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复习参考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填空选择
1.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申引为有组织是知识体系。
2.社会在变化,教育在发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3.中国古代《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4.在西方教育学文献中,最早实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学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他把教育学置于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之上,提出和说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6.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发生在德国、苏联、日本和中国等。7.近代以来,文化和社会飞速变迁,信息量剧增,常常强烈的要求教学改革,而要使教学出现质的飞跃,则一定要求教学内容即课程的改革。
8.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9.课程作为教育内部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10.中国古代的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11.在中国封建社会学校课程上都有明显反应,突出表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以儒家典籍为主,主体是“五经”。
12.“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
13.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14.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来说,“载道”是中国古代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上的要求。
15.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方法来说,我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7.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工具性是它区别于其他一切学科的基本属性。工具性是科学主义的,其中核心目的的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主义精神。因此,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质上是实现人的完整性。
18.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反战的基础。19.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阅读目标在情感态度方面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21.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22.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即意味着双方是互相平等的,承认师生双方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23.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一定的语文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
24.教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5.理解是对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真正的理解是特定语境中的理解。
26.阅读方法:按有无声分,阅读方法包括朗读和默读。按读的程度分,有精读、略读和浏览等。
27.阅读的基本出发点是使学生:会读和读懂 28.说明文从内容上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两类
名词解释: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是教学科目及她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教学:是教师引起的、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其中包括显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整体把握:是指就我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方法来说,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其方法是把读物当作一个整体单位在阅读力图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它重视综合,因为语文内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的不易解析性。它重视预感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针对课程和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
语文课程的优选和重构原则: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增强他们语文时间的机会。要创设语文时间的环境,设计多种形式地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现。
讲授法:又称点评法、串讲法、讲解法、讲演法、阅读法等。是教师通过预言(主要是口头语言),想学生系统得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方式。这是我国古代的文章评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它既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固旧知识。
语文教学评价:是一种为确定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而获取和处理有关证据的方法,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和语文教师工作评价。
阅读:是从文字符号中获取意义、信息的心理过程,是读者通过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地、复杂的、活跃的、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
阅读教学的理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三个主体:学生、教师、文本 2 对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文学作品 3 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
简答:
1.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教学即教授 教学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2.教学论的派别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主张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的建设者。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一反应”之间连结的加强。
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非指导性教学。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3.孔子的教学目的、方法、内容?
目的:就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君子。所以孔子说:“朝问道,夕死可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方法:因材施教。
内容:可以依据《论语》概括出来:“文、行、忠、信”即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来教育学生。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教材:《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 4.古代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的问题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知道思想的,儒家思想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古代课程与教学忽视知识教育的弊端
我国有起源很早很发达的文字学、训诂学知识,但始终没有建立起适宜于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5.新时期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内部活跃
东西方教育思想碰撞激烈 众多的教育教学搞个实验层出不穷
6.中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整体把握”的特点和作用? 综合性强,有利于全面把握读物,对读物进行创造性的探讨 具有跳跃性,有利于克服无效阅读的弊端,减少处理冗余信息材料的时间
直接快速,有利于培养语感能力,形成快读、多读、认真读的良好读书习惯
缺陷:无法把握各个侧面、部分、层次之间的联系。7.语文名称的歧义有哪些? 语文即语言文字 语文即语言文学 语文即语言文章 语文即语言文化
8.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 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目标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9.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10.语文教材的概念?
泛指概念。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
特制概念。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制概念。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11.语文教材的功能? 德智启迪 语文历练 语文积累 知识扩展
12.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实践活动系统 助读系统
13.阅读的本质作用:
于都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需要。14.评价作品时应注意什么?
