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
案例细说幼儿园班级管理
处于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中间,每天都会发现不少的趣事,不少拈手得来的绝妙经验,记之于文字,就如拾起颗颗美丽晶莹的珍珠,常给人久久回味的遐想。但如果对幼儿身心的发展欠缺认识,教师管理就很难收效或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以下介绍近几年来在幼儿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印象最深、效果最佳的一些实用性案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了解孩子的思维特点、通过针对性的教学使管理工作变简单
案例一:衣服也会做早操
天气渐渐变热了,做完操后,好多孩子出了汗,纷纷脱去外套,按老师的要求把衣服放在床上。我进去检查了一下,发现好多孩子根本没学会叠衣服,将衣服胡乱一团就算完成了任务。怎样才能教他们快速学会正确地叠衣服呢?这时耳边传来小班早操的音乐声,我灵机一动,心想何不让我手中的小衣服、小裤子也活动几下呢!于是中午午睡前,我喊口令,请小朋友让衣服“伸伸臂”(将衣服拉平,将二只袖子向外拉直)、再“拍拍肩”(将二只袖子向内叠)、再“弯弯腰”(将衣服对折整齐)。叠裤子时,要求孩子先让裤子“立正”(拉直拉平二条裤腿)、再“二腿并拢”(强调一条裤腿不动另一条裤腿叠上面)、再“下蹲再下蹲”(将裤子对折整齐)。孩子们边听口令边操作小衣服、小裤子“做操”,都学得特别开心、快乐。不知不觉中将叠衣服的技能学会了。从今以后,衣服乱卷的现象从此杜绝了,衣服叠得出奇的好和快。
案例二:衣裤找朋友
在寒冷的冬季,小朋友们给大人穿得又棉又厚地,就像一个大粽子。衣服一多,麻烦就来了,孩子的上衣和裤子常塞不妥贴,这样一来很容易感冒。
在检查中我发现经过训练的孩子已基本学会了塞裤子,只不过常常一股脑将所有的内衣内裤不等理平就塞在外裤内,看上去塞好了,但摸上去鼓鼓囊囊的,一弯腰就又脱出来了。怎么办呢?我突然想到“找朋友”这个游戏,心想何不利用它呢!于是我拿出一件毛衣,告诉幼儿毛衣哭了,因为找不到它的老朋友毛线裤了,你们快帮忙呀!看到小朋友热心帮助寻找时,我连忙拿出毛线裤,告诉孩子快点把自己的毛衣塞进毛线裤里,让二个“好朋友碰碰头,拉拉手,这么一来毛衣就不会哭了。接着又用此方法教会了幼儿让棉毛衫、棉毛裤找朋友。就这样,在形象的比划及讲解下,幼儿很快掌握了塞好衣裤的要领,每次起床及小便后,值日的小检查员一问,被检查的孩子会立即掀起外套,骄傲地告诉他:“我的好朋友找到了”。
1、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生活管理是一大重头戏,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构成了班级管理的基础。如果该块工作做不好,那孩子闹,家长怨就会屡屡出现,老师虽然忙的焦头烂额却常事倍功半。所以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 我管理十分的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有很多事是孩子们不仅能做,而且能做好,可老师们却吃力不讨好地全包办代替了。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工作负担很重,在工作中,要善于开动脑筋,努力探索方法巧妙工作,如案例“衣裤找朋友”就通过拟人的训练方法让幼儿很快掌握塞衣裤的要领,这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又切实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所以可以通过一些训练使幼儿在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会大大减少老师的管理工作量。
2、抓住幼儿心理,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中我发觉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的主要特点,尤其对拟人化的语言、美观化的物品特别感兴趣。老师只要抓住幼儿的心理,运用一些生动有趣拟人的游戏化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快乐无压力的氛围中掌握做事要领,并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一定特别好。如以上两个案例中老师教幼儿叠衣服、塞裤子的活动过程就特别有趣、形象,由于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使孩子们能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迅速学会了这些技能,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寓学与玩”的原则。孩子们的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减少教师的很多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形成良好的常规。只要常规建立好了,其他班级管理工作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二、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可顺利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案例三:以长制短
凯凯是班内个子最高,胆子最大,精力最充沛的孩子。每当课堂提问,他总是不举手就大声嚷嚷;区域活动时,带着一群男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武打动作,东打西杀,玩的让人心惊肉跳;平时总有幼儿来告状,说他打人。以前总批评他为什么老喜欢打人,批评多了,慢慢失效了。于是我把他列为重点观察对象,决定采用以长补短的计策,来改变他。利用他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把好插嘴转化为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发言;利用他自我服务能力强的特点,把好动转化为热心为同伴服务;利用他号召力强的特点,把打人变成约束自己争做小老师。这样,他忙着帮这帮那,也就没时间淘气捣蛋了,他的短处逐渐得到了克服。半年下来,他变成了班上的小骨干。
案例四:区别对待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提问,常有一些幼儿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总是坐在一边,冷眼充当旁观者。为了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我也叫不举手的幼儿回答,但效果总不甚理想。后来在教学中渐渐发现了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并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效果甚好。比方说对待能回答但胆子小而不敢在集体面前说的卜黎丹,我平时注意为她创设说话的环境,鼓励她大胆勇敢地说,先让她大胆与老师、同伴说,再在小组或几个人活动中说,最后在集体活 动中引导她举手发言,并及时表扬。而对待怕说错、不想说、自尊心强、好面子的王俊辉,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个别指导中有意识的请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及时肯定正确的回答,引导他回答完整。由于已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因此孩子自信心大增,举手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多。最后对待那确实不知道、能力弱的竹杭丽,我不会让她首先回答问题,而是让她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或重复别人回答过的问题,多提供给她在集体前讲话的机会。
