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给予特别的重视,同时采用更加高效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在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分析文章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爱思考、爱看书、爱阅读的习惯,从而为语文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质量地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快速地掌握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实现学生阅读学习的更大进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汉语思维,而学生只有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为生活所用,实现良好的发展。
2.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古诗词教学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都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果阅读教学开展得不充分,将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语文整体的学习水平,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3.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主要就是指对文字、文学的感知能力,也是语文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重点的教学项目,教师应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质量的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学会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阅读,充分发挥阅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的语言及理解能力,这既是我们的职责,也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也就是说读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就是初读要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要分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领读。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读的能力。到了高年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要求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能够独立自主地阅读一些书籍、文章。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文章中的“宝藏”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即文章自身的“宝藏”,小学阶段正处于词汇与语言的构建阶段,更加需要“宝藏”填充,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文章的优美之处,并将它们记录下来,以供日后自己使用。但是,仅仅记录下来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别人的优点为自己所用。要实现原创与学生之间的转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学到的词语或者句式造一个句子,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转化运用,并给予适当的点评。
(三)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总结如下:
1.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书法、写字比赛、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2.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
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3.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
在班级经常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分享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动力,促进了他们读书的劲头。
4.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
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上文中提到的在班级中创设阅读角的做法也是为了给学生创造好的阅读氛围。这样的小细节会使得班上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调动起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也会提高对语文教学的兴趣。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引导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的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更好,有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及较高的阅读能力,进而为学生初中、高中阶段的阅读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鼎.蜕变?简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渴望“简装版”[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2]韦仲光.对藤县部分村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0(03).[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8).作者简介:
美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市横县百合镇罗凤村委小学。
第二篇:浅析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和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和策略
摘要: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教学形态,其具有整体性的显著特征,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科教学发展。本文从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着手,对其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化发展提供可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重要性;实施策略
一、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单元教学即以单元作为基本教学单位,在单元主题的引导下,通过将几篇具有相同文体特征或中心思想的文章组织成为一个单元,从整体角度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实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1]。单元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反对将教材内容分割开来,认为传统教学中“分课教学”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心理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具有综合性、灵活性、主体性等特征。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其将多篇文章整合起来,通过将其共同特征集中呈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对某一类文章的认知,促使其在学习同类文章时有迹可循。灵活性表现在单元教学的主题与不同文章类型联系紧密,任何文章类型都能作为单元教学主题,使得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范围扩大。主体性表现在其作为以重视发展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中心,并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提高其语文能力。可以看出,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单元目标,循序渐进
单元教学具有较强的整合性,这一特点既将单元教学的优势凸显出来,同时也对教学提出相应要求。因此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合理分解教学目标实现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以景物描述类文章为单元主题时,首先应明确写景类文章“总分式”的结构特征,其次应引导学生掌握定位段落及文章中心句的方法,最后应指导学生从顺向、逆向思维的角度对总分、分总关系进行把握,明确文章主旨,在分解文章到整合文章的这一过程中实现循序渐进地将文章“吃透”,进而实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利用典型案例,举一反三
单元教学的核心即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将范例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科学选择典型课文,引导学生把握单元主题,以例文为中心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课文主要包括写人、写景、叙事、说明等几类文章,在教授不同类型文章时应对其主要特征及写作特点、技巧等进行详细深入地分析,以某篇文章为例,将该类文章需把握的重点及方法教授给学生,促使其在学习同类文章时掌握要领。
例如,在教授叙事文章时,应引导学生从时间或事件发展顺序角度对文章起伏进行把握,并能够运用借事喻理等基本方法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把握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将方法教授给学生是核心,举一反三不仅体现出语文知识间紧密的联系性特征,更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三)同组灵活比较,促进迁移
单元教学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与整体性的显著特征,通过对串联单元主题的线索进行把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提高知识量与学习效率。一方面,同一文章题材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把握该题材特征;另一方面,不同文章题材间的比较能够让学生明确各个题材的不同特点与写作特色。因此,比较教学在单元教学中尤为重要,是促进迁移学习发生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写景类同一题材的比较教学中,可从写作顺序的角度对不同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在《三亚落日》一文中,作者从落日余晖缓慢下沉、零星呈现、逐渐消失的顺序进行描述;在《烟台的海》一文中,则按照四季时间变化顺序对海景进行描绘。进而引导学生从文章发展顺序的角度进行把握,理清思路,进而提高写作的结构合理性与完整性。
(四)促进读写结合,相辅相成
阅读与写作是构成语文教学的两个核心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主要以模仿练习为主,通过阅读积累好词佳句与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在进行单元教学中应妥善处理阅读与写作间的关系,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应围绕不同的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形成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提高对同类文章的理解能力,熟悉并掌握文章写作结构与方法,并利用片段写作训练方式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2]。同时,擅于引导学生对不同文章类型的特征及常用写作方法进行比较与对比,从差异中明确相同单元主题的共性与不同单元主题的个性。在写作教学中,应与阅读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促使学生主动将阅读积累的语文知识运用起来,并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避免盲目写作导致的低效练习。
