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英语学科总结推动会在张家窝中学召开
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英语学科总结推动会在张家窝中学召开
为贯彻落实津教委中〔2009〕18号文件精神,做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总结工作,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外语室继学习策略专题讲座后,于2009年11月20日在西青区张家窝中学隆重召开课改专项总结推动会议。天津市教研室外语室负责人张守森、西青区教研室中教处主任陈作义、各区县高中英语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等七十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市教研室高中英语教研员李留建主持。
此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有效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度。会议议程由四部分组成。首先,天津实验中学的王洋老师进行了20分钟的说课,题目是高中英语必修5第五模块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他强调读写结合,注重学生阅读策略的训练,如掌握主旨大意、猜测词义等,巧妙的构思,地道的英语,引起了老师们的赞叹。随后,西青区张家窝中学的张继华老师作课选修6 Module 2 The story of J.K.Rowling and Harry Potter,张老师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策略,迅速找出段意,训练阅读技能,教师洒脱机敏,学生活跃主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接着两位教师进行了课后反思并与参会者进行了互动。最后,市教研室外语室负责人进行大会总结,李留建老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要求各区县教研室外语室、一线英语教师要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大目标,从各自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积极实践,不断探索,使市、区县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稳步、健康地推进。
第二篇: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xx市xx中学位于xx市xx路xx号,高新区(新市区)区政府(数码港)对面。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爱国卫生红旗单位、市级基层先进党组织、市级治安模范先进单位、市级德育示范校、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市级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是全疆64所、xx市4所高中课改样本校之一。
五十四中是一所以高中教学为主的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近百亩,绿化面积达45%。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自挂牌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现有高中教学班24个,初中教学班18个,在校生2300余人,其中住校近400人。全校现在编教职工174人,其中一线教师150人,高级教师51人,中级58人,初级25人;各级三类人共计73人次(市级6人、区级16人、校级51人),硕士学位及研究生学历共9人,本科学历教师占100%。学校有一支专业精,业务强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支市、区、校级三类人和名师工作室成员。
近年,学校认真依照新课程改革理念,积极在“课程创新实践”上树立特色,倡导“绿色升学率”,通过“课程创新实践”的探索,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以德育为首,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尊、自信、责任感、意志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促进教师的人格和专业的发展,引导师生从只关注成绩的镣铐中解脱出来。为达到这一目标,现将创建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足开齐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所有基础型课程(包括必修、选修及地方、体艺、技术等课程)、实践探究性课程、校本课程(共17门),另外还有社团活动等课外兴趣小组百花齐放,总之,三级课程体系设置齐全、科学、有序。
1、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我校的课程目标是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培育所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使在54中就读的学生的教育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
学校课程以德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宗旨,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除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科目的教学任务,还要建立符合培养目标的若干课程板块或体系,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课程建设要体现我校作为普通高中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课程类别
A、基础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与基本课时的基础课程,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即共同基础),着眼于促进学生思维习惯、基础学力与基本素养的发展。
B、拓展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课的延伸,它以学科为主线,注重思维品质从认知到迁移、到辨析、到推理的能力提升,课程着眼于公民素质的发展性的要求,着眼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C、探究课程(研究性学习):是拓展课的提高,致力于学生质疑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跨学科、形成课题的样式呈现,从而创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D、特选课程(社团活动):是依据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进行分层、分类教学,给予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针对性的培养,它是围绕体现核心价值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参与基础上,以主题活动等形式展开。
3、课程架构
设置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数学与逻辑、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等八个领域的课程体系。
人文与经典:以语文、历史、政治、社会为课程基础,丰富学生的文学、文化知识,并用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言与文化:以外来语言、地理、历史为课程基础,通过语言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多元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社会与发展:以政治、历史、社会、心理为课程基础,通过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培养学生借鉴经验,考察分析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的社会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数学与逻辑:以数学、信息学科为基础,训练理性思维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抽象化、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科学与实验:以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为课程基础,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的能力,从而形成发现自然现象成因的科学素养。
