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的反思(已得奖)

时间:2019-05-13 03:3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的反思(已得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的反思(已得奖)》。

第一篇: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的反思(已得奖)

新课程下高中艺体学生历史科学习的思考

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

罗其美

内容提要:

艺体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的影响,文化学习尤其是历史科学习有一定局限。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很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赢得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历史;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强备课,提高业务素质来赢得课堂。当然,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很广,教师有选择性的传授知识给学生是教师决胜课堂的主渠道。关键词:

艺体 历史学习修养 素质 选择

近年,我主要从事高三艺体类学生历史科的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发现:艺体类学生参与文化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不高,而且,他们的学习习惯也有其特殊性。比如:他们平时参加专业训练,上课时却总是有迟到、旷课、早退、睡觉、讲话、玩手机、吃东西、不交作业、考试舞弊、抽烟、打架等现象发生。文化课的学习在他们心中往往不如专业课,而且,只有在他们参加完专业高考后剩余的几个月时间内,才相对重视文化学科的学习,因此,新课程下高中艺体学生文化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是很难组织的。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艺体学生历史科的学习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信心,培养兴趣。

参加艺术类专业学习的同学,除个别文化基础较好外,很大一部分的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大多缺乏自信,缺乏学习兴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实践中,我认为教师的备课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上课讲解要耐心细致,练习要不断重复,从而把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题型弄懂吃透,使学生能够初步入门,对所接受的学科感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课堂教学兴趣手段的提高,如:表演历史剧、讲历史故事、历史辩论赛、历史相关知识的抢答赛、收集和整理以及展示历史文字图片资料、热点历史问题探究等,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我在“造纸术的发明”这个章节的讲解时,发现学生对科技文化课的枯燥表现出了厌倦。我适时介绍了东方朔曾经向汉武帝上奏本,用去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去的故事,使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当然,高三艺体类学生的考试应该与学校所谓的普高升学班区别开来。普高升学走的是独木桥,高三艺体类学生拓展了成才渠道,我们在评价他们的时候不应该用同一个标准。艺体类学生参加全国高考的分数比例是普高考试成绩的70%左右,我们按同一个尺度考试,按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修养,赢得尊重。

有人曾经说过,教师的“一碗水”是学生的“一碗饭”。教师修养是学生一生的财富。有一次,一位学生讲话影响了我正常的教学,我对他说:请你不要讲话。可是他却说:“我又没说话,哪个证人?”当时,尽管我非常生气,我还是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冷静、再冷静。我用冷处理的形式转移了话题,继续把课讲完,没有在课堂上找这位同学,也没有和他理论谁是谁非。课后,我和他进行了坦诚地交流,与他一起认真分析了当时的情况,使他认识到了他的不足,他也向我认了错。试想,如果我当时在课堂上就和他理论起来,估计就是很多教师遭遇的两种情况:教师被气得走出教室或者教师在课堂上就被尴尬得下不了台。

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内心深处是非常尊重教师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较好的师德修养,而师德修养的第一要素是师生之间彼此互相尊重。在尊重师生彼此的前提下,我们的很多工作会迎刃而解的。

如今,当我遇到学生上课不听讲而讲话时,我不会马上指出来,我会冷静一下自己。如果是偶尔讲话的同学,我去制止,一般会遭到学生的反抗——拒不承认。如果是忘乎所以的讲话,他们一般不会听老师讲课,更不会注意到老师的任何举动,这时的处理方法就很多:我可以一边讲课一边不经意地走到他们旁边,轻轻地敲打桌面提醒他(她),这样做的好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这种方法对多数人有用,因为艺体类学生的各种习惯一旦养成后,家长和教师教育的方式基本上是简单粗暴,忽视了 2 孩子人格的尊重,如果采用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既可以适时制止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话,把学生找回课堂学习中来,又可以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当然,教师上课遇到肆无忌惮讲话的学生时也可以立刻把讲课停下来以目视的方式直视讲话的学生,待全班学生都目视他(她)时,他们会发现自己犯了错误而及时改正。这种方法适合于那种上课时对教师有强烈的对抗心理的学生,利用教师和学生们形成的强大心理合力,对讲话的学生施加心理压力,使他(她)回到正常的课堂中来,这么做的好处是教师在管理时不容易和学生产生直接的冲突,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三、加强备课,做好课堂。

