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河店回小《问议导练》教学法内容简介
《小学“问议导练”教学法研究》
课题实施简介
南召县南河店回族学校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贾波
成 员:马庆华 王 木 李闯仁
“问议导练”教学法内容简介
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将人才强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我们肩上的责任更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改革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时不我待。面对新课改的滚滚浪潮,我们的内心也汹涌澎湃,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促使我们积极学习新课标理念,踌躇满志地走出大山,搜寻外面的成功经验,参观、学习、领会、照搬,激情似火的一路追寻,却总走不出“淮南橘子淮北枳”的怪圈。苦闷、失望、丧气一度困扰我们许久。但内心不泯的良心和孩子那一双双纯真的笑脸,重又催开我们踏寻的脚步。总结、反思,终于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到启示:任何的成功经验都不可复制!“学我者死,像我者生”。一个地方的成功经验都是那里特殊的环境孕育的。照搬他人模式只能是邯郸学步。我们只有借鉴百家之长,结合我县乡村实际走本土化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当时我们的想法正好和县教研室不谋而合,在教研室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比对各地先进教法,深入研究县情,提出了“问议导练”教学法的基本思路。
课题自2000年立项以来,我们组织一线骨干教师倾力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完善,深入探究了“问”、“议”、“导”、“练”的内容、形式、原则、策略、途径。完成了对“问、议、导、练”相关概念的界定,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基本要求》。确立了该教法在实施中应遵循的三个核心:(自学生疑——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四项原则:(自学是前提,问题是核心,合作是手段,培养能力是根本)。为便于课堂操作,我们又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及《基本流程》。并作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中心议题,不断召开课题研讨会,积累了大量详实具体的一手资料,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智慧总结汇总,不断修订完善“问、议、导、练”教学法。通过两年多的系统深入研究,该教学法日臻完善,达到了系统化、理论化,成为我校落实新课程理念,改善传统教学、实现教学双赢的有力载体。该教学法本土化色彩浓厚,便于操作,实用性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近两年多来,我校在“全面实施‘问议导练’,打造高效课堂”的口号指引下,全面实施“问议导练”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民主和谐,成效显著。学生“三维目标”的落实,动手能力、表述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提高。
一、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一)构建 “问议导练”校本教研管理实施体系。
1、成立了“问议导练”教学法校本教研管理网络
课题立项后,我校校长亲自挂帅,学校教导处直接参与并领导,成立了以本课题组为骨干,全体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依托各教研组、年级学科组具体实施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做到校本教研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团结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开展课题研究汇总工作。
2、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实施步骤
为保证该教学法的顺利开展,我们先抓“点”:即示范引路;再抓“面”:即全面推行。
第一步:示范引路(4周)。
第二步:人人过关(10周)。第三步:坚持运用(全学期)。
3、制订了《课堂教学落实“问、议、导、练”教学法的保障制度》。(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把好“问、议、导、练”的第一关——备课关。(3)、校本教研突出“问、议、导、练”。
(4)、设立“问、议、导、练”教学奖,坚持书写“问、议、导、练”教学反思、心得体会或经验总结、教学论文。
(5)、平时要坚持运用“问、议、导、练”教学模式教学且效果好。
4、完善了“问议导练”教学法探(探究)、研(研讨)、修(修订)、践(实践)、思(反思)、议(评议)、汇(汇总)一体化的课题探究体系。
5、制订了“问、议、导、练”课堂评价标准 我们建议在进行评价时,既要看表象,又要看实质。(1)、符合“问、议、导、练”教学流程,重点突出。
(2)、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自学提示中要对自学方法作出具体指导。
(3)、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要整合梳理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确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4)、合作学习时学生有秩有序,讨论热烈,发言积极,精彩不断,课堂气氛活跃。教师适时对学生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合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课堂必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真切切让学生牢固掌握重难点、知识点,夯实“双基”。
6、制订了南河店回小“问、议、导、练”教学法课堂教学评分细则表
(二)、以“问议导练”教学法研究为载体构筑学习的平台,深化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探究能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深入探究了“问”、“议”、“导”、“练”的内容、形式、原则、策略、途径,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基本要求》。
《“问、议、导、练”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问”。指“疑问”生成
“问”包括两个层面:
1、学生的“问”,是指学生在预习或初读课文时,根据学过的知识或生活体验自然生成的“疑问”。(例如:(1)审题质疑:就是学生对课题的质疑,看到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课题应该怎样读?你认为题目中的某个字词什么意思?(2)初读质疑: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3)学习后质疑:读完课文后你能提
出哪些问题或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等)。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问导学。
2、是教师的“问”。是教师根据文本内容依据教学目标,把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教师对学生的“问”要做充分的准备,做好问题的预设,对学生的提问适时调控,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引导后学生仍提不出来,教师也可以提出来。还可以是教师在上一节课结束前布置下一节课的问题,让学生把问题带到课下和校外。
【“问”的原则、策略及注意点】:
(1)、要注意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地方问,问什么,怎样问,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掌握方法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2)、学生提的问题如果太易、太空、太大或太远时,教师要适时调控,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问题上来。
(3)、不管是老师提的问题还是学生提的问题,老师要整合梳理,最好罗列板书出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要解决的问题。
(4)、对于那些通过引导学生仍提不出来,但又非解决不可的问题,教师有必要提出来。这一环节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教师所预设的问题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所提问题应具体化,不能含糊不清,让学生明明白白的知道要做什么。
(二)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不可太难,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应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即可。如果教学目标涉及到难度较大或知识面较广的问题,则可分步骤多次设“问”,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增加递进性。
(三)老师应根据班级学情把学生分成若干等级,谁来问、谁来答,怎样问、怎样答,教师要心中有数,做到全面兼顾。对于性格内向或不积极参与的中差生要予以适时的诱导与点拨,要有足够的耐心,以激励学
生为主。
问题的提出,使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具体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最终使学生养成勇于质疑、乐于质疑的习惯。
二、“议”,指讨论交流
根据“疑问”生成情况,进行讨论交流有关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四个方面:
1、教师整合梳理问题。在“问”的环节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疑问”,通常有易有难,而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也有高有低、有强有弱,因此这些“疑问”不可能全部得到解决。这时需要教师以口头或板书的形式进行整合梳理,选出有价值的重点的学生又不能轻易得到全面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合作层面上交流。
2、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合作探究问题。这一环节是学生掌握重点,攻克难点的关键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要做好:(1)合理分组。分组讨论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相对固定”的原则。(2)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把握好分寸,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讨论。(3)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4)教师要巡回指导,参加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提高合作质量。
3、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对象一般是同桌;难度较大的问题也可是同小组,甚至是全班,轮流说(倾诉)、听(倾听)、讲(讲解)、评(评价)、演(表演、演示、板演)等。课堂所需时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
4、学生交流反馈评议。“交流”主要是针对获得知识的过程与经验,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反馈”主要是针对生生之间对问题的评价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一般由差、中等生展示答案,优等生评价,老师再进一步点拨与评价)。
【“议”的原则、策略及注意点】:
(1)、小组合作是“议”的主要形式,要从时间和方法手段上体现本环节的重要性。
(2)、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不是什么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的,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3)、合理分组。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每组4至6个人,优中差搭配,每组选拔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组长,合作时要有组织,有分工,有发言顺序。
(4)、重视评价的引导和促进功能。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不但要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补互促;要注重合作结果评价与合作过程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通过评价,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局面。
(5)、要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要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情境,多元对话,多边互动,让学生在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充分感知、品味、理解、升华、最终达到深刻领悟,熟练运用,有了过程,结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能只追求问题的答案,如果仅仅让学生学学、问问、议议、答答,必然一知半解,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一无所获。
三、“导”:指导点拨。从宏观上说“导”是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的。比如:引导、诱导和辅导等。具体来说分三个层面:
(一)是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承上”,即学生对“疑问”进行讨论、评价之后还有某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教师要适时进行激励、启发和点拨,如有必要也可讲解,但要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忌“包办代替”。“启下”,教师如若启发点拨到位,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力,而且对后面的“练”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老师可以针对性地解答,切实起到辅导的作用。
(二)是总结学习规律,指导学习方法的作用。如果说学生能力上有差距,那么最主要的差距就体现在能不能找出并总结出学习规律,能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要通过“导”使学生把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尽量提升学生寻找学习规律和方法的技能。
(三)是教师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梳理知识线索,上升到一定高度来归纳提炼出教学内容的精要。
这一环节应注意的事项:(1)是学生会的、明白的教师不再重复。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点拨、引导作用。
