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选精选“一例”,构建高中政治课高效课堂
精选“一例”,构建高中政治课高效课堂
[日期:2013-10-17]
来源:顺义一中 作者:陈树华
[字体:大 中 小] 论文摘要:高中政治“一例到底”教学法已是一个大趋势,可是一例到底如何选择呢?一例就是整堂课只用一个事例吗?本文拟从“一例到底”中“一例”的选择上去研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一例到底 政治 案例 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课堂效率低下;此外,政治学科本来抽象性,理论性强的学科特点,甚至与社会现实时有脱节的现象存在,使得学生认为政治课假、大、空,这诸多的原因都导致政治课堂存在低效、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的现状。所以打造政治课高效课堂迫在眉睫。
什么叫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高效课堂的“三个标准”
(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新课标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
(2)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
(3)学生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实现上述标准,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学生、还有其他方方面面形成合力。由于思想政治课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如果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那么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课堂往往更高效。所以教师往往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一例到底”或是“一理一例或多例”就成为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本节课探究如何精选“一例到底”中的案例,构造高效课堂。
所谓“一例到底”,是指在一堂课中,以一则典型案例或材料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这里的一例,不仅可以是一则案例,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企业、一则材料甚至一个话题。比如,以苹果公司的发展来谈《公司的经营》,以汶川地震来谈《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当然,这里的一例不是说整节课只有一个例子,而是一则案例或材料为主线,其它材料为辅。
案例是“一例到底”教学法的核心,案例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在“一例到底”的教学方式中什么样的例子最合适,如何选择教学案例,下面就以我校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上的《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课为例,谈谈在精选案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符合教材内容,要有明确的目标性。
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目标进行,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课堂教学偏离方向、华而不实等弊端。所谓目标性是指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选编案例,要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案例是帮助学生理解我们所学的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这是案例选择最为重要的一点。如果脱离教学内容选择案例,这个案例无论角度多么新颖,学生多么接受它也是失败的。
在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中,全组教师首先集体备课,对教材知识进行全面梳理,确定教材的重点和主干知识,理清知识间的内在逻辑结构。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这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围绕这个主题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二、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其中,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第三点措施强调主观条件。把握了教材的主干知识和逻辑结构,我们就开始搜罗素材。针对这个内容,毫无疑问 “一例”得选择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这个人物显然是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而且他身上正好体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方面,也就是要体现教材内容的。
第二,教学案例的选取要能够多角度辐射教材内容,要有较强的综合性。
在教学中,“一例到底”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案例时既要针对教材内容选择生活中最能够代表这一部分教材内容的事例,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通过这一个例子的不同方面,运用课本知识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只有这样的例子,才能使课堂真正的优质、高效。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全面的思维模式。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中,我所选的案例姚明到底他身上能否挖掘出和上述三个主干知识对应的素材呢?通过上网搜集我发现是可以的。姚明做了很多公益慈善事业,对社会、国家还有球队等都是有很大贡献的,而且它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球场(职场)上挥洒汗水实现人生价值的,这就能体现他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的。同时他的成功离不开队友、姚之队、国家甚至是球迷等方方面面的支持,这又能很好的体现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最关键的姚明的成功与他个人的勤奋努力、技术、爱国情怀等都离不开关系,这正好说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主观条件。这样“一例”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都能建立起来,具体分析如下图:
也就是说,“一例到底”并非指整节课只有一个案例,而是以一个主题作为本节课的核心,然后以这个主题的相关素材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整节课很好地实现了理论和实际、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结合,然后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三,教学案例的选取要联系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必须做到思想新、观点新、故事新、角度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做到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反映现实问题、反映社会热点的案例,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时代发展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否则学生也会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选取姚明这个典型人物,虽然学生熟知,可是如果仅仅用NBA的材料,显然不是当下的热点,所以我迅速找出姚明退役后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这就很好的体现了时代性。比如,用7月份姚明退役发布会时的演讲词“明谢”来说明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当前姚明所从事的工作和职业如球队老板等工作情况来说明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附上姚明在上海交大学习时面对记者质疑时的一句话“读书是读给自己用的,不是读给大家看的!”与学生共勉。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引起了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第四,教学案例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生活性。
当下热点中体现教材内容的素材其实有不少,那么为什么我最终定下了姚明这个素材呢?我觉得选择案例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现有的情感认同。在搜集素材时,我也找了一些央视推出的感动中国典型人物,比如说杨善洲、朱光亚等。但最终舍弃了,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这些人物不太了解,甚至情感上也不是特别认同。我在课下问学生这些人时,很多学生甚至都没听说过。同时,学生对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缺乏共鸣,他们的奉献不仅感动不了学生,有的学生甚至觉得他们傻,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这就与我们所要达到的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背道而驰了。所以我最终朝着这么一个方向去寻找:
1、这个人物是学生熟知的,最好是喜爱的或是感兴趣的;
2、他不是一味的奉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在行业中作出了很大的成绩,成就了人生价值,同时他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比如说慈善公益。最终我把目标锁定在体育明星姚明和企业家马云身上。通过比较我发现,马云和姚明都很符合第二点要求,在第一点上姚明在学生中的知名度要胜过马云,甚至有部分人是姚的球迷,对他的喜爱非同一般,但是姚明今年正好退役好像不太符合时代性的要求。最终我选择了姚明,因为这个人物更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符合他们的情感认同。姚明虽然已经退役,但是我可以挖掘他现在的素材,同样也是热点。事实证明,我选择的姚明这个案例是正确的。