1、要努力发现幼儿的潜能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常会遇到许多类似上面所诉的问题幼儿。上面案例“以长制短”中所诉的事件给我的启发是: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如以前对赛凯淘气捣蛋采用否定、批评的方法去处理他,所以他不理解也不接受导致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我没把赛凯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不知道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也能改错误。而像“你老喜欢打人”这样带有责备语气的话本身就意味着不相信孩子会改正错误,似乎孩子只要错过一次,下一次必定还会错。但当我站在赛凯的角度,走到孩子身边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努力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并及时以长制短法调整后,效果就马上很显著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潜能,需要教师充当伯乐去努力发现。
2、要充分了解幼儿,顾及个别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幼儿会因年龄、成长中的生活经验、个人的情绪、健康水平等状况而导致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幼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顾及幼儿的个别差异,不用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区别对待。如在案例“区别对待”中针对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我就站在幼儿的角度,多想了想,多问了问为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启发、引导幼儿,在教学中顾及个别差异并区别对待,就收到了好的效果。
3、要尊重每一个幼儿
幼儿和成年人一样,同样希望受到尊重,所以无论幼儿所做的事是对是错,都要对事不对人,尊重幼儿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但决不放纵。如案例“以长制短”中我抓住机会,让赛凯小老师等职务,并加以赞赏,使赛凯在小朋友面前建立起一个好形象,所以帮助他改变了不好的行为。所以老师不可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并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去解决问题。因为幼儿的心是很敏感的,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犯了错误也少对他们斥责,应该循循善诱,我认为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老师要常设想如果自己是个孩子,会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会怎样理解老师的话。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儿接受,我们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体验、理解,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
三、引发幼儿的群体意识,采用他们的建议
案例五:小管家
新班级的孩子缺乏自控力,常把玩具材料到处乱扔。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物品管理责任到人的做法。把活动区分成几个区,并设计了徽标,每周一上午评选“小管家”。具体方法落实为“建筑区”小管家负责带领该区幼儿整理积木;“毛巾区”小管家负责检查毛巾收挂情况,如发现毛巾没挂好,及时提醒;“图书区”小管家负责检查图书损伤取放情况,及时制止撕书行为并要求修补破书等等。面对一双双热情的小手,共选出了七个岗位的小管家。孩子们都很高兴教师分配的工作,并把它看作是一个荣誉。到了周五,再和幼儿共同评出优秀的小管家,奖励大红花。然后重新评选七个岗位的新管家。这么一来由于小管家常清扫整理,本班在任何时候都很整洁,物品也有了明确、标准的位置。所以无论幼儿还是老师存取东西都成了一件轻松简单的事,而且由于物品摆放合理,使班上的事故也明显降低。
案例六:标制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由于人多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每天来告状的孩子也真不少。为了使班级里少发生告状的事情。于是我引导小朋友在班级里制定出一份规则。至于是什么规则,我让孩子自己说。可说了很多以后,又有小朋友提出了,说记不住这么多的规则。丁金杉就说了,把它画下来。我说这个办法不错,就画下来,至于用什么图形还得你们自己讨论,最后定下了以下图形代表。
“床”的图形代表午睡不乖的。
“拳头”的图形代表打人、推人。
“书本”图形代表撕毁图书,扔图书,卷图书。
“人”的图形代表躺在地上。
“嘴巴”图形代表骂人,午餐时说话或是说不团结的话。
“椅子”图形代表午睡、放学没放好小椅子的,搬椅子推的,上课椅子坐不住的。
“脚”的图形代表着课间追跑、踢人以及上下楼梯、去洗手间等追跑现象。
自从这个规则在班级实施以后,第一周被写上学号的还真不少,特别是户外活动结束以后回教室,以前都喜欢跑进教室。现在把那些跑的孩子的学号都写在上面。此后,班级外出回来再也没有争跑的现象了。每天有一个小老师在观察记录着,但并不是说一开始就会写上学号,而是在小老师或是老师的提醒下还不改正的小朋友。但也有去掉学号的方法,就是在一整天的活动中受老师表扬的,那么就可以将功抵过去掉他的学号。通过轮流来当小老师互相监督,孩子们逐渐自觉起来了。
1、让幼儿学习分工和合作
分工和合作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必须学会的一个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重 要能力之一。与同伴一起合作劳动,是一种培养合作能力的好机会。比如在案例“小管家”中要打扫活动区的卫生,就要和同伴讨论出分工、合作等细则。这样一来幼儿在活动中就学会了分工合作、责任义务方面的技巧及知识。运用小管家制度把班级管理权交给每一位幼儿是我做班主任后一直都在运用的班级管理策略,几年下来这种方法很好。把班里的事情分配给小管家管理,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还能使班级井井有条。更把我以前需多提醒都不能达到效果的问题都很轻松的解决了。不过实施这一制度并不是让老师“放假”,无事做,而是加重了担子,需要动更多的脑筋。既要了解班级情况,又要掌握各位小管家开展工作的情形及他们的思想波动,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2、让幼儿享有平等的权利