实事求是的陶都,评价要有分寸,要有根有据,既不能无限拔高,也不故意贬抑。
评价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会作具体分析,不能望文生义,不能架空评价。见人见智,不能强求一致。15课前谈话:
作用:是想学生明确交代单元、课文或可是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方法:开门见山、承前启后、问以致思、逸闻趣事 16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整体性 开放性 实践性 自主性 生成性
第二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
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 ㈠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㈡具体的方法:
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2、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14)、解行识字法的要点 :
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
(15)、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 :
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
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16)、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7)、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全面的发展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18)、现代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
(19)、情感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
(20)、创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人是:钱梦龙。
(21)、良好的阅读习惯有:
1、勤于读书的习惯。
2、健康读书的习惯。
3、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5、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2)、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23)、阅读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24)、阅读能力有: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朗读法、默读法、摘记法、摘要法。(25)、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教学重点:
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说明文中的事理; 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26)、写作教学训练的任务:
1、育人训练,2、积累训练,3、思维训练,4、语言训练,5、技能训练,6、文体训练,7、写作速度训练。
(27)、写作教学过程包括的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定向;
2、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3、教师批改,学生参与;
4、交流批评,互相沟通。
作文教学的原则有两条:
1、写和阅读联结
2、写和生活联结
(28)、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习作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和体验,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
(29)、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第1条提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0)、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1、口语交际的态度;
2、语音辨识力;
3、话语记忆力;
4、话语理解力;
5、话语评判力;
6、口语表达能力;
7、口语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三个特征是:突出交际性、强调互动性、注重语境性。
(3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哪些方法:
1、提高自觉性;
2、严格要求自己;
3、反复训练;
4、典型激发;
5、教师的示范作用。
(32)、教育史上曾有过的课程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
3、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33)、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4)、语文教学中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包括:语感、记忆、思维、想象、左右脑协调活动能力等。
(35)、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好坏,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36)、语文课堂教学要围绕作者的思路展开,思路包括:(37)、两个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8)、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生成性(39)、“四步教学段”是作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1925年提出的阅读教学程序。(40)、“语文教育学”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学。(41)、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
(42)、新中国第一套较为规范、完备的分科式语文教学大纲是《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初中、高中《文学教学大纲》。
(43)、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美育的原则;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44)、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突出的新的教育思想是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45)、精度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把握重点深入研究-咬文嚼字融会贯通-读思结合边读边记-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法。
(46)、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主要表现有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的表达。(47)、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探究性学习(48)、立意要达到的要求是正确、深刻、新颖(49)、教案的特点有可操作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二、问答题
(一)作文教学中写作训练的任务有哪些?
答:
1、育人训练。育人训练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等内容。
2、积累训练。学生写作,首先要有所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积累材料主要有如下途径: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
3、思维训练。写作训练,说到底就是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思维畅达,言语活动才能有序的进行。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生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越具体,越全面,越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生动,越丰富,越有价值。善于想象和联想、深入的思考生活。
4、语言训练。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鲜活、丰满,文章才能光彩照人。只有语言文质兼美,做出来的图画才能味笃情浓,栩栩如生。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明得体。
5、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选取素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运用表达方式、修改文章等的训练,这是写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训练。在审题方面,要准确理解问题含义,弄清写作的要求;在立意方面,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在选材方面,要做到真实、典型、新颖;在谋篇布局方面,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基本结构的归纳;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6、文体训练。记叙文要写清楚,写具体,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要指导学生立意,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语言要简明、得体,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
7、写作速度训练。快速作文的能力是在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感情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快速作文也需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需要加强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
(二)如何科学和艺术地使用语文教材?