凡是曾经上过艺体班的教师都知道,艺体班文化课教学内容多,学生由于专业的学习耽误了上课,能务实有效地听课很不容易。而且,即使教师布置了作业,能完成作业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因此,艺体班教师的备课很关键。我在实践中主要考虑的是:高

一、高二培养学生的上课习惯和反复灌输历史主干知识和历史思维习惯,尽量少布置课外作业,作业一律在课堂上边讲边练边完成,这样做既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够获得学生的好感,不厌恶历史学科。高三阶段,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历史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践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如,讲授“战国七雄”时,我指导学生按方位记:东—南—西—北—中—,齐—楚—秦—燕—赵—魏—韩(自上而下),既记住了七雄名称,又记住了中国朝代。

再如,讲授“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从学派、代表人物、主张、著作四大方面入手,列成一张表格,它统括了全课的主要内容,简洁而又醒目。我从中获知:繁杂的内容,可以借助简表来表达。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况”时,我和学生知道了“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四、学会选择,节约时间。

因为高三艺体班文化课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考虑了有选择性的巩固练习。练习不做不行,很多学生对我说,他们听课能听懂,就是自己不会做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做题太少,甚至根本就不做题。一个学生,无论他智力如何,只要他不做题不训练就不会有什么分析能力。但是,漫无目的地练习也不好。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性练习,放弃那些难偏怪的题,而重点抓基础知识,既节约了教学和学习的时间,又可以跟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总结和提高的空间,起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话:*** 单位:四川省泸县六中 通讯地址:四川省泸县六中

第二篇: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反思

经过近三年的新课程教学,特别是在高考后,认真比较发现有很大的差别。旧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重视个性的发展。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细碎繁琐、面面俱到的“通史”体系,建构了“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的专题史体系。按照《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材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选修模块。精心选择典型的、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事实,构成一个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都以古今贯通、中外相联的若干专题构成。既重视每一个模块的相对独立性,构建便于学生学习的体系,各个模块又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模块的组合化。构成了一个视野更广阔、内涵更丰富、联系更紧密的历史学科体系。在激发学生兴趣、拓宽视野方面独具匠心,为学生提供历史学习的多种选择。

新课程下教学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关系。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客体,更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效、成败。我们的课堂常常被教师所主宰,导致学生失去亲身探究实践的机会,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部分学生学历史无兴趣,跟教师教学时的满堂灌、照本宣科,有密切的联系。为此,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并帮助学生建立新学习方式。如学到“百团大战”这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借资料或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有关的史料,提出“百团大战”当时应不应该打?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课前或课中的启发,进行情境启发,渲染课堂气氛。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让学生如临其境,去感受历史、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二要充分发挥的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探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教师要大胆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过程留给学生。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探究性问题,然后自己通过网络等多途径去查找史料、阅读史料,并结合历史教材,让他们自己思考、质疑,论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讨论课,或写历史小论文。三要培养学生课后学习反思。学生的反思也是课后反思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自己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又有个性。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均应该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如固守传统教学模式,那必将在新课改下的教学、高考中难有作为。

第三篇:新课程下的历史的教学反思

我在中学从事历史教学大纲13年,使用了三个版本的历史教材,以往教材“繁,难,偏。旧。”,导致学生厌学历史,加之历史课与语文,数学课比较,处于从属地位,是“小儿科”,学校,学生都不重视历史学习,教师工作热情低,历史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考什么,教什么,一切以中考,高考的高分值为目标,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满堂灌,教师45分钟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囫囵吞枣,兴趣寡然,死记硬背以应负考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提高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怎样不负历史重任,在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历史课,通过新课程培训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

