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修日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研修日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占秋华
近段时光我透过网上研修学习,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很多,也认识到了自我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能够说这次网上研修来的很及时,网上研修资料很深刻,网上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我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用心实践新课改,新目标,新理论,铺设好自我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下方我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理解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仅是在知识、潜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语文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齐玩,一齐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最后,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我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构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用心性长时光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社会好处,看到语文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资料的好处和重要性,还能够透过生活实例,明白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体验语文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好处,对探求语文知识产生了乐趣。
三、巧施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用心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证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期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用“活”教材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语文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语文,摸到语文。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语文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语文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语文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务必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是想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要到达这个目的,我们要多多学习,多多交流,多多总结。
第二篇: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应是一种充满感情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是披文入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会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培训学校结合自己这次的培训,谈谈几点体会:
一: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应启发学生声情并茂,调动学生的激情和情趣,用心灵去诵读。因为如果通过设身处地的读,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和领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品味情感内蕴,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做到以声传情,读出神韵,读出情味,以情动人,以情促情,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使其受到强烈的感染。
如在教《穷人》一课时,对课文中反映人物内心的部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领略了桑娜的善良及内心的矛盾,结合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思索了作者这样写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我移情于文章的情境之中,同学们都不禁泪水湿襟。
小学语文课文是借文字语言来形象地反映客观生活的。这些语言不是直接了当的直释生活,而是通过生动如画的景物描写,栩栩如生的形象塑造,丰富多彩的感情来感染和教育人。因而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拓展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让学生结合文中插图想象小女孩会对奶奶说什么?并让他们在插图旁写下来,大多同学都写出了感人肺腑之言:奶奶,这个世界没有温暖,没有食物,快带我走吧;奶奶你是我的唯一亲人,我太思念您了;奶奶,快把我带到温暖的天堂去吧、、、、、。此时此刻,同学们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面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情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大多文章作者的表达情感不是直接传授给读者的,而是间接地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来表达出来的。因此阅读教学要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在语言文字中细细品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内容,体验情感,去领会文章的意思。
如教《匆匆》一课时,当读到“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怎样的匆匆呢?”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作者从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中产生的感受后,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到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所以,如果阅读教学重视人文熏陶,情感教育,而不是架空分析,以空洞的说教代替形象的感染,情感的陶冶,是不可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也就难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这也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
第三篇: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才能学到知识,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下语文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极强,内涵极为丰富的学科。在新课改下,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特为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一种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脑子“活”起来,让学生不至于觉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新课导入。
许多老师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置不同的开头导入方式,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语文的情境。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方法多样,灵活多变。
三、重视感情朗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编排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内涵,意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
独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在阅读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代表具体表述,从而进一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素养而努力!
小学三年级学生逐渐开始些的作文了,要求写300字左右,这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事。但对从二年级升刚到三年级的学生,不能不说是一件难事。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写?写什么?大部分同学不能够有通顺流畅的语言把所见所闻写出来。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平时活动少,见识也有限,也没有以前孩子们天马行空的自由活动了:推铁环的不见了,自制旋子不见了,踢毽子、跳房子,爬树抓鸟掏鸟窝没有了,网蜻蜓逮蝉蜕也没有了,找蘑菇捕鱼更不见了踪迹;缺少了这些童年的快乐,写什么?又能写些什么呢?确实为难。那么,就只能从实际出发。结合一些课内积累到的词语与课外书籍中的好词好句,指导学生写变化的世界,写身边的人,写自己希望的事情。尽量从自己身边开始,从自己喜好的东西和实物入手。
浅谈教师学习的必要性
通过三年多的教学,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应局限于当下,而要不断学习,不断突破自己。而远程教育培训给了我们继续学习的好机会,我们更要把握好机会。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现在我们正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身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我们必须转变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个永远的“新”老师,也只有不断学习,才不至于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它贯穿于从学前教育一直到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原有的生活方式、工作岗位、知识结构等的稳定性不断减弱,生存的需要迫使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教育,并且要学会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者和学习方法给予者的老师来说,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点。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为了帮助和促进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上是我针对教师如何实践终身学习,根据自己经历所谈的一些自己的观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再接再厉,把终身学习理念落实得更好,让自己成为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教师。
指导学生的朗读
1、教师要重视朗读,加强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2、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朗读的语气生硬,没有活力,甚至有的学生自卑思想重,不敢张嘴大声朗读。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朗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可采用以下方式:(1)听朗读。新教学大纲里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2)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3)引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4)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5)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此外,还有领读、散读、轻读、分组朗读等方式,只有恰当的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所获。
4、加强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要想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较高的境
界,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本。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第四篇: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想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
一、要重视朗读训练阅读教学问题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琐的分析多,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不必要的提问多,而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少。
二、慎用多媒体课件现在的阅读教学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三、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一上课就合作,一学习就探究,热衷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如:阅读教学不是以读书为重点,而是以讨论为主导。读一段课文没有半分钟,而安排讨论却用了3——5分钟。那些专业的术语读起来比较拗口,我就想利用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
四、课堂教学要追求“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如有的老师在教第六册《燕子》时,首先就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捉虫的本领;接着交流候鸟的有关知识,介绍有关候鸟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燕子图,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未着过际。
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所看到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材上的课本展开,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或一组)训练目标。课堂上,读课文,想课文,说课文,基本上“万变”不离课本。可见,课文对语文教学作用真大,对于语文教师简直如同臂膀。细想一下,连老师也闹不明白的题目,学生岂不是想昏了头,你说,这样的把“鸡毛”当成“令箭”的语文、语文教学,孩子们能喜欢吗?
第五篇:2013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2013年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日志
困惑一:我们倡导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但是,低段学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 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组是好学生一统“天下” 而学困生则“袖手旁观”
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对策:(1)在讨论前,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 意见。(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 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 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
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小
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 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 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困惑二
传统观念下的课堂环节观与真实课堂教学的矛盾。以往的教学,考虑环节是否完美,是否紧凑。而真实的教学中以学生的体验、探索为主,由此 产生许多预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问题,教师要改变固定课堂环节观,做 到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师生产生积极的交流,产生互
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强烈,从而往往出现拖堂现象,完不成教 学任务,甚至降低课堂效益的现象。对策:
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他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与老师,对于较为
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困惑三: 教材将“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它使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得更为充分,而在语文的工具性方面,则显得导向欠明,这样让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工具性训练的度,尤其针对青年教师来说,就显得难度更大,这便成为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
对策: 在语文学科中,无论是“人文素质”,还是“工具素质”,都不是独立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们认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必要的语文基础训练:字要端端正正地写,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课文要响亮流畅地朗读,话要正确连贯地说,作文要通通顺顺地写,该背诵的好文章要老老实实地背诵„„当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做大量的课外积累,扩大知识面。
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教师语文教学的指航标,把握目标,准确定位,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定会从中感受到领悟新课标真谛所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