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只有“情动”,才有“辞发”——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只有“情动”,才有“辞发”——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font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
作者:黄立群
我曾多次观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作文指导课教学实录。每次看后,都受益匪浅。于老师的课堂上,无时不闪教改之光,无处不溢和谐之气氛。最近,我又看了他执教的《于老师印象记》作文指导课教学实录,让我再次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欣赏到他那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我特撷取该课的一个精彩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课伊始,于老师走上讲台,面向学生。)
师:当我出现在讲台前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同学都用一种询问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肯定有好多问题想提。现在,把你要问的问题考虑考虑,想问什么问题。(学生稍作思考,学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请问您贵姓?
师:免“贵”,我姓于。
生:请问您尊姓大名?
师:姓也不尊,名也不大,叫于永正。(板书:于永正)干钩“于”,永远的“永”,正确的“正”。当初老师给我起名的时候,希望我永远正确,可是,我老是犯错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但是,我有一个好处,知错必改。所以,我能永远进步。
生:请问您有什么爱好?
生:请问您今年高寿?
生:请问您是何方人士?(众笑)
师:何方人士,文绉绉的,咱们是一方人士,都是徐州人。
(学生继续向老师提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些问题教师马上解答,有些问题故意留下不答。直到没有学生举手提问了,老师再作简短的自我介绍。)
师:今天中午放学回家,你家长可能会问:今天于老师给你们上课,于老师是什么人?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请于老师给你们上课?如果家长问这个事,你打算怎么说?想一想。(一女生举手,老师请她走到讲台前)
师:刘薇,我现在当你妈妈,好不好?(众笑)而且喊你小薇。大家看小薇会不会说话?小薇。
生:嗯。
师:今天上午,听说学校请一位老师给你们上课,这位老师姓什么,叫什么?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学校请他来上课,而且还录像呢?
生:这位老师姓于,叫于永正,他是男的。请他来上课是因为他教得很好,他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师:(面向全班问)小薇会不会说话?
生:(齐)会!(学生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师:还不为我女儿鼓掌。(鼓掌。师与小薇握手。)
凡是听过于老师上课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活泼、生动,充满魅力,就是再怯生再拘谨的学生,只要进了于老师的课堂就变得活跃起来,说话惟妙惟肖。那么,于老师究竟使用了什么“魔法”将学生的思维一次次激活,使学生一吐为快,畅所欲言呢?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于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上课伊始,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言语交际的情境。“大家肯定有好多问题想提,现在,把你要问的问题考虑考虑,想问什么问题?”学生与于老师初次见面,感到十分新鲜好奇,心中正好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想问。于老师的这一提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生气勃勃,踊跃发言:“老师,请问您尊姓大名?”“老师,请问您今年高寿?”
“请问您是何方人士?”……学生把心中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让老师来回答。随后,老师与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课堂上更是笑声阵阵,趣味盎然。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个个跃跃欲试。正所谓“情动”而“辞发”。
作文是综合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孩子的主动投入,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有了兴趣便有了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才有了创造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儿童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于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真正体现了新课标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篇:听于永正老师课有感
本次周末万校、我、张燕、陈霞、欧阳宝、袁萍、汤晓等人参加了宜春市教育局主办的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教艺展示会。
周六上午听的是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展示课《爱如茉莉》。课堂部分实录和感受如下:
师:我们一起上课。一块儿学习(生齐说:“爱如茉莉”)。下面抬起手来,我们一起写课题。(导课略过)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课题。(生小声齐读)
师:喜欢于老师的字吗?
喜欢哪一点?
生:喜欢老师的字大方、工整。
师:凡是写给别人看的字一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听课感受: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把字写好,让孩子的心理装着他人,以身作则,有榜样,有要求。优秀的孩子会自觉模仿。写字不好的孩子会受到感染。春风化雨。)
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三遍
师:有没有不止三遍的?
生:我读了五遍。
师:我读了七八遍。
生:预习了。
师:我们来看一个词。(板书“嗔怪”)读什么?
生:嗔(chēn)怪
师:找这个词在文中哪个句子里?
