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十月份科研汇报材料让研究 催生教育的热情与智慧提升研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让研究催生教育的热情与智慧
尊敬的领导、来宾,亲爱的老师们:
我来自内蒙古东部山区小城林西县,在一所乡镇寄宿制完全小学主抓业务和教育科研工作。今天,能参加这样高规模、高水准的教育科研交流研讨活动,我深感荣幸!同时,承蒙大会组委会的信任,借此机会将我校多年来教育科研工作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和所取得的成效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们进行简要的汇报,恳请予以指正。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让研究催生教育的热情与智慧。
一、学校的基本概况介绍
我校是一所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的封闭式管理体制的完全小学。教学区域覆盖面广,生源多为粮农、菜农、个体户、外出打工者子女,家教环境相对落后,经济条件偏差,加之学生二十四小时住校,这些不利因素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有不良的学习习惯。为此,我们立足实际,直面现状,反思求变,通过对学校具体现状的全面调研以及多次到外地一些名校参观考察的基础上,虚心借鉴,潜心研究,确定了我们的课改思路——那就是遵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了“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愉快、高效的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进行实验研究,使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切实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力求做到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多年来,我校正是秉持这种教育理念,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教育观,通过积极营造教育科研氛围,加大教育科研培训力度,创新教育科研工作方法,优化教育科研管理机制,探索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等举措,充分发挥了教科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导作用,扎实稳定地推进了素质教育,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二、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
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 和“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在今天已经成为鼓舞教育工作者热情参与和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精神动力。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每一位教师将其全部青春和心血用于浇铸职业生命的存在形态。对教师来说,教学是如此的重要。因此,关注教学、研究教学、让教学成为教师绽放的职业生命之花就成了一种必要。那么如何让教师乐于、并能够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呢?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环境载体和外力的驱动作用,为此,我校结合具体教情和学情,从课改的需求出发,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校本研究,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培训学习促教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自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参与各种短期、校本、网络等培训,不断给教师充电,可以唤醒、激活和生发每一位 1 教师的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让他们在培训学习中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教学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本年度,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一是远程教育培训学习。让老师们自觉进行网络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汲取教学思想精髓,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将汲取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逐步由教授型教师转向研究型教师。二是新课程标准及名师优秀课例批注。名师们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娴熟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对教材的运用得心应手,点拨恰到好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老师们通过网络学习名师经典课堂案例,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会起到引领作用。三是观摩高效课堂教学。网上听名家课堂教学实录或聘请名师到校进行讲学,让老师们汲取精髓,借鉴方法,努力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尽快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核心理念出发,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认真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在所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追求高效,有新的突破。
以读书学习增内涵,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肖川先生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重要的学习途径。我校一直倡导老师们把业务学习与读书相结合,鼓励教师们坚持广泛地阅读。我们不仅积极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还不惜财力为老师们购买了《肖川教育文集》《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教育艺术》《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等近500册名家教育理论专著,让老师们潜心阅读,汲取丰厚的学养。不仅如此,学校还为老师们订阅了大量的书刊杂志,因为期刊里刊载的许多教育名家和一线教师精粹的文章,所论述的教育理念和做法都比较前沿和新锐,能牵引老师们沿着正确的研究轨道前行。老师们且读且思,不但积极参加学校以学科为单位组织的读书沙龙,读书研讨会,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和心得,还通过读书演讲赛、读书辩论赛等,让读书与专业成长紧密联系起来,真正把读书学习作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集体备课为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多年来,我们一直沿袭着集体备课制度,以每个年级段作为一个教研组,由教务处业务领导分别负责一个年级组。学期初,在组织教师充分熟悉教材、明确年段目标、了解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明确任务,自主备课,集体研讨,完善个案”的四步操作法,将所教学科的教材内容合理分配给每个科任老师,老师们超周备出初案,然后集体研讨每篇初案的可行性,达成共识,加以完善。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不仅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达到优质资源共享;还促使老师们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更重要的是工作量少了,减少了压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科研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育者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永不懈怠的热情,为此,建构一套科学优质的管理机制尤为重要。我们的做法是:
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和基础,也是提高教 2 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学校从基本功训练入手,不断强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快速提升。每年的10月下旬到11初旬,我校都会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比赛分为课堂教学、说课、粉笔字、钢笔字等四个项目。参赛教师在比赛中不仅充分展示了个人能力和基本功水平,还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四课”活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每个教师都非常清楚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提高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益。为了有效推进校本教研,我校一直坚持“四课”研究活动,即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组内教师的研讨课、年级组推荐的展示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四课活动使每个层面的教师都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明确职责和目标,在反复磨课中不断规范教学行为,并借助研讨和自我反思努力提升教学技能。我校扎扎实实开展的“四课”活动,守住了课堂本位,研究了教学得失,追溯了教学本源,探讨了理论真谛。不但整体提升了师资水平,也使很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几年来,获得县、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还有5名教师还分别获得了自治区不同学科的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必须有适合本校学情的科研课题,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才能保证科研有的放矢。我校立足于寄宿制学校生源、体制的实际,遵从教研室总课题的精神主旨,调研后申请立项了“让学生自主、愉快、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索”课题进行试验研究。还在这一校级总课题的精神指引下,确立了语文“小学低段写字教学起步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批注式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数学“以生为本,实效课堂”等课题进行实验研究,目前这些教研课题都已经得到了县、市专家的测评并立项实施,在我校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实验课题研究的氛围,极大地带动了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其中,批注式阅读教学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10年全市批注式教学现场会上,我校李艳华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课受到了广泛的好评;2014年5月,我校被评为市“教育科研示范校”。
激励引领。教师是课改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课改前沿的执行者,只有他们去研究,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教育改革才能有创新,有发展。因此,学校采取激励管理机制,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教师们不仅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而且在教育研究中倾注热情、经验、智慧,让自己真正成为教育研究者。我们首先在青年教师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每天一张硬笔书法;每周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每月一次小论坛;每学期一堂优秀公开课。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四个最”活动,即每学期要写一篇最满意的教案;一篇最满意的教学随笔;一篇最满意的教学反思;一篇最满意的读书心得。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辟“教学管理大家谈”“教育叙事”“学科百花园”“精品课堂”等网页,让老师们把自己日常教学实践中的收获及时发布在网上,做到资源共享。每学年末进行师生作品结集工作。把教师们的论文、反思、课堂实录、教案、随笔、读书心得等教学材料,择 3 优结成文集《研与教》;把学生们的日记、读书笔记、随文练笔、习作等结成文集《小荷尖尖》,多年来从未间断过。这些做法,激励师生们不断地研究学习,催生他们迅速地成长。
四、特色活动与学生自主发展。
寄宿制学校,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生活的乐园,而不是禁锢他们个性发展的牢笼。学生们离开父母,离开社会,与自然几近隔绝,在偌大个校园内一呆就是十多天,怎样才能让他们生活得安全、舒适、健康、快乐呢?我们立足本校实际,充分挖掘和盘活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本着关爱、启智、健体、快乐、发展的原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特色活动,每年还通过艺术节、体育节,为学生们积极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
学科冲浪竞赛。在常规教学管理中,经常开展语文学科的短文批注、钢笔字、征文、演讲比赛;数学学科的口算、速算、巧解应用题比赛;;英语学科的口语表达、听力比赛;体育的队形列队、广播操比赛;音乐的合唱、葫芦丝演奏、情景剧比赛;美术的钢笔字、折纸、泥塑、绘画比赛。这些学科竞赛活动,让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变作一种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思考力、竞争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具备了现代合格人才所应具备的进取心、自信心,开发了他们的潜能,张扬了他们的个性。
艺术启智教育。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组建了书法、绘画、歌唱、舞蹈、电子琴、葫芦丝、纸雕、泥塑、象棋等各类兴趣小组,把每天下午一小时的大课间充分利用起来,把有一定专长和潜质的学生组织起来,配备专职教师传授技艺,让这些虽然具备一定天赋和才艺,却没有条件学习的孩子,能够在老师们的辅导下,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此外,我们还积极争取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和有名望的个人,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捐资(或物)助学。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著名民乐家的支持下,葫芦丝几乎已经在全校普及,老师们自编教材,专职授课,全校近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流畅地吹奏《情深意长》《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傣家名曲。而且,一百多人的葫芦丝演奏队伍蔚为壮观,曾多次让来访者赞叹。多少贫困的学子圆了自己热爱音乐的梦想。为他们将来拥有了和谐健康的心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阳光健体活动。为了达到娱乐健体,文化熏陶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学生校园生活的活力,我们除了每天上大课间必做的广播操外,还自编了一套健美操和古诗韵律操,而且,古诗韵律操每年要更换40首古诗的内容。下午活动课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根据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个人喜好,分别创编了幼儿筷子操,低年级的拍手操、动物模仿操,中年级的绳操、皮筋操,高年级的武术操、古诗韵律操。多彩的艺术体操,不但有健身性、娱乐性,还有观赏性、趣味性。韵律、节奏、文化、趣味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享受到阳光的沐浴和成长的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众所周知,我校是一所乡镇寄宿制小学,生源多为农家子弟,他们的父辈都有稼穑农事的生活经历。