幼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抓两头,忘中间的现象。过分偏爱优秀的幼儿,或者一味关注问题幼儿,而忽视掉默默无闻的孩子,所以要记得把目光放到每个幼儿身上,当分配工作时,不论幼儿能力的高低都应让他们有机会去做,无论他是把工作做的好或不好。如果教师只让工作能力强的幼儿去做,能力较差的幼儿便没有机会学习了,这是不合理的。一般来说,每个幼儿都很高兴老师分配工作给他,并把它看作是一种荣誉,由于幼儿有这种感觉,老师更要注意让每个幼儿轮流获的这种荣誉。比如在案例“小管家”中每当周五,重新评选七个岗位的新管家,从而让班上的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来体验当小管家的荣耀感。有些老师喜欢把工作分配给那些被认为乖的幼儿,试图以此来激励其他人向他们看齐,这种做法不好,这会误导幼儿,以为工作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宠爱,因而不把它视为责任去履行。
3、让幼儿参与班级常规制定的过程
当然、引导幼儿遵守班级常规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幼儿能主动遵守规则,教室常规就会井然有条,顺利实施。当然规则的制定应该考虑对象,最好让孩子来参与常规的制定,通过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来引发他们的思考,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例如:在案例“标制的作用”中当班级里因磕磕碰碰的事情导致幼儿受伤告状,该怎么办?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所以,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了许多规则,如不能追跑、踢人等等。在成人眼中,这些规则显得很“小儿科”,但这是孩子自己达成的规则,他们能理解并觉得合理更愿意遵守。
实践证明在规则执行方面,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只要老师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参与制定规则,孩子们一般都会乐意遵守班级常规。当然规则制定后,要给孩子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对规则的内化与把握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完成, 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如本文所提到的案例“标制的作用”中当老师告诉给孩子如何实施规则后,幼儿便会自动地相互督促,无需老师过多的干预和管理。最后通过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四、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具备的基本技巧
如果,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更进一步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那么,我觉得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技巧,这些技巧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凡要求幼儿做到那些行为习惯或卫生习惯,那么老师首先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这样才能影响孩子。比如要培养孩子轻轻放椅子的习惯,你自己就必须轻轻放椅子。孩子们就象一面镜子,你对椅子轻放,他也对椅子轻放;你把椅子重放,他当时可能不会学,但过后他会象镜子一样折射到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学你的样子重重放椅子。
2、要求统一、持之以恒
对孩子提出的班级规则,点要小,一次不能订太多。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规则要加以归纳、删改,最后制定最基本的几条来实施,并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订立这些规则。只有把要求讲得明白、透彻,孩子们才能够理解。主配班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要求要一致,不能用双重标准来执行规则,更不能在相同问题上你提你的要求,我提我的要求。导致幼儿产生茫然的心理,不知该听谁的。另外提出的要求要幼儿能够达到的。在日常教育中要经常反复地提醒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把握角色、收放自如
在幼儿当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既是他们的朋友,又是他们的师长。在孩子们游戏、自由活动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他们的活动。但是一旦你提出要求,要孩子们 达到这些要求的时候,就要以师长的身份去严格要求他们,要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结语: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件琐碎而繁忙的工作,但只要抱着一颗充满爱的心,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个先进的班级,就像一篇优秀的散文,形散神不散。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幼儿就像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珠子,要想把他们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智慧而充满爱的班级管理就是一根最合适的线了。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案例
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案例:户外活动的“不文明活动”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同兴中心幼儿园 王莉
案例: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出去玩的时候注意安全,玩滑滑梯的时候不能倒着滑,荡秋千不能和小朋友抢,得和小朋友商量,老鹰捉小鸡的时候,慢一点要遵守规则。”过了一会,就有果果过来和老师’告状’:“老师,吴宇豪荡秋千不给我玩。”“老师,宝宝哭了,他倒着滑的。”“老师,娜娜哭了。”~先解决荡秋千的问题,老师问果果:“老师怎么说的呀,首先你站在小朋友们前面玩是不对的,这样多危险,第二,老师说了小朋友刚坐上秋千,你要等一会才能和他说让你玩会。第三,你要和小朋友好好说,他才会给你玩的,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荡秋千呀。所以你不能这样子,你用老师的方法看看行不行。”果果似乎明白了。“宝宝,你怎么为什么哭呀,告诉老师原因。”宝宝还在继续哭,说:“说头疼。”老师继续说:“我听小朋友说,你是倒着滑滑滑梯的,老师有说过吧,滑滑梯倒着滑很危险的,看你现在头是不是很疼呀,老师给你揉揉。”宝宝在老师的安抚下不哭了,乖乖的躺在老师的怀里。“娜娜,你怎么了呢?“老师,他碰到我了。”“那你刚刚有没有跑呀,你自己有没有注意呢。”“我刚刚也跑的,我和他玩的,他碰到我了。”娜娜委屈地说。“那他是故意的吗,老师觉得娜娜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你玩了。大家不是故意的呢。”娜娜轻轻地点点头。过了一会,老师看见果果开心的坐在秋千上,吴宇豪帮她推呢。宝宝喊着老师“老师,看看我,我坐着用屁股滑的哦。”娜娜也和小朋友开心的玩呢。
