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利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利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启发性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为归根结底,数学是人类一种高度的精神活动。数学教学决不能只告诉学生现成的数学结论,或让他们死记公式定理法则。历史上,数学每一步前进都是以数学家付出的艰难探索为代价的,有些成果甚至是上百年几代数学家心血的积累。今天要在很短的时间里让学生理解它们,不启发他们运用自己的智力认真思考怎么能行?在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教师的责任在于创造,在于提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问题、设计最佳的教学情景与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知识。
在传统数学中启发式谈了几十年,至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现在在数学教学中引入CAI情况又怎样呢?应该说大量死板的课本搬家式的软件使人担忧,如果说多数传统的数学课堂缺少启发式,那么这类软件就根本没有启发式。所谓讲解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出有关的概念、定理、公式,不谈他们的来源和用场,不谈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更不谈最值得领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所谓练习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出答案,有的甚至连必要的过程都没有,对于判断选择题或一类简单的填空题,计算机倒是有些交互功能,但反馈信息却谈不上任何启发性。试想:当学生答对时屏幕显示出“对了,你真聪明!”当学生答错时屏幕显示“真遗憾,你没答对,请再加油想想。”人们这时对CAI会怎么看呢?是否认为对表现以抽象与严谨为特征的数学,不是计算机的特长甚至是特短呢?
我们认为计算机在这方面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大有潜力的。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中引入的教学软件《圆的世界》、《相遇问题》、《梯形面积推导》等等,都较之传统教学更富于启发性。过去对这些传统教学的难点,教师常感到力不从心,而现在通过精心设计数学CAI,教学更多成为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计算机缩短了抽象严谨的数学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于是新的课题出现了。过去探讨如何在粉笔加黑板的班级教学条件政设计启发式的数学教学,现在则需要考虑如何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设计出比传统教学更富于启发性的教学。
二、利用多煤体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有的放矢的教学对所有学科都是重要的,但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就尤其突出。由于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密切,环环相扣,系统性强,某一学习环节障碍,往往造成下一阶段学习的困难,因而学生一旦在数学学习上掉队往往很难补上。数学学习心理学认为:数学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如此说来数学教学必须考虑每一个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谈得上教学的针对性,也才谈得上有意义的数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得如何呢?实践表明,当前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的条件下,这个问题是难于解决的。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用统一的节奏,同样的策略,面对全班学生,更多地只能考虑共性,难于照顾个性。而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与经验不同、思维有快有慢,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CAI情况有了变化。在我们在实践中,学生一人一机或两人一机利用教学软件学习,他们可以利用键盘或鼠标控制学习节奏,还能通过菜单选择他们需要的内容或帮助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然而利用数学CAI软件学习,教学针对性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电脑还不如教师。有经验的教师的最大的特长是能够随机就变因势利导,他可以提出恰当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之后,他们能马上变换教学策略,几句话讲到点子上,使学生茅塞顿开。教学软件要有针对性,就要求设计者必须设身自地设想电脑在和学生面对面地交谈,学生看到电脑的每一屏时可能怎么想,下一步屏幕上该显示怎样的具有启发性的文字或图像,这对软件设计的要求是很高的。所谓智能化的软件应该是能对不同的学生适时改变教学策略的软件,这样的软件或许可称得上是“电脑教师”了。我们以为正确的思路是并非让计算机代替教师,而是充当教师的得力助手,这样计算机就大有可为了。例如能否考虑几种主要的学生类型,根据他们的不同学习心理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软件;能否考虑把数学CAI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能否考虑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学习与及时交互等等。
三、利用多煤体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理解与问题求解,哪一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在教学研究中,数学家在“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听数学,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它不仅涉及到传统的数学知识的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还涉及数学教学能否有助于建立学习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们认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误区是:衡量数学课的质量更多看中的是教师的表演,而不是学生自身的参与。
把CAI引入课以后情况发生变化了吗?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上没有变。大多数课堂上,计算机的作用只相当于一个放像机辅助教师讲解演示,计算机所持有的交互性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还是看着大屏幕听教师讲,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各地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这类软件。比课本搬家式的软件略有进步的只是增加了一些动画,有的插进教师讲课的片断,细想起来这类软件完全可以用录相片替代的。
看来数学教学软件的设计必须要考虑教学模式,计算机仅仅是帮助教师讲解演示呢,还是可以用来支持数学教学的个别化,或利于促进小组讨论式的协作学习?近年来有些学校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开发了一些这样的软件,如六年级的“圆的认识与性质”、“解的认识”、“分数、小数”等等。学生利用软件一人一机或两人一机,边看屏幕、边敲键盘、还可以对照屏幕演算推导、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向教师质疑。实践表明学生的主动性极大地增强了,这在一定程序上实现了由听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例如怎样看待学生的参与。是否学生的参与只限于在计算机做题,事实上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选择题与填空题是方便的,而完成解答题就很困难,姑且不谈证明题的思路设计,就是数学表达式的输入就存在严重的障碍。计算机并不利于学生的笔头及口头表达与相互交流,而这些利用传统教学的纸和黑板倒更方便,例如,课堂的集体讨论更容易创设口头交流的活跃气氛。那么学生的哪些活动适宜在计算机上进行,哪些宜于离开计算机?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软件又如何设计,如何使用?数学CAI与传统教学如何配合?再一个现实问题是开发教学软件的效率,能否利用现成的工具投入很少时间同样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数学活动呢?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够接受计算机,数学CAI也才能真正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我们认为计算机对数学教改的作用,不应局限于一节课、一个课件,而应人整体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能给数学教改注入强劲的活力,但计算机技术不是关键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过去多年传统教学形成的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观显然不能圆满地解答现在涌现的许多新问题了,时代需要我们探索和发展数学教育的新理论。
第二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这首先得益于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三机一幕还未普及的时候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的是更吸引人的网络教学。现在我国倡导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遵循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是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气,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我在教学《熟悉厘米、用厘米量》时,其中有一内容是教学生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考虑到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先提出问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此时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非凡想知道小猫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假如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熏陶下,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爱好和好奇,纷纷寻找身边的“尺子”,有的说自己的一柞宽就是10厘米;有的说自己的食指宽就是1厘米;还有的说自己的课桌是80厘米等,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划,就能估测长短,最后得出结论:用这些“尺子”同样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短。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上课注重听讲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爱好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假如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着眼睛,很不兴奋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非凡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奇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用的最多就是PowerPoint制作课件,PowerPoint能制作出形象、色彩鲜明、声色结合的背景,并且教师在制作时有较大的随意性,可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把握不好,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定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清楚明了且效果良好。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非凡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楚。
