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没这么简单八步改善教学薄弱环节

时间:2019-05-13 03:4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stem教育没这么简单八步改善教学薄弱环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stem教育没这么简单八步改善教学薄弱环节》。

第一篇:stem教育没这么简单八步改善教学薄弱环节

STEM教育没这么简单,八步改善教学薄弱环节

导语:传统主义教育模式造成中国学生普遍缺乏创造力,已被逐渐抛弃。很多学校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中兴起于美国的STEM教育近年来风靡中国校园,那么STEM教育给老师带来哪些新的挑战,中国STEM教育的薄弱的环节在哪里? 英国的STEM教育专家Mike Lloyd认为要从识别问题、思考方案、方法探索等八个步骤出发,优化STEM中工程设计的内容。

STEM教育八个优化步骤入门级STEM项目:过山车设计 过山车的设计是STEM教育中一个入门级别的项目,大多数学生都坐过过山车,在STEM教育中学生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这项设计用到的材料很简单,只需要普通的纸板就可以完成,成本很低。STEM教育的特点就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在设计过山车时,学生会用到科学科目中的势能、动能等知识,例如:

只要轨道向心力加速度大于等于重力加速度,球就不会从轨道上掉落;在技术方面,学生需要思考过山车是如何在轨道里面运动的;

在数学方面,设计过山车会用到几何内容。在STEM教育中,老师不会直接教授工程方面的内容,但是会利用工程的工作流程进行STEM教学。第一,要识别出问题;第二,认识到设计的局限;第三,进行头脑风暴,想出解决方案;第四,完成整个设计构思;第五,探索不同的方法;第六,锁定最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第七,建立模型;第八,不断改进这个设计。这八个步骤就是进行工程设计的流程,老师可以通过这八个步骤优化STEM中工程设计的内容。所以,在教育中并不需要真的设立工程方面的学科,完全可以通过STEM教育来直接实施。因此,仅仅是设计一个过山车,就可以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让学生设计,而是要有一个引入。比如,问学生“如何让一个圆珠在轨道里面不停地运动”。还可以给孩子看一些视频、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带入到本次课堂的话题。其实,不管是简单的项目还是相对较难的项目,关键是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其它都是次要的。

如何简单的把各学科知识结合?

来看一个略复杂的STEM项目:教学机器

设计想法:在课堂中,有的学生意识到,上课同学问老师问题,老师要花很长时间进行讲解,并且,有的问题是重复的,这就形成了教学机器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学生综合运用电脑编程、计算机科学和电子科学的知识,最终制作了这款产品。这个教学机器下面有一些按钮,代表了学生要问的问题,学生只需要按这个按钮,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回答,并且可以重复听。这样就节约了老师的时间,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这款产品涉及的知识难度较大,是STEM项目中很复杂的一个项目。

(用STEM解释行星运动动图)如何通过简单的方式把各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再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上图是结合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制成的动图,这些光点所代表行星的顺序和它们距离太阳的距离有关,蓝光是地球距离为一个地球年,水星闪烁的速度是地球的五倍,所以距离太阳比地球近五倍。最后的行星是闪烁的最慢的。这就是利用 的教学更加直观的为孩子们讲述太阳系的内容。STEM教学,老师需要哪些新技能?

1、作为老师,最需要掌握的STEM技能首先是画图。老师只需要会简单的素描即可,不需要非常复杂。再者,老师画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画图,可以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产品的构造,好让学生更好地将图形应用到实践当中。

2、老师要善于引入。有了画图能力之后就要把纸上的想法在现实中实现,一开始可以中卡片或者纸来做模型,在STEM教育中光用卡片或者纸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在设计桥梁时,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张普通的A4纸可以做成多么坚固的桥梁,可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这样的引入很简答,但是跟桥梁的载重原理是一样的。

3、另一个重要技能是编程。现在很多学校将编程作为必修课,让老师感到非常畏惧。其实编码也可以变的非常简单。老师可以借助一些编程软件,辅导学生进行编程。另一种比较复杂的方式就是让孩子们改变现有的编码,可以借助现有的程序,通过修改程序,达到想要的目的。STEM教学中最需要克服的难题