(2)是老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要突出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教师的指导、点拨用语一定要准确、规范,对于一般问题的认识与指导要具有拔高性,确切起到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
(3)是对于学习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做硬性要求放在哪个环节,也不要求每一个完整课都有,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和文本特点自行掌握。教师们要切记学习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四、“练”:反馈训练。从大方面来说“练”也是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在程度区分上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老师出示一些基础性习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教师要关注学困生,力争人人过关。
(二)是教师出示一些知识迁移拓展性强的习题。以中等生习题的反馈为主,老师可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总结。所选习题一定要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以掌握重点,攻克难点为止。
这一环节应注意的事项:(1)是“基础题”与“拓展题”不能出现“四不象”,要让学生明明白白“消费”。
(2)是“拓展题”教师不能“一言堂”定出标准答案,注重学生
发散思维,鼓励创新。
(3)是习题练习时间一定要有保障,保证课堂内解决问题。(4)是对于习题练习教师要针对性地反馈。
总之,“问、议、导、练”教学法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创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文本、不同剂型增删或更替某个具体教学环节,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在“问、议、导、练”实施中,我们认为应遵循三个核心:自学生疑——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四项原则:自学是前提,问题是核心,合作是手段,培养能力是根本。
为便于课堂操作,我们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1、导读目标,明确方向。
【操作】:课前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看看、读读。【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放矢,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围绕目标探索。
【注意点】:
(1)、教案上是“教学目标”,课堂出示出来时应为“学习目标”。(2)、内容为“三维目标”。目标要简练易记。
2、指导自学,产生问题
【操作】:出示事先写好的自学提纲或要求。
【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大约需时。
【意义】:
(1)、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有效地
学习。
(2)、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指导中差生,使他们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产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他们主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
【注意点】:
(1)、自学指导的内容应包括:要自学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自学合作的方法、所用的时间等,重点应该是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学,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学会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2)、自学方法要简洁实用易操作并相对稳定,便于学生掌握。(3)、自学指导要结合学科特点、文本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放在哪个环节,要不要,可以灵活掌握。可以一个,也可以几个,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指导。
3、引导质疑,梳理问题。【操作】:
(1)、以中差生为检查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学收获。以“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学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来。
(2)、学生已弄明白的就不要讲了,都弄不明白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整理并板书出来,学生如果提不到“点子上”,教师可以补充,但这些问题都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在进一步学习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
【目的】:
(1)、梳理知识,知道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意义】: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能够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
能力。
(2)、激发学生探究疑难问题的欲望。
4、导学导议,解决问题。【操作】:
(1)、围绕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合作(难度小的自学解决,难度大的小组讨论)、探究等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2)、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读、写、议、评、演、赛、说、观察、操作、演示、实验、比较、想象、推理等教学活动中获取新知,解决疑难,完成目标。
【目的】:
(1)、解决学生或老师提出的那些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完成教学目标。(2)、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提高学生探究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
(1)、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广泛参与教学过程,在活动中获取新知,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通过恰当有效的引导、评价等手段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落实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3)、让学生不断学会,而且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5、辅导练习,运用拓展。【操作】:
(1)、准备好练习内容,让学生多种形式进行练习,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可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拓展题
(2)、布置课堂作业,低年级要当堂完成,面批面改,中高年级可适当放宽。
(3)、练习是多方面、多形式的,可以集中练习,也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练结合。