技术与设计:以劳技、信息、美术为课程基础,运用常识技能,通过动手实践来体验科学,并在创造性发面得到培养。
艺术与欣赏:以音乐、美术、劳技为课程基础,探索并感知“美”的根源与本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并进行艺术创造的实践活动,使精神得到升华。
体育与健康:以体育、生理卫生、心理为课程基础,强健体魄、享受生命,通过身体锻炼和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方案实施的重要保障。学校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的提升,将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逐步建设一支敬业爱生,能发现学生特点、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有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评价与管理能力的教师队伍。
为了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教学发展、支撑课程体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54中特色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我们把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教学实践与研究和教师职后培训融为一体。
二、特色课程的实践与创新
课程的实践与创新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实学生课余时间,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习能力,给足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1、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自2005年开始探索运作,至今已实施了10年,在xx市属中学开始最早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学校之一。目前,学校的研究性学习仍然在xx市处于领先位置,受到过表彰(最为突出的是张秉忠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关于香料的提取和应用”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采用,获得国家级奖项)。目前,学校计划在研究性课程设置方面要加快步伐,大胆实践,每周集中1节时间开设相关研究性学习的课,并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在文学创作、科学小发明、现代信息技术、合唱、生物环保等领域深入开展,希望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其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开发了17门有较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队伍。
2、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生社团是广大同学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群众性团体。我校整合学校资源,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打造量身定做的教育,发展学生才能,探索继续提高的方向。学生社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开展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第二课堂”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舞台,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启迪思维,进一步发展每一位同学的个性与特长,满足同学们对知识文化的多元化追求,从而提高每一位同学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专长都得到发挥,个性得以彰显,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个性化发展课程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且开展稳定,成果喜人。成立了艺术社团:舞蹈社、街舞社、美术社、音乐社、手鼓社;体育社团:轮滑社、跆拳道社;文化社团:话剧社、辩论社;科技社团等课程特色鲜明,学生喜爱的社团。学校还将根据学生需求开设播音主持社团。学校轮滑社团现已纳入体育课程,初
一、初
二、高一和高二体育课每周两节课安排轮滑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实践”学习。但这里所讲的“活动”或“实践”,不能仅仅从字面上、从直观上去理解,把它理解为让学生“动”起来,或者让学生去“操作”。而是要把它理解为“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应当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学校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来非常理想的效果。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课程设置中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我校要求参与新课程试验的年级,高中三年间每位学生要进行三个课题的研究,期中第一学段完成理论学习,从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和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制作小课题的整个过程等方面进行培训,评价合格得3个学分。第一、第二学期完成课题一得4个学分。第二、第三学期完成课题二获得4个学分。第三、第四学年完成课题三获得4个学分,共计15学分。目前,学校的课题研究内容总数已超过200多个,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和扩充。
4、第二课堂的开发
学校为确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力求活动具有成效性,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爱上校园,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标。此项工作还得到新市区科技局大力的资金帮助,使学校的第二课堂的工作开展得以顺利进行。
(1)电脑机器人课程的开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机器人智能化技术的探索,机器人逐渐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结合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人们发明了形式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如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军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机器人。通过对机器人的学习、安装和使用,初步了解机器人简单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其原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探索、掌握和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通过组织学生机器人兴趣小组的活动,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身心发展。通过组织机器人兴趣小组,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学生设计能力和创造性。
(2)航模课程开展:航模活动可以启迪思维、激发智力,培养和锻炼动手能力。它包含了力学、电学、数学、化学等多方面知识,将引领我们的孩子遨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通过对航模工具的使用,学习轻骑士橡筋动力飞机的制作、飞行;神鹰火箭动力飞机的制作、飞行;线操控圆盘飞机的制作、飞行;线操控空中战士飞机的制作、飞行。在活动中,学习到发动机原理、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模型制作的劳动技能,培养灵活机智,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课程实践与创新的保障
