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的反思与体会范文

时间:2019-05-13 03:2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的反思与体会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的反思与体会范文》。

第一篇:课改的反思与体会范文

课改的反思与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带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研究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有些教师在教后记中写道:“非常惊讶于他们的想象,活跃的思维,有许多时候是我心悦诚服地向他们学习的,于是对孩子们的夸奖和赞美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是充满激情的,正是这种情感给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快乐。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书写教学随记,教学案例两方面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教师课后都能做到三个自评:教案自评,课堂教学情景自评,学生活动设计自评,根据三项自评情况书写教学随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采取补救措施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1、乐学、爱学、兴趣浓厚。“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是实验教材较之以往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教师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

4、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课改中,教师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级实验区全面铺开,我们将一如既往,付出努力,迎接成功。

第二篇:课改体会 反思

《哪吒闹海》教学反思

秦 碧 兰

《哪吒闹海》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东海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篇神话故事是学生众所周知的,特感兴趣的文章,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因此我将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的能力上面。

1、读中感悟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进行朗读感悟。在揭示完课题后,我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疑问“哪吒为什么闹海?哪吒是怎么闹海的?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引导他们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小节回答了这些问题,通过朗读,学生很快地找到了课文第一小节写了哪吒闹海的原因,第二至四小节写了哪吒是怎样闹海的,最后一小节写了哪吒闹海的结果。在理清了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课文第一小节,说说哪吒为什么闹海,并适时地标出重点词“称霸一方”和“兴风作浪”,学生边度边感悟,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闹”的原因。根据“闹”的原因我设置了悬念“小哪吒是怎样闹海的”,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至四小节,边读边思考,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词,弄清每个小节写了什么,接着以前后座位一组进行讨论,哪吒一共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学生进行交流,我会在期间适时地指导,通过讨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己总结出哪吒机灵勇敢地特点。最后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闹的结果,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胡作非为”的意思。

2、想象训练

联系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些语言表达的训练,例如:“滔天巨浪”,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情景?水晶宫摇晃时宫里是什么样子?龙王派三太子去捉拿哪吒,出发前他会对三太子说些什么?三太子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这时,哪吒又会说什么?当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父子,你又想对小哪吒说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虽然有些语言显得稚嫩,但是他们大胆的想象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练习说话时,我会指导说话要注意顺序,语言准确。

这篇课文是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所以课堂的气氛一直很热烈,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发热”,也让我看到了不足,例如,哪吒在脑海时的一系列动词用得是那么的精彩,“跳进”、“取下”、“摆”、“掀起”、“一闪”、“躲过”等,我当时上课时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让他们深刻地体会,这体现在后来我让他们复述课文时,一些词语用的不是很准确,如果当时结合《补充习题》课后第三题讲,效果应该会好一点,我还有一个设想:既然课文这么生动精彩,学生又这样喜欢,为什么不让他们表演出来呢?相信以学生的智慧一定会演得非常出色。

自己在课堂语言的连接以及组织课堂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不断地反思能够快速成长。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张 娜

《三袋麦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在教学中,如何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又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解读土地爷爷的评价,获得科学的认识?这些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教学本文时,我主要做如下设计:

一、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的良好创设

语文课堂有异于美术课堂,发掘其魅力要靠文字的描绘。因为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实际生活经验十分限制,脑海中很难自觉呈现出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所以很显然,教师形象而有活力的教学语言才是课堂上有效的催化剂。在具体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想得真周到,特意把三袋金灿灿的麦子送给三个可爱的小动物,让它们过个好年,这可乐坏了三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这三袋麦子的吗?

语言的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寻求问题的学习情境,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丰富的媒体展示,情境的直观再现 1.初设情境,静态示图 多媒体出示:“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小牛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小猴呢,它觉得面前的是上等的麦种……”的图片。

情景搭配文字,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这段话向我们展示的情境——三个小动物都非常喜爱土地爷爷的礼物。相机伴随思考:它们是怎么处理这三袋麦子的呢?

2.再现情境,动态示图

多媒体出示:“小猪说完不由地舔了舔舌头”;“小牛抱出另外半袋麦子”;“小猴拉着土地爷爷去看它堆得满满的麦囤”的动态图象情景。让学生比较这三个小动物的处理方法。相机思考发言:假如,你就是一个动物,面对这样一份礼物,你会怎么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正确带领学生去肯定土地爷爷的多元评价,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课堂上,学生没有简单地效法小猴,也没有一味地排斥小猪。答案五花八门:“我会吃一半,种一半”;“我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食品送给好多好多人吃”;“我会把麦子送给贫穷的人”。通过这一讨论来引导学生多元认同,自觉地去调整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变的丰富多彩,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更给学生以直观、深刻的印象,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心灵的情感朗读,知识的自我消化 朗读应是体验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学生用整个心灵去理解和体味。在教学《三袋麦子》时,当我看到学生体会到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对麦子的处理方法都很满意时,便及时组织学生朗读,对小猪的“哈哈大笑”,对小牛的“点点头”,对小猴“兴奋地夸奖”,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边读边体会,使学生感受到课文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课文的情节中去,把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四.活跃的表演过程,情感的再次升华