当然了,“一例到底”也有局限性,会让整节课显得单薄、说服力不强。比如这节课,会误让学生以为只有姚明这样的优秀人士是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其实不是:在我们周围,许多人都用不同方式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而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就实现了人生价值。所以教师在选择一例时,应通过各种方式拓展,使这一例也显得更加丰满更有厚度。所以,在讲完姚明的案例后,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说一说:请说出一位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人。并结合本课知识介绍他(她)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这样的设计既贯彻了一例的原则,又避免了一例的单薄,同时让学生参与设置情境,确实很好的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而且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课堂。
纵观这节课,教师通过精选案例,恰当的组织运用案例,最后通过这一节课的时间,可以说几乎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既定的教学?(学习?)目标,而且到下课时学生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这节课无疑是高效的,精选案例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思想政治课教学》
阅读:2 次 录入:顺义一中2012
第二篇:构建政治课高效课堂之浅见
《构建政治课高效课堂之浅见》
北京市育园中学
王 海 燕
邮箱:wanghaiyan650526@163.com 《构建政治课高效课堂之浅见》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政治课 高效课堂 探究活动 《构建政治课高效课堂之浅见》
实施学案导学,构建高效课堂是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言堂,让学生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改革新尝试。实施学案导学3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收获了成功,也发现还应注意一些问题,以此来切实有效促进政治教学改革,使政治课堂变得更活跃、更民主、更开放、更有实效,进而高效。
新课程教学中,“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理解原理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政治学科四个必修模块中共设有探究活动412个,其中必修一114个,必修二82个,必修三98个,必修四118个,由此可见,探究学习活动之多,教学素材资料之丰富。我们对教材上的素材可以适当的选取和恰当的使用,但还要与时俱进,注意选用刚刚发生的、重大的、特别引人关注的、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中的最鲜活材料予以适当的替换和补充教学探究活动素材,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注意力,体现政治课堂关注时事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因此,如何有效地选取和使用探究活动教学素材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
一、探究活动材料选取和使用中的问题
由于“探究活动”是在事先并不了解学生是否知道熟悉材料和材料设问问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的探索,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主动求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转化为学习上的内驱力,转“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和切实发展,实现了学习的质的突破与飞跃。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探究活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材料选取和使用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一般要设计2-3个教学探究活动,但在我们以往制作使用学案中发现我们的材料选取注意了时效性,比如经济教学我们选了十八大关于分配制度的内容,紧跟时事,本应该用在讲分配制度这框,却放在了分配原则这框,使得这个活动材料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滞后于教学,因而占用了这课活动的内容,就是事先缺乏明确目的而选取了不合适的素材。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学案做了改进,就是在探究活动前,先打出活动设计的目的比如探究点:我国的按劳分配,然后再,设计选取合适的材料,就避免了材料选取的盲目性。
2、教学素材选择和设问方式不够科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最新颖的、社会关注度高的、生活中身边的、有趣的教学素材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呈现素材的方式以多媒体的结合使用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审问有梯度,层层深入式设问逐层递进更能把问题探究清楚而深入;反问更能加强学习效果;多角度设问,从不同主体国家、企业、劳动者、投资者、消费者审问能抓住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多个方向设问,更能与学习知识的角度和解题上保持一致性,以利于把学习与解题结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而在以往的探究活动中,因为对教学素材选取的随意性与呈现的无序性,导致“探究活动”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对探究活动失去兴趣,消极参与,自然也就达不到“探究活动”预期的效果。
因为,政治课课堂教学素材选取,最讲究的是时效性、贴近生活性、正向引导性,同时还要注意新颖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而呈现的方式要体现多样性和有序性;设问的问题要注意层次和梯度,问题设置注意多角度。
3、探究活动与知识教学不协调
课堂上知识教学是基础,活动探究是为了深入理解和运用,二者相辅相成。但实际中,还是重在讲解主干知识,而不是探究中发现而理解掌握。所以学生主动性还没充分调动,对主体尊重性还不够。知识教学和活动探究不协调。
二、探究活动素材选取的基本要求
基于上述教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我觉得在今后探究活动中要总结规律,把握原则,并落实在每一节课堂。
1、教学素材选用要“生活化”
选用探究活动教学素材首先要体现“生活化”,贴近学生身边实际生活。因为高中阶段就应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要面向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从身边鲜活的事例中去感悟、体验、理解政治课所讲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2、教学探究活动素材的选用要尊重“主体性”
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要尊重学生主体的人格,又要把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探究活动教学素材必须遵循主体性,教学素材的调整也要遵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全面发展,这才能体现教学的真谛。
3、教学探究活动要体现“多元互动性”
探究活动体现的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双向性,这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融洽、民主、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利用探究活动教学素材,融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针对性于一体,以悦耳、悦目、悦心的方式呈现,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4、教学探究活动要有“控制性”
课堂的探究活动并不是把时间全都留给学生,想研究什么就任由他们毫无边际的乱探讨。这样学生研究的问题会信马由缰、易放难收,毫无价值。久而久之会对探究活动失去兴趣,也就谈不上科学方法和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适当地调控学生研究的节奏和引导研究的方向广度和深度。
三、加强教学素材的有效使用
1、活动目标定位合理,加强探究活动教学素材使用的目的性
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定位应根据《课标》的三位目标,恰当选择,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这样才会定位合理。因此,每设计一个探究活动,我们都要事先明确:通过这个活动要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弄懂什么概念或定义;学会什么技能或技巧;培养什么能力和品质; 形成什么习惯或观点等等„„,这样的活动设计才会有的放矢,恰到好处。
2、恰当调整,不断更新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内容
虽然现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更新的探索,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更多的社会热点和焦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探究活动素材也要不断更新。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蕴涵着深刻道理的漫画、名言诗词等素材,也可以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替代或补充原来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