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然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又不能使学生学业水平下滑,还要有所提高,所以,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就是我们课程实践与创新的保障。
1、推动了“面向全体,狠抓中差生”的“十分计划”。
学校在“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引导每位教师关注自己教学班的后进生(各科排名后半段的学生),开始推行“十分计划”。所谓“十分计划”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干预、影响后进生,使每位后进生在下次考试中成绩提高10分的一个做法。以此将“关注后进生的进步发展”深入全体教师的日常教学思想和行为,实现“让每位学生都获得进步”的教育目标。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建立基础数据库,将每年的各年级新生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各科成绩作为基础数据,并向各年级各班任课教师公布此数据,以便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学业的基本状况,也为学校以后的评价建立了基础数据,以后的分析都建立在前一次的基础上的,重点考察后进生的相对进步率。以此来考核该任课老师的“十分计划”落实情况,相应的还有学年末的考核办法出台,分别给各位老师按学科给出落实“十分计划”的量化得分(有1.5分、0.8分、0分三个档次)。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师的关注度更多的引导到了每一位后进生上,经过三年的不断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又步入了一个新台阶。
2、开展高效课堂及跟踪听课活动。
(1)要求教师确立每节课的知识目标,具体为:使教室内90%的学生能够听懂并掌握,帮助后进生从听懂课开始树立信心。关心后进生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师关心后进生的用武之地,一堂课下来“最后一名学生”要在精神上未受任何歧视,思想未背任何包袱,一直保持愉悦的状态。
(2)布置作业指令清晰、有价值、目标明确、降低难度,先使所有听懂课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继而转变为有兴趣的去做作业,从而使后进生进一步获得自信(同时降低抄作业的现象发生),也使全体师生达到都有目标去生活、去学习的境界。
(3)坚持“跟踪听课”模式。2010年10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跟踪听课”的模式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以下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通过跟踪听课的方式,让一部分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上有所改变,从态度上认真起来,让教学成绩逐步提高。第二阶段:以跟踪听课作为手段积极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重点落实两个目标,即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清晰,是否关注中下学生。第三阶段:逐渐形成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经过时间检验,跟踪听课效果明显,教师成长很快,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同时也是“青蓝工程”的有力支撑。已成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之一,并成为我校的教研特色和亮点。
通过“高效课堂”、“跟踪听课”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引导教师合理整合课程标准,既保持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又突出重点、联系实际、讲求精准化,有效化和对后进生的人文关怀。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大力开展“谈心活动”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亲近后进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心唤起学生的真心,激发他们学习向上的信心。每学期和所教班级本学科后进生每人至少谈心一次,重点关注对象(每班不少于8人)每月一次。提倡不谈学习、谈生活,关注学生的理想和心理的成长历程,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抚慰,充满自信,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也获得了学生的尊重。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爱和温暖,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情感,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学期末上交谈心记录,教导处存档并计入考核。)。
4、实施“命题原则”
通过对考试试卷考察方向(70%考察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及难度(容易﹕中等﹕难=7﹕2﹕1)的控制,要求出卷教师将均分控制在及格线以上(语文在70分左右,其他科目在65分左右,均分未达到要求的视为责任事故),以此帮助后进生获得对自我的认可及自尊,自信心也进一步确立。
5、推广“笔记策略”
“笔记策略”是针对各学科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的。通过在各年级课堂教学中系统培养学生课堂记笔记习惯的途径和策略的实验研究,以提升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能力和效果,并为了更好的研究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教学”的真正含义由“教学生知识与技能”变为“教会学生学习”,以学法研究为中心带动教法、学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以顺应中学生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其主体地位,弘扬其主体精神,从而对学校教学实践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思考,以期达到以下目标:
(1)帮助学生:①克服在头脑中记忆和储存学科知识的时限性;②帮助学生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③为学生日后复习提供方便;④最重要的是可使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增强听课效果,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促使教师:①关注学生的课堂实际听课状态,为有效掌控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提供有力支持;②提高教育教学教研能力、为提高指导学生学法的水平提供平台;③帮助教师把“要认真、要努力、要改变学习方法”等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转变为实际的、具体的行为指导和塑造;④各学科均有一套通过规范笔记来指导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模版、模式,并具备易推广的特点。
(3)学校方面:①进一步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形成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建设和谐、共荣的校园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效益凸显,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更多的认可和信任,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
6、其他方面
学校坚持“阅览室开放” 和“实验室开放”,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书籍和理论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发展;大力开展“三操一活动”,抓好体育特长生训练和培训,落实全员性的体育锻炼和达标工作,学生体育合格达标率达95%以上,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85%以上。通过“肺活量计划”测试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体质的提高。学校进一步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的开展,每年举行春秋两季的体育运动会暨艺术节,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艺术工作更加规范化,艺术教育更加经常化,努力让每位学生在追求学业成绩好的同时,都要掌握一项娴熟的体育技能和艺术技能并形成习惯。