答:教师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是无限的,教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用“用教材教”。一个知识渊博、热爱自己工作、生气勃勃、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具体注意事项有:
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掌握教材的编辑体系和整体结构,是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的关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第一要素。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只有熟悉了整本书,明确了整本书的教学重点和各单元的内容,设计教学才能成竹在胸。根据教学单元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
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常用的方法有: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运用,适当调整。主要方法有:在历史性的教材中注入新的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适当抽换教材。
(三)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1、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过程中,教学内容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方法是内容的运动形式,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运动形式即决定着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素质。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实施。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结构、品德结构等,都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
5、依据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
6、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教学方法适用于个别教学,而有些则可能适用于小组教学或班级教学。
(四)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1、测定学习成绩。通过评价,可以测定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情况,了解其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情况,客观的评定其语文学习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鉴定教学效果。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语文教学思想,知识素养,教学能力,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
3、检验管理水平。评价过程可以检查学校是否全面、正确的贯彻教育方针,是否积极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否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管理语文教学等。
4、获取反馈信息。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为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教师能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家长能了解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从而主动的配合学校教育,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5、预测发展方向。语文教材评价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式测试所取得的资料,不但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在某种成都上预测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反战潜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依据。
(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目标突出了哪些新的教育思想?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不是外加的灌输。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目标体现了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养成全球性文化视野的重要性,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练习。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六)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语文活动中具体表现为:
1、导向作用。无目标的学习是饭后散步,有目标的学习像是赛场竞争。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可以使期望明晰,使语文教学任务明朗化,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2、推进作用。前边的任务完成得不好,就会成为进入新境界的障碍;前边的任务完成得好,就会成为攀登新高峰的阶梯。
3、控制作用。语文课程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内容的量的多少、难度的大小等。控制着教学进程,包括教学过程阶
段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
4、评价作用。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来自于课程目标。语文教学是否达到或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价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的重要反馈信息。
5、管理作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明确目标即明确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方向和指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可以实施较为符合教学实际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管理和指导。
(七)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多样性原则。各种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优化组合。
2、综合性原则。教学方法设计要求综合的考虑教学方法的教养、教育、发展的功能,恰当的选择和合理配合教学方法。
3、灵活性原则。教学活动的多变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组合,使之适应新的教学情景,发挥最大功能。
5、优化组合原则。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强化各自的积极方面,弥补各自的消极方面,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
(八)研读过程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结构分析。结构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注意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和详写略写。
2、内容要素分析。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说明文中的事理,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
3、写作技巧分析。让学生认识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构思、剪裁的技巧,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等。
4、语言分析。分析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即语法分析、修辞分析和语言风格分析。
5、重点分析。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都需要突出重点,包括特点、要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讲讲部分一定要抓住重点。
(八)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提示学习方法。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设置悬念法;创设情景法;应用法;联系实际法;回顾导入;直观导入法;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导入;提炼观点导入;介绍背景导入等等。
第三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著。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第二章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发展了工具论理论。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
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
第三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维度。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共四个阶段。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四章
1、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2、教育目的:指教育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3、现代语文教材内容由哪几种要素构成?
答: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有哪些基本要素,请举例说明?
答:1 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不是老师;例p132页。2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评价,理解的。3 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4 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5 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 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有时候为了陈述简便,不引起误解和歧义情况下,目标陈述会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例子:134-135)
第六章
1、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常用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194页表)
2、四个学段识字数量:1-2年级,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3-4年级,认识2500个,会写2000个。5-6年级,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7-9年级,认识3500个,会写3000个。
第七章
阅读能力要素: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朗读法等。
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单向输出式(评点法),双向交流式(谈话法),多向交流式(讨论法)。
第八章
命题作文训练:由老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命题的最高艺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命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命题中的词语要具有审断性,能明确揭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话题作文训练
话题作文:用一段指示语说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学习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于“供料作文”不同:审题上,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是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写作内容给学生最大选择性,而“供料”须与材料相吻合。文体上,话题作文谈话了文体意识,后者有较强文体要求。结构上,话题作文开放,灵活,提供了发挥舞台。
话题作文训练注意:发挥写作特长,增强“发展”意识,学会拟题。
第九章
综合性学习特点: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p283 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十章
1、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能动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2、大语文教学观:由河北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首先提出这个概念,概念核心是:确认语文在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契合。他的指导思想: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并且提出“一体两翼”的结构模式。实验证明,他的观点和概念是成功的,并在国内有良好的发展!
3、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非智力因素”学说,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这两种形式。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为主导。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等。
语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语感能力?