案例分析:
1、行为的原因分析
(1)
家庭
果果、宝宝、娜娜这些小朋友的问题在班里是很普遍的,其实并不止他们几个,现在的小朋友这种现象很多。我想这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极大程度上归因于家庭。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加上经济条件好,对孩子更是溺爱。也有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更是捧在手心里,吃饭喂,什么都是最好的,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由孩子来。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等到上幼儿园了,初次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生活,大家在家里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就会表现出来。不仅在户外活动,室内活动也会出现。比如:小朋友抢玩具,教学活动会出现打闹的行为,甚至出现暴力行为。在家里都是父母包办一切,失去了自己思考方法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就逐渐养成了这种唯我独尊,自私的习惯。导致孩子不想来幼儿园,因为适应不了幼儿园生活,没有小朋友愿意与他做朋友。这对孩子是不利的。
(2)教师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也会运用故事、榜样激励、说理、看图等策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有时也会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比如有时教师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任务,仅仅只是用了语言的提示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大方的行为习惯。孩子才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孩子慢慢学会,也要注重保教结合,重视随机教育。在孩子做的对的时候给予肯定的表扬,让小朋友互相学习,错的时候也要指出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为幼儿在家的时候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孩子又失去了这种机会,所以家园共育才是解决这种“不文明行为”问题的根本办法。
2、教师策略: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班里幼儿这种的普遍行为,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管理,下面是我觉得教可以做的一些措施:
1、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孩子是小鸟,小鸟逐渐长大了,要飞,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不是拉孩子到自己身边,应该是推他一把。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家园信箱,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
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
2、淡化说教,寓教于乐,注重随机教育。
在我们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或语气去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要总习惯于把现成的东西告诉孩子,作为教师,不仅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教学要倡导以人为本,更多得运用游戏为孩子创设有趣的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要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比如:当出现“不文明行为”时,老师不要急于个别指出,教师应在集体的环境中以形象的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都是不对的,还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小班幼儿记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因此必须寓礼貌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在游戏的时候,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充当引导者的身份,剩下的事情应交于孩子自己处理。不要急于个别指出,教师应在集体的环境中以形象的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应悄然地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如果发现幼儿遵守户外游戏规则,要及时表扬;如还未发现要及时点拨、继续鼓励。
3、创设良好的环境,让“不文明行为”逐渐消失。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3~4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将会事半功倍。在班级主题墙上布置和日常教学中教育孩子,家园共育,随着环境的熏陶和孩子日渐成长的心理和生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会逐渐消失的。
备注:部分内容参考《小班幼儿户外活动不文明行为现象分析》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文明礼貌的培养》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案例
年龄:大班
发生背景:上数学课做练习后请孩子们交流答案。
案例过程:
小朋友们都认真地完成练习题,我说:“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答案。”大家都积极地举手。激动的孩子手举得老高,生怕老师看不见。还有的孩子边举手边把答案报了出来。于是我请他来说说他的答案。有些孩子仍举着小手,有些孩子发现老师没请他,可惜地放下了手和边上的小朋友讨论了起来。
案例分析:
大班孩子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我看到他们积极踊跃发言时我都忍不住想给每个孩子回答的机会,但是毕竟是没有那么多的机会的,那么如何才能在不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下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地乐趣呢?
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明确谁能够发言。
