出学分制的体育教学以及评价方式。
(四)关于体育选课教学的分析。新一轮的本科院校体育教程改革必须更加看重学生利益,更加人性化重组,最根本的是重视人文精神。关于学生自我爱好、自我个性的发展,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构建出完整的课堂体系前提下,尽可能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选择。而且体育和健康是紧密联系的,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重视使用科学的方式去设立目标,而且要最大程度的把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化,将体育与健康更加完整的结合起来,着重打造“健康为先”的体育理念,改革负责人的目光要放的长远一些,看重学生终生体育素养的进步与发展,完善整个课堂教学模式,让体育课程变得更加科学。
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是对本科院校教育方式与高级职业院校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新的探究,在展现当今时代精神的基础上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适用型人才。此类人才需要全面的综合素养,所以必须对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合理化的改革,使得院校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基础上,拥有更为强健的体魄,在精神与身体素质上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关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很明确的意识到现存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思路,尽管大多数地区对于改革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是比较微薄的,改革中也出现了很多阻碍,比如成果少、分配不均等问题,但是这些阻碍得到恰当处理后也将会是财富,只有最大程度看到问题、了解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健全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并且由点到面逐步扩大改革影响力。在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关于体育公共课的供需矛盾,我国的学生大多在中小学时期就出现了活动量少、体质虚弱的情况,而且随着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所以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把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作为关键点,并以此为方向开展更深刻的变革。随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改变许多本科院校进行了大范围的扩招,虽然是给了更多学生进入到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但是大量学生到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与学生数量增多一起出现的是就业压力大、公共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也是非常严重的,造成体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以及很多体育场地的无法使用。还有就是很多大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简单、粗暴,教学态度非常随便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本科院校的体育改革不能只是改革教程,还要改革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体育学习的情况,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
转型期间进行的体育改革是院校所必须重视的,是提升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关键性突破口。如果能够做好体育改革,也就意味着这些应用型本科将会在转型期间跨出重要的一步,对于推动转型有着非凡的意义。要想将高校体育改革做好,必须进行多个方面的全方位设计,用最科学的方式进行改革,最大程度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借鉴周围院校好的经验,创造出能够适应形势变革的体育课程,建设出公共体育课更加多元化的鼓励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元春.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36-237,243.[2]易春艳,任书阁,李红.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创新设计[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79-80.[3]柳新海,申荣芳.对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4(3):71-74.[4]樊汉桦,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信息化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3(2):85-88.
第三篇: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上)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发,并将在一些地区进行试验。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体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义务教育体育大纲》)颁发之后,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的一件大事。新大纲的颁发,标志着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它是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继续与发展,也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这部新大纲是在总结《义务教育体育大纲》实行近十年的基础上,总结了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历史的经验证明,历次新大纲的制订和颁发,都是我国学校体育历史经验的总结,同时又是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始。因此,通过新大纲的试验和学习,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提高。
这次颁发的新大纲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我国高中(包括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是否可行和能否作为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估体育教学质量的依据,还要在试验工作结束后得出结论。我们的责任就是共同研究、学习新大纲的精神实质,深刻体会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明了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及其目标体系。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认识。
一、高中学生的体育,如何体现“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的精神
(一)体育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也理所当然地是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关键是高中学生的体育是不是具有基础教育(或称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的性质。这里仅从高中学生的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来论述高中体育的基础性。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讲到《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体育是素质增长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体育。健康的身体既是良好道德素质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抓智育没有载体不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载体也不行。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还要通过体育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体育和健康不能等同,但是健康是离不开体育的,体育的功能也首先是为了健康,为了体质的增强。因此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是离不开体育的,任何忽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完全的教育。
(二)高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
