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学习有感
全国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学习有感
冯志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真是不好意思在这作报告。这几天我都在回想我在济南的那几天,希望能再次有所总结,幸好那次的学习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些物质上的财富,而更多的是给予我的精神洗礼、学术震撼。我把它们比作精神大餐,每一分钟都是精华。下面我就简要的介绍一下我们那几天的行程:
在我接到出去学习的通知时,我就充满了向往,刚踏上讲台的我真是应该好好学习一番。5月17日,我怀着激动、兴奋、好奇的心情来到济南。报完名,把自己安顿好之后就开始琢磨:名师是什么样的,他们又是怎样上课的?来之前就接到了任务:这是我们教育上的顶尖,金字塔的最高部分,引领着我们的教育,代表着我们的教育方向,你可得好好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都认真听讲,恨不得把每个字都记下来。
当天晚上我就开始研究会议日程安排,里面有平时从书本和报纸上才能见到的人物,所以,对这次会议非常期待。事实是四天的会议下来,所有的内容早已超出了我的期待,我甚至不知该用怎样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慨。总之这次的学习感觉非一般,它给我带来太多心灵的撞击与震撼,真是精神上得到洗礼。首先,他让我改变了一个看法:原来我一直认为讲课和唱歌一样有着先天因素在内,素质不行再怎么也讲不好课,现在,就在我听了名师的课之后我才真正感觉到,名师不是一个概念,他是教师在十几年、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的执着、追求、付出,没有这些素质再好也成不了优秀的教师,反过来也一样,就算你心理素质差点、普通话不够标准…..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这次会议还让我感觉,名师是那么了不得却又是那么的普通平常,说他们了不得,是因为他们身上有魔力,是那么吸引孩子,是那么神奇的把语文的东西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让孩子给接收并应用啦,说他们普通,是因为他们讲课并没有多少出人意料的设计,就是不断的训练孩子的倾听、朗读、说话、写作、工整的写字,是那么细致,那么具体……..所有这些名师的课,我认为都有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有大家的风范,无论是他们看问题独特的角度,还是他们的低调内敛、自律乐观都是一样值得仰慕敬佩;他们都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与感知随同课文一起传授给孩子;又都各自有着绝活,都是钻研语文的某一个点,或者阅读、或者作文、或者吟唱…..都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孩子找关键词,查工具书;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培养孩子说完整的句子;注重指导孩子书写规范的字;老师们在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学习游戏,轻松快乐,孩子们自由地坐着,自由地说着,自由的发挥着…….我自己也不自觉的跟着名师一起学习,有时竟忘了自己是坐在席下面的,也和学生一样答案脱口而出…….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感动,大师搂着孩子那个亲切让我感动;他们鼓励孩子的那些语句让我感动;讲课的热情让人感动;关爱每一个孩子,总是找一找还没发过言的孩子让人感动;特别是贾志敏老师的课,从一开始我就感动,被他认真板书的摸样感动,课堂上他指导的孩子读书又把我感动的掉泪,后来贾老师讲到自己的病情,我又被他的精神感动的泪流满面;于永正老师那孩子气的读书让人感动,上完课又坚持自己擦黑板让人感动;陈琴老师独创的素读是那么悦耳、生动,记忆深刻;丁惠臻老师海背的能力以及传授学生知识的精神无不令人感动………
18号早上我们赶紧用餐,尽快赶到会场,想占个好一点的位子,没想到等我们到达会场,早有不少老师在等待,心里想明天再来早一点。其实在学习的这几天,我都没有找到好位子,一直都坐在最前边加得椅子上,只是想更近距离感受大师,进化自我。当天我们听了虞大明老师的《麦哨》,虞老师用抓关键字的方法让孩子们找到文中描写孩子动作的词,用圈一圈的方法记下来,很快孩子就明白了这些词记下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虞老师还奖励孩子茅针棒棒糖,让孩子品尝茅茅针的味道,告诉孩子在这些动作中有的文字多,有的文字少,这叫详略得当,并让孩子说出为什么割草和拔茅茅针写的详细,其余写的简单…..一节课学生更多的是学会了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珍珠鸟》中虞大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鸟对话。好一个独具匠心的设计!做为一个“爱鸟人”对“小鸟们”的亲切呵护之情,通过对话很直观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从而让学生领会“美好的境界”是怎样由“依赖”创造出来的。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解读,他又从一个“虐鸟者”的角度与“小鸟们”对话,两个鲜明对比,更加激发学生的爱鸟之情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这就是名师,他这一创意不仅关怀到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到了让孩子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是,信赖为何是“往往”能创造美好境界呢?