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洋思中学教学理念
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学习时间:2011-3-20 学习地点:南门小学多媒体教室 领学人:高智军
学习内容:《洋思中学教学理念》 内容摘要:
洋思中学——“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的当代中国名校,是全国教育的一面旗帜,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现代学校的一面旗帜。
1980年,当时泰兴县天星镇六个村的农民,为了解决子女就近上初中的问题,集资了两万元钱,买了七亩地,建了26间房,办起了 洋思中学,当时只有5个班,13名教职工,220名学生。从那时起,洋思中学就没有让政府投过一分钱。可是,在1982年以前,洋思中学的学生也没有一个能考上高中,参加中考也没有一个学生的数学能考及格。
1982年末,当时的民办教师蔡林森始任校长,局面开始转变。从1987年至今,一直保持着合格率、巩固率、升学率三个百分之百和优秀率一流的记录,有80%的学生升入省重点高中。这个原本是“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生源”的农村联办初中,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质量。如今已是: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模范学校、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
洋思中学三个百分之百和一个一流的取得,并不是建立在选拔录取优生的基础上,而恰恰相反,他们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被其他学校选拔之后的学生基础上的,2001年入学的学生中有近二分之一的人语文数学两科分数加起来不足120分。就是这样的学生,毕业时却都成了合格生,而大多数竟成为优秀生。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这正是需要我们研究和学习解决的问题。秘诀在这里
秘诀之
一、教好“难教”的学生谈何容易?
为了教好“难教”的学生,洋思中学每周都搞“三清”运动。所谓“三清”,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学生向每节课要质量,向每天要质量,向每周要质量,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一着不让,一天不松。这样的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做下去,那实在不是一般的难。
“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只有每堂课都力求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当堂完成作业,那“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日日清”就是每天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日日清不了,每天留下的问题积重难返,仿佛“阴天拖稻草”越拖越重,那样“周周清”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当堂清不了的学生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段落,一一帮助他(她)过关。一次“清”不了,就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再由老师帮助他(她)“清”。“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体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南京来的一名学生,有一次周末该清的内容未清,按规定不能回家,但是因为想家,加之父母求情,班主任还是同意他回去了。蔡林森知道后,让班主任打电话告诉家长:洋思不是保险箱,如果不能做到“周周清”,就不能保证有进步。家长听了还是把孩子送回了学校,直到完成“周周清”的任务。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甚至家长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现在,需要周未留下来“清”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秘诀之
二、从“最后一名”抓起
洋思中学教学理念
到洋思中学来读书的学生,除了施教区外,大多是所谓“难教”和“教不好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学校甚至是倒数第一。
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个“锦囊妙计”。
一是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2001年.他们将初一200多名两门功课不足120分的学生,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平均分到两个分校20个班级,并分别与分校长、班主任签定“目标教育责任状”,定期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验收。优者奖,劣者罚;二是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与优生同桌,结成学习对子;三是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还是这些学生。全方位的人文关怀使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
在洋思,流传着许多“教不好的学生”被“教好”的故事。1997届一位姓凌的学生在原来的学校是公认的“三不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接受老师教育,“两打”——打游戏机、打架。转进洋思一个月后,恶习全改掉了。他告诉爷爷,在洋思找不到不学习的学生,想打架找不到打架的人。毕业时,他以610分的高分考入了省重点中学。
“最后一名”学生有了进步,自然水涨船高。在洋思,我们随手翻看了初一英语最近的一次检测:初一20个班,1000多名学生,多数都是100分,没有一个90分以下的;最好的班与最差的班平均分相差还不到1分。学科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科”,学校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校”。
秘诀之三:课堂怎样教
到过洋思的人都知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是洋思人教学致胜的法宝。所谓“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所谓“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看上去简简单单的8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深刻无比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洋思人看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也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正如洋思中学校歌中所唱的那样:先学后教,播下了智慧和希望。”
秘诀之四: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 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 采访中,从我们所听到、看到的,洋思人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这就是“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人是这么做的——
在每周初,备课组长带领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老师一起集体备课。此时,老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等等,也是教师集体备课必须研究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秘诀之五:教师几乎成了“哑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一样非常重要。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深挖恫”——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成了“听众”、“哑巴”。蔡林森说,其实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体会了。
到洋思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讲得很少,几乎成了“哑巴”。洋思的课堂上,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35分钟以上。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因此有人错误地认为洋思的课没有听头。
还是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洋思的课堂吧。开始上课了,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教”做好准备。
“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 怎样教? 其中奥妙无穷。“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人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几乎成了“哑巴”,不是说教师“无为”,而是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对此,蔡林森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路标”,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学习的“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秘诀之六:“兵”教“兵”
在洋思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兵”教“兵”的动人景象。这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洋思的“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更多地体现在课后。洋思的学生中,学习“有困难的”比较多。在课堂上,这些学习的“困难户”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一来,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洋思的学生多半是寄宿的,平时学生生活都在一起,洋思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展了“一帮一”、“兵救兵”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学教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秘诀之七:在“做”中学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洋思课堂教学的又一特点。在洋思,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做。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自学——做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往往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这是一堂化学课。教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时,教师问:“为什么在概念中要强调‘这种溶质’? 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四个字确实不能少吗?”课堂上讨论声顿起:有的说,“在KN03的饱和溶液中加NaCl”;有的说,在KN03的饱和溶液中加KMnO4或者CuS04”。教师因势利导:“下面就请你们做实验,注意要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你们的想法。”话音刚落,学生就分别选出他们所需要的药品来实验。这个环节,学生感悟良多:对概念的理解必须抓住关键词才能理解透彻;设想必须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要选用能使实验出现明显现象的药品。同时,学生对实验环节的多种设计,体现了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自学——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洋思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体现出了明显的后劲。洋思的一个学生在毕业之后,考入了某重点中学。刚进校的时候,成绩并不突出。后来生病住院一段时间,由于在洋思养成的良好自学习惯,在投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他通过自学,不仅跟上了教学进度,而且在康复后的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秘诀之八: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
许多人到洋思听课,往往只注意到一堂课老师讲了几分钟,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学,却没有注意到在洋思的课堂上学生学得都特别紧张。让学生课堂学得紧张,恰恰是详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效率的“玄机”之一。蔡林森将这种让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地自主学习的作用,形象地概括为“七能”,即:一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二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七能确保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仔细思量洋思的课堂,我们发现学生真的都像考试、竞赛一样紧张。所谓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从上课考到下课。老师上课布置过学习内容后,就让学生读书、看书。学生读书、看书实际上等于看试卷;几分钟后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这是第一场考试;然后让学生改错,这是第二场考试;最后20分钟做作业也是考试,作业本就是试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句也不讲,将时间全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洋思的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讲,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等于让学生松松垮垮,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锦囊妙计。洋思的课堂基本上都是这样,都是在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后先让学生读书、看书,让学生从读书、看书中领悟,然后再通过上黑板书写和当堂作业来让学生试着运用,每一步都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走。课堂上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紧张无比,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学生们说,课上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课后感到特别快乐---学得快、学得好,有一种成就感。是啊,通过紧张自主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解决了学习问题,养成了有效甚至是高效学习的习惯,他们能不快乐吗?!这是“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激发活力,活力带动效率”呀!蔡林森说:自主学习是学习,不是玩耍;越是要减轻学生负担,就越是要每节课都像考试、竞赛一样;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紧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志。
以上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请各位老师尊重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把教学落到实处,向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在这四十五分钟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洋思中学成熟的教学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拿来就用呢?