例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财政的巨大作用》一课,本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其中第二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财政政策所具有的经济稳定作用。在本例中教材引用了1997年我国政府发行国债为了刺激、扩大社会总需求的素材。笔者认为1997年距离现在已10年多的的时间,对 于学生来说太久了,因此决定结合2008年上半年物价的持续上涨和下半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等现实生活的材料来分析主干知识,再设置了3个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1:我国为什么在2008年上半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到了下半年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呢?探究问题2:运用所给的资料分析紧缩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何区别?探究问题3:结合第一单元的知识绘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表格。
三、“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有效应用
(一)合理定位,让“探究活动”教学“有的放矢”
探究活动中面对如此丰富的教学素材,“用还是不用”,“用的目的何在”,都是我们选择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定位教学素材的目标呢?《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明确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省学科指导意见》从课标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的内容给了我们具体的教学指导,其中《省学科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实际上是对《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具体化,把握了《省学科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也就能较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而《省学科指导意见》“教学要求”中的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说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我们必须把三者统一在整个“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让“探究活动”教学“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合理定位“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目标时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准确把握基本要求
《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对学生的三维目标提出的 学习要求,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它是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的,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如识记层次的“知道”、“了解”、“明确”、“懂得”等;理解层次的“把握”、“理解”、“解释”等;应用层次的“探讨”、“比较”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我们在这一维度的具体要求。深刻理解《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的内涵,可以防止我们在“探究活动”教学中出现偏差。
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课。按照《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的规定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我们在进行“探究活动”教学时要以此为依据,把第二目的两个探究活动作为重点探究,通过列举数据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到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确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任何政治力量所不能替代的教学知识,只有准确把握了《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重点进行了探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受到了良好教育。
2、重点落实发展要求
《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发展要求”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的重点、热点问题,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提出的需要适度拓展的要求。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在探究活动中除了落实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还要将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列为“探究活动”教学的重要目标,这样做也体现了新课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
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公司的经营》一课,《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发展要求”是“认识诚信经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笔者发现新教材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如果在教学中都选用的话,一方面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使紧密联系的主干知识缺乏体系性,于是笔者选取了综合反映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的《海尔砸冰箱事件》这一视频素材,让学生重点探究,分析海尔走向成功的因素,尤其在探究“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这一主题时,布置了“请列举由于不诚信经营使公司失败的例子”的探究任务,较透彻地落实了“发展要求”。显然,有了《课程标准》和《省学科指导意见》作为依据,教师就可以大胆用新的教学素材代替了原来的素材,由3个探究活动改为1个探究活动,做到了重点突出、主题明确,扎实实现了《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也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得到很好地落实。
3、不能忽视“说明”部分
《省学科指导意见》的“说明部分”从“不作拓展的内容”和“不作要求的内容”两个维度为教学的深度和程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在“探究活动”教学中如果出现了说明部分不作拓展和要求的内容,那么我们尽量不要安排探究活动。
例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框《货币的本质》一课,按照《省学科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被定为不作拓展内 容,可是有些教师受老教材的影响,还是舍弃不了这一知识,把教材安排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作为探究教学的重难点,有的甚至花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讲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别和联系,这种教学行为按照新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二)恰当调整,为“探究活动”教学“推波助澜”
课本的宋体字正文是教材的主干和核心,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主体部分,是高考题目答案的依据,有些主干知识是教材中最抽象、最理论化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主干知识为宗旨,从教材、学生等实际出发恰当地调整“探究活动”教学素材,为“探究活动”教学“推波助澜”。
1、更新“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内容
虽然现行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求新的探索,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社会热点和焦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探究活动素材也要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蕴涵着深刻道理的漫画、名言诗词等素材,也可以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代替原来“探究活动”的教学素材。
例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财政的巨大作用》一课,本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其中第二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财政政策所具有的经济稳定作用。在本例中教材引用了1997年我国政府发行国债为了刺激、扩大社会总需求的素材。笔者认为1997年距离现在已10年多的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太久了,因此决定结合2008年上半年物价的持续上涨和下半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等 现实生活的材料来分析主干知识,再设置了3个探究问题。探究问题1:我国为什么在2008年上半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到了下半年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呢?探究问题2:运用所给的资料分析紧缩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何区别?探究问题3:结合第一单元的知识绘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表格。
