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03:2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2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第一周:准备课、快乐的家园 第二周:玩具、小猫钓鱼 第三周:文具、快乐的午餐 第四周:动物乐园、单元测试 第五周:过生日、下课啦 第六周:跷跷板、单元测试

第七周:一共有多少、还剩下多少 第八周:可爱的小猫、6、7的加减法 第九周:跳绳、可爱的企鹅 第十周:小鸡吃食、乘车

第十一周:单元测试、整理房间 第十二周:一起来分类、单元测试 第十三周:前后、上下 第十四周:左右、教室

第十五周:单元测试、认识图形 第十六周:我说你做、单元测试 第十七周:古人计数、搭积木

第十八周:有几瓶牛奶、有几棵树 第十九周:有几只小鸟、做个加法表 第二十周:单元测试、淘气的校园 第二十一周:一起做游戏、认识钟表 第二十二周:单元测试、总复习第二十三周:复习、期末考试

第二篇: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跟上学校工作计划,下面我们来看看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借鉴。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5、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5、在小统计的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通过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5、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四、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divide;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divide;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

(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

(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比大小以及有关计算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物体的认识,位置与顺序以及时间的认识。

第三篇: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见教参课时安排)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位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点。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本班共有学生17人,其中男6人,女11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

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

(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

(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四)分类与统计的编排分类的经验。

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对解决问题的评价。

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数

1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 第二单元:

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

第二单元:

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

5 第三单元:

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

6 第三单元:

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7 第三单元: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

8 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9 第四单元:分类

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

11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12 第七单元:

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13 第七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4 第七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5 第七单元:

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16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7 总复习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

18 总复习一

19 总复习一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班级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现状分析

今学期我主要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年级共有学生58人。绝大部分同学都进入过幼儿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因为读幼儿园时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养成不太好,因此影响了学习。今后一定要加大力度培养他们的养成教育。但总体上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年级。

二、目标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地口算和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

6、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4、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5、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5、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6、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学会所要学的知识。

7、分层布置作业,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8、规范好作业格式,重点抓好养成教育。

六、教学安排

一、生活中的数…………………………7课时

二、比较……………………………… 5课时

三、加减法(一)………………………16课时

四、分类……………………………… 2课时

五、位置与顺序…………………………4课时

六、认识物体……………………………2课时

七、加减法(二)………………………15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统计…………………………………2课时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这些内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回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编排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2、针对计算教学这一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

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培养认真、仔细地计算和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3、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4、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五、本学期教改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尽快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情况

这个学期,我带一(8)班,共48人。通过一个多星期的接触,对他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自制能力差,接受新知的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多少、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知道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上、前后、左右,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

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形象、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加强学生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多采取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9、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六、教学进度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和一(2)班的数学教师,任务较重,所以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一(1)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28人,女27人,一(2)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29人,女26人。从学生人数上观察,男生多于女生,那么课堂纪律便是一项较棘手的问题,再加上一年级孩子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所以这学期的重点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 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方面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四、教材的评价方面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8课时

第二单元 4课时

第三单元 17课时

第四单元 2课时

第五单元 5课时

第六单元 2课时

第七单元 14课时

第八单元 2课时

第九单元 2课时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divide;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divide;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

(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

(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比大小以及有关计算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物体的认识,位置与顺序以及时间的认识。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

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的建设作出贡献。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数 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 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 、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 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较长短、高矮、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 比较;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等。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 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等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 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

教材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 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数和计算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 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 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材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打开学生学习窍门。

2、掌握解题技巧,开拓解题思路。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手法:

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导向,提供教学互动方法。

教学设想及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 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 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2)班、(4)班共有学生(89 )人,男生有( 46)人,女生有(43 )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学前班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学前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常规知识还得加强训练,他们还像在学前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体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龙子湖第三小学;张晓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24人,女28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 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过程,感受统计的 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周次 日

期 教

课备 时

注 8.25---8.29 生活中的数(4)9.1----9.5 生活中的数(4)、比较(1)9.9----9.12 比较(5)4 9.15----9.19 比较(2)、加减法

