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育教学随笔

时间:2019-05-13 03:2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教育教学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教育教学随笔》。

第一篇:计算教育教学随笔

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计算能力

----------教育教学随笔

葛洲坝实验小学

李爱华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掌握了计算,便打开了通向数学王国的大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小学生对计算题比较轻视,不论口算、笔算,还是脱式计算,可以说,每个同学都会做。它不象应用题那样,不理解题意,就感到无从下手。但每每不能百发百中,在每次的测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学生不以为然,认为是粗心,以后细心就可以了。可是在以后的计算中,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计算错误,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周而复始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为此我们低数组展开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错例成因分析的调查,发现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心理因素我们主要以学生注意力、表象、情感、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势这五个方面来进行案例观察。

我详细观察了十位学生,发现情感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优先选择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说对于计算题本来就比较枯燥,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比较有难度的!这就需要老师采取一些方法,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拉力赛,每个组四个一道或两道,每人算一步或两步,最后看哪一组快、正确率高,如果出错,要找出谁做的那一步。这样学生把个人参与和本组荣誉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后来发展到一个学生做一道完整的计算题,逐步培养他们的整体运算能力,这样,为培养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又一次做好了铺垫。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此时只要老师吃透教材,掌握教学要求,把握计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课的语言精炼、力争具有感染力,教学思路清晰,在学生头脑构建起正确清晰的知识结构。平时教学抓实,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利用观察学生的表现,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进行改善和巩固加强,那么学生对计算的方法掌握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而对于强信息干扰和思维定势来说,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是很快进入学习状况而排除信息干扰,而且吸收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能力是很强大的,再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为了不使其随着时间的迁移就忘掉,让学生理解与记忆结合起来,学生的所有记忆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所以计算时可以方便排除干扰而使得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所以老师也必须提高对计算的重视,做好示范,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课堂上,板演符合规范,做到既言传又身教。讲评、作业和试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首先做到。经常鼓励,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使严格要求能够坚持下去,还必须经常激励学生,使他们对教师的严格要求给予认同,并对执行计算规范保持持久的兴趣,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习惯。

总之,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第二篇:小学计算随笔

教学随笔

(一)小学计算随笔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出来的数据,学生计算平均失分为10~15分之间,部分地区达到15~20分。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差生面特别大,要快速地、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以加强计算教学作为突破口。计算教学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的重点。为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加强口算训练,使之常规化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实践表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大部分运用口算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四则混合运用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数学奥林匹克专家裘宗沪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可见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口算能力的实际意义之深远。首先。我们要突破口算关,因为笔算实际上是口算的结果。无论整数、小数加减法,都是10以内,20以内若干组口算的组合,而乘除法则是乘法口诀和20以内加减法的组合。如7354+2486这道多位数的加法加以分解成四道20以内的加法计算。又如,一个四位数乘上三位数(4653×475)就包含着28项的口算,如果其中一次的某一个环节发生错误,对这个式题材的总口算次数来说约占3.6%,但对于这道式题的计算来说就全错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我坚持每节课花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逐步达到熟练,并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

二、明确算法,算理是前提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 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如教学“分数除法”时,首先明确这是在学生学会“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这个转化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转折点。心理学指出:“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有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熟悉各册教材的新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基础设计教案,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学生明确了算理,掌握了法则的础上适当做些典型错例分析,以进一步巩固算理,在学生没有熟练掌握法则的情况下,不宜做错例分析,以免混淆。

三、弄清计算教学有关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明确,肯定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才属计算教学,而把有关单位的换算、公式及应用与计算完全割裂开来,孤立地教学某些知识,导致了方向重心的偏离。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弄清计算教学的范围,明确教学目标,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教材中有所侧重计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时间、重量、长度、面积(地积)、体积(容积)等单位换算;长、正方形(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形体的有关计算;比、比例的有关计算,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简易方程);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等。教师在进行以上内容的教学时也应从计算方面加强训练。

四、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自然养成认真、细致灵活的好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重复地干同样的工作会使人厌烦,因此,教学中不能单靠强化验算教学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因为学生往往算完一遍就再也不愿算第二遍,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如:

1+99%=24×5=9.5+5=12×108=

1+9.9=25×4=9.5+0.5=12×180=

338-145+56=125×4÷125×4=43+57÷19×3=

338-(145+56)=(125×4)÷(125×4)=43+57÷(19×3)=

通过组织对比练习,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又如,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考试时,如果计算题得满分,则总分另加奖20分。实行奖励措施学生计算会十分小心,认真仔细,更多的学生计算一丝不苟,算了再算,查了再查。久而久之,学生计算认真、细致的习惯自然形成,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之目的。