通过更新材料走出了原有教材的结构,并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紧密相连,“财政政策”的调整本来是一个抽象的知识,以2008年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作为“探究活动”教学素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有效地解决了本课主干知识抽象性的矛盾,也使我们的“探究活动”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扩充“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内容
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对有限的学习信息得出不惟教科书、而又符合课程标准的认识呢?笔者认为除了鼓励学生自己在课外主动去查找资料以补充教学素材的不足外,我们还可以由老师帮助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补充素材,帮助学生增大信息量。所谓扩充“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内容就是在原有教学素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的活动素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如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从西藏民主改革前后鲜明对比中提出三个问题,以此作为情景导入,目的是启发学生对西藏的历史性跨越作深层次的思考。笔者认原有的“探究活动”教 学素材对藏族成立自治区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介绍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藏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状况稍作了扩充,如人均生产总值、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得出这些年来实行加快西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用事实说明我们要毫不动摇地拥护现行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原则,此外还补充了2008年的“‘3•14’暴力犯罪事件,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超过3亿元。”的反面素材,学生们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明白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诚然通过扩充“探究活动”教学素材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了对主干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
3、分解“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篇幅
所谓分解“探究活动”教学素材就是在原有的素材基础上分解几个部分,分别穿插在“探究活动”教学的各个部分,从而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常需要一些知识、技能和教学时间,如果教学素材篇幅过大会冲淡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热情,所以笔者认为教学素材的选择要精简,篇幅不易太长,对太长的教学素材可以进行适当的分解,这样会更有助于教学。
如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课,本框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第一目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这一“探究活动”教学素材安排了五个镜头,整整占据了书本的一页,笔者认为篇幅太长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探究比较吃力,考虑到本探究活 动的素材也能用来分析第二目的 “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具体表现”这一主干知识时,就把探究活动一:走进国家机关的五个镜头分解为两大部分。即把镜头一和镜头二合为一个探究活动的素材,作为分析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一方面的表现,因为这两个镜头突出了“人民代表”的权力,体现“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这一主干知识。再把镜头二、三、五合为一个探究活动作为分析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二方面的表现,因为该“探究活动”教学素材中涉及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银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学生一探究就会得出“国际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的主干知识,于是通过分解“探究活动”教学素材,使学生感觉到探究活动的难度大大降低,同时又能把第一目教学素材和第二目的抽象理论具体结合,使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使教学的主干知识化繁为简,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三)灵活呈现,为“探究活动”教学“锦上添花”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学习动机的原动力。“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呈现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何灵活地呈现教学素材,为“探究活动”教学“锦上添花”呢?笔者认为通过静态呈现、动静结合的呈现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1、静态呈现 从历年的考试来看,文字型、图表型、漫画型的材料是考试的主要题型,试题本身就是静态的呈现,所以“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也应以静态方式为主呈现,以便使学生能更好地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其实这些文字型的材料、漫画型、图片图表型材料包罗万象,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就能通过抓住主要信息发现它们与教学内容的本质联系,特别是漫画型材料直观生动,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贬时弊,扬美抑丑,有益于启迪学生思维,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可以成为我们的政治课“探究活动”的有效载体。
2、动静结合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将书本上一些枯燥的探究题改为抢答题、竞赛题的形式出现,将一些单一的课堂小组讨论活动融合于游戏中,将一些静态的图文素材转化为动态的情境题。这样的安排虽然在探究内容上不变,但是呈现方式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也非同凡响。
例如在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一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为了调节课堂的气氛,笔者特地把原来的探究活动改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先静态地呈现教学素材,再让学生结合“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来分析探究材料。材料一:当今彩电、VCD等成为现实,在古代,皇帝却不能看电视。材料二:有了电视、VCD以后,人们很少光顾电影院,租个大片全家老少一起看;材料三:只要社会上创造出了新的消费需求,总会吸引消费者争相抢购,追赶 时尚。蒲扇----风扇----空调;录音机----电视机----家庭影院。材料四:消费观念:6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一个暑期换三套是普遍现象。在本次“探究活动”中,虽然材料的呈现是静态的,而通过小组竞赛的游戏诱发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们动了起来,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探究材料充满了悬念和思维的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趁着新课改的春风,教师要创造出更多真实的“探究活动”,科学使用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开放的探究活动环境、自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推进获取知识过程的演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政治素养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新教材“探究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一、活动问题的设计角度、梯度和层次递进
用设疑引思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对问题的设计要求特别高,而随着教龄的增加总感觉自己设问出现了瓶颈!即问题设计空泛、缺乏梯度。
主要表现为:
1、问题提出的目的不明,没有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设计,随机性,随意性大,提出的问题空而泛或问题本身已包含答案。
2、设计的问题缺乏梯度,不针对教学目标分层替进。
3、问题本身不能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思考搭梯子。
策略: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问题,问题要有层次梯度,环环相扣,形成教学的教学主线,教学应随着问题的层次递进而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组织性的与应答性的问题不宜过多如:好不好?可不可以?行不行?你们坐好了吗?听见了吗?开放性的问题要精选。
三、活动的目的明确
打造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之体会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的平台