【目的】: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检测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意义】:转化迁移,巩固新知,做到堂堂清。【注意点】:
(1)、要留足练习的时间,保证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教学情况。(2)、练习要围绕目标,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有基础题、拓展题,要对学困生多辅导,力争人人过关。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灵活运用问、议、导、练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科特点、课时特点和教材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使教学结构呈现自然之韵、和谐之美。重点要体现“自学生疑——主动质疑——合作解疑”的核心理念。
(2)、要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教师的导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以高超的引导评价艺术引领学生高效学习,要以导促问、以导促议、以导促练、以导促悟、以评促学,决不能以讲代学,包办代替,切实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并且学得扎扎实实。
(3)、要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弄清教什么、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语文要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词、赏句、悟理、表达,以读为基本教学手段,以读促悟,切忌过多地进行内容的分析和串讲,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常识课。
数学要以算理教学为重点,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避免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
怎么教——就是问、议、导、练。怎么学——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4)、课堂上要面向全体,特别要多关注中差生,最大限度的暴露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只关注优等生,造成教学假象。
(5)、要善于挖掘教具、学具资源,提倡自制教具,加强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五)、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基本流程》。第一课时
1、创情导入,板书课题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题释题。
2、审题质疑,导读目标
3、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学指导、自学课文——自学检测。
4、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汇报初读收获——初学质疑——梳理问题
(2)、细读课文,解决问题。(自学指导——自学检测,汇报展示)
5、综合训练,巩固拓展。(根据课堂时间确定)
第二课时、创情导入,激发兴趣。
基本程序:复习回顾——板书课题。
2、导读目标,明确方向。
3、指导自学,引导质疑,梳理问题。
自学文本—检测反馈—质疑问难—归纳问题
4、导学导议,解决问题。
指导学法,合作探究—创设情景,交流互动、多元对话,深入释疑。
5、辅导练习,巩固迁移。
基础练习,人人过关—拓展练习,提高技能。
6、总结教学,提炼升华。
学后质疑—点击目标,总结提炼,评价升华。
以上流程供参考,教学时可根据学科、课时文本特点适当调整。
(六)、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三至五年级较好地落实了“问、议、导、练”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但经过认真总结,深入反思,我们认为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与提高。
1、老师们习惯把目标叫做“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应该为“学习目标”,这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目标一般要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语言要简练,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浅显易记。目标出示后一定要让学生读读记记,以便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活动。
2、在“问、议、导、练”几个环节中,重点做好“问”和“议”。“问”是“议”的基础,学生有问题才有合作探究的欲望。我们教学时在这一环节存在问题较多,教师认为学生不会问,怕问不到点子上,怕问得不着边际,打乱教学计划,完不成目标,就不让学生问。于是,课堂上老师预设了一大堆问题,老师问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问变成了老师问。还有些老师不知道让学生在什么地方问,怎样问。
“问”,老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问。“问”的形式一般包括:①审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②初学质疑(初学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问题?③学后质疑(学完课文后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提的问题如果太易、太空、太大或太远时,教师要适时调控引导,教师预设的问题要由易到难,有层次,不管是老师提的问题还是学生提的问题,老师要整合梳理,最好罗列板书出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生问生的形式解决,有难度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3、学生的“问”要建立在自学的基础上,小学生自学能力差,自学时要有自学提示,很多老师设计的自学提示往往把自学内容作为了重点,提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边自学边思考,而忽视了自学方法的指导。实际上自学
提示的重点应该是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学,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学会自学,培养自学能力。自学方法要简洁实用易操作。自学内容不宜太多太深,自学时要让学生按照自学方法,通过初步的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感悟,产生问题。数学课在自学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合理安排自学方式,避免学生照搬课本上的解题步骤而不去思考。
4、小组合作是“议”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掌握重点,攻克难点的有效手段。但是,当前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问题,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设计到学生讨论这个环节,但主要问题是:无目的性、无时效性、无组织性。课堂讨论这个环节一定要有的放矢,就题论题。不能乱“挖”乱“挠”,不能一个问题没解决好又解决另一个问题,不能走过场,为了讨论而讨论。具体表现在:①合作太过频繁,什么问题都拿来讨论,价值不高,学生易产生厌烦应付思想;②合作的质量不高,要么是看似热闹,其实都在讲空话;要么优等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充当听众;要么探讨不深入,肤皮串,无效合作。
那么,如何做好小组合作呢?
