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字理识字的重要性
浅谈字理识字的重要性
汉字是用来记写汉语的工具,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汉字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在教学中,借助汉字的形义的关系进行教学,通过溯源图、抽象图、古代汉字、正楷字这一演变规律进行字理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使学生对汉字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也有初步的感知。
当然,汉字经过数千年的历程,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汉字已变得字理不太明朗,还有一部分已经变化,失去了理据,不过这部分字是少数。我们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理的特点,将字理解析运用于识字教学当中,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字理识字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靠形状来表示意义。其中蕴涵着许多造字的规律。教学时,在有意无意间渗透这些规律,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生字,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识字要领,拓宽视野,提高识字质量,培养识记汉字的兴趣。
如:长春版第一册教材的大部分生字是象形字,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要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并非易事。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汉字,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利用学生丰富的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了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火”时,在屏幕上出示它的溯源图,是一个火苗的形状,然后逐渐演变成现代汉字“火”。学生在看到这一演变过程时,脸上就会洋溢着兴奋,眼睛就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所以说,字理识字能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成为自身的需要,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形成了学习的兴趣。
二、字理识字有助于增强记忆
我们的汉字被称为“方块字”,这旨出于若干个极其抽象的笔画组合而成。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识字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他们的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成了入学儿童的一大难点,以致有些儿童产生厌学语文的心理。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大难点,提高识字的效率?我认为字理识字法的介入,有助于增强记忆,使学生识字的质量大大提高。因为在字理分析的过程中,教象形字,引导儿童观察、分析事物的形状特点和意义,使儿童的感知由表及里地发展,促进了儿童的知觉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教会意字,引导学生理解汉字有几个象形、指事字怎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什么新的意义。理解形声字,形旁所表示意义类属,声旁的读音起提示作用。把汉字变成了一个个故事,这种直观的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而且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汉字的理解,印象就更深刻。
三、字理识字有益于发展思维
字理识字法运用直观手段把看上去枯燥无味的笔画变成了形象生动的思维,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发展了儿童的形象思维,同时,在教学汉字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中,又介绍了这个字是怎么在图画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创造出汉字来的。经过长期的训练,自然会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儿童逻辑的发展。
在字理解析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如,教“休”字时,就要引学生联想到古人累得汗流浃背时,靠在大树上休息的情景;教学“采”字时,引导学想想象,人们用手在树上采摘时的情景。长期这样的训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教学实践中得知,字理识字教学,还能培养学生从理性层面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到一个字,不仅去识记它的音、形、义,还要想这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他能够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汉字的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字理解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还能使学生在了解汉字负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的熏陶,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篇:字理识字摘录
字理识字摘录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是低年级学生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识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运用联想来把握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突破字形这个难关。字理识字教学研究的目标是依据汉字构造规律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方法如下:
一、根据规律,设计教法,激发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 汉字虽然字形结构复杂,同音形似字多,容易混淆,但是汉字的规律性也很强,作为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文字学方面的学习,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引爆学生的兴趣。字理识字教学法通过字体解析,使汉字在孩子眼里变成了一幅
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汉字成为了一种自觉的需要。
在教学“从”和“众”时,我先让一个学生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跟着,边走边说:“一个跟着一个人叫从,就是跟从的从。”然后再让一个学生站在一起又说:“三个人在一起叫做众,就是群众的众,许多人的意思。”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上适当的动作,学生对“从”和“众”二字的学习兴趣盎然。如:“青”字加三点水,问:这个清跟什么有关,表示什么意思?依次加虫旁、加言字旁、草字头,先说字义再组词,这样在学习一个生字的同时,不仅复习了旧字,还学会了一串新字。这个课例就是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用眼去观察,体会识字的乐趣,享受发现的快乐。