初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锻炼语言能力的平台。实践证明,“说”与“想”是分不开的,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直接联系的,发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每节课前设置5分钟语言实践活动,可有效地使学生放松情绪,同时,可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胆量和信心,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语言实践环节中,学生要站在讲台上,面对其他同学,讲故事,讲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针对网络、电视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表观点,总之,就是要“说”。经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训练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了,同时对周遭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思辨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包罗万象,其语言丰富多彩且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思维活动异常活跃。活动还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课程以这样的形式开始,可以让学生尽快放松心情,避免产生倦怠和抗拒心理,顺利进入后面课程的学习。
二、在案例中渗透德育教育
政治课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经济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感受责任》时,笔者运用了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很大的震撼。然后,笔者引出责任问题:责任包括哪些?有的学生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国。有的说: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们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说: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同时,使用案例教学,可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影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德育中,如果单纯地用道理向学生灌输,学生可能会排斥;而案例比理论更直观和明确,易于被学生接受。
三、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要配合教学任务,开展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教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时,笔者要求学生分成若干组,回家问父母和亲戚在以往的消费过程中是否有过买到假货、被商场强制消费、在消费中没有得到尊重的经历;然后,调查自己家周围的商场是否张贴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相关制度。每一组都要汇报本组的调查情况,并通过PPT向全班同学展示。这样的活动设计,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环境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为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会自觉地思考身边的事情和问题,就会把政治课学习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政治课学习就会成为自发和主动的行为。假期里,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课题,让学生自由分组、自主选择,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课题。例如,笔者为初一的学生设计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初中生人际关系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网络游戏对初中生学习的影响”等课题。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了学生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调查的设计、分析和总结,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外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等综合能力。
四、重视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政治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政治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政治也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政治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政治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不当之处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第三篇: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而是要改变那种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
好处。
(三)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参考资料:山东省微山县夏镇街道爱国小学蔡淑萍
深化课堂改革 构建高效课堂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年6月14日18:32 来源:中国新教育网
今年是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教育年”,是“推进教育三年大变样”的起始年、关键年。育红小学紧紧把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质量”的两个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育红教育品牌。在运河区文教局提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进行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探索中构建了适于学校自身特点的高效课堂模式。
从系统培训教师入手,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革命,新模式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寻找新途径,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课堂改革。自上学期运河区“进一步深化校教研制度建设,主力打造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后,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反复解
读高效课堂的内涵和构建高校课堂的意义,亲自带领全体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达成共识后,对全体教师进行“深化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总动员。
随后,领导班子深入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分析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在编排结构,知识分布等方面的特点,和老师们一道结合班级现状,研讨自己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的可行性,并就备课要求与磨课流程、作业编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案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各年级、各学科结合自己课堂的实际情况,分块落实,反复求证,经过几轮的修改,在上学期末制定出了《育红小学高效课堂的实施草案》和《育红小学2010年工作安排》。
从规范课堂流程入手,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规范教学流程是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保障。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学校设计了新授课的基本流程:“基本训练---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交流释疑——达标检测”,并规定每周除新授课外,必须有一节整理课和复习课,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时间,但不管是新授课还是整理课、复习课,每个环节要向学生明确所需时间。
课堂改革每个学科都在草案确定后,先有各组的骨干教师上引领课,全组老师从不同角度记录、分析预设在课上的效果,并完善草案内容,再有本组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同课异构,跟进探究草案中各环节实效,验证可行后,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全面铺开,开展听课,评课,说课,力求以新的教育规范指导教学行为。每位教师每学期力争在邀请课上、同课异构中,通过同伴互助解决自己的课堂困惑,在验收课上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达到展示课水平。
在推进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育红小学还建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成立了学科指导小组,教导处人员按学科负责到人,组织、检查、验收、督导本组的各项工