临下课时,虞老师把这问题问题抛给了学生。是啊,信赖往往是建立在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基础上的。要建立信赖,首先应当学会明辩真善美假恶丑,才可能创造美好。与虞老师稳重大方的风格不同,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课洒脱、自如、节奏快,而且“善伪装”,总是装着自己不知道,让孩子发挥极致。他的一句话变一篇文很轻松地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很早就知道叶圣陶先生的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听了管老师的课,更加深了我对叶先生这句话的感悟。管老师借《水滴石穿的启示》一文传递给学生的是把一句话变成一篇文的具体做法——提出看法,正面例子,反面例子、得出结论。不仅如此,他还灵活地运用文本告诉学生谋篇布段要瞻前顾后、随篇应变的方法。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5月19日薛法根老师讲的《猴子种果树》,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引导孩子讲故事,一遍又一遍的引导孩子补充句子,最后让孩子续写故事,薛老师注重孩子语感的培养,注重教给孩子语言机智,告诉孩子:遇到狼再好的口才也别辩论,要快跑。他的语文课堂“教的轻松,学的扎实”。一开课,薛老师就领着孩子们书写自己的姓“薛”,而这并不是本节课要求认写的生字,一个生字的教学渗透“平日里要留心见到的生字,查一查,问一问,写一写,掌握得多了,我们就能更容易读书,读报,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薛老师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例如他在检查预习词语时,对词语进行分类识别,用词语将课文串联起来,竖看分类,横看又是故事情节,这样一处理,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编写故事下打了良好的基础。
5月20日,我们跟孩子们一起听了贾志敏老师讲的《母亲的鼓励》。七点半我赶到会场时,他已经早到了。他认认真真、端端正正地在黑板上抄写了9个词语:羡慕、黯淡、甜蜜、按捺、好动、妈妈、破天荒、两鬓斑白、悲喜交集。还给“羡”等9个字注上拼音。之后,手工画了一张表格,哪个字不好看,他又退回去,端详一番擦掉重写。
久已不见,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学习前奏,这样的教师板书。我们有那么精美的PPT呈现汉字,我们有那么能干的电脑展示汉语。始料未及的是,那么多孩子的字开始写不好字。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开始不敢写,不愿写,有时是没有时间写。一手好字,就是语文老师的命根啊。
贾老师这节课沿袭了真语文的精髓,从听、说、读、写入手,指导学生写好字、读好词语、说好话开始,通过朗读课文,从文中勾画重要的句子,练习用一段话复述内容,补写高中时母亲的鼓励,回忆自己得到的鼓励,写一句真诚的话等教学环节,将语文课标对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在一节课内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教学流程简单而清晰,听说读写都得到扎实训练,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几千人的会场却鸦雀无声。贾老师这节真语文精神下的朴实无华的语文课,可以说为教师的随堂课提供了极好的范本。贾老师指导孩子根据强调的重点不同而重读不一样,在他的指导下,孩子读最后一自然段泣不成声。贾老师说教语文就是教人求真,今天的教育对象几十年后不知道他是谁,我们应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当天下午我们聆听了丁榕,一位69岁的全国优秀班主任的题为《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班主任》的报告,她用沙哑的声音从下午3点半一直讲到5点半,整个讲座过程中老人没喝一口水,没坐下休息一分钟。她不用讲稿,在舞台前与听者用心交流,时而讲述她的工作经历,时而交流她的育人宝典。讲到动情处,泪眼婆娑;讲到感慨时,激情满怀。当她向和我们呈现财富时,更让我看到了一位智慧的班主任,一位幸福的教师,一位淡泊的长者。(今天我还是来了。万变之中,教育总有不变的东西。不论时代怎么变,我们对学生的爱不会变。观念怎么变,教书育人不会变。不论方法怎么变,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育人不会变。年龄再怎么变,我们老师追求快乐的人生不会变。)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在于唤醒、在于鼓舞。5月21日上午,我们终于见到了73岁的于永正老师,于老师《祖父的园子》让我在感觉于老师在时时处处教语文,随时随地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上,孩子们是轻松的,快乐的,老师也是快乐的,于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让孩子消除了距离感;那童真童趣的朗读,让我们感觉到于老师那鹤发童颜下的阳光心态;于老师既是年迈的爷爷又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为了让孩子写好童年趣事,自己也写了两篇,记下了自己童年可笑又可爱的故事。课后他那铿锵有力的京剧旦角唱腔,让参会的老师为之鼓掌欢呼;让我怎么也不能相信台上的是一位七十三岁的教师;名家的生活是丰富的,看来怎们也该有所追求啊!