生:那是一个漂浮着橘黄色荒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蹲在一旁嗅到了一股茉莉花枝的味道,妈妈,你爱爸爸吗?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啊?
师: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生:责怪。
生:责备。
生:很生气。
师:你查字典了吗?
生:没查。
师:你没查。字典上不是这样解释的,我查了。谁再来说?
生:责怪。
师:老年人也害羞,不好意思。所以生气了,明白了“嗔怪”,明白了?如果说敌人生气了,我们和敌人谈判,比方美国的飞机把中国的战斗机撞到海中,中国的外交官和他们谈判了好长时间,我们提得要求他们不同意,我们生气了,能说嗔怪美国人吗?能不能用在它身上,不能,这个“嗔怪”生气不满,只能用在我们之间,同学之间,爸爸妈妈之间,这个词不能乱用,不能用在与敌人的谈判上。你想想是不是啊?所以要多读书,我们的汉语非常的有意思,许多词它的使用是有范围的,记住啊,“嗔怪”是生气,不满,但是你想一想,它是不是真生气?你想一想,“妈妈,你爱爸爸吗?必须要多体会,细心的体会每一个词的意思。每个词都有它的使用范围,有意思吧?
师:再检查一个:(板书)眸子
生:眸子
师:“眸子”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
师:眸子是眼睛,那于老师又考试了“眸”的本意是什么?(于老师边说边在眸字下面点了个点)
生:眼珠
师:眼珠里面是什么?
生:瞳人。
师:瞳人的“人”字怎么写?
生:瞳仁
师:这两个,人和仁都对。
请上两位同学,面对面对视。你看见他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人。你看见他的眼睛里有什么?也有个人。所以用“瞳人”也对。
师:好好学语文,语文很有意思。看书多了,就知道很多知识。在预习时要使用工具书。每一个字都有很多种意思,所以,要学会使用工具书。用“眸”组词。(听课感受:教孩子就是要教会孩子学习。学习用工具书,是学语文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但平时我们都没有利用机会教孩子、培养孩子使用工具书。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引导了。)
生:双眸。
生:回眸一笑
师:“回眸一笑”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它是专门形容女的,形容女的很漂亮,很恬静,但有点害羞,这个“回眸一笑”只能用在女孩的身上,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你知道“回眸一笑”这个词出自与哪首诗吗?
生:不知道。
师:谁知道?出自于哪首诗?
师:你知道回眸一笑出自于哪一首诗?
生: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
师:你真不错,看了很多课外书。“回眸一笑”出自《长恨歌》,描写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师:现在我们开火车来读课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生笑。
师:不要笑,应该支持他。
师:读的正确。在同学读的时候,我们不要笑,要给他支持。(再找一生读第2自然段)
师:我很欣赏你的语气,语气比较自然。指导读——赶忙把“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师:加了引号,里面的句子要强调。
生读3、4自然段。
师:我断定你是一个爱看课外书的孩子,我断定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不差。因为你读书读得好!
师:我是认真地听你们朗读。读书是很难的,我读了七八遍也不满意。现在你们仔细听,注意听老师的停顿,句子与句子间的停顿,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停顿是为了转换语气,自己酝酿感情。还要注意听老师怎么读出人物的内心,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要读谁像谁。妈妈就要用妈妈的声音,爸爸就要用爸爸的声音,小孩就要像小孩,要演什么像什么。
教师范读,读到结尾,读出了泪花。
(听课感受:教孩子读书一直是自己不知道该怎么教的,现在被于老师一点:读什么像什么,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停顿。感到指导朗读也没有那么难,只要用心体会课文情感,沉进去即可。)
下面就不再一一详述。
师:1—4自然段主要写母女的对话,下面光练对话,看看怎样读。
指名一生找出本班读的最好,而且表演最好的同学。
师生表演情景剧,指导学生读对话时要“读谁像谁”。
练读女儿进病房门看到的一幕。
师:读第一部分清楚明白;第二部分要轻声、慢。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爸妈睡着了。
于老师范读本部分,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
师:有进步!掌声送给她。
师:不仅写了爸妈睡的样子,还写了阳光,为什么?