答:语感: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心理学上叫做直觉能力。
培养能力: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
第四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
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 ㈠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㈡具体的方法:
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2、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14)、解行识字法的要点 :
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
(15)、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 :
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
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16)、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7)、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全面的发展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18)、现代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
(19)、情感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
(20)、创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人是:钱梦龙。(21)、良好的阅读习惯有:
1、勤于读书的习惯。
2、健康读书的习惯。
3、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5、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2)、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23)、阅读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24)、阅读能力有: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朗读法、默读法、摘记法、摘要法。(25)、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教学重点:
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说明文中的事理; 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26)、写作教学训练的任务:
1、育人训练,2、积累训练,3、思维训练,4、语言训练,5、技能训练,6、文体训练,7、写作速度训练。
(27)、写作教学过程包括的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定向;
2、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3、教师批改,学生参与;
4、交流批评,互相沟通。
作文教学的原则有两条:
1、写和阅读联结
2、写和生活联结
(28)、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习作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和体验,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
(29)、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第1条提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0)、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1、口语交际的态度;
2、语音辨识力;
3、话语记忆力;
4、话语理解力;
5、话语评判力;
6、口语表达能力;
7、口语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三个特征是:突出交际性、强调互动性、注重语境性。
(3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哪些方法:
1、提高自觉性;
2、严格要求自己;
3、反复训练;
4、典型激发;
5、教师的示范作用。
(32)、教育史上曾有过的课程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
3、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33)、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4)、语文教学中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包括:语感、记忆、思维、想象、左右脑协调活动能力等。
(35)、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好坏,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36)、语文课堂教学要围绕作者的思路展开,思路包括:(37)、两个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8)、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生成性(39)、“四步教学段”是作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1925年提出的阅读教学程序。(40)、“语文教育学”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学。(41)、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
(42)、新中国第一套较为规范、完备的分科式语文教学大纲是《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初中、高中《文学教学大纲》。
(43)、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美育的原则;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44)、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突出的新的教育思想是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45)、精度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把握重点深入研究-咬文嚼字融会贯通-读思结合边读边记-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法。
(46)、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主要表现有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的表达。(47)、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探究性学习(48)、立意要达到的要求是正确、深刻、新颖(49)、教案的特点有可操作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二、问答题
(一)作文教学中写作训练的任务有哪些?
答:
1、育人训练。育人训练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等内容。
2、积累训练。学生写作,首先要有所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积累材料主要有如下途径: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
3、思维训练。写作训练,说到底就是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思维畅达,言语活动才能有序的进行。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生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越具体,越全面,越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生动,越丰富,越有价值。善于想象和联想、深入的思考生活。
4、语言训练。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鲜活、丰满,文章才能光彩照人。只有语言文质兼美,做出来的图画才能味笃情浓,栩栩如生。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明得体。
5、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选取素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运用表达方式、修改文章等的训练,这是写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训练。在审题方面,要准确理解问题含义,弄清写作的要求;在立意方面,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在选材方面,要做到真实、典型、新颖;在谋篇布局方面,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基本结构的归纳;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6、文体训练。记叙文要写清楚,写具体,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要指导学生立意,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语言要简明、得体,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
7、写作速度训练。快速作文的能力是在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感情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快速作文也需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需要加强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
(二)如何科学和艺术地使用语文教材?
答:教师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是无限的,教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用“用教材教”。一个知识渊博、热爱自己工作、生气勃勃、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具体注意事项有:
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掌握教材的编辑体系和整体结构,是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的关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第一要素。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只有熟悉了整本书,明确了整本书的教学重点和各单元的内容,设计教学才能成竹在胸。根据教学单元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常用的方法有: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运用,适当调整。主要方法有:在历史性的教材中注入新的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适当抽换教材。
(三)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1、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过程中,教学内容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方法是内容的运动形式,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运动形式即决定着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素质。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实施。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结构、品德结构等,都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
5、依据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
6、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教学方法适用于个别教学,而有些则可能适用于小组教学或班级教学。
(四)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1、测定学习成绩。通过评价,可以测定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情况,了解其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情况,客观的评定其语文学习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鉴定教学效果。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语文教学思想,知识素养,教学能力,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
3、检验管理水平。评价过程可以检查学校是否全面、正确的贯彻教育方针,是否积极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否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管理语文教学等。
4、获取反馈信息。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为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教师能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家长能了解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从而主动的配合学校教育,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5、预测发展方向。语文教材评价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式测试所取得的资料,不但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在某种成都上预测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反战潜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依据。
(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目标突出了哪些新的教育思想?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不是外加的灌输。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目标体现了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养成全球性文化视野的重要性,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练习。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六)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语文活动中具体表现为:
1、导向作用。无目标的学习是饭后散步,有目标的学习像是赛场竞争。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可以使期望明晰,使语文教学任务明朗化,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2、推进作用。前边的任务完成得不好,就会成为进入新境界的障碍;前边的任务完成得好,就会成为攀登新高峰的阶梯。
3、控制作用。语文课程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内容的量的多少、难度的大小等。控制着教学进程,包括教学过程阶段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
4、评价作用。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来自于课程目标。语文教学是否达到或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价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的重要反馈信息。
5、管理作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明确目标即明确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方向和指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可以实施较为符合教学实际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管理和指导。
(七)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多样性原则。各种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优化组合。
2、综合性原则。教学方法设计要求综合的考虑教学方法的教养、教育、发展的功能,恰当的选择和合理配合教学方法。
3、灵活性原则。教学活动的多变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组合,使之适应新的教学情景,发挥最大功能。
5、优化组合原则。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强化各自的积极方面,弥补各自的消极方面,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
(八)研读过程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结构分析。结构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注意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和详写略写。
2、内容要素分析。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说明文中的事理,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
3、写作技巧分析。让学生认识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构思、剪裁的技巧,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等。
4、语言分析。分析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即语法分析、修辞分析和语言风格分析。
5、重点分析。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都需要突出重点,包括特点、要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讲讲部分一定要抓住重点。
(八)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提示学习方法。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设置悬念法;创设情景法;应用法;联系实际法;回顾导入;直观导入法;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导入;提炼观点导入;介绍背景导入等等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二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五四”运动以后,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成了时代潮流。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高中仍沿用“国文”。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因此,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1、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2、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语文学科的特点:
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
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
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
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4、重在打好基础。
※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基础内容应包括如下各项:
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
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确定的方向主要有三:一是知识积累,二是能力形成,三是思想培育。