第二篇:洋思中学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① 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②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③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⑤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集体备课: 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
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四、备课笔记: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
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六、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③教师行间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④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⑤对课堂检测题,教师是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七、“兵”教“兵”:
①“兵”教“兵”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②“兵”教“兵”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③事实证明,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困难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自己能学习上有紧迫感,也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者提出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八、“做”中学:
①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②学生做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知识的处我感悟,这本身就是创新。
③允许差异。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基础。采取不凡方法与途径,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被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创新。
④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⑤只有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形成自学习惯。学生不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养成了做事的好习惯,不依赖别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操作,养成勤快、爱活动的习惯。
九、谁紧张?
课堂上,学生要比教师紧张得多!
①有人认为,一堂课教师只讲几分钟,学生主要是自学,能紧张吗?所有到过洋思听课的人都会看到课堂上学生不闲着,特别紧张。课堂效益很高,学生不停地思考、阅读、提问、解答练习、操作等。②课堂效益表现以下七能: a.一能发现真实的,并加以解决;
b.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d.四能真正理解知识,不断提升质量;
e.五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学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f.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 g.七能确保减轻负担。
③学生自主学习从上课到下课,从课内到课外。学生每一节课都象参加中考一样答每一道训练题。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每堂课下来,学生说:真累!然而,课外无作业,无压力,学生都特别轻松。
十、效果:
①洋思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学生水平与基础较差。然而凡是在洋思经过三年自学训练的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很快,平均每年80%学生升入省级重点高中,其中包括一部分中、差生。
②记者跟踪调查表明,升入高中的洋思学生,后劲很大,他们自学能力比别人强。自主能力比别人好,课间操认真,起睡正常,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
③洋思学生课堂特别紧张,课下很宽松,每天6:00起床,晨炼30分钟,早7:00~7:30看新闻,课后没有作业,中午休息1小时,晚9:30熄灯。下午无作业,自习时间,复习与预习,预习到位,课堂效率高,作业当堂完成,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篇:洋思中学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走进洋思,感知洋思
高一语文
田波英
第一次听说洋思中学,是在我校课改动员大会上,当时很不以为意。第二次听说洋思中学,是在重庆的教研大会上,心中生出了一些好奇。第三次听说洋思中学,是在綦江中学教学交流活动上,心中不油然有了些向往。幸运之神总是在不经意时降临在我们身边,我有幸成为了我校到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的首批成员。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几乎雀跃!带着复杂的心绪,我走进了洋思。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之下,洋思中学营造出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出了“先学后交,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出了一整套务实的学生管理制度。整个校园,由学习到生活,由饮食到娱乐,无不是井然有序,高效合理。如果说,在刚走进洋思中学的瞬间,那朴素的校园环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些许失望,那么,五天的与洋思亲密接触,在离开洋思的瞬间,我却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与尊重,甚至有些留恋不舍。
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走进洋思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简单的石刻,上书洋思校训“真、善、美”,朴实而简单,却让人过目不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让每一个家长满意”的语录分别张贴于食堂和教学楼建筑上,这两句话同样给人震撼,这是怎样的自信与自强!往里走,便是教学楼,迎面而来的还是一条条标语,悬梁上,柱子上,台阶上,只要是眼睛所及之处,要么是名人名言,要么是英语单词,或者是中国古诗词,或者是各类公式······真正做到,只要走进洋思,你便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不想学都不行,知识自然而然地先入为主印入你脑海中,让你从踏入洋思的那一刻开始就接受润物细无声的陶冶。这样的德育不是简单的走过场,而是切实深入到洋思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化为自觉行动,进而生成为学生的固有素养。
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讲课时间仅仅几分钟,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老师只是进行点拨,指导,释疑,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老师决不越俎代庖,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从而真正地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学校为这一教学模式设置了一系列辅助行为。确立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观念,坚持从初始年级开始,从初始学科开始,从最后一名差生开始,狠抓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三清运动”,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先学”阶段,教师用一分钟时间出示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引领学生自学,让学生全部的学习行为都围绕目标有序开展。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自主发展,要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时间及自学后的检测方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以开发。在这一个环节,学生学得既自由又紧张。自由,是把首学权还给了学生,把首思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学得自由而充分。紧张,是因为洋思的“先学”绝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精心策划,将首试权和首创权也一同还给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完成之后便是自学检测,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又获得成功的快乐,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后教”,是以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为主的。这一环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方式和教的要求。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疑难问题是后教中要解决的,凡是学生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而教的方式绝不是老师直接提供答案,而是小组团结协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仍有不能解决的学生,则采用“兵”教“兵”的方式,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不完整,并作相应更正与补充。“兵”教“兵”,使学困生有收获,中等生受启发,优等生更优秀,师生在互动中一起创新发展,这正是新课改的精髓。