当我看见小朋友们自己站起来把答案说出来时,我就会说:“老师喜欢举手发言的小朋友哦!”这样的话能够让孩子明白在上课时想要发言就必须得要举手,不举手就不可以发言。
其次,我觉得老师要规范举手的方式。
举手并不是随便爱怎么举就怎么举。当我发现有孩子因为迫不及待而站起来时,我会提醒他们:“老师喜欢这样举手的孩子哦!”并且做出一个标准的举手动作,让孩子明确光举手还不行,还得好好地举。
最后,我觉得老师要让孩子学会倾听。
孩子们爱说这是好事,但需要让他们在懂得倾听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是一种基本的礼貌。我们的孩子不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还不高,一旦他们“闲”下来,那么嘴巴就管不好了,所以老师要让孩子有事可做。我会让孩子听好起来回答问题的同伴的回答,在答完后我就会问:“你们同意吗?”“做对的举手!表扬最对的小朋友”如果孩子认真听了就会给出一个反馈,这样我也可以了解到其他孩子做对了吗?对其作出评价。
第四篇:班级管理案例
班级管理计划:
本班共有72人,为提高本班的整体素质,须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从基本功入手,强化意识,整班风班级,让学生自觉独立,合作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整体。
二、具体措施
为了这个班群众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我根据学校制定的德育计划,制定了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
(一)、思想方面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潜力为宗旨,以学生常规落实为前提,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用心性,为全面提高班级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增强学生的群众观念,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锻炼学生的顽强毅力。平时借助班会、晨会形式,向学生全面介绍学校的管理制度,增强学生的遵纪意识。加强全班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树立公德意识,爱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树立我为班级体服务光荣的群众主义精神,构成一种“人人爱班,人人管理”的现象,人人争做班级小主人。
(二)、班风建设
1、抓好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切实发挥班级管理作用。
由于我刚接手这个班,新学期,新气象,我决定重新改选班委。开学第一天,我让学生透过民主选举投票的方式,重新选出了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组成了一个新的班委。对于每一位班干部,我都严格的进行了任务分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同学们随时监督他们的工作。同时,我召开了班委会,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教给他们一些进行班级卫生、纪律、班级文化建设管理的方法。我认为要想培养一个良好的班群众,班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班干部中先要构成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以班干部的行动带动学生的行动,让好的行为带动整个班群众,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2、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潜力,使学生学习有目标,行动有准则。
针对班级的学习和纪律管理,我在班里划分了纪律小组和学习小组,分别确定了小组长。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共同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考评制度。小组与小组之间构成了一种竞争关系,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纪律意识,使得他们学习有目标,行动有准则,共同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透过以上的调整,我的宗旨是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主人翁的意识,锻炼着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督促自己不断进步,我相信他们有这个潜力做好。
(三)、常规教育
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即使是六年级的学生也要常抓不懈。这学期将扎扎实实的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实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规范。
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照规范去做,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这个学期里,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好处的主题班队会,进一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祖国。让学生懂得报答、懂得尊重,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
3、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群众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群众。这个学期将要举行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和元旦歌咏比赛。我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群众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班级成员,以班级荣誉为荣,时刻想着为班级争光,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卫生方面
刚开学,就有个别学生想着偷懒,不做值日。针对这种状况,这学期,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个人卫生:要求卫生组长每一天检查小组同学的衣着是否整洁,是否做好“三勤”:桌洞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全班分成五个卫生小组,每一天两个小组打扫卫生,一个小组负责教室卫生,一个小组负责卫生区卫生。对于所有的卫生区域我都具体分工到了每一个人。每一天,两位卫生委员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重新打扫。对于主动,用心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学期末进行奖励。
(五)、学习方面