四、不断创新的体卫艺术工作
1、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科学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2、学校卫生工作。本,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校园内外环境整治工作。做好学生个人卫生监督工作。做好每天学生生病信息的上报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3、艺术教育工作。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以《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积极开展艺术活动。
五、课程实践与创新的成绩和展望
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果喜人。学校现有区级2个名师工作室,周岩和袁莉(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老师为首席名师。学校有市、区、校级“三类人” 73人。学校还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其职责是审核学校教学评价、考核评价等制度的制定,审核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定期检查课题实施情况,审核学校教学论文、德育论文等工作,全面检查和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成长。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的实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学校特色品牌的操作性和方向性。近年来,学校中考上线率稳定在70%,高考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以年递增12.6%的速度提升;高中录取分数线也逐年提高。学校现有社团14 个,将参加社团活动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利用社团的平台精心打造学校校园艺术节,体育运动会、校园文化和科技校园等,让社团活动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课堂”。
为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根据学校发展需要,2014年由学校教研室牵头,成立54中学“年鉴工作室”,组织教师与学生团队,自2014年起,编写54中学年鉴。
获奖情况:
1、轮滑获奖:2014年***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第三届“油城杯”轮滑公开赛 荣获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6人次,并包揽男子乙组全部金牌。2014年xx市青少年轮滑邀请赛荣获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
2、航模获奖:第十六届自治区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4人次。
3、机器人获奖:第十二、十三届、十四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赛区)联赛中,学生荣获自治区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8次。
4、研究性学习获奖:“化学与食品制作”获新市区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所开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受到晨报记者专访。“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获自治区优秀校本教材二等奖,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多次面向全xx市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作品也有不同的收获,2010年学生课题作品“关于香料的提炼与应用”在《少年发明与创新》上发表,2011年获国家级一等奖三个,2014年自治区三等奖一个。
这些成绩的取得,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社会认同,学校通过特色品牌的创建,使“绿色升学率”目标得以实现,使学校推崇的教育理想,新型的师生关系,植根于每个学生和老师的心中。
六、存在的问题
1、创新课程虽然开发不少,但部分开发的课程利用率较低,所有开发的课程都需要在实践应用中反复修改,不断完善。
2、社团活动要逐步形成特色的校本课程。
第三篇:柴家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材料
深化课程改革 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柴家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材料
从2003年秋季开始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立足校本研训,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全体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浓厚了,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生机、新希望。下面,现就我校课程改革推进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课改机制。
1、健全机制,提供组织保障。为使学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真抓实干,我校将课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教导主任为组长的课改实验小组,学校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了课改宣传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加强协商研究和对课改的领导和指导,及时跟踪、了解课改工作情况。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校教职工例会、晨会向师生广泛宣传课改信息,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行课改各小组例会制度,实验小组工作月汇报制度,校长及有关部门深入课堂听课制度,校本课程培训及校教研制度,并专门制定了课改工作督查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在我校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
2、加大宣传,营造课改氛围。学校通过教师家访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沟通,得到广大群众对学校实施新课改的理解与支持。先后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的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学校主要领导亲自开设课改讲座,全面布置课改工作。学校还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国家有关课改的法规政策,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增强课改的自觉性,形成具有创新活力的现代学校文化,努力营造了有利于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良好环境。
3、制定方案,推动课改有序开展。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在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2003年暑期学校就制定了《柴家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计划》和《柴家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以求达到四个目标: ⑴通过实施新课程改革,使我校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育人的领域、途径和过程不断得到优化。