二、字理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字理,自主识字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新教材在编排上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生理心理特点,体现多认少写的原则,把认字和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儿歌韵文以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许多老师都反映,学生识字难度大,教学生认字累。因为方块字本来就不表音,其出现又无由易到难的规律可循,而且识记量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当中普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看到一个学过的字一下子读不出来,但是他马上口中念念有词地把这个字所在的儿歌念出来,等念到这个字时,就想起读音来了。这个现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认,离开它,学生就不会认,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个字,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能从课本中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
因此,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积极主动地识字,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成效。
(二)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关键。而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一年级学生都喜欢游戏,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识字。例如“摘桃子”:出示一幅画着桃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桃子,学生制作果篮(果篮里装着拼音卡片),拿出一张,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桃子(生字),并组成词语。又如,猜字谜: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让大家来猜,学生看到同学猜出或者猜不出自己的字谜都会开心地大笑,因为他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另外,还有编儿歌,编故事,送生字回家,给生字找朋友、变部首小魔术等等形式,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
(三)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成为可能。
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中,教师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
例如识字第2课《口 耳 目》这一课全是象形字,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这些字和图很相像。这样,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所学的生字,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又如识字第4课《操场上》有很多形声字,球、拍、跑、响、课等,教师可告诉学生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能记住许多字,以后能逐渐发展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
另外,还有会意法、联想法、比较法等等,结合课文,教师自然渗透这些方法,学生通过自主的识字逐渐领悟,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用这些方法学习,学生识字的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越来越浓,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四)引向生活,自主识字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教材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还注重培养学生时时处处用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种生字环境。把门、窗、讲台、课桌、黑板、椅子、投影仪、屏幕等物品都贴上生字标签。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读什么。同时还可让学生每人做一个精致的名字卡,粘贴在课桌角上。这样学生既能尽快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又在生活中时时接触生字,扩大了识字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发展。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在游玩中、在日常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开动脑筋识字,将识字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自然兴趣大增,纷纷以多识字为荣。
(五)合作识字,培养情操
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基础,以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为形式。同桌或小组讨论是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学习得出的结论要在班上进行交流,扩大了学生的交流面。合作学习时,全班学生分成许多个小组,每个学生只要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发表见解,自然感到自由、轻松。
例如在教归类识字
(二)《自选商场》时,我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字告诉给自己的同伴。接着,孩子们就拿着自己搜集到的商标相互展示,大声认读。这样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但会认这些字,还学会了展示,各取所长,共同进步。又如在学习新课生字时,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你已认识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想一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伴,互相教一教。巩固生字可以让组长任意出示生字卡片,其他同学进行抢答比赛,读得不准的由组长负责教会。这样既让学生学得快乐,又体验到与伙伴合作的乐趣和团结的高尚情感。
第三篇:字理识字心得
让文字彰显活力
汉字源于生活,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字形与意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可是怎样才能让低年级学生在两年的时间内认识1800个汉字呢?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先感知直观形象再识记汉字(即“字理识字”)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追本溯源,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形象真实、深入浅出地进行识字教学。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关系,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洞察汉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是一种积极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过去我曾进行过“注音识字”、“集中识字”等实验,过去的一些识字教学改革曾促进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但也束缚了我们老师的手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分追求识字的结果,数量,忽视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忽视学生识字的情感培养。二是识字教学形式单一,对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不能做到海纳百川、各取所长。三是不重视写字审美教学,机械单调的写字占据了学生的书写活动。学生无法从书写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写字成了应付的作业。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难,难记、难认、难写,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的乏味、枯燥,一笔笔笔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记得头脑发昏。