3、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4、语文学科的教学法提示。学科的教学法提示,在内容上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紧扣学科教学的特点,二是文字准确简明。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语文教材的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
1、智德启迪。德,在这里主要是指思想品德修养,其中包括对国家、民族、社会、自然、事业、他人的正确认识和爱憎分明的感情,以及基于这种认识和感情所产生的坚定的纯正的、高尚的行为。智,在这里是指智力,其核心是人的思维品质。
2、语文历练。
3、语言积累。
4、知识扩展。
※综合组元法。在30年代中期,开明书店出版了夏丐尊、叶圣陶编的《国文百八课》,一种综合组元法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国文百八课》中的108“课”,实际上就是108个单元。
※如何使用好中学语文教材?(抓住要点)
用好教科书,充分发挥教科书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关键是教师要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善读善写,能有实实在在的“货色”给学生;二是要有责任心,即愿意花力气,下苦功夫,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还得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审慎选择,把握特点。教科书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根据:
1、根据主观意趣来选择;
2、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所谓把握教科书的特点,主要是指:
1、把握教科书总体结构的特点;
2、把握教科书的体例特点;
3、把握教育教学任务在教科书中是如何体现、如何落实的。
二、总揽全局,点面统筹。
1、把握好整套书和一册书;
2、一册书和一个单元;
3、一个单元和一个教学项目。总之,“总揽全局,点面统筹”就是要求我们用系统的方法来驾驭教科书。
三、依纲守本,用活教材。强调依纲守本,这是教学活动的原则性的体现。
1、灵活处理教学程序;
2、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删减和修正。※教学原则是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确定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的依据: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根本原则。
1、语文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规律。语文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一定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语文形式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思想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表现。
2、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统一的规律。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是紧密地融为一体的。
3、读、写、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
4、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性。语文各个教学阶段、各种教学形式、各种训练方式中都渗透着德育美育因素。
※如何贯彻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1、丰富语言,促进智力发展。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积累更多的词汇、语汇,以形成更多的概念、判断。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
3、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要的专门的智力训练。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可以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的思维训练,可以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训练,进行“个别——一般——个别”的思维训练。
4、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
5、培养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因素的强大的推动力。(教学实例《范进中举》:进行读、写、听、说的语文训练,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概括、分析、比较、想象、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P89)
※确定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的依据:教学方法的两重性、多样性、受制约性等特征。
1、教学方法具有两重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积极方面,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教学方法的受制约性。任何教学方法都受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特点、教学时间和设备条件等的制约。(教学实例《皇帝的新装》P97)《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设计,从整体上看,运用了自学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地分析,运用了讲述、提问、讨论、批注、练习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与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培养。
2、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改革至为重要的课题。
3、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具体指导可以从一般思想方法的指导、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的指导和语文课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的指导、语文听说读写学习方法的指导五个方面入手。※发现阅读法: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中学生自学能力的构成:
1、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
2、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包括能够熟练地翻查常用的工具书,正确选用注释,能够根据学习目的查找资料、编制目录索引,能够根据读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速度,能对读物作圈点、摘要、笔记、评注等。
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
4、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包括有比较明确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有比较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较坚强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我检测、自我调控的个性修养等。
※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阅读教学的一般目的:叶圣陶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认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
1、丰富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造就品格。阅读还可以影响人的情感,这种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就是“移情”。
2、发展智力、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心理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某种行动的需要,就是习惯。
※阅读教学过程:在教学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于教材(课文)的认读、理解的过程,就是阅读教学过程。
※ 课文教学的过程:一篇课文的教学必须符合两个规律,一是“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的阅读规律,一是“预习——听课——巩固、运用”的教学规律。
※ 一篇课文教学过程五个环节:
1、认读;
2、了解课文大意;
3、对课文内容作种种划分,以达到深入理解;
4、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和扩展;
5、结合课文作练习、留作业。※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朗读:在对书面语言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这就是朗读。
※一般的心智技能是在一般的心智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像观察、倾听、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属于一般的心智技能。专门的心智技能活动是在某种专门的心智活动中形成起来和反映出来的。阅读教学技能就是一种专门心智技能。
※导入: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往往要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导入的类型:
1、总结情况,检查预习;
2、承上启下,建立联系;
3、激疑设问,启发思考。
4、渲染气氛,调动情绪。
5、变换刺激,引起兴趣。
※引起动机的有效方法:
1、鼓励:鼓励对任何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鼓励是对给以充分肯定的反馈信息,会起到强化的作用。
2、及时了解个人成绩;
3、明确学习目标;
4、获得成功的满足;
5、共同讨论的影响;