“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先学后教”课堂模式的保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洋思的课堂讲课时间少,节省下的时间便是还给学生,让学生将当堂内容完全消化,决不遗留到课外,这也保证了学习效率。我认为,洋思课后很少甚至没有作业,却仍能保证升学率,这都源于它的“当堂训练”。要想使课堂效率高,课堂教学就要及时反馈,练习当堂处理。“当堂训练”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可以是当堂背诵,可以是到黑板上演算,亦可以是当堂测试等等,但形势上如同竞赛、考试,学生独立而快节奏地完成,而且规定几分钟内完成,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一个又一个几分钟,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没有时间开小差,更没有时间去偷懒,整个课堂有序而高效。这样既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又减轻了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同时检测了课堂教学效果,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洋思的训练题也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层次,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就感。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能走向成功,保证学校升学率,这与它们实行的“三清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堂堂清”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日日清”就是要求今日事今日毕。“周周清”就是对一周知识的总结、回顾,清除、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三清”为课堂教学扫除了障碍,学生才有课堂自学的能力,老师上课也才能得心应手。“三清”的方式可以是班上同学之间的清理,也可以是班与班之间互换着清理,更可以是学校领导的亲自清理。“三清”是一个既定目标,已经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感到了责任,于是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三清”。“三清”的有效实施,保证了洋思的高效课堂,保证了洋思课改走向成功。
三、务实的学生管理制度
走进洋思,走进洋思的教学楼、食堂、寝室,你看不到学生追逐打闹的场景,听不到学生高声喧哗的嘈杂声。无论是到大教室上展示课,还是上食堂就餐,还是到操场做课间操、上体育课,到实验室做实验,学生无一例外都是列队前行,统一行动,秩序井然,如同军事化般规范,令人叹服。
是什么让洋思学生做到了其他学校学生无法做到的事情呢?从初始年级抓起,以良好的习惯养成为起点。每一个新生入校,先学规范,学怎么起床,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洗澡,怎么管理钱物等生活常识。与其要求学生下楼梯不要摔倒,吃饭不要浪费,下课不要喧哗,还不如直接交给学生该怎么做才能不摔倒,不浪费,不喧哗。洋思就做到了这些。三千多名学生,楼上楼下同时就餐,没有喧哗,没有乱跑,二十分钟就餐完毕,凡到过洋思的人,无不被这整齐、统一、卫生、文明的就餐场面感动。在洋思的宿舍,早上起床,上铺的同学先整理内务,下铺的同学先去洗漱,十分钟后交换,二十分钟后所有学生准时到教室早读。我们总在抱怨学生上学不准时,我们总是在嘴上告诉学生不要迟到,要快,快,可是我们却从不曾交给学生该怎样快,洋思想到了,并做到了。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养成,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除了思想教育之外,还必须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严明的纪律来养成。洋思经验证明,说理是一种教育,严格规范和严明纪律也是一种养成教育,这也是洋思能把别人教不好的学生教好的最根本原因。
五天的洋思学习,让我感慨:不虚此行!
第四篇:洋思人的教学理念(推荐)
深刻领会,对照反思,深化课改
——“洋思”的启示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是教育的一个奇迹,是全国五十多万人络绎前往取经的圣地,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江苏省名校、全国名校,也不仅仅因为连续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百分之百的升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是什么让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成了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洋思中学有一套简单朴实、高效的成功经验,进而升华为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一、洋思经验解读
洋思经验的内涵是丰富的,且仁智互见,众说不一,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1.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洋思人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坚定有力的八个大字写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也烙在洋思人的心坎上。学校坚持开展演讲比赛及报道宣传等活动,在校内形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舆论氛围,使师生形成共识,从心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教好。洋思人教好的标准不是让每个学生都上名牌学校,而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大幅度地提升,能够让家长满意。洋思人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多年来,凡到洋思来求学的,不管多调皮,不管成绩多差,学校都收下。洋思人认为好学生是“玉”,“差生”是“璞”,只是需要精心“打磨”和雕琢罢了。
2.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洋思人爱优生,但更多关注“差生”。学校明确提出,抓学生应从初一抓起,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课堂上,教师关注的对象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讲课的起点是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提问重点也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三清”和帮扶对象同样也是他们。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的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并且水涨船高,尖子生也多了,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学校坚持不分快慢班,把基础差的学生分散到各个班,排座位时,让“差生”自主选择座位,自主选择“小师傅”,使他们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和重视。3.以学定教。洋思人注重学生的学,他们认为讲了不等于听了,听了不等于听懂,听懂不等于学会,学会也不等于会学。因此,课堂上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洋思人提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其实蕴含的教学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引导学生学。“教师课上教什么,应根据学情确定教的内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真正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洋思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4.生活也是一门课程。洋思人所说的生活课程,是指在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训练、管理,使之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涉及到走路、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管理财物、交际交往等方方面面。5.坚守就是成功。洋思的许多朴实、简单的想法,却成了一种先进的理念,这应归功于洋思人锲而不舍地坚持和坚守。三十年来,洋思人依然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坚守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坚持着精细化管理不变、“层层承包”不变、师德考核与学生行为考核不变。学校领导变了,办学理念没变,身先垂范、以身作则的精神没变;教师变了,教学思想没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情怀没变。洋思经验成于坚持,长于坚持,名于坚持。