体育课程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的教育过程,完成体育的目标,也是完成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体育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而体育的实践活动是本学科的主要特征。因此,制订体育课程和编写体育教材时,必须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反映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5~19岁之间,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80年代和近几年对全国学生前后进行的近100万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测试与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在高中年龄段的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等项目的指标,除个别项目略呈平稳的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因此,抓住高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要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础,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归根到底是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三)高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特点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是什么?动力,来源于动机。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态度如何,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趋动力。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能否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意向、愿望、兴趣已不是他们唯一的趋动力。而且高中学生对于兴趣内涵的理解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可以说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有了“转变”。如果把体育的功能概括为生物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高中学生的价值观是与其功能相对应的。而且逐渐地从比较单纯地追求兴趣的心理满足,向比较理性的、为了实现体育的生理的和社会的功能转化。
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分类,可作下列表述:
┌心理价值观:追求和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寻求和
│享受体育的乐趣,把兴趣、爱好作为
│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趋动力。
│生物价值观:把体育活动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
│,追求锻炼身体的实效性,认为生命
学生的│在于运动,把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增
体育价值观〈强体质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趋动力。
│社会价值观:加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理性认识,并
│且与个人的幸福、未来事业的发展和
│社会责任相联系,把服务于集体、社
│会、国家相联系,责任感和荣誉感成└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趋动力。
把学生体育价值观这样分类,不表明它们之间是截然分开的。特别是兴趣对各级学校的学生,都是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但是,对体育的兴趣有直接的兴趣和间接的兴趣。直接的兴趣是学生在体育的学习锻炼中,通过参加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追求体育成绩和竞争中获得的。而间接的兴趣则是学习目的明确、把参加体育锻炼作为达到身心发展目标的自觉活动。这种兴趣是必要的,而对高中学生来说,间接的兴趣逐渐得到升华。如果说初中以下学生体育价值观,是以满足心理的价值为主要倾向,而高中学生生物的、社会的价值观则逐步成为主要倾向。这里讲的只是一种“倾向”性,而不否认几种价值观的融合兼顾性。特别是兴趣几乎是伴随人们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之一。
高中学生与初中以下的学生不同,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学生的体育与成年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和单纯的娱乐体育也不相同,他们仍然需要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手段与方法全面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体育课程、教材和教学中的体现。
(四)普通高中的“普通”性,决定了它的“基础”性
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不仅与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不同,而且与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体育课程也不相同。高中体育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普通性”和基础性?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普通性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更具有其现实性。因为体育课程既是学科课程之一,又具有普遍性,其目标的内涵具有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直接的、主要的关系。不论学生未来的去向如何,都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通过体育的教育活动所获得的相关素质。即使有少数高中学生,把体育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毕业后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或体育的管理人员,但是就学生的学习而论,也必须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因材施教,通过各种途径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把普通的体育课,改成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将来不论做任何事情,包括做一位体育的专业人才,都必须打好思想、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基础。即使是运动技术的提高,也必须在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与提高。这里还必须强调指出,不经过科学选材、增加训练时间、强化训练、提供多种特殊的条件,只是通过体育课是不可能培养出专业运动员的。
(五)基础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课程教材必须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学科的知识,体育课程教材也不例外。但是,教材内容的发展与更新,也必须体现基础教育的特点和教材相对稳定的特点。体育,就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论,它既是一个传统的概念,又是一个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事业。新的体育项目不断增加,健身方法也不断增加并向科学化发展。但是,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体育,特别是学生必修课程中的体育教材内容,是不能完全与社会文化体育相提并论的。竞技体育的项目层出不穷,新的竞技项目,作为文化是一回事,作为教材内容又是另一回事。例如,拳击运动,特别是女子拳击以及散打等项目,搏击剧烈,最容易伤害身体,不符合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这类的运动项目对学生既无强身健体的价值又无教育意义的项目,绝对不宜选入普通高中的课程教材。但是,新的体育思想和有关强身健体的研究成果,则必须在体育教材内容中有所反映。例如,不顾学生的具体情况,过分要求学生达到某种不切实际的目标,或无氧锻炼的时间过长等,科学已证明对青少年的身体锻炼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是有害的;而有氧锻炼对改善人体健康,增强体质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材的构建中就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体现基础性和科学性。
(六)高中的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后“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在论证了高中体育的基础性的同时,还必须明确高中的基础教育性质与初中是不完全相同的,它是九年义务教育后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普通高中的办学任务和培养目标与义务教育不完全相同
就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目标而言,在与初中体育的目标相衔接,继续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几个方面都提高了要求。例如,在身体锻炼方面,从初中强调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改善健康状况为重点,向培养强壮型体魄,提高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方面转化。特别是要加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教育,强化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把锻炼好身体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在体育学科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即具有自学、自练、自我调控、自我设计锻炼计划、自我检测和评价体质状况能力等。
高中学生应具有与高中教育阶段相适应的体育运动文化和体育卫生保健的知识水平。2.体育教材内容的层次提高了
高中学生的课程,有的是采用小循环排列的,作为课程的学科名称是相同的,但具体的内容和难度、高度却不相同。甚至个别科目的内容也是相同的,但知识的深度、广度却不相同。体育教材的内容,从运动项目和身体锻炼的手段名称来看,大体都是相同的。例如,初中有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操和舞蹈等,普通高中几乎都重新开设,继续学习、锻炼,但是其动作的难度、定量要求、熟练程度、技术和战术(如球类教材)都有较大的提高。其中较大的差别是加大了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加注意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特长。3.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变化