五、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运算速度

有些数在式题中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它们常常是进行快算的基础,如果每次都要动笔计算,既麻烦,又易出错,对于这些数要求师生要熟记。实践表明:如果学生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在四则运算中,则能较好地掌握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准确、快速而灵活地计算。

首先,熟记20以内的加法进位和九九口诀。它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

其次,再熟记使用频率高、规律性强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有关数据,这对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及混合运算极为方便,提高了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再次,熟记1π~9π的数值,便于教学《圆》与《圆柱、圆锥和球》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算速度。例如,在计算3.14×23.5时,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2π=6.28(20π则为62.8),3π=9.42,5π=15.7(0.5π则为1.57)。此外,还要熟记1~20的平方数值,既能提高计算圆面积时的速度,又可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明确算理、强化初步感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口算训练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并让学生熟记常用数据。

(二)体积容积容量的分析与比较随笔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学到了体积、容积、容量三个数学名词。开始想想挺简单的,可是在做作业中,总有同学把它们混淆起来,为了避免错误的出现,我仔细查阅了书本和课外资料,终于明白了原来体积、容积、容量这三者之间既有关系,又有区别。具体反映在下面:

体积、容积、容量的相同点:

(1)计算方法相同。体积、容积、容量的计算方法都是相同的,计算时都用可以用长×宽×高来计算,()比如:一个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高为5厘米,(纸盒材料的厚度不计)这个纸盒的体积和容积各是多少?

计算方法均为:10×8×5=400(立方厘米)

(2)单位相同。计算体积、容积都可以用上相同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不过计算物体的容量,一般常用容量单位:升、毫升。

(3)容积和容量的定义、测量方法、计算方法都相同,不同点主要是:

(1)定义不同。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量是指器皿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容纳物体、气体的体积,一般说容积;容纳液体的体积,一般说容量。

(2)测量方法不同。计算体积时,计算需要的长、宽、高的数据要从物体的外面度量;而计算容积或容量时,要去掉器皿周壁的厚度,必须从容器的里面度量。例如:用一块厚度为5毫米的玻璃制作一个长为50厘米,宽为40厘米,高为35厘米的鱼缸,这个鱼缸能放入69.5升的水吗?试用计算说明?有同学这样计算:50×40×35=70000(毫升)70000毫升大于69.5升,所以能。这样就错了,从题目中可以发现水是倒入鱼缸的,也就是说,我们计算的是鱼缸的容积,在50、40、35中应该减去玻璃厚度,列式为:49×39×34.5=65929.5(毫升)65929.5毫升小于69.5升,所以不能。因此在计算中我们要千万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计算体积还是容积、容量。

(三)加强课堂学生为主导随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六•一”前夕,一位五年级学生离开家长,走到我的桌前诉苦:“老师,我们的作业负担太重了,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一百零三道数学题,其中五十道是应用题!”这位教师“望生成龙”也够狠的!象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堤内损失,堤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10以内、20以内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 减法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我在这里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并不排斥笔算,需要的是,要精选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说及其它教学方法与笔算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训练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要达成共识。已成为习惯了的东西,再去改变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说、说完整,并且要让大家一起说,说好,这是不容易的。学校领导,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一定要多宣传,一起研究,与教师达成共识,才能动员大家去做好这件工作。实施中,可以先选择一个班、或一个年级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开。

2、加强备课。不同教材,学生说的内容就不同,说什么?怎么说?在备课的时候,把这方面的内容也要备好,教师就能在课上训练学生说,说好,这项工作就落实了。

3、加强检查、考核。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听课,既是检查、鞭策,又是鼓励、促进,不断完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学校里也可以试一下,可以设立数学口试,进行考核,量不要多。例如,可以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说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其它内容让学生口试。尽管口试的量不大,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要把“说的训练”,看作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如果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决心大,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长出一棵新苗,并结出硕果。

第三篇:教育教学随笔

质量论坛

教育教学随笔——商量

魏书生说:“我成功没有绝招,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要经常和学生商量商量!”我想,如果没有经历这次期末考试,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刻。以前我总觉得这句话讲得不错,因为体现了民主。但什么是民主呢?其本意是:在民主制度下,公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对于政治而言)。那么,课堂上的民主就是学生。

做为一名教师,期末考试未免有些紧张。因此在新课结束以前我就早早地制定好了计划,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

于是当复习课来临时,我以为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发现我的每节课仿佛都是在赶进度,每节课都是为了我自己得到些宽慰,平抚我紧张的心情。终于在这样的课维持了一周后,我决定放弃我的计划。那节课我放下脚步,让学生进行自习,做出这个决定我想了很久,本来按计划是肯定无法完成的,那么最重要的效果又从何而谈呢?放下脚步,是否正确呢?