所以STEM就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我们在STEM教育过程中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是在思考要教什么样的内容,但是STEM的精髓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STEM项目主张的不是老师教什么,而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校需要注重孩子创造力、创新想法的培养与保护,需要从抽象的讲座式的学习进行转变,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在课堂接受抽象知识,而是让孩子们真正动手实践,将知识运用出来,在合作中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STEM强调学科的融合,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这对中国老师来说是一项挑战。探索这个过程才是学习中最重要的。

Exploring Science幼少儿科学课程关注学生的对问题的分析、探索、操作、反思,课程注重科学和工程实践与核心概念的融合,聚焦在内容理解和应用,而非对内容的死记硬背,注重科学与工程的实践能力。Exploring Science系出名门年龄跨度完整、学科内容丰富学习资源多元、配套读本强大 幼儿科学课程面对劲3-6岁幼儿,分为三个级别,包含物理科学(Physical Science),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和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为学生和老师配套了丰富的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并配有18本配套幼儿系列科学读本作为拓展和延伸。

少儿科学课程面向6-12岁学生,分为五个级别,围绕物理科学(Physical Science),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和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的精髓内容,通过真实的调查研究活动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为学生和老师配套了丰富的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及电脑端和手机端APP海量科学视频资源。课程延伸的拓展科学读本共计有72本之多。Exploring Science幼少儿科学课程

契合下一代科学标准

呈现给学生真实世界的科学实践呈现给学生国家地理探索者所遇见真实世界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让学生感受国家地理精彩绝伦的真实图片以及科学的有趣帮助学生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第二篇:小班教育教学改善措施

正视农村小班现状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刘源小学

刘丽萍

小班化教学是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是在对传统班级教学制度的弊端的认识以及个性化教育需求的背景下而产生的新型班级授课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科学技术浪潮的冲击,小班化教学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普及,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利发展之路。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优于普通大班的教育条件,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凸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但是,不同于欧美国家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所追求的小班化教学即精品化教育,相比较之下,我国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自然小班的出现,进行的小班教学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如何认识小班教学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实施小班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一、把握小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学生数少,教师可以更多的关注学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能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成长。

2、有利于增进家校联系。学生数少,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增加,为建立与学生家长的密切关系,以求达到双方的密切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实施班级管理。学生数少,自然班班级管理难度降低,老师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因材施教,可以利用扩大了的空间与充满人性的教育环境,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强化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影响。

4、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学生数少,但空间相对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出自主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5、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学生数少,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且都可以分别回答多个问题,便于教师多了解学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增加了个别辅导的机率,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他们和谐地全面发展。

6、有利于提高作业效果。学生数少,教师批改作业量降低,可以做到面批面改,从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吸收、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正视小班教学的劣势:

1、没有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数少,教师上课难以产生激情,教学亮点得不到显现,长此以往,老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从而失去进取心。

2、不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数少,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在教师掌控之中,难免使教师对学生过度关注、过多干预,会干涉到学生的生活与自主发展。

3、教师的工作量加大。虽说学生数量较少,但由于国家的编制制度,教师最好的情况就是一个人带一个班,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几十门课程,教师都要备课,仅此一项就是相当大的工作量。更不用提那些复式班的教师,工作量就更大了。

4、难以组织集体活动。由于人数少,教师组织学生的难度增加,很多集体活动无法进行。即使一些小型的游戏也开展的不太乐观,由于人数少,玩起来也没太多的激情。

5、学生社会交往受限。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可小班人数少,学生接触的人有限,不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提升教育质量的思考

(一)对于主管部门

1、建立激励机制。小班教师地处偏远农村,教学设施相对简陋,生活条件艰苦,有的点校老师甚至要承担三个年级所有学科的教学工作,虽然学生数不多,但教学工作量大。因此,有关部门要建立奖励办法,调动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划定专项指标给予照顾。

2、强化教师培训。小班教学中,教师往往承担着整个班级所有课程的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全能”型的。因此,要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特别是个人综合素养、技能学科教学的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求。

3、加强教学指导。要成立小班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督促教研部门加强对这个新兴课题的研究,收集教学案例,加紧对小班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及时召开现场会,推广好的做法,以少走弯路。