过去历史教师是典型的学者,满腹经纶,上课滔滔不绝,包得太多,讲的过细,即使偶尔提问,学生也不过是照本宣科,假模假样地充当”主体”,新课程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观是课程观的重点。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解决疑难的积极性,应该成为历史教师的共识,”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内动力;教师要充当一名优秀的导演,指导课堂内的每一位演员——————学生进行精彩的表演,学生看的懂的尽量不讲,教材里能找到答案的尽量不啰嗦,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互相争论。允许百家争鸣。教师在这里应满面春风,使用以下语言:”你真棒”。”你考虑问题和有新意””你再深入想想”。教师多宽容。多肯定。学生的思想火花,每个学生都有巨大潜能,教师要独具慧眼,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每一节历史课都兴趣盎然。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境界

以往的历史教学,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对付一本书,实际上历史教学不但要给学生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且要通过各种具体生动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播放一段与教学相关的音乐,绘制一幅形象的历史插图,摆上几样逼真的仿真文物,教师再利用历史教学内容,创造情景,声情并茂地讲读,可以极大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在<<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挂出两幅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草图,摆上水稻和小米的实物,顿时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历史离我们如此近。这哪是几千年前的东西但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培植了出来,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尊敬,自豪之情,由此而生,古老的历史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融入课堂扮演历史人物,如讲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时,我结合课文有关《论语》的学习内容。辅导学生将孔子虑心好学,诲人不倦的精神表演一下,穿上古装衣模仿古人言,绘声绘色地在课堂上表演一番,大胆的学生踊跃上台课堂气氛顿时踊跃起来,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更主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名人事迹身体力行的表演,使其在道德理想审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健康的态度,强化了进取,开拓,爱国爱民的美好情操。

三、设计新颖独特的练习题,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向

以往作为训练和测评学生学习能力的历史练习题形式单调;选择。题空。问答机械呆板。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历史课的兴趣大减;创新思维是指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开放性的历史练习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开动脑筋,每课课设计一至两道贴近教材,又有创意的练习题以配合课堂教学,例如:

1、描绘山顶洞人的一天生活

2、设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住房,说明它们的科学处

3、结合诸子百家的思想,你对学校在学习纪律存在的问题向校长提建议

4、尝试在动物骨头上刻字,再现甲骨文风采`

开放性历史练习题的创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健康情操

第四篇:新课程下对历史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下对历史教学的反思

2009-03-15 01:12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88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历史教学的反思内容来推动历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历史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人文科学;历史教育的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倡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优秀教师=经验+反思”的公式,中国学者林崇德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可见反思对于教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历史教师更应反思自身的历史教学。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识过程。教学反思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包括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过程及其效果等。简言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审视和检讨自己的教学实践,并调整或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

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学生不重视历史课,对历史不感兴趣,缺少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的,他们认为历史不需要思考和理解,历史教师认为也没有必要对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对历史的教学也缺少兴趣。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历史的教学,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我认为反思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的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价值和教学目的等方面来反思。

一、对历史教学观念的反思

历史教学观念是历史教学的灵魂,它指引着历史教学的方向,决定着历史教学内容和历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引起历史教学观念反思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批评和批判对原有的历史教学观念的冲击,一是新的历史教学观念对历史教师的吸引。新的教学观念引导历史教师进行反思,20世纪90年代末,基础教育第八轮改革启动,2001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新课程提出一系列的新观念,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不必过分追求系统性,允许有一定的跳跃,适宜于按专题(主题或板块)来编排;历史学习应采取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方式等等。教学观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对其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中考、高考这一指挥棒下,教师也必须对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尤其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的试题越来越多。历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使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反思

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角度反思历史教学内容。历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发生在过去的事的记载和认识。教师对教学内容反思时,要抓住历史发生在过去这一特点。过去和现实是密切相关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说:“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史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①反思过去就是为了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如我们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反思,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反思。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使我们更好的认识我们今天的发展,为将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如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的四大发明;近代科学的发展建立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自身的认识和解放的基础上的。历史教师要从历史的过去性的特点出发反思教学内容。还有就是我们要对历史教学观点的反思,我们现在所讲的历史往往只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意历史中阶级斗争的观点,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现代文明史的部分。教师在讲中国历史时,往往是只重视中国历史的革命史部分,而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史部分还不够重视,所以历史教师要对历史学范式进行反思。我们应以文明史范式来调整中学历史的教学内容,不能一再地去强调阶级斗争的观点。文明史范式的好处是,一是能更深刻地提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二是能更好地沟通古今,联系中外;三是能吸纳现代化范式和整体史范式,乃至阶级斗争史范式的精要或核心内容。