生:是衬托。
师:爸妈感人的一幕,连阳光都被感动了。一定要学会写景衬托。好好读书,多读书,就会写作文!
(第二课时)
师:书读到这份上,这个爱是谁和谁之间的爱,为什么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像茉莉呢,咱们先研究一下茉莉有什么特点,静心读书,默读,朗读可以走进作者情感的深处而默读可以思考,当你思考的时候一定要默读不要出声,仔细地,从头到尾遇到写茉莉花的关键词标出来,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默读,默读要有速度,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生:平淡无奇
师:画出平淡无奇这个词语的举手?(于老师竖起大拇指)
师:在文中找出含有平淡无奇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还画了那些词语?
生:第二个是清香。
师:还有么?清香前面还有一个写香味的词语叫什么来着?
生:缕缕幽香。
师:(板书)缕缕幽香
师:齐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师:还有写茉莉花的一个词
生:洁白纯净。
师:洁白纯净,把这句话读一读。(板书)洁白纯净
师:这叫会读书,会抓关键词。
师:把爸爸妈妈相互关爱的句子画下来。默读做上记号就深入了。
生:默读句子。
师:按顺序读读爸爸妈妈互相关爱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你还没忘记自己是个病人。(学生和听课老师笑)
师:(学生边读,教师板书)买吃完没直奔坐握伏
师:爸爸怎么做的?你来读。
生读句子。
师: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悄悄地进行着,悄悄地传递着。谁来读读病房内感人的一幕。
生读。
师:联系茉莉,爸爸妈妈相互关爱,说说为什么爱如茉莉。
生答。
师:引导小结
师:下面我们写字,(提要求)
1、首先认真观察,慢慢描,把红色全部盖住。
2、注意头正肩平。
3、注意起笔和收笔
生写字描红。
师:已经描完的同学不要罢工,本节课只写四个字
生写字,学生推荐四个优秀的学生在黑板上书写。
师:评价,指出优缺点。
师:写的不好的我给它整容。
生再次到黑板上写“幽”。
师:好,下课之前送大家三句话,第一句读好书,第二句做好文,第三,写好字。
(下课)
于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无论是教学设计层面,还是在处理关键词、关键段落、重点句子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一、巧妙理解字词。《爱如茉莉》,出示“嗔怪”,“嗔”字典上怎么解释?往往不经意间从一个字词,从一句话提起,但课堂往往起到出奇效果。学生生成也较快。于老师匠心独运抓住妈妈一个一个动作,“嗔怪”。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嗔”之意,现身说法,于老师和学生配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博得在场师生开怀大笑,学生就在这种轻松氛围中很快理解词意。这要比苍白的说教、死记硬背,不知要强多少倍。相信,扎根在学生心里的不只是几个简单词语而已。接着考查词语“眸子”,什么是眸子?放手学生自己找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于老师的耐心点拨,几个学生学生配合表演,自己找出了答案。从而正确理解“瞳仁”,也记作“瞳人”。词语的处理,看似随口一说,随手一写,实质是于老师匠心独运,巧妙抓住有关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嗔怪”、“眸子”、“袅袅”,抓住了母女之间、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线,抓住了文本爸爸妈妈互相关爱的实质。于老师处理方法轻松自然,没有“强买强卖”,学生学得有趣。关键词的提纲挈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给在座的听课老师处理文本不同角度出发,就可能达到事半功效的效果。几个苦涩、生硬的词语,在于永正老师的演绎下变得如此有内涵活力,有人情味。不让人折服哪行?正是:爱在细微处,读到情感中。
二、读字当头。检查学生读书环节,于老师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错音,力争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接下来于老师范读课文,爸爸、妈妈和莺儿的三个不同人物角色定位,在于老师的声情并茂地读书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妈妈的虚弱,妈妈的嗔怪、爸爸的体贴入微及莺儿的聪明善解人意,爸爸、妈妈之间的互相关爱,淡淡的、纯洁的、散发出缕缕幽香,犹如茉莉。指导学生读对话,也正是学生所期盼的环节,现实指导读女儿和妈妈的对话。强调读谁像谁,师生配合,学生之间配合。指导文中其他对话,独处病人的虚弱,体会当时的情景。做到入情入境。理解为什么“爱如茉莉"?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不知不觉一下接触到文本的实质。茉莉花的特点,父母之间感情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板书“直奔、握、副、坐”。是啊,爱就是这样悄悄地、平淡地、无奇地传递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真情真爱留美名。
总之,名师的课,听一节,有滴水见苍海的感觉。有大道至简的感觉。有榜样的感觉。于老师就是我们教学的榜样。
第三篇: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杨倩玲)(范文模版)
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
本斋小学 杨倩玲