(二)对于实施学校

1、提高教师认识。让教师们了解小班教学的特点,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小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它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它对老师教学观念的改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要求教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学习好的经验,尽快进入角色,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2、营造学习氛围。要抓好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包括励志廊、崇德廊、习作展示台、家乡山水文化、戏曲文化介绍、名人名言、爱国诗词、推荐书目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精神的陶冶,感受生活的魅力,激发学习的热望。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大、学生数少的优势,在班级设臵自然角,摆放鱼缸、石块、花草等;开设班务公开栏、活动角、图书角、艺术角(用来展示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等),办公角(教师用来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作业批改和个别辅导)、黑板报等。特别是要给各点校配备适当数量的学习书籍,充实学生的精神食粮,扩展视野,让他们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3、做好课程整合。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按低、中、高年段进行整合,让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之间互相渗透,互通有无,使有效的教师资源、器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解决了课程量多带来课程难以开全的难题,又减轻了教师过重的负担,有利于发挥出教师的专长,提高综合课的教学质量。

4、培养交往能力。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开展全校性的集体活动,如课文朗诵、讲故事比赛、辩论会、歌咏比赛等,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要加强班级与班级之间、校与校之间的学生交流互动活动,创设交往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5、抓好评价反思。对于老师:学校对其教学业绩的评价要多样化、具有可操作性,以适应小班教学管理的要求。对于学生:评价要分层制定,做到各种类型的学生学有所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要督促小班教师养成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及时总结经验得失。

(三)对于小班教师

1、提高自身修养。小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加频繁,与学生相处的机会更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更要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成为他们学习的典范。

2、增进家校联系。小班教学学生数少,为教师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可能。因此,小班教师要保持和发扬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家访的优良传统,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支持,为因材施教、制定教育方案提供一手材料。

3、改变教学方式。小班教学有它的特殊性,不能以大班的教学方式来对待小班教学。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能。教学设计要多元化,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村施教。备课时要求做到:落实“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个案、备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备补充的教材与学材(教学媒体)。授课时应做到:以分组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增加学生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时间;

增加个别辅导时间;充分尊重学生,及时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课后要实现:对学生作业实行面批面改;做好个别化教育及记录;进行教学反思。

4、调整座位形式。在小班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教学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从多样性、随机性原则出发,采取“马蹄型”、“丁字型”、“圆桌形”、“方框形”、“V形”、“T形”等座位形式,给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从空间上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交往的密度。这样做,教师可以随意穿行在学生中间,或参与、或点拨,老师亲切的话语,平等的姿态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进行得更加有效。

5、进行适当分组。在小班进行教学时,老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等进行编组,这样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智能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与发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总之,小班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更能体现教育的均等性、充分性、主体性、综合性原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片崭新天地。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以科学创新的教育行为,充分挖掘小班教育的优势,使教育精致化、优质化、个性化,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篇:如何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如何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在学习中收到的学习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非常重要。

回顾这几年的教学工作,关于如何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我也有很深的体会,作为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我一直的追求,但是,提高教学效率,除了我们日常认真工作以及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以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认为,要改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尊师爱生,密切配合在课堂上,难免要出现违反纪律的学生,但老师要学会包容学生的错误,不要一味的指责,要学会引导学生,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在你尊重他的同时,他也尊重了你。所以要尊重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学生,教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合作,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增进课堂的实效性。

2.民主平等,联系稳固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善于民主集中,面向全体学生秉公办事,严格要求学生,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民主平等是联系稳固的前提。

3.教学相长,关系透明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深刻地领悟教育目的,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使自己的学识和教育发挥作用。学生只有理解教师,才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知识、智能和品德,促进自己全面发展。4.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讲课艺术来让学生信服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上,老师要在课堂上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讲课艺术来让学生信服,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上学到知识,这是学生想要的,也是你所期盼。所以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让学生信服;另外在课堂上要具有一定的讲课艺术,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创新,改进课堂教学,吸引学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点体会,以后我会在教育教学中继续坚持,同时也会改变思想和观念,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希望老师做些什么,什么样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只有彼此更加了解,才能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才能使教育教学实效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第四篇:教育变革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及改善途径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高校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教育改革及教育环境的变化,高校教师除应具备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要求外,还应具备教学研究和创新、信息素养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等能力。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缺陷,高校采取适宜的改善措施是提高其在新环境下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能力 教育变革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要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规模扩张方面,与此相适应.中国的教育变革也在不断地深人.但这个期间一个普遍共识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善不大。究其原因,虽然与教师队伍迅速扩张所导致的高校教师平均教学技能下降有关(新增加教师的能力提高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更重要的、也是对未来教学质量影响更大的一点在于许多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没有完全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明确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要素,并采取正确的方式予以培养是未来提高中国教育整体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