⑵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要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激励者,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互动者和合作者,进而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
⑷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二.开展校本研训,加强队伍建设。
为了使全体教师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学校采取省、地、市三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抓好新课程理念和教材教法培训,开展了新课改的学习讨论和专题论坛活动,使全体教师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新教材的深层次把握。
⑴举办专题讲座,每学年我们都要利用暑假、寒假期间举办专题讲座活动,从2008年起我校由校内骨干教师开设讲座,提升为专家作学术报告,曾先后邀请了张印全教授、吴效锋博士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理论指导,有力地加快了我校的课改步伐。
⑵走出去,学习外地课改经验。为使参与课改的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学校派出教师80多人次到省城太原、忻州师院、横水中学、实验三中、晋清中学等课改先进校学习经验,了解前瞻性的课改信息,使教师大开眼界,增长见识,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课改的信念。
⑶请进来,发挥课改专家的引领作用。学校多次邀请实验三中名师来我校开展同备同讲一节课活动,优质课件评选活动,邀请实验中学教师开展对口支教活动,邀请教研室领导现场指导,与赵家中心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各老师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使教师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⑷开展读书活动。“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教学工作漫谈》、《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建议》《一线教师》等读书活动,各老师认真学习,领悟精髓,并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方式转变了,自身素质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特别是在2009—2010学年中心校组织的读书活动大赛中,王芳、王喜英、高慰静等老师沉着冷静、积极迎战,为我校赢得了团体第一名。
⑸搞好学科培训。学校为每位教师订购了《新课程标准》(分学科),将学校教研和校外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求教研组定期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共同研讨教材,研究学生,提高了教师的学科新课程理念。
⑹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学年,我们都要开展十余次大型的校本教研活动,主要有普听活动、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公开课教学活动、优质课件制作活动、同备、同讲、同研一节课活动等,各老师既开放了课堂,又融合了教学艺术,观课议课更加注重实效性,问题往往有个性延伸到共性,使研讨活动有了课题研究的性质,解决了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老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校本研训战略的实施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也为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地人才保证,也为我们实现“保一创优”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课改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局、中心校的工作要求,确立了课改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扎实有效的推进课程改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校长参与课改。校长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课改培训会;通过网络了解课改信息;经常性召开课改探讨会,交流思想,改进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流程,不定期深入课堂,聆听师生心声,并进行现场指导,引领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培养出了一批青年教师。
2、加强过程性管理。(1)加大落实与督查力度。一方面,我们坚持日检、周测、与月考相结合,落实日清、周清、月清三清工作,及时掌握教情、学情,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加大内务督查力度,学校每月检查一次,年级周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并将内务工作纳入量化考核范围,坚持一月一排队,极大的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力地提高了备、讲、导、批改的质量。(2)实行中层领导随堂听课。学校管理人员经常深入一线课堂听课,实行每月不定时随堂听课检查,随堂课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换意见,帮助和督促整改。保证每个月每位教师的课有管理人员听、评,学校规定校长、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40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青年教师不少于30节。(3)注重教学反思。学校要求教师每上一节课,每参加一次活动都要有所悟、有所得、有所提高,从而写出教学反思,实现自我提升的目的。(4)重视评价体系。评价在课改中起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坚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和兴趣等,采取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相结合,学生自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评价中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3、坚持以研促教,实现改、研、教三位一体化。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⑴改进备课形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学校倡导使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坚持集体备课,在一人主备,人人备课,共同讨论,形成集体教案,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形成具有本班级特点、本人特色的讲学案。
⑵开设公开课、研究课。为更好地使广大教师从操作层面尽快进入新课改,我校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要求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以新课改的理念作指导进行观课议课。
⑶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了“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我校结合实际多次举办了“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青年教师课件大赛”、“青年教师读书大赛”、“青年教师赛课”、“青年教师优秀教案评比”等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杜小省荣获地级骨干教师,高茜荣获运城市电化教学能手、运城市优秀教师、河津市教学能手、河津市说课一等奖,刘冲荣、王英、马晓丽荣获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能手。