(1)、合理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每组4至6个人,优中差搭配,每组选拔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组长,合作时要合理分工,有发言顺序,有人记录,有人汇报,角色可互换,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
(2)、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a)是对“疑问”的处理,建议教师最好用板书点式罗列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上下浮动拿不定“标准”答案。(b)是要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有了想法才有啥可说,不是什么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的,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机,确保学
生合作的兴趣和价值。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针对问题一看就会的不合作;学生针对问题自己能解决的不合作。
一般来说,当学生遇到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要小组合作;当解决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时要小组合作;当方法结果容易产生分歧时要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争论、辨析中解决疑难,理解得更深刻。
(3)、教师要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讨论热情,适时点拨引导,将讨论引向深入,帮助学生提高合作质量。及时把握学生合作动向,搜集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及亮点,在下一步的反馈讨论中作有目的地引导与呈现。为小组合作加满油,掌好舵。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只偏重于对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合作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只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只关注表现积极的优等生,而忽略了那些性格内向,不积极参与的中差生。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会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提问时可以变个人举手为小组举牌,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代表发言,“请第×小组来回答”,而不是:“×××你来回答”,引导学生改变发言习惯,学生发言时,不要用“我认为„„”,“我觉得„„”,要用“我们小组„„”这样的语言,以增强小组的团队意识。二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补互促。三是重视合作结果评价与合作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合作结果进行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可以问问学生“你们小组是怎样合作的?”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小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评价的形式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通过评价,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局面。
5、语文课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往往太注重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语文
教学的根本——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朗读教学,教学时要以读为基本手段,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基本内容,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二、我们的总结思考
通过对“问议导练”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也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实践中丰富,促使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迈进了一大步。
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充分感受到教育是一种创选性的劳动,是一种浸透着人文精神的不间断的无止境的探究完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全体同仁合作着,探索着,成长着,快乐着。别人能做到的,我们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我们坚信每一个乡村教师只要胸怀梦想,热爱本职工作,并投入我们毕生的精力,不断探索,用热情去激活和弘场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教育智慧”,美好境界就一定会实现。
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该教学法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过于程式化,学生“问”的能力不强,小组合作不深入,教师“导”的艺术不强,不是包办就是乱抓乱挠等。但我们相信,只要秉承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这些问题会得到圆满解决。我们必将继续实践并探索“问议导练”教学法,并为她的发扬光大奉献我们所有的热情!也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问议导练心得体会
“ 问议导练”学习体会
顾伟
我校方主任捧着一颗对语文、对教育的热爱之心,带来了“问议导练”的精彩讲座,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如沐春风。姜主任的讲座既有引人深思的理论支撑、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把她一路上想到的、看到的一一和我们分享,使我对此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加清晰与深刻的认识。那么,如何立足本班的实际情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方主任的讲座,谈谈自己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运用之下自己的点滴收获。
在“导”这一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用最简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情境,不可喧宾夺主,真正做到合情合理、简洁明快、因文制宜、新颖别致;要全面理解自已所处的地位、作用,正确认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的作用。
作为小学生,在“学”这一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在实际教学中,要教学生用多种学习方式沉浸文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语言文字,一一去寻求自己想解决的问题答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开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师也乐在了其中。在“议”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构建自主和谐的探究式课堂模式。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一同交流分享,在交流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真正做到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要注重生生之间的交流探究,让他们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书声琅琅,同时还需要动手练习、动笔积累。在“练”这一环节中,我们要重视基础性练习设计,《语文课堂作业本》就是我们课堂基础练习的好伙伴,我们可以边讲读边及时完成练习;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具体学情设计出多梯级的练习,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我们还可把新旧知识放在一起,或把相关的不同知识放在一起而进行的练习,以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
