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法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法分析
【摘要】语文课程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教学要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立足于学生主体,着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及实践性。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对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实践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84-02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积淀人文素养、衔接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在现阶段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着力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及实践应用能力,在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了由传统的语文知识传授向学生全面素质能力培养目标的转变,更加强调借助语文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发展[1]。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突破了原有的单一化教学目标的束缚,实现了语文课程实用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因此,需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以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滋养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教育领域中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具体到小学语文学习,兴趣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对小学生群体的学习心理及兴趣爱好加以掌握,然后选取生活化的实例,补充进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给小学生发表自身意见看法提供平台,在师生交流,生生沟通中,一方面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其自信意识和语言沟通交流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素质教育模式下形成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教师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一步推动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使小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中,更加深刻理解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其语文实际应用能力[2]。
在情境教学实现方式上,小学语文先天的教学资源优势,可以与多媒体教学方式达到有效衔接。一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中涵盖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契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将学习重点及难点借助多媒体形式呈现,有助于小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例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放映同名动画片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小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主题理解更加深入,既学习了具体的文章内容,又能使小学生对母爱有更深一层的领悟,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传统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知识的简单传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较为单一,随着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出现,其凭借自身独特的信息交互属性,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方面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3]。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做到有效,应注重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分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在组内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使其学习兴趣始终处于一个高亢状态;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经由组内成员加以放大,进而带动整个班级中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语文第九册《爱国诗》这一单元中,在《表达 学做主持人》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首先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有过做主持人的经验吗?你们喜欢电视广播中的哪种主持风格?为提高讨论效率,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后,展开师生交流对话,教师注重对问题加以引导,如:主持节目应注意哪些方面?在讨论完成后,可让学生模仿学做主持人,组员及教师充当观众,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小组学习中锻炼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应用能力。
三、结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进一步凸显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作为语文学习的起点,小学语文教学更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入手,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孙瑞鹏,代玉萍.浅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60.[2]李芸.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教育界,2014,(29):94.[3]董艳玲.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课堂实践应用[J].新校园(上旬刊),2013,(10):141.
第二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
有效的阅读教学,对于理解文本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重视单元导读,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解读教材发现,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看祖国、爱家乡。后面的课文、语文园地等都围绕这一专题来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关注导读的导向,并根据导读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训练,而且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阅读导读的习惯,在每单元学习前花上三、五分钟读、议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应面带笑容,和蔼亲切,愉快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让学生想读、乐读、真读。如在教学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之时,先放轻音乐,然后用幻灯或信息技术展示庐山瀑布 的奇丽、雄伟、壮观之景,师生在声、像情之中进入诗的意境,心随情动,情动与辞发。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其启蒙而引其趣”,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坚持,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兴趣持久。
三、鼓励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主动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读懂文本,读活文意。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十九课《最大的书》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题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为什么称为最大的书?”“最大的书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稍加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的具体特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大胆放权: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思考,大胆提问;二是创设民主、宽松的阅读环境,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三是精心设 计“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深于文本探究。如教《山行》这首诗时,任让学生阅读,品味诗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让学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时有什么感受,谈体会。
四、教会学法,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1、分布阅读,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正确朗读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这样的读才有实效。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多元化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永远是以问题开始的,鼓励学生对文本尝试多角度质疑问难。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思考点:(1)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2)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不出胜负?(3)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一设计,学生阅读后,会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
3、发展求异思维,突出创新思维。如教学课文《落花生》时,虽文本朴实无华,但真情实感跃于纸上。让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花生与做人有什么联系?平凡与伟大,怎样理解?