课堂上于老师指导学生书写的片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先让学生默写,他的默写虽然只有两个字“帽”和“抛”,但这两个字都是字形比较难掌握的。学生默完之后,于老师立即进行评价,哪个笔画要注意什么,字的结构要怎样,他都详细的进行讲解,并在黑板上范写。我们很少在公开课上看到哪个老师会花这么多时间来教学生写字的,而于老师却很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每次学生在黑板上写完字他都会进行点评,发现学生的字写得好,他还亲切的称他为书法家,鼓励学生练字。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教学“铲地”这件事时,于老师给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尽管他已经73岁,尽管他已是满头白发,可在他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年轻,看到了他的活泼,看到了他的那一颗童心。他的朗读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激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使学生在读中学到了语言,欣赏了课文,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悟了写作方法。《祖父的园子》是一篇写人的小说,于老师通过指导学生读好“我“和祖父的对话,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到写人要会写对话、会写人物的语言,写好人物的语言是多么的重要,并及时巩固,让学生写一件童年的趣事。这样的读写结合,将朗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上午第二节课是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他倡导“诗意语文”。的确在他的课堂中我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森林,让我感受到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多么的重要,王老师那磁性的朗读,加之美妙的音乐让我仿佛听到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的现场主播;对课文的巧妙的处理,让我领略到大家解读课文的魅力;让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也正是那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蕴含的魅力;汗颜中我更感激学校领导让我们学习。我个人特别喜欢王老师的从容不迫、沉稳大气,还有诗一般的语言。整节课,完美的音画与诗意的语言水乳交融。相信听课老师都被优美的音乐、画面以及王老师诗意的语言所陶醉。在和谐的音乐、画面中,王老师的诗意语言交融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对“鸟”和“大树”的深厚情感的理解。语文学习在如此美妙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是幸福的。学生不仅进行了一次文学的熏陶,也进行了一次美的洗礼。
感悟名家,学习名家,追求自我,在生活中学会积淀,学会解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虽然不能经常走出去,但可以借助书籍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借助生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发挥自己的长处,享受教学的快乐,享受生活的美好!
说实话,这几天的学习真的很辛苦,每天就中午有不到一小时的休息时间,其余都在听、学,但是收获却是没法衡量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记下了大师的精彩课堂,教学精髓,还有自己随机而产生的各种感想,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在以上还有一位大家没提到,她就是陈琴老师。之所以现在才说,是因为她的课堂以及读书是我从未见过的。不应说“读”,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唱。陈琴老师以她的诗歌“素读”而著称,她堪称课堂吟诵第一人,然而亲耳聆听还是头一次。上课伊始,陈老师先带领学生走进经典名著《诗经》,让孩子感受经典之美,接下来简要理解《诗经》篇中《木瓜》一文的大意,很快就进入了她的古诗吟诵环节了,那似唱似吟、如诵如读,抑扬顿挫的曲调,天籁般的嗓音,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演吟诵让我们仿佛一下子穿越到博学的孔子时代。
突然感慨: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这一节课我真的完完全全是一个无知的学生,学到的都是全新的内容,真是大开眼界啊!(唱一段)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提倡吟诵,传承中华经典,陶冶情操。
其实,在这四天的学习中,我还有一节没听懂的课——丁惠臻老师的《走进经典接龙》一课。这节课令我们感到震撼、感动、折服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无知。
我们震撼于丁老师的博学多才,底蕴丰厚;震撼于孩子们的妙语连珠、游刃有余。我们感动于丁老师17年来的执著追求,持之以恒;感动于孩子们的平时积累,热情积极;被丁老师和孩子们的课堂所折服。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把简单的东西做到极致就是精品”的道理。
课堂上第一步“热脑操——成语接龙”中,丁老师邀请台下的老师随口说出一个成语,学生则刷的举起一片小手,如百花争艳般的接龙起来,并且随即“成语开花”,让听课老师拍手叫绝,几分钟内100多个成语。
第二部“接龙大满贯”中,依然由台下老师随口说一句诗词,孩子们依然争先恐后,由末尾字起始,学生反应敏捷,唐诗宋词接龙起来,并且接到《论语》中的句子。几分钟内100多个诗词谚语。
第三部丁老师以 “走进经典接龙”之“主题接龙”为《论语》。丁老师和学生沉浸在《论语》里,滔滔不绝,谈“孝道”、谈“学习”、谈“仁爱”。其中老师和学生对接论语的片段更是令人叹服。在场的老师被学生大量诗词、《论语》的背诵和成语接龙深深叹服。
在晚上的教师论坛中,丁老师又做了专题报告给大家梳理了在“说话接龙与作文”方面的做法。聆听了丁老师十几年来的探究之路,正如丁老师所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继承与创新。说话接龙一路走来,同甘共苦,希望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感概师生的博学之外,我更是惭愧。对于国学,我到底知多少?
聆听了名家的课例与报告,找到了语文的根,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深知真正想改变自己的课堂得需要有知识的厚度。名家的课绝非是一日之功,而是厚积薄发,源于他们深厚的语文素养,广博的人文情怀。因此,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总之,通过本次四天半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名家的风范。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我不断向前——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第二篇:全国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学习有感
全国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学习有感
济南没有春天
2012年5月17日,我们一行七人,从五莲长途汽车站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我们的省会济南。读了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在心里对济南城一直心存向往之情。初到济南,这座老城总算没有让我失望。总体感觉济南城虽然人很多,但秩序相对井然;济南的人也很诚恳热情,这一点从我们搭乘出租车司机身上就能感受得到。唯一让我们有些受不了的就是济南的天气,四大热炉之一的济南城,即便是在五月份,也绝不会让它的造访者心存一丝侥幸。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的让你无法躲藏,就如我们那里的盛夏一般甚至比盛夏还要热。然而在五莲,我们来之前是要穿外套和长裤的,这里的夏来真是来得太早,春天太短暂,甚至让人怀疑济南是不是没有春天?