6、限时和竞争的影响。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2、提问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紧扣文章思路。唯其如此,才能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到正确的途径上来。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课程基本理念1、2、3、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 广泛多样性 间接性 差异性 多质性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1.对语文课程来说,有助于语文课程的实施和改革。2.对语文教师来说,有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3.对学生来说,有助于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开放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个性化原则 经济性原则
语文教材及其构成要素 课文系统 作业系统 助读系统 知识系统 备课的一般步骤(1)学习课标;(2)熟悉教材;(3)了解学生;(4)解读文本,(5)编写教案,语文教学策略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
确定目标之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的陈述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
1、深刻理解、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
2、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3、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有效教学方式的策略
1、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
2、重组、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3、学会独立思考,创造性地教学。
四、选择教学方法的策略
1、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师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根据教学情境,变换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一般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 串讲法 问答法 谈话法 讨论法 点拨式教学法 2.以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 诵读法 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研究式教学法 比较式教学法 说课的作用
(1)说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进行教学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2)说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3)说课有利于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教什么)
课题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2)说学生
(3)说教法(“怎样教”)(4)说学法(学法的指导)(5)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做法重要提问时间分配练习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6)说板书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板书;
二是说课者板书自己的说课思路。说课的基本要求
1、语言:表述准确、流畅、生动、形象。
2、内容:正确、完整、系统;有序、连贯;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3、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
5、有创造性;控制好说课的节奏。上课应处理好的几个基本关系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主体性。(3)处理好讲与读、读与思的关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识字写字教学的理念
1、遵循儿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识写要求分开,低年级多认少写;
3、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走开放识字之路。识字写字教材的特点
1、识写分流,多识少写
2、揭示汉字构字规律
3、吸收传统蒙学经验 韵语识字的经验 读书识字的经验 重视写字的经验
4、注重在生活、实践中识字 揭示汉字构字规律(1)看图会意明字理 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2)学习形声字
青:请、清、情、晴、请、蜻(3)抓住部首带一串 页字部:顶、项、颅、颧、颌 字音教学—准 借助拼音学字音 形声字——声旁助记 多音字——据词定音 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义教学 直观法 联系法 选择法 比较法 运用法 构字法
字音教学——基础准 字义教学——核心活 字形教学——难点清 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
1、示范、观察、模仿法
2、引导法
3、比较法
4、演示法
5、夸张法
6、分解法
7、局限法
8、口诀法 阅读教学的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50万字以上。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1.加强言语实践:以读为本,感悟,积累,运用;
2、平等对话: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开源引水:开拓语文课程资源。阅读教学过程
朗读型阅读教学: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主要目标和教学主要手段。
导入——初读——深读
探究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自主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初读课文——提出探究主题——思考探究——成果交流 导学型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学会阅读。导学——自学——说学——结学——用学
读写结合型阅读教学:以探究课文怎样写为重点,从读学写,先读后写,读写迁移。
明确目标——阅读课文——领悟写法——迁移习作
创造性阅读教学:不拘一格地采用教学策略、安排教学过程。如:郭成志“创意教学法” 《黄河象》博物馆招聘解说员 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词、句、段、篇章;
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 复述、背诵。
1、词语教学的内容
正确读写 理解意思 积累运用
2、词语教学的原则
突出重点 力求准确 注意通达 词语教学的方法
(1)选择时机,精心设计(2)因词定法,区别对待(2)直观演示(3)结合课文(4)联系已知(5)比较辨析(6)分析词素法 句子教学
1、需重点指导学习的句子
(1)含义深刻的句子;
(2)对于表现主题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3)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复杂的长句;(4)生动形象的句子;
(5)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6)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句意的方法
(1)从抓关键词语入手。(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意。(4)联系时代背景理解(5)抓主干理解句子(6)直观演示理解句子 篇章教学的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朗读训练
1、意义 加深理解 积累语言 陶冶情感 教学指导要点 明确目标 教给技巧 加强理解 讲究形式
(五)默读训练 有利于理解课文 有利于提高速度 适应范围大 注意阶段过渡 明确默读要求 严格控制时间 培养良好习惯 复述训练 意义
(1)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式 1)详细复述(2)简要复述(3)创造性复述 改变顺序复述 改变人称复述 改变体裁复述 扩充内容复述 阅读教学的主要试验 1.情境教学实验
充分利用形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主题教学 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主题把散乱的珍珠串起来。主题可以由文本确定,也可以提炼于文本。3.“尝试教学”实验
强调:先练后讲,先学后教。4.“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
以大量读写为前提,课本阅读教学和“自由读写”相结合。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及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 口语交际的特点 思维与表达的同步性 交流过程的双向性 交际手段的综合性 交际目的的现实性 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1.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必备的能力; 2.口语交际能力是生存与发展必需的手段; 3.口语交际训练是发展多元智能的重要途径; 4.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要求
1.言之有“礼”,即用语恰当,礼貌待人。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2.言之有“物”,即表达时既有具体内容,又简洁明了,不讲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话;
3.言之有“序”,即按一定的顺序说,说清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4.言之有“情”,即与对方进行口语交际时,态度要真诚,语言要朴实,发自内心,充满感情。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1、在口语交际课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2、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各科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 突出双向互动性 坚持言语实践性 重视情境多样性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
1、寻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 观察事物进行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 听故事进行口语交际