(二)科学的教学策略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是洋思中学制胜的法宝之一,也是洋思人为教育做出的一大贡献。“先学”不是漫无目标地学,搞形式主义,而是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地自主学习。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先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也可给“迷路”或“走错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的教,而是在学生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先学后遇到的共性的、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所进行的互动式的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提高,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的内容应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共性的问题,会的一律不教。教的方式是“兵”教“兵”,教的要求是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要求,也不能就题讲题,而要找出规律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当堂训练”则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理解。
2.作业校本化。洋思中学砍掉了现成的资料和讲义,也没有整齐划一的作业本,用的全是自行设计且符合学情的练习题。不论是当堂训练的作业还是晚自习两课时的作业,一律由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时指定教师准备,组长把关,这样做到了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一道习题解决了一类问题。同时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3.“三清”。三清指的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所谓“堂堂清”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通过当堂完成作业巩固练习,不把问题留在课后。所谓“日日清”,就是指每天背熟单词、课文、定理等,掌握基本知识,更正完作业中的错误,力求“今日事今日毕”。所谓“周周清”,就是引导学生把一周中不熟的读熟,不懂的搞懂,不把问题拖到下周。“学校实行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优秀学生作为验收员,班与班之间对调验收,并填写验收报告表,清不了的,由科任教师抽时间补习,直至验收合格。“三清”的对象是后进生,它不用试卷,方法简单,差生不仅扎扎实实地学懂了知识,而且改了不良习气,全面提高了素质。
4.“兵”教“兵”。这也是洋思人长期实践摸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地办法。洋思人让优生与“差生”搭配坐在同排,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针对学生在自学或课后做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和更正,对错误的教师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老师帮助补充完整。“兵”教“兵”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也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5.让学生上课像考试一样紧张。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也是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先学时,教师给学生分任务,压担子,并规定具体时间要求完成,后教时让后进生在黑板上写,在讲台上说,在同学面前操作。这就使学生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为达到当堂“清”,为使自己不在同学面前出丑,学生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洋思人把此戏谑为“逼宫到家”,其实,“逼”的结果是学生的心智得到开发,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升,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不言而喻。
(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1.设施完备,档次高。学校的教学、办公、实验、公寓、宾馆、图书、功能室、食堂餐厅、运动场等设施齐全,且建设档次极高。每个教室都安装了闭路电视、实物投影仪、摄像监控系统。宿舍都装有有洗澡设置、自控空调、卫生间,生活其中,方便而舒服。
2.布局别致,环境优美。校园里的亭台楼阁,假山翠竹,小桥流水、林荫小道、宣传橱窗、光荣榜、校史馆等建设,高雅美观,令人心旷神怡。办公楼顶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激励着来洋思的每一位求学者。校训“真、善、美”的巨石矗立在北大门内,“雄鹰展翅”石雕耸立于实验楼前,代表洋思精神的“拓荒牛”雕塑屹立在餐厅前,这些都激发着莘莘学子拼搏争先。
3.氛围浓厚,富有特色。学校的餐厅、教学楼的横梁上贴有英语单词、古典诗词,竖柱上更有若干面镜子,镜子上面写着一句句催人奋进的格言,路灯杆上悬挂着100条标语,名言、警句更是分布在教学楼、餐厅、操场、宿舍、教室、阅览室、洗手间的各个角落,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如餐厅外的标语是“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公寓楼里标语则是“不侮辱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细观这些标语,内容具体,每一句都有所指,剔除了我们常见标语空洞的弊端。
4.推进文化管理。2006年,学校推进“三个走进”文化管理策略。一是走进教师。把老师看成是学校发展的主人,学校领导的好帮手,学生成才的服务员;广开言路,遇事多与教师商量,让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二是走进课堂。以课堂为载体,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全面推行“点课制”,让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高效课,精品课。三是走进学生。学校持之以恒开展“关注差生”、“扶贫帮困”活动,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三个走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课堂、学生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全面构建。
(四)精细化的学校管理 洋思经验的另一重要内涵是管理的精细化。学校有近80种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致入微地规定了师生的教学行为,生活行为,确保了学校几十年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事件。
1.行之有效的学生教育。洋思中学对学生的入学教育有一套独到的方法。学校确定每学期的第一周为“强化学生规范周”,通过对“学生37条行为规定”的宣讲,《四会读本》《安全教育读本》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在洋思怎么学,怎么生活,甚至连怎么走路,走哪条路,上课应怎么坐都有明确规定。如在“学会吃饭”章节里,就明确规定怎么分菜,分么捧碗,怎么坐等。洋思学校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师,就有管理者。每天课间、午间、下午课后等各个时段,都有几十名学生和值日教师一起值日,学生按学号轮流值日,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人人是管理者,人人也是被管理者。