作,从备课要求、课堂模式及量化考核方案、学生达标测试方法、各学科活动实施方案和验收标准等都做了详细的部署。从规范课堂流程到讲求科学授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但大家欣喜地看到了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课堂上有疑问、有猜想、有争议、有沉思、有笑声,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欲、表现欲明显增强,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局面,即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多了、溜号的学生少了;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多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少了;“小老师”多了、一言不发的学生少了,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从改革作业形式入手,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
由于教案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堂效率提高了,学校明确规定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常规作业,课下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些趣味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自主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并有家长监督执行,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当堂训练”及时将课内练习练在课堂,当堂的知识及时消化,形成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因而,改革作业形式,势在必行。数学作业的变化由原来的大作业本改为整理本、纠错本、检测本。语文作业避免以往的机械抄写,从提高学生能力入手,增添积累型作业(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格言、课后感悟„„);重视学生自主实践,增设实践型作业(搜集、调查研究、采访„„);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与同学合作完成一项语文活动,自主设计一项作业等。这学期设计的语文必备的作业改为采蜜集、小笔头、整理本、自测检测本、当堂检测本。总之,从关注学生的发展来讲,要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而不是让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正是由于学生们作业的改革,孩子们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参于社会实践。开学初,六八班率先参与了《沧州晚报》组织的“我的同学我的班”作文大赛。文章刊登后,六八班全体学生借升旗仪式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加油,鼓励学生们创设机会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这学期,我校东墙又新开辟的10多块专栏,现在各班
都积极预约校内专栏,展示学生的作品。办专栏、看专栏成了孩子们的乐趣。
从学科均衡发展入手,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
近年来,育红小学一直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因而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购买大量图书、配备实验仪器、教学挂图、教学软件等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阅读课:自2000年学校就增设了阅读课,就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为了让学生满意又符合课标要求,校长亲自带领班子成员考察了沧州大大小小的书店,既多买书,买好书,又要最省钱。一个星期,为学生们配齐了相应的书目,做好图书阅览的前期准备工作。
本学期阅读课也做了调整,每个月有4节,第一节自由阅读;第二节班级统一阅读;第三节聊书课,并交流阅读图书的体会;第四节阅读课为好书推荐,读书感悟交流。这样既便于老师的指导,又能激发学生阅览的兴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维训练,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四月份,我们学生进行了学生阅读报、小书签比赛,亲子共读活动,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道“美餐课”。
诵读课:“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一句简短的话语体现了学校几年来在诗词诵读方面的学生方面的主要目的,这学期根据学生成长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合并专门开设了一节诵读课。诵读课各年级有相应的篇目,循序渐进,大量的古诗词诵读,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诵读的能力。
美术课:每周的两节美术课连上,将欣赏、授课、创作、评析环节一气呵成。每月有全员参与的一次作业展示,上星期美术组与大队部活动整合,进行了全校学生参与的“我爱科学”美术展,一下课孩子们就围在展区兴致勃勃的欣赏。
音乐课:开发校本课程,添加学生们喜欢的儿童歌曲,让歌声唱响校园,我们老师自编大型团体操的《三字经》《弟子规》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间操,在演
唱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科学课:充分利用实验室,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学期家庭实验室的开通,提高了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总之,教师充分利用小科自身的特点或优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大大促进了全校教学整体工作的发展。
从整合教育资源入手,推进课程改革的进度
学生的素质是在活动中综合生成的,少先队与新课程的教育目标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少先队教育应该投入课程改革中,与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整合。本学期,经过全体教师的研究讨论,最终形成将少先队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延伸课堂的教学内容,把学科教学与少先队活动充分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每个月设置一项主题内容,所有的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内容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1)语文学科在班内进行手抄报、小书签制作,辩论会、故事会,然后推选优秀学生,少先队再进行校级比赛和展示。
(2)音乐学科结合少先队五月的主题“感恩”教授《感恩的心》手语表演,少先队最后组织比赛与展示。
(3)美术学科为便于创作,将每周的两节课合并到一起上,结合少先队主题每月进行一次美术作品展。
(4)科学课,与少先队合作开展“科技作品比赛”、“家庭实验室”。(5)综合实践方面,课任老师负责在课内指导,少先队负责进行号召、宣传、展示与评奖总结。如4月“孝亲”月中,教师组织学生搜集、整理孝亲故事、典型事例,还在所教班级开展为父母做一件事情的活动,孩子们为父母做一次饭,讲一个故事,洗一次脚等等,在活动中亲身感悟和父辈间的亲情。
(6)信息技术的与大队部安全教育整合,上个月是安全月,信息技术老师在
大队部发出安全倡议后,发动学生搜集安全知识,播放安全教育影片,课上邀请大队辅导员讲解安全的重要性,学生在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制作安全宣传标语、警示语、宣传画,安全知识小报等,再有大队部评选优胜者。
少先队活动与学科整合,既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开辟了少先队活动的新天地;又推进课程改革的进度,让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科与活动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智育与德育相结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深化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育红人会以此为契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寻求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河北省沧州市育红小学校长 刘立蓉
第四篇:构建高效课堂
三、关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
2008年是山东省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活动年,作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课题,“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眼下正在烟台市各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继承了我国传统教学优良传统,又努力消除了其中部分不合理因素,全面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其内涵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教学进度与教学难易度的和谐;包含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学生身心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还包含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等。“和谐高效”课堂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共振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遵循了五大教学原则:以学为主;面向全体;主动发展;“三维合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交融与综合);科学适用。
为推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实际,烟台市教科院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五还”“两提高”的教学策略。“五还”:一是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讲授、启发、点拨和用于组织教学的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0分钟以内,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二是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不是固定在座位上,根据学习需要可以变动方向和位置,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身体行为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五是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两提高”: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二是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我校“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标准
