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历史学科培训有感 (红林学校) 刘剑锋
201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历史学科培训有感
昌江县红林学校 刘剑锋
2012年8月24日上午,本人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义务教育新课标历史学科的培训。在培训中,本人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经过扎实培训,学习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较好的拓展与更新,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等都有了显著的加强与提升。总的来说,这次培训是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学中必须要坚持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理念,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彰显
历史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实现教学目标及与教师协同一致获取知识的乐趣,我们的历史课堂才有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应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应当是在把握学生的基础状态与学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应当强调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有效进行。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来确定教学目的、选择教学策略、应用教学媒体和描绘教学过程。另外,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出发点,同时也要使教师在设计中得到成功的收获,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教学中要努力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应该把学习的责任和快乐结合起来,以便让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历史教学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需要层次、特点和学习风格等,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选择运用多种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乐学、会学、主动学,最终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和学习的认知等问题。另外,历史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发挥所学知识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历史学科应有的育人功能。实践证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如果能引起学生对现实的思索,就能引起学生学习历 史、探究问题的兴趣,就能和学生的心灵相通,在历史和现实的对话中受到思想启示、情感升华。
三、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指导
所谓个性化指导,就是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个人能力、对个人而言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从而使他能够朝着重要的目标发展和成长。个性化指导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尽可能地使教学过程切合学生的实际为前提的,而不是以同样的作业或统一要求为评价标准的。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指导,已经成为当前贯穿于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所有新课程的教学全过程的核心理念。
当然,个性化指导既不是教师“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学习,更不是指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学习。这二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只有敏感地察觉到每位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其个性化指导才是有效的,才是真正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有意义的学习指导。要使个性化指导具有真实性,历史教师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封闭性、教育目标的单一性、教学方式的程式性、学习过程的接受性的桎梏,用专题探究学习、情境体验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去解放自己和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平等互助的教学气氛中,教师才能很好地运用各种个性化指导策略,学生的发展才有适宜的空间。
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创造性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也只有把教学变成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应当不墨守陈规,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和提升。教学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创制和优化教法上。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剔弊趋利,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艺术地编排、加工和设计。
五、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
传统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学习低效、无效或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状况,因而遭到广泛的批评。如果从学科教学方面来考察这些现象,就应当首先从教学设计方面查找原因。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设计出高效的教学过程。在设计中,我们应当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以及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进行客观 的分析,确定学生认知、情感、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学习目标,减少不必要的教材内容和活动。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合理拟定教学顺序、时间、速度,测定和分析教学效果,使教学要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收获。
另外,要想使学生学习到历史的要义,领悟到历史的价值,历史教育应该在以下三个维度上有所收获,惟其如此,才以体现历史、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第一,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学会选择并且勇于承担选择的后果与责任,提高生存智慧,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人文价值和实践价值;第二,要提高思维的品质,能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也能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第三,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形成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保持好奇心,学会学习,体味历史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从而实现“读史使人睿智”。
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和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预设,即教师按照自己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使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但只有预设性还不够,教师要更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生成性就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随时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的信息和新的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形成学习的浓厚氛围。同时,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按自己的预设上课,对学生的接受状态、参与程度全然不顾。学生稍有突破,教师就急急忙忙“浇水”,泼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压抑学生潜能的萌发,这是与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格格不入的。实践告诉我们,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学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预设教学被打乱,需要发挥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灵活的策略去应对,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也许会影响课堂教学进程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但不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反而利于激发学生的 兴趣,増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教学环境,给课堂増添亮点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历史高效课堂的质量。笔者认为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学情”决定着动态生成课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要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师除了精心预设外,还必须增强生成意识,深度关注和研究学情,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把动态生成做活做实、做大做强。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好地捕捉、发现、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转瞬即逝的课程资源,优化整合,即时升华,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课堂实效,尽量减少因预设不足而造成的缺陷,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