高校教师作为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既应具备一般的能力,又应具备与职业相关的特殊能力,如掌握学科知识并运用相关教材的能力、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及管理能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体现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构成。

(一)掌握学科知识并运用相关教材的能力。

高校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了解学科的研究动向,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将学科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他们了解新的知识动向。其次,要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这体现了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另外,高校教学的内容既应具有实用性,又应富于创造性。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材的遴选上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并且具有对人选教材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

(二)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

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说,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这方面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而充分发挥这种交流、沟通作用的前提是教师要从内心关心学生及他们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同时要认识到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及需求方面的不同,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及管理能力。

教学组织及管理能力是高校教师有效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是将预先安排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它反映了高校教师课堂传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它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多种教学技能,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科知识及内容、借助适当的教学技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它也要求高校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能力。

德国柏林大学(1809年)的创建标志着中世纪以来仅仅作为知识保存和传播场所的大学开始成为社会知识更新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场所。柏林大学认为:“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杰出成绩的学者,也总是最好和最有能力的教师。”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反映了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科学研究能够带来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教学能力,它依赖于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能力。此外,高校教师的科研也只有放在教学中才能获得动力。因此,科研和教学活动并不矛盾,但需要高校教师通过适当的手段和途径将两者有效地结合。

二、教育变革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首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新的《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明确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各高校也围绕这个中心任务积极推进高校的教育改革实践。其次,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方面所引起的教育变革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主要是指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和寻找最有效教学方法的能力。当前教育改革在不断深人,并且对什么是最有效教学模式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这表明了教学实践探索的不确定性,表明了教学研究能力是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的核心能力,也显示了高校教师在这方面有较大的创造空间。教学研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通过持续的教学创新,教师才能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中有效地把握高校的教学活动。

(二)信息素养与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膨胀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现代教学实施能力不仅包括教师的讲解能力和答疑能力,而且重视其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实施能力。课堂多媒体技术是提高课堂信息容量,延伸高校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有力工具。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和改善教学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知识灌输是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所获得的知识可是最新的,但当他们步入社会时,这些知识需要适度地更新才能发挥作用,而他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受的培养使他们知识更新的能力不足。因此,改变旧有模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反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求高校教师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而把简单的知识传授放在第二位,从而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育变革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改善途径

教育改革及教育环境的变化不仅要求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具有传统教学模式及环境下的基本要素,而且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改善与提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即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仍然需要继续改善,特别是我国高校大规模扩张以来,大量新任及年轻教师的加人使这方面的任务也更为紧迫。此外,各层次教师都存在发展和提高教育变革条件下教学能力新要素的问题。

(一)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教学及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智力的高度集中又使科学研究成为高校的核心职能。两种职能并不冲突。最新的前沿知识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进展,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科学研究本身具有探索性,在教学的交流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获得新的灵感。但在我国高校,这两个方面往往相互脱节。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作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二是鼓励拥有更丰富成果的教授从事更多的教学活动。

(二)提高教学研究及创新的动力。

高校的学术研究方面还存在一种趋向,即重科学研究、轻教学研究。一些人认为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新知识的探索,需要积极的科学精神,科学活动所获得的新的知识是一种真实的财富,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声誉,而教学研究不过是现有工具和方法的组合而已。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基本活动,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必须强化对教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的鼓励,把它们提高到与科学研究同等地位对待。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媒介。

多媒体教学自新世纪在各高校推广以来,硬件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多媒体教室在整个教室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甚至有些学校实现了完全的教室多媒体化。但与此相对应,高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仍然存在较不足,设施利用程度也不高,突出的现象是仅仅将屏幕作为黑板的代用品。改进的途径是加强高校教师多媒体授课的培训,使高校教师能够熟练地制作影像等课件。

(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旧的“传授一接受”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知识“容器”,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自主思维的锻炼,从而影响了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宜的教学互动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促进他们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思考,通过知识“传递一思维一判断性接受一反馈”的良性过程,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五篇:谈利用大自然改善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环境

农村的幼儿园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幼儿的活动室以及户外活动场地封闭狭窄,游戏材料以及活动器材量少质差,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丰富奇妙的大自然却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充分挖掘,利用自然环境和材料,在创作做活动中让幼儿亲身实践,认识社会和自然,在自然中展开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并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广泛利用大自然,有效的改善农村幼儿教育教学环境。