2.有条不紊的一日生活。精细的管理保证了学生的一日生活紧张而有序。6点整起床,生活老师通过广播提醒上铺学生整理衣物,下铺学生洗漱,五分钟后交换进行。6点10分出宿舍,由年级值班人员查点人数后领学生去教学楼,交科任老师组织早读。生活老师汇总各寝室昨晚情况并交楼长处,楼长与年级主任和政教处接触,汇报学生情况。6点45分,班主任带领学生按规定路线去餐厅就餐,生活老师与班主任一同负责并考核学生就餐情况,评比文明餐桌,7点,班主任将学生带回教学区,7点10分,所有教师参加本年级组会议,听取前一天考核情况的通报(包括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生活等各方面内容)和当天事务安排。两节课后,所有师生去操场做课间操或进行体育锻炼。午餐后,由生活老师带回宿舍,安排部分学生洗澡,部分学生午休。下午两节课后为57个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由辅导老师组织进行,学生有的学习摄像、采访、有的练唱京剧,有的学习器乐,有的参加体育活动,所有学生均有收获。5点20分进晚餐,然后自由活动。6点40分,全校英语口语训练,由英语骨干教师在主播室讲解、领读,全年级学生跟班,英语科任教师在班内组织秩序。7点整,班主任到班,组织收看新闻联播。7点40分,晚自习开始,各科任教师按划定的时间进行作业辅导,达到日日清。9点,班主任带领学生去宿舍,将本班学生交给生活老师,生活老师清点完人数并签字后,安排学生就寝。看洋思学生的一日生活,规范而不单调,平静而不平淡,他们在这里静心学习,安全成长,每个人都在缔造着自己的完美空间。3.独到的教师培养方式。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坚持引导教师走教科研之路、走学习之路。主要方式是校本培训。每年暑假、寒假,学校都要组织老师进行校本培训。一是学理论,学洋思经验、学习洋思人的精神,学全国各地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学教师行为规范,更新教育观念,努力铸造师魂。二是学习备课,每年开学之前,各教研组将分别组织教师进行备课,先备教材,备初中三年的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各年段知识间的编排次序和内在联系,了解编者意图。然后分学科组练习备本级本学期的课,通过实际操作把握备课要领。三是赛课,评课。学校将利用7到10天的时间,让200多名教师在年级组内逐一上课,逐一评课。各年级组内如有领导的,必须先让领导上课,其他人听评,其次是骨干教师上课,最后由新教师上课,并且做到上一课,评一课,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如新教师的课不合要求,则引导他们反复上,直至合格了才能上讲台。四是考试,考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洋思模式的具体内涵、新课标的要求等,确保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理论指导和支撑。以老带新也是洋思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举措之一。每年8月下旬,学校都要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双方还要签订协议。师傅要包徒弟的备课、讲课甚至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学后,师徒一起参加集体备课。新教师坚持先听师傅的先行课,再上课。师傅坚持听徒弟的汇报课,并指出问题,帮助解决。考核也按捆绑式进行,徒弟得奖,师傅也得,徒弟受罚,师傅连带受罚。
4.“包”字当头的责任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使学校解放思想,大担接收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生,使得学校生源良莠不齐,但即使是有瑕疵的学生,学校也不拒之门外,只是将他们“包”给教师,使其由莠转良。学校实行层层承包、签订责任制。学校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责任,都要确保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与生活老师签订责任,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与骨干教师签订责任,确保所带“徒弟”站好讲台。这样一包,大家的责任性强了,工作劲头足了,效果也更明显了。学校实行“转差”、“培养”一票否决制,如没完成“转化差生”和“培养新教师”的任务,本人将无缘于评优选先、奖金领取。校长、科室主任都承包全校不合格的学生和不合格的教师,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对照反思,寻找差距 1.洋思的备课与我们的写教案。真实的备课是洋思实现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前提。洋思人备课将经过自备、研备、改备三个环节。备课前,教师人人钻教材,看练习,吃透教材。集体备课时,主要备课人拿出简单的设计流程供集体商讨,大家研讨解决疑难,研究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研究哪些作业最有实效性,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集体备课后,各自根据班级学情,进行教案修改,并做好课前准备。可以看出,洋思备课重学生学法的研究,重练习作业,而我们则重教案的抄写。备课时,大部分教师按固定格式填空,环节齐全,数量较多,但如何教学生学则很难体现出来。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少量精力用于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大多精力用于抄写教案,本末倒置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教师备课时不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要点,而是舍本逐末,通过购买《名师优秀教案选》照抄。有的只备讲授内容,课堂练习根本没有设置,把洋思人认为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只是“蜻蜓点水”或流于形式。
2.“先学”与我们的“预习”。部分人将洋思的“先学”看成了预习,其实这是错误的。洋思人在“先学”之前,要讲一两句话,准确地、明确地提示学习要求,使学生明确自学的目标和方法,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高速公路。教师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板演、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调查,彻底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性的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与新知有关系的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做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洋思人认为,教材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花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讲的内容,学生只用三五分钟就能学会。我们的预习则大多放在课前,且目标模糊,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预习,只能看看书,读读定理或写写字词等,这样下去,学生没有发现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只是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其身心疲惫。况且个别学生误认为自己已经预习了,内容全懂了,上课时心猿意马,听课效率大打折扣。
3.“后教”与我们的“讲授”。洋思的“教”是以学定教,他们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策略;洋思的“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也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引导;洋思的教也是让先掌握的学生“教”,学生教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或不透彻,教师补充,如果讲错了,教师再更正。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教师退居二线。我们则反之,大部分课堂仍是一讲到底,误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这样做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成了“听众”,“哑巴”。
4.“当堂训练”与我们的“书面作业”。洋思的“当堂训练”是有严格要求的,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快节奏地完成;训练的目的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我们的“书面作业”为了保证数量的一致、文面的整洁,则大部分是课本习题的重复抄写,所有学生的习题一刀切,且在课后完成,没有监督人员,照抄现象屡禁不止。
5.“三清”与我们的“家庭作业”。洋思人的“清”不是考,“清”的对象不是所有学生,而是完不成基本任务的极少数学生,“清”的内容是基础知识,清的方式不是试卷,而是书本,“清”的时间不是双休日,节假日,而是在校七小时之内的边角时间。“三清”措施,促使学生自觉自主的去完成任务。我们的“家庭作业”则全在课外完成,而且普遍认为多多益善,大部分教师采用了题海战,疲劳战,且乐此不疲。极大扼杀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6.“评课观”的区别。纵观我县多年的课堂赛讲,我们的评课大部分已走进了误区。大都对教师的角色比较看重,认为教师只要自身展示得好,引导得当,就是一堂好课;对一些形式的内容评得较多,如气氛的热烈、合作讨论的程度等,至于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提升了多少能力,则很少探究了。洋思人评课,更注重看学生的学。即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最终效果。洋思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做到了三个转向,一是评价目标由单一转向多元,二是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三是评价重点由形式转向效果。
三、学洋思,如何学
洋思中学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高不可攀,山东杜朗口、河南永威等学校的声名鹊起,说明只要真心实意学 洋思,就能取得成功,创出成效。那么,我们如何学洋思呢?