非一般的感觉
谈完了济南城也该进入正题了,这次我们参加的是“全国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即名师课堂研讨会”。这样高端的会议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在之前学校领导下发的通知上,已经了解到有关会议的内容,看到了很多以前只在书本上见到的学者大家的名字,其中就有我们最熟悉的魏书生老师,所以对这次会议非常期待。事实是四天的会议下来,所有的内容早已超出了我的期待,我甚至不知该用怎样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慨。总之这次的学习感觉非一般,它给我带来太多心灵的撞击与震撼。
最初的感动
17号下午,交完会务费后,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份资料,打开来一看,被这次会议的组织者深深地感动,他们一开始就送给了我们很每个人一份很珍贵的礼物——陶继新老师的三本书,更让我感动的是会务组把这次会议的全部日程,每一位要讲课的专家资料和所有要讲的课文都为我们打印出来,装订成了一本16k78页的一大书发给我们。看着自己昨晚匆匆在电脑旁打印的一摞资料,自以为准备很充分,没想到白忙活了,人家想的比你还周到。一滴水能映射整个大海,一个很小的细节能让个人感受到主办方的良苦用心。就是这份心,让我们感觉学不到东西回去是很不应该的,所以四天里我们听得记的得都很认真,甚至连晚上的论坛我们也是一节都没错过。
会议正式开始
18号早上我们赶紧用餐,尽快赶到会场,想占个好一点的位子,没想到等我们到达会场,早有不少老师在等待,心里不禁窃笑原来跟我们有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
中午我们听了两节课和一个报告,两节课的执教者都是来自北京的韩军老师,一节是朱自清的《背影》,另一节是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上课之前我们还在猜测,像这样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课文,人家专家会怎么上?两节课听完,我们都由最初“怎么上”的疑问,完全转变成了“怎么会这样上”的震撼。
一是韩老师对课文的解读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却又是那么的至情至理。《背影》不只是在写父与子,更多写生与死;《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也有他的风景。文本的解读不只融入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更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情怀。我想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和学者的情怀就而不会有如深刻而精彩的课堂。
二是为什么会有对文本如此的解读,韩军老师能抓住了文章的关键环节和词句,深化细化教学关键环节,博闻强识适时地穿插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水到渠成的解读,这些都是值得我今后好好学习的。
三是已年过半百的韩军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收放自如,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讲课过程非常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不只注意拉近自已与学生的关系也特别注意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正因为他的课才会有如此别样的风采。
接下来是陈日亮老师的报告《阅读教学的效益与文本解读》,陈老师是一位已过花甲之年,头发都有些斑白的高个老头,一个半小时的报告我是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聆听的,他的报告对语文教学来言,真是起到了正本追源的作用,让我深深的认识到,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要多从学生为什么要学国文这一层想,必须认清自己教的是什么?不重花哨、去除浮华、贵穷本然。
下午和第二天中午学习的都是高中的课程,虽然路子跟初中教学不太一样,从中还是有所收获。
第一节课是王开东老师《一个人的遭遇》。
这是一篇反应战争题材感人至深的长篇课文。王老师的解读方法非常巧妙,他把所有问题都放手抛给了学生,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反常”,并通过对七处反常的分析,轻松完成了对课文的解读。非常地巧妙!从中我学到了一种非常好的课文解读方法,那就是抓住文中空隙,比较其中的矛盾点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第二节课是王岱老师的《宝玉挨打》。
本节课对人物形象的细腻解读对我启发很大,如对黛玉与宝钗两者的人物形象分
析,王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问:她们是带着什么来的?(宝钗是带着药来,黛玉带着泪来)都说了些什么?(宝钗“早听人一句话,也不知今日”,黛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结合《红楼梦》整部书来体会两个人物之后,进一步引导生换位思考问题二:“假如你是宝玉你更爱谁?”顺势引导生对整部书的内容与主题有更深的思索。这样精细的形象分析是我在读这部书时所没有考虑到的,所以很受益。
第三天的震撼
没有大山的重,掂不出丝羽的轻,会议进行到第三天,对所有参加会议的老师来讲绝对是最精彩最震撼的一天。这一天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太浅陋,离目标太远,就像羽毛的轻与大山的重一般对比强烈。