从这一教育优势出发,我校有效地整合当地 4 资源,建构并实施了校本教材,把综合实践活动写进课程表,遵循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活动内容,分年段、有层次地按自理、家政、手工、种植、饲养等几个板块,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凸显了“三结合”特色;一是与学科相结合。比如二年级的学生学习了查字典后,老师们就引导学生利用字典,在生活中识字;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后,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调查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春节时让学生写亲身体验的乡俗民情;调查统计各班级近视眼的人数及近视原因;走进工厂、市场、商铺,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等。二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从小处着眼,从身边做起,组织他们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在学校的桃李园中采摘樱桃、李子、K9沙果等果实;在花坛绿地中除草施肥,养护云杉、榆树、新疆杨、丁香树、五角枫、榆叶梅等花木;在楼后面的菜园里侍弄向日葵、玉米、茄子、辣椒、黄瓜等农作物和蔬菜;放假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或农活等。三是同品德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不定期到学校的德育实践基地去接受教育。到武警中队参观他们的内务、格斗表演;到光荣院慰问老人;到博物馆去了解历史;到派出所听法律知识讲座,春天领着学生去踏青郊游;冬天,带领学生参加长跑比赛等。学生作为参与实践活动的主体,在亲历中体验、感悟、明理,培养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劳动,热爱自然,体谅父母的美好感情以及服务社会,志存高远,坚毅勤勉的优良品格。促使他们从幼稚到懂事,由单纯到成熟,由胆小到勇敢,学会了自我成长。
五、诵读经典与书香校园建设
中华古典诗文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对于提高人文素质,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校自始建之日起,就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让师生们通过不断地诵读,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几年来,营造了浓郁的诵读氛围,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提升了师生的人文素养,形成了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1、诵读教材和内容丰富。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小学生诵读80首”为基础,以县教研室编写的《经典诵读》为补充,以精选的儒家道德启蒙读物《弟子规》作为校本教材,要求师生必读必背。此外,还充分利用本校较为丰富的图书资源和海内外爱心人士捐赠的大批经典书籍,让诵读内容得到丰富的拓展。
2、诵读目标明确。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诵读经典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给每个年级在每个学期都明确了诵读目标:一至三年级学生每人每学期熟诵30——40首(篇)古诗文,本学段内会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四至六年级学生每人每学期熟诵50——60首(篇)古诗文,本学段内会背诵《龙文鞭影》《论语》《千字文》等。本着“熏陶感悟、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原则,要求全体师生全员参与,通过背诵接受经典文化的浸润熏陶。
3、诵读评价科学。学校还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创设诵读活 5 动形式,搭建诵读成果展示的平台、建构有效的诵读评价机制,检查、督促、鼓励师生坚持诵读经典,积极交流诵读成果,不断提升诵读品位,引导师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积淀传统文化底蕴,热爱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的旨意。通过每年的“读书月”“读书节”,要求学生分年级、分层次以读书手抄报、黑板报、读书笔记、古诗配画、读书演讲、好书推介、读书课等多种形式展示读书成果,并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诵读小博士”“书香班级“书香教研组”等,对那些诵读量大、读书好的师生予以表彰和鼓励。
4、诵读活动艺术。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诵读时间,我们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把学生在校的诵读时间做了科学的安排,利用每天30分钟的早读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每天下午还安排一节40分钟的读书课,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中阅读。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校的优势,把古诗文诵读融入到多姿多彩的艺术表演活动中。比如精心挑选四十首古诗编排成古诗韵律操,达到“运动强健体魄,文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功效;与器乐、书画、舞蹈、合唱、小品等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排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其中《追月》《诗韵》在县、市级各类比赛中汇演都得到了好评。在全县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特等奖。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学生在诵读中咀嚼着优雅的文辞,品味着历史和文化,尽显翩翩少年之风,谦谦儒雅之气,不仅是一种综合艺术,更是一种有益的语文实践。
多年来,我们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科研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用发展的眼光认真对待科研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用辩证的思维认真反思教研活动中的每一个过程;用公平的态度的评价教师们每一段成长的历程。以激发教师对自己的日常职业生活的热爱,对工作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的反思,从而使得教师亲身体验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生命之美和职业生命之乐。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也因此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惟有不断地读书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总结,创新求精,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职业生命升华之源泉,才会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指数。
今后,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在狠抓安全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路,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好“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健康自强”的培养目标,发扬“校兴我荣的主人翁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拒绝平庸的创新精神,携手并进的合作精神。”让教师们以研究的眼光看待琐事平凡的教学现象,在教育科研中确立自身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在不断的实验探索中生成对教育教学的热爱、柔情和智慧,不断满足课改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和学生心智健康成长的需要,成为真正的意义上的“人师”。
谢谢!
2014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