(一)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态度决定高度。”洋思经验是被全国各地验证过并已在众多学校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法宝,他的理念及一些具体操作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学洋思要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全心全意地投入,否则还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甚至是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学洋思经验坚决反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坚决反对以搞运动形式的态度应付这次全县推动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要变“外因推动”为“内因驱动”,变“尝试”心理为“坚持”观念,变仅仅“认可洋思经验”为“真诚分析,执着实践、为我所用”。学则思变,学则思改,学则思进。只有真心实意学洋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有新突破,我们的管理工作就有新思路,我们的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就会有新创新。
(二)转变观念,以学定教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县大部分学校的师资、生源、设备要远比当年洋思中学好的多,却没有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关键是教育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方法还不科学。学洋思,应该先学洋思正确的办学观(面向全体,尊重个性)、教育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学生观(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观(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方法,“事事求实、细致入微”的管理理念。如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则有点舍本求未之嫌。也往往会事倍功半,效果不佳,甚至误认为洋思经验在我们的课堂上水土不服,难以推广。
(三)吃透精神,杜绝形式
洋思经验是洋思中学历时30年积累而成的,它能成功运用,是与学校已形成的优良传统分不开的。我们一定要吸收洋思经验的精华,固本创新,不可以学一些花架子或走向极端。如只效仿组织形式,将课堂变为千篇一律;教师只图少讲,将任务全部丢给学生;为追求自然、随和,而将课上得随意;只关注个别“差生”,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只注重教案、作业的表面形式,而丢弃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用洋思人“事事求实”的精神,学活用活洋思经验。
(四)坚定信心,狠抓落实 “行动重于心动”。讲座听了,实际看了,认识有了,但实效如何,贵在“行动”。我们要借助全县推开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平台,以学习洋思办学经验为契机,重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要及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各实验校要迅速召开全体教师参与的洋思中学经验交流会,确定学校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观看洋思中学部分优秀示范课实况录像、听取赴洋思学习人员的考察报告、研究学习洋思部分资料等方式,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洋思中学“三清”、集体备课、校本作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等的内涵,从而使全体教师基本了解和掌握洋思经验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要改革学校评价标准。在组织全体教师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各实验校要以实为实,制定科学合理、能促进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评课标准、教案作业评价办法和教师业绩考核方案等,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推动作用,促使师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之中。
三要迅速开展听评课活动。先由已考察学习过的教师逐一提供研究课,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说课和评课,并进行深入讨论,发现亮点,寻找差距;再组织青年教师利用洋思模式“同上一节课”,探索洋思模式在本校的最佳应用方式。学校领导要身先士卒,带头上示范课或诊断课,让本校教师在具体的课例中学习洋思模式。通过听评课活动,努力锻造一支能适应课堂教学改革、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师资条件。
四要按期开展实验。在实验班级,各学科都要利用洋思模式进行教学;非实验班也可尝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便于对比,对照班则要求按常规教法认真组织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但绝不可将其模式化,变成死板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否则,课堂教学将失去生机与活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实验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模式、绝不可全盘照搬洋思用于初中生的教学模式,要发展模式,使其为我所用。
五要尝试集体备课、校本作业。各校要督促备课组尝试运用洋思的备课方法,采取自备、研备、改备的措施,强化备课的实效性。备课要由注重教案的备写转移到注重学法的研究上,由注重发挥个人才智转移到注重集体智慧上,由注重环节齐全转移到练习题的设计上。作业设计,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更要考虑的学生个体因素,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让每个学生完成必做题达到合格同时,通过选做题、思考题的训练,提高中等生、培养尖子生。
原中央教科所主任纯滕说:“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自学,获得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素质的过程。”这其实也是我们的初衷。但只有深刻领会洋思精神,对照反思我县实际,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目标才可能实现,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又一个洋思。
第五篇:洋思中学教学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点击数:1645 次 录入时间:2009-12-5 16:33:00 编辑:feiyang200911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① 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②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③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⑤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集体备课: 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
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四、备课笔记: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
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六、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③教师行间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④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⑤对课堂检测题,教师是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七、“兵”教“兵”:
①“兵”教“兵”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②“兵”教“兵”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③事实证明,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困难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自己能学习上有紧迫感,也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者提出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八、“做”中学:
①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②学生做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知识的处我感悟,这本身就是创新。
③允许差异。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基础。采取不凡方法与途径,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被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创新。
④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⑤只有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形成自学习惯。学生不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养成了做事的好习惯,不依赖别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操作,养成勤快、爱活动的习惯。
九、谁紧张?
课堂上,学生要比教师紧张得多!
①有人认为,一堂课教师只讲几分钟,学生主要是自学,能紧张吗?所有到过洋思听课的人都会看到课堂上学生不闲着,特别紧张。课堂效益很高,学生不停地思考、阅读、提问、解答练习、操作等。②课堂效益表现以下七能: a.一能发现真实的,并加以解决;
b.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d.四能真正理解知识,不断提升质量;
e.五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学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f.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 g.七能确保减轻负担。
③学生自主学习从上课到下课,从课内到课外。学生每一节课都象参加中考一样答每一道训练题。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每堂课下来,学生说:真累!然而,课外无作业,无压力,学生都特别轻松。
十、效果:
①洋思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学生水平与基础较差。然而凡是在洋思经过三年自学训练的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很快,平均每年80%学生升入省级重点高中,其中包括一部分中、差生。
②记者跟踪调查表明,升入高中的洋思学生,后劲很大,他们自学能力比别人强。自主能力比别人好,课间操认真,起睡正常,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
③洋思学生课堂特别紧张,课下很宽松,每天6:00起床,晨炼30分钟,早7:00~7:30看新闻,课后没有作业,中午休息1小时,晚9:30熄灯。下午无作业,自习时间,复习与预习,预习到位,课堂效率高,作业当堂完成,形成良性循环。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解读
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中学是一所距县城9公里的农村三年制初中学校。学校原为一所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险些被撤并的学校,近几年来,该校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原来全县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前三位,一跃而成茌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一、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基本模式(“三三六”或“10+35”模式)
1、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2、课堂模式:“三三六”或“10+35”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
10:教师讲解≤10(分钟)35:学生自主≥35(分钟)
二、模式的基本解读
1、课堂解读
①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
②“先学后交,当堂达标”。
“先学后交”与“先学后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宽泛的“教”,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8人一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没有“独立思考”(开小差),且平行分组,均衡搭配。
③目标性、目的性强。
有预设目标,有预习提纲。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④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
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本节课!⑤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
共同捆绑记分!形成“共同体”!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
2、课堂感悟
①黑板是学生的,甚至地板也是学生的(大片大片地写出来交流);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
②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
③真正落实“三讲三不讲”。
④教师:“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而我们的课堂是教师表述的课堂,甚至是表演的课堂,学生不痛不痒。虽然讲的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但真正听懂(注意力能集中起来且能跟上你的思维)的只有一半,一半中听了能记住的只有一半,记住的一半中能重述和再现的只有一半。多讲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时间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和深加工。一句话,或没有留下烙印,或留下了但不能翻刻出来。课堂是要讲的,不讲不成课。但怎么讲?尤其是讲多少?是需要永恒研究的问题。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的方式。
3、课堂启示
①励志:激发斗志、鼓舞士气、树立信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最大保障。(有氧学习)A:是让本次自己不理想的成绩再次重演,还是将不服输的志气转为行动?
B:中考,离我有多远?(时间)我,距中考有多远?(实力)C:别人都在进步,你还在等什么?