高中的办学模式与初中有所不同,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正在从比较单一的升学预备教育模式,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一部分普通高中可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有所侧重地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一部分普通高中,通过分流,办成兼有为升学和就业两种预备教育的学校;还可以试办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可以办一些特色学校。
新大纲与高中各种不同办学模式的关系如何呢?首先不论是哪一种办学模式,都必须重视体育,体育课程是任何一种办学模式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并保证贯彻执行新大纲的内容和规定。如果办具有体育特色的学校或班,在使用新大纲时,应相应地有所变化。由于升学和就业的去向不同,在完成新大纲基本要求的同时,在限选和任选教材的授课时数和有关的规定范围方面可灵活使用。
4.为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条件
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文化的渴求,新的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探索,都比初中学生强烈得多。高中学生的“高层次”,表现在体育教学的内容、方[1][2]下一页
第四篇:校本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研
校本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研
摘 要: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针对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成长需求,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要运用校本课程补充体育趣味知识,传承乡土体育文化,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关键词:高中体育;校本课程;高效;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3-0030-01
在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校本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能够完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成长需求,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本文对校本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
一、校本课程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校本课程可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现行高中体育教材虽然编排比较合理,但受到篇幅的限制,所含的信息量明显不足。一是对体育运动项目、体育学科、体育人物等方面的介绍不够全面,二是没有与时俱进地向学生介绍体育方面的趣味信息,导致体育教学呈现出比较枯燥乏味的状态。其次,校本课程可以发掘乡土体育文化资源。校本课程的运用,可以让一些乡土体育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比如将本地的秧歌舞等乡土文化艺术和体育锻炼融合在一起,既能够实现对乡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在整个体育教学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再次,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高中生在体育学科学习活动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有的学生渴望得到更多形体健美方面的指导,有的学生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等。学生的这些个性化需求,在教材中难以得到全部满足,而教师运用校本课程则可以对这些个性化需求进行充分兼顾,单独列出相关章节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是体育学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最后,校本课程可以兼顾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从心理调节、饮食结构调整、健康锻炼指导等多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强化校本课程的编写与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成长得到更好的保护,特别是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心理状态调整、良好品格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立足体育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充分吸收各地的先进经验,让校本课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运用校本课程补充体育趣味知识。加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让体育教学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是提高体育课堂吸引力和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抓手。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广大体育教师要通过校本课程补充各种与体育相关的趣味知识。例如,介绍某一运动项目的起源,讲述相关的故事,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积累。又如,许多学生崇拜体育明星,教师可以在校本课程中融入有关体育明星的介绍,不仅介绍他们获得的荣誉,而且介绍他们如何艰苦训练、顽强拼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来之不易,人生更需拼搏。在这一过程中,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盲目崇拜体育明星的荣誉,转到学习体育明星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运用校本课程传承乡土体育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地区都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些文化底蕴,其中包括体育文化。教师运用校本课程将这些乡土资源展示出来,既是对乡土体育文化的保护,又有利于丰富体育课程知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可以专门针对本地民俗体育运动进行研究。比如团队协作搬运粮食这样的农民运动会项目,演变至今已经变成寓教于乐、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活动。教师将其运用到校本课程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教育,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3)运用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进入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对体育项目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例如,女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体,渴望得到健美方面的指导,男生则对强身健体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渴望得到搏击等方面的指导。因此,教师在编写校本课程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需求,设立专门的章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运动中既能主动完成教材规定的训练内容,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训练。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动作技巧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
(4)运用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校本课程的运用中,教师既要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师要有效地利用校本课程,一方面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健康锻炼、如何科学饮食、如何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给予必要的心理调试、疏导,从而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三、结束语
总之,校本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育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将校本课程的作用突显出来。要运用校本课程补充体育趣味知识,传承乡土体育文化,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季?g,汪晓赞,纪伟.体育的校本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6).[2]文兰佃,李树怡.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内容资源开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5).[3]董红刚,方新普.论体育教学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J].体育与科学,2009(01).