来自北师大附中,年轻漂亮的王君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课《老王》、《纪念白求恩》。这两节课很多老师,甚至是专家是含着泪听完的。本来11:30结束上午的内容,结果到主持人陶老师深情的上台让我们猜现在是几点了的时候,大家很难相信已经12:30还多了。整个过程没有一个人离场,大家无不伸颈、注目、默叹、以为妙诀!深深地震撼于这课怎么会上的这么好!细细的想一想她的课好在哪里呢?似乎又很难说得出,因为哪里都好,是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又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精湛的设计,巧妙的构思,文本的深刻解读,背景资料的恰当运用,教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过程的简化、深化、细化,在这里都得以最完美的展示,不由得你不震撼。由共鸣到争鸣,在争鸣中绽放精彩,把一堂课层层推向极致。精彩的课堂从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精彩的课堂又从来都有标准,当全场的的掌声响起,我们就已经找到了标准。
如果王老师的给我们的是鲜花怒放的震撼,那么余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就是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余映潮老师是板块式教学的创造者,他的课正好展现了他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诗化教学语言的教学特点。他的两节课上得踏踏实实,做到了目标定位、思路清晰、层层深入、重点突出。没有多激扬的语言,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花哨热闹的环节;有的只是精当的设计与方法的示范,有的只是适时引用和层层深入的启迪。水到渠成、润物无声、课惊四座、独乐其中。望着余老已渐佝偻的身型,顶礼膜拜之感油然而生。
最后三个半小时
在我写济南学习有感的过程中,所有的感受我都是一气呵成的,唯独到了这一块我不知道该怎样写,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就像我在山里,在乡下长了20年后,突然在我20岁那年夏天来到当时还没有丝毫污染,现在也依然美丽着的日照大海边一样。辽阔的海,湛蓝的天。不论是辽阔的海面,还是起伏的波涛;不论是泛起的浪花还是退却的浪潮,我都陶醉得不得了。可那刻我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来赞美它,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抒发我内心的感慨。当主持人说最后这三个半小时交给魏书生老师的时候,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魏老师是迈着轻捷的步子小跑着上场的。三个半小时我们坐着听,他站着讲。偶尔还来个单脚站立,举手投足间都能显露出他练气功的底子。用他的话说你们别觉得我站在这里这么长时间累,其实我正如行云野鹤一般自在,很享受这个过程。好了,终于找到了要写魏老师的突破口,就从享受开始吧!魏老师报告的题目是《漫谈语文教学》,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学要守住“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科学、民主,一小点:坚持练气功)。这些都是魏老师从教几十年的法宝,从他的法宝中我浅陋的总结一点自己悟到的冰山一角的我的法宝。
第一就是享受,魏老师是一个真把教学当享受的人,即使是在盘锦市当教育局长的13年期间,他依然坚持教两个班的语文。有人试图给他减负,他坚决不肯,反而反驳他们说:“别认为我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课堂上跟孩子们在一起!”所以他一直到60岁退休的最后一天,还一直坚持教授两个班的语文课。从中我学会了享受,享受我的工作,享受我现有的生活。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把自己放在整个大宇宙里。心存感恩,积极乐观。
第二寻找规律,按部就班地把教育这件事,持之以恒的干好。所谓寻找规律就是魏老师前面提到的科学,到我这儿,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应该多研究学生的特点,掌握他们生活学习的规律,民主制定班规制度,之后持之以恒的执行。
就如魏老师管理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没有不干事的人,消除没人干的事。”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干,学习不上进的学生也没时间捣乱了,然后抓住闪光点,反复扩大,让每一个孩子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由以前的“大锅饭”,转变成个人的“自留地”,积极性能调动不起来吗?
第三就是高尚的人格。魏老师三个半小时的讲话,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大家的风范,无论是他看问题独特的角度,还是他的低调内敛、自律乐观都是值得仰慕敬佩的。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的伟大,也真正感受到像魏老师这样有着高尚灵的一些教师、一群教师、无数教师,他们是支撑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甚至是支撑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脊梁!也深深地感受到做一位好老师是多么的任重而道远。
结束
四天的济南学习之后,心中是感慨万千。很遗憾我是在参加工作12年之后才得以这样的机会跟高尚的灵魂近距离接触,才得以跟这些具有高端技能和才华的老师近距离接触。如果不是在12年后而是在2年后该多好;同时我又很庆幸,不是在20年或者是更晚才有这样心灵沐浴与洗礼的机会。12年了,12年也许我教书生涯的早春已过。但我有了12年的积淀和这次学习的升华,有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今后的目标我更明确,今后的方向我更清楚,今后的步伐我将更加坚定。做一个学者型教师,读书学习充实自己,把更多的身心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当中,感受为人师的幸福,做一位真正的乐教者。有位哲人说过留住了玫瑰就留住了春天。借用这句话说,我觉得找到了玫瑰就找到了春天。别说济南没有春天,五月正是一个玫瑰盛开的季节,在济南我找到了玫瑰,也找回了我的春天!