我是27号这一天听的于老师的评课,很遗憾没有看到28号于老师的习作课,不过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我的感悟很多。我又搜集了一些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大概的内容就只有下面的这些以及我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 重教学”。重情感就是对学生有情,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要有情有义,并且课上得有趣性,是由老师的综合素质,决 定的。少些理性多一些情趣,是于永正教育的座佑铭之一。重感悟就是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读 书,自己去领会。重点以读促悟,讲究让学生自得,讲究润 物细无声。重积累要从学习语文的目的读起,于永正老师总结得更 为精辟,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 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重迁移,即重视举一反三实际运用,于永正老师的做法 主要是读写的迁移。具体说对学生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对家长主要动员他们为孩子做(或买)书柜,刻藏书印章,买课外书,订报刊。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个性来,读书悟 性来,写出童真来。重习惯,于老师认为:激发起学生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看报的习惯,让学生在“学而时习之”中养成习惯,主要是 严格要求和以身示范。研读名师于永正成长历程和个性教学思想给我的深深思考,感触良深的是向他学习,脚踏实地搞好教研,咬定青 山不放松,才是我们青年老师的光明坦途。他对于我们启示有三:
(一)坚定信念,敬业奉献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于老师 热爱语文教学是其成名的基础。
(二)德才双修是成名的保证。
(三)善学、追求超越,求真求新是持久成功之道。站在今天教育改革的潮头,我们必须善心地学习象于 永正老师一样名师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教育理念,转变教 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会 等待,学会尊重、信任,学会激 励,唤醒和鼓舞,真正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成为有影 响的行家里手和一代名师!观摩于永正教育思想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2011 年的冬天,有幸见到了慕名已久的于永正 老师。白发苍苍的于老师虽然已70多岁高龄了,但仍然精神矍烁。让人很难相信他已古稀之年。他那幽默开朗的性格,轻松风趣的语言,就象他的教育思想一样,给人一种耳目一 新的感觉,焕发着勃勃生机。在2012年2月27号这一天时间里,我观摩了于老师的学生鞠明老师,武俊红老师上的示范课,观后感受很深,现作以下总结:
1、课堂要充满情趣。情趣是学习的前提。无情无趣,情趣不够的课堂,即使 技术运用得再高,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能是失 败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竭力防止的最大恶习:冷漠、缺乏感情。所以课堂上充满了晴趣,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 情趣,而情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没 有很好情感的孩子。将来只能是一个凡夫俗子。于老师说他 一走进课堂就是一股春天的暖风,一股清新的空气。教师要 精神饱满,从而带动学生。于老师的课堂无疑是趣味性浓厚 的课堂。他老人家幽默开朗的性格,生动形象的语言,无不 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呈现。
2、让自己投入角色 教师应是一个演员,一个好的演员。演什么你就是什么。当你站在讲台上。你就是课,课就是你。教前要思考,我怎 么才能揉进课堂中,怎么让孩子揉进课中,教来教去。教到 最后,自己就变成了孩子。
3、一个教师应是一个读书人,一个文化人。课改首先要改老师,改老师要改老师的理念,即做一个 喜欢读书的人。读书要有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一 个老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德才兼备,怎样上都能把课上好。有文化底蕴是大智慧,技巧是小智慧。反思自己。首先,自己的文化积淀还不够深。平时利用 一切闲余时间,来补充文化的养料。只有文化底子深厚,才能在课堂上随心所欲,运筹帷幄。其次,在备好课文之后,应站在孩子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材。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规律的角度,再读文本,以求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再次,在课堂上自己应是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去成长。改变以往的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真 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我想只要能坚持做到以上几点,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就能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一光荣称号。
第四篇:于永正:《一个___的早晨》作文指导课_语文论文
我曾听过于永正老师两次作文课,总觉得再怯生再拘谨的学生只要进了于老师的课堂就变得活跃起来,说话惟妙惟肖,行文笔下生花。这次我又有幸在“全国第三届作文研讨会”上听了他执教的《一个______的早晨》的作文指导课,再次感受了他那精湛的教学技艺。于老师究竟使用了什么“魔法”将学生思维一次次激活,使学生一吐为快,畅所欲言呢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上课伊始,于老师便放了一段伴有鸟叫声、水流声的优美乐曲,要求学生根据听觉感受进行想象,并将想象的内容写成片段。
片段1:晨光中的太阳张开了笑脸,栖息在树上的小鸟尽情地一展美丽的歌喉,旁边的小溪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藤本植物也不甘示弱一丛丛爬上树梢,好一个迷人的早晨!