历史课本中涉及到环境史的部分,教师往往一带而过,没有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如中国古代的南方的开发、围湖造田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只肯定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而没有指出它的弊端。对于这样的史学观点,教师应该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最后就是新的历史史料要求历史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史料是史学研究的依据,也是历史教学的依据。我们经常说“论从史出”,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对历史史料和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反思,如张学良晚年,多次明确无疑地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的是他,而不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他还具体地说,外间传说他有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手谕”,是“扯淡”。这一历史史料的出现,就要求历史教师去反思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的教学内容,修正以往的某些说法。②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较大的进步。

三、对历史教学方法的反思

历史教学方法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桥”和“船”。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根据课程改革的实际,我们现在历史教学方法是比较多的,如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那么这些教学法的应用也要看学生的发应,看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这里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对历史的学习没有主动性,我往往采取自主探究法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既要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又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习历史中找到学习的价值,我课上给学生讲《康熙王朝》的电视连续剧,讲孙中山的故事。通过讲历史故事讲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过历史教学方法的变化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教师的教育才会更加有意义。

四、对历史教育价值和教学目的反思

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所认识和思考,应该能够把握好历史教育的本质,从而进一步去把握历史教育的价值。历史属于人文学科,所谓人文学科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区别于在中世纪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几经演变,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③

“人文科学的主要内容是人文知识而非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它所讲授的人文知识是一种反思性知识,旨在通过人事者个体对于历史上所亲历的价值实践的总体反思呈现出认识者个体对于人生意义的体

验。”④历史教育要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的精神与情感;关注人的个性发展等,历史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从人文角度关注人的发展。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对自身的教学和对历史教育的价值有所认识,这样才能对历史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历史教师对教学目的的反思,就是倡导教师在领会“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反思历史教学目的对发展学生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反思历史教学目的的合理性。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阐述:“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历史教师通过反思如何讲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如推动历史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通过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通过讲爱迪生发明的历史来启迪学生必须刻苦学习,刻苦钻研,要具有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教师要反思教学内容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反思教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历史是需要反思的,历史教学也是需要反思的,历史教师通过历史教学的反思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教师的反思意识的提高必将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服务。

注释:

①(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著《历史是什么》[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8页。

②曾景忠.张学良命令不抵抗[J].炎黄春秋,2004,(1)

③辞海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347页.④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参考文献:

[1]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赵世瑜等.追求不断创新之路[J].历史教学,2005,(1).[3]冯一下.历史教育新探[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4]李荣萍.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反思”问题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第14卷第1期.

第五篇: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技艺初探

论文题目: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技巧初探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十五中学

作 者:叶又又

时 间: 年11月21日

2010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技巧初探

【内容摘要】为迎接和适应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全面启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此形势下,如何认识中学历史教学技巧,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摆脱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之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成为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知识衔接

素质教育

教学技巧

研究性学习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现实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现结合高中历史教学,谈谈个人对历史教学技巧的几点体会:

一、巧妙进行课程编排,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方法。

众所周知,学生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是很有限的,导致他们在进入高一阶段后根本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高中新课程又要求按专题进行学习,特别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或专题、课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材料,以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历史问题。同时,由于教学时间较为紧张,要想专门抽出一块时间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编排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起来。具体方法:一是抓住典型,随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等,引导学生查找出初高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知识内涵、建立知识链接。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可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的内容;历史课程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为学生获得某方面知识提供的必要的学习资料。二是开展活动,鼓励交流。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欲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然后组织开展“知识寻宝”与“知识探究”等活动,或是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写手抄报、出黑板报、讲解历史故事等,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初高中知识中有相互关联的历史典故、战争故事、人物关系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学会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偏重于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变成“只听不说”的哑巴,其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与扼制。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方法:

(1)是善于设疑。“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它既涉及到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各个时期,又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 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导入设疑(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还领先世界吗?例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还会侵略中国吗?);对历史现象设疑(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对历史概念设疑(课文中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那么,民族英雄到底指什么样的人?);也可以设疑历史结论(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结束时设疑(鸦片战争后中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教师的设疑,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到教材并非无疑,而是处处有疑,若不能质疑,说明并未学好教材。