一、大自然为农村幼儿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一)大自然能为农村幼儿园提供非常好的活动环境

自然生气勃勃,变化万千,充满魅力,是幼儿欢乐之源,智慧之源,能力之源。

农村有宽阔平坦的场地,周围密布草垛秸秆。冬天挡风,春天向阳,是幼儿做游戏、捉迷藏、堆雪人的好场所。孩子们在场院里能感知到一年四季的变化:寒风刺骨、春风拂面、夏天炎热、秋风送爽,能看到风,听到风,因而他们就做风车,掷纸飞机,粗浅的认识风向、风力的概念,学会了感知方法,发展了感知能力。

农村有美丽的河流池糖,组织孩子们在水边看鸭鹅戏水,青蛙游泳,是多么快乐。夏天能够玩水,放纸船,抛水漂,投十块,实验物体沉浮。冬天组织孩子们溜冰、抽陀螺、做冰上游戏。下雪后组织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看雪景、观察雪的形状。从而了解水、冰、雪的特征和它们形成的原因。

农村有茂密的树林,成片的园林。指导幼儿在林中观察树木的变化,发现生长规律,看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了解剪枝、除虫、管理、收获的活动。把四季、十二节气与林木的可视变化紧密结合起来。感知大自然的规律,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认识最初的科学道理,让大自然的无限复杂性和美成为孩子们的启蒙教师。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孩子们说、唱、蹦跳、听、看、写、画、玩、做,尽情的活动。这是多么好的活动形式,这是多么美的活动环境。(二)大自然为农村幼儿园提供了非常好的活动材料

每粒种子、每片树叶、每根草茎、都有天然的美色。或色泽艳丽,如红、绿、黄、白、黑各色豆粒,五颜六色且光泽耀人;或明暗有别,变化无穷,如一片树叶,春草绿、夏翠绿、秋金黄。引导孩子们在这多彩的世界里接触如此美丽的色彩那时多么惬意!组织孩子们动手采集,精心安排使用这些材料,又是多么迷人!农村多种多样的树木、植物的种子、草穗等都有自己的奇特的造型。我们抓一把花生,引导孩子观察,不难发现它们正如千人千面,一颗一个模样:胖的、瘦的、鼓的、直的、弯的、圆的、扁的,各不相同。你在看植物叶子,长的、圆的、心形、长条、椭圆,还有很多只能意会不能描述的形态。真可谓千姿百态,各有特色。他们又能拼摆、组合成很多图案,甚至一片叶子、一颗种子就是一个动物,一个人物形象。要问它们像什么,经过揣摩都可以找到答案。至于那些在像与不像之间的东西,更是数不胜数。系统地观察物态,就能使孩子们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使感知的敏锐性,观察的顺序性、完整性,思维的抽象性有机的统一起来。

在众多的自然材料中,有的细软,有的可塑,有的柔韧,应有尽有,如狗尾草经、麦秆、玉米皮软绵,能结成辫,盘成团,是编结的好材料。向泥土的可塑、泥巴的拉伸团捏、棉花的可撕可拉可絮,都可以为孩子们的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孩子们依据这些自然材料的质地特征,加以利用、提高、发展,真是其乐无穷。

以上诸多材料,如泥土、树叶、草茎等等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花一分钱就可以组织起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三)农村的孩子有非常好的活动基础

孩子们对大自然非常熟悉,他们从小就跟着大人在田野场院里玩耍,看爸爸种地,妈妈浇园,学大人的样子模仿农业劳动,问这问那,产生很多奇怪的想法。他们对自然材料也不陌生,在他们呀呀学语时,就玩泥土、泥巴,捉知了,采野花。有时家长还会丢几把种子让孩子玩,他们会把三仁的花生当大马,用红豆、绿豆在地上摆图形,饶有兴趣。孩子渐渐长大以后,奶奶教给他们编织,爷爷教给他们别蛐蛐罐,在这种基础上充分利用大自然去活动,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材料为我所用,不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吗?