僻如“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把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或用滑轮实物与幻灯投影演示;或根据题目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把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其做法是:开机,屏幕上出现了王娟和张明分别在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最后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或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靠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练习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僻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设计了这样一个CAI课件:在漂亮的大自然中,果红草绿,苹果树上结了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有6只辛勤的蜜蜂正一桶一桶的在采蜜,它们一起去采了12桶蜜……这活泼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重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你可以把图中的什么看作单位“1”?可以把它平均分为几份?可以表示这样的几份?用分数表示是谁的几分之几?在学生爱好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说出:可以分别把10个苹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分数表示的过程中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重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不仅可以用来演示形象生动的画面,突出教学的重点,利用计算计辅助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我在教学《四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时,在计算机上出示0、1、2、3、4、5、9这几个可以在屏幕上可以随意移动的数,然后,我出一个数让学生利用鼠标移动这些数,使它们组成老师刚才的数。以前上课总是老师在操纵电脑,这回轮到他们操作,学生们感到十分新鲜,所以都跃跃欲试。这堂课不仅使学生在愉快、师生共同协作下完成教学任务,且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得到了充分培养。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多样的教学形式又经常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作业题,如有一次在学完《千米的熟悉》后,我就布置学生找一些有关“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资料,结果有学生告诉我,教科书上说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不全面,他在网上查找资料时看到有的汽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还有的车速度更快。在学习《24小时计时法》前,我布置学生观察在哪儿看过24小时计时法,学生告诉我他通过看电视,了解到中心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每晚19:00开始;《大风车》节目是18:00开始,有的甚至将它们列成时间表等等,学生都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僻如在教学《角的熟悉》时,学生最轻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熟悉,我们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熟悉》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判定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定;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定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定。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定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重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非凡是CAI课件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引起教育技术的第四次革命。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以及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无论科学技术以何其迅猛的速度发展,只要“人类教师”更好地控制设计,操作使用“电脑教师”,“人类教师”的地位将永远不会被取代,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必将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望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能得出更多的心得与经验交流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毛宝利 陈仓区李家崖小学 6295396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步入人们的生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些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知识结构,甚至制约着课改的推进。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飞跃。教育的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开始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的运用。把它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也是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不会应用电脑是21世纪的新文盲,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基本功。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必将会对教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生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于是,如果能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分心状态转化为兴奋、集中状态,随即对下面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 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而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优化数学课的导入,节省板面,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这就需要在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导入新课中,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设障立疑,利用故事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活跃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可启迪立体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小学阶段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这三个基本图形,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梯形的上底变成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想象、讨论的时间后,让学生观看课件加以验证。这样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再如,在学完立体图形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一个长 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不出所得的旋转体是什么,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表象,解答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多媒体课件便发挥它的优势,通过Flash动画演示,显现出长方形旋转时的轨迹,从而 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时给予学 生准确、详细的解题过程。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作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这样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时候用实物演示比较麻烦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而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内容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具,对长方体进行一排,再一层的分割再聚合,将清楚的演示出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公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动态的画面联系起来,就能使学生准确、快速地理解掌握本课知识。