瑞士发展心理学皮亚杰强调“高度活动”的观点,阐明了活动有利于智力。低年级学生有着较强的表演欲望。因此我尽量开发教材资源,设计表演内容,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了示范表演、会的站起来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情感与被感知的对象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感的升华。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在表演中发展自己,课堂气氛尤为活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扶—放”的方法,通过“扣读导演”、“以演促读”使学生的朗读及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也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李 玮

《卧薪尝胆》这一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在品词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难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勾践的“屈辱”,感悟勾践忍辱负重的精神。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中,带给了颇多思考,下面就上课的几个环节进行反思:

一、由图导入,揭题质疑:我通过春秋列国图,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内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过渡到课题的板书,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有的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初读,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教学字音时针对学生读错的“夫差”“奴仆”及时带领学生读准,在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的基础上分男女生读,进一步巩固字音。整体感知时本想自己精心设计出示的词语顺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应该会说。可学生面对那么多的词语总想把它说具体,反而成了简单复述了。换一个方式——出示文中的关键词语“兵败会稽万般无奈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灭掉吴国”效果应该会好些。

三.直奔画面,理解题意:我出示的是书上的插图,学生能说出图上的情景,在浏览课文划出相关句子时,学生只画了“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找到了描写“卧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后来我想这里是我的问题不够明确,我直接让学生划出描写“卧薪尝胆”的句子就行了。因为插图的上勾践主要的姿势是在饭前。句子画好后,我采用了提问式导语:“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四.深入探究,感悟“耻辱”: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处理时我先让学生带着“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自读2、3小节,划出相关的词句。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为的是更精彩的交流。

1、合理补白:理解“万般无奈”时,教师语言描述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被吴王团团包围的,要逃是逃不掉了.他曾想带着士兵和吴王决一死战,也曾想到了自杀,宁死不屈啊,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那么要保全性命,唯一的选择是抛下高贵的帝王身份,跪下来求吴王绕他一命,此外别无选择.这就叫万般无奈。你能读出此时越王的心情吗?要么灭国,要么求和,勾践向吴王求和可不容易,因为勾践是夫差的杀父仇人,为了谢吴王心头之恨,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甘愿和夫人一起去给吴王当奴仆,你能读出此时越王的心思吗?

2、挖掘文字:板书“奴仆”的象形字,通过对这两个字进行字理分析,让学生理解奴仆就是古代有罪之人,没有自由供人使唤的下等人,从而为后面学生体会越王在吴国所受的侮辱做好铺垫。

3、渗透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主要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如学习“建议”口头造句是重点,考虑学生实际,设置合理的说话情景——扮演大臣和吴王,用“在朝庭上,谋臣纷纷建议()”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骄傲地说:“()”。这里的说话造句是建立在对越王与吴王认识的基础上的——吴王的骄傲和越王的求和这一人文的价值取向上的,是建立在对“建议”肯定的基础上的,是比较适合学生合理想象与“扮演角色”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表达,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不仅学会用“建议”造句,而且对吴王的骄傲与越王的求和作深层次的猜测与预见。当然“建议”可以做名词用,也可以作动词用,旨在学生的感悟。又如比较句子:“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自己的国家。”关键字“才”的位置不一样意思表达完全改变了,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很深。

4、适度拓展:学生在感悟勾践夫妇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后,为进一步感悟“受尽了屈辱”,设计了延伸“问疾尝粪”的典故。学生对勾践夫妇遭受的屈辱感悟更深刻。

5、创设情境:一个堂堂的国君穿“粗布衣”,住“石头房”而且还要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国王的尊贵身份荡然无存,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男生读——;这是饱含血泪的日子,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女生读——;这是更是忍辱负重、度日如年的三年,全班齐读——旨在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再读文本,引发思考:再次回到描写卧薪尝胆的第四自然段,引发思考——勾践回国后的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使原来那么弱小的国家变得如此强大最终灭掉吴国呢?因为课堂把握节奏不当,这个环节效果不是很理想。

纵观今天的这节课,我深深感到语文课还是要简简单单地教语文,不要让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正如郑板桥所说“冗繁削尽留清瘦”,这样的课才会扎实生动,朴实精巧。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每一次反思,为的都是能让自己有所进步,相信只要我们每一次都能踏踏实实,潜心钻研,我们的教学之花定会常开常艳,永不凋谢!