片段2:一个春天的早晨,我来到葱绿的树林里,小鸟在欢快地唱歌,小河奏着动听的乐曲,小花在微风中舞蹈,我仿佛走进了美丽无比的画卷。
片段3:在一个夏天的早上,我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草丛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阳光,耳畔响起鸟儿悦耳的歌声,还有哗哗的流水声,真是美妙极了!
于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听后想象,再现生活。每个学生都调用自己记忆仓库中的相关素材,用心灵去构筑多姿多彩的画卷,从而燃起写作欲火,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片段来。
二、以读促写,认识生活
在学生渐入写作佳境时,一位头戴毡帽,身背猎枪,留着八字须的“猎人”(于永正老师扮)出现了。“我看你往哪儿飞!”“猎人”的枪正瞄准小鸟,学生纷纷上前阻止。“猎人”说大家制止他打鸟的理由不充分,继续捕鸟,学生急得直跺脚。在这样的情况下,于老师给学生每人提供一张《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的读书卡,学生们认真阅读,热烈讨论,从多方面认识到大自然中的鸟对人类的帮助大,人人应该自觉行动起来,保护鸟类。
这时阅读成了学生自觉的行动,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写作对象,认识生活,为后面的说写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双向互动,表述生活
在学生充分阅读《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一文的基础上,“猎人”又出现了,学生争先恐后上前阻止他打鸟,这次劝说变得有理有据。“猎人”的态度也由满不在乎到理屈词穷,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师:(以”猎人”的口气)啊,树林里的鸟真多啊!昨天我吃的斑鸠肉真香啊!今天又可以美餐一顿了。
生:(大吼)嘿,不许捕鸟!
师:这样劝不礼貌。
生:伯伯,您到过无声世界吗那里太死寂了。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它们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生机。
生:如果地球上的鸟类灭绝了,大自然便没有了音乐,失去了的生机。
生:鸟类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一只杜鹃一年能吃掉毛虫5万多条。
师:(以“猎人”的口气)幸亏我还没把打下来。
生: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从鼠口中夺回一吨粮食。
生:一对啄木鸟可以保护500亩树林不受虫害。
师:(以“猎人”的口气)我才打死一只啄木鸟,早知道我就不会打了。
生:鸟类还是环境保护的监测员。许多鸟类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当这些气体超过正常浓度时,它们便会出现不适的症状,离开这里。
师:(以“猎人”的口气)这些知识我都不知道。唉!(猎人”把枪砸了)以后我再也不打鸟了。(生鼓掌)
师:现在社会上打鸟现象较普遍,我们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阻止那些人捕鸟呢
生:建立鸟类保护区。
生:制定相应的法律。
生:写个禁止捕鸟的牌子。
师:咱们把刚才的事写下来,教育他人。写成一封公开信也行。上课一开始写的那些话就是开头,请接着往下写,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别人读了不再打鸟就达到目的了。
陶行知先生说:“于教万教,教做真人。”求真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真实的情感。于老师也正是根据这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生活,认识生活,表述生活,而这一过程又使学生不知不沉地融入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畅所欲言,以至达到从内心呼唤“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在盼母归”的境界。于永正:《一个___的早晨》作文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