再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内容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出示圆柱体的底面,把它的侧面展示,这时形成一条线段,清楚地演示出底面周长,再慢慢地立起来,这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侧面积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其创新勇气,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个性教育对教育者而言,就是承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独立、进取的品质和积极主动创新的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个性在有利于自身发展,又不妨碍他人发展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经常会出现怕说不好而丢面子,学生的冒险精神被自我扼杀,刚点燃的创新火花被自己熄灭的现象。因此,除了采用分层次教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辅导答疑轮流监控等功能,教师可以只在终端机前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借助信息传输网络及时地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其解决困难。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其他同学听不见,因此,怕说不好丢面子的同学的个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尊重和保护,同时,学有余力或有独创见解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有利于个性特长发展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和教师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其“图、文、声、像”及富感染力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数学老师努力去尝试、去开发、去研究并把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我们可以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常识数学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得到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必会有更大的收获。数学课堂教学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第四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遵义县三岔镇中学
何从波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媒体
『正文』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里已经广泛地应用起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已在不少课堂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我们学校在本学期安装了班班通,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对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我有如下的感触:
1、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这恰恰也是数学的死穴。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运用多媒体讲“线段、射线、直线”时,先飞入了一条线段,两个端点闪闪发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线段停下时打出字幕:线段。几秒钟后,线段的一个端点消失,没有端点的这一端在慢慢延伸,这时字幕变成“射线”。又过了几秒钟,射线的端点消失,线的两端同时在延伸,这时字幕变成“直线”。最后,三种线同时出现在大屏幕上。以此简单明了的画面,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形象直观的动画,通俗易懂,一下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靠单一的“听”要强得多。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充分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比起在传统课堂上运用单一的讲授式要有效得多。“教学的本质是交流”。多媒体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互动性加强了,交流就多了,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2、多媒体的介入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使我们花很多时间在板书或抽象概念的叙述上,特别是画比较复杂的图形,花的时间就更多。抽象概念的解释更是要“废话”许久。例如我在讲“点与线的位置关系”时,就运用了多媒体,在动画中先出现了一条直线,然后飞入一点落线上,这一点落到线上后闪着光,提醒了学生这个点所在的位置,然后打出字幕:点在直线上。不久,闪光点消失,又飞入了许多点,这些点都落在除直线上的其它地方,字幕也变成了:点在直线外。这样,很快地让学生明白:“点在直线上”是指在这一条线上,而不是指这条直线的上方;与“点在直线上”相对的是“点在直线外”而不是“点在直线下”。这一知识点如果在传统课堂上讲解,虽然画图不复杂,但在语言叙述上花的时间会较多。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自主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3、多媒体的应用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抽象的数学思维恰恰是很多学生致命的弱点。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成现实生活的场景,这比起三番五次地用语言向学生解释要有效得多。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首先出示了很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点的器物的图片(如起重机的起重臂,电线塔,太阳能热水器吸热管的支架,卫星天线支架等等),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三角形结构),再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通过比较,再联系三角形的特点,很自然地就把“三角形”和“稳定性”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了。然后我让学生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在“玩乐”中就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当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确可以提高教学效益,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在运用过程中一味依赖多媒体,将会得不偿失。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多媒体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把握好 “度”:
节省时间,效率高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之一。但是我们要把握好度,因为大量使用事先输入好的内容,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得过快,这就使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造成情感交流的缺失,这就会适得其反。不但学生学不到知识,还会使学生怀疑多媒体的可用性。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
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在讲证明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一下把整个证明过程显示出来,而应该将解题过程一步一步的打出,这样既体现了证明题步骤的严密性,又使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一下拿出全部过程,会把学生搞得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还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找准“切入点”:
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而应用的,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一目标,只是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时的直观材料、教学方法对教学是毫无帮助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因此,我们要找准切入的点,该用则用,适用即用,而不要一味的追求形式,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因为课件的准备会花去很多时间,如果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不如不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一知识点,我认为上手工制作课比用多媒体来演示要好。我在上这一节时,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分别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随后又让他们沿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这时我才开始讲“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样收到的效果很不错。(我所教的学生基础较差,如果照本宣科,效果肯定不佳,但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积极性却非常高。)反过来,如果我运用多媒体教学,三两下就演示完了,学生的印象肯定没有自己搞制作深刻,效果当然也就不好。所以,要不要运用多媒体,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是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课堂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所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追求于形式,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也不能因噎废食,怕麻烦,怕没有效果而不用。只要我们找准了切入点,适用则用,该用就用,就能让多媒体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就能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七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二版。
姜连龙、张旭东、范玉忠主编:《新教材完全解读-数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版。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艾森克著/高定国、肖晓云译 :《认知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第1版。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马复、章飞编著:《新课程教学法-初中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数学课程标准》