一直以来,猜谜识字的教学方式备受老师和学生的青睐。因为谜语往往都是琅琅上口,易于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而一旦猜中谜底,学生不但产生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而且猜对的字更是过目不忘、记忆深刻。因此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所善用的识字方法之一,依据猜字谜揭示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可带领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谜语的创编。以下就是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自己编的谜语:“白云躲在人头下”(会);“一只狗四张口”(器);“一百减一”(白);“一加一”(王);“一家十一口”(吉)„„创编谜语,既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树立识字的自信,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之后,经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我学会了根据规律,设计教法,激发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从”和“众”时,我先让一个学生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跟着,边走边说:“一个跟着一个人叫从,就是跟从的从。”然后再让一个学生站在一起又说:“三个人在一起叫做众,就是群众的众,许多人的意思。”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上适当的动作,学生对“从”和“众”二字的学习兴趣盎然。再如:“青”字加三点水,问:这个清跟什么有关,表示什么意思?依次加虫旁、加言字旁、草字头,先说字义再组词,这样在学习一个生字的同时,不仅复习了旧字,还学会了一串新字。这个课例就是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用眼去观察,体会识字的乐趣,享受发现的快乐。
综上所述,识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指导和练习,为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枯燥乏味的汉字学活,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字理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的发展,让古老的字理彰显永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亢美 《字理+心理=合理——凸显字理,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2、许 慎 《说文解字》
第四篇:字理识字教案
字理识字教案
拉堡小学 王 东
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 —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 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1.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 竹 石 川 燕 笔 黑 什。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识字3课后小记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图片引入,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课伊始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所以本节课围绕这一识字主题展开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识字方法。
三、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读方法和其他课文全然不同,不必轻重缓急,其朗读的音步和节奏是相对固定的,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我继续要求:要是能再大声一点读,肯定会读得很开心很痛快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第二遍合着节奏大声地读起来。这一遍读得一气呵成,孩子们已经有了朗读的方法和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第五篇:字理识字教案
字理识字教案—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 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1.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3.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
1.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
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
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
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
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
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
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 竹 石 川 燕 笔 黑 什
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识字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记住形,读准音,了解字义。能自觉主动地识记生字,了解简单的识字方法。
2.学会书写4个字,认识两个新笔画:竖折折钩和撇折。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初步了解我国汉字的构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书写4个字。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实物投影、字理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认读“识字一”中学过的生字。
2.表扬认读时声音响亮,读音准确的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引导学生回忆识字的方法。
3.引入:你喜欢和更多的汉字宝宝交朋友吗?今天我们的识字课一定能让你们交上更多的生字朋友。谁能最快地把今天来的16个汉字宝宝都变成自己的朋友,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小精灵”。
(二)教学16个生字
1.看图激趣:出示课文情境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观察图画,引出本课生字。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16个字,指名认读,对能认识本课生字的同学表扬鼓励,问一问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的,使学生了解识字方法。
3.将16个生字分成三类:学生都认识的生字;一部分学生认识的字;全班学生都不认识的字。
4.如果有生字所有学生都认识,则将那个生字画上记号,集体认读,并说说字义。
5.对于一部分学生能认的生字,将它们画上记号,请这几名学生当小老师,引导他们教会其他同学认识这个生字。
6.对于所有学生都不能认的生字,老师帮助,引导学生用简单有效的识记方法,认识它们。
如:
币:“巾”字头上加一撇就是“币”——人民币、货币、硬币、纸币。