方主任告诫我们每一位与会教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我们潜心研究“导学议练”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灵活掌握、灵活运用,多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去思考,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相信一定会受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让“导学议练”教学模式思想永远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
第三篇:“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基础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效率的高低是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我校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实行“问议导练”教学模式,立足学校实际,在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广,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由“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模式转变。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改变“师”与“生”的关系。探索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我们竹园学校的“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遵循课改精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借鉴外地课改的先进经验,立足学校实际,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简单来说就是
1、把课堂还给学生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问 议 教 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
1、问:明确目标——自学感悟。教师一上课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即知道“学什么”,提出心中的疑问,即“疑什么”,知道学习要求,即明白“怎么学”。教师要充分利用 “问”的环节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养成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在这一环节,学生就要问一问,查一查,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数学就要问一问,看一看,做一做,猜一猜,证一证。同时在教材上和学案上圈、点、批、划,完成自学要求,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教师不限制)
2、议:分组探究——展现提升。就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学”环节中的问题议一议,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落实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要求的知识。此环节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学生都是乐于展示的,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让学生成功感、不足感,激发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从而达到共享学习成果,共解学习疑点,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3、导:教师点拨——释疑解惑。是指教师针对“学 议”环节中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讲解。使教师的“教”真正效力于“导”,服务于“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体现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4、练:练习测评——重点难点的巩固,也就是让学生当堂练习,当堂巩固,当堂进行评价。我们都知道,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练”这一环节最大优势就是:第一课堂内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不把作业拖到课后。课后学生可以快快乐乐地玩,使学生真正减负。第二课内又有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提高练习效率。第三当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进行当堂评价,师生共同评议,让学生自我校对,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订正作业,这样做到当堂校对,当堂更正,把错误消灭在课堂内,及时弥补了知识缺漏,真正做到了当堂坚决问题,不留尾巴到下一堂课。“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过重负担的有效环节。(提升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做法
1、成立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组织机构的落实是课改顺利推行的基础。因此本学期开学初,在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事后,就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教务主任担任课题副组长工作,主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常务工作,教研组长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成员,具体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实验工作。
2、宣传动员,提高认识。
开学初,学校推行“问 议 教 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让老师们进一步对课改提高认识。校长在教师会上全面介绍了全县“问议导练”的办学理念、“先问后议、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并把相关资料印发到全体教师人手一份并组织认真学习。使教师们认识到:办学理念决定学校的发展,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我校要求得进一步发展,提升办学品味,使学校的教育更丰富、更有内涵,达到质的飞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道路进行探索实验。
3、树立理念,确定课改目标和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大家都知道:“先成人再成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简单的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校站在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高度,树立“教孩子六年,想孩子一生,对孩子的一生幸福负责”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课改目标。确定课改模式:“问、议、教、练”课堂教学模式。即问:明确目标——自学感悟;议:分组探究——展现提升;导:教师点拨——释疑解惑; 练:练习测评——巩固拓展。
4、交流提高
为使课改实验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情况,借鉴其它学校的成功做法,坚持先模仿,再创新的原则。先要求老师学习“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视频和理论材料,然后去县内观摩课、示范课上学习取经,最后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工作。
四、前景与预期效果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培养会学习的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乐园”。
4、教师教学水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人心;
5、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6、初步形成比较新型、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篇:“问导式”体育教学法
课题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已是广大教师探究的焦点。我校自去年起也尝试着进行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诸多成功经验,努力探索尝试“问导式体育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问导式体育教学模式,其精髓就是“先学后教,循问而导”,关键是找准教与学的起点——学生已知的不是起点,学生可以自己学的也不是起点,学生“疑问处、问题处”才是教学的起点。不再是学生会和不会一锅炖。其特色是“先学后问、循问而导、以导促问、以问促学、有效训练,巩固提升”。实现的是教学互长,即教师主动适应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主动改变教学观念,顺应教学规律的体现。研究方式方法:
第一部分:找问题,循问而导
每次体育课后,教师公布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要学习的体育内容提前预习教材,通过询问、上网查询或基于现有的认知等形式探究体育项目的内容、提出问题,利于老师编写导学图版,学生可以先思考,预想过程及结论,同时也呈现一种探究的期待,把不懂的问题提出给老师,以便向老师提出核心的问题,或者与同组作简单交流,共同提出共性问题。
上课后学生根据导学图版自主学习、自学自练。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通过问题提出更核心的问题做针对性的导教,同学间自助帮助解决。这一过程学生基本上不需要老师讲解,教师的“导”体现在只需个别点拨或者是对导学图版上的个别问题作或动作要领做一些提示或示范,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部分。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自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寻求对问题的解决。
第二部分: 以导促问、以问促学、互解质疑
把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小组长和体育骨干的作用,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我们体育教师要将重点任务以多种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组,小组内合作探究,互提互问、以导促问,相互交流,达成共识。整个部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问”贯穿于交流展示全过程,不划分时间,不墨守成规,但是要求精讲,力求高效。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适时的参加到各小组的练习中,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要求一人或多人对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队伍集合起后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体育教师重点讲解、示范,解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每位老师都要面对一个事实:差异永远存在,有差异才有真正的教学。)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讲解,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具有倾向性的疑难动作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可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以问促学、互解质疑。
第三部分:有效训练,巩固提升。
教师的“导”只是对本堂课的知识及动作技巧方法作简单的梳理和总结,而练习的次数及相关的游戏才是针对学习目标顺利达成而设计的,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练习形式,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时间应保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外,还要适当布置一些身体素质提升的训练,可以留至课外完成或晚上回家后的作业。学生结合课内多次练习和课外身体素质训练,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消化反思感悟,以达到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目的。
练习主要策略:
1、“小步走,快反馈”,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
新授动作应适当分成几个环节,每一环节教学之后及时进行适量的巩固训练,这样安排训练学习内容少、间隔时间短,既照顾到了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也符合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前面所学动作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老化”,有利于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训练内容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 课堂训练的难易既要照顾基础好的同学,也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新授课课堂训练动作应以基础为主,因为学生对新动作需要有一个熟悉 “老化”、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训练的层次,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既让身体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下,也让体育基础较好的同学吃得饱。
取得成效:
问导式体育教学法 尊重了学生“做”的自主性。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学习、理解、接受知识。有目的有重点的吸收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让学生继续发挥、创造。
问导式体育教学法尊重学生“想”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去形成他们独特的“风格”。“徒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对于那些“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经常给教师出“难题”,被教师认为“有个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想的自主性,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去想、去探索,实现他们的愿望。
问导式体育教学法尊重学生“练”的自主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对于每一次胜利与失败的实践体验,学生都会谨记在心。只有正视胜利与失败,学生才会逐渐成熟。科学的训练,不仅强健学生的体魄,还要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使其在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中成长。教学互长,只有尊重学生自己练的权力,变“要我练”成“我要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有机组合,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问导式体育教学法尊重学生“评”的自主性。张扬个性,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三人行,必有我师”,重视学生的客观评价,汲取其中有价值的内容,消化吸收。教师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评价,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成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思想。
课改一路走来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2016年撰写的《实施成功体育教学,践行学生自主课堂》论文获省一等奖,2016年一师一优课《障碍跑》参加部级评选,2017年一师一优课《前滚翻》推荐参加部级评选,2017年参加的山东省青年教师素养大赛(教学设计、说课、模拟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论文)获综合评比二等奖,《“8”字跳长绳》参加了全国移动杯微课大赛,2017年与尹丽红校长合作撰写论文“多媒体在高效课堂中的使用”参加电教论文评选,去年为全区体育教师提供公开课二节等。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总结 预、议、导、练四步教学法
“预、议、导、练”四步教学法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总结
一、改革的背景与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练习反馈,巩固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着很多弊端,最突出的表现是:“四多四少”。
1、教师统得多,学生练得少。一节课45分钟,教师讲授的时间要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剩下还有多少时间让学生练习?听来的知识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动手做的。更何况课堂上老师讲了学生不一定听了,听了不一定懂了,懂了也不一定会做了,会做了也不一定会学了。