第三篇:听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
诗意课堂
诗意人生
——听全国教育名师论坛有感
新县特殊教育小学
程敏
2014年3月20日,我有幸去郑州聆听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两天半的时间虽然短暂却仿佛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精神之旅。三位名师及他们的团队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课和报告就像三本丰富而又深刻的书籍,隽永而又耐人品味。令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朝圣者佩服的五体投地,对这些大师级的名师崇拜而又充满敬畏。
两天半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些教育名家身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他们共同的地方是:
一、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第一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
他们是虔诚的教育圣徒,执着行走在教书育人这条大路上。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向常规教育挑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朝着理想的教育之地前进。
二、他们都热爱阅读。也带着他们的孩子开始经典阅读。
他们博览群书,名师赵志祥说:“拜他为师的老师藏书少于一千册靠边站。”看赵老师的书房,宽敞的房间里放着一个足足有一面墙的书架,里面摆满了各种经典书籍。再看他的地下室更是书的世界。赵老师出口成章,熟读经典诗文,他的课才会上的如此生动幽默、妙趣横生而有异彩纷呈。这与他博览群书、熟读经典是分不开的。他教的《有趣的对联》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大师那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积淀在课堂上的完美呈现。在他那里古诗居然可以用各种腔调唱出来,他唱的《绝句》将古人吟诵诗歌的韵味完全展现出来了,我们仿佛看到一群孩子跟着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地唱古诗。诗中的画面在学生眼前流淌。无需多讲,诗的意思已十分了然。试想:这样的吟诵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课堂谁舍得离去。当赵老师宣布下课时孩子们还久久不愿离去,他们面对赵老师背起了《笠翁对韵》,场下几次想起热烈的掌声,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而情不自禁的鼓掌。
赵老师的学校,孩子们回答老师的话,不能直接说,而是要用一句诗来回答。例如:一孩子上厕所了,老师问:某某去哪里了?另一孩子一定不能说他上厕所了,便用一句诗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孩子哭了,不能对老师说谁谁谁哭了,而是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孩子去洗澡了,不能说她去洗澡了,而是说:“春寒水滑洗凝脂”。赵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读经典、唱经典、玩经典。孩子们不亦乐乎。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自然深受经典诗文的感染,于是五年级孩子便能写出那样温婉动人的文章。
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才能培养一批热爱阅读的孩子:一个热爱经典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一批热爱经典的学生,才能营造一所书香四溢的美丽校园。不管是在赵老师的校园、窦老师的清华附小还是在魏老师的盘锦市,他们的校园到处都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他们的班级都有一个图书角,孩子们可以随意看书。他们倡导:每个孩子语文书可以不带,但一定要带一本文学经典。这就是他们的教学理念。这也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第二套教学大纲,阅读是增长孩子的智力背景,是对孩子进行智育的必要手段,越是学习困难的孩子越要尽早进行阅读。现在看来,他们的教育理念正好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没有大量的、广泛的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优秀书籍做背景,就不能对孩子进行真正的智育。
再看看窦桂梅的学校,连墙上画的都是优秀绘本《我爸爸》,孩子们在去上厕所的途中都能读完一本故事书,每天清晨孩子们可以在学校的走廊上自由看书,这是他们的晨诵微课堂。每周五的第一节课,他们都要到图书馆或者是教室里进行阅读活动。再看看他们的图书馆,墙上特殊的装饰——一张大大的蜘蛛网,那是著名的童书《夏洛的网》,讲述的是关于友谊以及生命的价值等等。再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学校有几本适合孩子们读的童书?再看看孩子们的书包里都放得是些什么书?《鬼吹灯》《作文选》等。这样的书籍怎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灵,怎能让孩子们受益。孩子们没有适合他们的书籍可读,童年将是多么的贫瘠而有苍白。如果在孩子最需要书籍滋润的年龄没有适合他们的优秀童书相伴,孩子们的人生还能有多少幸福可言。我真希望我们的教育系统,希望全社会有志之士都能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让孩子们的童年有书香弥漫,让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而又完整的人生。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再谈谈他们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风格。
首先说说魏老师:
魏老师的报告已经是第二次听了,第一次是在新县的体育馆,当时听了就十分震撼,兴冲冲的到书店买了魏老师的三本书:《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从前到后一字不漏的看完了,对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十分了解,他的日记道德长跑,他的犯错误写说明书,他的课前一支歌,他的课前五分钟的七嘴八舌口头作文,他的语文知识树,他的教孩子自学的教学方法,他的六部教学法,他的班级自主管理„„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有些方法我也曾用在我的课堂上,比如让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每天一个日记一直写到五年级孩子们居然写了三四个日记本。比如他的班级承包制,我现在还在我的班级里运用。我最崇敬魏老师的清正廉明和他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记得他的话:“人生处处是道场,时时有禅机。”如果以禅心看世界,以禅心想问题,就没有解不开的节,干任何事情都不会觉得累。他的注意力体操“松、静、匀、乐”时时处处让人处于放松、快乐、平静之中,所以拥有三十多个头衔的他,每天忙得脚不着地的他、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依然精神饱满,激情依旧。这就是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他依旧精力旺盛的秘密所在。
这次学习有幸听了魏老师的一节课《给善良插上翅膀》。魏老师的教育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堂上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做,让孩子在课堂上真正从事脑力劳动,只要让他们品尝到克服困难后的成功,让他们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他们一定能学的更开心更起劲。这就是魏老师的秘诀,也是他成功的秘诀。魏老师的一分钟竞赛让孩子在快乐紧张的比赛中体会到自己居然也有那么多的不可思议的地方,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让孩子们体验到一次又一次的不可思议。孩子们会很惊叹自己原来也可以做到这么好。魏老师真是一位有想法有办法的优秀名师。尽管对他已十分熟悉,再次听他的报告时依然聚精会神,依然从头到尾不曾挪动过身体,没有半点走神。向魏老师学习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做禅事、说禅话、听禅音。心中有禅意,人间处处是乐土呀。