2008年以来,为了认真落实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市区两级教研员的指导下,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我校积极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设。
1、总体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反馈为手段,以能力为目标
2、高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我校确定的各类课堂环节如下:
(1)、新授课(七环节):复习纠错、展示目标、自学寻疑、教师点拨、例题探究、针对训练、达标测试。
(2)、复习课(六环节):复习纠错、展示复习目标、共建知识网络、典型例题探究、典型题组训练、达标习题测试。
(3)、讲评课标准(四环节):展示正确答案、学生自我纠错、讲解共性问题、归纳总结规律。
(4)、实验课(六环节):展示目标、预习实验、探究实验、教师巡导、交流总结、完成报告:学生一定要完成实验报告。
(5)、作文课(五环节):展示目标、编写提纲、学生习作、互评互改、完善作文:学生反思缺漏,完善提高。
(6)、阅读课(五环节):选好材料、出示要求、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应用拓展。
我们不难看到这些模式多次出现“质疑”“探究”“实验”“交流”等环节,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的以下特性:
①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 ② 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③ 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 ④ 反思性: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需要。
3、语文高效课堂标准 【教学目标】 ⑴、能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⑵、能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实际,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关注学生的差异。
⑶、目标明确、具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整体设计】
⑴、教与学内容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观点积极向上,有时代气息;深度、广度合适,容量、密度适当。
⑵、教与学重点突出,注重语言的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注重语文的思考与领悟、应用于拓展、发现与创新。
⑶、教与学结构完整,节奏和谐,环节清晰,流程畅达。【教学过程】
⑴、过程严谨、灵活,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
⑵、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深度、广度与自觉程度,以及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
⑶、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要求学生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和目标的差距。
⑷、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个体或群体的情绪体验,关注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实际效果和长远影响。
【教学手段】
⑴、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参与的学习的环境。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
⑶、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师生对话的氛围。
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教学特色】
⑴、教师语言简洁流畅,富于感染力;精神状态热情、饱满。⑵、课堂气氛和谐、活跃、民主、平等,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
⑶、师生大胆创造,有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
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扎实”的课是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
五、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型课堂必备的理念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围绕新课程教学目标,我们的那些认识需要调整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1、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观念,就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让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捧上一张张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活泼、生动、主动地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似的总结、评比似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三十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2、要改变教师的角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在定向上应着力突出以下三个方面,即“第一,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第三,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很明显,这种解读已经远远超越了过去那种把课堂仅仅看做是“课本知识传授与习得的场所”的一般层面,而深入到了一个更具本性意义的深层境界——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促进人的生命不断获得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新课程教学中,主张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告诉给学生,单纯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将他们的问题转化为探究性小实验,而此时教师只起画龙点睛、引导启发者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和互相取长补短,创设出实验设计的氛围,展示科学的问题情境,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改变教师角色,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
5、重视学生“学”的行为。
教育家沃德的曾有这样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新课程要求我们从过去的过于侧重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转变到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之中,改变过去单线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新课程要求。把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指导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以及同学科同事的力量,共同探讨、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课型,如谈论、辩论、抢答、演讲、知识竞赛、调查报告、出报纸、写论文、排演剧本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6、关注学生的差异。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7、做魅力教师
卢梭曾在《爱弥尔》一文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古人云,“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今天我们也可以说:“课如其人”。有许多有造诣的特级教师,他们“特”就“特”在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抓住学生的特点。于漪的“寓教于情,声情并茂”,魏书生的“教学民主化”,钱梦龙的“创造性提问”,洪镇涛的“语感教学”,以及宁鸿彬的畅想,颜振遥的启发,张孝纯的大语文教学……这些独具特色且较有影响教学思想或方法的创立,无不是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并注入自己的聪明才智。
每个教师该找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凸显在教学中。这要求我们在备教材时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生;还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在课堂上彰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豪迈奔放的,上出激情来;深沉含蓄的,上出隽永来;思维敏捷的,上出智慧来;知识渊博的,上出厚重来。……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是能把别人的优点、教学精神“积淀下来”,又出神入化地突破别人,超越自我,在集大成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特性。