由于刚接手新班,对班级的学习状况还不是十分了解。尤其对于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不清楚。但我明白,每一个班级都有几个相对落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工作尤其要加强,因为它是班级稳定和班风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个学期我打算采取以下措施:
1、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课堂上,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精神。完善由学习委员牵头,学科代表、学习小组长层层落实的学习互帮互助制度。
3、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多与家长联系,及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孩子的在校、在家状况,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共同确定帮忙他们进步的办法。做到家校配合,力争到达良好效果。
一、案例:
如果你是刚刚踏进班级教室的门,放眼望去,在正中间的座位上有一位大眼睛,梳着着两个小辫子的漂亮女孩儿,白净的皮肤,干净的穿着,让你一眼见到就那么的喜欢,她就是我们班的林林,可是谁又会想到,她是如此的样子: 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每天课堂上的东西都学得稀里哗啦,回家父母轮番辅导;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和同学动手动脚,要么抱住同学不放手;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于是,我找她谈话,希望她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她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她总是满口答应。可她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她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她无进步,或许是她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她人喜欢的人的念头。为了改变这个孩子的现状,我多了一份关爱倾注在她身上,并且做了她家长的工作,每天课上都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来激励她,并且偷偷的给她小红花、“你真行”、大拇哥、喜报,以谈心的方式进行交流,只要她肯做的事,我都用敬佩、欣赏、赞扬的方式来鼓励她,只要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我就认为她是优秀的。为了提高她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她,感化她,我特意安排几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她坐,照顾和提醒她的日常事宜,目的是发挥同学的力量,让她感受到在这个班中有很多人关心她,事前,我先对这几个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她,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她,使其进步。这几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她,教育她。有时,这几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她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们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她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她,我还鼓励她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自己的努力下,她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渐渐的,孩子脸上多了一份灿烂的笑容,多了一份自信。学习劲头十足,又融入到班级的大集体中了,重新来享受老师带给她的每一缕温馨的阳光,享受班集体带给她的那份温暖。
二、案例分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有她的人格尊严。针对这样一个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教育为目的,帮助,感化让她能够取得进步。
(一)、应该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每一个特殊的学生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几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她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她经常做一些怪异的动作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让她感到老师和同学们对她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她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学会换为思考,体会家长心情,用师爱感化。
对于林林这样特殊的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对于她的家长我们表示理解,不要一味去指责家长的教育失利,其实作为她的家长所承受的痛苦远远要比我们多得多,我们家校配合,共同肯定和鉴证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三)、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她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让同学们帮助照顾她的学习生活,让同学们帮助她学会跳大绳,当她自己成功跳过一个的时候,全班同学将掌声送给了她,我能看得出,她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个性学生的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出,林林的转变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原来压抑在她心灵上的那块巨石,已经让我们齐心协力推掉了,她整个人都轻松快乐了,同时我们也在帮助她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自我评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为范,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一年来,我很注意自身的品德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针对这门课,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概念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础,熟悉教材的结构,了解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同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信息,作为补充资料准备,从而丰富课堂知识,让学生对这门课真正产生兴趣。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尽可能多提问,精心设问让更多的学生处于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关注后进生,予以他们更多的关怀,鼓起他们学习的劲头,更好地融入在这个班级体中。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让学生有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机会,让民主落到实处。让学生自己提出管理班级的意见。通过这样,提高学生积极性,许多问题由他们自己通过讨论拿出比较完整的意见,使班级洋溢着融洽、活泼、欢乐的气氛,让学生有一种愉悦、友爱、信任、自豪的情绪体验。