(一)(3)9.22----9.26 加减法

(一)(2)6 9.28----9.30

加减法

(一)(5)10.1----10.7

10.8----10.11加减法

(一)(5)

10.13----10.整理与复习9 17

10.20----10.位置与顺序(5))

认识物体(3)、4

庆放

10.27----10.3112 13 14 15 16 17 18 11.3----11.7

11.10----11.1

411.17----11.21

11.24----11.28

12.1----12.5

12.8----12.12

12.15----12.认识物体(4)、期中测试

加减法

(二)(5)加减法

(二)(5)加减法

(二)(5)认识钟表(2)数学好玩、4

12.22----12.19 26 12.29----15.练习一.二 3 1.2 15.1.5----15.练习三 3 1.10 15.1.13----

1总复习5.1.18 15.1.21----15.1.26

期末评价期末评价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4、本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 可爱的校园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三、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1、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2)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3)集体交流。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5、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教学反思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原有的基础,对1—10的数的“数数”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完成。但是,由于课堂常规的影响,学生的观察、说话、倾听的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第二课时

快乐的家园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3)集体交流。

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3、练习

(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3)选同样的数。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4、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玩 具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流程设计:

1、数一数,说一说。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2)小组交流,你数出什么?是怎样数的?(3)全班反馈。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些哪个?(1)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2)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3、实践练习

(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4、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四课时 小猫钓鱼

一、教学目标:

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二、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2)同桌交流(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4)指导“0”的书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五课时 文 具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三、教学流程设计:

1、找朋友 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 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再连一连

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全班交流。

2、活动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3、写一写

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学写6,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4、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5、练一练

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五、教学反思

数文具这个环节,学生虽然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秩序教乱,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写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的写出数,有写同学在8书写的时候,顺序不是很对!

动物乐园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6~17页

二、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二单元 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高矮 过生日 下课了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2)同桌交流。(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2)同桌交流。(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1)学生观察,(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1)学生观察,(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轻重 跷跷板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1)掂一掂,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2)书上练习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单元 加与减

(一)教学内容:一共有多少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教学重点:加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设计:

一、有几枝铅笔(学生摆)一共几个人。

1、先让学生观察表演,2人小朋友,又来3个小朋友,一个几个小朋友?

2、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3、说一说,摆的意义。

4、认识加号 2+3=5

二、摆一摆,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三、实践应用

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

2、第1题,学生自己计算后核对。

3、先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

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5、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一共有多少

(二)教学要求: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地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位置,得数不变。教学重难点:、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流程设计:

1、情景创设

(1)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3+2=5

2+3=5

2、自主探究,得出规律

(1)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直观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含义。(2)摆一摆

让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摆一摆。

说一说,对着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般交流。

得出加法交换律。

3、实践巩固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试一试,独立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题。

(2)第一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再进行练习。(3)第2、3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4)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我排成第几个?

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同桌尝试解决。小组交流情况,全班反馈。(5)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独立观察,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内容:还剩下多少 教学要求:

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教学过程:

1、分果子情景创设,(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2)说一说,分的过程。(3)得出算式5-2=3

3、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

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教学内容:可爱的小猫P30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开放题的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连环画做题(1)生独立做题。

(2)说说4幅图的意思,理解被减数是怎样在变化的。

三、练习巩固

1、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开放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练习一

P32 教学要求: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2)组织生分组交流。(3)反馈讨论结果。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教学内容:猜数游戏

P34 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6”和“7”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豆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教学内容:跳绳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教学重点:

学会“8”和“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教学内容:练习二

P38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9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9课时

第二单元 比较

8课时

第三单元 加与减

(一)20课时

第四单元 分类

7课时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6课时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5课时

第七单元 加与减

(二)20课时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7课时

第九单元 统计

5课时

复习考试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年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师:黄丹苑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5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较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每个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1、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永济市城北中心校 晓朝学校 高继英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师,从学生人数上观察,男生多于女生,那么课堂纪律便是一项较......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五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班学情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

    2018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一班有44名学生;二班有学生44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