第三篇:课改历程与体会

课改历程与体会

我所理解的课改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师生角色的转换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改这条路上,我没有积累下什么经验,多的是失败的体验。我的课改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让学生开口说话。

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就得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可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大多比较内敛,不愿开口。我认为多数学生是有想法的,少部分是担心说错,很少部分是没有想法。因为语文是丰富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会有不同的体验,他们所关注的可能是表达方法方面的,可能是某处的感受,可能是某处引发的一个疑问……可是老师的提问是针对某方面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学生真正关注到的得不到展示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开口说话,我就在自学完后,让大家围绕四个方面自主展示。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我感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有思考才会有疑问;可以是某一处的感受;可以是运用修辞、关联句的妙处;还可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这样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效果倒是很明显,学生越来越积极,回答问题争先恐后,直到下课铃响起还有很多的人争着抢着举手,其中不少收获与问题是很有价值的,重难点基本都能顺势引导解决,那些不会说的学生听多了,见多了,也开始参与了,不爱说的学生在榜样的力量和激励评价的带动下也动起来了。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就看老师如何去挖掘。当然有利就有弊,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公开课后大家都说感觉乱,且不能保证学生倾听的效果,我也觉得不条理。于是就思考,试着想把零散的课堂收回来。

二、把零散的课堂收回来。

经过调整,学习方式设定为围绕重难点预设问题,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完,然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在自读,分享自己的收获与疑问。倒是条理些了,弊端也是有的。往往交流完设定的问题后,时间所剩无几,学生没机会展示,且有时候,问题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意外的收获很少。另一方面,思维的灵感是稍逊即逝的,学生不善于记录,前面自学中的收获等到有机会说的时候反而忘了。不过如果你能给学生留出自读的机会,他们就一定会有收获。我感觉语文课时间上的留白是很有必要的,但因时间关系常常做不到,总感觉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不够。所有有时候就想,语文是不是需要大课时。

三、小组捆绑评价的尝试。

和大家一样,太谷学习,回来尝试分组。基本的学习方式是,先在问题引导下自主学习,再进入组内交流,最后班内汇报。汇报的方式是一组展示,其他组补充、质疑。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很多益处:(1)参与面广,尤其能照顾到差生。不敢在班内说,在组内说;不会说,近距离听听别人说,也是一种收获。以组汇报时,4号也会分担一些汇报任务,且积分时4号积得多,组内的人会鼓励他说,甚至教会他说。把差生融进了课堂。(2)遇到难题,有想法,不确定不敢说,先在组内达成共识,增强了信心。(3)有利于倾听。当别的组说有补充会有质疑时,更利于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用心去听。(4)面向全体。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得到问答展示或朗读展示的机会比较少,二人组内相互展示,可有效弥补这一不足。(5)互查纠错,容易发现问题并能快速一对一指导。此外,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合作意识等方面有诸多好处。但小组捆绑评价才刚刚开始,组长的自律、组织、分配、协调等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交流、倾听、互补、质疑的能力与习惯,以及团队意识还不具备,需要坚定不移地,将小组捆绑式评价进行下去,将课改进行下去。

只要探索就会有收获,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与体会也是挺多的。

一、在课改与分数间左右摇摆。

简单说,就是学期初搞课改,期中后奔分数,公开课课改,家常课照旧。虽然课改与成绩(分数)不矛盾,但课改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分数是近在眼前的结果。这一过程是摸索的过程,就是别人的熟套路,拿来也需要消化,需要一个阶段,况且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用起来不会立竿见影,说不定还会牵制打乱。课改很长时间了,但分数始终是评价的准绳。考不好就得挨批、罚钱,况且心里也是想考好的。所以,开学时费了心费了时,到后面免不了虎头蛇尾,急功近利。课改是要坚定不移进行的,分数也是必须要抓的,有时心里比较茫然,不知道重心在哪,左右摇摆,顾此失彼,基本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失败感,挫折感倒是挺强的。

二、没有坚实的团队,就不能有效,会走不少弯路。课改就是改革,改革就没有随随便便成功的。学校说个方案,教师单打独干,自创模式,避免不了走很多弯路。我想说的是,课改需要一个坚实的实验团队,更需要一个执行力强的领导,且能经常性地给予一些实际的指导。课改的步伐会走的更坚定,更快速。

三、课改需要创新,更需要稳定。

学校有一个基本的模式框架,在实践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不断调整。每学期针对模式进行研讨细化,逐步形成适合自己学校的模式。这一过程是学生与老师共建学习模式的过程,一种学习方式初始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未多大提升,一段时间后你又发现了一种感觉挺好的新的方式,想尝试尝试,肯定效果不好,还会打乱刚建立的学习模式。我就有过这样失败的经历。所以学生不是试验品,模式构建需要稳定。

