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隆升博士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心得体会2

时间:2019-05-13 03:4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陈隆升博士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心得体会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陈隆升博士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心得体会2》。

第一篇:读陈隆升博士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心得体会2

读陈隆升博士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

心得体会

伊宁市第26中学语文组 何春玲

花了几天的时间,我将陈隆升博士的著作《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全部读完了。可以预见到,陈隆升博士对“学情视角”的阐述,将对我之后的语文教学观念以及实践产生较大的影响。

陈隆升,1992年在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攻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研究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陈隆升编写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 重构》是目前我国第一部从“学情分析”的视角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本书重构的“学情视角”对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下面是我阅读本书的一些体会。

本书的结构相当清晰,显示了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一章,作者阐述了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的学理以及现实原因,第二章是从实施层面讲“学情视角”重构的分析框架,这是整本书的理论基础。第三四五章是一个整体,作者是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三个角度对学情进行透彻分析。在他看来,语文教学设计层面的学情视角重构在“学习起点”,语文教学实施层面的学情视角重构在“学习状态”,语文教学评估层面的学情视角重构在“学习结果”。这是整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有分量的部分。我们一般认为,学情是我们教学的起点,而陈隆升博士则是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而且,这三个层面不是并列的三个角度,而是有内在逻辑顺序的三个进程。第六章,作者探讨了当今中小学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的制约性因素,第七章则是展示作者合作研究的部分成果。

陈隆升博士来自一线,从教十余年后又去读博,从另一个高度对教学进行学术研究。作为一线教师,深知语文教学之弊端,缺乏学情视角的教学就是其中最大的弊端,这也是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最大原因。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流程都是从教师自身出发设定的,几乎不会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经验状态以及实际的水平。一节40分钟的课,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就认为万事大吉,而学生自然也应该按照教师所讲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想法与学生的水平、需求难免产生矛盾或者不一致,教师对学生水平与需求的了解基本上是停留在“预测”状态,或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推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当然,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教师讲的,学生都会了;学生有疑惑的,教师没讲”的情况。

陈隆升博士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首先,在语文课堂学习的效果方面,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收获不大,原因是语文成绩的提高主要靠课外阅读,语文课大部分时间是在看课外书或做理科的作业,如果不是高考,语文课可以取消,而自己上了语文课和没上语文课,没什么进步,老师所讲的内容对提高语文能力没什么帮助。其次,在语文课学习状态方面,有学生用四句话来形容:沉默的课堂,无言的学生,巨大的幻灯片,底下动笔的学生。学生希望语文课上“多一些学生发言,多一些学术性讨论,多一些课外拓展,多一些联系实际,多讲一些美文,多组织一些课外读书交流活动。”再次,在语文教学内容方面,很多学生认为教师时常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已经懂了的内容,教师也不需要对每一篇课文的方方面面都讲得详细,课堂上学生的疑难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教师也不会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教学。当然,这是面上的调查,不代表个体的教学现状,但是这里面的很多问题或许就是当前语文教育的诸多困境。当然,陈隆升博士也不认为这完全是由语文教师造成的。在我看来,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或许会解决部分问题,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考试评价制度等等,也都有可能造成种种“课程之弊”。

在这种教师不愿意面对的现实前,反抗体制或许是无用功,怨天尤人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互相推诿也不应是正确的态度,只有积极建设,才是可取的理性主义态度。也就是说,在既定现实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其中,“学情视角”的重构就是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重构“学情视角”,意味着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了解真实的学情,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真实的接受水平,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这与传统的“备学生”的逻辑是一致的。预习、调查、问卷、提问等都是有效的了解学情的手段,每一节课都进行这样的工作,可能不太现实,但至少对于重要的课文、重要的知识点,要做一些类似的工作。我发现,教师对学生做题能力与技术的“学情”,掌握的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对于文本阅读以及写作现状,教师了解的不是太深入。就拿我来讲,拿到一篇文章,学生的理解困难,我并不是十分了解,在课堂上,也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去了解,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分析文章,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状态,这是需要反省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情也是值得关注的。课堂上的学情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状态,包括理解状态、积累状态、听课状态、讨论状态、思考状态等等。我一直自诩为“课堂控制”较强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但课堂控制与课堂管理并不是了解学情的方法,或者说前者是管理手段,学情则是要用语文手段去把握的。在文本分析时,学生可能随时会有一些疑问,对这些疑问的辨别、处理,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智慧”的问题,同时也是了解学情的问题。就我自己的课堂而言,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答案否定的较多,有的问题或者答案没有经过甄别就被轻易地放走了,这其实就是“贻误战机”。这一点也是需要反省的。

了解学情还存在于课后的作业布置中。陈隆升博士对这块分析得也很透彻,但是在应试得大环境下,很多措施是不现实的。而且,我认为,作业状况一时半会儿还很难得到彻底的转变。目前,学生的课外作业是由试卷、试题、阅读、写作等构成的,这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将课堂教学与作业有机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也应该是我们的积极追求,但现阶段,还做不到。

总之,这本书的启发警醒意义或许要大于实践方法论的意义,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与观课评课中,学情,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

2018年2月

第二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 读书笔记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 陈隆升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6

P5:

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的技能本身的展示和表演,而是一种以“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

P11

对学生提问、回答、作业、谈话、评价进行探查,不论对错,都可以算作是学生的经验,反映他们对教材理解的真实水平。

下载读陈隆升博士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心得体会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陈隆升博士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心得体会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