这次自习课,我并没有布置明确的任务,而是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一堂课,一堂没有明确目的的课,我想必定是一节失败的课。

但后来所发生的事情,证明我的这堂课并不失败。失败与成功在于用心,即使课堂上我没有传授一个知识点,而是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便是成功,当然这是后话。

课堂上我发现有位女同学,好像对我的这种安排有点不满,似乎有点反感。我回想了一下,在前半个学期中这个学生应该说对政治比较感兴趣,经常会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好像沉默了,最初我以为是临近期末,功课太忙,但这样的态度肯定有其它的原因。

我是个急性子,在课堂上就和她来了一次对话。果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由于功课多,所以心情比较躁,这点可以从她零乱的课桌上就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她对政治课有点不满,原因是在后半个学期中,要记忆的知识突然变多了。这对于她来说,是个转变,在前半学期中,课程大多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如果我们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分析,也就是说注重学习的过程,那么这个结果必然会出来,因此也不用背诵,而到了下半学期,课程内容发生转变,有些内容其实具有直接的目标性,比如,在中国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对于这个知识点其实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讨论,难道让学生讨论一下是否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对于这个点主要从情感上让学生有所感悟。通过这次交流,她的情绪得到平稳,果然在后来的期末考试中她比以前考得都好。

有商有量,是一种交流。不仅老师要直接和学生交流,还要通过一些同学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在其中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了A男同学,他有一个特点,首先总体成绩居于中等略偏上,各门功课也比较平均,在学习上应该说是比较努力,但就我这门政治课来说,他总是无法达到A 等,就外部环境来说,他的同学政治是比较不稳定的,可以从A到E 等,也就是说可确定因素太小了,从老师的这个角度讲,这学期我已经找过他谈过一次话,上课也经常让他回答问题,但效果不明显,快到期末了我很着急,究竟应该怎么办?

但就是在这堂课上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这堂课上,可以说他很卖命,一直在背提纲,读得很认真,背得也很起劲,但就是没有结合课本,或者留点时间进行思考。我们知道,所谓提纲只是给学生一个轮廓,如果知识是有血有肉的,那么提纲只是一具僵尸。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和他聊了一下。他自己也意识到,每次我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他都能讲出来,但每次的分数却不理想。因此我建议他,在剩下的两三天内,重新把以前试卷的选择题看一遍,不要求背诵(当然,我知道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他完全能讲出来),只要求思考。

另外,为了让他增加信心,在考前的一个晚自习上,我给他找出其中的三道综合题,让他做一遍。从而让他觉得老师很重视他。在某种时候,老师的重视和关心能抵很多的话。效果也很直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在那次晚自习提出了本学期以来自己的第一个疑问。我想作为一个老师能够让学生由“疑问”到“质疑”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事情很顺利,结果也不错,这次考试他的政治获得了较高的分数。不仅如此,他的学习方法的改变也带动了他的同桌的进步,不仅仅是分数上的,也是学习行为上的。

对于这节课,事后我想了很多,如果在我上了这样看上去像是浪费时间的一堂课(事实上也像是浪费时间的一堂课后),成绩下降了,我要怎么办,这个成绩是偶然的,还是有其必然性呢?

商量,我想应该是没错的,很多时候成功需要别人,那就需要商量。我们为什么要和学生商量,而不是直接的指挥和引导。为什么这么做,很简单,如果学生都往正确的方向前进,那何需老师的引导,只有在学生存在偏差,即出现了所谓的负方向时,才需要。

商量的目的应该是长远的而并非一次的失败或成功,商量也需要磨合,商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养成习惯。

习惯养成后,我想并不需要指挥或引导了。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学习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有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坏习惯往往会使人功败垂成。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而事实上懒惰更容易成为人的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生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技巧,有时需要商量。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两点之间并非直线最短,B是A的目的,如果你直奔目标而去,你能确定你是最先到达吗? 直接的功利,往往让我们采取极端的方法,比如在教学中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做出决定。

我们通常会把老师比喻成园丁,但如果我们是园丁,我们的学生是植物,没有思想的植物吗?我们是园丁,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统一修剪吗?还是要像江南的梅,捆绑着变成婀娜者?

新课程下,老师需要探究,学生需要探究,我们不妨一起商量商量。

满城县刘家台中学 陈永静 ***

第四篇: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简介: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

《教育教学随笔》正文开始>>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 好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 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 “该 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 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 分学生“双差”而出。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 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 观念!家长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

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 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 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 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 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 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

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

6、一定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 校沟通。

第五篇:教育教学随笔

篇一:青春作伴好读书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校园里,春暖花开,少年云集,既是读书的好季节,又是读书的好年龄。

本学期,学校将周五中午自修定为课外阅读时间,引领学生阅读、悦读。这是我校“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校园”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很有远见的举措。

试想,学生从清晨开始一直做功课,直至黄昏时分,住校学生甚至奋战到夜晚八九点,哪有时间读书?学生在枯燥的题海中只会焦躁抑郁,何谈快乐?即便是语文课,也被考试指挥棒所驱使,为了高分而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天也只阅读一两篇短文而已,学生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呢?

