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定稿]
试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梅江区乐育小学 李绮珊
内容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活力?一方面是以课前的教材研究和学情分析为依据精心预设教案。另一方面教师要敢于放手,努力实现角色的转换(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美丽的“生成”,让平凡的课堂秀出不一样的精彩!让自己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和学习中提高学科素养,在课改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新教材呈现给学生们的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有生命的、充满乐趣的数学天地,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活力?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下所述是本人对实践中的一些感悟的初步整理。
一、以学定教,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以学定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使学生在限时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最大发展。了解学生并以此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具体做法如下:
1、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素材,教师应在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和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灵活使用教材。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时,除新教材中的列举法之外,教师可以把以前人教大纲版老教材中寻找公约数的方法即分解质因数、辗转相除等方法介绍给学生参考,效果会更佳。
2、努力读懂学生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我们要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把自己当作学生,怀着‚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经验设计课堂教学,从‚童心‛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疑问。①通过课前的学情分析,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找准认知起点,为课堂教学的预设与开展提供依据。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材料分析法、访问调查法等。②通过设置预习卡、前置作业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让信息点燃其好奇的火花。
3、精心设计预案
新课程期待‚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新的课堂教学,而新教学则呼唤着新的教学预案设计。预设不是在课前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完美的设计,而是要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合理、方法科学、措施有力;同时要留给教学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便随时检验执行的情况,将教学过程运筹于帷幄之中。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已有经验、思考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化解这些问题,突破在学习上的难点。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时,特意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第一行摆5朵花,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多少朵?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花动手摆一摆吧!订正时 先让同学们体会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就是求3个5是多少。然后引发认知冲突,‚老师的磁力小棒根数不够,你能不用这么多根小棒,表示出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吗?‛在小组合作中,许多小组想到了用一根小棒表示5朵花。同时在桌子上摆出
此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在磁力黑板上板书文字:第一行,第二行,然后老师把竖着放的小棒横放并把学生说的一根小棒表示5朵花在磁力黑板上标出5朵,从而引出线段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教师要敏锐地捕捉意外的‚生成‛,适时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事先预设,随机应变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让平凡的课堂秀出不一样的精彩!
二、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新课标倡导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评价反思等学习技能。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就要信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敢于放手;同时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他们是怎么学的?以此进行思考,自己该怎样教?
1、多看 多听 勤合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明确对学生提出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的基本学习要求,并逐步培养他们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合作学习习惯。如在进行‚厘米的认识‛巩固练习时,完成了填 空:一块橡皮约3(cm)。这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老师我可不可以提一个问题?‛‚生活中橡皮不仅有3厘米的,也有2厘米的,还有5厘米的呢,书上怎么只出现3厘米的呢?‛话音刚落,就有同学发表不同意见,‚这是练习,只是假设。‛‚书本的位置那么小,写不下那么多。‛‚你没有看见有个‘约’字吗?就是大约的意思,已经包括很多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2、多想 多问 常反思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每件事情都要问个明白。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据此进行反思性的思考,再启发议论,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思路,给出令学生满意的回答。如在教学‚万以内退位减法‛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问老师:‚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可是老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怎么办?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我改变了预设的教学思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通过举例,发现、体验从高位减起的可行性和局限性。首先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的。当学生意见不一产生矛盾时,我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接着抛出问题:‚谁能说一说,你在从高位减起时遇到了什么麻烦?‛经历了自主探索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从高位减起时,后面遇到退位的情况时不好办。‛‚后面的计算从前一位退一以后,前面的差还得改一下。‛‚但是可以一次同时看两位,如果下一位需要退位,在写差时就先留下一个1。‛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及时给予了肯定,‚看来这个方法真的行得通!‛这 时有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老师,老师,我还有疑问,既然这种方法可以,那为什么书上说‘从个位减起’呢?‛我及时抓住教学契机因势利导:‚这个问题提得好!你们能提提自己的看法吗?‛进而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出:书中介绍的‚从个位减起‛的计算方法比较简便,不容易出错。
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在富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从事数学活动,从中产生疑问并引起反思。经教师的巧妙点拨,最终使学生自己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以实论教,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动态生成的课堂又使教师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呢?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即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思即写文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展开行动研究,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有效、深刻、灵活。
首先是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地超越自我、更新和完善自我。如加强数学理论学习提高学科素养;注重运用课堂评价用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等等。其次是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可以通过查阅专业报刊书籍、观看光盘和网上资源,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学习各地优秀 教师先进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利用示范课的示范性教学活动,从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各个角度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博采众家之长,提高业务水平。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我们教师永远的追求。只有全方位地关注学情,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精心预设,教师才会在课堂上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智慧,才能从容面对瞬息万变的课堂,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目录:
1、周小山:《新课程怎样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陈乾洪:《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出版社,2009年版。
3、柳斌:《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网上文献:http://baike.baidu.com/view/424639.htm?fr=ala0_1
5、网上文献:http://bbs.jxjyzy.com/showtopic-359100.aspx5、
第二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1)05-0124-0
1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落实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挖掘出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面对学生,要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对基础、思维方法和习惯、求知欲望都不同的学生,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每个人的数学能力,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讨研究,并认真总结经验。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更新教学方法,搞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对知识的讲述必须准确无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按课标的要求,把握住深广度,防止求高、求深、求全,以免脱离多数学生实际,加剧部分学
生的困难。