(2)是激发兴趣。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以下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实例归纳了五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大家共勉。

第一种:适时设置悬念。正如听故事,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个悬念的设置激发听众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吸引听众一辑一辑地听下去。历史教学也是这样。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去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会无动于衷。因此,适时设置的悬念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最好动力。

例如,在讲述《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时,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你知道罗马城的标志吗“?在讲述《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提出“你知道历史上有两个罗斯福总统吗”?在讲美国内战时,设疑:在美国的一次有关最著名的总统的民意测验中,林肯位居其首,为什么林肯那么爱美国人民欢迎呢?同学们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吗?林肯曾经说过,正是这部小说引发了一场战争,是什么战争?它的原因、性质和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

总之,悬念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每节课的“悬念”的积累,必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持之以恒,对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大有益处。

第二种:穿插历史小故事。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历史。据我们对学生的意见调查表明:80%的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或多讲同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以增进自己的知识面。诚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述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时,引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在讲述爱琴文明时,引出爱琴海的来历;在讲述周朝时,不妨用“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轻松一下„„当然,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要注意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故事仅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并且不能花时太多,同时要切合课文。

第三种:巧用音乐和历史片断。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不能重复,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工具是教科书,而教科书主要借助的是文字叙述来传播历史,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个历史课枯燥乏味的误区。

我用情境渲染和再造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误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情境的体验中,增强主体参与的意识,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从《开国大典》视频中掀开历史的画卷;从《长征》的电影剪接中,让学生领略中国革命的艰辛,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真的没有现在的新中国,使他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面向未来;从《国际歌》的播放中感受受压迫和侵略的世界劳苦大众团结战斗的精神;一首深情的《春天 的故事》让大家重温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颂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这样就使学生从新的视角审视历史,从而在新奇中增强求知欲,更加有利于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

但是,在历史课教学中播放音乐或电影片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控制一堂课中播放歌曲的数量和片断的时间,防止把历史课变为音乐课或电影课;要结合教学内容和音乐、片断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从歌声、影片中唤起的感情因素深入到理性的思考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和历史片断在历史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种:发挥诗歌的辅助作用。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的吟诵;讲述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时,让学生背诵描写江南风光的美好诗句,如《忆江南》、《江南诗二首》,通过学生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感爱江南的美好风光。

诗歌的运用,最大的优点是能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情感,有利于思想教育。但它的应用范围不广。

第五种:图片的运用。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其用意在于强调形象化的重要性。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它以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历史观念,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通过历史图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新课标教材历史图片丰富,能更迅速、更准确、更逼真地反映历史,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它以多种方式剌激学生的大脑,能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的复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

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当然不限于以上五种。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社会、学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反省、创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依靠自我不断求新探索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达成共识,获得成功喜悦,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推理、概括等综合能力,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的教学指导,不仅使学生能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事物间内在的联系和本质属性及发展过程,具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且拓展了思路,达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试题: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的统治垮台。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国民党内有人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曾发出感慨:“此次失败,并非是被共匪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请结你合史实谈谈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题目自拟)

四、着眼长期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但是,在以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很多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老师交给的课题,而且学生之间对工作的分配互相推诿,有的甚至由老师动手制作,致使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所以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研究性 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究活动,并在必要时帮助学生排除一些探究的障碍,以便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调动学生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并始终把它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上,以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自主创新实践的能力,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肖川:《教育即解放》,载《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5期。[3]李臣:《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下载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的反思(已得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的反思(已得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历史老师也都努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时至今天,历史课堂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初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定稿]

    新一轮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已于2004年展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才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每位初中历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我这两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历史科组:朱铁甲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仅......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教新课程的学中,我不断学习课程标准,尝试了许多教学方法,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现谈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对新课标历史教学应遵循的......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反思

    学习新课程创新体育教学 长汀腾飞希望小学吴发波 新课程是按照新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摘 要: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在不断的改进,课程教育改革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让学生爱学语文......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罗春雷2009年11月 去年我省高中全面实行新课程,新课程重视三维目标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上都有很大的改革。学校和教......

    新课程教学下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