第五篇:班级管理案例
八(3)班班级管理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学期,我担任八(3)班班主任。刚开始接手这个班时,据其他老师反映,这个班有不少问题学生,思想差,成绩差,纪律差,自由散漫,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当我经过一周时间的接触后发现果然如此。虽然开学前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我感觉要带好这个班,压力还是很大的。
二、案例描述
开学的一周内,值日生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和职责(值日表已经在备课班时就已经张贴在墙上且开学第一天班会课当众宣读),对于初二的学生,我感觉哭笑不得。大多数同学卫生意识差,吃过的零食和包装袋,以及透明胶带等到处乱扔。上课时,经常要停下来强调纪律,课堂教学被多次打断,影响了教学效果。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总喜欢下去溜达一圈,从厕所逛到小店,往往是在上课铃响后或是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才陆续地走进教室,嘴里虽然喊着报告,但还不等老师同意就直接冲进来。有时我偷偷观察任课老师的表情,在任课教师的脸上从未看到过满意的笑容。同时我也发现了有几个同学,学习态度端正,行为表现突出,工作能力较强。
三、案例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了解和分析,发现这个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行为规范的养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卫生习惯、上课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自由散漫,有些不良行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他们根本认识、感觉不到。二是班级缺乏凝聚力,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气不足。一些班干部、团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后进生较多,无优秀生。我认识到要带好这样的班级,必须从常规抓起,矫正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用真诚和爱心来打动他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因此,我认真制定了班级管理的计划和目标。首先,学规范,抓规范,从仪容仪表开始。其次,树立班级正气,培养班级“模范”。最后,搭建平台,通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转化后进生,以循序渐进的达到“班级学风转好,学习成绩提高”的管理教学目标。
四、具体做法
(一)学规范,制定班级公约 利用班会课,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则》,根据班级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学,特别是“自尊自爱,注重仪表”和“遵规守纪,勤奋学习”两方面的规范,对照规范每人寻找问题进行整改。在整改头发时,碰到一个“钉子户”—易xx,开始我做工作,他只是“蜻蜓点水”稍微做点样子剪一点,后来反复做工作,最后他还是乖乖把头发剪短了。
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约束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我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由于学生自控能力、意志力等差异,往往开始的时候总有部分学生出现违反班级公约的现象,这是正常的。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阶段,做到腿勤、嘴勤、反复讲、反复抓,效果渐渐得到了体现。
(二)抓典型,培养班级“模范”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熊x,听谢老师讲这位学生情绪化严重,在期末考试赌气,不认真对待考试,语文不及格,其他功课也考的一塌糊涂,但该生并不蠢,比较喜欢理科。于是,我找他谈话,对他提了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同时肯定他的一些优点。让我惊喜的是,在本学期他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非常好,他是全班唯一一个每天放学都跟我说“老师再见”的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全神贯注,劳动方面值日认真负责,被评为“行为规范先进个人”,是我们班的 “模范”。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纷纷学习他,有了榜样和动力,渐渐地班级走上了正轨。
(三)创情景、促学风,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家长会,通过和家长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动态,和家长一起共同制定升学目标和学习计划,引导学生间展开良性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后进学生提倡分层教学,分层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创平台,多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集体中人心的聚合力。班集体的凝聚力越大,其成员越能自觉地遵守集体的规范,朝着班级的目标前进。而凝聚力的培养同样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必须创设好平台,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是增强学生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我利用大家唱,大家跳。班级文化建设等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