2、教师说得多,学生动得少。经过教师精心策划的一节课,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几乎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行事,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本调动不出来,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发挥。
3、教师传授知识多,关注情感少。课堂上,教师特别注重传授知识,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情、态度、习惯。
4、课外作业多,课堂练习少。由于课堂教师重讲,必然花费时间多,自然学生课堂练习量少,教师只能布置课后作业,每个学科都有课后作业,必然导致学生课外课业负担重,课外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总之,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效率低,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培养适应新世纪高标准人才。
二、“预、议、导、练”课堂教学结构的目标
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教师讲、学生听”到“教师导、学生练”的转变;二是实现课堂只注重传授知识到更多的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变;三是实现课堂上“轻松、精彩、华丽”到“紧张、务实、高效”的转变。
三、“预、议、导、练”课堂教学结构的各种关系
1、师生关系。改变师生之间的服从、认同关系,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话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师生关系的根本改变,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教师来讲,师生关系的改进,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而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帮助者和领路人。
2、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以练习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始终坚持学生在练习中学、在练习中教、在练习中培养能力。
3、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在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各种因素中,智力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预、议、导、练”课堂教学结构的程序与方法
1、“预”,即预习。学生在新授内容之前将按教师的要求自学一遍,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将不懂的问题在书本上做好记号,以便同伴互助或听教师的解惑。这一环节的关键点在于学生是否认真思考、是否能提出问题。容易产生的误区是:对学生预习一放了之,没有目标要求、没有方法指点,预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环节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教师可视学科视课型灵活确定。
2、“议”,即议论。各科任教师视学习程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将预习环节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汇集到小组集体议论,形成“兵教兵”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此环节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适度引导,了解学习的学习情况,生成每二次备课,以便下一环节的精准导学。
3、“导”,即导学。是教师的精练的讲授部分。此环节要求教师做到“三讲”与“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惑”就是问题,学生只有积极思考了,就能发现问题,“问题是金”,教师要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分析、讲解,以便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讲思路与方法”,思路是思考问题的条理与脉络,好问题各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思路从哪里展开,问题如何切入等,理清了这些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是最好的方法,方法中关健是什么?这些都是教师必须挖掘的,必须要讲的,教师教会了学生解决某类问题的办法,并能举一反三,远远胜过让学生苦战题海,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渔”。“讲规范”,的解题步骤,作答过程的书写格式等,都有严格的规范,这些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但绝不是小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中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学生,从平常做起,列入对学生作业评价内容中,只有平常训练到位,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不会在考试中失分,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不讲”是指“不预习不讲”。再精彩的讲授比不上学生提前预习的效果,学生没有进行事先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听课,完全被动听老师讲,这样的课堂效率有多高?“不练不讲”,练习是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如动笔写一写、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等。只听不练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在练习中才能暴露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讲解。“不议不讲”,只有学生通过预习,才能发现问题,可以与同学议论,也可提交小组议论、交流、沟通。小组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提交教师解惑,教师要把握好时机,使学生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时,果断出手,使学生获得攻坚的快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4、“练”,即练习。教师需在备课时准备从易到难的层次性、典型性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纠错,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在练习中发现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训练有素,将每堂课的练习当作考试看待。只有课堂上训练到位了,课后作业自然少了,减轻课业负担的愿望才能实现。“预、议、导、练”四个环节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学生与教师的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切不可机械照套。
五、“预、议、导、练”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预、议、导、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实现“三个面”的目标。
一是参与面。参与面要求课堂上学生参与面达到95%以上。参与面是实现评价主体的转变,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从主要评价教师(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看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情况,自学效果如何。二是练习面。练习面要求一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3,练习时间不少于2/3。练习面是实现评价重点的转变。由重“形式”到“效果”的转变。一节课教师讲得再精彩、生动,形式再美不应算是好课。好课应该是真正实现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教育面。教育面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心情、态度、习惯、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教育面是实现评价目标的转变。评价由“单一的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目标”到“学生如何掌握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习惯”等多元目标的转变。
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教学质量进步显著。通过课堂教学机构改革,期末统考,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名列全县前三。二是教学水平全面提升。