结束语
综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单元教学通过打破教学模式的单向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旨在通过转变学生在教学中被动接受式学习的角色,从而实现双向互动,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单元教学值得广大教师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高海燕.探析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259-259.[2]暴金志.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几点认识[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10):151-151.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和写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接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历史与文化的历史相伴而行,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科技发明,或是人文教化,都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说,在小学的所有教学中,语文教学无疑是最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祖国的的文字,使小学生既有初步听、读、说、写的能力。可见在培养语文能力应在听、说、读、写四方面下功夫,尤其是读写两方面很是重要。下面就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来浅谈小学语文的教学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体设计,从每个维度来看无不充分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个小学阶段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有文学性的、常识性的、说理性的、科普性的等等,学生读好这些文章能很好的培养他们的语感。就如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我国古代所有文化人的成功,能写出不朽诗篇和著作,与他们朗诵经典有很大的关系。朗读,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语感的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即是提高学生的的语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汉语是我国的母语,因此学好我们的母语是每个中国籍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识字,认读篇章以外,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写作。写作除了能表达自己的情感生活外,也可是你以后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起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他们除了会完整的记述一般的事物之外,还得会应用一些较为精辟的语言,生动形象和句子,像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各种修辞手法都会自如的应用。这就是说不管是对字的认识,还是对语言的应用,以及对各种事物的表达,都能从写作的水平上得到很好的展现出来。因此,在我看来,培养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不仅是他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更是他人生的重要部分。
语文课随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也必然有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激荡。语文课的内容耐人寻味,给孩子以启迪,能拨动孩子情感的琴弦,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度过美好的时光。孩子同课文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孩子们通过感悟进入角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体验进入生活,使学生品味人生,感悟人生。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和写作,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孩子是国家之栋梁,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教育小学生如何学好语文,怎样更好的读好书,是我们作为一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好书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中国有句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要想获得知识,读书是最好的捷径。读书是一个吸收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过程,然后这还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前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基本的应用祖国文字的能力。阅读是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能正确应用祖国文字的前提。
读书能让人感到生活充实,读书能给人灵魂的震撼和心灵的慰籍。小学语文教学是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孩子们才能有能力迎接未来诸多的挑战,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因此学好我们的母语是每个中国籍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语言的历史与文化的历史相伴而行,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科技发明,或是人文教化,都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说,在小学的所有教学中,语文教学无疑是最重要的。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
一、小学语文教育及其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一)扎实基础知识结合现有教材多方面施教
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作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意义。
(二)善于拓展,结合实际教学发掘教学思维
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应是广阔的,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着眼于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吐故纳新。让学生在专题性的收集、整理、讲座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不同类型的课文使同学们分类总结,掌握中心思想并积极地联想与其他的事物的关联内容,扩展思维。
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一)强化小学生自学的认知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长远的意义。然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无论是“ 语言”还是“科学”,儿童如果不借助能动的活动来掌握它们,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上刻着的人类的能力,就不能在儿童身上再现出来。正因为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言就成为必然的过程。
(二)做好引导,顺连持久
小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弱,这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主动做好引导,克服在自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厌倦情绪,多做一些其他辅助教材及方式用于施教中。
三、随时跟进掌握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根据反馈原理,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括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四者不可缺一。我们开始阶段主要通过单元形成性测验进行反馈和评价,但这远远不够。因为一个单元的教学一般要二周左右,而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对部分学生来说,一个单元学习的累积误差难以在短时间内校正。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在学习上效果之显著,尤以每日的反馈,较之每周的反馈,效率更高。
四、善于发现学习乐趣的同时认知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地,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总之,小学语文是人才成长的奠基石,小学教育无疑是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而语文则是支撑人才大厦的奠基柱石。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将制约着他工作学习的成败、任务完成的好坏、活动能力的大小。所以,我们必须抓好小学语文教育,同时不断提高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传播知识,又发展智能,同时更充分地挖掘小学生的潜力,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剖析个人的课堂现状及改进策略(努力方向)
北鱼中心小学:黄丽娟
现状之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平时上课前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对本堂课乃至一篇课文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中无数,因此,走进课堂,便让学生翻开教材,从读书开始,带领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回答、讨论、交流、读书、汇报,这种“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并不少见。出现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教材,没有真正弄清楚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没有真正从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来分析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对其中的“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的设计,老师们颇感困惑。根据我的认识,所谓“过程和方法”,就像一辆马车,是一种载体,上面装者“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阅读的兴趣、方法和习惯等。例如,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内容,通过角色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等,这其中的“通过抓重点词”“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角色朗读”就是一种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另外,学生圈点标画、动作表演、借助资料、质疑问难等等也可以看作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有了这一维度的目标设计,另外两个维度目标的实施就有了保证。