②敬业:取得教学成绩的基本前提(主动工作)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课本,一个教室。艰苦环境,简陋设施搞改革。
A:几乎无奖金。
B:公示栏:每天公布上课情况、晚自习情况。C:支 撑: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③总结:校本提升(享受荣誉)
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形成经验,不断地推出成果。
三、引发的基本思考
1、课堂能改,必须改。
2、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杜郎口经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大多数讲课的是学生,给学生解答题的也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点拨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 “要我学”为“我要学”。
3、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原先总认为有些知识点太难,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但杜郎口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老师的指导到位,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会成为可能。
4、课堂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采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并不像有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老师不用讲了,上课轻松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准备教材的难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师考虑周全,另一方面备学生的难度加大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住教材的深浅,学生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大大超出教材难度本身的话,应当策略地给其纠正,如果重点不清、概括性不强的地方,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归纳补充。另外原先课堂的时间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讲课来定的,但是现有的模式更需要多考虑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讲解要简练、明了,更要求老师
教给学生方法,收放要得当,逐步养成好的习惯。
5、每堂课最后,应当增加一项成果分享,也就是说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本组讨论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向全班作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学会“善思”,又激起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勇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6、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在班级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帮差结对子。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尤其充分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后进生出头露面,使他们逐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东庐中学“讲学稿”经验
作者:zgz|zgz845@126.com 转贴自:教研室|http://222.134.81.86/zcjys/2005-2/2005228144343.htm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江苏溧水县东庐中学减负增效靠的是“讲学稿”
东庐中学曾是江苏溧水县的一所乡村薄弱初中,却凭借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在短短几年内连获殊荣:被江苏省确认为示范初中;获得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南京市师德先进集体;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中小学学习的先进典型。
东庐中学在几年前只是一所普通乡中。学校没有轩昂的教学楼,连黑板都是老式的黑漆板,学校的电脑除了一部分是上级新给配置的,其余都是城市学校淘汰下来的„„当初,东庐中学也曾跟在别的学校后面苦苦地追求过升学率。但师资水平差、生源质量差、硬件设施差、教育观念落后,东庐中学必然地每每败下阵来。在教育布局调整时,东庐中学一度成为撤并对象。在困境中,东庐中学积极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整体层次不高,但毕竟有业务能力稍胜一筹的。东庐中学在摸索过程中,让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先准备教案,然后拿出来经过集体讨论后大家共享,以促进所在备课组乃至教研组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阶段性测试中,最早试行这一办法的数学、化学组的整体成绩有了明显上升。此时,又有教师及时提出,这种供教师使用的文稿,可以略加变动后也发给学生一份,既可当作课堂作业,也可当作家庭作业,还可充当复习资料;既可明确学习目标,又可让学生少做笔记。于是,“讲学稿”诞生了。从1999年起,东庐中学尝试进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
“讲学稿”来自于新的备课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讲学稿”草稿拿出;组长初审后提前两天发给全体组员,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后交主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第二天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要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学生填写“学后记”,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讲学稿”不是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从2000年起,东庐中学开齐开足课程,停止了初
一、初二的双休日补课,初三的周日补课以及寒暑假补课;教师在认真指导学生使用“讲学稿”、上课前抽批部分“讲学稿”以了解学习情况的同时,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课内损失课外补”没了时间和空间。教师“穿新鞋”不能走老路就得改变思路,就得研究如何在课内做文章;给学生松了绑,许多课外活动得以全面开展起来。
要问东庐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吗?客观地说,没有了家庭作业,但学生头天晚上要依据“讲学稿”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上课时释疑、巩固;课后复习、提高,的确也很紧张。可是,自主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并且自觉地刻苦学习。校方说,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主要是学生“动”了起来,而不是所有教师突然提高了水平。因此,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就不会感觉到负担重。
东庐中学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六无”:一是基本无辍学,学校学区内学生100%进入学校;二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外流到县里上学的状况;三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四无不开课程;五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违规补课;六无是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而在这“六无”状态下,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几年来一直位居县、市前列。《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日第1版
溧水县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
实施“教学合一”教学改革的经验
东庐中学地处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初级中学。这所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原来十分薄弱,加之离县城较近,曾经是骨干教师进县城的跳板,优生流失的现象也很严重。直至去年,学校仅有一名高级教师。作为一所曾经相对封闭的农村初中,他们也曾经和大多数学校一样,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里挣扎多年,加班加点机械训练,辅导资料泛滥,作业陷入题海,老师痛苦不堪,学生怨声载道,学校教育教学处于无序低效、低水平绯徊的状态。
1999年,年青的陈康金校长,怀揣从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学来的新的教育理念,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洋思中学先进的教改经验,从一个学科开始,继而推动所有学科,发动全校教师,尝试进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几年来,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教学质量稳定在溧水县和南京市初中前列,连续多年被溧水县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2 0 0 3年东庐中学的教改实践被授予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陈康金校长被评为南京市名校长。同年,学校顺利通过省示范初中的验收。
一、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的基本做法 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教学改革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改革备课模式,实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的备课改革;第二部分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以“讲学稿”为施工蓝图的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改革;第三部分是改革课后辅导模式,实行以“讲学稿”为根据的查漏补缺、教学相长的课外辅导改革。从课前备课,到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第一部分:改革备课模式,备课组集体编写“讲学稿”
1、“讲学稿”的编写流程:“讲学稿”的编写是一种新的备课模式,它的特点是“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备课具体过程为:
(1)寒暑假各人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2)开学初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
(3)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
(4)备课组长初审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5)主讲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
(6)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手上,任课教师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讲学稿”,即进行课前备课。
(7)第二天上课时师生共用“讲学稿”,教师课后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即“课后备课”),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
优秀的“讲学稿”来自认真的备课。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过细甚至繁琐,但它是务实的有效的。这种流程是能操作、可达成、有实效的,它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2、“讲学稿”的编写要求:
该校“讲学稿的编写遵循这几项基本原则: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根据以上原则,学校对各科的“讲学稿”设计的编写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注意“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