虽然课改的历程是艰难的,收获甚少,挫折颇多,但课改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的,我们这些课改的践行者需要不断探索,共勉共进,坚定信念,再接再厉。

第四篇:课改体会

课改中小组学习的利与弊

晋华中学

裴建林

在我校“三三六二”课堂教学改革中,小组作为合作学习的基本单元不容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有明显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1.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同时也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2.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设计各种合作学习任务,使同学们在交流中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看到许多问题在短时间内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能解决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而在组织对话和操练中,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对话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

4.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并且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二、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年的观察和教学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合而不作”、“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

1.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2.课堂喧哗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这个问题在很多课堂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课堂上有时可以看到,教师还没有交代完合作的事项和内容,学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自由讨论,课堂表面上看似热闹,而学生却没有真正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小组发言人固定,忽视个体独立思考

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作业,而某些小组成员则无所事事的现象。当小组只有一项作业、只交一份报告、只完成一份作业单和只提交一个设计方案的时候,这种现象往往会发生。

4.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时间,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解决对策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通过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理论经验知识,以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对于合作优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这样学生的反应也就不同了,如果个别小组确实不能合作,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调整。

2.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小组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就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所以,教师在平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的合作习惯,这样在上课时就会井然有序,避免混乱现象的发生。

3.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需要我们教师适时适度的应用,挖掘和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和体验中学习、运用英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掌握规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三六二”课改感悟

晋华中学

韩兰兰

晋华中学启动“三三六二”课堂改革以来,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主角的转化。

一、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

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我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透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二、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职责,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群众观念。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构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心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此外,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第五篇:课改体会

课改体会

开学了,教学改革在我校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学校领导的坚决、老师的热情影响着、熏陶着我,让我不自觉地在这场热潮中也悄悄地改变着、成长着。

一、课改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

在以前的教育中,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的民主意识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学生在教师面前就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接受者。不仅差生在老师面前抬不起头,就连优秀的学生也是惟命是从,教师就是高高在上,学生则:“寄人篱下”。这种现象导致许多学生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而缺少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课堂气氛压抑。师生关系也不是很融洽。课改的春风吹来,我觉得应改变自己的作风,变单纯的管制为民主管理,变以前的树立权威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这种民主之风下,学生变得比以前敢说敢做了,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发言权,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因为这样,我和孩子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二、课改让我提高了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高,是学生的幸福;教师的学养高,社会才会有指望,在实课改的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小小年纪提出的一些问题非常尖锐,小眼睛每时都在盯着老师,教师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你忽略身教,言行不到,学生就会使你“失灵”。我深知:“无水无以成江河,无知无以成教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能体会到教科书上的内容牵涉到越来越多的知识。面对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提问,你如果没有准备,怎样回答?

于是,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课改方面的书籍,了解当前课改的动向,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学习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特别是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导学案的设计》等,使我又更新了自已的教育理念。从专家们那里我有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

课程改革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机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改的探索实践中,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行为中。当然,课改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会等待就会多一分耐心,多一分成熟。课改十分强调师生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强制;是欣赏和关注,而不是训斥和指责。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教师要开阔眼界,尽可能地珍视个性、尊重多样性,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我努力在我的课堂上实践着。

三、课改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新课改让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是“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到鲜活与新颖„„面对着一个个充满着灵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与学生平等对话,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课堂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那个伴奏者!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

经过半年的大胆、刻苦实践,我的课堂终于变样了!可以说爆发了青春的活力。课改使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我力求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性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小组成员之间要沟通,解决冲突。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

当然,实施课改,我还需要“充电”,要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新教材的知识面加宽了,我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的一道难题。但我还是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和方式方法将得以不断发展,逐渐成熟,最终成为合格的课程改革实施者。

下载课改的反思与体会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的反思与体会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体会[合集]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

    课改体会

    一管四学五法心得体会 学习使用“一管四学五法”已经两个多月了,我做为一名新老师,可能没有深厚的教学经验在理解上还有很多不足。同时,也是因为我没有过多的教学经验,直接接触......

    课改体会

    课堂活而不乱 长期以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直是老师们探讨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

    课改体会

    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

    课改体会

    课改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4月3号,我校骨干教师及教研员老师有幸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几位老师的课堂展示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确实收获很多。几位老师充分展示了个人风采,......

    课改体会

    课改体会 景州联小冯淑萍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实行“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特点、“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

    课改体会

    乘着课改的春风翱翔——课改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新教师,我有幸搭乘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准备起飞翱翔。一个月来,我在听评课中不断接受着洗礼,经受着历炼,我已经少了些先前的......

    课改体会

    新课改心得体会 李迪迪 作为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