⑷创新课堂模式。在借鉴课改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的课改口号是:更新教育理念,打造精彩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同时我们构建了三阶段、五环节精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阶段即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巩固拓展。五环节即目标导航、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归纳整理、拓展练习。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王芳、杨晨、杨丽萍、柳咏梅等课改新秀脱颖而出,他们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课堂生动活泼,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学过程精彩,目标落实高效,课改给教学注入了活力。四.开发校本课程,关注师生成长。
1.实施德育工程,构建和谐校园。
我校结合校情、师情、生情以及学情,开设了德育校本课程。由校长任德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德育处、教务处、办公室、团委、各班主任共同实施德育校本课程,有计划地开展德育活动。主要做法有:
⑴坚持周一升旗制度,师生面向国旗宣誓,目标崇高,志向远大,在爱国主义这一伟大旗帜的鼓舞下,他们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⑵每周一下午召开主题班会,次次有主题,节节有要求,班主任有班会备课,班级有班会记录,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思想觉悟提高了,违纪现象减少了,学习刻苦了,生活节俭了,班风正了,学风浓了。
⑶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评选管理之星,课改之星,班主任之星,班干部之星,勤奋之星,我们利用阅报栏等栏目进行宣传,从而在全校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全面工作的高效开展。
⑷教师节、清明节,我们分别举办了以“教师颂”“清明节感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全体学生积极报名,踊跃参加,有60多名同学作品获奖,我们及时利用校刊、校园广播等手段进行了宣传报道。从而在全校掀起了写作热潮。
⑸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唱响红色歌曲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60年沧桑巨变,感受60年辉煌成就,发愤图强,自强不息。
⑹组织学生观看《暖春》、《开学第一课》、《爸爸的爱》等电影,学生深受启迪,纷纷写感想,谈体会,把爱祖国,爱父母的思想转化为学习动力,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各老师奉献意识增强了,教育学生耐心了,成绩提高了;全体同学们思想觉悟提高了,行为习惯规范了,语言文明了。全校呈现出一派和谐融洽的新气象。
2.开发校本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加大教育教学设备投入力度,完善管理与使用制度。图书室为了方便师生借阅,实行年级、班级借阅制,设立读书角,大大提高了图书的使用率,丰富了师生的课外知识。信息技术、多媒体等远程教育设备,除了学生平时上课、上网查资料,管理人员还要利用闲暇之时,组织教师学习课件制作,开展校本培训,组织学生观看励志影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教学作用。理化仪器、音体美器材更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创新,在去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师生共同发明的《水箱自动报警器》荣获省级三等奖,王芳老师指导的《远离火灾,珍爱生命》荣获省级二等奖。
此外,我们还编排了“喜庆腰鼓”“龙腾虎跃”节目,气势宏大,场面壮观,在全市元宵社火表演中,博得全市人民的喝彩。唱响红色歌曲“百人合唱团”以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的演唱,在元旦歌咏比赛中荣获中心校第一名。
五、我校课改取得的成效
1、学生变化大。学生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开阔。敢于提出问题,我们发现,上课的课堂气氛活跃,但做到活而不乱;下课到老师处问问题的同学多,探究意识浓;善于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学生的表达能力强了很多,敢于和同学、老师交流,师生关系和谐。
2、教师成长快。教师们教研与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教师们在参与课改的过程中,不停的反思、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不断的发现自己和他人身上的潜力,了解到他人课堂上的精彩闪光点。他们彼此增进了了解,更加重视集体的合作,乐于资源共享。
3、课改使课堂焕发了生机。现在教师能主动走到学生面前倾听他们的意见,走到学生中间参与合作学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能做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讨论、探究,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4、学校教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学校教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课改以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转化差生”、“如何改变偏科现象”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打造精彩高效课堂”“如何提高初三学生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课题研究,同时撰写教学论文100余篇,进一步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校建设迈上新台阶。近年来,学校被授予“运城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津市先进集体”、“河津市中考质量先进校”、“柴家中心校读书活动第一名”、“柴家中心校优质课件第一名”、“柴家中心校综合评估第一名”等荣誉称号。更可喜的是我校先后顺利通过了“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河津市优质初中”评估验收工作,深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六、几点思考
课改以来,学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课改以来,我们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进行了大胆尝试,但还不够系统、全面,操作性还不够强。为此,我们将继续完善各项评价方案,使之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用评价机制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之符合课改新理念的要求。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虽然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在课改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些课堂教学行为仍然滞后于理论的发展。教学方式在某些程度上发生了转变,但有些只是表层的、肤浅的,从“示范”模仿来的,而不是先进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形成理论与行为脱节。我们将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开展校际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强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课改以来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但学科间、教师间的发展不平衡,离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推进现有的校本课程,并积极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大对学校教育硬件资源的投入力度,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物质保障,推出更多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
回顾过去,成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柴中一班人将会继续高举课程改革大旗,乘建设教育强市的强劲东风,扬帆破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柴家教育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