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尹筱胜
这次参加了我校教研组组织的毕业班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参加本次教研活动之后的心得体会。
通过听、评课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显著增加。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反映,自从开展“四有”课堂教学以来,学习兴趣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更深了,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学习信心明显增强。本次活动中,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师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使之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重点,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自主学习铺平道路,使我们的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突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表现为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重视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处理,充分体现教师是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观念,建立集体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四、有效的课内知识技能训练,在课堂练习中有效地形成基本技能,掌握知识。提高练习中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不少教师承受着高消耗而低效益的迷惘与困惑,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普遍存在怕学、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窘呢?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中可操作的模式?探索教师教学观念、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有效途径,探索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并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县教育局教研室提出了“四有”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自从提出“四有”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参加的几次教研活动,都在不断的开展关于“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教研活动。“四有”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四有”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形成关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调动了学生全过程参与学习活动和内化课堂知识的主动性,促进了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实施“四有”课堂教学模式,使我真正实现跳出仅考虑“怎样教”的圈子,转向考虑“学生怎样学”,彻底解决多年无法改变的“满堂灌”现象。“四有”把大量的课内时间用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用于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及时反馈,真正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
总言而之,本次教研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在“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做的更好!
第二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教研心得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黎俊
本学期,我校组织了数学教研活动。从这些活动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上课的方法及技巧,下面就本学期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1、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就突出显示了集体教研的作用。课前所有数学教师和上课教师一起商量进行集体备课,然后上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编写二度教案,再进行上课。课后,所有教师进行评课,指出本节课的得与失。由于是集体备课,每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2、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课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圆的面积》一课的复习,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此次活动中的几节数学课,都能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效果都很好,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低年级老师为了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修改,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些都是教师在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做好:
1、多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2、加强课后反思,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牢固树立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宗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实际问题。
第三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教研心得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黎俊
本学期,我校组织了数学教研活动。从这些活动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上课的方法及技巧,下面就本学期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1、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就突出显示了集体教研的作用。课前所有数学教师和上课教师一起商量进行集体备课,然后上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编写二度教案,再进行上课。课后,所有教师进行评课,指出本节课的得与失。由于是集体备课,每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2、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课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圆的面积》一课的复习,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此次活动中的几节数学课,都能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效果都很好,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低年级老师为了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修改,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些都是教师在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做好:
1、多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2、加强课后反思,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牢固树立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宗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实际问题。
第四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感悟道理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1、激发朗读兴趣,营造读书氛围
作为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营造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晨读,让每位学生放开嗓子,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韵律美,让校园书声琅琅。其次,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表情的范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
高主任提到的叶圣 陶老先生的《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中也讲到当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这种教师往往使学生终身不忘;学生想到自己的受用,便自然而然感激那给他实益的教师。
2、加强精读训练,培养阅读习惯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抓住精读这一环节,经常不断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深化训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读不仅要求学生正确领会课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能够概括总结段落大意,掌握文章的脉络层次,同时还要能准确地归纳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但切忌逐句讲解。
3、指导学生勤于感悟,注重体验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倡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促进个性化阅读。
4、指导学生独立思维,读写整合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阅读技巧的基础上,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读写整合意识,将读写规律有机迁移,给学生吐露心声的机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和体验,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小练笔,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教学完《搭石》一课后,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生活中的美;学习《火烧云》一文后,让学生仿写一篇类似的美景;教学《母鸡》后,我安排学生制作一张亲情卡,上面写上要对母亲说的话。并通过《给老师写一封信》、《记录童年》、《感恩父母》等主题活动,彼此交流,同学互评,激发和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内有限的时间和少量的训练是难以达到的,还要通过课外的广泛的阅读和“量”的积累才能形成。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安排学生假期每人读一部经典,写读后感,并制作完成一张手抄报。开学初,我们又布置学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严文井童话》和《绿野仙踪》等四本书,并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希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尝试和训练,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自学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和发展。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过的“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在语文方面我要学习的还很多,在今后我要努力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五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感悟道理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1、激发朗读兴趣,营造读书氛围
作为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营造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晨读,让每位学生放开嗓子,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韵律美,让校园书声琅琅。其次,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表情的范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
高主任提到的叶圣 陶老先生的《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中也讲到当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这种教师往往使学生终身不忘;学生想到自己的受用,便自然而然感激那给他实益的教师。
2、加强精读训练,培养阅读习惯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抓住精读这一环节,经常不断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深化训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读不仅要求学生正确领会课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能够概括总结段落大意,掌握文章的脉络层次,同时还要能准确地归纳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但切忌逐句讲解。
3、指导学生勤于感悟,注重体验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倡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促进个性化阅读。
4、指导学生独立思维,读写整合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阅读技巧的基础上,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读写整合意识,将读写规律有机迁移,给学生吐露心声的机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和体验,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小练笔,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教学完《搭石》一课后,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生活中的美;学习《火烧云》一文后,让学生仿写一篇类似的美景;教学《母鸡》后,我安排学生制作一张亲情卡,上面写上要对母亲说的话。并通过《给老师写一封信》、《记录童年》、《感恩父母》等主题活动,彼此交流,同学互评,激发和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内有限的时间和少量的训练是难以达到的,还要通过课外的广泛的阅读和“量”的积累才能形成。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安排学生假期每人读一部经典,写读后感,并制作完成一张手抄报。开学初,我们又布置学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严文井童话》和《绿野仙踪》等四本书,并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希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尝试和训练,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自学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和发展。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过的“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在语文方面我要学习的还很多,在今后我要努力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