第五篇:谈谈应何如合理有效的进行中学体育教学设计
谈谈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横县南乡镇板路完全中学
姓名:朱吉体
联系电话:*** 摘要: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它有自己独特的课程性质和课程价值。而农村初级中学中存在的体育设施落后和器材缺乏的问题,我们体育教师更应针对自己本学校的实际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编写。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 体育教学设计 合理有效 独特性 留守儿童 青春期
《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重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行许多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这一不良现状,就需要我们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设计。
一、做好体育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在《课程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具体考察本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环境,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然后教师可以再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设计。这样不仅能避免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尴尬情况,还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热情。
二、制定符合农村初级中学教学实际和学生基本学情的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所以农村初级中学体育的目标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每一个中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但是我们农村体育教师还应该关注本校学生,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制定一些与农村生活有所关联的目标,比如:农村的学生交流合作的的能力可能比较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体育老师可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目标设定时加上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进行合理的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的策略意识,策略素养回影响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体育教学策略分为高层次、中层次和具体的策略设计。对于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因为经常帮助家里干农活,所以他们的体能基本上都是合格的。我们体育教师可以选择中层次的教学策略中的集体学习模式增强农村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有情景教学模式中要尽量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中做到因地制宜。
四、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 生理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相反,不良的情境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水平。
由此可见,我们体育教师设计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学情境设计的好有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变,而他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心理上可能会比同龄的其他城市中有父母呵护陪伴的孩子更加孤独寂寞,更需要一些合理的情境去宣泄他们内心的一些成长的烦恼。我们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应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有目的设计。既要做到不能让青春期的学生觉得幼稚,还能达到学习效果。比如:在教授学生气排球发球的时候,设计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同学之间看谁能把球发得更远的比赛情境。这样设计符合青春期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还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五、设计充满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师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都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据。
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入适宜的体育游戏,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体育游戏将锻炼身体作为基本方法,以达到娱乐身心、改善体质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学生课堂中的游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游戏中学生的表现为参照,可推测出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以后的教育中能更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因此游戏对于学生的成长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体育游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主动性和意识性的活动,通常按照某种规则或目的来组织。体育游戏一般可分为竞赛性体育游戏和活动性体育游戏两种。其中竞赛性体育游戏是体育游戏的高级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将充满趣味性体育游戏合理运用到课堂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将自身各系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快速提高,尽快转入运动状态。并做好充分的生理与心理准备,为课程的有效掌握创造有利条件。
因为青春期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所以在教师对某种技术动作反复讲解示范或过多重复练习时,学生极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神游等不良现象。在课程的结束环节,学生的肌肉过于紧张,急需放松,身体的整体机能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恢复。此种情况一般多出现在课程基本环节具有大运动量的活动以后,还存在其他具有较大运动量的课程安排中。
教师可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较为放松而有有趣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激烈活动之后渐渐恢复至平静状态,通过安排此类具有放松性质的小游戏,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有张有弛,在锻炼了身心的同时又不至出现不良影响。比如在大运动量的田径类的激烈体能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体育游戏来放松,所有同学围成圆圈并作逆时针慢跑,在跑动过程中对疲劳部位的进行击打帮助其放松,同时注意力集中听教师报数,在听到报数后,学生应立刻就近抱团结组,为最终不能凑足人数的同学要接受小罚。这样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组织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学生在运动后的疲劳度得以在有趣的游戏中有效缓解,教学活动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给学生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给学生留下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总而言之,应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可以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完善与提高,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农村的学生,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很少,生活的环境比较艰苦,所处的教育环境也是相对落后,他们与城市的孩子相比,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创新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毕竟对于大多数农村学生来说,自信是他们非常缺少的,体育教师要尽量激发其创新意识;其次,在体育教学活动实践中,应该鼓励学生有目的的质疑与实践,认真体会、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来精心培养,通过充满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爱,并学会提出创造性的建议,教师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既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六、注重体育课程情感过程的设计 情感领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情感教育也是体育教学课程设计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兴趣和情感意志等因素。情感过程的设计实际上也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设计,它应该渗透并参与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青春期的孩子他的情感和价值观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大多又是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方面正确有效的引导,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对社会对学习形成错误的认知,这时候就非常需要学习对他们的有效正确引导,学校引导教育学生包括许多方面。
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承担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促进学生发展良好的情感,更要陶冶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进行正确的榜样教育,营造良好的集体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成就感和成功感提高自信心的体育竞技活动等方法,帮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形成一种快乐的,舒心的情感过程体验。
总而言之,我们农村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时也应该做到从学校实际教学环境出发,结合本学校的基本学情,合理选择适合青春期学生心理特征的趣味性体育教学活动,善于总结,深入探索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勇于创新,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课程也会越来越有成效。
参考文献:
陈雪红《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