再说说窦桂梅老师:
很早就知道窦老师,网上看过她的《秋天的怀念》、《再见了,亲人》,以及她的书籍《窦桂梅怎样教语文》,亲临现场听她讲课却是第一次。听了她的《皇帝的新装》。课前我就在想这篇童话她会怎样讲。它完全不同于《秋天的怀念》那样富有深情,窦老师又会以怎样的理念来阐释这篇我们小学时就曾学过的课文呢?听了窦老师的这节课后我才深深地感受到窦老师的宏大、深刻。通过分析人物,寻找文中矛盾的交集点,让孩子思辨,进而联系实际,在矛盾冲突中体会人物心理。最终将课文引向哲学的高度——回到事情本身。一篇童话窦老师居然可以把它解读的如此深刻,是呀回到事情本身,就像课后窦老师跟我们交流的一样,你敢说我们这些在座的各位不是大臣、官员吗?在面对自己的利益将要受到侵害时,我们有多少人能说真话、能控制自己、能保持本真,能回到事情的本身,这不仅是留给学生的思考,更是留给每个人的思考,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左右摇摆,难以定夺,但是作为一个大写的人,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保持生命最初的本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谢谢窦老师让我们认识到这些。这就是这篇童话的主题,也印证了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听了他们清华附小老师的阅读课、识字课,深刻体会到了主题教学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窦老师的课堂不仅充满思辨,更多的是怎样将英语、音乐、绘画整合在一堂课中,这堂近两个小时的大课深深地吸引了所有的师生。那充满夸张搞笑的朗读,那联系自身的反复思考。孩子们在进行着道德上的艰难抉择。在这样的两难抉择中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人的思考。
最佩服的是窦老师的记性,哪个孩子问了什么问题,在整堂课中,在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她都能准确地找到那个学生,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有心,这样的记忆力谁能做得到呢?窦老师看似年近五十了,却如此充满激情。如此投入,与学生水乳交融,仿佛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就是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窦桂梅,这就是一步一步由课堂走出来的教育专家。感动、快乐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听了名师的课,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什么?仅仅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模仿他们的教学设计是不够的,我们永远学不了名师,我们唯一能学的是站在这堂课背后的名师,名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第一要有丰厚的文学积淀,大量阅读学习语文本体性知识:涉及哲学、文史、国学经典、诗词类书籍。第二具备文本解读能力,第一步的大量阅读也是为第二步的文本解读做充足的准备的。第三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例如: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等。这些根本书籍的阅读才能为教学提供能源,才能让课堂生机无限。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就自己人生的精彩。这就是名家论坛给我们的启示。
第四篇:学习第六届名家人文高端论坛感言
坚守一颗宁静的心
10月24日到27日,我有幸到青岛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参加了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这次高端论坛由著名作家陶继新主持,来自全国各地1200余名领导、教师参加了论坛。
在这里名家高端论坛与名师课堂交替进行。我们临朐采取的是与会代表分两批接力参会的方式,我被安排在第二批,25号下午到达会场,只参加了后两天的会议。幸亏有一位大关初中的老师把会议的过程全程录了像,幸亏我当时带了笔记本,所以能及时地把前一天半的名家报告与名师课堂考录下来。这个考录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返回临朐的整个路途中,以至于有老师开玩笑说下车后要收取“考务费”。而本在头午就已经结束了的会议也的我们返程的车上延伸着,直到到临朐车站才解散,真的,我们都太激动了,根本都还沉浸在刚刚结束的陶继新老师主讲的《〈学记〉解读》里,沉浸在魏书生的演讲《种好自己的心田》里。
好东西需要慢慢品味。正如阅读经典名著,常读常新。北京大学教授赵玲玲、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程翔、深圳明德实验中学校长程红兵、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刘金玉、河北省语文学科名师信金焕等,他们高深精到的人文大论、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让我们如沐春风、如览云海。我不仅学得了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而且获得了沁心润脾的人文理念和思想。我觉得我这次黄岛之行收获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学到了平时根本不能企及的高深的做人的智慧。原本以为牺牲了这个周末我会很累,没想到让名人给洗了脑后感受到的是全身心的轻松!这当然更多的是得益于魏书生老师的报告《种好自己的心田》。
听魏书生的报告,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领略到了他的魅力,有着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佛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我了解了他的人生态度,松、静、匀、乐,让我们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思想及对于一堂课的见解更让我们有了许多借鉴之处。他认为,一堂课,教师纯讲课不超过20分钟,发言不少于10人,处理突发时间不超20秒,学生做课堂总结,课间活动不离开学生„„尤其是,上完课你得反思,这堂课学生学的快乐吗?我想如今的教学都只注重学生学会了什么,备课上更关心的是重难点的解决是否有效,至于学生学得快乐不快乐,很少有人关注。魏老师的提醒让我们再一次记起,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
魏老师在报告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我就是把简单的东西守住,不折腾,不懈怠。做老师就这么点破事,折腾啥!细细品味他做老师做局长的成功秘诀,就是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折腾,一心一意种好自己的心田。
不折腾,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作为一个市的教育局长,位高权重,能坚守住这点却多么难。他说做局长的尽量不要干涉下属的工作,折腾些什么新概念、新名词,他说那些所谓的创新啊,无非就是把本来明明白白的事情说糊涂了,然后重说。做领导的不折腾才能还给下属一颗宁静的心,让他们平心静气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工作、尽责、助人”这些分内的事做好就行,其他的什么也别折腾。魏老师的做法看上去是无为,其实却是无不为。这大概就是大智慧吧。
我呢,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能做到“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折腾,一心一意种好自己的心田”吗?要求学生读经典,自己却静不下心投入其中;面对着外界的诱惑,我更做不到淡泊名利。女儿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她和