策略:深钻教材,熟读课文
上好课的前提是深钻教材。一篇课文摆在我们面前,第一步是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了,便做上记号。凡是生字,拿不准读音的,一定要查字典,注拼音。有些词语的意思虽然不一定讲,但教师必须弄懂。知识的东西,不能有半点含糊。
第二步是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对于情感型课文,朗读的遍数还要多,要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的程度。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教师必须掌握朗读要领,把握朗读基调,上课时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做示范,所以备课时要力求把课文读“活”。可以说,老师的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如果老师的朗读水平低,就不可能期望他的学生朗读水平会出众,“师高弟子强”嘛。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富有情趣的课堂。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上下功夫。
第三步是正确领会作者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如《燕子》一文中,描写燕子用尾尖或翼尖点水形成的水圈儿,为什么说成“小圆晕”?“燕子飞倦了,落在远处的几痕电线上,”为什么这里不用“根”而用“痕”?别看只是一个字,这里有多少意思呀!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对于文章的妙处和特色理解了,成竹在胸,课堂上便会自如地引导学生去感悟。老师毕竟是老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教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是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教师要先做一做。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教师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努力去做。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先答一答,有时还要写到教案上。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教师一定要先写一写,每一个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要把握准,否
则就写不规范。
现状之二:语言积累不丰富
从三类学校的抽考和小学毕业水平测试试卷中,专家多数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失分较多,如抽考试卷中,学生不会写描写春天的词语;默写古诗要么记不住,要么错字多;说不出喜欢课文中的“谁”及其原因;毕业水平测试中,不是教材要求背诵的段落学生重视不够,即使是非常优美的段落,学生也记不住。
策略:采用科学的策略,加强语言积累。
实验教材把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列入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的“找找抄抄”、“读读背背”、“读读记记”、“我会填”等,大修订教材也安排了“把你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方面的习题,这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安排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
(1)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练习,指导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抄一抄,自己再写一写。
(2)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积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是积累语言的典范。因此,读文后一定要安排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记诵、摘抄。如读了《泉水》一文,可让学生找一找“火红的杜鹃花”、“尽情地歌唱”之类的短语,背一背,抄一抄。学了古诗,一定要让学生抄一抄,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就熟记的词语、短句分类整理与摘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指导学生加强课外积累。如春天到来之际,可让学生分别找一找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教师出示一些描写小动物外形的优美语句,然后让学生去找一找,记一记;接触到谚语、歇后语、对联之后,让学生搜集身边的谚语、歇后语和对联,定期交流,看谁找得多,背得多。
现状之三:阅读教学无针对性
无论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如出一辙,从揭题到内容分析,课文讲完了也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师辛苦,学生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随之消失。
策略:把握年段特点,实现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求是;(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4)阅读时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的要求是:除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外,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三学段的要求是:“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推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故事梗概,体会顿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那么如何体现年段特点呢?
(一)低段的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内容——细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内容——精读课文,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品读课文,学习语言,加强积累”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收获,真正实现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读出感情的目的。
(二)中高年级的阅读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采用由“整体——部分——整体”策略组织教学。就一篇课文而言应抓好以下环节。
(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课前,教师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由课文题目猜想文章内容。然后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快速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在充分感知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内容没读懂,哪些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必要时可让学生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感知、领悟和概括能力。
(2)精读课文,探究重点。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探究。或紧扣文中的重词句,理解其意思,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或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揣摩其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难,读书释疑;或让学生就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或就典型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价;或挖掘文章的“空白”处,引发学生的想象,补出相应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读的指导,在重点探究的同时,引导学生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培养学生的语感。平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注重讲解,轻视读的指导。其实,我认为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3)品读课文,加强积累。
精读之后,让学生回过头来对全文进行品读,形成整体印象,并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优美句段)反复品读,熟读成诵,然后摘抄下来,必要时还要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特点进行仿写,实现由“仿”到“创”的过渡。
现状之四:习作教学缺乏研究
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习作教学,表现在:一是低段的写话练习抓得不扎实,学生练习少;二是习作教学研究不深入,教学效率低;三是学生不善于作文,习作缺乏个性。如在三类学校的调研测试中,多数学生不能把“六一”那天的活动情况写下来,有的老师抱怨说:学校在搞基建,没有开展庆祝活动。是的,学校没搞庆祝活动,但学生总是度过了这愉快的一天,只要学生把这天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比较通顺地写下来,就能得10分以上的分数。原以为这样的写话练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没想到这一情景创设反而成为学生写话的绊脚石。
策略: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1)紧扣学段目标,扎实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的习作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学时要对照课标要求,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在完成本学段习作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学段间的衔接。
(2)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充实、鲜活的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多彩、源源不断的习作素材,因此,我们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发现。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或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下来。
(3)加强阅读与习作的有机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4)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习作指导一定要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学生人人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恰当渗透,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在师生互改的过程中总结,从而达到“习作目的要明确,内容要具体,叙述要清楚,表达真情实感”等方面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