第二部分:改革教学模式,师生合作实施“讲学稿”。
“讲学稿”的生命在于实施,而“讲学稿”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因而,在“讲学稿”实施之前,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向他们提出了如下的使用要求:
第一,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在使用“讲学稿”时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第二,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管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对于教师,他们也提出了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第一,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讲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视情况而定),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第二,用“讲学稿”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第三,用“讲学稿”教学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的错误;另一方面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第四,用“讲学稿”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 一要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教学过程中必须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攻“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二要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三要提高教学中的“导演”能力。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第三部分:改革辅导模式,分段落实“讲学稿” 为防止穿新鞋走老路,防止教师留恋于旧思维、老办法,把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彻底改变过来,东庐中学紧接着实施了配套改革措施:废除三种做法,确立一项新的课外辅导方式。
一是禁止征订教辅资料。过去教师长期依赖教辅资料,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降,同时也导致学生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过重。于是该校停止了教辅资料的征订,要求全体师生一律使用共同编写、学校印刷、经济实用的“讲学稿”。
二是停止加班加点补课。从2000年起,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杜绝初一初二双休日补课、初三按规定补课,那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思想没有了温床,迫使老师改变思路,探究如何在课内做文章;学生的手和脑被解放出来,许多课外活动得以开展。
三是取消学科竞赛辅导。他们不办竞赛辅导班,把竞赛辅导由课外转向课内,由集中转向分散,“讲学稿”中能力题的设计,它既体现了竞赛辅导的要求,又使得每个学生有一试身手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四是目标达成“周周清。该校之所以提倡“教学周周清”,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一个接触、理解、内化的过程,解疑破难需要时日,知识的整合需要一个缓冲地带,一个章节的梳理过程往往是几种手段方式的调试过程。一天一清,一堂一清,似乎过于急促,难以内化,教学的氛围也不够宽松,囫囵吞枣往往导致消化不良;而一月一清的教学节奏过于松散了,缺了适度的紧张便难有情绪的亢奋、学习的高效。而“一周一清”便于把握教学节奏的轻重缓急,也符合初中孩子的认知规律。
“周周清”是在教师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测评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哪一类学生都会有不“清”的时候)查漏补缺。要求教师增强课堂反馈及评价意识,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信息。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失误持宽容态度,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维护学生的自尊和继续学习的热情。
“周周清”是在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再学习、再强化、再巩固,从而掌握本周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增加课堂上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增强思维的力度,加大课堂学习的有效程度),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
“周周清”采用面批、个别教学及补标测试的辅导形式。其特点是分散辅导为主,集中讲授为辅;教学方式以学生自我纠错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适用对象是当周学习内容不能过关的学生。“周周清”的时间安排在周六上午,由教师对本周学习未达标的学生义务进行辅导。
二、东庐中学实行“教学合一”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1、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的改变。“讲学稿”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讲学稿”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鼓励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布置的作业明显少了,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了,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过程,如很多教师设计问题时还要求学生写出解题思路,将隐性思维凸现为显性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的教学融入了新课程理念,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使教师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差异,善于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地发展。
2、促进了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和教师专业成长。改革的实践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积极搜集信息、查阅资料、读书学习、交流研讨,提高了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该校教师在县里组织的“理论学习与备课”的考核中屡获“优胜单位”称号。该校还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教师们由原来的疏于动笔,怕动笔变成现在的勤于动笔、爱动笔。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缩短了青年教师培养周期。东庐中学原有的师资力量弱,为了加速教师的成长,适应学校教改的需要,他们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参与改革实践,多听老教师课,学校对每个青年教师的培养都安排专人负责,包括备课的检查审核,上课、评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给青年教师压担子,缩短他们的成熟期。该校的青年教师有的才上岗一年,其所教学科的教学质量就排在了全县前列。目前该校教师已有2人研究生班课程结业,7人获本科文凭,1 8人本科在读,参加省信息技术考核合格率99%以上,学有专长一专多能,成为该校教师的自觉追求。
3、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讲学稿”的实施,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学习品质得到了锻炼,学习过程和方法得到了优化,学生自我探究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
4、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合一。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运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了学法指导和教学策略研究。运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使“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得到实现。运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整合、优化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体现为:提前预习、优化复习;减少考试、重在感悟;激发灵感、增强自信。
“讲学稿”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实现了“教学合一”。“讲学稿”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目标明确、话题集中,教师教学思路活、学生思维容量大,围绕问题重思考和讨论,节奏快、效益高。“愉快教学”、“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情感教学”等,在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愉悦。
5、促进教学管理的优化。“教学合一教学改革催生了学校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该校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刻板,造成教师行为与精神的双重紧张,领导更多地成为行政事务的领导。现在,教职工逐渐感到无效劳动减轻了,有形约束减少了,但无形的约束和责任却增加了,每个人都在树立和维护自己在学校群体中的形象。学校领导也从检查考核的角色中走了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深层次的管理之中:学校教学管理前移,从花很多精力检查备课笔记,前移到指导“讲学稿”的优化;管理重心下移,只注重教法研究转变为注重学法研究;管理的理念上移,把教师教学业务和技能的提高上升为一种事业,一种学术的研究,一种价值实现的过程。
6、教学改革达到了减负不减质量的教学效果。由于不补课,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节省下来研究教材,精选试题。教师的功夫花在课外,课内精讲精练,不说废话。学校追求遵循规律的常态教学,追求务实高效的教学研究,追求平等合作,共谋发展的教学情境,基本达到了“低投入、高产出”、“轻负担、高效率”的效果。该校2 0 02年中考参考率、合格率1 0 0%,均分512分,居全县第二。2003年中考参考率、合格率仍为1 00%,文化考试均分445.4,全卷全科合格率65.4%,居全县第二,全市前列。由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校实现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小学科教学得到强化,各项课外活动蓬勃展开,校本课程得以开发,学生特长得到了发挥。
7、教学改革使学校真正实现了“六无”
①基本无辍学,学校学区内学生1 00%进入该校,三年来,除1人因年龄大,经劝说无效外出务工外,全部毕业。
②无外流现象,近三年,学校改变了好学生外流到县中初中部上学的现象,全部留在本校直至毕业,去年开始,南京城区的学生开始流入东庐中学借读。近二年,骨干教师也没有一位外流,新来的教师以能到这所学校为荣。
③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④无不开课程,学校所有学科开齐开足。
⑤无加班加点,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赶进度,扎扎实实、按部就班,初
一、初二不补课、初三按规定补课。
⑥不买教辅用书、练习册。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讲学稿”预习、上课、作业。每一段时间,将“讲学稿”汇总成册,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而教师的教辅用书,则是校长每年寒暑假带领教师到城区新华书店选购,凡是教师需要的业务用书,校长一律签单报销。教师广泛涉及教材以外的信息,为精编“讲学稿“讲学稿”,精选练习题提供了保证。
总之,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认真,教得自觉,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都感到了愉悦,学校形成了宽松、和谐,向上氛围,得到了上级、社会,同行的广泛赞誉。当然,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要不断完善,不断增加新的内涵,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