第五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探讨
数学
如何做到数学中的高效学习
桂阳县第二中学
李奇
数学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探讨
桂阳县第二中学
李奇
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深化,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把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
一、服务于数学本质,让多媒体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辅作性的工具。
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皮亚杰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这是数学本质的所在。教育家斯腾伯格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视为交往过程,要注重交往的改进,特别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传统的几何教学中的
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繁复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而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我曾经却听过一堂‚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的优质课,整堂课老师马不停蹄的点击鼠标出示各种图形以及相应图形的各种性质,一节课老师给学生展示了八种类型的二次函数的图形,同时也就有八种有关性质,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消化,也没有了解应该如何作图。的确,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野、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但无论是多么优越的教学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即在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者,而多媒体只能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
因此我们要将辅助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多媒体展现特有的魅力而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辅作性工具。
二、遵循数学规律和年龄特征,让多媒体成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工具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得好:‚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初中生已经不像小学生那样偏重于情感上的依赖,而是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除了采取经常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培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组织课外兴趣 2
小组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电教手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②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达到这两个目标的目的是激活学生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综合处理与控制,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和多样化,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注重数学中教与学相辅相成一致规律,让多媒体成为师生情感的调和剂
以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新教育技术使教学步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要真正使教学现代化,关键因素是人。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以教材为 3
媒介共同认知活动,这一认识活动的主体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当然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就不能说是现代化教学。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就大量使用课件中已经输入好的内容,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多数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课堂教学演变为一种‚满堂电灌‛。这种做法违背了教与学的内在统一规律。传统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恰当的体态动作比屏幕更具亲和力,师生间的交流比学生与屏幕间交流更为融洽、更有感染力。如对大多数的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的呈现还是在黑板上边说边写边改要比直接用屏幕展示要好得多,有些是通过教师的眼神、动作、语调等表现出来的,是任何机器都代替不了的。另外,教师在板书的同时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刺激,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得到一个短暂的思考、回味、休息的时间。所以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完整、详细不一定是最好的,而应留出充足的时间、空间发挥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因此,应注意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真正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特点,恰当地组合好各种媒体,使各种媒体功能得到互补,从而使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达到优化组合。即我们不能让多媒体成为简单的‚人—机—人‛教学中的工具,而应当让它成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调和剂。
四、多媒体的应用应重视教材的探究过程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要学的东西由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因此,专家建议,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另一条途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川国藏更认为,学习数学知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更毋论拥有领悟和掌握知识的时间,使他们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改变问题的维度,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
功能。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优化教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抽象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识记、理解。‚任何抽象的、枯燥的东西应该都可以具体化、生动化。‛新时代的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来实现它,只有这样,舒展心灵的教学艺术才会源源不断。动静结合,变换图形,帮助学生思考。几何图形的变换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图形的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中,可设计如下内容的多媒体。△ABC中,∠BAC=90°,AB=AC,MN是过点A的直线,BD垂直于MN,CE垂直于MN,问题1:BD和AE相等吗?如相等,请证明,如不相等,请说明理由。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证明。问题2:如果MN绕着点A旋转,旋转到与BC相交的位置,此时,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又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认为让学生理解和论证其内角和为180度是最重要的。回想以往的传统教法,教师主要利用苦涩无味的几何语言和黑板板书来予以笔头证明,过程繁琐累赘,只有那一小部分拔尖学生得以理解消化,常常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翻阅有关近期新教法,发现有些教师利用剪、叠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论证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的教学确实有真实感但又缺乏严谨性且耗时太多,学生根本没多少时间去运用所学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决定利用多媒体工具——
flash制作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并在其屏幕上依次‚裁‛出其中的两个内角,通过‚旋转‛并‚平移‛到第三个顶点上去,再‚度量‛出新‚角‛的度数。这样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其中线的平行关系,角的等量关系都在‚动‛中得以一览无遗,并省下了大量引导讲解的时间。这样学生就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其中的内在关系并感悟出更多的新知识,从而能很快和自觉地‚创‛出一般的证明过程,同时为学生在这一类证明题提供了足够的理性经验,提高了他们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明确数学本质,从数学的根源出发,利用好多媒体将它变成为数学有效学习的一种辅作性的工具;遵循数学规律和年龄特征,以学生为主体,巧用多媒体成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遵循教与学的规律,让多媒体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调和剂,让课堂宽松和谐适于学习;重视探究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形象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自强,《当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改革》,《电化教学研究》1998年第6期; 2、1998年,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关于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的论文;
3、钱晓莉,《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张绪培,《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5、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出版的《智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