总之,面临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们要不断更新新课程教学理念,不断进行着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实践探索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成绩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以新课程为导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高教学工作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也只有深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推动老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革。
第五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2009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幅度削减课时,改变以往那些熬时间、拼体力的学校教育的今天,再谈创造高效课堂,恰恰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因此各校以“学洋思,提效率”的各项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做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理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已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呢?
我的思考是:
一、要清楚高效课堂的指标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概括讲高效课堂有这样六个维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优化课堂的微观结构,是构建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课堂结构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大体如何分配等等,要完成宏微观结构的设计程序,就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想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一步一步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了原来设计好的轨道时,教师就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思路往既定的方向引,说白了,就是老师设计好圈套,让学生往里钻。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微观结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四、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幅度减少,但是内容并没有减少。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高效的课堂呢? 首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淘汰。(1)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启发意识
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民主意识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以我为准”、“惟我独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努力提升专业素质。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教师更应该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头戏。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我为此做了精心的研究,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作为课改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我们采用下列方法:(1)反复诵读
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多读才能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句读熟悉文章的内容、把握感情、理解内涵等。诵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照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主要采用了自读法、断句法、填空法、范读法、分角色朗读等诵读方式。多样化的诵读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检查验证
学生的诵读是否有效果,必须通过检查来验证。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式:多媒体检查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质疑并答疑;分组交流自己翻译的句子和片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案检查法。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完成了学习目标,一举多得。
(3)触类旁通
重点实词不仅要掌握文本中的,而且要注意知识的触类旁通。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积累许多实词,为后面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拓展探究
比如,上《苏武传》这一课,由苏武对待生死的态度,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伟人看待生死的态度,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等,由此引发学生对“生死”的思考,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也可以写成文章进行交流,很好地体现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4.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一节课上完之后,要及时思考这节课成功之处在哪儿,失误在哪儿;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又没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眼神发亮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埋下头去,只给你一个头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必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次,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课前预习要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内容找准切入点。语文教学涉及字音、字形、篇章结构等,内容庞杂,在时间有限的情形下,不可以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因此语文教学要重点突出,抓住这一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能力是重点。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堂堂有训练,训练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4.功夫用在备课上。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三点:
(1)备大纲:全面贯彻大纲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把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大纲,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教学行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学行为。
(2)备教材:教师吃透教材,掌握课文重点,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并且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去。(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顾及他们的阅读心理和学习水平,激发兴趣点设计适合可行的方案。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搞好发展创新。教师要借助教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发现和创新。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教法,永远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大脑,开启思维之门。比如,学小小说,可以采用猜读续写式,让学生结合小说内容续写小说的结尾,然后与原结尾进行对比,分析异同,引导学生的创新。
2.开展兴趣活动。课堂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诗文朗诵、背诵大赛,读书方法交流会,配乐诗文朗诵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演讲比赛,辩论赛,文学沙龙,手抄报比赛,博客撰写比赛等等。
3.培养良好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材至关重要。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长期坚持,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高效的。
4.教给学习方法。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之外,还有教师具备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能力、教师具备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教师具备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的能力等等,这些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