4、拓展思维空间,激励想象创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 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思维。如一问多答,一词多解。教学《跳水》一文时,让学生阅读,想象“当船长逼儿子跳水时”,会有哪些结果,你对此有什么感受?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收获。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教学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要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效率 有效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语文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文本的编写意图,不明了教学目标,未找到教学重点,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在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时,需要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并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对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应在一旁作上标记。对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查检结果写在一旁。
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教师需要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以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以便课堂上予以指导。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讲,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这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的角度,还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都会增强学习效果。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下是我们总结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强调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做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三、把握学生年龄特点发展学生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
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读诗,然后展示幻灯图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弄懂了诗意,而且提高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语文教学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才能行之有效。
(责编 金 东)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万山区高楼坪中心完小 刘艳 《铜仁日报》 2013.11.14 语文是教学的生命,生命是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质,了解学生的实际,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才能将课堂实施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独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生活中见实效,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帮学生提供自 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倡导朴实的教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时要重视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义。首先,要提高启发式的效率。启发式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缺少学生学习后生成问题的环节,要有预设和生成结合的准备,让学生有生成问题提出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次,要关注讨论过程的监控和调整。小组讨论不能只追求热闹场面,这样只能增加课堂教学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的组长要轮换,不能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唱独脚戏;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难度的.同 时,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要尊重学生有距离,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四、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五、必须具备有效备课的能力。
我们提倡备课要备两头,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
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力求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何尝课堂有效性不能提高?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小事情。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阐述教学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看法。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法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人开始系统学习的基础,能否有效掌握语文知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小学而言,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难就难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上。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上,虽然很多教师都在想方设法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就结果而言,并不尽如人意。教师们付出的大量的心血,学生们学的努力辛苦,但结果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充分理解与认识到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每一个教师都希望教学能够更有效,但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正确认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怎么做才能让教学更有效?从整体上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组成,即教学投入、教学结果以及教学体验。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就教学投入而言,主要指的是教与学的时间,包括了课堂教学时间以及课后学习时间;教学结果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指的是学生经过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有效性。从根本上来说,教学结果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学结果表现的重要方面;教学体验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感受,也就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变化。教学体验在教学有效性评价中容易被忽视,但教学体验对于教学有效性来说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因此,很多教师都会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愉悦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教学体验可以说是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确保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
正确认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有效性的三个组成方面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以成绩论英雄
虽然教学结果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反映教学结果的主要形式。但从长远来看,教学投入与教学体验才是教学有效性的长期影响因素。一时的好成绩,并不能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加大教学时间投入可以提高教学结果,但却会大大降低教学体验。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最需要的是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我们有些教师一味的追求好的教学结果,采取一些不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加大教学时间的投入以及降低教学体验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成绩,虽然在短期内会一些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其教学有效性反而会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2.缺乏师生互动,教学不相长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生与教师的一种互动过程,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轻视了小学生的个体独立性,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处在了绝对的中心位置,学生的“学”基本是在教师的既定步骤下完成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其有效性往往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学习兴趣,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明白其重要性,也知道兴趣是一切学习取得成绩的有效催化。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教师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能够运用的方法与手段有限,效果也差强人意。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处于自发或是偶然触发的状态。教学过程缺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基础,对于教学有效性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4.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不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在其中无疑是处于主力位置。这其中,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多数教师基于种种原因,在提升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方面略有不足。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生涯,往往能够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与理论,但在创新与推陈出新方面却显无力,未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时代学生的变化特点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来说,也是不利的因素。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在正确认识教学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教学策略,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
1.在快乐中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教学体验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应是小学阶段教学的核心与根本。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快乐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孩子们来说,一个愉悦快乐的学习氛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注重孩子的学习体验,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来给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体验,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注重教学体验是双向互动的,可以采用的方法也很多,如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探究教学等,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体验,根据学生的体验来不断修正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要紧抓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根据小学生受听故事的特点,可以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相关的故事当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据小孩子爱表现,争强好胜的特点,可以适当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来进行生字生词的教学,也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作为教师来说,要善于发掘,善于利用,善于总结,只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备有别于他人的特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运用赏识和激励教育原则去挖掘每一个孩子潜在的智能,学生只有在公平对待中才能增强自信心,才能有成就感,才能具有充分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与积累处于一个飞速的状态,在教学领域也一样。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是取得好的教学成就的关键。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提升是关键,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在教学方法上、理念上推陈出新,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