她的表姐在谈论那些优秀生具有怎样的学习潜质,我插了一句: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能守住自己宁静的心,不为外界干扰,他们不会追求时髦的打扮,也不会追逐什么明星。没想到外甥女瞪了我一眼:你能吗?扪心自问,我不能。我只得掩饰自己的尴尬:所以我们的一生才如此的碌碌无为,所以我们才希望你们这一代超过我们啊!没想到他们俩竟然异口同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的教育只得宣布失败。
即使是在教学中,我做到不折腾了吗?我把学生的课堂真正放给学生了吗?学生读书的时候,学生思考的时候,学生探讨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都是恨不得将自己的眼睛变成360度的监控器,全方位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吗?不是时时事事的在叮嘱他们、指导着他们,唯恐他们漏掉一个知识点吗?学生们的心中都有一棵知识的种子,我们所做的就是帮他们浇水、捉虫,让他们的那些健康的种子发芽成长再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寻找各种机会拔苗助长。
魏老师在报告中还反复强调,做个快乐的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一个人心态平和固然是身体健康的前提,坚持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魏老师自己教了三十多年学,始终陪学生一起跑操,也带动着全校甚至全市的老师坚持跑操。他总是说利用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帐还能算不过来吗?看魏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身材笔直,精神矍铄,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始终站在讲坛上,一说起他对体育的重视,说起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他就禁不住的原地跑起来,跑呀跑呀,俨然是一个热血澎湃的年轻人,让会场上的听众们也跃跃欲试,我也觉得自己似乎年轻了许多。
真的,年轻其实就是一种心态。我也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他这种年轻的心态。
最后,让我们记住魏书生老师的话: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
我想守住自己宁静的心了,我们就能淡然看待一切了,便能够苦中作乐,就会觉得备课很快乐,写板书很快乐,讲课很快乐,批改作业很快乐,帮优秀生夺标很快乐,帮后进生进步很快乐,搞科研很快乐,业务学习很快乐,写论文也很快乐。因此,我们就是快乐的教师,我们的学生也就是快乐的学习者。
第五篇:全国教育名家论坛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康晓君
2014年3月日
17赴郑州学习心得
3月14日至3月16日,我有幸与我校10名领导及教师随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和领导赴郑州大学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3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学艺培训会,这次教育名家论坛,分别由徐长青领导的天津团队、黄爱华领导的江苏团队、柏继明领导的北京团队、这三种团队分别带来了他们的“简约教学”,“大问题教学”、“游戏教学”模式及教学思想。
3天的学习短暂而紧张,我却从中收获了很多。名师教学可谓“清新而深遂,灵动而扎实。”他们从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组织教学,风格各异,引人入胜。和谐的师生关系贯穿整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所上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他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彰显了名师风范,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不停的赞叹声,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以徐长青老师的课堂为例,谈谈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所感。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水到渠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在徐长青老师所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堂上,我欣赏到了徐老师高超的导入艺术,他在课前以“魔术”吸引学生兴趣,所谓的魔术,就是就地取材的“撕纸”,这个让学生好奇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二、唤起已有的经验—“顺水推舟”《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纸能否撕出2010片、2011片、2012片?学生初次接触会对这样的问题觉得无从下手老师讲解这样的问题也会觉得头疼,觉得自己说的很清楚了,可是学生总是不能理解。徐老师讲的这节课让我也获益良多,徐老师善于让学生运用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反应很快就知道学生的就近发展还在哪,然后利用就近发展还拓展新知识,也就是他讲的“回头看”,“知难而退”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使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而这种学习体验过程在我看来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更珍贵,它会影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思考,为学生的今后学习生活积累财富。
三、尊重每个学生成长的权利—“海纳百川”,在我们平时上课中,我们总是有意成无意的在向学生透露我们心中正确的答案,使学生总是按着老师设想的去做,没有自己的看法,而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不到答案的对错,他总是在鼓励同学们,即使答案不同,只是告诉同学们那是因为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他是从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索的快乐、学习的自信。而我们大多数老师习惯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学生的行为,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学生,这就造了教育的偏差和对学生的误导,所以,我们必须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接受多元共存,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除了徐长青老师,我还听了其它12节高质量的观摩课,每个老师给人的感觉都是浑身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洋溢着灿烂与热情,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体及课堂的生成,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循循善诱,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短短的3天,我收获了很多,我会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课,让学生在教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康晓君 2014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