结合实验、制作、游戏进行口语交际 讨论、辩论中进行口语交际
2、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交际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交际情境的形式要多样
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 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一、习作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三)提高认识水平,陶冶思想情操。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贴近学生实际
习作教学目标的生活化;习作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习作教学方式生活化。鼓励自由表达
营造宽松自由的表达氛围;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提倡学生放胆习作。重视习惯培养
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课外阅读的习惯; 勤于动笔的习惯; 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运用多元评价习作教学的目标 1.目标梯度明显;
2.淡化文体,淡化技巧训练;
3.突出写作主体,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 5.倡导研究性写作。写话教学设计 专题写话教学设计 教材专门安排的写话内容。一般形式: 看图写话 话题写话 日常小练笔设计
阅读教学中结合阅读理解、感悟,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或是结合生活中的小事练笔。一般形式: 阅读小练笔
(1)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两个小问题,让学生书面回答。
(2)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设计模仿写话练习。日常生活事件小练笔 如:为自己的图画配上几句话,给自己的照片写个说明等。
(一)命题作文教学设计 一般过程:
出示题目,审题立意; 深入讨论,取舍材料; 拟定提纲,确定详略; 限时成文,自我修改。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先活动,后写作的习作教学形式。
基本环节:参与活动、叙说活动、练习拟题、撰写活动、交流评议。一次习作指导的基本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2.适当引导,形成提纲 3.营造环境,迅速起笔 4.典型引路,作中指导 5.多种方式,反复修改 6.交流展示,鼓舞激励 作文指导 指导观察指导审题 指导立意指导选材 指导谋篇指导表达 指导修改
作文批改 普遍批改重点批改 书面批改当面批改 集体批改学生自改 作文讲评 综合讲评 典型讲评 重点讲评 对比讲评 1.从讲评材料上分(1)佳作赏析(2)得失分析(3)文字推敲习作批改的意义
1.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受到怎样习作的启发。
2.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习作的情况,以便于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
3.教师可以收集素材,为习作讲评做准备。习作批改的内容 1.思想内容方面; 2.篇章结构方面; 3.语言文字方面; 4.书写方面。习作批改的原则 1.内容和形式相统一;
2.围绕教学要求进行;
3.多作鼓励,多就少改,多批少改;
4.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1)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2)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3.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4.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
一、由阅读延伸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阅读与兴趣写作联系 上网拓展阅读 交流展示阅读成果
二、依托学校活动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主题式跨学科语文综合性学习
三、问题探究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科学习社会生活 个人兴趣爱好
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对学习内容确定和目标取向的要求 综合性语文性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 2.对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 学习者的主动探究 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动
学习者的过程体验 3.对学习活动指导的基本要求
了解、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 关注、联系儿童的生活世界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策略 评价目标:强调“促进发展” 评价过程:关注过程
评价主体:主张多样化、互动性 评价标准:强化“自我参照” 评价方式:注重多样化的“综合评定”
语文课程评价:以先进的课程评价方法和技术为手段,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目标,对语文课程的有关因素作出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 鉴定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可以利用鉴定功能所获得的信息,发现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优缺点,发现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长处与不足,发现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所在,从而使语文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评价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迈进的功效与能力。语文课程评价既可以引导整个语文课程的方向,又为个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激励功能
评价结果能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 能激励语文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能激励管理者完善语文教学质量管理。调节功能
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发现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优缺点,发现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长处与不足,发现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调节各自的行为,使语文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语文课程评价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
语文课程评价的三个维度
1、知识和能力的评价 识字写字知识评价; 读写知识评价; 文学知识评价;
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评价; 语文发展能力的评价。
2、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听说读写的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积累的过程与方法 思维想象的过程与方法; 自学的过程与方法; 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语文学习的交往与合作; 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与语文实践的情况。语文课程评价的五个方面 1.识字和写字的评价
汉语拼音:认读和拼读、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识字评价: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写字评价:对汉字书法艺术的了解、对汉字审美价值的领悟,热爱汉字、尊重汉字的态度。阅读评价:
阅读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筛选和阅读量;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习作的评价
特别重视“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注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 1.考试法 2.考查法 3.评语法 4.成长记录袋 5.听课法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结构
(一)知识素养
1、语文专业知识素养。语言学知识、文字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美学知识
2、科学文化知识素养
3、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
4、信息技术知识 能力素养
1、教学能力 备课能力
处理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编写教案 说课能力 实施教学能力
教学组织、语言表达、书写、写作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评价能力
2、教研能力 选择课题的能力 研究设计的能力 收集与分析资料的能力 开展教学实验的能力 撰写论文和论著的能力 情感素养
1、专业理想
2、专业情操
3、专业风格
小学语文教师的理念更新
(一)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1、打破“权威”与学生平等交流
2、关心学生需求提升语文能力
3、拓宽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对教师角色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1、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再认识
2、对教师隐喻的再认识
(二)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期待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课程的开发者
3、教学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