舟:字理识字。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舟”的字理,让学生明白,“舟”就是船,从而记住“舟”字。
弓:弓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你们看看“弓”是怎样演变的。(出示图片)
(三)巩固识字
1.齐读本课16个生字。
2.用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豆、瓜、竹、米、木、禾、毛、皮、元、角、分、币、刀、弓、车、舟)。
3.选择生字口头组词。如:毛笔、豆子、西瓜、汽车、牛角、皮鞋。
4.游戏巩固。
“登山”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山顶上画了一面红旗,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参加游戏,队名由学生们自己取,每组学生轮流认一个字,每认对一个字,一方就向山顶前进一步,看哪一队先登上山顶,拿到红旗。
(四)小结
根据学生的认字情况,评选出本节课的“识字小精灵”。
(五)作业
和家里人一起认一认今天学的生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游戏:贴标签。
(在黑板上出示与本课生字有关的图片如“豆子”“西瓜”等,准备好生字卡片。)小朋友,你们瞧,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请你们来做小小管理员,把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请一位学生上台,取出生字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四个生字卡片,指名读。
2.激趣:“木”“禾”“弓”“车”这四个生字娃娃在外面玩得太久,都不知道回家了,小朋友们,你们能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吗?它们的家在什么地方啊?(田字格)
3.出示有拼音格和田字格的小黑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是怎样“住”的。
4.观察后,指名说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分布。如:“木”“禾”“车”的竖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5.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撇折。
出示新笔画,猜一猜这两个笔画叫什么名字。带读笔画名称。学生动手写笔画。提示学生注意,这两个笔画都是一笔写成。
6.观察每个生字的笔顺。
7.汇报交流。
木:横、竖、撇、捺。
禾:撇、横、竖、撇、捺。
弓:横折、横、竖折折钩。
车:横、撇折、横、竖。
8.学生先描红,然后把每个生字书写两遍。在书写前,提示学生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写字时,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而应该将一个字观察清楚再动笔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展示交流
把学生有代表性的写字作业拿在展示台上,集体评价。
《胖乎乎的小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注重方法指导:
如:教学“手”字,我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先猜谜语,再用课件显示手字的演变,激发学生学字写字的兴趣。学“双”字,则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发现规律,认记生字。
2、注重生活体验:
为了让学生了解手的作用,我将演奏乐器、体育运动、各种劳动的情景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还有,让学生在漂亮的卡片上印手形,说自己如何用小手给家人带来快乐。
3、注重情感渗透: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朗读的欲望。如:指导朗读他的话时,先出示兰兰洗手绢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兰兰当时的高兴的心情。指导读爸爸的话时,则是让学生想象爸爸与兰兰会说些什么,让学生感悟他们之间的亲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之中。【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学写“手、爸、双”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教育学生用行动表示自己对长辈的爱。【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手的作用。
【教学难点】 懂得用行动表示自己对长辈的爱。【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猜谜语:
(点击课件)“十个小娃娃,左右分两家,能弯又能伸,无嘴能说话。”
(谜底:手)
师:请小朋友举起你的小手晃一晃。
3、字理识字,出示课件:
古“手”字——今“手”字
4、学写“手”字:
⑴ “手”字是怎么写的呢?
(课件田字格中书写)
师:小神笔,拿出来。跟着写。
(课件再写,学生书空)
⑵ 我们再好好观察一下,要把这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什么呢?
强调:
这个字的第三笔一长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钩要弯一点,写在竖中线上,请小朋友们在田字格里写两个。
展示、讲评学生写的“手”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胖乎乎的小手》。
板书课题:
胖乎乎的小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
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师:这双小手是谁的呢?
2、听课文录音。
3、自由朗读课文。
4、讨论:
⑴ 这双小手是谁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读第一自然段。
⑵ 兰兰用这双小手帮助了谁呢?
连起来说。
兰兰用这双小手帮助了___、___和___。
5、大家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了解兰兰帮他们做了什么?
兰兰用这双小手帮妈妈,帮爸爸,还帮姥姥。
三、品读课文 指导朗读
1、看看,兰兰是怎样帮妈妈洗手绢的:
出示洗手绢图。
⑴ 看图说说。
⑵ 你认为她心里会怎样想呢?
⑶ 指导朗读:
师:妈妈看到干净的手绢,多高兴啊。谁来高兴地读读妈妈说的话。出示课件:
妈妈拿起画说:“这双小手帮我洗过手绢呢!”
⑷ 评价。
⑸ 女生齐读。
2、学写“双、爸”:
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中的“双”字。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个字?
⑴ 比一比:
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⑵ 指导写“双”字:
学生书空。
师:这双小手,不光妈妈喜欢,爸爸也喜欢呢!
⑶ 这就是“爸”字。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讲要领:
撇捺要长一点,把“巴”字盖住。
学生练写两个。
3、出示第二幅图:
师:仔细观察,好好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与同桌练习一下)指名上台表演。
多孝顺的女儿啊,爸爸一想到这些,就嘴都合不拢了。谁来读爸爸的话。
4、师指导朗读。
男生齐读。
四、中休
五、指导朗读姥姥说的话
师:姥姥是家里年纪最大的人,兰兰非常尊敬她。
(出示姥姥的话)1、自由读。
2、指名读。评价。
3、师生赛读。
4、齐读。
六、总结
1、你觉得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兰兰是个孩子。
出示课件。
2、背诵全文: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表扬、表扬兰兰吧!
(出示全文)
小朋友们读得很好,我们来试着背一下。
(删除后半句)引背。
再指名背。
大家背。
七、拓展延伸 了解手的作用
1、游戏:
印手。
2、引导学生说自己帮家人做过什么?
3、我们的小手除了做家务事,还可以做什么呢?
课件显示手的作用:
演奏乐器 体育运动 各种劳动„„
师:别看我们手儿小,作用啊可大着呢,我们的手还会说话呢!
师:(手语)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做暂停手势),小朋友们真棒(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们再见(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