而窗外春光明媚,花草树木尽情生长。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因为有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书籍正是人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阳光雨露”。阅读,特别是“悦读”,正是青少年汲取文明精华、先进文化的最佳途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机能快速成长的时期,记忆最强大,精力最旺盛;思虑单纯,不为闲杂事务所牵绊。这正是“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人生之春,正是勤奋读书的最好时期。

晨曦照室明,绿树入帘青,学生不释卷,琅琅读书声。此情此景,用朱熹的《观书有感》来表达则恰如其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如同打开一面镜子,知识思想映眼前;阅读就像打开一扇窗,杨柳春风扑面来。

寄语学生,大好春光,正好读书,博览群书,内修积淀,外阔眼界,视通千载,神骛八极,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篇二:我说人文教育

西方: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其内涵是指对人类生存的关怀;

中国:以价值伦理道德为核心,其内涵是指人类世界区别于自然世界的法则与秩序。

两者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关怀的对象。

人文素养就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上。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境界,它主要是通过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和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活得高尚,活得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要合乎社会进步价值的标准;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友善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代人文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社会进步的现代人,注重培养人性的理智、高尚、高雅的人文精神。

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即便他(她)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我们的任务是提高人、发展人、引导人。所以,让每一道火花都闪亮,让每一个孩子都进步,让每一位学生对人生都充满热情,这是教育者的责任。

“一匹狼,为了减少对手而咬死另一只狼,或者把肉夺到自己的嘴里,对狼来说,也许是它的快乐;!人是天底下最具有灵性、具有思想、具有感情,能判断善恶和是非的高级动物;人讲成败,更应该讲善意。所以,人的快乐,除了享受成功等等之外,还有更高的内涵::‘仁者爱人’。

篇三:教室里的红绿灯

到聋哑学校阅卷,我发现在每个教室的墙上,竟然有两个灯泡。虽然大白天,灯没有亮,但很明显能看出这是两个彩灯,一个是红灯,一个是绿灯。

教室里竟然有红绿灯?本人生性愚钝,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当我把我的发现和疑问,告诉其它老师后,他们有的和我一样惊讶和疑惑,有的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很明显发笑的老师,早就知道聋哑学校有这两个东东,并且他也一定知道红绿灯的作用。

在我们反复的追问下,这位老师不再卖关子,告诉了我们答案。

原来聋哑学校教室里的红绿灯,就相当于其它学校里的钟或铃。因为这里的孩子很多既哑又聋,无法听见上课或下课的铃声,于是正常的钟铃派不上用场。但是他们大多人视力正常,不能听却可以看呀!于是便有人发明了聋哑学校的“红绿灯铃”,上课亮红灯,学生肃静,老师“讲课”。下课亮绿灯,学生自由休息,教室内外放行。

听过这位仁兄的讲解,对这个东东的发明人,我油然而升无比的感激与崇敬。别看这一样小小的发明,给聋哑儿童解决了多大的问题呀!这里面又凝聚着发明人多少智慧,多少爱心啊!

我又不禁联想到其它一些专为残疾人士发明的东西,比如轮椅;比如盲文;比如盲道,比如助听器等等,哪一项不是发明人爱心、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啊!

我想:作为普通人,或许我们没有发明家的才智,不可能给残疾人太多太大的帮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呀!

首先,对他们不要歧视,不要冷漠,不要刁难!

其次,应该给于他们应有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关爱以及帮助!

还有一条,那就是:

关键要有行动!

下载计算教育教学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教育教学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教学随笔

    随笔选材广泛,形式自由,是随时反映见闻感受的一种文体。教育随笔就是用随笔的形式,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感受、体会,或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的教育......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From 陈裴 教育随笔: 1.老师做错了也应该道歉 今天下午在通知去评比其他班级的黑板报时,我就说,请评分员去吧,罗欣马上说:评什么的评分员去?,我听成了:凭什么要评分员......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首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做到心中有学......

    教育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已不能仅停......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1 《爱与责任》一书,作为老师暑假期间师德教育资料之一。下班后我提着沉甸甸的这本书,当晚我就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书中优秀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

    教学教育随笔

    教学教育随笔 教学教育随笔1 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预设和生成,有人说,一节好课不仅在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更在于出现意外事件时教师的掌控和把握,是否能够生成些什么,很自然地过渡和......

    初中教育教学随笔

    初中教育教学随笔 初中教育教学随笔1 一只小狗偶然闯入一间房屋,屋内墙壁四周镶满了镜子,这只狗对着镜子汪汪乱叫,镜中的许多条狗也回报以狂吠;小狗开始对着镜中的影像攻击,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