二、充分利用大自然,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大自然是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的场所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一条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第二十五条规定:“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大自然为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和良好环境。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深为幼儿喜爱。农民的播种、管理、收获,孩子们都愿意模仿,老师组织他们做这些内容的角色游戏,去反映社会的所见所闻,去和同伴交往。在具体活动中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语言、动作、智慧、能力,使好奇心和社会性需要得到满足。

2、结构游戏:自然界为幼儿准备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结构材料,他们随心所欲地将自然物品进行摆拼、构造,手脚并用,忙的不亦乐乎:用泥巴建房屋,用条子、秸秆编篱笆,用高粱秆折插眼睛、家具、车辆,比积木积塑玩的范围更大,更有兴趣。是儿童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来表现作品内容的游戏。幼儿可用自然材料做成表演游戏的道具,形象有趣。玉米芯线既可做头发又可做胡须。野花野草可以做头饰。幼儿看到田里的萝卜就想到“拔萝卜”的故事。自然界可随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充当游戏中的各种替代物,使表演有声有色,更加形象、逼真。

4、体育游戏:农村有多种多样的地貌、地形,为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在树林中玩找朋友,捉迷藏等游戏,制作沙包在空地上练习投掷等等。总之,体育活动在大自然中进行能大大提高幼儿锻炼的兴趣,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5、美工活动:利用自然物,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情感和对美的感受、欣赏能力及表现美的能力。秋天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他们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用它们 摆出丰富多彩的画面。用细细的枝条和青草编草帽、花篮,用玉米皮、高粱秆制作小玩具。幼儿还可以用画笔画出各种美的画面。大自然把许多美的东西送给孩子们。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美工活动。(二)幼儿在自然物造型活动中,能力会得到较快地发展

农村自然材料为幼儿的粘贴、拼摆、编结、塑造等活动提供了条件,也为幼儿表现能力创造了机会。

实物操作是幼儿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实物操作也是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孩子们手中的一团泥巴,可拉长,可团圆。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体积守恒的概念。在这种活动中,孩子完全有自由表达和主动创造的机会,在玩中领悟了自然物的特征,学会了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

广泛的利用自然物的前提是广泛的联想,正如孩子们 对着一朵朵白云,一会儿说像狗,一会儿说像马,像大象。七分像孩子们说像,三分像孩子们也说像。这种联想、遐想、幻想,能碰撞迸发出智慧火花,把思维、想象当成现实,促进了思维、想象的发展。

孩子们有了活动材料和形式,就有了表现创造力和发展创造力的环境。比如组织孩子们用泥巴“摔破锅”,泥锅要摔得响,也非易事。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想方设法创造出很多摔得响的办法。如把锅底正中一小部分捏的很薄,摔的最响,锅做的小些,在摔的过程中不变形,摔得也会响等等。在玩的过程使孩子们 的 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三)幼儿在利用自然物造型活动中,非智力因素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规程》第二十四条规定“: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的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以自然材料为主的制作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积极运用感官,进行实物操作。制作的像与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物体的形象是最大的乐趣,是求知的开始,有了兴趣就有跃跃欲试的学习热情,有了兴趣,就会对问题思考;有了兴趣,就会自觉行动;有了兴趣,就会把活动作为欢乐的游戏,就会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他们认为这不是负担,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在活动过程中同龄孩子就会养成专心致志,认真努力,肯于钻研,不怕困难的意志和品质。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性得到了满足,促进了理智感的发展。用这样美的材料进行这样美的活动,做出了这样美的作品,发展了他们充分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机会。爱大自然,爱幼儿园,爱家乡的情感会油然而生。反过来,这种感情又使这种活动过程处于更积极的状态之中。

三、自然材料能美化幼儿的活动环境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是幼儿园工作地重要内容。环境布置应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基调应是健康的、文明的、和谐的、向上的,色调应是美的、多彩的、明快的。而用自然材料,尤其是用师幼作品来布置活动室就能达到上述要求。室内墙壁布置可随着季节变化进行装饰,突出季节的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自然角可进行各种植物、作物的发芽试验,让孩子在亲自操作中了解种子发芽与温度、水分、阳光的关系。还可以在活动室的角落里养一些当地生命力很强的泥鳅、鸟雀、蝌蚪等等,以便让孩子们掌握生物生长条件,探索生物生长规律,发现研究新的问题,使活动室充满欢乐、充满乐趣、充满生气。

总之,充分利用大自然,能使条件差的幼儿园在较短的时间里改变面貌,产生可喜的变化,使幼儿园充满生机和希望。让农村的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愿这种活动形式在广大农村幼儿园里深入开展,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

下载stem教育没这么简单八步改善教学薄弱环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stem教育没这么简单八步改善教学薄弱环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