2、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在备课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倡结构化教案、个性化设计,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和谐统一。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采用多种方法。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学生顺利搭起一座达到知识彼岸的桥梁。课堂结构虽不能找到一个万能的模式,但基本点是明显的,即“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达到最好的最有成效的效果”。课堂教学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教材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思想方法。如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具、自制教具、制作多媒体教具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3、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教师就要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去独立尝试。让学生把在预习、自学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活动氛围。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油然而生。对学习的需要和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比较稳定的需要和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没有所谓的“拦路虎”了。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将书本上原有的枯燥、脱离生活实际的例题略作变动,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创设情景。并由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问题带给大家。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一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这样把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到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之中,是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让学习材料变得鲜活一些。从而使他们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自尊、交流等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数学学习中去。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直观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乐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学习的潜力,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加强应用反馈,练习巩固,活学活用
练习是巩固和强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练习,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确保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练习题的质量要高,数量要适宜,形式要多样,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新知识的特点,循序渐进,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消除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想法,增强其信心,自觉地学习数学。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根据内容不同、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利用师生固有的智力,
第三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指导和培养。
一.发掘情感教育的积极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教学设计服务的对象。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情境创设要务实,具有实效性
情境创设要务实,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从认知理论来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问题本身也为学生的定向学习活动提供了直接的外部诱因,因而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因此,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就容易引起学习的认知失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有意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情境创设要务实,具体表现在:
首先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第二,情境创设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情境的创设并不一定要在课的开始,也可以是在课的中间和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在时间上是可以灵活安排的。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灯小学 王玉梅
摘要:一直以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是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立足现实,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会学习,会听讲,会做作业。
会学习;这一要求包括能做好课前预习,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提出问题,能与他人合作学习等。
会听讲;课堂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而会听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该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讲,听懂了再去做题。
会做作业:在平时教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先把题目最少读3遍,审清题目再做,特别是学生在练习计算题时,由于学生的马虎导致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合理布置习题,有针对性地练习,可以从心理上减轻学生对于数学练习的为难情绪,使学生能够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保证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习题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每天都给学生留几道计算题,有难度,就留两道,比较简单的,就留四道,学习好的同学很快就可以交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在放学前交上就可以,实在交不上的,还可到第二天上课前。这些计算题,教师都要一一批阅,发现错误,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
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要用数学来解决一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能让其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很难通过书本的学习,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无法通过数学的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了。相反,如果将数学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其产生的影响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小学生去超市买零食后,结账时却发现自己没有零钱付账,这时就需要小学生自己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计算一下超市工作人员需要找自己多少零钱。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小学生不但复习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数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但如果小学生没进行过这方面的学习,而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2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内容讲解,虽然他也能拿着超市工作人员找回的零钱回家,但却无法锻炼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对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无法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认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数学的教师都知道,每一节数学课教学都不能马虎,每节课都应该把它当成示范课、优质课来讲。有句话说得好:数学题,只有自己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严谨施教,认真把握好课堂40分钟,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得巧妙安排好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效利用小学生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的课堂教学前20钟的时间,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数学的知识概念通常都比较不容易理解,而且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非常枯燥,数学知识的学习内容也相对比较单一,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很不利。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记住的数学知识遗忘都很快,还有一部分同学经常把数学知识记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现状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数学概念讲解得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记住而又不易忘记。如为了让学生分清计数单位和数位这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语句:“计数单位没有‘位’,有‘位’的是数位”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在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时,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认识具体的物体外,还应经常让学生去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与面积,让学生感知1厘米、1分米、1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宽,让他们估计我们的学校有多少公顷,使他们增加数感,不至于出现较多的一支铅笔有12米长、一张床有2厘米长类似的“洋相”。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回顾中自然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严谨与理性的思维为学生讲解知识,有效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畅所欲言”的课堂,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索,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张扬,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也是异常活跃。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每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的不懈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走向辉煌。
第五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不仅教师的观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且一些教学行为如;课堂预设、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算法多样化、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有了明显改变,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教学的面貌得到了改变。但同时也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有些数学课堂重形式,轻实质,课堂效率较低,影响了学生真正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大家开始关注、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然而,长久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
1、接受学习不能完全否定。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长度单位1厘米、1分米、1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探究性学习的深入。“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有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五、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每一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大胆实践的同时,必须重视其成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最终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